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

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해부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33
  • 国内刊号: 31-12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传森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急性缺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

    作者:彭公永;周玉民;蒋永亮;胡国平;邹威凤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阻断剂硝苯地平的作用,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远端PVSMC,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急性缺氧(4%O2)、高钾(60 mmol/L KCl)溶液对PVSMC的[Ca2+]i影响及硝苯地平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PVSMC的[Ca2+]i随时间变化维持基线水平;缺氧组PVSMC急性缺氧后,[Ca2+]i迅速升高并维持平台水平,△[Ca2+]i达82.83 nmol/L士23.03 nmol/L;硝苯地平干预组PVSMC予急性缺氧和5μmol/L硝苯地平干预后,[Ca2+]i升高幅度较小;高钾溶液孵育PVSMC后,[Ca2+]i迅速增高,5 μmol/L硝苯地平能完全阻断PVSMC的[Ca2+]i对高钾溶液的反应.结论:急性缺氧可使大鼠远端PVSMC的[Ca2+]i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VSMC的VDCC和另外的非VDCC依赖的钙通道导致细胞外Ca2+内流有关.

  • 地黄多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神经样细胞后的突触功能

    作者:刘宇卓;王霞;杜红阳;包翠芬;秦书俭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是否具有神经突触功能.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BMSCs,地黄多糖进行诱导,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在高钾刺激下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细胞内钙流变化及细胞突触循环功能.结果:地黄多糖诱导24 h,连续培养7d后,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诱导后的细胞伸出突起交互成复杂网状;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的细胞神经元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7.9%±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95.4%±1.9%,突触小泡蛋白阳性率为94.2%±2.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诱导后细胞在高钾刺激下细胞膜电位迅速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流增加,细胞突触发生了胞吞胞吐现象.结论:地黄多糖可以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此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神经生理功能.

  • 间-α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重链H1、α-2抗纤溶酶、运甲状腺素蛋白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复方汉防己对其影响

    作者:周超;王要军;张福成;冯玉佳;权启镇

    目的:探讨间-α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重链H1(ITIH1)、α-2抗纤溶酶(SERPINF2)、运甲状腺素蛋白(TTR)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以及复方汉防己对肝纤维化ITIH1、SERPINF2、TTR的影响.方法:Fisher344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低、中、高剂量复方汉防己干预组.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肝组织ITIH1、SERPINF2、TTR的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清含量.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网状纤维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造模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ITIH1、SERPINF2、TTR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复方汉防己干预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3者的表达较造模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病理结果也显示复方汉防己干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ITIH1、SERPINF2、TTR对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复方汉防己能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并能升高ITIH1、SERPINF2、TTR蛋白和mRNA的表达.

  • 阿尔茨海默病胞质杂交细胞的构建与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变化

    作者:孔令平;刘妍;魏桂芬;李艳玲;张惠爱;汪华侨

    目的:探讨AD胞质杂交细胞的构建方法及其线粒体形态功能变化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利用融合剂将AD患者及健康老人血小板分别与线粒体DNA缺失细胞(ρ0细胞)进行融合,建立AD和对照细胞质杂交细胞,透射电镜及PCR法鉴定;透射电镜观察胞质杂交细胞线粒体结构;MTT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ρ0细胞与血小板融合后重新出现线粒体和mtDNA;与同期对照组胞质杂交细胞比较,到培养晚期,AD胞质杂交细胞中异常线粒体显著增多,细胞活力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成功构建出AD胞质杂交细胞和对照组胞质杂交细胞,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细胞模型基础.

  • 波形蛋白与DNA拓扑异构酶Ⅱ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小青;王景伟;郭丽霞;曹翠丽

    目的:比较波形蛋白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β(TopoⅡβ)在病理性瘢痕、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及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理性瘢痕、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各10例,了解其中波形蛋白、TopoⅡα、β的表达水平,测定光密度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波形蛋白在病理性瘢痕和成熟瘢痕真皮层大量表达;TopoⅡα蛋白在病理性瘢痕表皮基底层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和成熟瘢痕,但是在真皮层血管周围有阳性表达;TopoⅡβ蛋白在病理性瘢痕表皮层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和成熟瘢痕,但是在真皮层胶原纤维增生区域大量表达.各组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opoⅡα、β在病理性瘢痕真皮层表达增强,与波形蛋白的表达一致,提示其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关.

  • XAV-939对三阴性乳腺癌抑制的作用

    作者:曹译心;董立华;熊小明;陆长青;张翠薇;王凡

    目的:探索XAV-939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检测XAV-939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检测Axin 1、Axin 2、β-catenin和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及VEGF-A的分泌水平.在体观察XAV-939对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瘤重变化情况,并检测肿瘤组织中Axin 1、Axin 2、β-catenin和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及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增殖指数及凋亡指数.结果:XAV-939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型;同时XAV-939抑制了MDA-MB-231细胞分泌VEGF-A的能力.体内实验中,XAV-939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生长;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量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显著上升;增殖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体外体内实验均显示XAV-939处理组的Axin 1、Axin 2和p-β-catenin表达量明显上升而β-catenin显著下降.结论:XAV-939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在体内外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组织的增殖.

