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국제약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0440
  • 国内刊号: 11-561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135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克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眼部的给药屏障和给药途径

    作者:游巍;钱峰;吴诚

    近年来,眼部药物递送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目前眼部给药的主要屏障包括角膜、结膜屏障,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等,以及一些新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如结膜下、巩膜给药和离子电渗疗法等.以环孢素A为例介绍了一些克服眼部屏障的给药方法.尽管眼部给药系统目前已取得了进展,但药物递送到眼的后段仍有较大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开发更有效的眼部药物递送系统.

  • 微透析技术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丹;石力夫;胡晋红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动态生物取样技术,具有"活体、微创、实时、高效"等特点,其与现代分析技术联用,实现了连续取样和动态测定,可进行微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准确校正,是测定生物体中待测组分确切浓度的关键步骤,可提高大分子、难溶性物质的回收率,使微透析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校正方法以及近年来提高回收率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 多肽在药物靶向运送及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虎义平;刘君;汤谷平

    过饱和自微乳是指在原有的自微乳处方中,加入过饱和促进剂而形成的一种释药系统.处于过饱和状态下的微乳,能明显抑制药物的结晶,延长药物的过饱和状态,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原有自微乳处方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本文介绍了过饱和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吸收机制,以及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 过饱和自微乳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梁;魏颖慧;李范珠

    过饱和自微乳是指在原有的自微乳处方中,加入过饱和促进剂而形成的一种释药系统.处于过饱和状态下的微乳,能明显抑制药物的结晶,延长药物的过饱和状态,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原有自微乳处方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本文介绍了过饱和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吸收机制,以及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 Toll样受体4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姚晓敏;李燕

    Toll样受体(TLR)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种病原识别受体,可特异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通过激活信号级联反应产生细胞因子和相关刺激因子,从而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近年来,TLR4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等非病原微生物性炎症和肝再生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已知其参与肝脏I/R损伤的部分炎症反应,但其是否参与肝再生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 人类核糖核酸酶P的研究进展

    作者:宁容;张文军;李红枝

    人类核糖核酸酶P是具有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根据靶RNA设计的外部引导序列(EGS)能与靶RNA碱基互补结合,形成类似前体tRNA的二级结构,从而引导人类核糖核酸酶 P对靶RNA进行特异切割.因此,基于人类核糖核酸酶P的EGS技术能在mRNA水平抑制病毒及肿瘤靶基因的表达,在抗肿瘤、抗病毒等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西罗莫司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作者:柴宝红;陆群

    自西罗莫司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生物利用度低、疏水性差以及结构不稳定等缺点的存在,使得该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发新型西罗莫司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近年人们对西罗莫司进行了大量的结构修饰研究,并从中获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衍生物.本文对西罗莫司结构修饰的新研究进展作了一个简要的综述,并重点对几个结构修饰成功的西罗莫司衍生物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 沙利度胺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乔静;陈秀华

    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来那度胺在治疗骨髓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方面有着确切的疗效,已经通过了美国FDA的审批.近年来,沙利度胺在治疗实体瘤、血液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炎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以近2年来国内外有关沙利度胺研究的新文献报道为基础,对沙利度胺在临床前及临床方面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智能药物释放体系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林松;张志斌;张琨;魏靖明

    智能药物释放体系能按病灶信号实现药物释放的开-关控制,由高分子包囊药物所构筑.智能型聚合物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其微结构发生可逆变化,即从亲水状态转变成疏水状态,据此可构筑响应不同刺激信号的药物释放体系.本文概述了智能药物释放体系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海洋来源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筛选

    作者:韩晓;崔承彬;韩小贤

    目的从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经发酵培养与活性筛选,获取抗肿瘤活性菌株以供筛选药源活性产物,获无活性菌株以供核糖体工程转化研究.方法 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经摇床发酵和提取操作制备活性测试样品.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法,测试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渤海湾驴驹河潮间带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了微生物127株,其中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在127株中100 mg·L-1样品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菌株为8株,占菌株总数的6.3%(其中放线菌4株,占放线菌数的8.5%,真菌4株,占真菌数的5%),抑制率在20%~40%的放线菌6株,占放线菌数的12.7%.结论 从渤海湾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从中获得抗肿瘤活性真菌4株、放线菌10株,从放线菌中获得抗肿瘤活性菌株的频率远远高于真菌.活性菌株为寻找药源活性产物提供了菌株,无活性菌株则为核糖体工程拓展药源菌株来源研究提供了资源.

