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 중국림상신경과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678
  • 国内刊号: 31-17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蒋雨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高葡萄糖对施万细胞CGT和GalC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云云;王坚;丁正同;蒋雨平;汪洋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施万细胞半乳糖神经酰胺转移酶(CGT)和半乳糖神经酰胺(GalC)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施万细胞,用MTT法比较正常葡萄糖(30 mmol·L-1)和高糖(50 mmol·L-1)培养24 h施万细胞的存活力,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细胞CGT mDNA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细胞GalC的表达.结果:高糖培养24 h,施万细胞存活力较正常葡萄糖培养时明显下降(73.9% vs 100%,P<0.001);高葡萄糖培养的施万细胞CGT mRNA表达上调;GalC阳性颗粒较正常葡萄糖培养时明显增多.结论:高葡萄糖时施万细胞CGT和GalC表达上调,可能影响施万细胞的活力.

  • 毒鼠强中毒致癫癎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梅;李章平;张顺开;杨晓凯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2例毒鼠强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有6例强直-阵挛发作,4例癫癎持续状态,1例单纯部分性运动性发作,1例无癫癎发作.结论:毒鼠强中毒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癫癎发作,对于不明原因的癫癎发作应注意排除毒鼠强中毒可能,减少误诊率,增加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毒鼠强 中毒 癫癎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239例报告)

    作者:陈成雨;侯青松;张静华;刘继环;刘琨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MRI排除器质性病变的239例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并在术中对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进行观察确定责任血管后进行处理.结果: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即:接触型、袢状压迫型、黏连型和穿通型,其手术效果以接触型与袢状压迫型好,而黏连型与穿通型稍差.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肯定,其效果与血管和三叉神经的关系密切相关,精良显微器械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麻将癫癎(附9例临床报道)

    作者:苏惠琳;廖琦;黄龙武

    目的:回顾分析麻将癫癎的临床表现.方法:从1996-2003年门诊求诊的9例麻将癫癎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记录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由玩麻将诱发癫癎发作(其中2例观看别人玩麻将发作),平均发病年龄(55.22±8.2)岁.6例患者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3例部分性发作继而全身发作.6例脑电图正常,1例局限性颞叶慢波,2例额颞部间歇性慢波活动.脑影像学(头颅CT或MRI)6例正常,1例有腔隙性梗死,2例脑萎缩.9例均无癫癎阳性家族史.9例行抗癫癎药物治疗均已控制.结论:麻将癫癎是反射癫癎的一种类型,可能在玩麻将时思考、紧张、制定决策等因素诱发.麻将癫癎容易控制,除用抗癫癎药物治疗外,避免玩麻将即可预防癫癎发作.

  • Eastimage Angle-Plan CAS1000TM神经导航系统实验研究

    作者:金毅;吴劲松;周良辅;陈衔城

    目的:通过体模、颅骨和尸体实验模拟术中导航,检验Eastimage Angle-Plan CAS1000TM神经导航系统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应用CT和MR数据,采用体模和尸体颅骨和尸头进行模拟术中导航,分别测量导航系统在每个定位点的实际距离精度,通过统计分析验证Eastimage Angle-Plan CAS1000TM神经导航系统的导航精确性.分析各种因素可能对该神经导航系统产生的影响.结果:Eastimage Angle-Plan CAS1000TM神经导航系统CT影像导航的精度比MR影像导航的精度更加高,体模和尸体头的模拟导航精度符合神经外科手术要求.Eastimage Angle-Plan CAS1000TM神经导航系统基本符合神经外科手术的要求.结论:Eastimage Angle-Plan CAS1000TM神经导航系统精度可靠,系统稳定,符合神经外科手术的要求.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磁共振 CT
  • 99m Tc-TRODAT-1 SPECT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在诊断早期帕金森病中的意义

