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

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해부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33
  • 国内刊号: 31-12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传森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成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作者:文玉军;王登科;孙征;刘海洋;张莲香;王效军;秦毅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探讨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大鼠各时间段的BrdU阳性细胞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增加,7d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28 d组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正常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双标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增加.结论:脑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明显,且可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 生长激素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时彦;王东;李雅娜;殷彦君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对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模型,通过观察小鼠胸腺指数的变化、形态学改变,TdT缺口末端标记(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生长激素影响胸腺细胞凋亡情况,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生长激素对小鼠胸腺凋亡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调节.结果:经生长激素处理后,电镜下观察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现象明显改善;TUNEL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胸腺细胞凋亡数量减少;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光密度值显示,生长激素处理组小鼠胸腺细胞中Bax表达较模型组降低,Bcl-2表达增加.结论:生长激素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凋亡蛋白Bax、Bcl-2的表达等途径实现.

  • 广西百色地区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长与足长的关系

    作者:舒方义;黄秀峰;王金花;杨园园;唐汉庆;周庆辉;何兰凤

    目的:研究广西百色地区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长与足长的关系,为生长(年龄)解剖学、法医学和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 301名6.00~15.96岁发育正常的苗族中小学生同身寸长及足长进行测量.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计算出各组同身寸和足长的平均值,探讨各组同身寸长与足长的关系.结果:除6~岁女性组同身寸长与足长无相关性外,其他各年龄女性组及男性各年龄组同身寸长与足长呈正相关,并得出了广西百色地区苗族中小学生由同身寸长推算足长的回归方程.结论:广西百色地区苗族中小学生可通过同身寸长推算足长.

  • Maspin在动情周期及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

    作者:黄燕;姜蓉;崔文慧;杨戎

    目的:初步探讨Maspin基因在动情周期及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动情间期及孕2、4、5、7d小鼠子宫内膜Maspin基因mRNA及蛋白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动情周期中动情期MaspinmRNA和蛋白表达较强,与其他3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3期表达较弱,无差异.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aspin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未妊娠小鼠,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到妊娠第5天达到高.结论:Maspin在动情周期及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呈规律性表达,说明其可能在胚泡着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SiRNA沉默HLA-A2表达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及其诱导成骨能力的影响

    作者:单伟;包翠芬;郑仕杰;刘雷;王岩;秦书俭

    目的:探讨应用RNAi技术沉默HLA-A2表达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对人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及诱导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用siRNA转染至第3代hBMSCs将转染前、后各组的hBMSCs与PHA刺激的人异体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用ELISA检测各培养组上清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对2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计数和Vor- Kossa染色、计数检测成骨能力.结果:hBMSCs表面抗原CD44、CD166阳性.转染前hBMSCs的HLA-A2表达为阳性,转染后hBMSCs的HLA-A2表达为弱阳性;转染前hBMSCs的HLA-A2蛋白表达量高于转染后的HLA-A2蛋白表达量.转染前、后的hBMBCs均能抑制人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转染前、后比较有差异.ALP染色显示转染前、后的hBMSCs均出现胞质呈棕黑色的阳性反应,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2组之间无差异.Vor-Kossa染色显示转染前、后的hBMSCs均有钙结节形成,统计2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应用RNAi技术沉默HLA-A2表达的hBMSCs可以抑制PHA刺激人T淋巴细胞分泌因子IFN-γ、IL-2的水平,转染后的hBMSCs比未转染的hBMSCs抑制作用更强.应用RNAi技术沉默HLA-A2表达的hBMSCs,不影响其成骨能力.

  • 河南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分析

    作者:徐国昌;杨雷;席焕久;裴林国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成人皮褶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及特点.方法:测量1400例河南汉族成人肱三头肌、肩胛下皮褶厚度,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用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结果:河南汉族男性农村和城市变化幅度基本一致,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均在30岁~达到峰值,以后持续下降.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现折线形状分布,且大于男性;城市女性在50岁~、农村女性在40岁~达到峰值.男性体脂率与瘦体质量在20岁~和40岁~变化大,女性表现为平稳上升趋势.结论:河南汉族成人的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在各年龄段有不同的变化,体成分变化的数量、比例及分布部位具有一定差异.河南汉族人群处于高肥胖率水平,男性低于女性.

