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贲门腺癌中SFRP1、DKK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联合分析

    作者:郭艳丽;王馥丽;郭炜;邝钢;杨植彬;董稚明

    目的 研究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Wnt通路拮抗基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DKK3(Dickkopf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贲门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89例贲门腺癌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SFRP1和DKK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89例贲门腺癌组织中SFRP1和DKK3基因发生甲基化的分别有77例(86.5%)和16例(20.0%),而正常黏膜组织中仅有15例(13.9%)发生了SFRP1基因的甲基化,未发现有DKK3基因的甲基化现象,癌组织中两基因的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联合分析SFRP1和DKK3基因,在贲门腺癌组织中两基因共同发生甲基化的有12例,其共同甲基化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贲门腺癌中SFRP1和DKK3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引起贲门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SFRP1、DKK3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对于贲门腺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晶晶;陈柯;王晓秋

    目的 探讨Id-1、VEGF-C和EGF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过长、30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蛋白表达.结果 Id-1、VEGF-C和EGFR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1),Id-1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1,P<0.05,P<0.05);VEGF-C和EGFR阳性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8).结论 Id-1蛋白参与VEGF-C和EGFR调控,指示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 膀胱癌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蒋艳霞;张伟;李玉军;刘燕;王强

    目的 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组织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50~75岁,均以肉眼血尿入院,其中1例有尿痛.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或侧壁可见菜花样或息肉状肿物,浸润性生长.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检查瘤组织均由明确的癌和肉瘤成分构成.分别构成于腺癌和梭形细胞肉瘤、移行上皮癌和横纹肌肉瘤、移行上皮癌和软骨肉瘤.结论 膀胱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预后较差.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

  • 儿童颅内肿瘤25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周春辉;郝卓芳;陆光明;廖德贵;黄世章

    目的 分析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儿童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诊疗效果.方法 对254例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脑肿瘤病例的11.70%,以男性患儿居多,占64.57%;发病年龄以9~12岁为高发,占27.95%;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呕吐为主,占73.23%;儿童颅内肿瘤以胶质细胞瘤为多见,占50.79%,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占24.42%;发病部位幕下多于幕上,占57.09%;CT检查阳性率为94.09%,MR检查阳性率为100%.结论 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男多于女,肿瘤好发于幕下,以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肿瘤性质和组织学类型均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影像学检查仍是目前儿童颅内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MR诊断阳性率高于CT.

  • 霍奇金淋巴瘤中ΙκΒα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晓健;杨文涛;周晓燕;陆洪芬;施达仁

    目的 分析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IκBα基因突变的特点、可能造成的蛋白结构异常,并探讨其分子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16例霍奇金淋巴瘤切片中的HRS细胞,并对IκBα基因进行半巢式PCR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检测HRS细胞IκBα基因6个外显子突变.结果 16例标本中6例发现IκBα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5%,突变分别位于1、4、5和6外显子上.其中2例第五外显子出现点突变,形成TGA终止密码子;1例出现第四外显子单碱基缺失突变,形成框移,可造成IκBα蛋白羧基端缺失.霍奇金淋巴瘤背景中反应性淋巴细胞没有发现IκBα突变.结论 霍奇金淋巴瘤IκBα基因突变率为37.5%,高于文献报道(10%~25%).突变可能造成IκBα蛋白的结构异常,通常造成羧基端截短改变.背景中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细胞未发现IκBα基因突变,表明IκBα的基因突变是HRS细胞的特征,并可能在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大肠癌中PTTG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建云;刘冰;任天顺;王美妮;廖和和

    目的 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对63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以外的癌旁组织、距癌灶10 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PTTG进行检测.结果 PTTG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和非癌组织(P<0.01、P<0.01);并在不同年龄组(<60岁和≥60岁)、不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和中、低分化)、有或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不同浸润深度(肌层和浆膜层)病例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5,P<0.01).结论 PTTG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有用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食管鳞癌组织中TPX2 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刘红春;李莹莹;刘玉含;刘红彦

    目的 探讨TPX2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对应的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TPX2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TPX2在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中不表达或者弱表达,食管癌组织中TPX2的表达率为65.5%(40/62),不典型增生组织为35.5%(11/31),TPX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上皮组织.且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不同分级、性别和年龄患者中,TPX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PX2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 乳头状汗腺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宇飞;陈路;胡余昌;胡友斌;高艳;宋子华

