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

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해부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33
  • 国内刊号: 31-12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传森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

    作者:廖立青;李义凯;赵德强;谭汉旭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环型占13.75%和全环型占3.33%.椎动脉沟后结节分型,突起型占27.59%、平坦型占16.81%和隆起型占55.60%.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0±1.39) mm、(7.44±1.18) mm.寰椎椎弓根厚度(4.14±0.96) mm;椎弓根小宽度3.33 mm.在所有标本中,仅有6侧骨桥尖锐利.结论:椎动脉沟均能容纳大于4mm的椎动脉,骨桥尖并不都锐利.因此,诊断沟环症不能仅凭沟环的存在与否.

  • 不同动物中静脉的组织学结构比较

    作者:陈晶;李斌;乔璐;张洁娟;王愚;王紫赟

    目的:研究不同动物和人的中静脉血管组织结构.方法:取大鼠、小鼠、家兔、羊、人的中静脉与中动脉,经石蜡包埋,分别行H-E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弹性纤维混合染色,镜下观察.结果:家兔的中静脉在3种染色下均可见在中膜与外膜间有类似中动脉外弹性膜的结构,内膜处有类似中动脉内弹性膜结构.结论:大鼠、小鼠、羊、人的中静脉血管结构较为相似,家兔与大鼠、小鼠、人、羊的中静脉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中静脉 弹性膜 动物
  • 三叶因子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株黏附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林旭;代金;吴靖芳;张静;张文静;薛刚;高福禄

    目的:探讨沉默三叶因子3(TFF3)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TPC-1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稳定敲低TFF3表达的TPC-1细胞株(shRNA-TFF3组)、转染空载体的TPC-1细胞株(shRNAC组)、TPC-1细胞(TPC-1组)分别进行同质黏附实验、异质黏附实验;qPCR检测TFF3 mRNA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 mRNA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β-catenin、E-cadherin、ALCAM、MMP-9、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同质黏附实验显示shRNA-TFF3组黏附细胞数显著高于shRNAC组和TPC-1组.细胞异质实验显示shRNA-TFF3组黏附细胞数显著低于shRNAC组和TPC-1组,shRNAC组和TPC-1组同质和异质黏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PCR结果显示shRNA-TFF3组TFF3 mRNA、β-cateninmRNA水平显著低于shRNAC组和TPC-1组,shRNAC组和TPC-1组TFF3 mRNA、β-catenin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沉默TFF3后ALCAM、MMP-9、MMP-2、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hRNAC组和TPC-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敲低TFF3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PTC细胞TPC-1的黏附能力.

  • 银杏内脂B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心肌炎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瑾;杨东伟;李海洲

    目的:探索银杏内脂B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心肌炎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分为对照组、银杏内脂B组、内毒素组和内毒素+银杏内脂B组.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变.ELISA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水平.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3、Bcl-2、Bax、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银杏内脂B可改善内毒素诱导的心肌组织病变.银杏内脂B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cTn Ⅰ、Mb、CK-MB和LDH水平的升高.银杏内脂B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caspase-3和Bax表达的上升和Bcl-2表达的下降.而且,银杏内脂B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TNF-α,IL-6和IL-1β水平的升高.另外,银杏内脂B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p-P65/P65比值的上升.结论:银杏内脂B可通过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心肌炎损伤.

  • 大脑横切面颞叶脑回与髓突的对应规律

    作者:李雪鹏;张业辉;纳青青;林炎生;张剑凯

    目的:研究颞叶脑回在横切面上与髓突的对应规律,为影像学定位脑回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正常人颅脑标本,用水彩颜料对颞叶各脑回染以不同颜色,做平行于眦耳线、层厚6mm的横切脑片.选取其中能切到颞叶脑回的典型层面,通过染色确认颞叶各脑回,观察、测量、统计对应髓突的数目、方向等形态特点.结果:脑横切面上,颞叶脑回对应的髓突数目,绝大多数为1支,极少数为2支;对应的髓突方向,也是固定的.结论:在脑横切面上,通过髓突定位脑回是可行、可靠的.在一定方向上的1~2支髓突对应的皮质,即为相应的颞叶脑回.

