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D160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丁润生;宋国齐;陆伟;孙峰

    目的:探讨CD160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骨髓和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浸润骨髓CD19+细胞CD160表达阳性率.10例健康人骨髓CD19+细胞作为对照.FCM检测患者CD1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统计学分析CLL细胞CD160与CD5、CD23和Bcl-2表达MFI的相互关系.结果:45例初诊CLL中,41例表达CD160阳性的患者同时表达CD5+、CD23+,4例CD160阴性患者表达CD5+、CD23dim.4例初诊CLL,经过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MCL).38例NHL中,有5例CD160表达阳性.10例健康对照CD160均为阴性.CD160表达阳性率在41例CLL为(69.94 ± 19.69)%,明显高于NHL(43.63 ± 17.38)%(t = 2.47,P < 0.05).41例CLL患者CD160阳性率与CD5+CD23+双阳性率[(76.03 ± 15.76)]%有明显相关性(r = 0.857 1,P < 0.01).41例CLL患者高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MFI为138.23 ± 54.99.41例CLL细胞计数绝对值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 = 0.738 1,P < 0.05).4例确诊为MCL患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无明显异常.结论:CLL患者CD160高表达.CD19+CD160+可以作为鉴别良恶B淋巴细胞特异性的指标.用FCM检测细胞膜CD19、CD160、CD5、CD23等抗原表达情况,对于CLL的诊断和与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 颅咽管瘤患者中ADAMDE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亮;郑晓梅;杨福兵;王斌;包长顺;陈礼刚;徐建国;游潮

    目的:探讨ADAMDEC1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36例颅咽管瘤患者ADAMDEC1的表达情况,其中21例釉质上皮型,设为釉质组;15例鳞状乳头型,设为鳞型组;5例对照组脑组织标本取自重型颅脑外伤行内减压术的正常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ADAMDEC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釉质组及鳞型组颅咽管瘤组织中,ADAMDEC1表达明显增高,而对照组脑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鳞型组相比,釉质组ADAMDEC1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DAMDEC1在颅咽管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并可作为检测颅咽管瘤潜在增殖的标志物.

  • 血清骨钙素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慧祯;张会娟;任欣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BGP)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BGP及糖脂代谢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稳态模式C肽抵抗指数(HOMA-CR)、C肽分泌指数(HOMA-β)、C肽曲线下面积CAUC.结果:糖尿病组的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BGP与HOMA-CR、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呈负相关(P < 0.05),与HOMA-β、CAUC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无相关性(P >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OMA-β、HOMA-CR、HbA1c是BGP的独立影响因子,反过来BGP也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糖尿病患者BGP分泌减少;反过来,BG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与糖尿病的发展相互关联.

  • 线粒体基因13513G > A突变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关系

    作者:周亮;尹恝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 13513G > A突变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分析36例急性期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线粒体基因 13513G > A突变情况.结果:6例(16.7%)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线粒体基因13513G > A突变.结论:线粒体基因 13513G > A突变情况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作者:罗国万;胡礼宏;韩新生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AI监测组(A组)和BIS监测组(B组),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术中唤醒.观察各组麻醉前(T0)、唤醒前即刻(T1)、对指令有反应(T2)和加深麻醉后(T3)各时间点MBP、HR、BIS、AAI值和唤醒时间以及唤醒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术中唤醒,两组MBP和HR在T2时显著升高(P < 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唤醒期间A组AAI值和B组BIS值在T2时高.结论:两组患者成功施行术中唤醒,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BIS可安全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可以有效预测患者能否按照指令反应,对唤醒起重要指导作用.

  • 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

    作者:官俏兵;张晓玲;王琰萍;余波;杜瑛媛;万里红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同步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脑梗死的体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病史)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和第3、7、14天的平均血清PD-ECGF及VEGF浓度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并以发病后第7天高,第14天低.相应时间点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925,P = 0.126).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D-ECGF及VEGF浓度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与脑梗死体积也无相关性.结论:血清PD-ECGF、VEGF浓度在脑梗死后即有升高,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及脑神经功能恢复,但血清浓度高低并非短期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预后的决定因素.

  •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直肠前壁修补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于杰;龚治林;周启昌;叶辉

    目的:探讨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接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stapling operation,PPH)+直肠前壁修补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善程度.方法:前瞻性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肛肠外科行该手术患者8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排粪造影检查,并采用Longo出口梗阻评分及Wexner 便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便秘症状.结果:术后3、6个月患者的直肠前突、黏膜内脱垂、黏膜内套叠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Longo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由术前的(17.0 ± 0.3)分下降至术后的(7.7 ± 0.5)分,Wexner便秘严重程度评分由术前的(16.4 ± 4.3)分下降至术后的(6.1 ± 0.1)分(P < 0.05).结论:PPH +直肠前壁修补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能有效纠正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形态及功能紊乱,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的影响

    作者:欧阳清彦;涂爱兰;邹月娥;赵惠莉;梁健球;胡辉星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68 例中重度 OSAHS 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继续使用原降压药(种类和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加用CPAP治疗)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行多导睡眠图(PSG)、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及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分析两组PSG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与低血氧饱和度(LSaO2)]、HRT参数[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心脏变时功能指标[运动中实测大心率与年龄预测大心率之比(rHR)、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HRR1)]及动态血压指标[日间平均收缩压(dMSP)及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及舒张压(nMDP)]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AHI(次/h)降低、LSaO2(%)升高(7.4 ± 4.8 vs 36.5 ± 13.2,88.8 ± 5.4 vs 78.2 ± 10.3,均P < 0.05);TO(%)减低、TS(ms/RR)升高(-3.82 ± 2.86 vs -0.02 ± 0.21,6.26 ± 4.23 vs 1.99 ± 4.41,均P < 0.05);rHR(%)升高、HRR1(次/h)升高(92.8 ± 8.4 vs 80.5 ± 6.2,29.2 ± 11.5 vs 14.5 ± 7.4,均P < 0.05);同时dMSP、dMDP、nMSP、nMDP(mmHg)均明显降低(128.2 ± 12.2 vs 135.2 ± 18.2,78.8 ± 12.6 vs 85.6 ± 12.3,121.2 ± 13.2 vs 134.6 ± 16.4,74.2 ± 8.7 vs 84.2 ± 12.8,均P < 0.05).对照组12周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PAP治疗可改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联合观察可作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评价参数组合之一.