    目的 研究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收集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病理科1995~2009年存档和诊断的9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ER、PR、CK(AE1/AE3)、CK5/6、CK7、CK20、CK(Low MW)、CK34βE12、EMA、p63、actin、CD10、S-100、Calponin、GCDFP-15和vimentin.结果 9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8岁,男女比例1 ∶ 8,主要发生于外阴及肛周.临床表现为单发的直径0.5~1.2 cm大小的半球形、孤立的、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可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的轴心为纤维血管.腺腔和乳头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可见顶浆分泌;在柱状细胞外周见梭形或立方形的肌上皮细胞,肌上皮与内层柱状细胞形成双层排列.免疫组化检测显示:9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均表达ER、PR、CK(AE1/AE3)、CK(Low MW)、CK7和EMA,7例表达CK34βE12,所有肿瘤的肌上皮细胞均表达p63、actin、CD10、S-100和Calponin,7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与肌上皮同时表达CK5/6,所有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20、GCDFP-15和vimentin,但纤维间质均表达vimentin.结论 乳头状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检查.完整切除肿物后不复发.

  • microRNA-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继新;吕晓涛;高颖;崔力方;张程燕;昌红;李保玉

    目的 研究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36例DLBCL和10例正常淋巴结中miR-21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PTEN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 miR-21在DLBCL中高表达,36例DLBCL中有14例表达PTEN(38.9%),21例Ki-67≥50%(58.3%).DLBCL中miR-21表达水平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其高表达与DLBCL 高Ann Arbor 分期、高增殖指数(Ki-67≥50%)、国际预后指数(IPI)呈正相关.结论 miR-21过表达可能是DLBCL恶性度高的标志,是促进DLBCL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PTEN可能是miR-21在DLBCL发挥作用的靶标.

  • 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晟宏;段光杰;章容;申丽丽;阎晓初

    目的 探讨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12例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癌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53岁.10例发生于右侧肾脏,2例发生于左侧肾脏,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或无明显症状仅体检发现.12例肿瘤组织形态学上都具有乳头状结构区域,占整体肿瘤的10%~30%,其他区域为经典型透明细胞癌排列区,乳头结构为原发性簇状微乳头、小管乳头或纤维血管轴心乳头及继发性囊性变形成、坏死形成或人工因素形成的乳头;免疫组化:CK(12/12)、CD10(9/12)、vimentin(11/12)、CK7(5/12)、AMACR(3/12)阳性,CD117和TFE3阴性.9例患者随访2至66个月,5例无瘤生存,3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结论 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属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范畴,以形态学上具有乳头状结构为特点,免疫表型与经典型透明细胞肾癌基本一致并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特点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 VEGF rs3025039和rs3025021多态性与胃癌组织中VEGF、COX-2表达的关系

    作者:夏红珍;吴强;刘弋;杨枫;杜卫东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与安徽地区胃癌易感性关系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组织VEGF、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仪对安徽地区238例胃癌患者及425例正常对照组血样进行VEGF rs3025039和rs3025021的多态性测序,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VEGF和COX-2的分布.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癌患者VEGF rs3025039TT基因型可能增加胃癌风险性(P=0.047,OR=2.86, 95% CI=1.01~8.08).rs3025021CT基因型显著降低胃癌风险性(P=0.032,OR=0.65, 95% CI=0.44~0.96).胃癌组织VEGF和C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2.6%及61.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6.7%(P=0.000)和36.7%(P=0.008),并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仅VEGF)及组织学类型(仅COX-2)有关(P=0.001~0.05).VEGF表达与COX-2呈正相关(rs= 0.178, P=0.006).除VEGF rs3025021与肿瘤大小有关(P=0.026)外,VEGF rs3025039和rs3025021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VEGF及COX-2表达均无关.结论 VEGF rs3025039和rs3025021多态性影响安徽地区的胃癌易感性,对胃癌组织VEGF表达无明显影响;VEGF及COX-2表达与胃癌的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二者对胃癌的恶化进展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PTEN和p27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宋坤;刘慧;范钦和

    目的 探讨PTEN、p27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的1 311例乳腺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分别检测PTEN、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原位杂交检测PTEN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裸表达型、腺腔A型、腺腔B型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38.9%、44.3%、30.5%、60.2%、68.6%;p27蛋白表达率为35.2%、46.3%、41.4%、55.9%和63.0%;PTEN mRNA表达率为55.9%、67.0%、55.7%、85.0%、80.0%.PTEN和p27蛋白在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显著低于腺腔A及腺腔B型表达率(P<0.05).PTEN、p27蛋白的表达均与ER表达正相关(P<0.01).PTEN、p27蛋白的表达在基底样型乳腺癌中正相关(P<0.001).结论 PTEN、p27的失表达可能与ER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二者基因在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相关性的研究为其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帮助.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切缘的体视学研究