  • 成人缝匠肌痉挛的肌外和肌内神经阻滞靶点定位

    作者:陈飞;胡双江;杨胜波

    目的:定位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NEP)和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CINDR)位置,为缝匠肌痉挛神经阻滞术提供形态学指导.方法:12具24侧成年尸体下肢.连接股骨大转子与耻骨结节和股骨外上髁间的曲线分别为NEP的横向参考线(H线)和纵向参考线(L1线);髂前上棘和股骨内上髁间的曲线为CINDR的纵向参考线(L2线).Sihler染色CINDR,硫酸钡标记NEP和CINDR,CT扫描.NEP和CINDR在股前、后体表上的投影点分别为P和P'点,经P点的垂线与H线、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和PL点.结果:缝匠肌的2个NEP的PH点分别位于H线的51.57%、63.93%处;PL点位于L1线的1.71%、0.71%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7.32%、8.10%处.缝匠肌内5个CINDR的P点分别位于L2线的17.18%、26.56%、42.18%、56.25%和72.65%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5.1%、14.81%、19.23%、22,5%和45.45%处.结论:这些位置应为成人缝匠肌痉挛肌外和肌内神经阻滞术的佳靶点部位.

  • 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在胃癌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晓杰;郭红艳;吴琦;齐晓丹;徐晶;黄常志;张春晶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CCAT2)在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对胃癌临床诊断的效能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和正常对照组血清CCAT2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危险分数分析法评估CCAT2对胃癌的诊断效能,并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 (CA19-9)、糖类抗原72-4 (CA72-4)以及甲胎蛋白(AFP)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CCAT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远处转移等均不相关,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CAT2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61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3%和53.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18%和67.95%.与CA19-9、CEA以及CA72-4相比,诊断的敏感度显著增高.结论:CCAT2在胃癌血清中高表达,有可能成为胃癌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创伤性脑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璐;李丹;刘囡;张卓;高超;李洪鹏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创伤性脑损伤后1、4、7d组.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脑损伤后Nrf2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rf2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定位表达.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脑损伤后Nrf2在4d时表达高;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中Nrf2在细胞质中有少量表达,损伤后1d组Nrf2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表达,4d时表达显著增高.结论:损伤后Nrf2表达升高并入核可能与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 LncRNA ANRIL靶向miR-214的表达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行为

    作者:余心华;张华;张波;祝雪毅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 ANRIL靶向miR-214的表达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行为及其机制.方法:qPCR检测ANRIL和miR-21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ANRIL在不同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NRIL和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NRIL与miR-214之间的相互作用;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增殖实验检测抑制ANRIL的表达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ANRIL的表达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裸鼠体内成瘤实验ANRIL对卵巢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ANRIL和miR-21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较高,与其他卵巢癌细胞株相比,SKOV3细胞中ANRIL表达高,miR-214的表达水平高;ANRIL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分期相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随着分期越高,ANRIL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ANRIL的表达也相对较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ANRIL能与miR-214的3'UTR特异性结合,调控miR-214的表达与活性;抑制ANRIL的表达后可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抑制ANRIL的表达后,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结论:ANRIL可以调控miR-214的表达,影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地塞米松对小鼠颅颌面部发育的影响

    作者:王浩宇;王恬;程燕宇;魏仑;高福禄;吴靖芳

    目的:探讨妊娠期注射地塞米松对胎鼠颅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妊娠11.5d实验组给予50 mg/kg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妊娠14.5、15.5、16.5d取胚胎,记录腭裂数、活胎数及死胎数,切取胎头在体视学显微镜下作头颅颌面组织侧貌分析,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腭部形态变化及骨形态蛋白(BMP)-2和甲状腺转录因子(TTF)-2在鼻中隔软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出现明显颅颌面部畸形,下颌体缩短,上颌突角、下颌突角后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BMP-2和TTF-2在腭裂胎数鼻中隔软骨中持续表达;妊娠14.5~16.5 d实验组鼻中隔软骨细胞中BMP-2表达水平依次增强,且同时间实验组表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鼻中隔软骨TTF-2表达呈现波动性,妊娠15.5d表达高,而实验组在妊娠16.5d仍持续增高,数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抑制颅颌面部骨骼发育;BMP-2和TTF-2在鼻中隔软骨持续表达提示其与分化转归相关.