  • 血浆B型脑利钠肽指导心衰患者袢利尿剂的使用对于肾功能的作用观察

    作者:杨泽福;万建平;罗韶金;黄景文;薛世荣;杨玲;汤群英

    目的:了解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方法:1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袢利尿剂的使用分别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加测量体重(N+W组)及血浆BNP浓度加测量体重(B + W组).定期测量血肌酐、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浆BNP,并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基线时两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比较,P值分别为0.122、0.08、0.082.以低有效剂量维持时N + 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 + W组,P 值分别为0.042、0.036、0.025.维持治疗1个月后N + 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 + W 组,P 值分别为< 0.001、0.02、< 0.001.基线至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前N + W组8例心衰复发,B + W组10例心衰反复发作,P = 0.795;维持治疗1个月内N + W组9例心衰复发,B + W组1例心衰复发,P = 0.016.结论:血浆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少心衰复发,更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

  • 胞浆型磷脂酶A2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廖洪利;郑际伦;田刚;刘倩

    目的:探讨胞浆型磷脂酶A2δ(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δ,cPLA2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中cPLA2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组患者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切片中cPLA2δ表达.结果:cPLA2δ的mRNA水平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而其他5个cPLA2亚型表达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PLA2的6个亚型表达均较低.银屑病组和对照组cPLA2δ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 = 28.56,P < 0.01).经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两组cPLA2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49,P < 0.01).结论:cPLA2δ高表达与银屑病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 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和OCT4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汤夏冰;李蕾;沈晓辉;张宜芬;陈国千;周卫东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和OCT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构建69例喉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OX2和OCT4蛋白表达.结果:SOX2和OCT4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SOX2蛋白表达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OCT4蛋白表达与喉癌分化程度有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X2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 < 0.01);OCT4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 回归分析显示,SOX2是危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 < 0.01).结论:SOX2与喉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喉肿瘤 SOX2 OCT4 预后
  • 脓毒症早期儿童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激素干预的作用

    作者:黄小霏;潘志伟;范联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皮质醇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水平,评价应激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对小儿脓毒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对于符合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 insufficiency,RAI)的患儿(治疗前查血浆皮质醇,以血浆随机皮质醇水平< 690.0 nmol/L为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检测患儿GRα及GRβ mRNA水平.通过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比较观察小剂量GC对脓毒症合并RAI患儿GRα及GR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GRα及GRβ 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情况:GRα mRNA表达良好,GRβ mRNA不表达.(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GR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Rα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激剂量外源性GC治疗脓毒症有临床意义.

  •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庆国;刘中杰;范凤飞;徐世元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颅内支架成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并维持.记录入室时(T0),放置喉罩前(T1)、放置喉罩即刻(T2)、放置喉罩后5 min(T3)、股动脉穿刺置管时(T4)、介入支架植入时(T5)、拔除喉罩后1 min(T6)的SBP、DBP、HR、PETCO2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7)、苏醒时间(T8)、拔除喉罩时间(T9).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明显下降,尤其是SBP、DBP在T1、T3、T5 3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循环抑制、注射痛发生率P组多于E组,而肌颤、恶心呕吐发生率E组多于P组.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 < 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为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 清醒镇静联合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优势

    作者:梁伟强;喻延;胡国平

    目的:评估清醒镇静联合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适合做纤支镜检查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检查前静脉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联合高氧驱动(4 ~ 6 L/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对照组(B组)检查前仅采用高氧驱动(4 ~ 6 L/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及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A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比B组明显平稳,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患者接受程度(98.46%)明显高于B组患者(56.92%),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在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静脉应用咪达唑仑清醒镇静联合高氧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具有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能高,再检查接受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陈长香;张晓伟;刘晨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Lokomat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Lokomat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的同时还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方法.于训练前和训练10周后采用步长、步宽、步速、步频和神经功能评分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价.结果:Lokomat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后,Lokomat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的灵活度,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从而提高其步行功能.

  •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是否用导丝引导插管术后效果的比较

    作者:杨世峰;薛武军;尹爱萍;解立怡;吕晶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置管术中使用导丝引导插管和徒手插管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评价使用导丝插管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接受腹透置管术患者的资料,其中117例为导丝引导下插管(A组),121例为徒手插管(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生存率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导管堵塞、导管移位和腹透液渗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血性腹透液的发生率大于B组(16.2% vs 7.4%,P < 0.05).两组的导管生存率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导丝引导下腹透置管术相比,徒手插管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和腹透管拔除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血性腹透液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陈玉映;郑素琳;陈盈文;黄裕立;何宗云;吴焱贤

    目的:探讨降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2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降Hcy组(108例).对照组只接受基本用药,降Hcy组除基本用药外,每天加服1 mg叶酸、10 mg维生素B6和400 mg维生素B12.比较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Hcy水平以及术后1、6和12个月MACE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降Hcy组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12个月,降Hcy组的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降Hcy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其中,降Hcy组在术后6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较对照组低;降Hcy组在术后12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PCI术后患者进行降Hcy的干预可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