    作者:王岳君;孟刚;李晓静

    目的 分析影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浸润性生长范围的主要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确定肿瘤手术切除范围的定量方法.[HTH]方法 将11例确诊DFSP病例按肿瘤生长部位分为躯干部和头颈部,运用体视学原理分别建立两组肿瘤浸润性生长范围(D)与瘤体半径(R)、年龄(age)和性别(sex)等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不同部位关于肿瘤浸润性生长范围的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D1,=0.1746+0.1404 R-1.9351sex+3.0754age1,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65,调整决定系数为0.54,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肿瘤半径的回归系数为0.14 (P=0.001),有统计学意义;躯干部回归方程中肿瘤半径的回归系数为-0.01(P=0.784),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不同部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析研究,建立关于头颈部DFSP生长范围相对于该肿瘤大小,年龄及性别的数学模型,并对小于40岁男性发生于头颈部的DFSP的生长范围进行预测,当肿瘤大径为1 cm、2 cm、3 cm时,肿瘤的切除范围分别不能小于0.8 cm、1.5 cm、3.1 cm.

  • 上消化道颗粒细胞肿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樊祥山;张明;吴鸿雁;黄勤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观察10例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组织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特征.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0.5岁,男女比例为7 ∶ 3.9例上消化道颗粒细胞肿瘤位于食管,1例位于胃.肿块多位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紧密的巢状或片状,多呈浸润性生长,但常无坏死.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质丰富且含有多量呈PAS-D阳性的嗜双色性颗粒状物质,细胞核小、圆而居中,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谱示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nestin和S-100,多呈CD68差异性阳性表达,而CK、CD117、CD34、desmin和SMA均阴性.经随访12~54个月,10例肿瘤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上消化道颗粒细胞肿瘤少见,但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多行内窥镜下或手术切除治疗,常具有良性的临床经过.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崔丹;齐凤杰;杨静;魏国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1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12例PSH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在光镜下分析其组织学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EMA、TTF-1、Syn、CgA、CR、Ⅷ因子、ER、PR、vimentin.结果 PSH由实性结构、乳头状结构、硬化性结构和血管瘤区组成.主要的两种细胞为立方状表面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立方状表面细胞表达广谱CK、TTF-1、EMA,圆形间质细胞表达EMA、TTF-1、ER、PR、vimentin;两种细胞均无间皮及血管内皮标记的表达,个别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Syn、CgA.结论 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主要以混合型结构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d1和Id2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维群;吴春林;蔡玉梅;吴晓岚;黄种心;吴佩琴

    目的 研究Id1、Id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2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9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1、Id2的表达情况.结果 12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Id1、Id2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Id1表达高分化与低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d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P<0.05),且与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P<0.05).结论 Id1、Id2的高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一个重要的分子学改变,Id2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 鼻咽癌细胞中PPARγ、p-ERK、cyclin D1、Ki-6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颖海;黄坊;景志亮

    目的 探讨PPARγ、p-ERK、cyclin D1、Ki-67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鼻咽癌细胞和42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的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PPARγ、p-ERK、cyclin D1、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6例鼻咽癌细胞中,PPARγ、p-ERK、cyclin D1、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30/36)、69.44%(25/36)、80.56%(29/36)、80.56%(29/36);42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的鼻咽黏膜上皮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6%(18/42)、23.80%(10/42)、19.05%(8/42)、9.50%(4/42).两组中PPARγ、p-ERK、cyclin D1、Ki-67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鼻咽癌中,p-ERK与PPARγ、cyclin D1、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37,P<0.05;r=0.604,P<0.01;r=0.668,P<0.01=;PPARγ与cyclin D1、Ki-67均无相关性(r=0.328, P>0.05;r=0.277,P>0.05).结论 鼻咽癌细胞中存在PPARγ、p-ERK、cyclin D1、Ki-67蛋白的高表达;鼻咽癌细胞中PPARγ可能参与p-ERK异常活化的正反馈调节;p-ERK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和Ki-67的表达,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

  • 子宫颈病变中DEK和Ki-67蛋白过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双萍;金京春;韩艳;吴群英;林贞花