  • 脑缺血后程序性坏死的形态学观察及necrostatin-1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吉平;费琳;赵朝华;李悦卓;苟兴春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损伤区发生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细胞学变化规律,并探讨necrostatin-1(Nec-1)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ec-1给药组,建立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用在体碘化丙啶(PI)染色标记坏死细胞,并分别与NeuN、GFAP和Iba-1双标以判断坏死细胞类型,用免疫电镜观察磷酸化MLKL(pMLKL)的分布,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损伤区pMLKL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模型后6h损伤区即出现PI阳性细胞,术后1~3 d达到多,80%与NeuN共标;术后7d时,PI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主要与GFAP和Iba-1共标;免疫电镜显示脑缺血后3d时pMLKL的胶体金颗粒主要沉积于神经元,而术后7d时主要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损伤区pMLKL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Nec-1给药组pMLKL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脑缺血后损伤区随时间变化有不同程度的细胞程序性坏死,Nec-1通过对抗程序性坏死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临夏州回族成人体成分分析

    作者:王芳媛;张一英;张社平;夏小慧;郑慧芳

    目的:搜集临夏州回族成人体成分数据、分析其体成分特点及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临夏州回族成人,男224人,女119人,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进行体成分测量,用SPSS 16.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体质指数(BMI)随年龄增长均有升高的趋势,且都在50~达到高峰;体脂肪量和体脂肪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女性的体脂肪率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差异;躯干及四肢脂肪量的变化规律与体脂肪率基本一致;女性BMI的肥胖检出率比体脂肪率的检出率低;体液、去脂体质量、肌肉量、蛋白质量及推定骨量等不同性别间均有差异,各指标随年龄变化不明显.结论:临夏州回族成人的体脂肪量及全身各部位脂肪量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体成分存在性别差异,呈现出体脂肪率女性高于男性,而其他非脂肪成分的含量则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

  • 福建闽南地区汉族女性指长比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作者:陈桐君;相健美;李悦;黄仲庆;黄建斌;陈惠华;滕少康

    目的:研究福建闽南地区汉族女性指长比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分析福建闽南地区汉族女性303例(子宫肌瘤患者组152例,对照组151例)指长比(2D:3D、2D:4D、2D:5D、3D:4D、3D:5D、4D:5D)的差异性.结果:子宫肌瘤组指长比均值高于对照组,其中左侧2D:3D、2D:4D及右侧2D: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组与对照组2D:4D指长比分布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组两侧2D:4D指长比以高2D:4D为主,对照组以低2D:4D为主;子宫肌瘤组及对照组的2D:4D指长比与年龄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福建闽南地区汉族女性两侧2D:4D指长比可能是子宫肌瘤早期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利于树突棘形态学观察的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方法的优化

    作者:李莎;司尧;冯宝峰;张沂洲;崔慧先

    目的:为有助于观察树突棘的变化,探索出较为理想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转染方法.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和慢病毒2种转染方法对体外培养8d的SD胎鼠海马神经元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转染,观察海马神经元转染效率和荧光表达情况,并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采用优选出的转染方法对体外培养8d的海马神经元进行转染,观察转染后培养至10、15、20 d和25 d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8、12d和16d不同时间转染对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学观察的影响.结果:对于树突棘形态学观察而言,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效果显得更为优越;海马神经元培养至20 d时,树突棘发育较成熟;12 d时转染是进行树突棘形态学观察转染的佳时间.结论: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GFP方法对培养12d的神经元进行转染,培养至20 d时树突棘形态学观察效果良好.