  • 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冬梅;吕娟丽;何慧丽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逐渐发展为根据肿瘤特征[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的过表达]而进行的个体化治疗.随着曲妥珠单抗的出现,在各种治疗方案中,患者的预后都得到了改善.全新的治疗方法,如拉帕替尼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此外,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帕妥珠单抗,已经进入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

  • 显微成像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作者:徐培培;王林

    显微成像技术通过帮助描述疾病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可能进行干预的潜在治疗方法,可进一步加快药物发现过程.近的一些新技术和对已有技术的改进集中解决了过去显微成像技术应用的技术难点,即增加了显微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了组织穿透率、跨越机体组织障碍的能力,增加了实验通量.本文集中介绍近显微成像技术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包括超显微技术的发展,多光子技术引入,纤维光学显微技术和自动成像技术以及应用于高内涵筛选的图像分析技术.总之,这些技术进步不仅仅加速了早期药物发现中已有的实验测定和疾病模型,还催生了许多新的测定方法和疾病模型.

  • 多粘菌素B治疗耐多药病原菌研究进展

    作者:周颖杰;施耀国

    由于耐多药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目前尚无新的针对性抗菌药物被研发,所以多粘菌素B又被应用于临床.目前多粘菌素B和粘菌素为这些感染治疗的后选择.本文综述了多粘菌素B的微生物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临床学资料.多粘菌素B在体外,对常见耐多药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有迅速杀灭作用.对其耐药的病原菌还很少见.近期研究显示,多粘菌素B静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疗效好.但这些研究由于存在设计缺陷,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尽管体外试验结果提示联合治疗是不错选择,但没有临床的研究给予支持.鉴于多粘菌素类将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耐多药病原菌感染,迫切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研究,来指导该药的使用.

  • 细胞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闫方;赵熠;李高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使给药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动学过程,而且减少毒性.细胞给药系统不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而且可将药物靶向到特定细胞间隔,生物相容性好.其中红细胞载体给药系统能在体循环内连续几周持续释药,载药量大,易于制备,传统和生物药物都能被其容纳,还可作为抗体和造影剂的给药载体.在人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已证实红细胞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用红细胞载体传递新药和传统药物在给药系统和处理复杂病症中,尤其是当副作用严重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超声微泡造影剂:基因和药物传递的原理与应用

    作者:周文英;杜丽娜;金义光

    文章分析了目前医用微泡的工艺水平及其在治疗用传递和检测中的应用.由于聚焦超声束能破坏传递载体和血管壁,所以能局部传递药物或基因.传递载体的临床应用需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难,包括体内清除迅速及载药量低等.

  •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竞;杜俊蓉

    在美国,中风是致死第三大因素,致残的首要因素.中风引起的脑损伤由有着复杂相互作用的多个通路引起,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酸中毒,电解质失衡,围梗死去极化,氧化和硝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对于中风而言,现在有效的治疗途径很少.那么,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就需要对各种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全面了解.本文讨论基本的中风的病理生理过程,揭示治疗干预可靶向复杂通路.

  • 组胺受体H1和H4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新型抗组胺药的研究

    作者:刘洪英;肖志勇

    组胺在过敏性炎症中起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组胺释放引起的炎性反应是由H1受体介导的.H1受体拮抗剂也称为抗组胺药,用于治疗过敏性反应已很多年.但是在哮喘和慢性瘙痒症的病理状态下组胺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已证明组胺的确在炎症和免疫调节疾病中起作用,特别是H4受体的发现及其在多种免疫和炎性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应重新评价组胺的作用,预示新型H4受体拮抗剂将被发现,且H1,H4受体拮抗剂在许多炎性反应靶标上可能有协同作用.

国际药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