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单侧岛状颊肌黏膜瓣和双反向双Z成形术修复宽大腭裂

    作者:施泽宏;李森恺;李养群;尹宁北;熊斌;赵振民

    目的 应用单侧岛状颊肌黏膜瓣加双反向双Z成形术修复较宽大的腭裂,延长软腭,不做牙槽弓内侧松弛切口,腭部无骨性创面裸露和瘢痕形成,以减少或避免对上颌骨和牙槽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的双反向双Z成形术延长软腭,裂缘蒂的口腔侧黏骨膜瓣翻转关闭鼻腔侧的裂隙,一侧岛状颊肌黏膜瓣修复腭部口腔侧创面,牙槽弓内侧不做松弛切口.结果 应用该法共治疗36例,2例出现了腭瘘,其余伤口愈合良好,软腭延长显著,无组织瓣坏死、伤口感染、张口困难、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例患者,均获得完善的腭咽闭合功能.结论 一侧岛状颊肌黏膜瓣与双反向双Z成形术联合应用修复较宽大的腭裂,既延长了软腭,又避免了腭部骨性创面裸露、瘢痕形成而影响上颌骨和牙槽弓生长发育,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手术.

  • 男性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整复术

    作者:彭晓云;袁钟岱;胡春梅;袁星

    目的 观察刮除联合包皮环切治疗男性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的疗效、刮除的深度和复发的关系,以及刮除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对50例男性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刮除术联合包皮环切治疗,并对疣组织行病理观察,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后1、2周后的PBMC HPV-DNA.结果 ①46例患者一次性治愈(92%),4例二次治愈(8%);②3例真皮浅层上残留的表皮内有凹空细胞者均复发;③19例患者术后1周PBMC检测到HPV-DNA,2周后均转为阴性.结论 ①刮除术联合包皮环切治疗男性外生殖器巨大尖锐湿疣疗效确切;②治愈率及复发率与刮除深度有关;③PBMC含HPV-DNA,可呈一过性.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刮除术
  • 负压吸引术矫治下颌骨囊性病变所致颌面膨胀畸形

    作者:刘冰;赵怡芳;张文峰;蒋自强;孙志军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所致颌面膨胀畸形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对21例伴明显颌面膨胀畸形的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施行负压吸引术,并测量治疗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及病变膨胀指数,待面部畸形改善、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后经口内进路完成刮治术.结果 负压吸引治疗周期平均为5.1个月,患者面下份膨胀畸形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囊腔容积平均缩小84%,同期X线片显示病变范围平均缩小63%,术后x线片病变面积与囊腔容积呈更高的线性相关;病变膨胀指数术前平均为0.52,术后为0.23;CT显示皮质骨膨隆及穿透区域外形回复接近正常并伴新骨形成.结论 负压吸引术作为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初期治疗,能够较快地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 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马桂娥;刘平;陈建;石蕾;成挺;吕维;赵振民

    目的 了解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接受腹部脂肪抽吸术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与脂肪抽吸术前比较,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P<0.01),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结论 腹部脂肪抽吸术在去除大量皮下脂肪的同时,对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也有非常有益的影响.

  • 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观察及临床应用

    作者:魏在荣;王玉明;王达利;祁建平;韩文杰;曾雪琴;聂开瑜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解剖观测10具成年人体标本(20侧下肢)的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支的起源、走行、数目、管径和分布.10例同侧及对侧踝周皮肤缺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年龄20~50 岁,供区植皮.结果 胫后动脉在内踝上发出肌间隙支2~7 支,其外径约0.4~1.8 mm,长度约0.3~4.5 cm.本组患者修复皮瓣大小为7 cm×6 cm~20 cm×8 cm,除1例皮瓣远端有约3 cm×1cm的坏死外,10例皮瓣完全成活,7例获随访2个月至3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修复范围广,不牺牲主要血管,手术简便安全,是修复踝周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 硅胶片置入及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阴茎延长增粗术

    作者:谢洋春;张扬;范金财;刘元波;刘立强;王黔

    目的 探讨防止阴茎延长后回缩的阴茎延长增粗手术.方法 在阴茎根部背侧V形切开,将全部阴茎浅悬韧带及部分深悬韧带切断,为了防止切断的阴茎韧带与耻骨联合重新粘连而回缩,根据阴茎悬韧带附着于耻骨联合的面积,采用宽1.5~2.5 cm,长2.3~3.6 cm,厚2~3 mm的硅胶片置入,缝合于其表面,采用自体颗粒脂肪30~48 ml,行阴茎背侧深筋膜表面注射.结果 16例患者,阴茎静态下延长长度为1.8~5.1 cm,平均2.91 cm;增粗直径0.6~1 cm,平均0.85 cm,观察期为3个月~2年,回缩率小于8%,阴茎增粗后缩小率低于10%.结论 硅胶片置入结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是一种理想的阴茎延长增粗术,可有效防止阴茎延长后的回缩.