  • 构建稳定表达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对大鼠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戈鹰;窦玲;吴爽;张海波;张毅杰;曾嘉齐;杨朝鲜;黄良;袁琼兰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探讨其对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备ERK1/2重组病毒和空病毒(对照),并转染大鼠MSCs,分别构建ERK1/2/MSCs和BV/MSCs(对照).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ERK1/2/MSCs的ERK1/2表达水平.制备大鼠脑卒中模型,移植ERK1/2/MSCs、BV/MSCs和生理盐水后1、2周,观察动物的神经行为症状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构建了ERK1/2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并转染MSCs,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显示ERK1/2/MSCs细胞系过表达ERK1/2.大鼠脑卒中后移植ERK1/2/MSCs、BV/MSCs和生理盐水(对照组),ERK1/2/MSCs和BV/MSCs组的大鼠1、2周时,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而ERK1/2/MSCs比BV/MSCs有更好的效果;ERK1/2/MSCs和BV/MSCs的大鼠脑梗死的体积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而ERK1/2/MSCs和BV/MSCs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移植后2周,ERK1/2/MSCs组的大鼠移植细胞存活数比BV/MSCs组的多.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ERK1/2的MSCs,其对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效果优于MSCs.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的表达

    作者:刘丽;王文进;朱浩;丁文龙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注射8周和12周后观察阴茎勃起次数,取大鼠阴茎,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阴茎iNOS的分布与表达,免疫印迹检测阴茎iNOS蛋白量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的阴茎勃起次数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阴茎内iNOS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iNOS蛋白量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进行性升高.结论:糖尿病组大鼠阴茎iNOS表达的升高与ED相关.

  • 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葡萄糖转运因子-1的表达

    作者:刘政海;曾杰;易西南;张全鹏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葡萄糖转运因子-1(GLUT-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视网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检测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GLUT-1蛋白的表达变化;Nissl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细胞层次改变及节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有GLUT-1表达,急性高眼压后3h开始下调,6h达低值,之后1d、3d、7d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Nissl染色结果显示急性高眼压后3h、6h和12 h视网膜节细胞数减少不明显,到1、3d,视网膜层次紊乱、变薄,节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急性高眼压后早期大鼠视网膜GLUT-1表达下调,影响了视网膜葡萄糖的转运,这可能是视网膜结构紊乱,节细胞丢失的重要原因.

  • 反式转录激活因子-X连锁凋亡抵制蛋白融合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Caspase-3表达与活性的抑制

    作者:李鸿文;门楠;蒋常文;孙婧霞;陈雪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海马内注射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Caspase-3表达与活性变化及反式转录激活因子-X连锁凋亡抵制蛋白(TAT-XIAP)融合蛋白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AD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建立AD模型,造模后6周尾静脉注射TAT-XIAP融合蛋白,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D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Caspase-3 mRNA表达及蛋白的活性变化,TATXIAP融合蛋白对上述作用的干预.结果:AD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模型组大脑皮质和海马Caspase-3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03倍和1.72倍;活化的Caspase-3位于细胞核,AD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Caspase-3蛋白活性增强,模型组大脑皮质和海马Caspase-3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62倍和1.64倍.应用TAT-XIAP融合蛋白后,大鼠皮质与海马Caspase-3表达与活性均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脑皮质和海马Caspase-3表达分别下降了9%和44%,Caspase-3活性分别下降了36%和28%.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Aβ25-35可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活化Caspase-3;TAT-XIAP融合蛋白可抑制AD模型大鼠Caspase-3 mRNA的表达和活性.

  • 骨形成蛋白信号分子在小鼠椎间盘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周建武;何通川;毕杨;何韵;张弢;刘传康

    目的:探索促进成骨相关的骨形成蛋白(BMP)-2、-4、-6、-7、-9以及抑制成骨作用的BMP-3在小鼠不同年龄段椎间盘中表达情况,为椎间盘发育过程中BMP信号途径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础.方法:解剖获取出生后1d、3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龄小鼠的椎间盘及胸腰椎脊柱.RT-PCR检测BMP-2、-3、-4、-6、-7、-9在生后不同年龄段小鼠椎间盘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在RT-PCR中有明显表达差异的BMP-3、-6.结果:RT-PCR结果显示BMP-2、-7、-9的表达在小鼠椎间盘组织中有一定的基础表达,但随着年龄增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BMP-3和BMP-6的表达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BMP-4在椎间盘中无表达,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证实BMP-3和BMP-6随着小鼠椎间盘的发育表达降低.结论:正常小鼠脊柱,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中BMP-2、-7、-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趋势,各年龄段都维持着一定量的表达,BMP-3和BMP-6的表达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具有明显成骨作用的BMP-4则没有表达.