  • 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作者:胡允兆;黄裕立;吴焱贤;黎文生;杨友;陈盈文;陈玉映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别以及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是否与老年患者存在差异.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78例,对照组患者169例,各再分别按照年龄分为A组:≤55岁;B组:56 ~ 70岁;C组:≥71岁.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Ox-LDL,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Ox-LDL的差异.结果:在A组患者中,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B、C组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Ox-LDL、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中,校正了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等因素后,Ox-LDL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A组患者中相关性更为明显.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别.Ox-L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中青年患者中其相关性更为明显,提示体内氧化应激是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肺癌术中缓释化疗的应用观察

    作者:熊信国;徐志强;杨德康;何建行;陈汉章;成向阳;邱源

    目的:观察总结缓释药盒植入在肺癌手术中化疗的应用.方法:63例可手术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完成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多种方法植入缓释药盒,术后比较相关监测指标,术后辅助化疗期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缓释药盒植入进行肺癌术中化疗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复制性好.

  • 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广钰;钟漓;田小林;戴凌;朱袭嘉;蒋志庆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的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上调与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分子标志物.

  • 下颌骨骨折128例分析

    作者:李玉兰;吴世卿;温志欣;卿安蓉;于新发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0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男性(占71.10%)多于女性(占28.91%),好发年龄为20 ~ 29 岁;在各类损伤原因中,与车祸相关的占63.28%;骨折部位以颏部多,占36.22%;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部骨折,其次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中坚强内固定占59.38%,颌间牵引占22.66%,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以颏部多,面中部骨折合并伤较多,由车祸引起较为常见;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的较好手段.

  • 利用鼓膜电极记录耳蜗电图230例

    作者:王涂路;阮玉珊;李松键;谭梦佳;冯娟;郭恩钦

    目的:通过对鼓膜表面记录耳蜗电图的结果进行分析,规范耳蜗电图鼓膜电极记录方法的操作步骤,减少因操作引起的误差.方法:对230例患者双耳进行鼓膜表面(TM)记录耳蜗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传导性聋右耳2例,左耳3例;感音神经性聋右耳132例,左耳118例;混合型聋右耳11例,左耳7例;正常听力右耳98例,左耳89例.结果:不同刺激强度分级间,左、右耳潜伏期复合动作电位(AP)、总和电位(SP)水平随着刺激强度加大,SP、AP水平下降,不同刺激强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证明本研究过程中所得结果可信度高,操作技术稳定,讨论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电极放置的位置、刺激强度的选择和基点的选取均会对耳蜗电图的记录、SP和AP潜伏期水平造成一定误差,需要规范操作技术,排除操作误差.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霞;张军;林素芳;操德智;陈彦;陈黎;李冰;廖建湘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11月收治的16例手足口病并发AFP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儿皆小于5岁,3岁以下占81.25%;瘫痪出现于发病第3 ~ 14天,其中7例瘫痪时体温已降至正常;肢体瘫痪呈非对称性,可累及单个或多个肢体.12例为EV71感染.3例在瘫痪前或初期CSF白细胞增高,蛋白正常;瘫痪后2 ~ 3周白细胞正常,蛋白增高;瘫痪后4周细胞、蛋白皆恢复正常.MRI提示病变可累及脊髓和神经根,1例脊髓MRI在瘫痪第4天未见异常,瘫痪第18天出现异常.随访至少1年,3例遗留肢体瘫痪,急性期皆有脊髓受累,瘫痪肢体肌力0 ~ 1级.结论:脊髓受累且累及脊髓节段越长,瘫痪程度越重,恢复越慢;EV71是手足口病合并AFP 的主要病原;感染后免疫反应可能在手足口病合并AFP中起重要作用.

  • 功能社区开展运动干预的方法、模式探讨

    作者:闫红梅;陈立;左怡梅;杨瑞平

    目的:探讨功能社区开展运动干预的方法、模式.方法:通过社区诊断找出功能社区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用健康促进的方式,全面开展以运动干预为主、其他干预为辅的全人群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的管理策略.结果:干预前后单位职工参加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的参与率由40.00%提高到57.50%,有关运动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由76.92%到97.60%,参加体育锻炼并能做到每周3 ~ 5次,每次超过30分钟由62.50%到76.92%,参加单位组织的运动干预活动由37.40%提高到60.58%,咸食摄入率由47.06%下降到28.50%,心理压力困扰率由64.71%下降到40.58%,职工掌握适宜的运动技能者> 60.00%.干预前后成人体质监测情况优秀率由6.35%提高到16.18%,良好率由20.23%提高到27.17%,合格率由53.76%提高到55.49%,不合格率由19.65%下降到1.16%.干预前后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Z = -5.076,P < 0.001).结论:对功能社区职工开展系统、可及、持久、全程的健康行为干预,建立团体行为的运动干预模式,运用健康促进的方法对全人群进行干预,同时又分不同人群进行全面、分类、跟踪干预等措施,不仅使职工改善了不良生活方式,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并且使功能社区受益广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改变了团体形象,并减轻了医疗费用给单位带来的经济负担,带动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又使骨干力量在生活社区健康干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生活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

  •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跳困难6例处理体会

    作者:胡志斌;毛文帅;葛根贤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跳困难的原因并总结救治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心脏复跳困难6例临床资料,其救治处理方法包括: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提高灌注压,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等药物辅助以及反复电击除颤等.结果:所有患者经救治处理后均成功复跳,顺利脱离体外循环.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跳困难的原因多与心脏本身病变程度(如严重主动脉瓣膜病变、巨大左心室)、术中心肌保护欠佳、开放主动脉时灌注压不高等因素有关.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提高灌注压,以及利多卡因和胺碘酮等药物联合应用后再电击除颤有助于心脏复跳.

