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강소실용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0740
  • 国内刊号: 32-185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卢喜烈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旷蓉;冷永群;卢佳佳;张硕;涂婉华;叶静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两项检测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预警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心梗患者(AMI 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群(正常组)各90例进行对比,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由系统软件自动分析并计算出 DC 值及 DRs 值。结果AMI 组的 DC 值及 DRs 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根据病程划分的 AMI 各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超过6个月风险明显下降;同时,DC 与 DRs 提示的风险越高,即提示病情越重,这与冠脉造影对应的病变数量及范围相符。结论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具有定量、单独分析测定迷走神经的功能,两者联合运用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 120例房颤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涂霁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探讨其伴发的异常表现与年龄、疾病诊断情况及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关系,进一步认识阵发性房颤。方法收集我院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为房颤(AF)及阵发性房颤(PAF)的12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动态心电图记录房颤中伴发的异常表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①120例房颤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68例伴发有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异常发生率为68/120(56.7%),其中以快速心室率及室性早搏多见,分别占37/120(30.8%)和35/120(29.2%),其次分别为:ST-T 改变占32/120(26.7%);传导阻滞占29/120(24.2%);>2.0 s 的长 R-R 间期占23/120(19.2%)和室性心动过速7/120(4.2%)。在6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中,心电图伴发的异常表现在同一患者有时可达两种或两种以上。②120例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有18例,占15%(18/120),多由房性早搏触发所致。肺心病组、冠心病组、外科检查组和风心病组都以室性早搏多见,分别占45%(5/11)、50.0%(11/22)、42.9%(2/7)和30.0%(3/10);高血压组以ST-T 改变多见,占44.1%(15/34);胸闷、心悸组、甲亢组及糖尿病组都以快速心室率多见,分别占38.0%(8/21)、33.3%(1/3)和22.2%(2/9);晕厥组中1例伴发快速心室率,1例伴发>2.0 s 的长 R-R 间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伴发异常表现率可高达67.4%。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准确显示房颤患者伴发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或6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中有时达两种甚至更多,可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及其部位。

  •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与近期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强;田文芬;叶卓联

    目的:探讨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与近期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 STEAMI 患者在入院时及三个月后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结果。结果患者 V1~V6导联中 ST段抬高幅度之和1.72 mV,R 波振幅之和3.28 mV,Q 波振幅之和2.83 mV,Q 波导联数为5个,ST 段抬高大振幅值4.32 m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1.34 mm,急性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6.19%;Killip 分级1级32例、2级15例、3级10例、4级3例;三个月后LVEDd、LVEF 分别为45.87 mm 和59.20%;ST 段抬高幅度之和、Q 波振幅之和、Q 波导联数与 Killip 分级、三个月后 LVEDd 呈正相关(r =0.54、0.52),与三个月后 LVEF 呈负相关(r =-0.56),R 波振幅之和与三个月后 LVEDd 呈负相关(r =-0.61),与三个月后 LVEF 呈正相关(r =0.46)。结论STEAMI 患者 ST 段抬高幅度、R 波振幅、Q 波振幅、Q 波导联数等与左心室功能关系密切,可用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近期预测。

  • 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作者:张海涛;张树龙

    心外膜室速的心电图有其共同表现:QRS 时限≥200 ms,但也有部分时限≤120 ms;起始部有假性Δ波≥34 ms;电轴多数左偏,胸前导联移行在 V2以后;V2导联 R 波达峰值时间延长≥85 ms;短 RS 时间≥121 ms。识别左心室起源的心外膜室速:Ⅰ导联呈 Q 波的基底、心尖部室速;Ⅱ、Ⅲ、aVF 导联无 Q 波的基底部室速;Ⅱ、Ⅲ、aVF 导联呈 Q 波的基底上部、心尖部室速;大转折指数可识别左室流出道心外膜室速,当大转折指数≥0.55可识别远离主动脉窦的心外膜室速。识别右心室起源的心外膜室速:Ⅰ导联呈 Q 波且右室前壁导联呈 QS,预示心外膜室速可能性大;Ⅱ、Ⅲ、aVF 导联起始 Q 波,可在同步电生理标测时观察到位于右心室心外膜起源的室速。但不同部位及不同病因的室速又有其特殊性,术前通过体表心电图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对室速消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江媛媛;储伟