  • 男性不育患者数量皮纹学特征及其波动性不对称

    作者:党洁;霍正浩;彭亮;钟慧军;焦海燕;陆宏

    目的:研究数量皮纹学特征及其波动性不对称参数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随机分析男性不育患者102例和有正常生育史男性156例指纹及掌纹多项指标,并分析其中12项波动性不对称参数.结果:男性不育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4种指纹类型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不育患者组a-b指纹嵴线数及a-b间距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男性不育患者组通贯掌的出现率高于对照组;男性不育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波动性不对称Ⅴ项有差异,表现为患者组明显增高.结论:男性不育患者掌纹指标变异明显,较高的波动性不对称Ⅴ水平提示男性不育患者在胚胎发育早期可能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发育不稳定性.

  • 地西他滨对胃癌SGC7901细胞系BCL2L10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孔秀敏;王晓兰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地西他滨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抗凋亡基因BCL2L10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5、10 μmol/L的地西他滨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BCL2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应用免疫印迹检测BCL2L10蛋白表达,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siRNA干扰BCL2L10表达以探讨地西他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SGC7901细胞中BCL2L10基因以启动子甲基化方式失活,地西他滨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其甲基化程度,恢复基因表达,同时可见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比例增加,而干扰BCL2L10可对抗地西他滨的抗肿瘤效应.结论:地西他滨可通过逆转胃癌SGC7901细胞系BCL2L10启动子甲基化而恢复其表达,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种植支抗大鼠牙齿移动压力侧与牙齿自然萌出过程中骨保护素及RANKL表达的比较

    作者:张红艳;赵悦

    目的:比较应用种植支抗使大鼠牙齿移动与牙齿自然萌出过程中骨保护素及破骨细胞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应用种植支抗牵引移动大鼠下颌第1磨牙的动物实验组.对照组取出生后0、7、10、15d及21 d的SD乳鼠处死,实验组分别于加力牵引2、4、7d及14d后,解剖分离大鼠下颌骨,拍X线片,常规H-E染色观察大体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保护素及RANKL表达.结果:应用种植支抗牵引大鼠牙齿移动组中,X线示牵引的第1磨牙向近中移动,H-E染色示牙齿自然萌出组中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强阳性表达,应用种植支抗牙齿移动组中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表达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骨保护素及RANKL阳性表达.结论:在牙齿自然萌出及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保护素及RANKL表达变化相似,其变化规律与牙槽骨改建过程一致.

  • 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脊髓后角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洪盈;张莉;郭敏

    目的:研究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磷酸化(p)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正常喂养2周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喂养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低锌喂养(锌0.85 mg/kg)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高锌喂养(227mg/L)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应用原子吸收光谱、热痛阈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注射后7d锌对动物行为学以及脊髓后角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小鼠血清和脊髓中含有丰富的锌离子,脊髓后角有少量pERK表达;当足底注射辣椒素致痛后,血清和脊髓中的锌减少,热痛敏增加,脊髓后角pERK表达增多;低锌喂养能加重缺锌和热痛敏,脊髓后角pERK表达更多;高锌喂养能使血清和脊髓锌增多,降低热痛敏和脊髓后角pERK表达.结论:锌能抑制NPP模型小鼠热痛敏和脊髓后角pERK的表达,锌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与维持.

  • 不同神经示踪剂组合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逆行标记效率比较

    作者:刘丹;胡文;张燕平;邓爱东;顾剑辉

    目的:探讨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G)、真蓝(TB)和荧光红(FR)两两组合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效率差异,为再生神经重支配准确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胫神经示踪模型,采取神经内注射与神经横断后近侧断端浸泡(20 min)2种方式,分别对FG、TB和FR的两两组合进行示踪试验.示踪术后5d,取脊髓腰膨大段冷冻纵切,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显微成像和计数.结果:FG联合TB示踪标记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多,其次为FG联合FR,而FR联合TB组标记细胞数少,双标比例也小.神经断端浸泡方式使用示踪剂时标记效率仅为神经内注射的2/3左右.结论:FG联合TB以及FG联合FR示踪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效果较好,且神经内注射使用示踪剂效果优于持续20 min的神经断端浸泡.

  • 海南文昌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作者:郑明霞;郑连斌;宋瓘兰;包金萍;张兴华;王志博;武亚文;龚忱

    目的: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在海南文昌市城市和乡村调查了汉族722例(男366例,女356例)成人的38项头面部体质指标,计算了13项头面部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对海南汉族容貌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头长、额小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头水平围、唇高、上红唇厚度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鼻宽、口裂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随年龄增长,眼内角有眦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由眼外角高趋向水平,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大,眼裂变窄,眼色变浅,上红唇变薄,鼻宽值明显超过眼内角间宽值.随年龄增长,额顶宽指数、口指数、鼻宽深指数值逐渐下降.结论:随年龄增长,海南文昌汉族人容貌特征出现如下变化:头变短,额变窄,头的围度变小、面部宽度变小;左右眼的距离变小,眼裂更细窄且更趋于水平,虹膜颜色变浅;鼻唇间距离增大,唇变薄,口与鼻宽度变大,口裂更细长,耳变大,面颊变厚.由于面宽、眼内角间宽值变小,而鼻宽值变大,使得眼内角间宽值与鼻宽值之比、鼻宽值与面宽值之比均发生变化.