  • DSA旋转重建技术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洪伟;刘福全;岳振东;王磊

    目的:对比评价传统CT与DSA旋转重建(Dyna-CT+3D)技术对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引导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射频消融治疗肺区恶性肿瘤的病例,对比不同引导方法下穿刺成功率、肿瘤复发率,并随访对比两组病例的生存时间.结果:传统CT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Dyna-CT+3D组(P < 0.05),两组的肿瘤原位复发率、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Dyna-CT+3D技术对肺门区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介入诊疗需要.

  • 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9例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薛连国;赵利东;王莹;蔡志梅;贾韬;毛建平;陈泽;刘惠杰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LA全相合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结果:19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随访时间2 ~ 97个月,尚有14例患者健康存活,预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73%.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疾病复发及GVHD仍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 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红波;苏磊

    目的: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共41例,总结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凝血异常者为32.7%,其中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为13.0%.凝血病组与非凝血病组在ISS评分(P = 0.048)、GCS评分(P = 0.000)及住院时间(P = 0.028) 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及ISS评分、低体温、低血压、酸中毒均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的是ISS、GCS评分、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及液体复苏4个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病和死亡预后的高危因素.

  • 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138例

    作者:卢晖;王文刚;吴慧玲;罗壬满;韦伟;陈伟练;王旭东;李宏辉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动脉的筋膜组织为蒂,翻转修复时找到受区神经断端与皮瓣指背神经相吻合,缝合受区,供区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3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欠佳,经换药后均愈合,余133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饱满而不显臃肿,质地色泽好,耐磨,术后6 ~ 12个月随访两点感觉3 ~ 5 mm,功能满意.结论: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 皮瓣 感觉 缺损
  • 中国一斑驳病家系致病KIT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喜英;陈慧敏;马寒;张露霞;胡峥峥;邓伟平

    目的:对一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KIT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斑驳病家系所有成员临床资料,提取其中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IT基因及DNA直接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及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所发现突变位点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中,先证者仅双小腿及额前见白斑,临床表型较轻,家系中其余患者躯干、四肢均有大小不等白斑,临床表型较重.基因分析发现家系中患者均存在KIT基因c.1861G > A突变,导致p.Ala621Thr改变.家系中正常成员及50例对照者不存在此位点突变.患者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结论:KIT基因c.1861G > A(p.Ala621Thr)可能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褚志强;吴向未;杨宏强;吕海龙;孙红;张龙;张永国;张示杰;彭心宇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切除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相关因素行Log-rank检验,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2年6月30日,126例患者失访11例(8.7%),肝癌患者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3%、69.5%、39.4%,中位生存时间50.14个月.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术前甲胎蛋白(AFP)、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肝硬化及辅助治疗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取决于有无血管侵犯和肝硬化,其中提高小肝癌的手术比例并加强术后AFP的监测是改善肝癌手术预后的关键.

  • 重症乙肝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王晓霖;张自秀;陈秀记

    患者男,62岁,因"乏力、纳差半个月,尿黄7 d"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食欲减退,伴腹胀.无发热、恶心、呕吐.未用药治疗,7 d前出现尿黄.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给予保肝、退黄、支持、对症等治疗,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复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继续上升,查血常规: WBC 60.42 × 109/L, RBC 4.05 × 1012/L, Hb 130 g/L,PLT 32 × 109/L,速来我院就诊.既往3年前体检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当时肝功能正常.入院查体:T 37℃ ,P 74次/min,R 18次/min,BP 130/90 mmHg,神清,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左腋下可触及2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无压痛.肝掌阳性, 颈部见蜘蛛痣,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 cm,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

  •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

    作者:邓东波;汪建成

    患者男,48岁,因发现血压高6年,反复胸闷2年,再发2 d入院.患者于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高达240/160 mmHg,一直未行正规诊治,近1 年患者自行口服"倍他乐克片50 mg/d、氨氯地平片5 mg/d"治疗.近2年来反复出现活动时胸闷,就诊我院,门诊24 h动态心电图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偶发室性早搏".有长期吸烟史.入院查体:血压170/110 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2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心肌复极异常";胸片无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血脂示甘油三酯4.01 mmol/L.

  •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18年左肺、右侧胸膜转移1例

    作者:邸金娜;刘敬禹;张莉;裴琦

    患者男,62岁,因"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伴渐进性呼吸困难1个月"于2012年6月入院.既往左侧肾透明细胞癌术后18年,放疗2个月(具体方法不详),未化疗.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入院后查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右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左侧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胸水超声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立即行胸腔穿刺术,间断引流胸水约1 000 mL.胸水检查结果:淡红色,细胞成分以淋巴细胞为主,未见结核杆菌及肿瘤细胞.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胸腔镜检查,镜下所见:壁层胸膜可见大量成簇样结节.胸腔镜术后肺CT示:左肺内/右侧胸膜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个体化治疗临床应用1例

    作者:赵皓;施敏骅

    患者女,57岁,2007年4月因"咳嗽伴胸闷1个月余"于我院门诊就诊,CT(图1)提示"右上肺肺门上方占位性病变约67 mm × 42 mm × 65 mm,伴广泛胸膜转移,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大28 mm),胸腔积液",遂收治入院,入院后查体提示右上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低,余未及异常.否认"吸烟史".予对症治疗同时,查血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超过100 ng/mL,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提示肺腺癌,查心电图、腹部彩超、头颅磁共振及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KPS评分90分,遂予吉西他滨(1 000 mg/m2 第1、8天)联合顺铂(40 mg第1 ~ 3天)化疗,化疗结束后序贯厄洛替尼(150 mg,每天1次)治疗,21 d为1个周期.