  • 吸烟对西藏藏族男性体成分的影响

    作者:陈影;刘莹莹;温有锋;肖艳杰;郑雨潇

    目的:探讨吸烟对西藏藏族男性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选取拉萨地区20~60岁藏族男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低年龄组(20~39岁)和高年龄组(40~60岁).利用问卷对其吸烟情况进行调查,再利用MC-180体成分分析仪对研究对象的肌肉量、脂肪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蛋白质等身体成分进行测定.获得有效样本433例,其中低年龄组186例(吸烟115例,非吸烟71例)、高年龄组247例(吸烟141例,非吸烟106例).结果:在低年龄组,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各项身体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高年龄组,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全身、躯干肌肉量,左、右上肢肌肉量,去脂体质量、身体水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推定骨量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且均低于非吸烟组.结论:吸烟对人体身体成分的含量有影响,会使身体成分的含量降低.

  • 孕期微波辐射暴露下调仔鼠脑前额叶皮质5-羟色胺2A受体的表达

    作者:李容;吕国荣;王凌星

    目的:探讨孕期微波辐射暴露对仔鼠脑前额叶皮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表达的影响.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低剂量辐射组(全孕期,6 h/d,)和高剂量辐射组(全孕期,24 h/d);各组仔鼠在出生后第1、7、30、60天取脑前额叶皮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荧光PCR法检测5-HT2AR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HT2AR表达在前额叶皮质神经元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个辐射组的5-HT2AR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高剂量辐射组显著低于低剂量辐射组;Real-time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孕期微波辐射暴露可下调仔鼠脑前额叶皮质5-HT2A R的表达.

  • 抑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可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段尚春;卿文祥;王雪琴;童建斌;丁志刚

    目的:检测抑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能否改善慢性应激导致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腹腔注射necrostatin-1组(Nec-1组)、应激+腹腔注射DMSO组(应激DMSO组)、应激+腹腔注射Nec-1组(应激Nec-1组).小鼠认知功能用旷场、新物体识别、巴恩斯迷宫评价.海马组织检测神经炎症、程序性坏死、突触可塑性、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ec-1组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差别;应激DMSO组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炎症因子IL-1α、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CREB和GluA1表达明显降低,RIP1和NF-κB表达量显著升高,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无明显改变.给予Nec-1干预后,应激Nec-1组小鼠空间记忆改善,炎症因子IL-1α、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RIP1和NF-κB表达量明显减少,p-CREB和GluA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抑制RIP1活性可显著改善慢性应激导致的小鼠脑认知功能损害及其病理改变,抑制神经炎症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 黔南少数民族正常成人脑动脉多层螺旋CT数据三维重建与相关解剖学分布

    作者:吕廷勇;邹伟婕;江显萍;朱奉兴;梁显著;潘绍勇

    目的:了解黔南州少数民族正常人脑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上主要脑动脉的起始部走行、形态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测量起始部内径的正常值范围,观察脑底动脉环解剖结构及变异,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500名健康体检者行全脑血管64层MSCTA检查,采用西门子signo工作站,经三维重建后测量各主要动脉起始部内径,观察其走行、形态和变异,并统计各级分支的显示率.结果:黔南少数民族正常人脑动脉的常见的变异发生在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脑前动脉A1段、前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起始段,以后交通动脉变异大.正常脑动脉Willis环分型,Ⅰ型为3%;Ⅱ型为1%;Ⅲ型为54%;Ⅳ型为42%.结论:黔南少数民族正常人脑血管变异主要发生于脑底动脉环,主要变异为Ⅲ型和Ⅳ型.

  • 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揭示克里雅人母系遗传结构

    作者:刘树虎;王德萍;伊力哈木·乃扎木;力坤·买买提玉素甫

    目的:探知克里雅人线粒体DNA(mtDNA)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构建人群mtDNA遗传数据库.方法: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70个来自达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mtDNA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分型.结果:70个个体共检出变异位点256处,控制区变异位点71处,编码区变异位点185,其中多态性位点245处.A263G、A750G、A4769G、A8860G、A15326G5个位点变异率为100%.界定了20种单倍型,高频率单倍型有F1a1 (15.7%)、M8a2a1(12.9%)、H1t(11.4%)、M11a2(10.0%).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克里雅人与维吾尔族相聚的近,与藏族和壮族相离较远,且中亚各人群相聚的较近.多态性指标显示,克里雅人π=0.1827、HD=0.9264、DP=0.9132,遗传多样性丰富.人群邻接系统进化树结果揭示,克里雅人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亲缘关系近,与藏族人群亲缘关系远.结论:克里雅人mtDNA遗传结构与维吾尔族人群接近、亲缘关系近,具有明显的亚欧混合现象.这与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昌盛-衰落伴随着人群交流密不可分,是人群长期基因融合的结果.