  • 麻醉诱导的小鼠晶状体突发性浑浊

    作者:曹妍群;于慧敏;尚蕾;罗佳;黄菊芳;陈旦;王慧

    目的:探讨各种麻醉剂对小鼠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10%水合氯醛(400mg/kg)、2%戊巴比妥钠(40mg/kg)及25%乌拉坦(1000mg/kg)腹腔注射麻醉C57/BL6小鼠,扩瞳后于10、20、30、45、60 min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浑浊情况,于麻醉60 min后断颈处死,H-E染色观察晶状体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钙蛋白酶-2及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结果:乌拉坦、水合氯醛麻醉组与戊巴比妥钠麻醉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较长,晶状体出现浑浊的时间较早,浑浊程度较重;麻醉后可见晶状体前囊膜增厚,上皮细胞呈增生性变化,上皮细胞钙蛋白酶-2表达增强,AQP1表达减弱.结论:麻醉剂可导致小鼠晶状体突发性浑浊,与上皮细胞上钙蛋白酶-2活性表达增加及AQP1活性表达减少有密切关系.

  • 丝胶对Ⅱ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的作用

    作者:和亚强;王小杰;苏哲君;陈志宏

    目的:探讨丝胶对Ⅱ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2%链脲佐菌素3d连续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分别给予丝胶和二甲双胍灌胃治疗35 d.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GH和IGF-1水平,免疫印迹和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GH、生长激素受体(GHR)和IGF-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GH水平、海马GH的表达明显升高,血清IGF-1水平、海马GHR和IGF-1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丝胶治疗组大鼠血清GH水平、海马GH的表达明显降低,血清IGF-1水平、海马GHR和IGF-1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丝胶可通过调节糖尿病海马GH/IGF-1轴的异常变化减轻海马损伤.

  • 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及其受体CCR1、CCR5在大鼠附睾的表达与定位

    作者:冯潇;程胖;赵洁;肖岚;李臻

    目的:观察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与其受体CCR1、CCR5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年大鼠附睾上皮RANTES及其受体的细胞定位,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别显示RANTES与CCR1、CCR5的细胞共定位情况.RT-PCR检测RANTES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检测RANTES及其受体的蛋白量.结果:RANTES与其受体CCR1、CCR5在大鼠附睾各段呈特异性表达.免疫印迹在大鼠附睾各段检测到RANTES及其受体CCR1、CCR5特异性蛋白条带.RANTES与其受体CCR1、CCR5在大鼠附睾上皮主要表达于基细胞.双重免疫荧光显示RANTES与CCR1、CCR5在附睾管基细胞共存.结论:RANTES可能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方式在大鼠附睾基细胞功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

  • 骨形成蛋白-2、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彩霞;宋丹;蔡军;张艳敏;李素珍;高兰;鲍玉洲;步星耀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MP)-2、4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BMP-2、4mRNA和蛋白质在20例正常脑组织和4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BMP-2和BMP-4在正常脑组织和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即BMP-2、4 mRNA和蛋白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且其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BMP-2、4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在小鼠过敏性气道反应肺组织炎性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刘玉丽;杨畅;卞镝;田辉;隋月皎;王列;王旭;方秀斌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在过敏性小鼠肺组织不同炎性细胞中的活化状况.方法:应用卵蛋白致敏激发BALB/c小鼠制备过敏性气道炎症反应模型,抽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计数和不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磷酸化Akt(p-Akt)在过敏性小鼠肺组织中不同炎性细胞的表达.结果:过敏性小鼠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鼠;分类细胞计数中,正常组以巨噬细胞为主,而过敏性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Akt在过敏性小鼠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而在淋巴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巨噬细胞.结论:Akt在过敏性小鼠的气道炎症中的作用与炎性细胞的种类密切相关,发挥不同的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趋化、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对抗淋巴细胞凋亡等重要的作用.

  • 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及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在高血压大鼠全脑缺血海马区的表达变化

    作者:赵雅宁;王珠;李建民;刘乐;常学优;郭霞

    目的:观察血压正常大鼠和高血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高血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易损性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血压正常Wistar-Kyoto(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另取3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SHR+I/R).应用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在术后6、24、48 h,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检测海马区CHOP、GRP78的表达;48 h八臂迷宫检测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降低;GRP78表达增高,24 h达高峰;CHOP表达增高,24 h达高峰,高表达持续至48 h;与I/R组比较,SHR+ IR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细胞数量降低;GPR78表达6h增高,24、48h显著减少;6、24 h CHOP表达增高,48 h明显减少;八臂迷宫结果显示SHR+I/R组与I/R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易损性,与加重缺血再灌注后GRP78表达下降、CHOP活体表达增高有关.

