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tics Concepts & Practice 진단학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870
  • 国内刊号: 31-187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鸿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输血病历质量分析与医疗安全

    作者:金燕萍;朱敏华;江铭

    目的:加强医院病历质量规范管理,分析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输血病历的质量,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制度要求,制定输血病历质量检查标准,对3年中所有归档的1856份输血病历进行质量分析,从中总结输血病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防范的相关对策。结果:输血病历质量符合检查标准的占83.1%(1543/1856),不符合检查标准占16.9%(313/1856),不达标的输血病历在逐年下降;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达标率明显高于手术科室,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313份不合格输血病历中输血治疗病程记录不合格为明显,占64.5%(202/313),其次“输血治疗同意书”不合格率为29.4%(92/313)。结论:建议定期开展输血病历质量督查,有效提高输血病历质量,规范输血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 39例胃黏膜下肿瘤CT诊断

    作者:诗涔;张欢;刘欢欢;潘自来;陈克敏;严福华

    目的:分析胃黏膜下肿瘤(gastric submucosal tumors, SMTs)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MTs患者的CT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39例SMTs患者中,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 GST)19例,影像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肿块实性部分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至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17例GST长轴与胃壁垂直,14例表面覆盖完整黏膜,4例病变出现钙化,所有患者胃周未见肿大淋巴结;神经鞘瘤6例,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较少出血、坏死及囊变,仅2例患者病灶表面有小溃疡形成,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强化,2例患者病灶周围出现肿大淋巴结;淋巴瘤8例,表现为范围较广的胃壁增厚而无梗阻,病灶长轴与胃壁平行,强化不明显,7例胃周出现肿大淋巴结;异位胰腺6例,表现为扁平状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类似,1例见中央导管征。结论:SMTs病灶多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 CT检查及多平面重组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形状、大小、强化方式及胃腔内外情况等,对SMTs的诊断及鉴别均具有重要意义。

  •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IL-6、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畅凌;郭恒;雷英;吴倩;张兰;黄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相关性。方法:100名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同期100例老年MCI患者为病例组,2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饮酒、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IL-6、hs-CRP。结果:与正常老年组对比,老年MCI组的IL-6显著升高(P<0.01),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炎症密切相关, IL-6、hs-CRP作为促炎因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IL-6可能是预测老年MCI更灵敏的指标。

  • 上海市嘉定地区3509例结肠镜筛查中无症状肿瘤性疾病比对研究

    作者:陈平;袁晓琴;罗方秀;忻笑容;许兰涛;王伟;谢玲;吴云林

    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人群中结肠直肠肿瘤性疾病的分布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3509例结肠镜检查人群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症状筛查组(如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等)和无症状筛查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相同及差异。结果:3509例结肠镜受检者的平均年龄为(55±13)岁,按症状分为症状筛查组和无症状筛查组(639例)。3509例受检者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4.4%,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6%。男女性别间的病灶检出率无差异,而60~69岁受检者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检出肿瘤构成比为44.0%。所有结肠直肠癌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66.7%);结肠直肠息肉与结肠直肠癌并存患者数占结肠直肠癌总数的36.6%。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3.0%,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5%;无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41.2%,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3.2%。2组间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直肠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接受结肠镜检查人群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针对粪便隐血筛查阳性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有重要意义。

  • 黄芩苷诱导T细胞淋巴瘤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熊杰;朱伟嵘;钱樱;赵维莅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诱导调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黄芩苷处理白血病细胞株Jurkat,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甩片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AKT/ERK-MYC信号通路的表达,并用Calcusyn软件分析其与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使用的药效。结果:黄芩苷作用于Jurkat细胞48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32±1.01)μg/mL,且其生长抑制作用呈药物浓度-时间依赖性。黄芩苷组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而这种作用可被pan-caspase抑制剂ZVAD-FMK逆转。黄芩苷作用于Jurkat细胞48 h后,活化剪切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均上调,AKT/ERK-MYC通路被抑制。此外,黄芩苷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结论:黄芩苷可有效抑制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抑制AKT/ERK-MYC信号通路,并与阿霉素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上海市区1973年至2007年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