  • 医学新生死亡态度对遗体捐献态度的影响

    作者:谢云天;邓寿群;郑亚楠;曾馨慧;黄珊珊

    死亡态度是指个体对死亡反应所持的评价性、稳定性的内部心理倾向[1].早期研究者对死亡态度的研究倾向于把它视为消极的、单维的概念,后期的研究者不断修正死亡态度的内在结构,并倾向于认为死亡态度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趋近接受以及自然接受5个维度.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是国内外研究者研究死亡态度时经常应用的工具.死亡和遗体密不可分.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却是世界上遗体器官捐献率低的国家之一[2].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的遗体捐献态度对公众的遗体捐献态度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都可能产生影响.对医学生来说,大一是接受医学教育的第一年.只有了解医学新生的死亡态度和遗体捐献态度,才可能更好地开展医学教育.基于此,本研究以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探讨死亡态度对遗体捐献态度的影响,以期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 青年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作者:李兵;徐四元;姚伟

    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实验室教学直观性强,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合格的实验技术人员,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对于如何大限度地发挥青年解剖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1 青年实验技术员现况青年实验技术员的培养确存在诸多问题:(1)解剖学技术人才的稀缺;(2)人体标本来源短缺;(3)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差距较大,与理论教学水平发展不同步;(4)实验技术人员普遍年龄偏大;(5)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参差不齐;(6)“文人相轻”的心理背景;(7)缺乏专家教授的指导培训,水平停留在原始的层面;(8)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琐碎、重复,工作量大;(9)不重视标本陈列室;(10)没有享有较高的特殊岗位津贴.

    关键词:
  • 全层铺片技术显示胃肠道不同部位Cajal间质细胞

    作者:孙海梅;孙婷怡;杨姝;吴波;季凤清;周德山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Santiago Ramony Cajal于1893年首次在胃肠道中发现的一类特殊间质细胞,与胃肠道平滑肌和神经纤维末梢在解剖学上有紧密联系,具有独立功能,既是胃肠起搏细胞,又具有传导神经递质的作用[1].ICC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整个消化道管壁内,按分布区域可大致分为:分布于胃、小肠和结肠内的环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ICC;位于黏膜下环肌层表面的ICC;位于小肠深肌丛区域的ICC;广泛散布于环肌和纵肌肌束内的ICC[2].

    关键词:
  • 口外局部麻醉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詹朝宁;黄敏纯;陈婷;符引玉;陈韦东;胡徐意;姚廷彦;贺善礼;李泽宇;肖钊明;刘畅;李忠华

    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由于没有能够正确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结构的位置,对穿刺深度和注药位点产生错误估计,从而导致口腔局部阻滞麻醉后麻醉不全、感觉异常、血肿、甚至是暂时失明[1-2]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口腔专业医师除了熟悉全麻的基本知识,还要牢记注射针在深层走行的路径以及所经过的解剖结构的位置,而不是盲目地记忆操作流程.在口腔局部阻滞麻醉操作技术中,口外局麻因进针深、内部结构不可视,导致操作难度比口内局麻大,但口外局麻可用于张口受限,或者是口内进针区域有化脓性炎症或肿瘤的患者,故是口腔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缺乏既能让学生自行动手进行口外阻滞麻醉操作,又能将内部解剖结构可视化的教学材料.