  • 湖南宁乡汉族成人体质特征

    作者:李玉玲;陆舜华;李咏兰;傅媛;李永霞;孔祥薇;李传刚;郑连斌

    目的:了解湖南汉族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湖南宁乡地区319例城市汉族(男149人,女170人)和418例乡村汉族(男197人,女221人)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指数及其分型.结果:湖南宁乡汉族有上眼睑皱褶,蒙古褶不发达,眼裂窄;鼻根高度中等偏低,直鼻梁,鼻基部水平,鼻翼中等;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红唇较薄;耳垂多为三角形;发黑,眼色多为黑褐色,肤色浅黄或黄色.湖南宁乡汉族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阔面型、狭鼻型.男性阔头型、女性中头型居多.湖南宁乡汉族男、女性多为亚中等或中等身材、长躯干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亚短腿型至中腿型.城市男、女体质状况均一定程度上优于乡村,尤以男性更为明显.结论:湖南宁乡汉族与其他地区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族群关系较近.

  • 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me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玉红;高岩冰;宋淑霞;吕增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C-met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4例胃癌组织中COX-2、C-met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以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04例胃癌组织中COX-2、C-met、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59.6%和63.5%,而在胃正常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的表达都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患者性别、不同分化程度、年龄无差异;COX-2的表达与C-met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OX-2、C-met和MMP-9的过表达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3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OX-2、C-met和MMP-9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河北汉族人群指纹与扣手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红梅;蔡宝宏;赵杰

    目的:探讨河北汉族人群指纹纹型分布与扣手方式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方法:调查了300例青少年的扣手方式,并采用无油墨法获取研究对象的指纹.结果:十指交叉时,左扣手人群的各种纹型频率为L(52.13%)>W(44.73%)>A((3.13%),右扣手人群的各种纹型频率为L(60.13%)>W(35.67%)>A((4.2%),其中Lu、L和W型纹的分布频率两者间具有差异.A形纹多见于示指,其次是拇指.Lr多见于示指,其次是拇指.Lu多见于小指,其次是中指.W多见于环指,其次是拇指.拇指中出现Lu、L和W纹型的频率,中指出现A、W纹型的频率,环指出现Lr纹型的频率两人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L和LW的对应手指纹型组合频率两人群间存在差异.各指纹型组合中,拇指中AA和LL、示指AL、中指AL和LW、小指中LW组合频率两人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汉族左扣手人群和右扣手人群的指纹纹型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手指纹与扣手方式有一定的关联性.

  •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大鼠膜铁转运蛋白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林清;张更;林如英;林穗金;王玮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大鼠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新生4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PVL组,于术后1d、3d、1周和4周取脑,分离大脑皮质、海马和脑室周围白质,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脑区铁含量,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色观察FPN1蛋白定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FPN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VL组各脑区铁含量于术后1d与3d无增加;术后1周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以脑室周围白质铁含量增加显著,皮质次之,海马少;术后4周皮质铁含量略有降低,海马铁含量已降至对照组水平,而脑室周围白质铁含量仍处于高水平.PVL组各脑区FPN1 mRNA和蛋白于术后1d与3d未见明显变化;术后1周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4周皮质FPN1表达量有所恢复,海马FPN1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但脑室周围白质FPN1仍较对照组降低.结论:缺氧缺血PVL大鼠皮质、海马与脑室周围白质铁含量升高,而FPN1的表达减少,两者均呈时空依赖性.提示新生4日龄SD大鼠缺氧缺血后FPN1表达减少可能引起脑铁升高,促进PVL的发生.

  • 基于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分析的三维颅面复原评价方法

    作者:翟桂英;任甫

    目的:探索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分析(EDMA)在三维颅面复原效果评价的应用.方法:采用兰玉文等开发的三维颅面鉴定仪对120例(女男性各60例)辽宁汉族成人重建后的三维颅骨进行相貌复原,复原后的三维面貌与真实的三维面貌利用WinEDMA软件进行EDMA分析.结果:EDMA分析显示,女性复原组,非参数bootstrap检验T=1.791,P=0.001,形状差异矩阵(FDM)比值在0.95~1.05的占71%,男性复原组,非参数bootstrap检验T=1.741,P=0.001,FDM比值在0.95~1.05的占70%,线段FDM比值小于0.95和大于0.95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五官区,进一步分析显示眼部的特征点对复原效果影响大.结论:利用该方法复原出的面貌与真实面貌存在差异,但总体看复原面貌与真实面貌大体相似,EDMA能够对复原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找出复原结果中误差较大的位置.