    目的 研究DEK和Ki-67基因蛋白检测对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20例正常宫颈上皮、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87例宫颈鳞状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32例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共222例存档蜡块选自延边大学医院、延边妇幼保健院和延边肿瘤医院病理科.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K和Ki-67蛋白在上述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20例非肿瘤性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DEK和Ki-67蛋白表达阴性,而DEK蛋白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SCC中分别为82.8%(72/87)和88.5%(77/87),在子宫颈腺癌标本中分别为84.4%(27/32)和93.8% (30/32),而在CIN-1标本中分别为54.3%(19/35)和57.1%(20/35),在CIN-2标本中分别为69.2%(18/26)和76.9%(20/26), 在CIN-3标本中分别为77.3%(17/22)和81.8%(18/22).DEK和Ki-67蛋白均与宫颈癌分级和分期不相关.结论 DEK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指标之一,与Ki-67蛋白有着相似的阳性表达部位和表达率,可作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指标,并有望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DEK Ki-67
  • 乳腺癌miRNAs表达谱的检测

    作者:黄金;吴正升;张晴;张诗武;王艳;徐晓春;吴强

    目的 检测人乳腺癌石蜡组织及人乳腺癌细胞株中miRNAs的表达情况,初步筛选人乳腺癌miRNAs表达谱.方法 (1)应用组织微阵列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91例人乳腺癌和26例癌旁乳腺组织标本42种miRNA进行检测;(2)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分别抽提细胞总RNA,分离小分子RNA,荧光标记后与miRNAs微阵列杂交,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获得人乳腺癌miRNAs表达谱.结果 (1)与癌旁乳腺组织相比,14种miRN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其中9种表达上调,5种表达下调.(2)利用miRNAs微阵列,筛选获得71种与人乳腺癌相关miRNAs,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34种miRNAs表达上调,37种表达下调.结论 筛选出与乳腺癌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s,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Fabry病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明辉;刘艳辉;史伟;罗东兰;骆新兰;姚军;庄恒国

    目的 阐明具有肾脏损害的Fabry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具有肾损害的Fabry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肾活检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光镜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血尿、蛋白尿;光镜下肾小球足细胞体积增大,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也可出现上述改变;电镜下肾小球足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嗜锇性髓鞘样包涵体-圆形或卵圆形,明暗相间呈板层状,大小为0.3~10 μm,外有单位膜包绕.结论 具有肾脏损害的Fabry病患者临床上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晚期常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足细胞胞质内出现嗜锇性髓鞘样包涵体是Fabry病肾病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 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晓静;张新华;周航波;王中秋;周晓军

    目的 探讨上皮样细胞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2例上皮样GIST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上皮样GIST男女之比为2 ∶ 1,平均年龄53.5岁.发生部位包括胃3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网膜3例,腹膜后GIST侵犯肾脏1例.除3例活检小标本外,其余9例肿瘤均完整切除.上皮样GIST镜下形态以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为主,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略嗜酸,细颗粒状.核圆或卵圆形,多为单核,偶见多核细胞.多数病例还可见多少不等的空泡样细胞或核偏位呈印戒样细胞.肿瘤细胞呈器官样构型(4例)、大的片块状构型(3例)、富细胞性构型(4例)及假乳头状构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绝大多数上皮样GIST表达CD117、CD34或Dog-1,而不表达CK、Syn、Melan-A等.结论 上皮样GIST因其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上皮性肿瘤的特点而可能与之混淆,CD117和CK免疫标记可明确诊断.

  • Gaucher病1例

    作者:崔文丽;王玻玮;黎音;张巍;盛玮琪;王坚

    患者,男,26岁,维吾尔族.因左上腹胀痛不适20余日就医.当地医院CT提示:肝脾肿大.遂来我院就诊,以"脾大原因待查"收入院.体检显示:脾脏Ⅱ度肿大,质地稍硬,边缘光滑.B超示:肝脏体积增大;巨脾并脾静脉增宽.CT示:脾脏前缘达腹正中浅水平(图1),下缘达盆腔骶椎水平.脾静脉血管迂曲,增宽(图2).术前血常规:三系明显降低.

  • 婴幼儿中耳乳突胶质异位1例

    作者:张星;纳玉萍;江超武

    患儿,男,5个月.左耳乳突区、左耳后皮下肿物半月入院.半月前患儿母亲无意中扪及患儿左耳后及颞区1 cm×1.2 cm大小包块,突起于表面,无红肿和皮肤溃烂,后1周包块渐长大,约有2 cm×2.5 cm大小,稍红肿,无发热,无耳内流脓.患儿对声音反应正常.体检:左耳后触及一1.0 cm×1.2 cm类圆形肿块,压之患儿无哭闹,局部皮肤稍红肿、发热,左耳无流脓.入院后1周肿块渐增大.