  • 左卵巢畸胎瘤合并类癌1例

    作者:张文书;刘振优;杨庆春

    患者女,56岁,绝经3年,因"下腹痛,腰部疼痛1周,伴尿痛、尿频"入院,入院查体:T 36.3℃,P 93次/min,R 20次/min,BP 104/68 mmHg.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专科情况:外阴已婚经产式,见少量白色分泌物,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稍小,质中,活动,无压痛,左附件区饱满,可及一鸭蛋大囊性肿物,边界清,右侧附件未触到异常.

  • 右枕叶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

    作者:罗穆云;肖秋香;李扬

    患者男,42岁.因"头痛10余天,加重伴呕吐及视物模糊3 d"入院.患者自诉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无昏迷,无肢体抽搐,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枕叶占位",并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3 d前突然出现头部疼痛加剧,并伴呕吐胃内容物及视物模糊,遂入我院就诊.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视力稍下降;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术前MRI:右枕叶可见一不规则混杂信号包块,T1WI呈稍低信号、中心呈片状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瘤周无明显水肿;增强后肿块边缘稍强化,内部强化不明显.MRI诊断:右侧枕叶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

  • 盐酸坦索罗辛胶囊体内药物浓度与男性尿流率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林刚;文建国;任川川;毛淑平;张艳;李金升;张胜军

    目的:检测健康青年男性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哈乐)前后尿流率变化,了解药物浓度对尿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对8例健康青年男性口服哈乐前后进行尿流测定和生命体征监测.服药前测定2次,服药后每2小时测定1次.服药后8 h内每小时和第10、12、16、24、36、48、72 h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尿流加速度在服药后3 ~ 6 h明显增加(P < 0.05),且与血药浓度曲线峰值一致;余与服药前无差异(P > 0.05).结论:哈乐效果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口服常规剂量(0.4 mg)对青年男性尿流加速度有明显影响,对生命体征无影响.

  • 他汀类药物干预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涂常莹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的81例患者,73例纳入研究,其中65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8例行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术后血脂指标,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在梗死后1周至6个月显著下降,且房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再通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梗死后房颤的发生率.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滑膜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介素-37表达的影响

    作者:柯庆喜;张志伟;赵付前;何玲鸽;陈章权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cyte,HFLS)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NF-α与HFLS作用,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FLS中IL-37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上调HFLS 的IL-37 mRNA表达,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NF-α诱导HFLS的 IL-37上调表达,为进一步探索HFLS IL-37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 Wnt10b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志丹;胡志奇;李科成;冯传波;肖顺娥;苗勇

    目的:探讨Wnt10b对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到第8代后,加入人重组蛋白Wnt10b共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毛乳头细胞的β-catenin表达,Real-time QPCR检测与毛乳头细胞诱导能力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以及ALP染色检测Wnt10b对人毛乳头细胞的作用.结果:Wnt10b能够通过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于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上调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从而维持人毛乳头细胞的诱导能力.结论:Wnt10b能够通过上调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来维持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毛囊诱导能力.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敬华军;张宇;王晓斌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胎神经干细胞(hNSCs)并检测hVEGF165基因在hNSCs内的表达.方法:用RT-PCR法扩增出hVEGF165 cDNA,插入pCDH-CMV-copGFP慢病毒载体中,构建pCDH-hVEGF165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包装并转染hNSCs.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VEGF165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hVEGF1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7 d后观察宿主细胞内有大量GFP表达,FCM测定转染率为63%,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VEGF165蛋白在hNSCs中过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hVEGF165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hNSCs中过表达hVEGF165基因.

  • 上调AMPK可促进左旋布比卡因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作者:赖露颖;张庆国;刘中杰;周树勤;徐世元

    目的:探讨过表达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左旋布比卡因作用于SH-SY5Y细胞过程中是否激活了ROS爆发,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方法:将空载质粒pEGFP-N1和质粒pEGFP-N1-AMPKα2分别转染SH-SY5Y细胞株,Western blot法对AMPKα2表达水平进行鉴定.重组质粒的SH-SY5Y细胞和未转染细胞分别经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ROS含量.结果: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组的AMPKα2表达上调,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及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组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活力降低,ROS含量提高,细胞凋亡率增多(P < 0.01).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组细胞活力,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上调AMPKα2的表达可促进左旋布比卡因诱导ROS大量增多和细胞凋亡.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支架蛋白IQGAP1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金宇飚;陈嘉薇;周季兰;胡宏慧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探讨支架蛋白IQGA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选取乳腺癌、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的存档蜡块,制成组织芯片;(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IQGAP1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例导管癌组织标本中69例为阳性表达,81例癌旁组织标本中63例为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8例良性病变中9例为胞浆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2)导管癌82例阳性表达标本中组织学分级为3级者膜阳性表达为12例(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级为29例(2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级为0例(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3)肿瘤组织呈条索样生长的标本阳性表达有27例,其中膜表达23例;非条索样生长的标本阳性表达42例,膜表达18例,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1)IQGAP1蛋白表达部位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肿瘤局部浸润的微环境变化;(2)IQGAP1蛋白与肿瘤细胞的迁徙运动密切相关.