    作者:顾凯;吴春晓;龚杨明;彭鹏;鲍萍萍;向詠梅;黄哲宙;郑莹;仲伟鉴

    目的:按照性别、年龄段和发病部位,分析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肠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 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直肠癌是常见的结肠直肠癌亚部位,但直肠癌的构成比从1973年至1977年的66.5%,下降至2003年至2007年的44.4%。远端结肠癌标化发病率的APC 高(男性为5.3%,女性为4.9%),其次是近端结肠癌(男性为4.1%,女性为4.2%),直肠癌的APC 低(男性为1.5%,女性为1.1%)。女性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APC 分别为-3.8%和-2.8%),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APC 为-1.9%)。结论: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上升更为显著,而乙状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发病增加是结肠癌构成比上升的主要因素。在低年龄段人群中,开始出现男性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和远端结肠癌发病下降的趋势。

  • 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与常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齐晓凤;严福华;倪根雄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Aera 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 2013年上海嘉定地区胃镜筛查胃癌漏诊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云林;毛峻岭;吴巍;黄天生;陆敏;陈晓敏;罗方秀;陆亭伟;袁晓琴;李佑;项明

    目的:分析2013年间上海市嘉定地区5所医院共24837例门诊行胃镜筛查患者的胃癌漏诊情况。方法:由经专业培训的内镜操作者对24837例曾行胃镜筛查的患者再次施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多块、多方向活检,其中经病理诊断胃癌或癌疑者,根据不同病灶施行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术,切除标本行系列病理切片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1年内的病史,并查阅其以往的胃镜检查资料,确定是否符合胃癌漏诊标准;胃癌漏诊者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胃镜活检病理结果提示,24837例患者中胃癌297例(1.2%),其中99例患者在嘉定地区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11例(11.1%),进展期胃癌87例(87.9%),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1.0%)。99例患者中,8例(8.1%)为前次胃镜筛查漏诊,其前期平均行胃癌相关胃镜检查3.5次,活检病理结果均为慢性胃炎或伴肠腺化生,与本次胃癌相关的临床就诊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为12.5个月。8例漏诊患者在本次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中均证实为胃癌或癌疑,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3例,其中2例附近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结论:99例手术治疗的胃肿瘤患者中,属前期胃镜检查漏诊的患者为8例(8.1%),漏诊原因包括未发现明确的病灶、恶性溃疡及糜烂误判为良性疾病、活检病理无肿瘤依据等,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阿司匹林对不同残根拔牙创凝血影响的观察分析

    作者:陆萌萌;庄晓华;於丽明;高益鸣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不同牙位残根拔牙创凝血影响的差异及原因。方法:选取接受单颗残根牙拔除的阿司匹林服药者160例(剂量100 mg/d,服药>2周),包括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各10例。在其不停药情况下拔除患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Ⅱ级凝血正常,Ⅲ~Ⅴ级出血量依次增加)进行评估,比较该药对不同牙位创面凝血影响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残根牙拔除的患者,凝血均为Ⅰ、Ⅱ级,其余牙位残根拔除的患者均出现凝血Ⅲ、Ⅳ级,但Ⅴ级未见。②在前牙、前磨牙、磨牙残根拔除的患者中,上颌凝血正常者比例分别为90%、55%、43%,下颌该比例分别为97%、75%、43%。③凝血Ⅲ、Ⅳ级的患者患牙周围骨质较疏松,血供丰富,牙周膜面积较大,且易受手术损伤。结论:①除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阿司匹林可造成其余牙位残根拔牙创出血增加。②阿司匹林对上颌拔牙创凝血的影响较下颌明显;对于上、下颌牙列,阿司匹林对前牙、前磨牙、磨牙创面的影响依次增加。③阿司匹林对拔牙创的抗凝作用受颌骨解剖结构及其血供、患牙牙周膜面积、拔牙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精子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文强;范宇平;胡烨;潘家坪;阮井玲;滕晓明

    目的:观察男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患者的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探讨Uu感染对精子形态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生育前检查者共258例,经排除影响因素后入组Uu感染的男性患者96例。统一治疗后,按Uu治疗结果分为Uu转阴组和未转阴组2组,比较2组间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结果:Uu转阴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和精子头部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和P=0.08),但Uu治愈后较治疗前患者的精子尾部畸形率显著降低(P=0.02);而未转阴组治疗前、后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及尾部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P=0.14,P=1.00)。 Uu转阴组与未转阴组比较,患者治疗前或后的精子正常形态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83)。结论:总体上看,治疗Uu对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无明确意义,但Uu感染者治愈后的精子尾部畸形率显著降低,提示Uu可能会引起精子尾部畸形。

