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实用肝脏病杂志

实用肝脏病

实用肝脏病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실용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069
  • 国内刊号: 34-127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周天仇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作者:徐静;常立非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78例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并发症、病毒重叠感染、有无肝硬化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与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及并发症有关(P<0.01或P<0.05),而与年龄、病毒重叠感染、有无肝硬化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及并发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 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26例疗效评价

    作者:杨兴祥;江南;唐荣珍;吴佳玉

    目的探讨MARS人工肝对急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6例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每例患者进行MARS人工肝治疗2~3次,每次治疗时间6小时.在每次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PT、血氨及血常规.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明显下降,肝性脑病清醒率为75%,存活率为62%.结论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少,可有效地清除体内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BUN、Cr等毒性物质,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以及为进行肝移植赢得时间.MARS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关键词: 重型肝炎 MARS
  • 乙型肝炎病毒前核心区及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的检测及其对患者疾病谱的影响

    作者:肖扬;周岳进;王开鉴;张文静;胡操寒;谢庆荣;朱冰星;郑金莉;胡侠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谱的分布及对患者疾病谱的影响.方法416例血清HBsAg阳性、HBVDNA定量大于1.0×104拷贝/毫升的患者,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HBV前C区及BCP变异.结果416例HBV感染者中302例为HBeAg(-)患者,其中248例(82.12%)有前C区或BCP变异,41.06%为前C区变异,31.12%BCP变异,2种同时变异为9.94%.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前C区变异分别为64.72%和83.33%(x2=0.89,P>0.05),均大于HBeAg(-)无症状携带者的28.47%(x2=54.20,P<0.01;x2=5.29,P<0.05);而HBeAg(-)无症状携带者BCP变异达77.19%,大于HBeAg(-)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x2=69.73,P<0.01;x2=10.58,P<0.01).而在114例HBeAg(+)患者中28.95%有前C区或BCP变异.结论前C区或BCP变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谱的分布不同,在HBeAg(-)/HBV DNA(+)与HBeAg(+)/HBV DNA(+)患者变异率差异显著.HBV前C区可能是该病变反复及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BCP变异临床意义不明确.

  • 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瑞丹;杨铮;饶日春;徐成润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两组接受治疗,每日口服双环醇片150mg和75mg,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且150mg·d-1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24周后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18.8%和6.1%(P<0.01).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150mg·d-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及HBeAg阴转方面优于75mg·d-1治疗,安全性好.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护肝作用的观察

    作者:朱春富;张京平;王克俊;杨建纲;赵进委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中的护肝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病人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所有病例在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及肝动脉栓塞治疗(HAE)的同时进行保肝治疗,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门冬氨酸钾镁和肌苷静脉滴注,当天介入治疗前使用一次,介入治疗后1次/日×7天.治疗组在上述给药的基础上加用GSH1500mg/m2.d静脉滴注,当天介入治疗前使用一次,介入治疗后1次/日×7天.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变化及腹水生成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第3天两组病人皆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但治疗组ALT、AST、TBIL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治疗后第7天两组病人肝功能皆好转,但治疗组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水生成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在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中可产生显著的保肝作用.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瘀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路平;谭翠云;连粤湘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瘀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瘀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2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28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疗程8周,观察中医症状、黄疸、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TAB)、转氨酶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改善中医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瘀胆型肝炎较单纯西医治疗好.

  •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武昌;赵健康;郭玉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并与活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胡晓武;邱家洋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苦参碱+甘利欣治疗,对照组给予茵栀黄+甘利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变化.结果在临床症状、肝功能的改善程度以及HBeAg和HBV DNA阴转率方面,苦参碱联合甘利欣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苦参碱与甘利欣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雪莲;岳蓓;吴霞;李树臣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扩增端粒重复序列(TRAP)及光度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及各类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端粒酶水平.结果各组患者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均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急性型肝炎组高,重型肝炎组低,二者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1).PHA刺激后与刺激前比较各组端粒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升高(P<0.001),刺激后的端粒酶水平以重型肝炎组为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经胸腺五肽(TP5)治疗后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HBV急性感染期PBMC的端粒酶水平升高;慢性感染期PBMC的端粒酶水平在体内被抑制.TP5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过低的端粒酶水平趋向于正常.

  •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汤守兵;李新宇;张振华;郝友华;田拥军;雷延昌;陈悦;赵西平;杨东亮

    目的探索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与临床病情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PCR扩增前C/BCP区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3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BCP变异有18例,HB-VDNA平均水平为2.71×107 copies/mL,未发生BCP变异者有12例,HBVDNA平均水平为5.35×106 copies/mL,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测序结果显示HBV前C区nt1896G→A终止变异和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43.3%(13/30)和60%(18/3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分别为40%(12/30)和30%(9/30),两组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结论BCP变异可影响病毒复制,BCP变异可能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 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调查

    作者:鞠金昌;芮青龙;颜承尧

    目的了解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地区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状况.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210例儿童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血清病原学调查.结果甲型肝炎759例(62.7%),急性乙型肝炎424例(35.0%),戊型肝炎2例(0.2%),急性丙型肝炎3例(0.2%),病原不明者22例(1.8%).其中双重感染58例,(4.8%),均为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结论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仍以甲型肝炎为主、乙型肝炎次之.

