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e Rescue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9133
  • 国内刊号: 11-9361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岳茂兴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对进展期胃癌复治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莹;刘芬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对一线化疗不成功的胃癌进展期复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复治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8 ~ 65岁[(48.91 ±5.77)岁].将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CPT-11(180 mg/m2)组和CPT-11(180 mg/m2)+ DDP(25 mg/m2)组.两种化疗方案均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对至少连续用药2个及2个以上治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估.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及CA242)水平、近期疗效[短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和远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时间(OS)],评价CPT-11单药和CPT-11+ DDP联合化疗的疗效差异.分别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依据美国NCI-NTC3.0评价标准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判定,对比评价两种化疗方案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与CPT-11组相比,通过CPT-11+DDP组患者有较长PFS[(8.49±2.43)个月vs (6.21±1.96)个月,P<0.05],且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220.18 ±59.93)mg/L vs(154.12 ±23.77) mg/L]、CEA[(31.24±6.15) mg/L vs(15.29±3.84) mg/L]及CA242[(50.17±5.86) mg/L vs (36.46±6.44) mg/L]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但两组患者RR、DCR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T-11所涉及化疗方案发生的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18.33% (11/60)]、贫血[8.33% (5/60)]和恶心[5%(3/60)];与CPT-11组相比,CPT-11+ DDP组腹泻[46.67% (14/30) vs 16.67% (5/30),P<0.05]发生率下降,但恶心[76.67%(29/30) vs70.00% (21/30),P<0.05]和乏力[70.00% (21/30) vs 26.67% (8/30),P<0.05]发生率增加.结论 在胃癌进展期二线化疗方案中,CPT-11+ DDP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患者PFS,降低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CA242的水平,减少腹泻的发生,但将增加恶心和乏力的发生.

  • 新疆喀什地区医疗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现况调查与思考

    作者:阿布都克尤木·吾买尔;余涛;李晓莉;金光;张文学;张健;蒋龙元

    目的 调研喀什地区院前急救建设和医疗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情况.方法 通过制定标准调查问卷,于2016年4月至6月对喀什地区1市11县的二级以上医院及市、县级医疗急救中心,就急救资源配置、医疗卫生应急中心建设与运行、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医疗卫生应急机构设置、120急救中心建设与运行、院前急救人员数量及培训状况、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等地区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及存在问题.结果 喀什地区14家医疗单位完成调研,大部分区县(72.7%)建立了医疗卫生应急中心并组建了专业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接受调研的14家卫生应急中心装备了不同型号的救护车62辆,42.6%的卫生应急中心装备了“120”调度软件系统,50%的卫生应急中心建立了应急物资库房;所有的卫生应急中心均定期开展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演练,经受过突发事件的实战考验.结论 喀什地区已初步建立区域医疗卫生应急体系,但仍需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 乌司他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酶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邹宪宝;孙宝泉;于中锴;张艳敏;赵波;曲爱君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急性胰腺炎(AP)酶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5例确诊AOPP并发AP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1例;年龄19~70岁[(47.3±10.7)岁].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UTI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UTI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进行干预(UTI 10万U+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8h).比较两组患者腹痛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3、5、7天全血胆碱酯酶(AchE)、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尿淀粉酶变化,并比较两组血清及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范围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结果 UTI干预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35.46±6.58)h]、腹部压痛缓解时间[(48.26±8.46) h]均短于对照组[(48.25 ±8.31)h、(68.54 ±9.93)h](P均<0.05);AchE在第5、7天UTI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淀粉酶、脂肪酶在入院后第3、5、7天UTI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尿淀粉酶于入院后第5、7天低于对照组(P均<0.05);UTI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8.13±1.23)d]、血清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范围时间[(6.68±1.03)d与(7.23.6±1.15)d]均短于对照组(13.25±2.11)d、(9.07±1.45)d与(11.35 ±2.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TI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5.6% (24/25)]高于对照组[80.9% (23/30)] (P <0.05).结论 UTI能通过促进AchE恢复,抑制血清及尿淀粉酶和脂肪酶释放,起到加速治疗AOPP并发AP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郭诚;李灼;倪峰;黄立志;苏文杰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单孔VATS)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深圳宝安人民医院行单孔VATS治疗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拟诊原发周围型肺癌81例,良性疾病(支气管扩张)5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32 ~ 82岁[(56.2±10.5)岁].手术通过胸部前外侧单一微小切口,在全程非直视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恶性肿瘤,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包括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6例,右肺下叶切除18例,左肺上叶切除19例,左肺下叶切除2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单孔VATS,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胸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后诊断:原发性肺癌80例,透明细胞癌肺转移1例,支气管扩张5例.术后2例患者(2.33%)发生肺不张,经短暂呼吸机辅助呼吸和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二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围手术期死亡.除2例需短暂呼吸机支持及1例高龄体弱者,其余83例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并开始有效咳痰.手术耗时84~210 min,[(116.2±64.8) min];术中出血量60 ~770 mL,[(310 ±460) mL],术中输血10例(11.63%).术后胸腔引流留置时间为(5.8±4.2)d,住院时间为(8.5±4.0)d.所有患者出院后继续随访1~24个月,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2例(2.33%)分别于术后20个月和4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 单孔VATS能够完成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适于经选择的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肺叶切除的良性疾病患者.