  • 重组腺病毒Ad-Runx3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勇;张瑞;于垂恭;高磊;于磊;张更;王禾;武国军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转录因子Runx3对PC-3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Ad-Runx3为实验组,Ad-EGFP为对照组,应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Runx3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unx3对PC-3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结果:腺病毒介导Runx3显著抑制PC-3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能力及平板克隆形成能力,感染PC-3细胞36 h后可检测到显著的细胞周期阻滞.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转录因子Runx3对PC-3前列腺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生长和克隆形成、促进周期阻滞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 纳米氧化铁介导的mdr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肠癌细胞的靶向投递作用

    作者:王金玉;武兆忠;陈江林;李娜玲;蓝文珍

    目的: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PLL-DCIONP)作为载体介导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于人肠癌细胞,评价mdr1 asODN对人肠癌细胞的靶向投递作用.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PLL-DCIONP-asODN-FAM复合物、asODN-FAM体外转染LS174T、HCT-8/VCR细胞,普鲁士蓝(Perle's blue)铁染色观察PLL-DCIONP-asODN复合物、PLL-DCIONP体外转染LS174T、HCT-8/VCR细胞,MRI测定体外转染细胞磁化率.结果:LS174T、HCT-8/VCR细胞在PLL-DCIONP-asODN-FAM复合物转染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sODN-FAM转染组,LS174T、HCT-8/VCR细胞在PLL-DCIONP-asODN复合物转染组细胞内的蓝色铁颗粒明显多于PLL-DCIONP转染组,PLL-DCIONP-asODN复合物转染后的细胞T2随着细胞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呈明显的衰减势态.结论:PLL-DCIONP-asODN对HCT-8/VCR细胞有靶向投递作用.

  • 经心包纵隔内闭合支气管残端治疗难治性支气管胸膜瘘

    作者:沈明敬;钱永跃;徐中华;徐忠恒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 leural fistula,BPF)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交通形成的瘘管,肺脏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手术方式不断改进,BPF的发生率仍在0.5%~15%[1-2],治疗困难,病死率达23.6%~71.2%[3-4].难治性支气管胸膜瘘(RBPF)是指已行剖胸手术行支气管残端闭合等失败或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复发的病例,治疗难度大,效果差,病死率高.近年来出现的经心包纵隔内闭合支气管残端治疗RBPF效果肯定,国内外多个医疗中心已将其作为RBPF的首选治疗方法[5-6].2007年7月至2011年11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经心包纵隔内闭合支气管残端,配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RBPF5例,术后均无复发,无一例死亡,疗效肯定,现总结报告如下.

  • 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比较

    作者:张捷;王东信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是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1],一旦发生,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的关键[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无创式机械通气与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今后此类患者的呼吸机治疗.

  • 自体颗粒脂肪在驼峰鼻鼻塑形中的应用

    作者:姚翠英;严玲玲;李芸;钟文慧;勾庆芬;陈芳;杨喆;付冰川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手术,是将人体脂肪丰富部位采用真空吸出脂肪静化处理后,注射于人体缺陷区,达到改善缺陷区形态的一种方法[1-2].驼峰鼻畸形多与先天性鼻骨过度发育有关,少数与外伤后鼻骨错位愈合或后期骨痂增生有关[3],驼峰鼻往往需要综合鼻整形来矫正[4-5].临床上治疗轻、中度驼峰鼻的方法较多.然则采用自体脂肪进行驼峰鼻矫治的方法目前临床未见报道,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组织对25例患者行驼峰鼻鼻塑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26例

    作者:桑华超;章春燕

    直肠类癌又称直肠嗜银细胞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外胚层胺前摄取与脱羧(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的恶性肿瘤[1],具有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较少早期发生转移等特点,但具有潜在恶性和转移复发潜能,故目前直肠类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2].我院自2007年6月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直肠类癌,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甲氨喋呤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时杰;代荣钦;臧玉柱;陈玉清;雷平冲;张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原发于脑、脊髓和脑脊膜的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 ~ 5%.PCNSL对放疗敏感,但单纯放疗维持有效时间短.化疗在治疗PCNSL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甲氨喋呤(MTX)方案治疗PCNSL的效果.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和a-HBDH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陈敏静;叶瑞兴;邱秀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是多功能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慢粒临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1].慢粒急变期可向不同类型分化,一般初步分为慢粒急非淋变和慢粒急淋变.当慢性期向急变期进展时其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会随着病情发生变化,骨髓检查作为一种确诊检查有创伤性,不利于病情的监测.而本文通过回顾本院血液科2010-2011年慢粒急变患者其慢粒慢性期与急变期血清生化乳酸脱氢酶(LDH)和a-羟丁酸脱氢酶(a-HBD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情进展的辅助诊断意义.

  • 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熊正国;袁丁;张长城;顿耀艳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亚群:腹侧被盖区、黑质和红核后区,其控制自主运动、行为及认知,与临床高度相关,如黑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会引起帕金森病.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成熟可大致经历4个阶段:前体细胞期-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期-多巴胺能神经元早期-多巴胺能神经元成熟期.已知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是一个有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而受到严格控制的过程.其中,Pitx3特异表达于大脑DA能神经元,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与成熟起着关键性作用,被认为是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itx3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的影响及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中Pitx3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探讨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及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及机制.

  • 性激素与尿路结石形成的关系

    作者:周健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男性比女性尤其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有资料显示肾结石发病率在男性为6% ~ 9%,而在女性为3% ~ 4%,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1].Waston等[2]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 ~ 3倍.日本2005年的一项关于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3]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女性的2.4倍,且在这些结石中,草酸钙结石的发病率在男性为74.9%,而在女性为63.1%.尿路结石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性激素与尿路结石的关系,探讨男性比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治疗结石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 室性早搏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作者:彭珍云;张翼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十分常见.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结果70% ~ 75%的受检者都能记录到室早[1].室早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2-4 ],即室早相关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PVC-ITCM)和心源性猝死[5-6].本文就PVC-ITCM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诊断及治疗进行如下阐述.