  • 应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瓣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

    作者:李养群;李森恺;杨明勇;周传德;唐勇;李强;陈文;王永前

    目的 总结先天性膀胱外翻的修复,探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瓣及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在修复膀胱外翻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前鞘-腱膜瓣加局部皮瓣或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及腹壁缺损,局部皮瓣修复尿道上裂,肌皮瓣的应用面积大为10 cm×8 cm.结果 临床应用12例,膀胱外翻及腹壁的修复均达到了良好效果,膀胱括约肌功能基本恢复,二次尿道紧缩后12例均能控制排尿.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部分坏死2例,游离植皮后痊愈.结论 选择性地应用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形成前鞘-腱膜瓣加强腹壁,局部皮瓣转移或应用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腹壁缺损能有效地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恢复膀胱颈部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尿道紧缩,能达到自主控制排尿的目的.

  • 胸大肌肌皮瓣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廖贵清;苏宇雄;杨小平;曾融生;张志光;徐英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8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82例中10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吸烟等因素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有关,而与吸烟无关.结论 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是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 成人阴茎的三维数字化图像分析

    作者:陈华;李世荣;齐向东;覃霞;毋巨龙;曹川

    目的 对成人阴茎进行三维数字化图像分析,为阴茎整形修复获得手术前后形变参数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精确的形态学数据.方法 采用Angel数字快速测量诊断系统,分别测量200例正常成人阴茎安静状态和勃起时的长度、周长、以及勃起时角度与阴茎长度、周径的关系.结果 随着年龄和身高增长,阴茎也随之增长;身高与阴茎长度不成正比;阴茎勃起时随着角度的增加硬度增强,但勃起硬度变化时阴茎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从不同径线不同角度对阴茎进行计算机三维测量分析,为阴茎整形修复术前设计、术后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量化指标.

    关键词: 阴茎 数字化 测量
  • 应用扩张皮瓣修复下眼睑外翻

    作者:陈敏亮;柴家科;宋慧锋;许明火;吴焱秋;陈宝驹;盛志勇

    目的 探讨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各种原因所致下眼睑外翻.方法 利用皮肤扩张器对40例各种原因所致下眼睑外翻患者行后期整复治疗,扩张器容量小30 ml,大150ml;扩张时间2~3 个月,扩张满意后面部皮肤以局部皮瓣旋转或推进整复下眼睑外翻.结果 40例患者疗效基本满意,随访2年未见复发,其中2例因皮瓣局部臃肿行修薄术,扩张皮瓣色泽及质地均接近正常皮肤.结论 在下眼睑外翻的后期整复中,合理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供区切口隐蔽,而且不易复发.

  • 同期手术矫治双颌畸形76例

    作者:杨一可;李祖兵;东耀峻;杨学文

    双颌畸形常累及多个部位的颜面骨骼结构,单颌正颌外科手术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1990年6月至2005年6月我们对76例双颌畸形患者行同期手术矫治,效果良好.

  • 以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大转子处Ⅲ度、Ⅳ度褥疮

    作者:刘勇;连霄飞;范茂洪;江学智

    1999年4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7例(9侧)大转子处Ⅲ度、Ⅳ度[1]褥疮,效果满意.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陈旻静;郭祯;刘林嶓;陈言汤

    神经纤维瘤是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的肿瘤,而神经纤维瘤病则更为复杂.1998年至2004年我们收治神经纤维瘤病Ⅰ型53例,获得满意结果.

  • 小切口皮下刮吸法治疗腋臭

    作者:黄江山;唐晓玲;周晓晖

    我们自2005年2月以来采用小切口强力负压吸引皮下刮吸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36例,获得良好效果.

  • 带蒂颊脂垫瓣在关闭腭裂鼻腔黏膜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张强;谭伟兵;陈林林

    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带蒂颊脂垫瓣关闭先天性双侧完全性腭裂修复术时软硬腭交界处遗留的鼻侧菱形缺损,并延长软腭8例,取得满意效果.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

    作者:冯亚高

    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7例,取得良好效果.