    作者:丁正同;王坚;蒋雨平;张振馨;谢慧君;项景德;刘兴党;杨莉芹;邬剑军;苏惠琳;陈正平;郭丽萍;刘楠

    目的:探讨99mTc-TRODAT-1 SPECT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在诊断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意义.方法:对62例早期PD、12例晚期PD及10名正常人进行99mTc-TRODAT-1 SPECT 基底节DAT显像,选取纹状体区和小脑为感兴趣区,计算两者的放射性比值,比较3组间该比值的差异,并分析早期PD患者DAT放射性结合率与H&Y分级及UP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基底节99m Tc-TRODAT-1摄取率显著降低,早期PD患者病变较重肢体对侧纹状体放射性摄取率较同侧纹状体显著下降.PD患者纹状体区放射性摄取率与PD患者的H&Y分级呈负相关,而与UPDRS Ⅱ、Ⅲ评分无相关性.结论:99mTc-TRODAT-1 SPECT基底节 DAT显像可用于临床早期PD的诊断.

  • 帕金森病患者额叶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相关性研究

    作者:孔岩;张正春;陈谋森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额叶认知测试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评价的意义.方法:对31例非痴呆非抑郁帕金森病患者和2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P300检测,同时采用词语流畅性、连线测验、Stroop字色干扰测验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额叶认知功能评分较差,P300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下降;P300潜伏期与额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非痴呆非抑郁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可能是额叶功能受损后的表现.

  • S-100、HLA-DR双阳性树突状细胞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中的变化

    作者:张勇;李柱一;宿长军;林宏;李宏增

    目的:探讨胸腺S-100、HLA-DR双阳性树突状细胞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对16例MG患者(伴胸腺瘤或胸腺增生)、11例非MG患者(单纯胸腺瘤或增生)、5例正常胸腺组织中S-100、HLA-DR双阳性树突状细胞进行检测,同时用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①S-100、HLA-DR双阳性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皮质、皮髓交界处,MG胸腺在髓质也有一定量分布.MG组部分DCs在靠近血管附近有聚集趋势.②S-100、HLA-DR双阳性树突状细胞数量在MG患者与非MG患者间,MG患者与正常胸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在MG伴胸腺瘤和伴胸腺增生患者间差异不显著.③HLA-DR分子在MG患者胸腺树突状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分布于树突状细胞的胞质,少数表达于细胞膜上.结论:胸腺S-100、HLA-DR双阳性树突状细胞以多种形式参与MG发病,以抗原提呈为主,HLA-DR可能在胸腺阴性选择中有一定影响.

  • 110例癫癎患者停药与预后的相关分析

    作者:温晓妮;黄远桂;王津存;陈云春;林华;李锐

    目的:通过对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的癫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癫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性别与发病年龄、治疗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与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无既往史或家族史与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影响总的治疗时间,且发作类型与停药后的复发可能密切相关.达控时间是影响癫癎预后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癫癎 停药 预后
  • 垂体腺瘤经颅手术死亡因素探讨

    作者:寿雪飞;李士其;赵曜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颅手术后死亡原因,以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对537例经颅垂体腺瘤手术中的12例术后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死于术后颅内出血,5例死于下丘脑损伤,1例死于突发呼吸停止.死亡率为0.2%.结论:术后颅内出血和下丘脑损伤是垂体腺瘤经颅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用相应措施,降低死亡率.

  • S100β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关系

    作者:魏佳军;章军建;李华钢

    目的:探讨S100β与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关系.方法:①认知功能评价: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估认知功能;②分组:轻度VCI组25例,中、重度VCI组33例;无认知损害脑梗死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③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100β含量.结果:中、重度VCI组的血清S100β浓度[(0.64±0.06)μg·L-1]显著性高于轻度VCI组[(0.42±0.08)μg·L-1]、无认知损害脑梗死组[(0.41±0.12)μg·L-1]及正常对照组[(0.39±0.11)μg·L-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VCI组的血清S100β浓度稍高于无认知损害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示中、重度VCI组MMSE总分及记忆商(MQ)值皆与血清S100β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而轻度VCI组MMSE及MQ值均与血清S100β含量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血清S100β有可能作为观察中、重度血管性认知(包括记忆)损害的生化指标.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作者:杨任民;张立新;侯焕喜