  • 绍兴地区汉族成人头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

    作者:李咏兰;陆舜华;郑连斌;张瑜珂;李传刚;千慧如;赵曼;栾天抒

    目的:研究浙江绍兴地区汉族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赴浙江省绍兴地区调查了汉族687例(城市男性144例,城市女性153例,乡村男性186例,乡村女性204例)38项头面部指标.结果:男、女性随年龄增长均出现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鼻翼变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厚度减小.头长、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以及男性的容貌面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间这些指标值(除女性形态面高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鼻深、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额顶宽度、形态面、容貌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容貌耳指数及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浙江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 蜂猴、倭蜂猴肢端特征

    作者:谢朝晖;胡建业;周孟业;邓大军

    目的:研究蜂猴、倭蜂猴肢端形态的种属特征.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成年7只蜂猴(2雄,5雌)和4只倭蜂猴(3雄,1雌),测量了它们的指(趾)骨长度,并将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蜂猴肢端大于倭蜂猴;蜂猴和倭蜂猴的第2趾端均有长1~1.2cm卷向内侧的细长趾甲,而其他指(趾)甲均呈扁平状.蜂猴的指骨长度顺序依次为4>3>5>1>2,趾骨顺序为4>3>5>2>1,指骨与趾骨长度排序有差异;倭蜂猴的指骨与趾骨排序无差异,都是4>3>5>1>2.结论:蜂猴和倭蜂猴其肢端形态差异与种属特征相关.

    关键词: 蜂猴 倭蜂猴 肢端 特征
  • 前置与上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曾菁;李孝林

    目的:建立锁骨数字化三维可视模型,测量相关解剖数据,为前置与上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正常成人锁骨标本,进行层厚0.625mm,间距为0的CT连续扫描,所得图片以Dicom格式刻盘保存,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Mimics软件的三维测量功能测量锁骨内外凸出角度,外侧端、中外1/3交界处、中内1/3交界处和内侧端的前后径和上下径.结果:重建的锁骨三维模型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观察与测量,锁骨外侧端、中外1/3交界处的前后径和上下径比较有差异,中内1/3交界处和内侧端的前后径和上下径比较无差异.结论:从解剖形态来看锁骨内侧半骨折钢板适于前置,外侧半骨折钢板前置和上置均可.本研究结果对临床选择置板部位、术中准确进行穿钉以及锁骨骨折的个性化手术设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母源性甲亢对胎鼠、仔鼠心的影响

    作者:陈晶;李斌;岳淑芬;赵紫薇;陈小艳;贺帅

    目的:研究母源性甲亢对胎鼠、仔鼠心的影响.方法:建立妊娠合并甲亢模型;取孕16、18、20 d胎鼠心,出生5、10、15d仔鼠心,解剖检查;经石蜡包埋,Masson染色,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皮素的差异表达.结果:母源性甲亢各组胎鼠、仔鼠心质量分数高于同期对照组,心肌细胞直径加大、细胞加长,心肌排列不整齐且胶原纤维增多,内皮素的表达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母源性甲亢会影响胎鼠、仔鼠心肌细胞.

  • 翼腭间隙通道的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观测

    作者:付升旗;王华;吴清武;刘恒兴;李文奇;周小兵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MPR重建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翼管、圆孔、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差异.翼管、圆孔、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翼管前口横径(3.56±0.74)mm,后口横径(1.64±0.63)mm;圆孔前口横径(3.41±0.72) mm,后口横径(3.18±0.60)mm,翼管前、后口横径之间和圆孔前、后口横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MPR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组织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步尝试

    作者:赵英侠

    组织学是继大体解剖学之后又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因此是中西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其与大体解剖学同属于形态学课程,具有名词多、描写多的特点;同时,相对大体解剖学而言,其讲述的是人体器官的微细结构,内容更加琐碎抽象.传统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感觉相关知识枯燥乏味、难记易忘,且不能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又称病例分析法,因其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生动有趣,故颇受学生欢迎.其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课教学中,目前在一些医学基础课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也已应用,但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1-3].我们教研室2011年开始在组织学教学实践中,初步尝试了案例教学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 “生命价值教育”融入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黄海玲;罗春潮;解继胜;李海;王金花;赵琼芝;陈建海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医学院校专业课的学时数较大幅度减少,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各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例,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1].我们的教学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了课时减少的缺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改工作得到了肯定,该网络课程多次在全国、省部级及学校比赛中获奖,我们教研室连续两届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笔者获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个人.