  • 前列腺素E1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和60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辉;朱金山;杨永俊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能量合剂和维生素类治疗2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获得改善,其改善程度普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方法具有保护肝组织、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 腹水回输为主治疗肝肾综合征

    作者:贾万奇;李红

    目的应用腹水回输为主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以腹水回输,合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肝肾综合征的资料.结果12例病人中9例病情缓解,3例无效于院内死亡.结论用腹水回输为主治疗肝肾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 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秀花;郭顺明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为安络化纤丸治疗组和一般保肝治疗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安络化纤丸治疗组在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优于一般保肝治疗组.结论安络化纤丸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咏梅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血钠值分为轻度(>130mmol/L)、中度(121mmol/L~129mmol/L)、重度(≤120mmol/L)低钠血症,分别比较其肝性脑病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钠血症与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59.9%(100/167);轻、中、重度低血钠症,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9.15%(9/47)、20.51%(8/39)及50.00%(7/14),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12.77%(6/47)、23.08%(9/39)及57.14%(8/14),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病死率分别为10.64%(5/47)、25.64%(10/39)及57.14%(8/14),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低钠血症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不同,血钠越低,其病死率越高.

  • α-干扰素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探讨

    作者:宋海玲;张凤山;王兆荃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关键是达到清除或长久抑制慢性乙性肝炎病毒复制.本组对HBeAg、HBeAg和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采用α-干扰素或联合贺普丁治疗,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疗效,有三种结果,现报告如下.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郭秀珍;辛淑娟;隋蓉蓉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60例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改变;中度者肝门静脉及脾静脉直径增宽,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重度者上述变化更趋显著,并有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和脾静脉血量的增加.结论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脉血流的变化.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

    作者:严运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使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一次,疗程一年.结果拉米夫定对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效果显著.结论拉米夫定有强烈抑制HBV DNA复制作用,能改善肝功能.

  • 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前S1抗原和HBeAg的变化

    作者:王磊;吴伯祥;刘明亮;李生英;闫红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抗原)和HBeAg的测定,了解其对判断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36例患者接受α-干扰素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pre-s1抗原和HBeAg变化.结果pre-S1抗原阳性的36例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19例,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HBeAg阴转16例,pre-S1抗原阴转4例;HBeAg阴性者17例,治疗后,pre-S1抗原阴转1例.结论pre-S1抗原阳性代表病毒在体内还有复制,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观察指标.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桂珍;张金辉;武斌;陶胜来

    目的评价奥曲肽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本院5年来奥曲肽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奥曲肽的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TSB、ALT、ALB、PTA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奥曲肽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

  •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5年随访

    作者:金正胜

    目的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 DNA和肝功能.结果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

    作者:江杰;徐丽萍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丹参 3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两组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肝功能及B超检查肝脏门脉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以上测定项目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疗程结束后两组以上测定项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作用.

  • 乌体林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思森

    目的提高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乌体林斯配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同期选用门诊患者96例,单独服用拉米夫定做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加用乌体林斯治疗可使HBV DNA转阴,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复常率达83.3%,对照组为60.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乌体林斯与拉米夫定配伍使用在药理上起到了协同和叠加的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服用拉米夫定组.

  • 戊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海燕

    目的检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证实TNF-α、IL-8在戊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TNF-α和IL-8含量,以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结果戊型肝炎患者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结论TNF-α和IL-8在戊型肝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戊型肝炎 TNF-α IL-8
  • 我国肝脏相关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作者:郭顺明;聂青和

    2004年我国在肝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成果颇丰,分别在干细胞的分离富集、细胞因子调控、体内外定向诱导分化、细胞鉴定以及细胞移植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数项政府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结题并进行了报道.综观这些研究报告,虽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其先进性并不逊色于国外,已向临床治疗肝病的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2004年3月11日的报道"胚胎国家"(an embryonic nation)一文中详细介绍和较高地评价了中国的干细胞研究情况,认为在西方国家对该方面研究还很敏感的情况下,中国"对胚胎技术相对宽松的条件使其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头人".我国的干细胞研究成为能与国际上起点相近不多的科研项目.当然,与国际上的总体研究水平相比,和其它领域一样也存在着研究机构散、深度和系统性差的问题.因此缺乏说服力,这也是很少能被国外文献所引用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就我国在肝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状况,参考近几年国内有关肝干细胞研究报告作一简述.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

    作者:谢红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表现为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阳性、HBeAg阴性伴或不伴HbeAb阳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肝组织学活动性炎症.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广,世界各地流行率差异性较大.据报道,地中海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占全部慢性乙型肝炎的33%,亚太地区占15%,美国和北欧占14%[1].我国也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Chan等[2]报道,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在香港流行率为69%.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快,易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治疗困难.本文就国内有关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磊;邓敏;高人焘