  • 急诊中心护士心肺复苏(CPR)考核应用智能型模拟人考察结果分析

    作者:张云;顾朝丽;刘颖;张利远

    目的 应用智能型模拟人考察医护人员掌握心肺复苏(CPR)操作的准确性.方法 对急诊中心127名护士应用智能型模拟人(XC-406-3心肺复苏模型)考核CPR操作,其中男性5名,女性122名;年龄(22 ~54)岁[(28.1±6.2)岁].自动记录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气道开放、人工呼吸准确有效5项参数,5项参数均到位为CPR操作准确到位.CPR考核全程时间控制在150 ~160 s为达标,统计CPR全程时间达标率.结果 CPR 5个循环均准确到位的护士43人,其中5人为男护士,CPR准确率为33.9%.5个参数中胸外按压部位的准确率较高,而气道开放与人工呼吸的准确率较低.CPR考核全程时间达标率只有23.6%,<150 s的护士占一半,表明胸外按压频率过快.105名女护士按压3~4个循环感觉疲劳,占82.7%,5名男护士5个循环结束后感觉疲劳.结论 急诊护士CPR操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智能型模拟人可以用于考察护士操作的准确性.

  • 密闭舱室烟雾吸入对大鼠重要脏器损伤的病理观察

    作者:孙磊;蔡颖;敖琳;安辉;陈晟;陶成玉;刘晋祎;曹佳

    目的 了解密闭舱室烟雾吸入对大鼠重要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7 ~9周龄,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烟雾吸入后1、6、24、72 h和7d组,共6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正常呼吸新鲜空气,烟雾吸入组大鼠在密闭染毒箱内连续吸入烟雾(由坦克舱室内常用的9种主要非金属材料燃烧生成)10 min后的不同时相点,分别取其心、肺、气管、肝及肾脏器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烟雾吸入后各时相点动物的心、肺、气管、肝、肾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有大量颗粒物沉积,以24 h组动物损伤为严重,其后各时相点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损伤和增生并存,烟雾吸入24 h后可观察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对心肌的损害:颗粒物沉积、心肌细胞肿胀、局部溶解和坏死.对肺组织的损害:肺间质弥漫性充血、炎细胞的浸润和肺泡腔内红细胞渗出.对气管的损害:上皮细胞水肿、局部纤毛脱落、局部上皮细胞与软骨分离.对肝脏的损害:颗粒物沉积、肝细胞胞浆疏松以及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空泡变性.对肾脏的损害: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肾小管间隙及管腔内有烟雾颗粒物的沉积.结论 密闭舱室主要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的有毒烟雾吸入后可通过血液循环在机体多处组织器官沉积,对雄性大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学形态产生影响.

  • 恶性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治疗方案分析及疗效分析

    作者:刘允刚;邓玲慧;朱麒;王月;陆文斌;金建华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有效治疗方案以及并发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肿瘤内科2015年12月31日至2017年9月30日收治的25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9~ 72岁[(58.64±10.57)岁].对其临床资料、合并细菌感染情况、治疗方案(升白细胞治疗、抗生素应用)以及疗效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病历分析.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4.0%(16/25),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 10例(40.0%)]、乏力[68.0%(17/25)]、腹泻[16.0% (4/25)]和咳嗽咳痰[8.0% (2/25)].经治疗,12例(75.0%)伴有FN患者在治疗2~5d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12例(70.6%)患者乏力症状缓解;3例(75.0%)腹泻患者治愈,1例(25.0%)好转.21例(84.0%)患者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8 d后,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正常水平;3例(12.0%)患者在8~12 d后,中性粒细胞数升至正常水平.痰培养送检率为8% (2/25),阳性率为4% (1/25).血培养送检率为40%(10/25),阳性率为8%(2/25).17例(68.0%)患者接受了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6例(24.0%)接受了二联抗生素治疗.3例(12.0%)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感染性休克自动出院后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包填塞).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疗效确切,对于FN患者,应及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确诊病原菌后,迅速调整抗菌药物,从而降低细菌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