  •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林荣;尹维刚;陈一勇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是解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技能和运用解剖学知识理解、诊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注重基础与临床专业知识相互整合渗透,强调早、多、反复结合临床的理念,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

    作者:蓝永洪;张彦慧;钟南田;林世珍;牛海艳;齐亚灵;陈立强;王柏欣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逐渐进行相关的改革,不仅包括多媒体应用于理论教学[1]和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2],而且构建了网络课程进行辅助教学[3].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机体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形态学科,其网络课程的建设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内容的设计,也要考虑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只有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课程的辅助作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近年来,我们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网络课程的建立中做了一个探索,现将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 病例讨论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玉泉;张志英;杨向群;许家军;张传森

    局部解剖学授课方法一般是教员先进行简单的操作提示,学员再实地解剖,寻找理论上描述的结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由于局部解剖学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点繁杂,学员往往不容易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还必须培养学员纵向性学习、横向性思维及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开拓性、实用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3年来,笔者在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开展病例讨论法,以期提高学员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1-4].下面就病例讨论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一些应用体会进行阐述.

  • 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应用解剖学与人体形态学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效果

    作者:陶冬英;倪晶晶;王建红

    在护理学教材中,70%左右的内容与人体解剖学相关,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也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1].目前,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获取解剖学知识的教材为《人体形态学》,该教材整合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此书虽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知识,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因此,本教研室对高职护理专业的《人体形态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融入了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 《人体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开发策略与实践思考

    作者:卞亚红;刘芳;杨向群

    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网络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提高网络课程应用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网络课程建设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十多年,先后指导开发制作了20多部网络课程,其中有4部获全军、总后优秀网络课程一等奖.现以本校《人体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蓝本,对网络课程的开发策略进行梳理,并提出有效提高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的具体措施.

  • 重视立体解剖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赵玉洲;韩广森

    关于解剖学的学习,每一个医学生初在学校里先接触到的是系统解剖学(系解),而后是局部解剖学(局解).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所学习的解剖学知识往往又来自于和局部解剖学紧密联系的手术学,但对很多基层医院医生而言,由于缺乏大量的操作机会而难以迅速提高水平.体会到单纯的系解或局解知识难以帮助其完成相关的手术操作.解剖学的发展其实就是从手术中来到手术中去的一个认识过程.很多解剖学前辈,例如奈特[1-2]、莫尔和达利[3-4]先生,他们出版的手术解剖学教材无不是将其多年的手术解剖感觉(主要是立体解剖学感觉)转化为平面图示而进行阐述[5].目前广泛使用的解剖学教材,绝大多数仍停留在简单的纸质文字和图示上面,不能够完全表达作者的全部解剖学知识,平面的纸质图文很难充分再现作者立体的细微的感觉[6].

  • 融入自然辩证法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

    作者:陈筠;孙莉;宫晓洁;任亚萍;邵晓云;熊彬

    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更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较强的思维能力[1].医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哲学思想都对医学起着深刻的指导作用[2].由于组织学是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对以往所学知识均已遗忘大半.在实际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组织学与胚胎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微观,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需借助显微镜;(2)静态,分子、细胞水平的生命活动即使借助显微镜也无法直接展示;(3)零碎,结构名词繁多,系统性差,尤其是胚胎学知识,抽象、复杂.但同时认识到在基础医学形态学中无不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组织结构与功能,处处显示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等辩证关系.如果教师换一种思维,以辩证的观点看待组织学与胚胎学,并将此观点传授给学生"授之以渔",那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记忆;还可以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针对当前的教学环境,笔者认为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 留学生在组织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对策

    作者:郑翔;彭谨;赵佳;周雪

    组织学实验课带有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的双重色彩.我们与国内多数医学院校一样,过去在面向国内医学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教学设计和考核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模式.然而,近年留学生生源逐渐增多,在教学中,认识到留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具有一些特点.如果不针对这些学习特点,在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中进行比较,难以发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阐述留学生在组织学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与国内学生差别较大的几个特点,探讨教学应采取的对策,争取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

  • 牙体硬组织教学磨片制作方法的改进

    作者:高苏凤;姚丽艳;高美钦

    牙磨片的制作必须经过离体牙固定、消毒、片切、磨薄、脱水以及透明和封固等工序.片切是牙磨片成功和提高效率的关键,目前该步骤的方法有手工法和锯式切片机法,锯式切片机法因设备昂贵,耗材消耗大且价格高等因素不被实验教学广泛采用.手工法按常规的方法是单个金刚石磨片切割牙齿,每片需切割2次,不仅厚薄难掌握,易破损残缺,且在操作过程中易使牙片飞出伤人,成为安全隐患.笔者在武峪峰等[1]的研究基础上再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

  • 兔脑组织的甲苯胺蓝-苏木精-伊红联合染色技术

    作者:孙雪梅;沈维高;何欣;王振江;冯力民

    形态学技术中组织染色是观察细胞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单一染色技术无法满足观察细胞形态,因而有必要进行联合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若能解决神经元细胞的联合染色方法的问题,将为神经元细胞的研究开辟广阔的前景.为此进行神经元细胞的联合染色方法研究,期望能清楚观察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胞质中的尼氏体等形态结构.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取正常的雌兔,测定质量后,耳源静脉注射20%乌拉坦溶液(5 mg/kg)麻醉.剖开胸、腹腔,剪开右心耳,由心尖快速注入生理盐水500 ml.之后先快后慢输入10%福尔马林溶液1 000 ml,所需时间1.5h.取脑组织放入300 ml 10%福尔马林溶液容器内,固定2周.