    肝脏的外分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参与消化吸收以外,人体内大量化合物的代谢都需肝脏的处理并由胆汁排泄,这个外分泌过程就需要肝胆转运系统的参与,肝脏的转运系统中包含着许多的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与肝炎,肝内胆汁郁积,肿瘤化疗药物的耐受以及多种肝脏遗传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所要综述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the muhidrugresistance protein 2,MRP2)就是这类载体中的一个.目前关于MRP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RP2介导的肿瘤耐药以及MRP2缺乏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这两个方面.本文从MRP2的结构功能、与肿瘤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MRP2缺乏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以及MRP2表达障碍时MRP3对其代偿作用等方面,对MRP2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 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现状

    作者:李磊;杨东亮;高人焘

    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不良,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9位[1].HBV感染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磷酸阿糖腺苷和INF-α仅能抑制20%~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核苷类似物的药效也因病毒的耐受性突变而大大降低.近年来随着对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尤其是可消除免疫耐受加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治疗性疫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本文就有关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 瘦素在肝病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振河;高孝忠

    瘦素(Leptin)是人类肥胖基因(obese gene,ob-gene)编码的一个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994年,Zhang等[1]应用定位克隆法(positional cloning)从肥胖和糖耐量异常的小鼠中首次成功克隆出ob基因及人类的同源序列(位于人类染色体7q32),人和小鼠间的ob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源性高达84%,基因的高同源性提示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功能的高度保守性.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及防治进展

    作者:梅瑞平;朱萱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40%~70%肝硬化患者中迟早会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其中1/3发生出血,首次出血病死率为20%~40%,再出血率约为50%~80%,病死率为30%~70%[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门脉高压后侧枝循环开放形成食管静脉曲张,当门脉压>12mmHg时,曲张静脉极易破裂出血.预测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危险性的方法有多种,但尚无既灵敏、特性,又无创伤的预测方法.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的不同病程,治疗的步骤分为预防首次出血、急性出血的治疗和预防再出血.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应根据病情、病人的状况及医院的条件进行选择.现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病机制、首次出血危险的预测及目前的防治进展介绍如下:

  • 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良好效能:一个长达8年的随访研究

    作者:赵正卿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效能仍然未知.在本研究中,20例未发生肝硬化的日本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为期一年多的拉米夫定治疗,且平均随访期长达8.5年(范围在6.7到8.7年之间).HBV DNA阴性率、ALT复常率在使用拉夫米定治疗前分别是55%,25%以及20%,而在后一次就诊时已上升到85%,80%和80%,其中包括了使用其它辅助治疗的患者.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治疗谁、用什么、治多久?

    作者:张玉龙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仍是一个主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该疾病的自然病程分为4个期:免疫耐受、免疫清除、静止期携带以及再度活化.治疗的目标是持续的病毒抑制、ALT的复常以及肝脏组织学的改善.常用的抗病毒制剂包括标准的干扰素-α、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随着对疾病自然病程的进一步了解和抗病毒药物组成成分的增加,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谁应当接受治疗;采用哪一种药物好;佳的治疗时间是多长?

  •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扬;陈忠华;李钰;何庆玲;于力力

    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我科住院的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 肝门部胆管非典型腺瘤1例

    作者:张健;郭凤秋

    患者男,46岁.因间断乏力,上腹部不适1年,复发伴眼黄1周于2004年3月5日入院.缘于2003年3月起出现乏力,上腹部不适,化验肝功能ALT135u/L,AST73u/L,γ-GT持续在521~800u/L,ALP160~200u/L,腹部CT提示肝囊肿,未见肝内胆管扩张,未见占位性病变.此后,肝功能反复异常,ALT波动在60~80u/L,TBIL正常,γ-GT持续在500~913u/L,ALP波动在160~200u/L,多次B超检查,未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及占位性病变.

  • 多发性肌炎合并肝损害1例

    作者:胡大山;顾生旺

    病历资料患者女性,34岁,商人.因乏力、纳差伴肝区不适2月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伴肝区不适,化验肝功能ALT97u/L,AST54u/L,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未分型).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慢性重型肝炎1例报告

    作者:简光富;黄镇

    患者男,40岁,因乏力、眼黄、尿黄、腹胀、肝功能异常4月余,昏迷2天于2002年5月5日入院.检查:慢性病容、浅昏迷、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腹水征阳性、两下肢凹陷性浮肿.B超示肝内光点增粗,脾肿大,大量腹水.肝功能:TBIL298.6μmol/L,ALT67/u/L,AST60u/L,白蛋白26g/L,球蛋白24.7g/L,PT25s.血氨258μmol/L,Bun13.19mmol/L,Cr188.10μmol/L.血清K+3.2mmol/L,Na+133.1mmol/L、Cl-93.2mmol/L.

实用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