  • 雌、孕激素对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紫薇;宋芳;何金鑫;陈晶;杨美霞;赵丽君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对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经典小鼠胚泡延迟着床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免疫印迹及图像分析技术,对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IL-8的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IL-8主要表达于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及胚泡内细胞群和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质内.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切除双侧卵巢后单独给予孕酮组(P4组),IL-8表达低于联合应用雌二醇和孕酮组(E2+P4组)和对照组;E2+P4组IL-8表达上调,但低于对照组.在各组胚泡中,单独给予孕酮获得的静止胚泡、IL-8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胚泡;联合应用雌二醇、孕酮获得的激活胚泡、IL-8的蛋白表达高于静止胚泡.结论:切除卵巢后,联合应用雌、孕激素可上调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IL-8蛋白的表达.

  • 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肌浆网钙释放的变化

    作者:沈亚峰;路红;曹密;王永亮;刘关省;汤莹;杨勇骥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肌浆网内钙离子释放的变化.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慢性心衰模型,酶解法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模式膜片钳技术和共聚焦显微镜钙成像技术同步实时记录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以及胞质内的钙瞬变.结果:心衰组的钙诱导钙瞬变幅度小于对照组,并且心衰组的咖啡因诱导钙瞬变幅度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CXCR2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白慧茹;宋芳;姜雯;贺帅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CXCR2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XCR2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XCR2 mRNA在对照组和病例组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2组CXCR2mRNA的表达并无差异;两组CXCR2蛋白主要表达于绒毛的滋养层,蜕膜组织中的腺体,病例组绒毛滋养层和腺体CXCR2蛋白表达均显著强于对照组.病例组蜕膜细胞CXCR2蛋白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呈阴性.结论:CXCR2可能通过与其配体白细胞介素-8结合而参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 测量胚胎弯曲骨弧长度的方法

    作者:张维建;王继忠;王文硕

    目的:为研究胎儿骨骼系统发育规律,探讨1种能准确测量胚胎弯曲骨弧长度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微积分推导出测量公式,将已测得的弯曲骨的弦长和曲高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弯曲骨弧长度.分别对胎儿顶骨冠状弧长度及50例成人顶骨弧长进行测量,与传统手工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与手工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解决了弯曲扁骨弧长度的测量难题.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弯曲度小于180°胎儿扁骨中任一弯曲骨的骨化长度的测量及人体其他部位弯曲骨弧长度的测量.

  •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皮质微血管构筑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小影;孔维;孔祥玉;张树峰;赵淑敏;李涵;陈萌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24 h测脑梗死体积,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并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对皮质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密度(MVA)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脑皮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SSTF预处理可改善术后大鼠的MVD和MVA;降低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皮质组织MDA含量增加,提高SOD活力.结论:SSTF预处理可改善脑皮质微血管形态结构,抵制脂质化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罗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变化的影响

    作者:娄宁;周洪霞;张作凤;张宇新;魏子峰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活剂罗格列酮( RSG)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入自体血方法复制脑出血模型.Garcia等方法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PARγ和1L-6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PPARγ和IL-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脑出血后PPARγ呈低水平表达,而IL-6表达明显增多;罗格列酮干预后PPARγ被大量激活,表达明显增多,IL-6表达和脑含水量明显下调,与脑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上调相一致.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大量激活PPARγ,抑制炎症因子IL-6的表达,减轻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腓肠肌起点解剖观察及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

    作者:林宇进;覃健;黄保华;侯之启;周国兴

    目的:研究腓肠肌起点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在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意义.方法:常规解剖20侧防腐及2侧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观测腓肠肌起点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腓肠肌内、外侧头起点分为中间的肌性部分和两侧的腱性部分.外侧头起始部的腓后侧有股二头肌肌腱及腓总神经斜跨过,腓侧有腘肌腱及外侧副韧带.内侧头起始部的胫后侧有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膝上内、外侧动脉从腓肠肌内、外侧头起点上方贴着骨膜绕过股骨内、外侧髁到前方.腓肠肌腱性部分周围无重要神经血管毗邻,为解剖安全区.结论:严重屈曲挛缩畸形TKA术中,常规经侧副韧带内侧的松解方式只能松解到肌性部分,可能是松解不够彻底的原因之一.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神经干细胞巢蛋白、PCNA和β-微管蛋白表达的作用