  • 臀大肌肌瓣转移修复脊索瘤术后骶尾部缺损一例

    作者:孙秀

    患者男,65岁,3个月前因骶尾部巨大脊索瘤,在外院行脊索瘤切除(骶3以下切除),术后大出血,心跳呼吸骤停,经及时输血抢救后脱险.1周后切口周围皮瓣坏死,而行右股后岛状皮瓣修复,皮瓣远端仍发生坏死,创面继发感染迟迟不愈转来我院.

  • 促进下颌骨牵引成骨新骨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国平;何小川;郭力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因其能在原位快速成骨而被称为是一种内源性组织工程技术.然而,DO的某些并发症(如骨再生不良、延迟愈合、不愈合),特别是其较长的疗程及牵引装置长时间留置于面部或口腔内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如固定螺钉松脱、伤口感染、骨折等)成为临床应用和推广该项新技术的瓶颈和主要障碍[1].

  • 瘢痕瘙痒的机制与治疗

    作者:戚富琴;钟晓春;何晓升

    过度瘢痕增生除了影响外貌和功能障碍外,也可导致瘙痒和疼痛等主观症状.瘢痕瘙痒的机制,与瘙痒有关的介质及其相互作用、相关细胞和神经纤维目前尚不很清楚,尤其是对于瘙痒的解除,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和方法.我们仅对近年来有关瘢痕瘙痒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

  •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表型异常和发病机制

    作者:苏卫国;李永林

    皮肤受损后组织异常修复常导致病理性愈合即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的发生.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作为一种重要的修复细胞,其生物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修复结局,若FB过量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或分解不足即可导致病理性瘢痕发生.因此推断病理性瘢痕中存在异常表型的Fb,其增殖、合成、收缩等特性有异于正常修复过程中的Fb,此为病理性瘢痕发生的细胞学基础.

  • 粉防己碱预防包膜挛缩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志鹏;沈为民;丁祖烈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预防包膜挛缩的作用.方法 12只雌性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每只兔于肉膜下置入15 ml光面硅胶假体4枚.粉防己碱组(实验组)术中于假体周围腔隙置入粉防己碱20 mg,对照组仅置入假体,3个月后取假体包膜检测包膜张力、包膜重量、包膜厚度、包膜组织中胶原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并进行包膜组织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包膜张力、包膜重量、包膜组织中胶原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包膜厚度无差异(P>0.05);两组包膜的显微结构形态基本一致,内层较平滑,中层是成层排列的纤维结构,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对照组胶原纤维致密,中层较厚;两组包膜中均可见到典型的肌成纤维细胞,实验组可见肌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边集.结论 粉防己碱有预防包膜挛缩的作用.

    关键词: 粉防己碱 包膜挛缩
  • 体外培养过程中去分化的人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周广东;崔磊;曹谊林

    目的 研究体外单层培养对人软骨细胞去分化的基因谱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与人软骨细胞去分化的相关基因.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一代(P1)功能良好的人肋软骨细胞为对照组,而体外培养至第四代(P4)去分化的软骨细胞为实验组,取m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制作cDNA探针,采用BiostarH-80s含8 300点的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P1及P4软骨细胞表达差异的基因,采用GenePix Pro 3.0软件分析,P1及P4人肋软骨细胞基因表达水平差异≥2倍时,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复3次.结果 在8 300点的相关基因中,P1及P4间存在差异的基因共140个,占总数的1.6%,其中在P4去分化软骨细胞中上升的基因56个,其中9条为与胞外基质降解及代谢相关基因,8条与应激、炎性反应相关基因,10条为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而在P4中下调的基因84个,其中12条为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16条为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相关基因,12条为细胞骨架蛋白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结论 P4去分化细胞中基因表达特征为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调,表现为基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下降,而降解酶类基因表达上升,应激与炎性反应亢进,凋亡蛋白合成增加,细胞分裂能力下降及离子转运能力下降,与软骨细胞去分化的病理生理特征相符.

  • 构建带内支撑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玉家;江华;周广东;夏万尧;罗旭松;刘霞

    目的 探讨以医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为内支撑外裹聚羟基乙酸(PGA)的支架,接种软骨细胞后,于体内构建Medpor软骨复合体的可能性.方法 实验组:以直径3 mm的Medpor外裹2 mm PGA为支架,接种新生猪关节软骨细胞(5×107/ml),经体外培养2周及裸鼠皮下移植6周后取材,行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测;PGA对照组:以直径8 mm的单一PGA为支架,细胞接种与培养同实验组;单纯支架组:利用实验组支架,不接种细胞行体内移植.结果 实验组:形成大体形态良好的Medpor-软骨复合体,内部的Medpor与外层软骨结合紧密,组织学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并渗入Medpor孔隙内部、异染基质、Ⅱ型胶原表达阳性;PGA对照组:形成的软骨存在"空心"现象;单纯支架组:无软骨形成.结论 利用Medpor与PGA复合的支架,接种软骨细胞后,可于体内构建出特定形状、结构与组织学良好的Medpor软骨复合体,克服了组织工程软骨的"空心"现象.