  • 贲门部胃底腺异位1例

    作者:吴绍新;林军;陈德基

    患者,男,56岁.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半年,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返酸、嗳气.查体: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脾肋下未及.临床考虑为消化性溃疡,在门诊行胃镜检查见贲门下壁有一约0.5 cm×0.5 cm息肉,表面光滑,颜色鲜红并突出于胃腔内,余无异常.临床诊断:胃贲门部息肉.胃镜直视下完整切除息肉送病检.

  • 骨内脂肪肉瘤1例

    作者:丁洋;高峰;王晓萌;赵玉峰;王晓梅

    患者,男,19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胫骨近端内侧疼痛肿胀,轻微局部隆起,运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于当地医院按软组织发炎,给于口服药物、外用药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发现左胫骨近端内侧骨质破坏,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左下肢无畸形,运动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股部肌肉萎缩,左侧周经较右侧周经少约2 cm,左胫骨近端内侧局部隆起,可触及一个大小约4 cm×3 cm×3 cm肿物,质硬,不动,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温较高,未见明显静脉怒张,压痛,叩击痛明显.于2008年10月24日行段切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

  • 乳腺癌合并结肠癌伴肝转移、肝细胞性癌及血吸虫病1例

    作者:李东斌;樊祥山;吴鸿雁

    患者,女,83岁,8个月前因发现右乳包块入院.体检发现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局灶性隆起,可扪及一肿块,大径4 cm,边界不清,质硬;无压痛,皮肤表面光滑.遂行肿块切除并送术中快速病理,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随后行右乳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未进行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一直服用三苯氧胺治疗.

  • 结直肠腺癌中D2-40、CD34、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英;张冬娅;王艳芳;刘艳;闫二明

    目的 探讨D2-40与CD34在结直肠腺癌淋巴管、微血管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D2-40、CD34和VEGF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55例结直肠腺癌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标记,检测D2-40的淋巴管密度(LVD)及CD34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结直肠腺癌、早期结直肠腺癌中D2-40抗体标记的LVD分别为26.49±7.26、13.07±3.13;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53.32±23.05、18.35±13.46,VEGF阳性率分别为82.5%、53.33%.正常结直肠组织D2-40标记的LVD、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3.54±2.69、8.79±8.83,VEGF阳性率为20%.结直肠腺癌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两者标记的LVD、MVD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D2-40标记的LVD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密切相关,为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肺隐球菌病2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岑玉兰;李勇;黄钰铨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25例PC手术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及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黏液卡红(MC)和Gorcott六胺银(GMS)特殊染色,观察PC在组织中的形态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阳性3例.胸部影像学检查:18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部结节, 7例表现为片状实变影.25例均经胸腔镜活检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HE染色:多核巨细胞内外见大量淡蓝色圆形或卵圆形隐球菌菌体,具有折光性强的胶样荚膜;D-PAS、MC及GMS特殊染色:隐球菌菌体呈紫红色、鲜红色和黑色,更清晰.结论 PC多由新型隐球菌引起,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PC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

  • 绝经后妇女子宫颈鳞状上皮中p16与Ki-67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李燕;郭东辉

    目的 比较绝经后妇女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与萎缩性改变对p16与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差异,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绝经后妇女诊断为HSIL的病例19例,诊断为萎缩性改变的病例26例,采用免疫组化ELPS法标记p16与Ki-67两种抗体,观察此两种抗体阳性细胞表达的部位,染色强度与染色分布.结果 HSIL组对p16与Ki-67两种标记物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对于p16,17例(89.4%)阳性细胞呈全层分布,各有1例(5.3%)阳性细胞出现在鳞状上皮的上2/3或下2/3.14例(73.7%)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4例(21.0%)呈中度阳性表达,仅1例(5.3%)呈弱阳性表达.16例(84.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3例(15.8%)呈灶性阳性.对于Ki-67, 15例(78.9%)阳性细胞呈全层分布,1例(5.3%)阳性细胞出现在鳞状上皮的上2/3.3例(15.8%)阳性细胞出现在鳞状上皮的下2/3.全部病例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17例(89.4%)阳性细胞弥漫分布,2例(10.6%)呈部分阳性.而萎缩性改变组对p16与Ki-67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p16与Ki-67是标记绝经后妇女HSIL与萎缩性改变非常有价值的一组抗体,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 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定量表达