    作者:倪进忠;丁艳霞;熊克仁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和疗程电针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干细胞(NSC)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16组,正常对照组,1、2、3周假手术组、模型组、1、2、3疗程美多巴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采用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取合谷和太冲穴,分别给予低频(2 Hz)和高频(100 Hz)电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黑质致密部的巢蛋白、PCNA和β-微管蛋白(Tuj1)表达.结果: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的巢蛋白、PCNA和Tuj1表达增加,高频电针可增加其巢蛋白、PCNA和Tuj1表达,低频电针对其没有影响.结论:高频电针可增加黑质致密部自体NSC的增殖,并诱导其向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

  • 上矢状窦64层螺旋CT平扫的定量测量及其意义

    作者:朱友余;邓雪飞;刘斌;徐金勇;陈时君;韩卉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64层螺旋CT平扫状态下的定量研究,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平扫图像和血常规数据.将上矢状窦分为上、中、下3段,比较分析徒手(根据上矢状窦横断面形状选择兴趣区)和圆形(中间、前方、左侧、右侧)兴趣区法测量的各段窦腔内CT值,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上矢状窦各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徒手和圆形(中间)兴趣区法测得的窦腔内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圆形兴趣区法测得的上矢状窦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徒手和圆形(中间)兴趣区法测得的上矢状窦CT值与血红蛋白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徒手兴趣区法是定量观测上矢状窦的良好手段,通过血红蛋白含量可以推算出窦腔内CT值正常范围,出现异常时,提示腔内有血栓形成.

  • 湘语族群城市成人围度值及其年龄变化

    作者:李咏兰;陆舜华;郑连斌;李传刚;弓剑;李永霞;孔祥薇;付媛

    目的:研究湘语族群城市成人围度值及其年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320例(男为157例,女为163例)城市湘语族群成人的头围、颈围、平静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大围共12项围度指标值.分析不同年龄组围度值的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国内的14个族群进行了比较.结果: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大腿围值和女性头围、小腿围值不存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其余围度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男性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与年龄呈正相关,头围、小腿围与年龄呈负相关.女性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大围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头围与年龄呈负相关;男女合计资料比较表明腹围、大腿围值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其余10项围度值在性别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男性值高于女性.结论:湘语族群城市成人围度具有我国北亚类型族群的特征.

  • 脑血管痉挛小鼠脑动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caspase-8表达的变化

    作者:李冉;刘江;徐爱军;崔建忠;王海涛;田艳霞;张宇新;高俊玲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8(caspase-8)在脑血管痉挛(CVS)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通过此途径发挥作用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脑血管痉挛模型,给予U0126,术后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在术后12、24、48 h3个时相点取右侧大脑动脉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磷酸化ERK1/2( p-ERK1/2)、caspase-8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大脑中动脉出现严重脑血管痉挛,随脑血管痉挛时间延长,各组小鼠p-ERK1/2、caspase-8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凋亡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各时相点3项指标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调.脑血管痉挛12~48 h p-ERK1/2与caspase-8呈正相关.结论:脑血管痉挛后,ERK表达增强可通过激活caspase-8信号途径诱导大脑动脉内皮细胞凋亡;U0126对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部分阻抑ERK通路活化,减少凋亡实现的.

  • 单羧酸转运体-2在大鼠脑组织的定位

    作者:钟小燕;孙善全;张波;伍修宇;陆蔚天;黄娟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2(MCT2)阳性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方法: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等.结果:MCT2在嗅球、端脑、间脑、小脑及脑干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上;在嗅球、端脑和间脑,其表达广泛、分布均匀.在脑干,除了一般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以外的其他躯体运动核和感觉核以及蓝斑核、下橄榄核、中缝核、巨细胞网状核、中间网状核、外侧网状核等非脑神经核团中的神经元有MCT2的表达.另外,在小脑髓质的小脑外侧核、小脑间位核、小脑内侧核也可见MCT2阳性神经元.MCT2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结论:MCT2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网状结构及神经核团等特殊区域分布,提示在生理条件下,MCT2在维持某些基本的生命活动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

  •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内静脉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对照

    作者:张子轩;邓雪飞;戴宗飞;陈兵;高斌;夏春华;陈丹;韩卉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照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和生理盐水组,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d行磁共振检查,观测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H组大脑内静脉造模后1d管径明显变细,第3天有所缓解,第5~7天到达高峰,第9~11天逐渐恢复;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第3~5天管径明显变细,第7天缓解,第11天恢复正常.结论: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内静脉发生痉挛性改变,其发生规律与基底动脉有明显差异.