  • 咳嗽性胸痛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诊断性试验

    作者:郑旭文;毛商;尹进南;壮毅;沈文明

    目的 探讨咳嗽性胸痛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急诊外科的单纯胸部外伤患者150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20~72岁[(46.7±4.5)岁].由急诊外科首诊医师完成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认患者在外伤早期是否存在咳嗽性胸痛;再对所有患者行胸部X线片、即刻(伤后24h内)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肋骨三维重建检查.4周后,所有患者通过复查胸部CT+肋骨三维重建以明确肋骨骨折诊断.分别计数肋骨骨折确诊的阳性和阴性患者数,计算各筛选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从而比较各筛选试验用于诊断胸部外伤后早期肋骨骨折的优劣.结果 14例患者失访,余136例患者中,85(62.5%)例患者经伤后4周的胸部CT平扫+肋骨三维重建确诊为肋骨骨折.咳嗽性胸痛筛选试验的灵敏度为95.3%(95% CI 91.8%~99.8%),特异度为58.8% (95% CI 45.3% ~72.3%),阳性预测值为88%(95% CI81.3% ~94.7%),阴性预测值为68.2%(95% CI 54.4% ~82.0%),阳性似然比为2.31(95%CI 1.80 ~ 2.97),阴性似然比为0.08(0.04 ~0.17).与胸部X线片和即刻胸部CT+肋骨三维重建检查相比,咳嗽性胸痛诊断肋骨骨折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但约登指数略低于CT.结论 以咳嗽性胸痛作为肋骨骨折的诊断依据之一,有助于首诊医师对胸部外伤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

  • 灾难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的科学普及

    作者:陈鹤扬;孙贵新;赵中辛;刘中民

    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理论强调和重视“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原则[1-2].即要以三分力量关注灾难医学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要以七分努力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灾害救生知识,要以七分普及为宽广基础,让亿万民众参与灾难救援,这是灾难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以往人们所谈及的救援,往往多是指专业救援人员帮助受伤的群众摆脱困境.而受灾群众本身也把自己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总是更多地寄希望于专业救援人员来帮助自己及家人脱离危险,忽略其既是被救者也同时是施救者的双重身份.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大范围受灾情况下,往往没有即刻、足够的救援人员和装备可以依靠.加之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受时间、交通、地域、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救助.即使专业救援队伍到达再迅速,也不如身处现场的人民群众来得及时.

    关键词:
  • 普通肝素治疗重度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郑琦涵;赵晓成;徐进;岳茂兴

    中暑是指在炎热天气、无风和湿度大的高温环境下,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从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热射病为严重,病死率可达80%,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时死亡率更高.笔者使用普通肝素治疗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阻止机体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从而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 微小RNA对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陈君;张振海;姜婷;李春雨;王魏魏;毕超;赵鹏程;张劲松;孟洁;郝瑜;陈彦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以通过抑制翻译,诱导降解的方式参与多种基因调控的表达,近些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心力衰竭被定义为一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具有典型的特征(如气短、踝部水肿和疲乏),伴有颈静脉压升高,肺部湿啰音和外周性水肿等体征,可导致患者静息或应激状态下心输出量减少或心腔内压力升高[1].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此外,许多病理疾病状态都可能发展成为心力衰竭,如心肌梗死、心肌肥大、心肌炎等[2].目前,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动图、BNP等综合诊断.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表明miRNA参与心血管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探讨miRNA在心力衰竭中的可能的调控机制和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今后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笔者采用Meta分析法汇总分析miRNAs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 团队合作对院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曹芳;顾朝丽;陈培珺

    院内现场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直接体现医院急诊急救的水平,同时反映医院团队合作和非临床科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将生存链拆分为院内和院外两条[1].院内CPR生存链中指出,要以团队形式实施CPR,要及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我院自2015年7月组建了一支院内24 h生命救援团队,为确保除急诊和ICU范围外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及时规范救治,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回顾性调查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4h生命救援团队在临床实施的现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热休克蛋白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林晶晶;张倍宁;姜楠;崔彦

    皮肤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一系列精准事件的调控,需要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作用[1].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在皮肤发育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既参与调控表皮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分化及凋亡,也参与细胞内蛋白表达、信号因子传导等功能调控.在应激状态中,HSP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在创伤愈合过程中,HSP同样发挥重要作用[2-6].基于HSP的创伤愈合及靶向治疗亦显示出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涉及创伤外科和军事医学等相关领域.本文对此作综述如下.

    关键词:
  •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风险沟通探讨

    作者:邱五七;Cordia CHU

    风险沟通是个人、组织及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意见的一个交互过程[1].《国际卫生条例》已确定风险沟通为指导公共卫生应对传染病威胁的一个核心组织部分[2].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应急管理中,风险沟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之后,中国开始逐步重视风险沟通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为促进风险沟通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信息参考,本文回顾了风险沟通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实践,从法律法规和预案、沟通机制、信息发布、意识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风险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创伤后救治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创伤是人类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的杀手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前所未有的频繁,交通运输的多样化和日趋繁忙,各种交通意外伤害、工伤意外事故急剧增多.

    关键词: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