  • 胃癌CT诊断现状及进展

    作者:张欢;诗涔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1],其预后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肿瘤性病变已在国内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随着影像技术进展,CT在胃癌诊断中已突破单一的“诊断+分期”模式,逐步形成涵盖精确、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术后并发症检测及随访为一体的影像学评价体系[2]。本文就多排螺旋 CT (multi-detector CT, MDCT)对胃癌诊断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胃癌 CT 诊断
  • 胃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

    作者:许冰;殷继鹏;吴开春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分子影像技术能够在解剖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之前,直接、动态且非侵入性地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胃癌的病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3-4]。不同于传统的解剖成像方法,分子影像技术需要高度特异性的分子成像探针、生物信号放大系统和高灵敏度成像设备[5-7]。

    关键词: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胃癌的内镜早期诊断

    作者:吴云林;王晓瑜

    由于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缺乏血清标志物,钡餐X线、CT等检查对其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亦不高,故而内镜检查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无论是进展期胃癌抑或早期胃癌及诸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转移性癌等肿瘤,均可经内镜直视下发现病变,并经内镜钳取活组织,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从而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1]。但在我国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大量的胃癌患者经内镜检查被漏诊和误判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将综合有关研究及笔者的经验,简要介绍内镜的胃癌早期识别和诊断。

  • 18F-FDG PET-CT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陈绍亮;李蓓蕾;程爱萍;叶黛西;葛琦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应用,为肿瘤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显像技术。随着近年来PET-CT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消化道肿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有了全新的发展。目前,PET显像广泛使用的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可浓聚于代谢旺盛的组织,包括肿瘤。存活的肿瘤组织主动摄取这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而坏死组织则不能。应用这一特性,可反映肿瘤的部位、大小、累及范围、转移与否,甚至恶性程度。本文将对18F-FDG PET-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和进展作一介绍,主要涉及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直肠癌。

  • 肿瘤登记与全球肿瘤数据

    作者:郑莹;张敏璐

    在临床实践与科研活动中,常需了解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生存情况。肿瘤登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这些资料的可靠来源。通过进一步了解肿瘤登记制度、收集的资料及目前全球包括我国可以获得的肿瘤数据,有助于更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料,深入了解肿瘤及其与健康的关系,为肿瘤防治和科研服务。

  • 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及应用现状

    作者:严超;燕敏;朱正纲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乃至外科手术方式及预后的评价至关重要,故研究精准、合理的术前分期方案是目前胃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随着内镜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MRI、PET-CT和腹腔镜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检查方法的改进,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10年发布了第7版胃癌TNM分期系统,并正式应用于临床实践。2010年的新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4版)也采用了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新版分期法,从而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胃癌分期系统的统一,即为新版胃癌TNM分期法,为横向评价胃癌疗效提供了权威的标准。但既往研究采用的多为国际抗癌联盟第4版至第6版TNM分期系统,故本文胃癌术前分期临床应用中提及的分期准确率等主要基于旧版分期系统。

  • 阿尔茨海默病的语言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乔园;王刚;任汝静;陈生弟

    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以进展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除记忆损害之外,进展性的语言功能损害被认为在AD病程进展转换(如从中度向重度发展)过程中较视空间、执行功能等其他亚认知功能区更具临床意义。即使在AD发病早期,语言障碍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美国国立老龄研究所和AD协会于2011年联合发布的AD临床诊断标准中,更将语言功能损害归为一种单独的亚型[1]。本文针对目前AD的语言障碍研究进行综述,探讨AD语言障碍的评估、诊断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血小板微粒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佳强;尹俊

    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是直径≤1.0μm的超微膜囊泡,经各种不同刺激在血液中导致血小板活化,进而脱落的细小颗粒。1967年,Wolf首先报道了PMP的存在,并将其定义为“血小板尘埃”。这些释放出来的微小颗粒从血小板的质膜中脱落而来,有促凝血和抗凝血的作用。这些微小的颗粒具有整套的血小板膜蛋白和膜脂质等膜结构,主要在血栓形成、促炎反应和调节血管功能方面起作用,已成为当前血小板活化的研究主题。尽管国内现在对其研究还很少,且因PMP体积很小,检测方法相对较少,存有缺陷,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PMP水平与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当机体发生疾病状态时,PMP会发生不同数量的变化,因此检测PMP 可为临床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PMP可存在于健康人的血液中,但水平升高伴随很多疾病,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癌症等。本文就 PMP 的形成、生理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上PMP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亮;单兴华;王飞宇;秦永文