  • 中国现代人群头骨、下颌骨的时代变异比较

    作者:李海军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头骨、下颌骨尺寸的微观演化.方法:用直脚规、弯脚规对中国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和近代共502例头骨/下颌骨标本进行测量,然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头骨、下颌骨大体尺寸的变化都主要发生在青铜铁器一近代.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下颌骨表现为整齐的趋向于缩小,而头骨部分项目不变、部分增大、部分缩小,变化规律不如下颌骨那样整齐和明显,且头骨变化幅度和比例小于下颌骨.结论:近7000年来中国全新世人群的头骨、下颌骨都在进化,男女性变化基本一致.各种原因导致的头颅的变化在下颌骨上的表现更明显,头骨、下颌骨在全新世的体质特征演化不平衡,全新世头面部可能趋向于“瓜子脸”.

    关键词: 下颌骨 头骨 变异
  • 维甲酸联合音猬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

    作者: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房艳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维甲酸(RA)与音猬因子(Shh)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双酶消化法提取纯化hUCMSCs,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4的表达情况.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诱导剂分为空白对照组,RA组(0.5μg/ml RA),Shh组(300 ng/ml Shh),RA+Shh组(0.5μg/ml RA和300 ng/ml Shh).诱导细胞培养后第25天,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MAP-2、Hb9和GFAP的表达,比较各组阳性率.用免疫印迹检测RA+Shh组诱导后第5、10、15、20、25天Nestin、MAP-2、Hb9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高表达,CD31、CD34阴性.空白对照组和Shh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MAP-2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差别.RA组和RA+Shh组细胞诱导第25天后,细胞胞质以胞核为中心收缩,部分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突起之间有网状连接,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Nestin和MAP-2的阳性表达率比其他2组增多.4组中只有RA+Shh组细胞诱导后Hb9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3.62%,其他各组均无Hb9表达.各组GFAP表达阳性率均较低,无差异.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RA+Shh组细胞从第5天起,可见Nestin的表达;第10天少量的MAP-2表达;第15天Hb9开始出现;第20天Nestin下降;第25天MAP-2和Hb9达到本次检测的高峰.结论: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单独使用Shh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Shh能促进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 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作者:李咏兰;陆舜华;郑连斌;弓剑;李传刚;李永霞;孔祥薇;付媛

    目的: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调查了汉族湘语族群730例的头面部指标共38项,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湘语族群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内角高率增加,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上红唇变薄,鼻翼宽的宽型率增加;湘语族群头长、鼻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与年龄呈正相关,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并且上述指标值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湘语族群容貌面、形态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均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上述指数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 输卵管正常伞与积水远端的超微结构比较

    作者:江小蓉;侯海燕;陈亚琼;谭为;柳柯;黄文华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正常与积水输卵管远端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实验组选取9例因输卵管积水、远端闭锁、需要伞端整形的不孕症患者,取其远端闭锁部位中心;对照组选取5例因子宫全切除的、输卵管无积水的患者,在远端取同等大小的组织块;两组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纤毛细胞数、分泌细胞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纤毛长度、直径与对照组均没有差异.积水输卵管的纤毛长度与直径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纤毛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每个纤毛细胞上的纤毛数量减少,分泌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分泌细胞的明显增多,可能是引起输卵管积水的主要原因.

  • 生长素在不同生理时期小鼠子宫的表达

    作者:方富贵;杨静;罗英霞;王然;安好峰;李福宝

    目的:研究生长素及其mRNA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及泌乳后期小鼠子宫上的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观察生长素在子宫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生长素mRNA在子宫的分布.结果:生长素及其mRNA主要分布于子宫浆膜下层结缔组织、固有层、基底细胞和间皮细胞上.但不同生理时期有差异,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子宫单层柱状上皮也表达生长素及其mRNA,并且生长素在固有层出现强阳性表达.结论:生长素及其mRNA在不同生理时期小鼠子官均有表达,且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子宫上皮中也有分布,揭示生长素可能对小鼠不同生理阶段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上皮钙黏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基因点突变

    作者:郝立宏;赵瑾瑶;宫琳琳;宋阳;杨晓燕;马坚伟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在肺腺癌及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该基因发生点突变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1例肺癌临床标本及13例癌旁肺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PCR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基因7号和9号染色体点突变在25对肺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上皮钙黏蛋白在肺腺癌和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26.56%,其表达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较高分化和中分化肺癌组织中下调约40%,在转移组中比未转移组中低18.5%;肺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肺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基因7号染色体点的突变率均为52%,9号染色体的点突变率分别为64%和60%,两者无差异.结论:上皮钙黏蛋白表达下调与肺癌发生相关,且其表达随着肺癌分化程度降低及发生转移而下调;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基因发生了突变,但基因突变不是引起上皮钙黏蛋白在肺癌组织中下调的唯一因素.