    关键词:
  • 全身串接雕镂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姚廷彦;张佳凤;应明;魏之瑶;周奇;蒋苏苏;冯清蓝;贺善礼;戴景兴;肖钊明;欧阳钧;刘畅;李忠华;李泽宇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全身血管,神经走形复杂,断层解剖标本制作难度大,故临床专业和影像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断面厚切片标本较难理解,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笔者设计和制作了一种创新性的全身串接雕镂综合标本.该标本每一部分都采取交错显示的方式,涉及部位全面,层次清晰,弥补了国内串接标本仅限于四肢的空缺[1],提高了标本的质量和利用率,可以为全身串接雕镂标本的制作提供参考.经教学实践证明,该串接标本与传统标本和断面厚切片标本配合使用,可明显改善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 股动脉灌注皮肤切口及血管切口的定位与方向选择

    作者:蒲勇华;许广威;丘继哲;周章福;奉玲

    股动脉是标本防腐固定、填充剂灌注的常用血管,插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灌注效果,所以精准、娴熟地暴露股动脉和插入导管是一名解剖学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往常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做皮肤纵向切口对股动脉进行暴露[1].因标本的个体差异和技术员对解剖知识的熟悉程度不一,特别是严重肥胖的标本股动脉定位和寻找均比较困难,所以如何对尸体股动脉的精准定位,以及切口位置和方向的选择都值得探索.笔者对12具标本进行解剖后发现,把髂前上棘(A点)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B点)连线的中点(C点)下方约8 cm(D点)处,以BC与DC之间80°夹角作为皮肤切口点,行皮肤和股动脉血管横向或纵向切口,既容易找到股动脉,又不易损伤周围的组织结构,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
  • 手动旋转式有机玻璃标本盒的设计和制作

    作者:蒲勇华;丘继哲;周章福;奉玲

    陈列标本因其结构暴露清晰、设计优美而被广泛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和人体生命科谱宣传,陈列标本的设计、制作以及装瓶在解剖学前辈的指引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近乎完美.现有的解剖学陈列标本固定式装瓶制作相对简单,且稳定性好,故而被广泛采用.但固定式装瓶对观看者而言,或许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陈列标本的结构展示常常涉及到多个面,如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等,且陈列标本多放置于陈列架上,要想把标本的所有结构都能观察到位,就必须来回搬动标本或是踱步进行观察,给观看者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增加了标本损坏的风险.若在现有固定式标本装瓶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解决陈列标本观看不方便的问题,或将为陈列标本的装瓶设计带来新的思路.笔者在观看“地球仪”时受到启发,如能将陈列标本装瓶设计为旋转式,便可轻松实现陈列标本的多角度观看,由此设计了手动旋转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 右肾副肾动脉来源伴髂总动脉走行变异一例

    作者:蒋盼若;张静;郑思思;叶莹鹏;刘文庆

    笔者在解剖1具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肾下端出现1支副肾动脉变异,且并伴有腹主动脉末端及髂总动脉走行变异异常.现报道如下.右肾形态偏小,上部偏向腹深部.可见一直径约0.2 cm的动脉起自腹主动脉末端前壁,起始位置约在第3腰椎下缘水平,行向右上,经过下腔静脉前方,并依次经过右睾丸动脉、右睾丸静脉和右输尿管后方,在腰大肌前面行至其外缘处,从肾下端人肾,故可视为来源于腹主动脉的副肾动脉.

    关键词:
  • 右侧胸小肌止点变异一例

    作者:张剑平;张明;蔡志平;贾建新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胸小肌存在变异,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男尸,身高约175 cm,体质量约65 kg.右侧胸小肌位置、形态、起点未见异常,而止点处发生变异,肌束向后上方汇聚,走行于喙突内侧,穿喙肩弓下方继续上行编人肩关节囊内上方,肌腱长度约为4 cm.左侧胸小肌位置、形态、起止均无异常.

    关键词:
  • 双侧多支肾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钟向阳;姚廷彦;张佳凤;李泽宇

    笔者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双侧肾动脉存在较大变异,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图1)起自腹主动脉滋养左右肾的动脉分别为5和4支,左肾动脉第1支起点与肠系膜上动脉平齐,于肾静脉上方走行人肾门上方;距起点16.1 mm处发出肾上极动脉,外径2.5mm,干长25.0 mm,水平向左经肾门上端与肾上极之间入肾,供养肾上段.第2支于肾静脉后方绕行至其前,走向肾门上端,距起点32.8 mm处发出睾丸动脉,距起点48.9 mm处分为2支小支人肾门.