  • CD133、Glut-1在不同时期的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娜;王玉荣;钟爱梅;汪文娟

    目的 探讨CD133、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ter 1 protein,Glut-1)及其所标记的前体细胞、胎盘绒毛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先天性及后天性血管畸形中血管内皮细胞胞膜中的CD133和Glut-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时期的血管瘤、胎盘与先天性的血管畸形CD133均明显高于后天性的血管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血管瘤和胎盘中的Glut-1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及后天性血管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特异性标记的前体细胞--内皮祖细胞是先天性血管瘤及先天性血管畸形中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

  • 婴幼儿血管瘤中周细胞的分布及其演变

    作者:袁斯明;姜会庆;欧阳天祥;邢新

    目的 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周细胞的分布、表型及其演变.方法 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应用α-SMA作为标记抗原观察血管瘤中周细胞的分布,应用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观察周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 增生早期和中期,血管瘤细胞团中有大量周细胞,周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同进行微血管发生;增生晚期,血管瘤周细胞大量凋亡;消退早期,微血管周围有少数周细胞;此后微血管逐渐闭塞,血管瘤周细胞也逐渐消失.结论 周细胞是血管瘤的主要组成细胞之一,血管瘤周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同进行微血管发生和发展而主导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

  •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莹琛;崔磊;李纲;尹烁;高永娟;曹谊林

    目的 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PDGF-BB),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诱导细胞作为组织工程血管平滑肌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得单个核细胞,PDGF-BB(20 ng/ml)诱导hBMSCs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vascular smooth muscle α-actin,SMα-actin),血管平滑肌钙结合蛋白(vascular smooth muscle calponin,SM calponin),血管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vascular 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和细胞血管平滑肌钙结合相关蛋白(smooth muscle 22α,SM 22α)表达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诱导后血管平滑肌细胞SM α-actin,SM calponin,SMMHC和SM 22α的mRNA表达.Western印记检测SM 22α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分析诱导后细胞内SM α-actin,SM calponin,SMMHC的表达.结果 PDGF-BB 20ng/ml诱导后可见单层培养的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免疫荧光检测示SM α-actin,SM calponin,SMMHC,SM 22α表达阳性;RT-PCR检测SM α-actin,SM calponin,SMMHC,SM 22α的mRNA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 22α的表达为阳性.FACS分析表明诱导后,SMα-actin,SM calponin,SMMHC表达均增高,与未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结论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PDGF-BB的诱导下可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有望成为血管组织工程血管平滑肌种子细胞的来源.

  • 尿道下裂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莠去津对大鼠尿道下裂发病率的影响

    作者:吴意光;李森恺;辛钟成;王永升;寿克让;高虹;李养群

    目的 建立SD大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探讨莠去津对大鼠尿道下裂的发病率有无影响.方法 将受孕的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于孕期第11~16 天时,每天分别给予莠去津25 mg/kg、莠去津100 mg/kg、莠去津200 mg/kg、植物油1 ml/kg、非那雄胺10 mg/kg、非那雄胺20 mg/kg.给药后即刻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反应情况,于孕期第0、3、6、9、12、15、18、20天称重以调整剂量.于仔鼠出生后第21天,检测其有无尿道下裂,并记录其肛生殖窦距离及其体重.结果 200mg/kg莠去津组、10 mg/kg非那雄胺组、20 mg/kg非那雄胺组仔鼠出生时尿道下裂发生率分别为10.23%、28.30%、67.03%;25 mg/kg莠去津组中有2只母鼠的胚胎着床后发育停滞.各组雄性仔鼠的肛生殖窦距离(AGD)与其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①大鼠仔鼠尿道下裂表现为阴茎头和(或)阴茎腹侧裂开、尿道口异位,并有肛生殖窦距离的变窄,SD大鼠孕期第11~16 天管饲每天10mg/kg及20 mg/kg非那雄胺,可以建立尿道下裂动物模型.②莠去津对SD大鼠是一种胚胎致畸物.