  • 人脑纹状体的断面解剖

    作者:白桂芹;钱学华;周庭永;刘智华;李林宏;张华;郑登儒;吕发金

    目的:为纹状体的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量值.方法:选取31例成人头部横断面标本,观测纹状体及其毗邻结构的面积和横、矢径,标准化前、后数据均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纹状体面积存在性差(女性>男性);尾状核头面积与背侧丘脑面积负相关,壳矢径与背侧丘脑横径呈正相关;端脑面积与壳面积呈正相关;端脑横径与尾状核头横径、壳横径,端脑矢径与壳横矢径、苍白球矢径均呈正相关.结论:纹状体各部面积存在性差(女性>男性);背侧丘脑面积、横径与端脑面积、横矢径均可作为研究纹状体形态变化的参考指标;数据标准化可有效排除个体差异的干扰.

  • 前臂骨间膜建构及其功能

    作者:沈彬;黄宇峰;于彬;尹峰;谭军

    目的:观测正常成人尸体前臂骨间膜建构并探讨其功能.方法:9侧正常成人前臂尸体标本,保留完整骨间膜后,于前臂中立位对其所属腱性结构的止点、长度、宽度及走行角度进行测量.结果:前臂骨间膜由膜性和腱性部分构成.腱性部分含有较多斜向走行的纤维条索,分为中央束、副束、斜索、远端斜束和背侧副斜索5个部分.前3者的纤维主要由桡骨近端指向尺骨远端(后2者相反).各部分在解剖特性上存在差异.结论:前臂骨间膜腱性部分含有5个斜向走行的纤维条索.主要起到前臂轴向负荷的传递和重分布、维持前臂稳定、参与和限制前臂旋转及协调前臂肌群运动的作用.对其建构的认识可为其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为相应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 股静脉替代门静脉和肾静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颜井伟;任为;孙善全

    目的:探讨股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替代门静脉和肾静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解剖观察60具成年人尸体(男32具,女28具)的114侧下肢的股静脉、腘静脉、股深静脉及交通支,以及门静脉主干和左、右肾静脉.测量股深静脉汇入股静脉点至收肌腱裂孔下缘的股静脉段长度和压扁外径,即股静脉可切取的解剖长度,以及门静脉主干,左、右肾静脉的长度及压扁外径.结果:男性股静脉可切取的解剖长度为18.8 cm±2.3cm,压扁外径15.8 mm±0.8mm;女性股静脉可切取的解剖长度为15.1 cm±1.5 cm,压扁外径14.0mm±1.1 mm;股静脉可切取的长度与性别和身高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男、女股静脉压扁外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肢体存在双股静脉的变异现象;42.1%肢体存在一支外径较粗(>2 mm)的股-腘静脉侧支;33.3%肢体存在一支外径较粗(>2 mm)的股深腘静脉交通支;仅17.5%肢体不伴有股-腘静脉侧支和股深-腘静脉交通支.门静脉主干长度和压扁外径分别为6.8cm±0.8cm,19.2 mm±0.8 mm;左肾静脉长度和压扁外径分别为6.5 cm±0.6 cm,20.4 mm±0.6 mm;右肾静脉长度和压扁外径分别为2.8 cm±0.5cm,17.4 mm±0.7mm.门静脉主干及左、右肾静脉的长度和压扁外径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大隐静脉和股-腘静脉侧支或股深-腘静脉交通支的存在,保证了切取股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是可靠的、安全的;可切取的股静脉能够满足门静脉、肾静脉重建的长度及口径要求.