  • 抗癫痫药物与癫痫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张明;陈夏

    癫痫是常见的疾病,目前全球癫痫患者大概有5 000万,且发病率每年有增加的趋势.癫痫主要靠药物治疗,并且需要长期服用.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可能导致癫痫患者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增加,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等改变,这些因素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athcrosclerosis,AS)形成有关.本文综合文献,对可能导致癫痫患者AS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探讨.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杨震;于欣;贾绍斌;于美玲;纳丽莎;徐方芳;吕剑锋;刘郎;陈乾;王竟靖;王学忠;沙勇

    目的:研究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变化及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作用.方法:取西北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n = 14).行CRT治疗(n = 7)后分离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法检测IK1,同期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学指标.结果:失同步化组的IK1密度较对照组降低[室间隔:(0.70 ± 0.31)pA/pF vs (1.60 ± 0.28)pA/pF,P < 0.05;左室侧壁:(1.20 ± 0.34) pA/pF vs (1.75 ± 0.31)pA/pF,P < 0.05],且室间隔心肌细胞的IK1低于侧壁[(0.70 ± 0.31)pA/pF vs (1.20 ± 0.34)pA/pF,P < 0.05],CRT升高了失同步化心力衰竭犬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心肌的IK1 [(1.50 ± 0.30)pA/pF vs (0.70 ± 0.31)pA/pF,P < 0.05;(1.65 ± 0.39)pA/pF vs (1.20 ± 0.34)pA/pF,P < 0.05),减小了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心肌IK1的差别[(1.50 ± 0.30)pA/pF vs (1.65 ± 0.39)pA/pF,P > 0.05].结论:CRT部分地逆转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的IK1重构,减低IK1的各向异性.

  • 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效模;汤旭;周厚荣;张谦;曾德珍;周霞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常规复苏)、保存性低温组(C组,常规复苏,心跳骤停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复苏性低温组[D组,常规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给予亚低温治疗],各组于心跳骤停时和ROSC后2、4 h取血,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观察各时点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1)B、C、D各组血清S100B蛋白从ROSC后2 h起开始升高,并持续上升至4 h,与A组比较,各时点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及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 < 0.05).(2)与B组比较,C组ROSC后2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皮层S100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3)与A组比较,B、C、D各组ROSC后4 h大脑皮层GFAP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大鼠血清、大脑皮层组织S100B蛋白和GFAP在ROSC后早期即有表达,可以作为诊断脑损伤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标志物;亚低温可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发龙;陈文;王振兴;陈静瑜;卫栋;陈国千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μg HMGB1组和100 μg HMGB1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重组HMGB1 10 μg和100 μg.三套管法建立SD大鼠肺移植模型并随机分成单纯移植组、移植加0.1 mg抗HMGB1抗体组和移植加1.0 mg抗HMGB1抗体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抗HMGB1抗体0.1和1.0 mg.12 h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炎症介质(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病理表现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注射重组HMGB1后尤其100 μg HMGB1组小鼠PaO2降低,PaCO2、湿干重比升高,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增强,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抗HMGB1抗体处理后,除ICAM-1基因表达外,肺移植大鼠的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与抗HMGB1抗体剂量有关.结论:HMGB1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潜在靶标.

  • Wnt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的调节作用

    作者:苏金玲;姜希娟;郭茂娟;马东明;范英昌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调节作用.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白酒辅以玉米油、吡唑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1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SM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大鼠肝组织ILK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 mRNA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β-catenin的表达量与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913,P < 0.01),ILK的表达量与β-catenin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 = 0.880,P < 0.01).结论: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K可能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间接发挥了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红芳;丁慧芳;高欣义;鞠秀丽;伊心浩;周明琪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DMSCs)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BD)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HIBD+PDMSCs组和HIBD+成纤维细胞组.移植后14 d评估各组生长发育情况、神经功能,分别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海马组织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HIBD+PDMSCs组脑萎缩、神经行为障碍均改善,且体重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P < 0.05).HIBD组HO-1和Nrf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HIBD+PDMSCs组二者含量均较HIBD组明显增加(P < 0.05),HIBD+成纤维细胞组的各项指标与HIBD+PDMSC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PDMSCs移植能够改善新生HIBD大鼠的神经功能和发育,可能是通过部分上调Nrf2/ARE/HO-1通路发挥作用.

  • 心理疏导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靖;杨承健;黄伟;徐欣;董丰;吴丹;杨军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Ⅲ~Ⅳ级)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疏导组及对照组,心理疏导组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纽约慢性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指标、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差异.结果:心理疏导组患者较对照组相比,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P < 0.05),心功能改善程度较高(P < 0.05),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更显著(P < 0.05),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更明显(P < 0.05),血清脑利钠肽下降更显著(P < 0.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5).结论:心理疏导结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 同步助力泵的研制及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娟;袁敏;邹洪福

    目的:研制一种同步助力泵,应用于PICC导管堵塞再通术中,以提高导管再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AT89C51控制芯片,通过扩展片8255连接键盘,采用红外传感器动态监测针栓抽负压的速度,不断修正步进电机的角度与速度,保证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抽负压速度的稳定性.同时,将106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和对照组49例,分别使用同步助力泵及普通负压再通术解决PICC导管堵塞问题.结果:通过在临床中应用研制的同步助力泵,与普通负压再通术比较,大大提高了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成功率.结论:使用同步助力泵使PICC导管成功再通,避免了患者拔管的可能,提高了再通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降低了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良危害.