    目的:通过与冠脉造影对比,探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128例疑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8.76%,特异性为61.54%;对男性冠心病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96.92%,特异性为71.43%,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诊断真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但因其安全、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自主神经竞争性机制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何庚戌;要彤;王春光;刘俊堂;李海英;蔡宝松;濮仁富;周峰;张雁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1例60岁以上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24 h、术后连续96 h 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出现房颤患者术前2 h、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 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选取5 min 的阶段,研究心率变异性在房颤发生前4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分析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在房颤发生前的变化。结果281例肺切除患者术后有48例出现房颤,发生率17.1%;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 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 SDNN、rMSSD、pNN50、HF 均有明显升高,而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的指标 LF /HF 则有逐渐降低趋势;在房颤发生前5 min 的 SDNN、rMSSD、pNN50、HF 明显升高,而 LF /HF 比值明显降低,表明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升高,RR 间期在房颤发生前逐渐缩短。结论肺叶切除术后的房颤发生前心率变异性存在明显升高的表现,肺叶切除术后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升高的背景下迷走神经张力竞争性升高可能是导致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

  • 盐酸美西律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应用治疗左心室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早搏

    作者:曾强;张娅;李艳华

    目的:了解药物治疗左心室假腱索所致室性早搏的方法。方法选取近两年来51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心超检查示左心室假腱索,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给予口服盐酸美西律、酒石酸美托洛尔联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早搏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早搏发生率较服药前降低。结论盐酸美西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应用治疗左心室假腱索所致室性早搏效果显著。

  • 心率减速力及 QT 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硕;冷永群;卢佳佳;宋旷蓉;邓宇英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及 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心衰组),随访一年,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7例);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分为猝死组(18例)和生存组(82例)。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早期 DC 值和 QTd 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猝死组患者的 DC 和 QTd 值分别和对照组、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QTd 与 DC 呈负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DC 和 QTd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向芝青;田君华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54例,对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52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4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早搏38例,TV1~TV3同时出现倒置17例,出现 SⅠQⅢTⅢ9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电图改变,掌握心电图变化特点对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高度关注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兆国

    肺栓塞具有常见性、多变性、不典型性和高危害性的临床特点,临床医生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和识别能力差别较大。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尤其应提高对肺栓塞心电图的认识,这将明显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覃晓波(综述);陈蒙华(审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高,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有关,而心率变异性是公认的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指标。近期研究多集中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性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而探讨二者相关性的报道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寻找早期预警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并适时调整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清晨血压及血压晨峰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林贝贝;于霞;况国芳

    目的:探讨清晨血压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动态血压室近三个月的24 h 动态血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心脑血管病患者的24 h 动态血压,对其清晨时段的血压状况进行研究。结果308例普通高血压患者中有202例清晨时段血压控制不佳,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有70%~80%清晨血压控制不佳。结论清晨血压升高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危险性大,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清晨血压对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 左侧气胸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梁美琴;廖仍照

    本文报道一例肺结核合并左侧气胸的患者,其心电图改变酷似心肌梗死。指出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合并左侧气胸时,应注意记录卧位和坐位心电图进行比较,并追踪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排除心肌梗死。

  • 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一例

    作者:冯国辉

    左前降支 T 波综合征(Wellens 综合征)是前降支近中段狭窄/闭塞造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和变化过程,心电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对这一特殊心电图现象要注意识别和加以重视。本文报告一例心电图表现及变化符合该病特点,但在病因、病理、心电图变化和治疗等方面又有自身特点的临床病例。

  • 交替性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一例

    作者:王世专;寇艳

    交替性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因其可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现介绍一例患者,其表现为 P-R 间期不一致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交替出现。

  • 左前分支阻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魏冬云;张慧英

    患者男,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天来院就诊,无心前区疼痛及憋闷症状。经心电图诊断和心肌酶谱分析,诊断为左前分支阻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本病例提示左前分支阻滞可掩盖小范围的下壁心肌梗死(即Ⅱ、Ⅲ、aVF 导联不出现 Q 波);反之,下壁心肌梗死也可使合并存在的左前分支阻滞表现不出来,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注意。