    关键词:
  • 双侧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变异一例

    作者:王璐;李晓宇;闫旭升;贾建新

    笔者在解剖1具女性尸体时,发现双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存在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右侧正中神经在臂部伴肱血管走行,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约在臂部上段与中下段正中神经由外侧发出2个分支,近侧分支沿前外下方走行,到达肱二头肌与喙肱肌并支配上述2肌;远侧分支由正中神经外侧发出,行向外下方到达肱肌并支配该肌.

    关键词:
  • 头脑构图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李兵;龙娟;徐四元;李泽斌;姚伟

    头脑构图法,也称为思维导图法或心智图构图法(mind mapping)[1],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头脑构图法是将中心概念与关联概念连接起来的一种方法,全面调动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思考方法.它将主要概念、想法放置于图的中心位置,再添加足够的内容,它是一种快速的阐释思想观点的学习方法.头脑构图法简单、关联,每一个思想都有联系;呈线状辐射;提纲挈领,帮助立足全局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冯慎宇[2]对头脑构图法进行了研究,他对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操作步骤等进行了理论性的研究,但没有进行实验数据性的进一步验证.“头脑构图法”这一设想开始是应用于阅读和听力教学当中.

    关键词:
  • 新时代背景下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英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作者:张善强;王玉春;姚立杰;沈雷;邓凤春;何军;马勇;滕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医学教育高速发展.目前,西医专业来华留学生在学历生人数占比中已超越各专业位列排名第一[1].因此,在医学教育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高等医学教育品牌,确保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与国际良好对接,是众多涉外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2].齐齐哈尔医学院自2007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现生源国数量已增至13个国家,留学生入学人数也由过去平均30人/年的规模升至50人/年,现在校留学生总数达400余人.

    关键词:
  • 在线课程与PBL结合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涛;刘晓柳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变得越来越重,相对于学生单一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学习模式,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的碎片式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系统解剖学在线课程体系(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应运而生,通过建设网站互动平台,形成网络环境下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多元教学模式.线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了以培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临床为导向”的PBL学习模式[1].我们以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SPOC与PBL相结合的探索.

    关键词:
  • 建立新型电镜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张向红;王立言;刘尚明

    随着电镜的广泛应用,电镜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电镜教学内容属于形态学的范畴[1],实验教学是电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其直观性、实践性、科研性及综合性等特征,在整个电镜教学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提高电镜实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医学电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概况山东大学医学院电镜室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国内成立早的电镜实验室之一,也是早开设电镜课程的实验室之一,在科研和学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电镜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电镜观察等.

    关键词:
  • 组织学和胚胎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探讨

    作者:张娜;王琦;王镓;宋军营;曹珊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翻转学习、颠倒课堂,早兴起于美国,并在21世纪得到实质性进展,目前在我国多个省市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翻转热潮正在逐渐形成[1],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然后利用课堂时间集中解决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所产生的困惑和疑问,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形态[2],目前国内教育界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探讨日趋系统化,尤其关注微课、慕课创新,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翻转课堂”在国内快速发展[3].

    关键词:
  • 问卷星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秦燕霞;李京;王朋;徐旭东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解剖学教学存在知识点多且复杂等特点,医学生需要进行多次强化记忆,由于医学生医学课程较多,见习实习时间较长等特点,单靠教师传统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难以快速掌握解剖学课程专业知识.2017年2月,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年度报告指出,将移动学习应用到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已势在必行[1],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大学生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越来越熟练,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合理引导,能够促进师生的交流,提高医学生对解剖学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问卷星网络调查问卷平台,适应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选取学校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小班应用和成绩测试,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医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 系统解剖学与护理操作技术同步教学的实践

    作者:花先;刘立夏;张丽;蔡青青

    自护理专业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国内多家院校均在试图摆脱护理专业教育沿用临床专业的培养模式,设想针对护理专业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的特点,设计人体解剖学的具体讲授方法.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讲授模式有以下3种方式:(1)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2)在讲授系统解剖学的同时采用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知识拓展或链接、模块教学[1]等方式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完成护理技术操作而提供局部解剖学支撑,但仍以系统解剖学为主;(3)对于“对口升学”及“三二分段”高职护理学生不再讲授系统解剖学,直接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虽然注重了发展人体解剖学与临床护理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仍然是重解剖教学、轻护理操作,看似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其实收益甚微.