  • 术前留置胃管对食管造影的意义

    作者:李瑞琼;罗丽红;叶丽彦;梁伟强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护理进行分析,探讨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的护理,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结果:经胃管注入食管内造影药用量Ⅲ型和Ⅰ型为胃管容量+1.5 mL,Ⅴ型为胃管容量+5 mL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患儿造影过程顺利,无发生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结论: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注入胃管容量+1.5 mL造影药,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注入胃管容量+5 mL造影药时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并且能有效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比较分析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K-B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应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本院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其中医院感染占45%(75株),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为69%(52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83%);社区感染占55%(91株),社区感染MRSA检出率为52%(47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皮肤软组织(94%).医院感染MRSA和社区感染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高水平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均为0,而医院感染MRSA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MRSA,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者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 9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加强对医院和社区的MRSA监测十分重要.

  • SPE-LC-MS/MS法同时测定尿液中氯氮平及三种代谢产物

    作者:谭晓辉;尉志文;于晓巍;贠克明

    目的:建立尿液中氯氮平(CPZ)、去甲氯氮平(DMCPZ)、N-氧氯氮平(N-OCPZ)和葡萄糖醛酸氯氮平(CPZ-G)的SPE-LC-MS/MS方法.方法:采用OASIS(R)HLB 3 cc(60 mg)固相萃取柱进行提取,应用LC-MS/MS方法进行检测,运用保留时间和MRM方式对尿液中CPZ及其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CPZ、DMCPZ、N-OCPZ、CPZ-G的回收率分别为91.55% ~ 97.03%,96.95% ~ 103.57%,85.31% ~ 90.63%,85.02% ~ 91.21% ;低检测限(LOD)依次为7.9、8.31、5.27、5.32 pg,线性范围5 ~ 2 000 n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0.995 8、0.996 2、0.997 4.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适用于尿液中CPZ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提取净化与检测分析.

  • 淋巴和单核细胞VCS参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陈碧乐;朱丽青

    目的:探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体积、浆核复杂性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测量、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和干燥综合征(SS组)患者及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各39例的淋巴细胞体积(LYV)、浆核比(LYC)、激光散射强度(LY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以及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激光散射强度(MO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并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价各参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组、RA组及SS组大部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其中SS组的MOV、LYC-SD在3组疾病中增高的幅度明显,分别为172.4 ± 8.9、13.5 ± 2.3,高于正常对照组(163.3 ± 5.0,10.5 ± 1.7)、SLE组(167.3 ± 6.9,12.2 ± 2.7)及RA组(165.5 ± 15.5,11.6 ± 1.4)(P < 0.05),SLE组的LYS-SD为20.0 ± 2.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7.8 ± 1.6、RA组的16.8 ± 1.8及SS组的18.2 ± 3.5(P < 0.05).LYS-SD、MOS用于区分SLE与S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0.625;LYS-SD、MOS-SD用于区分SLE与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630;MOV、MOS用于区分SS与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0.603.结论: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VCS各参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LYS-SD、MOS、MOS-SD、MOV等可作为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永燕;汤日波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 ~ 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已成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2010年10月达比加群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成为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2].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 血清HBsAg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杨阳;杨龙

    HBV外膜蛋白是HBV颗粒的外膜组成部分,是决定病毒吸附至易感细胞受体的成分,编码包膜蛋白的基因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HBsAg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HBV感染时大量释放到患者血清中.自从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用于诊断HBV感染并获得了诺贝尔奖,40多年来,HBsAg仍是诊断HBV感染基本的血清学标志物[1].虽然血清HBsAg定量检测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仍仅作为血液筛查或HBV感染的诊断[2].近年来,随着血清HBsAg定量检测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展,抗病毒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发展,HBsAg作为一个早的乙型肝炎诊断指标,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极大拓展,使这个古老的检测指标,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就近年来血清HBsAg定量检测与HBV复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城中村"石牌社区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及代谢控制状况

    作者:林硕;胡丽;李晓峰;陈燕铭;何圣清;任琢琢;唐喜香;丘雅维;曾龙驿

    目的:了解广州"城中村"石牌社区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及代谢控制状况.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对该人群进行普查,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5.6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的居民参加复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共调查1 494例(72.8%),数据完整者1 473例,453例行OGTT.结果:该人群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分别为16.0%(标化率15.7%)和8.8%(标化率8.1%).在已诊断的161例糖尿病患者中,HbA1c < 7.0%、血压< 130/80 mmHg、男性HDL-C > 1.0 mmol/L或女性HDL-C > 1.3 mmol/L、甘油三酯< 1.7 mmol/L和LDL-C < 2.6 mmol/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6.6%、16.1%、59.6%、31.7%和18.0%.结论:该社区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且糖尿病患者HbA1c、血压和血脂控制差.

  • 珠海市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wd、QTd的关系研究

    作者:梁燕;刘新宇;陈佑明;邵小飞;黄敬;陈珊莹;李永强;李宾;邹和群

    目的:探讨珠海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wd)、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湾仔社区6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登记居民的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实验室检查数据.同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Pwd、QT间期(QT)、QTd,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完成筛查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385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0.13%.排除75例可能对心电图有影响的情况后,共31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69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纳入代谢综合征组(MS组),余下241例纳入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MS组在性别、高血压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体质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收缩压方面与NM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在年龄、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心电图方面,MS组的心率、Pwd、QTc、QTd、QTcd明显高于NMS组(P < 0.05或< 0.001),而两组QT间期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患代谢综合征的老年居民可表现出心电图Pwd、QTc、QTd、QTcd明显延长,需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心电图的检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