  • 小鼠活体灌注显示细微脑血管的方法

    作者:李广意;曾杰;赵娟;刘一舟;禹华旭

    灌注、铸型技术是向动物身体管道内注入填充剂,显示管腔脏器解剖学形态的常用方法[1].目前脑血管灌注技术多用于人体解剖,有少量对死亡后的小鼠进行脑血管灌注的文献报道[2],而目前没有对活体小鼠进行脑血管灌注的报道.为了掌握小鼠脑血管的形态结构,需制作出脑缺血的动物模型,本实验组分别使用活体、处死后的小鼠采用微量注射泵灌注填充剂并在保留脑组织的基础上显示小鼠脑血管形态结构[3],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改良的Perl铁染色法检测正常成年小鼠大脑组织中铁的分布

    作者:范文娟;崔英华;孔秀敏

    研究表明,铁离子与神经元的发育密切相关,脑内铁不但直接参与神经元的氧化代谢与酶促反应,同时也是神经递质合成及轴突髓鞘形成的重要辅助因子之一[1].脑铁代谢的区域性失衡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紧密关联[2-3],例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病患脑区可见大量铁的沉积;而少年脊髓型共济失调及神经铁蛋白病变均与体内控制铁平衡的基因突变有关.目前临床上可用MRI来检测正常人和患某些脑铁沉积相关疾病的患者脑组织中的铁沉积和铁含量情况,然而在基础研究中,却缺少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检测脑铁分布与含量.

  • 双侧膈下动脉分别起始不同变异一例

    作者:冯善权;游攀;吴冠伟;张建侠

    在解剖1具青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左侧膈下动脉起自腹腔干,右侧膈下动脉起自右肾动脉,现报道如下.左侧膈下动脉起自腹腔干的上壁,其起始部管径约1.6mm,其起点距离腹腔干起始处8.9mm,距离胰上缘11.0 mm,先在胃后壁和腹主动脉之间,经腹膜前方上行,然后在胃小弯距离贲门4.56 cm处进入肝胃韧带继续上行,此处有贲门支和食管支,其起始部管径分别为0.9mm和0.7mm,继而经食管腹部的前方,通过左半肝后缘,再穿过左三角韧带入膈,在穿左三角韧带处距离肝左缘远点2.10 cm.

  • 双侧肌皮神经变异与正中神经交通一例

    作者:杜赵康;杨开明;王勇

    笔者在解剖1例12~13岁男童尸体(身高约1.5m)标本时,发现其左、右侧肌皮神经在臂部行程异常.经查阅有关文献,双侧变异同时存在未见报道,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右侧肌皮神经发出2个分支,第一支在距喙突4 cm发出至喙肱肌肌支,横径为1.5 mm;第二支距喙突9 cm发出肱二头肌、肱肌肌支,横径为2.0 mm;其末端与正中神经汇合,合成点距喙突10 cm.正中神经外侧根在喙突下2 cm处发自外侧束,其横径为4.0mm,内、外侧根合成点在喙突下4.5cm.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合成点距离肌皮神经末端与正中神经合成点为5.5 cm.

  • DNA甲基化与重构胚的发育

    作者:郑芳芳;黄海辉;杨晓煜

    目前体细胞克隆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平均效率还不到5%,仍面临着许多障碍,如重构胚胎在发育各个阶段的死亡率非常高,且后代常出现畸形等.究其原因可能与重构胚的细胞核重编程异常有关.细胞核的重编程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端粒、组蛋白修饰等,其中DNA甲基化起重要作用[1].正常的DNA甲基化能改善供核细胞的重编程,从而提高核移植的成功率.

  • 多巴胺D1受体信号通路及其在睡眠剥夺中的作用

    作者:温晓飒;荣霏;马文领

    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于嗅球、下丘脑、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黑质致密部(SNc)等区域,参与了机体的学习记忆、认知和思维能力等高级神经功能调控,同时还与运动控制、情绪、警觉性及药物成瘾等神经活动密切相关[2].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偶联的G蛋白为异三聚体蛋白,由α、β、γ3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α亚基本身具有GTP酶活性,其结合的GDP被GTP取代后变为活化型而催化腺苷酸环化酶(AC)和磷脂酶C(PLC)等效应酶.γ亚基根据其序列的同源程度至少可以分为12种亚型,在敲除内源性G蛋白γ7亚基表达的HEK293细胞株中,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作用被明显抑制;同时抑制γ7亚基的表达则导致了细胞内G蛋白β1亚基表达量的减少[2].这两个结果表明,Gβ1(n)二聚体在多巴胺D1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