  • 先天性小耳畸形数字化三维耳廓模型的构建

    作者:国冬军;潘博;郭万厚;庄洪兴;蒋海越

    目前先天性小耳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是耳廓再造术,耳廓支架雕刻的形态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而参照二维胶片模板能否雕刻出理想的支架取决于术者的经验.为此,我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健侧耳廓进行扫描处理后建立了数字化三维耳廓模型.

  • 颅盖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症

    作者:沈卫民;王刚;崔杰;何俊平

    目的 探讨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的多种颅盖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下述方法治疗37例先天性颅缝早闭症:①眶额前移额骨瓣交叉旋转顶骨支撑术治疗短头、尖头及塔头畸形;采用梅花形颅骨瓣治疗矢状缝早闭.②额眶成形术治疗三角头.③双侧额骨瓣旋转,额眶带前移、患侧额骨瓣前倾术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引起的前斜头畸形.④双侧顶枕骨瓣旋转交错,梅花形骨瓣成形术治疗单侧人字缝早闭引起的后斜头畸形;⑤额面前移术治疗双侧冠状缝早闭及颅底缝早闭形成的短头畸形,及合并Apert或Crouzon综合征的颅面畸形.结果 37例先天性颅缝早闭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3 年无明显并发症,头颅外形均得到了改善.结论 在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症时,采用大骨瓣的颅盖成形术仍不失为治疗颅面畸形的好方法.

  • 中面部外置式牵引成骨治疗Crouzon综合征

    作者:穆雄铮;俞哲元;韦敏;张涤生;张如鸿;徐海凇;冯胜之

    目的 应用中面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Crouzon综合征.方法 选用Le Fort Ⅲ型截骨法在眶面部截骨,在颅骨上安装外置RED Ⅱ型外置式中面部牵引器.术后6.4 d开始牵拉,每天牵拉前移1 mm,待中面部到达良好位置和咬合关系时,停止牵拉,并固定该装置2~4 个月.结果 已完成治疗8例患者,平均年龄11.9岁.中面部平均前移9.7 mm,并下移1.6 mm.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观,突眼度由术前的平均20.3 mmn矫正为术后的平均11.9 mm;X线头颅侧影定位测量,∠SNA平均增加9°,∠ANB平均增加8.8°.87.5%患者治疗后睡眠时呼吸阻塞症状明显好转.除1例固定脚处的头皮感染和1例头皮血清肿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5个月,无面部后缩等复发症状.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可首选为治疗学龄儿童和畸形严重的Crouzon综合征的方法.

  • 中位前牵引颅面骨骼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侯敏;柳春明;张海钟;梁立民;高全文

    目的 探讨中位骨骼前牵引和以牙齿承力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在三维有限元颅面复合体模型上,分别以单个牙齿承力,牙列承力前牵引和中位骨骼前牵引,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 以梨状孔底承力的中位前牵引,矢向位移面中上1/2前移比牙齿或牙列承力的前牵引多,面中下1/2位移相对较少,垂直向及侧向位移值均小于牙齿或牙列承力的前牵引.中位前牵引颅面复合体,鼻根区压应力减少明显.结论 与传统的牙体或牙列承力的前牵引比较,上颌中位前牵引可整体前移上颌,从而减少上颌的逆向旋转及硬腭前部压缩现象.

  • 耳屏前小切口内镜辅助颧弓骨折的复位内固定

    作者:邵雁;谢磊;李华;高力;顾子春;叶学红;胡莹

    目的 探讨经耳屏前小切口内镜辅助下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 单侧颧弓骨折7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10例,均采用经耳屏前小切口内镜辅助下颧弓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双侧颧部对称,无张口、咀嚼功能障碍及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耳前隐匿小切口内镜辅助下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可作为部分颧弓骨折病例治疗的选择术式.

  • 髂深血管蒂髂骨-腹内斜肌同蒂双岛状瓣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胡永杰;ZHONG Lai-ping;钟来平;徐立群;曲行舟;ZHANG Chen-ping;张陈平

    目的 评价以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一腹内斜肌双岛状瓣(简称同蒂双岛状瓣)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同蒂双岛状瓣修复10例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包括下颌骨体部、下颌角和下颌骨升支及其周围软组织,其中有7例还包含髁突的缺损).结果 10例同蒂双岛状瓣移植均获成功,仅1例出现局部轻度感染,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3~24 个月,均无肿瘤复发,颌面外形两侧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且供区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同蒂双岛状瓣具有切口隐蔽、单一,对供区功能影响小,软硬组织复合缺损同期修复效果好等特点,是半侧下颌骨复合周围软组织大型缺损功能重建的较好方案.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