    目的: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HSP-TC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并报告1例HSP-T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本例HSP-TCC的双亲为表兄妹婚配,临床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MRI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和脑室周围白质疏松,侧脑室对称轻度扩大;胸腰髓明显变细,但脊髓本身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结论:建议凡家族性痉挛性截瘫患者均应常规行MRI检查,以判定是否并有胼胝体发育不良,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 新霉素联合苯丁酸钠对脑胶质瘤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魏社鹏;吴惺;周范民

    目的:探究新霉素、苯丁酸钠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胶质瘤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F98胶质瘤细胞注入Fischer344大鼠尾状核头制成胶质瘤模型.于种植后第10天将新霉素10 mmol·L-1作为局部用药注入到肿瘤中心,苯丁酸钠全身用药.分别于治疗后第6、12、18天MRI增强扫描计算肿瘤体积;18 d后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标本的C-myc、Cyclin D1、第Ⅷ和TUNEL进行标记染色观察药物抑制.结果:治疗组60只鼠全部存活,对照组10只中有8只死亡;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治疗组标本中的C-myc和Cyclin D1蛋白染色计数均有显著减少(P<0.05),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其中新霉素治疗组血管计数显著减少(P<0.01);苯丁酸钠组前后对比血管计数没有变化(P>0.05).结论:新霉素和苯丁酸钠单用后对胶质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后效果更明显.机制可能是同时下调C-myc和Cyclin D1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新霉素还阻止肿瘤血管的形成,遏制了肿瘤.

  • 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脑内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平;谢鹏;王运良;李亚军;李勇;牟君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F株初次感染后在脑内是否形成潜伏感染.方法:用角膜划痕法给Balb/c小鼠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F株,6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不同部位及三叉神经节HSV-1抗原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脑的颞叶、脑干、小脑及三叉神经节疱疹病毒DNA片段.结果:病毒接种6周后,小鼠三叉神经节、脑组织的不同部位未检测到HSV-1抗原的表达;三叉神经节、脑的颞叶、脑干和小脑均检测到了疱疹病毒DNA片段.结论:单纯疱疹病毒除了可以在三叉神经节建立潜伏感染外,脑组织也是其建立潜伏感染的部位之一.

  • 结核性脑动脉炎性脑梗死CT与临床

    作者:刘清;张爱莲;周彰;范利群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①病情重,表现多样:意识障碍61.9%;脑神经麻痹42.8%,癫癎28.6%,偏瘫52.4%,脑积水57.14%;②病情反复多38.1%;③死亡率高38.1%.CT特点:合并脑梗死21例(40.4%),其中多发性脑梗死61.9%,两侧大脑同时梗死57.14%;腔隙性梗死52.4%,大面积梗死19.05%;底节区梗死61.9%,其中两侧底节区同时梗死33.3%;其他部位梗死66.1%.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高,且多发性脑梗死及两侧大脑同时梗死也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动脉炎性梗死的临床特点.

  • 氟桂利嗪对杏仁核点燃鼠海马Bax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代义;伍国锋;董佑忠;庞成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对杏仁核点燃鼠癎性发作及海马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杏仁核点燃模型,予不同剂量氟桂利嗪灌喂点燃鼠.原位杂交法检测鼠脑海马Bax mRNA表达,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存在少量Bax mRNA表达阳性细胞,点燃鼠海马各区Bax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平均吸光度增加,氟桂利嗪处理后平均吸光度下降与剂量有关.结论:氟桂利嗪具有抗癫癎效应和拮抗点燃鼠海马Bax mRNA表达的作用.

  • 宽叶缬草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作者:严洁;潘庆敏;刘伟

    目的:观察宽叶缬草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复制小鼠拟血管性痴呆的模型.健康昆明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宽叶缬草组.分别于术后7、15、30 d,跳台实验检测其痴呆程度;透射电镜、HE和Nissl染色对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宽叶缬草组跳台实验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受电击总时间少于模型组(P<0.01);宽叶缬草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可见神经元脱失、部分神经细胞核固缩并有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学改变.结论:宽叶缬草能明显减轻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改善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作者:华玲;王利力;马文龙;袁学山;周顺林;张秀梅;丁福艳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发症的防治及应用价值.方法:全部病例使用日本Piasaulo IQ血浆置换装置,采用双重滤过血浆交换法,3 d置换一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加706代血浆1 000 mL.于置换前及置换后第5天清晨抽空腹血查AChR-AB,根据临床相对记分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基本痊愈7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疗前后AChR-AB对比,P<0.05,总有效率89.33%.结论: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迅速清除血液中较高的AChR-AB,起效快,对治疗重症肌无力及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有重要的价值.