    关键词:
  • 高职人体解剖学三边一体化教学效果探究

    作者:别永信;张孝芳;蔡青青;乔亚光;张晓;张苗苗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的第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传统的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也就是先到教室课堂教学,几次课之后再到实验室做验证性实验.这种模式战线长,内容多,容易形成消化不良的弊端,是重理论轻实验的集中表现[1].多年来,我校探索出“三边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实施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师生赞同,并获得2017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和河南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

    关键词:
  • 建构主义理论方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林迳苍;黄煌;许相洋

    建构主义为认知心理学派的分支,关注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关注学习质量和本质.目前《组织胚胎学》内容繁多且课时相对减少,老师的任务只是教书并包揽教学的一切、未激发学生们的深层次学习动机及兴趣.本研究制定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教学中强调把所学习知识与特定真实任务相结合,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强调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内部的生成,从个体学习向社会化学习转化.以期优化教学过程,使知识吸收与技能培养达到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
  • 铝神经毒性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鑫荣;刘佳琪;洪帆;刘芳华;李宗高;乔乔;夏佳蕊;白春玉;张立丰

    铝作为地壳中多的金属元素,也是人体非必需金属,广泛存在食品和金属材料中.铝可能抑制海马神经发生[1].铝主要对神经系统产生危害,是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潜在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对铝的神经毒性机制研究在不同方面得出了很多相关结论,但机制之间有关联的部分并未加以整合.现着重介绍3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学习记忆有关的主要信号通路、神经递质的传递、突触受体、酶活性和基因表达这6方面的变化以及整合其中的关联部分,综述铝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的部分神经毒性机制.

    关键词:
  • 手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学基础与感觉重建临床应用

    作者:李慧;杨胜波

    手外伤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手的软组织缺损常伴骨骼、肌腱和关节外露,单纯的植皮无法使创面愈合,常需要进行皮瓣修复.在临床应用皮瓣修复手的软组织缺损中,保持功能和外观与有效覆盖缺损一样重要,但重建局部感觉功能,仍是外科医师遇到的难题.传统修复手缺损的皮瓣有腹部带蒂皮瓣、胸部带蒂皮瓣、交臂皮瓣等,这些皮瓣更多是考虑皮瓣存活[1,2].由于手的感觉神经分布非常丰富,受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多重支配,因此,修复时还应注意重建受区感觉功能.自1991年提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概念以来[3],国内外学者对手的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皮瓣的组成、设计与临床应用已作了大量研究,常应用质地相近的皮瓣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感觉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此类皮瓣不损伤肢体主干动脉,供血可靠,便于进行顺行、逆行转移,手术简便,一次手术可修复创面和恢复感觉,手术可在同一部位进行,无需特殊体位固定,手术简便,而将供区神经与受区神经吻合后的皮瓣可更好修复感觉神经[4-5].为此,现就手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感觉重建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期望能为手损伤后感觉功能的重建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 输卵管伞的临床研究进展和肿瘤应用前景

    作者:马思聪;伍昭婷;徐智豪;张达;陈寒冰;侯文静;马建军

    输卵管伞由浆膜、平滑肌和黏膜组成,是输卵管漏斗周缘的许多锯齿状不规则突起,位于输卵管壶腹部远端,是识别输卵管的标志.输卵管伞一般长1~1.5 cm,长的1条称作卵巢伞,有“拾取卵子”的功能[1].现今常用的许多解剖学教材对输卵管伞的形态学描述极少,尤其对其基本功能和临床意义没有较为详尽的阐述和解释.随着当今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部位的临床进展方面均取得了可观成果,现就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
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