    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可快速地反映心脏的电活动,一直以来被视为诊断心律失常重要的检测方法[1],也是检查心肌缺血重要的无创检查。但一次心电图检查仅包括数次心搏,常不能得到建立可靠诊断所需要的足够信息。动态心电图使发现非持续性的心脏疾病已成为可能,但传统的动态心电图只有2~3个导联,其虽能连续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信号,但却不能反映向量情况,并可能导致诊断的偏差。12导联动态心电监测能够克服上述不足,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定位、预后评价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12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 乳腺癌细胞自噬与相关miRNA研究进展

    作者:徐北惠;梁璆荔;倪培华

    自噬是一种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体参与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细胞通过自噬降解长寿蛋白和损伤的细胞器以实现物质循环,并维持细胞稳态。miRNA是一种小非编码RN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介导的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对于癌细胞自噬具有重要作用。乳腺癌因其高发病率、易转移、高度恶性的特点而成为当今社会一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就乳腺癌细胞的自噬调节及其相关miRNA的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为乳腺癌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 长链非编码RNA与血液肿瘤

    作者:孙漪峰;赵维莅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90%的基因会转录为RNA,其中只有10%编码蛋白质,其余90%的基因则被定义为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1]。长链非编码 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长度为200~100000个核苷酸。近年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基因转录产物, lncRNA异常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其中包括血液疾病[2]。虽然已有证据表明, lncRNA参与了细胞内多种生物过程的调控,并与人类疾病相关,但目前对于lncRNA 的种类、数量、功能都不十分明确。为更好地了解lncRNA的作用,以利于血液疾病的诊治,现对近年来lncRNA在血液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疣状胃炎和胃癌共存一例报告

    作者:忻笑容;程太钢;吴巍;臧璐;吴云林

    病例:患者男,58岁,浙江籍。入院前3年,患者出现反复的上腹部隐痛伴反酸,3年间行胃镜检查4次,诊断为疣状胃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示“慢性胃炎和肠腺化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中成药胃复春等后,症状减轻。1年余前,患者反酸、上腹隐痛症状加剧,遂至我院就诊。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示,胃窦、胃角多发脐样疣状胃炎病灶,病灶中央凹陷,且散见表浅糜烂及充血(见图1、2)。胃窦小弯侧近胃角部,多发疣状胃炎灶间见黏膜区域性不规则改变及纠集像,凹陷糜烂且增大,边缘欠规则,并见病灶区黏膜融合现象(见图3)。激光共聚焦内镜探查,提示胃窦、胃角部病灶为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见图4、5)。内镜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上述诊断。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癌 诊断
  • 肾移植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脓毒血症死亡一例

    作者:姚峪岚;冯刚;罗前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 monocytogenes, LM),是国际公认的李斯特菌属7个菌株中唯一可感染人类的细菌。 LM是食物源性感染的病原体,可造成20%~30%的感染者死亡[1],该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现报告1例肾移植手术8年后感染LM的重症患者,并总结其特点及转归。

  • 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检查

    作者:陈克敏;林晓珠;柴维敏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肝细胞内三酰甘油积聚和增多的疾病,即肝细胞内有过多的脂肪堆积,是一种常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为25%~35%,其中多见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据统计,目前亚洲地区的脂肪肝发生率已达10%以上。脂肪性肝病通常经历肝内过多脂肪堆积、脂肪性肝炎,直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脂肪肝引起的肝硬化也可诱发肝细胞性肝癌。通常认为,脂肪性肝病在其早期阶段,即肝脂肪浸润和脂肪性肝炎阶段,其病变是可逆转的,而到后期则为不可逆性。因此,早期诊断和评估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积极干预和治疗及进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诊断学 理论 实践
  • 2014年京、沪、粤、鲁罕见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通知

    作者:

  • 2015年《中华高血压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高血压 征稿
  •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内科 理论 实践 征稿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医学科技术语缩写名录

    作者:

    本刊对以下部分常用缩写的英文全称在正文中将减少或不再出现,届时以中文(英文缩写)形式出现,英文全称以本刊缩写名录为准。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理论 实践 征稿
  • 《胃肠病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胃肠病学
  • PBL教学法三要素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李莉;刘湘帆;董雷鸣;吴洁敏;梁璆荔;陈宁;胡翊群;倪培华

    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在首届开学典礼上告诉学生:“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智慧,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知识,也不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答案。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靠背诵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的答案的能力,必须掌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因为世界是在不停变化的。”世界不停变化,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亦日新月异,医学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显然不可能在短暂的在校期间完成所有医学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解决变化着的世界不断涌现的问题。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