  • 骨骼肌25 000蛋白分布于Ⅰ型肌纤维

    作者:涂江龙;任惠民;吕传真

    目的:探讨骨骼肌25 000蛋白分布与肌纤维类型的关系.方法:分别对正常人及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相邻的连续冰冻切片进行ATPase染色及25 000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阐明25 000蛋白在骨骼肌的分布及与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关系.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以Ⅰ型纤维为主的比目鱼肌和以Ⅱ型纤维为主的肱三头肌中25 000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相邻冰冻切片ATPase染色和25 000蛋白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常人还是MG患者的骨骼肌,25 000蛋白均存在于胞质内,并主要分布在Ⅰ型纤维;在相同免疫染色条件下,该蛋白在MG骨骼肌的染色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免疫印迹显示,在相同的骨骼肌总蛋白量中,比目鱼肌的25 00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肱三头肌,进一步证实了25 000蛋白主要分布在Ⅰ型纤维.结论:25 000蛋白主要在骨骼肌Ⅰ型纤维中表达,MG患者骨骼肌的易疲劳和收缩无力可能与该蛋白在Ⅰ型纤维中低表达有关.

  • 百草枯与lactacystin对黑质细胞协同毒性作用

    作者:ZHANG Ke-zhong;张克忠;蒋雨平;王坚;于巨明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与lactacystin对黑质细胞的协同毒性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NS组、lactacystin组(以下简称lact组)、PQ组和双因素组,每组14只.PQ组和双因素组预先每日口服小剂量PQ 0.5 mg·kg-1,NS组和lact组每日口服等量的NS,连续喂养8周后,在lact组和双因素组大鼠单侧SNc立体定向注射低剂量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 2 μg,NS组和PQ组注射等量的NS.观察大鼠行为变化、TH阳性细胞数以及α-synucle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仅双因素组大鼠出现严重的动作迟缓、少动、姿势异常以及APO诱导的持续左向旋转;黑质部TH阳性细胞数较NS组显著减少,且大于lact组和PQ组两组减少之和(P<0.05);双因素组黑质细胞α-synuclein的表达较NS组显著增高,多数细胞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呈强阳性的Lewy小体.结论:lactacystin与PQ之间存在协同作用,长期小剂量PQ的暴露能显著增加蛋白酶体功能轻微损害的大鼠患PD的风险.

  • 丙戊酸对癫癎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动态释放的影响

    作者:李智平;钟明康;施孝金;李中东

    目的:观察丙戊酸(valproate,VPA)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的自由活动大鼠海马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动态释放过程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癫癎模型及自由活动的清醒动物脑内在体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急性腹腔注射VPA 200 mg·kg-1对大鼠海马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在惊厥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自由活动大鼠海马胞外谷氨酸及天冬氨酸水平显著上升,给予VPA 200 mg·kg-1后,两者浓度明显下降.结论:①VPA对海马胞外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为其发挥抗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②在VPA对CNS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化学递质调控机制的研究中,PTZ点燃的大鼠癫癎模型较为理想.

  • Rb基因与细胞衰老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枫;孙晓江

    在多种衰老细胞系中,抑癌基因Rb的活性增加,其编码的Rb蛋白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调节细胞增值,在细胞衰老信号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与细胞增值分裂密切相关.本文就细胞老化与细胞周期停滞、Rb基因概况、影响pRb磷酸化状态因素(包括一些细胞因子对其的影响以及Rb蛋白自身状态的改变)及其与调控细胞周期、影响细胞衰老关系作一综述,并进行简要展望.