  • 发热致 Brugada 波心电图改变二例

    作者:李晴;富春;刘鸣

    Brugada 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异常的遗传性心脏病,心电图出现 I 型 Brugada 波可以帮助诊断。在临床上诸多因素如缺血、发热等影响下,可出现获得性 I 型 Brugada 波。本文报道二例因发热而出现典型 I 型 Burgada 波的病例,提示对于出现获得性 Brugada 波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早确诊,明确危险分层,加强随访,预防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 濒死心电图演变一例

    作者:刘秀宏;周从义

    本文报告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至死亡过程中的心电图演变,记录并探讨死亡前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根据死亡前严重或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性质,濒死心电图可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型、停搏型、阻滞型和混合型4种类型,其中以室速-室颤型和混合型为多见,且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借助及时的心电检测和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早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一旦发现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应及时进行电复律,这是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起搏心电图学》书讯

    作者:何方田

    《起搏心电图学》是一部内容翔实、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兼顾普及与提高的起搏心电图专著,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何方田撰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篇,共30章,囊括了现代起搏器(AAI、VVI、DDD、CRT 及 ICD 等)心电图的相关知识,着重介绍了现代起搏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阐述了现代起搏器的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正常和异常起搏心电图的基本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归纳了异常起搏心电图的原因和临床意义。

  • “第三届长江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成功举行

    作者:储伟

    2015年4月24至26日,由长江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承办的“第三届长江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重庆大坪如期举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院长、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曾春雨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了开幕式。本届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刘志红院士、张运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惠汝太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实用心电学杂志》主编卢喜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原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李忠杰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 Pedro A.Jose 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Peter J.Mohler 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JMCC(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主编 David Eisner 等多位海内外专家莅临参会。他们就近年来国际上心血管病研究的前沿进展做了精彩报告。

  • 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

    作者:景永明;黄焰

    片断体表心电图通常易将并行心律误诊为普通早搏,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往往能发现它的三个心电图特征。相比之下,分析软件中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更明显、规律性更强,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制作了并行心律的 Lorenz 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模型。一旦掌握了并行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就能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的并行心律。

  • Lorenz-RR 间期散点图辅助诊断复杂房性心律失常一例

    作者:赵菲菲;夏周萍

    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自带的 Lorenz-RR 间期散点图工具,分析和诊断一例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对于复杂心律失常所形成的心电散点“复合组图”,可先分析主要的“吸引子”,再通过逆向技术观察心电图的细节,从而进行准确标识。因此,使用心电散点图能提高心律失常的分析效率和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 心电散点图的重要概念、名词术语及其内涵

    作者:李方洁

    随着对心电散点图(Lorenz plot)图形发生机制认识的加深,相关概念与术语迅速增多,因此有必要对其含义进行阐述。本文选取了目前临床较常见的概念作一梳理,包括:RR间期差值散点图,时间 RR 间期散点图,心电吸引子,海量数据,“两端、两线、八区”,心律失常“诊断四要素”(子图数目、图形形态、图形位置、B 线斜率),早搏前点,早搏主点,早搏后点,阻滞前点,阻滞后点,同质同源吸引子以及同质不同源吸引子等。

  • 心电散点图快速诊断普通12导心电图难以判别的心律失常三例

    作者:吕航;刘鸣;向黎明

    运用心电散点图诊断普通心电图难以明确或捕捉的心律失常。本文对我院住院期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三例患者的特征性心电散点图图形进行分析诊断。心电散点图不仅记录信息量大,且定性诊断明确,简单易懂,避免了漏诊及误诊,能够给临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 并行心律在心电散点图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作者:王曼萍;刘鸣;向黎明

    运用 Lorenz 散点图及 t-RR 间期散点图,对三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解析出具有不同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室性并行心律。在动态心电图中合理使用心电散点图这一工具,将大大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 基础起搏心电图系列讲座(10):双腔起搏器感知功能过强的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

    作者:何方田;卢海燕;吕钽

    本文阐述了双腔起搏器感知功能过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4例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感知肌电波、QRS 波群、T 波后,触发心室起搏或抑制起搏器输出功能而引发起搏周期延长、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还分析了一例心室电极感知 T 波后出现起搏周期延长的心电图。

实用心电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