  • 基于博客实施课外PBL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时彦;王东;赵伟

    现代医学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组织学与胚胎学因其大量繁琐记忆性知识点的存在,给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导致了学习兴趣的下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较好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但在学生较多的地方院校往往很难推广.博客( blog)是一种通过网页或网站衔接,进行个人化信息发布和思想表达的方式,网络的发展为学生更好地认识、感知新事物、形成新观念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也为师生课外交流提供平台[1].本研究综合上述情况,利用网络资源(教师个人博客及精品课程网)对经典的PBL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有特色的组织学与胚胎学PBL教学模式,并在五年制本科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采用该法,现总结如下.

  • 构建断层影像解剖学案例式数字化教学平台

    作者:孔凡镇;王晓静;黄飞;陈成春

    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之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当代医学迈入影像医学时代的重要标志.在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等专业开设断层影像解剖学课程,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迫切J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用价值.

  •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肖朝伦;余资江;余彦;令狐艳;孙宝飞;李玉美

    断层解剖学是运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的科学,是分析和识别现代医学图像的形态学基础,是为了适应CT、MRI和超声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断层解剖学教学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图片幻灯+实物标本”水平,滞后于现代医学教学及影像学技术发展的需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断层解剖学的发展.

  • 医学生早期科研实践式训练模式探讨

    作者:李芳;戴茹萍;张建伟;张建一;李昌琪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做事”.通过做事,提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及相互协作的能力[1].

  • 解剖教学中充分使用好PowerPoint的备注页功能

    作者:郭开华;邹俊涛;刘述;吕兰海;初国良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演示文稿的创建,即幻灯片的制作,可有效帮助教学、演讲和产品演示等.PowerPoint是由Power(力量、影响力)和Point(要点、中心思想)2个单词组成的,本意就是有影响力、强有力的要点或中心思想.因此,PowerPoint中的每张幻灯片内容务求精炼,幻灯片上文字不宜过多,列出的只是讲授的要点、提纲和知识点,全文字幻灯片的文本密度以每张少于150个字为宜[1].

  • 数字化、信息化人体解剖学标本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王栋;郭晓丹;党瑞山;黄会龙;刘镇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标本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检验教学实验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亦是对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是巩固所学内容、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教研室积极摸索标本考试形式的改革,研究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相匹配的考试方法和形式,将数字化、信息化人体解剖学标本应用于标本考试总结如下.

  • 对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作者:肖亦之;邸明一;朱杰夫;刘子闲;唐欣然;王慧;熊鲲

    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内器官和结构的形态、位置、层次和毗邻关系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尸体解剖和观察,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进一步掌握相关人体器官构造,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良好基础.自2000年至今,全国已有200余种局部解剖学教材出版.各高校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使用的是曾志成主编的五年制《局部解剖学》,学生课后参阅人卫、高教出版的几本教材作为补充.作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笔者总结并比较各本教材在思路阐述、侧重点以及具体表述内容等方面的异同,浅谈以下几点拙见.

  • 针对脊柱外科医师的脊柱应用解剖学课程探讨

    作者:顾传龙;姜华东;凌树才;任国良;张晓明

    人体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目前也面临着教学课时数缩减的困境.以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课程为例,系统解剖学从20世纪70年代的五年制本科学生的220学时到90年代七年制学生的180学时,目前缩减至八年制学生130个课时数(每课时45 min).国外学者提出近十年来解剖学教学时数,特别是实验教学时数的减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对于外科医生,对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有所影响[1-3].

  • 内地西藏班学生对解剖标本相关态度的调查与教学策略

    作者:潘丽;涂腊根;刘大川;周英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内地条件相对较好的省市开办西藏班、西藏学校,招收西藏学生到内地学习,实施教育援藏,为建设和发展西藏培养各种人才.由于受西藏特殊的地域、气候、民族文化、宗教传统的影响,来到内地求学的西藏学生成为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群体[1].本校主要招收检验专业西藏学生,正常人体学课程是学生进入内地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使用解剖标本作为学习对象,由于西藏学生与内地学生之间文化的差异,只有在了解西藏学生对于解剖标本的相关态度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本研究主要是了解西藏学生对解剖标本和尸体的相关态度,并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

  • 人胚胎大脑标本石蜡制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作者:郑兰荣;谢东辉

    免疫组织化学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定位,在组织原位显示抗原(或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结合是不可见的,必须借助可见的组织化学手段显示其反应部位,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病理学、组织学、胚胎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方法.但免疫组织化学是否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制作标本石蜡制片.经查阅文献,目前有关人胚胎肠[1]组织石蜡制片有少数报道,但对人胚胎大脑标本石蜡制片过程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操作,未见报道.现就人胚胎大脑4个月标本为例,根据本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其流程及方法进行探讨.