    作者:徐晓艳;范鹏程

    目的 通过检测端粒酶在人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情况,然后分析其与术后胃癌标本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医生术前预测胃癌的浸润及转移情况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Trizol法提取30例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总的RNA,以总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cDNA,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该30例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荧光实时定量PCR扩增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且端粒酶在黏液腺癌中的表达远远高于在腺癌中的表达(P<0.05).结论 通过该实验证明端粒酶在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术前预测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预后指标,进而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田保玲;高霭峰;徐灿;杨向红

    目的 探讨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非典型内翻性乳头状瘤共69例,严格按照2004年WHO诊断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标准并参照外生性肿瘤的分类标准重新诊断,进行分类,并追踪患者预后.结果 经重新诊断,69例分为内翻性乳头状瘤28例,无复发;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13例,2例复发;乳头状瘤或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1例,无复发;有争议的17例,争议集中在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还是低级别的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1例复发.结论 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良性的内翻性乳头状瘤,镜下表现为内生性的成熟的尿路上皮;异型增生的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镜下表现为内生性的异型增生的尿路上皮,局灶可伴外生性成分;交界性的低度恶性潜能的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镜下表现介于内翻性乳头状瘤与低级别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之间,即无法明确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或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这样的分类更利于病理医生对内生性的尿路上皮肿瘤的认识及诊断,进而指导临床医生对内生性的尿路上皮肿瘤进行恰当治疗.

  • Azan特殊染色在肾上腺、垂体组织中的应用

    作者:黄澜;代小伟;徐艳峰;秦川

    在内分泌组织的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由于常规的HE染色不能够很好的显示垂体、肾上腺的组织形态,经常需要对垂体、肾上腺进行特殊染色以显示各组织学形态.垂体特染方法很多,但试剂配制繁琐,染色步骤多,而肾上腺的特殊染色则通常需要用特殊固定液对组织进行早期固定,因此我们尝试用Azan改良方法对垂体及肾上腺进行染色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zan改良法不仅能很好显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各类细胞的组织形态,同时还能清晰显示肾上腺各部分的组织形态,此方法有步骤少、细胞形态清晰、容易诊断等优点,该方法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关键词: Azan染色 垂体 肾上腺
  • 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未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诊断进展

    作者:黄慧;杨文萍

    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未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DLBCL/BL)在治疗和预后上与DLBCL和BL有一定的差异,因此2008年WHO将其单独分开,作为一异质性类型.通过对DLBCL/BL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等特征的总结分析,增强对该病的认识,并在诊断时与DLBCL和BL进行鉴别,有利于临床正确的治疗和疾病的预后判断.

  • 解读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B细胞淋巴瘤

    作者:朱雄增;李小秋

    1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B-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B-ALL/LBL)在B-ALL/LBL中,有些病例具有频发性遗传学异常,不同的遗传学异常的B-ALL/LBL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和预后意义,且遗传学上互相排斥.2008年WHO(第4版)分类列出7种有频发性遗传学异常的B-ALL/LBL,将它们视为独立疾病,其余无特殊性遗传学异常的病例归为非特指性B-ALL/LBL.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WHO分类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及遗传学特点

    作者:周庚寅;白艳花;觉道健一

    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的特征性改变(毛玻璃样核、核重叠、核内包涵体、核沟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是一些病例中不典型细胞核的改变常导致诊断上的困难,出现病理医师间的诊断差异(interobserver variation),甚至同一病理医师在不同时期的诊断差异(intraobserver variation).如何建立一个更为客观性的诊断标准,减少主观性的评价差异,是病理诊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以2004年甲状腺肿瘤的WHO分类为基础,综合了近几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结合笔者在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组织学上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和临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 上调miR-143表达对CasKi人宫颈鳞癌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晓玫;高利昆;成志强;彭全洲;胡锦涛;许静;徐洲稳

    目的 探讨miR-143对CasKi宫颈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iR-143在人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以及miR-143在CasKi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与变化;人工合成miR-143模拟体转染CasKi宫颈鳞癌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MTT等实验方法探讨上调miR-143表达对CasKi癌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影响.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与宫颈鳞癌细胞株CasKi中miR-143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组织明显下调,其中2例鳞癌组织未能检测出miR-143表达.miR-143 mimics转染组miR-143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MTT检测结果表明miR-143 mimics转染组中细胞增殖抑制明显,且抑制效应自转染48 h开始显现.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miR-143 mimics转染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miR-143表达可抑制宫颈鳞癌细胞增殖活性,影响宫颈鳞癌细胞周期和诱导宫颈鳞癌细胞凋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