  • 磁共振测量基底节区、黑质体积在帕金森病及其相关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沈黎玮;蒋雨平;耿道颖

    磁共振体积测量是一项能够测量活体组织结构体积的影像学方法.本文对基底节区、黑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测量基底节区、黑质体积在帕金森病及其相关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 转基因小鼠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勇;张苏明;张旻

    本文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模型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各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归纳,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痴呆伴发不宁腿综合征2例报告

    作者:巫冰

    不宁腿综合征(RLS)1945年由Ekbom详细报道,病因尚不明确.多数人推测与局部血运障碍有关.在缺血情况下组织代谢产物堆积,也可能与本征有关.并推测和代谢性神经疾病有一定关系.Ekbom还强调了精神因素及铁代谢异常与本征有关[1].有人报道遗传因素对本征有一定影响,偶有家族性不宁腿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3],本文现将2例痴呆伴发不宁腿综合征病例报告如下.

  •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

    作者:刘益民;安美华;刘娟;王志刚

    自1988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共收治14岁以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儿13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血清肌酶学改变

    作者:郭学英;文哲卿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作时伴有血钾降低,有研究证实[1],本病与染色体1q31-32连锁DHPR的als亚单位突变引起的骨骼肌钙通道异常有关,在我国以散发者多见.以往对本病发生后血清肌酶的研究不多,认为血清肌酶升高是肌炎的重要特征,在HoPP不会出现血清肌酶的改变.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1999-2003年对我科住院的38例HoPP病人进行血清酶学检查发现32例病人血清肌酶升高,现报道如下.

  • 恩他卡朋添加治疗症状波动的帕金森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丁正同;王坚;邬剑军;蒋雨平;刘楠;张克忠

    目的:探讨添加恩他卡朋治疗PD患者剂末现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伴有剂末现象的PD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分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患者日记记录的"开"、"关"期时间、UPDRS各部分评分、研究者总体评估变化量表和左旋多巴每日剂量来评定疗效.结果:恩他卡朋治疗12周时能显著延长"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降低UPDRS评分,减少每日左旋多巴用量,研究者主观感觉65%的患者病情好转,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添加恩他卡朋治疗伴有剂末现象的PD患者安全、有效.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作者:董继宏;蒋雨平

    自1987年以后,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成为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的主要外科手段.刺激的靶点先为丘脑腹侧中间核(nucleus ventero-intermedius,Vim).由于Vim DBS只能缓解震颤,而对于帕金森病的其他核心症状以及多巴长期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如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疗效不显著,1990年后治疗PD的靶点转移到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和苍白球内侧部(interal globus pallidus,GPi),上述问题在这两个靶点得到显著改善.Vim DBS仍然为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位点.本文就这3个靶点的持续电刺激在治疗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等进行评述.

  • 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作者:曾涛;陈衔城;孙安;童菊芳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取手术切除的人脑动静脉畸形组织块以酶消化法接种于铺有胶原底层的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等一系列细胞定性研究.结果:接种后6~8 d后可见少量细胞贴壁,所获培养细胞经免疫组化、透射电镜鉴定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而且细胞纯度较高,细胞可以连续传代18代.结论:应用酶消化法可获得纯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可以连续传代培养.培养动静脉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应用于体外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脊髓半切动物模型的制作及SEP和MEP监测

    作者:梁日生;周良辅;张荣;朱艺;张凯莉

    目的:研究可靠的脊髓半切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损伤后SEP和MEP的变化.方法:选用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半切组各10只.脊髓半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脊髓半切分3步:定位中线、脊髓横旋切和确认半切.脊髓半切后2 h进行SEP和MEP检查,动物完全清醒后进行患侧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所有动物均成功进行脊髓半切,脊髓半切侧的下肢完全瘫痪,对侧下肢受影响不明显.动物清醒后能自行排尿,无腹胀、血尿等.完全半切侧检验不到MEP和SEP;而未损伤侧的MEP波幅稍有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损伤侧与正常组、假手术组之间的MEP潜伏期以及SEP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半切的"三步法"准确而完全,是制作该动物模型简单有效的方法.MEP可能比SEP更敏感和可靠,更适合用于脊髓半切后半切是否完全和准确以及脊髓功能的客观判定指标之一.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