  • 整体大肠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

    作者:兰羚元;吴坤成;李泽宇;刘畅;肖钊明;钟光明;张幸;程先雄;贺善礼;洪辉文;李忠华

    在肠管的血管铸型资料中,有直肠和回盲部动静脉铸型[1-3]方法,这是因为阑尾和直肠是手术常涉及到的部位.故作重点显示,然而整个大肠全貌的血管铸型标本比较少见,为积累资料,笔者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制作出了比较满意的铸型标本,清晰显示大肠血管的分布和吻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 右侧正中神经走行异常一例

    作者:于海生;赵力博;刘文斌;张喜

    笔者在1具男性老年尸体右侧上肢进行局解操作时,发现其正中神经走行异常,极为少见.现报道如下.该正中神经是由起自臂丛内、外侧束的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在腋动脉的前内侧汇合而成.此后正中神经于腋、肱动脉的内侧下行至臂中部行于肱动脉的外侧,至臂下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上方13.1 cm处,由肱动脉外侧经其后方至动脉内侧.此处(正中神经与肱动脉交叉处)平对第6肋.其他未见异常.

  • 股后区肌肉变异一例

    作者:贾贺昌;王春晖;张喜;郭晓丹

    在解剖制作标本过程中,于股后区发现一肌肉变异,经查阅文献,此变异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该肌于股后区,起于股二头肌长头内侧缘中份,肌腱与股二头肌长头融合,肌腹跨过坐骨神经,于股二头肌长头和半腱肌之间向内下走行,经过腘窝内侧,肌腱止于腓肠肌内侧头外侧缘上中1/3交界处,终与腓肠肌内侧头外侧缘融合.变异肌全长26.50 cm,起始处肌腱长3.00 cn,终止处肌腱长5.50 cn,肌腹长18.00 cm,肌肉平均厚度0.22 cm,平均宽度0.88 cm.

  • 茎突舌骨肌合并下颌舌骨肌变异一例

    作者:杨传维;陈志国;周传坤;马建军

    在制作1个成年男性左侧面三叉神经标本的过程中,见其茎突过长、茎突舌骨肌止于二腹肌,并出现副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额外头.此种同时存在多处变异的现象极罕见,查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 双上腔静脉变异一例

    作者:赵华强;李洋;党瑞山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女性尸体时,在左头臂静脉与冠状窦之间见有一静脉,现报道如下.1 右上腔静脉右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第1肋与胸骨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其外径为21.21 mm(奇静脉汇人处为25.54 mm),长度为71.57 mm.于右侧第3胸肋关节后方注入右心房.

  • 肝星形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特性

    作者:是长峰;郭栋;訾晓渊;胡以平

    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又称Ito细胞、维生素A储存细胞、脂细胞(lipocyte)、窦周细胞(perisinusoidal cell)等,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作为肝的一种间质细胞,HSC同时兼有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特征,能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分.既往研究过于重视HSC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生物学效应,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特征.近来很多研究显示HSC与干细胞(stem cells,SC)在多个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于是干细胞与HSC的关系以及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干细胞机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近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 肌腱袖血液供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文富;李群锋;凌树才

    肌腱袖撕裂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1-2],也是引起肩痛和冻结肩的主要原因[3-4].据报道,尸体解剖中肌腱袖撕裂的检出率为8%~24%,其中常见的是冈上肌腱撕裂[5].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肌腱袖撕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法,但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清楚或有争议.随着新的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国外已将超声技术、CT扫描、核磁共振等先进技术用于检测冈上肌腱撕裂,提高了肌腱袖撕裂的诊断率.因此,进一步阐明肌腱袖撕裂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 哺乳动物心传导系数字三维重建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温昱;李彬;翟效月

    近年来,心律失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传导系(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结构改变与心电生理特性的关系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为心传导系组织结构的异常带来的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1].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微细结构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地显示心传导系各组成部分的精细结构、准确位置,以及毗邻关系,有助于探索哺乳动物心传导系发育过程中微细结构的形态演变及起搏通道分布,为心传导系研究提供更多形态学数据,为探讨心律失常发病的病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现就哺乳动物数字三维重建心传导系的现状、心传导系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选择、重建起搏离子通道的立体分布、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