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

实用癌症杂志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실용암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930
  • 国内刊号: 36-110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37
  • 曾用名: 江西肿瘤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癌症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黄欧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不同检测方法诊断乳腺癌病灶的敏感性及其价值

    作者:李琰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疑似乳腺癌的患者在术前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病理检查诊断乳腺癌56例,余4例为乳腺良性肿块。 X线、US、CT、MRI检查分别确诊乳腺癌40例、48例、49例、50例,其敏感度分别为71.4%、85.7%、87.5%、89.3%。特异度分别为50.0%、75.0%、75.0%、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8.0%、98.0%、9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1.1%、27.3%、30.0%、33.3%。 US、CT、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ROC线下面积与X线钼靶相比,P<0.05;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P均>0.05。结论与X线钼靶相比,US、CT、MRI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敏感性。

  • 微创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纯诚;郭志强;王征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组)与VATS肺叶切除术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VATS组),于术后第7与第14天(早期阶段)及术后1年(晚期阶段)进行对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用力呼气容积1秒(FEV1.0),与峰值流速(PFR)进行测量。结果 VATS组术后第7天的肺功能指标优于标准组:动脉氧分压测量(氧分压)(P=0.054),动脉血氧饱与度(O2SAT)(P=0.063),FVC(P=0.10),与FEV1.0(P=0.08)。 VATS组术后第7天与第14天的PFR显著优于标准组,(P=0.008,P=0.03)。 VATS组与标准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VATS组(84.13±17.21)次/分,(73.67±10.32)次/分;标准组(86.13±19.67)次/分,(72.24±14.21)次/分,组间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4 d降至术前水平,标准组于术后第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比较,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具有优势,尤其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敏;陈卫华

    目的:探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2.17%和4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3,P=0.449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96%和81.8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260,P=0.6345)。2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为3~10个月,观察组平均进展期(5.78±2.12)个月;对照组平均进展期(5.82±2.0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39,P=0.9494)。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的胃肠毒性的发生率和带状疱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毒性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6,P=0.3494)。结论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常规剂量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回肠重建膀胱对膀胱癌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家荣;潘铁军

    目的:探讨回肠重建膀胱对膀胱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接受的膀胱重建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回肠组和结肠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控尿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回肠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结肠组,回肠组患者控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结肠组患者,回肠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结肠组,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回肠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控尿恢复时间较短,且住院时间较短,总体效果要好于结肠组。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徐荣香;邓彬

    目的:对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VAD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29%(29/34)、5.88%(2/34),与对照组67.65%(23/34)、20.59%(7/34)比较,P均<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骨髓浆细胞数和M蛋白值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值和β2微球蛋白值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治疗组则变化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值和β2微球蛋白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迟达;罗娅红;何翠菊;王天鹏

    目的:分析肺硬化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肺硬化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且病灶直径为10~75 mm(平均直径为45 mm),其中病灶为圆形的有12例,椭圆形的有8例,所有患者病灶密度均匀,且未见坏死灶或者是钙化影,同时均未见毛刺。7例行增强CT扫描均可见血管特征;8例行PET/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41.1%,肺硬化血管瘤对FDC的摄取无特异性。结论对肺硬化血管瘤患者行CT平扫之后再行CT增强扫描,能有效提高诊断率。

  • 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 FOLFOX 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观察

    作者:董霞;李欠欠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1次/天;5-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 d1-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患者采用香菇多糖注射液1 mg,2次/周,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6%(34/45)、55.56%(25/45)、37.78%(17/45),与对照组71.11%(32/45)、35.56%(16/45)、24.44%(11/45)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上升,但治疗组升高较为显著( P<0.05)。结论相比FOLFOX方案化疗来说,采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提高患者近、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

  • 化疗交替靶向药物治疗对 EGFR 突变阳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PFS及 OS的影响

    作者:林顺欢;刘淳;蔡彦敏;郑锐年

    目的:观察化疗交替靶向药物治疗对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FS及OS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吉西他滨+顺铂/卡铂化疗交替吉非替尼组,B组为单用吉非替尼组。比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总缓解率( ORR);对比A、B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期( OS)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QoL)。结果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5例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B组4例患者退出。 A组患者ORR为68.89%,B组ORR为4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的PFS、OS和QoL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疗交替靶向药物在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NSCLC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国外肺母细胞瘤文献计量和研究热点分析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方园

    目的:了解当前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状况,为深入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下载Pubmed数据库中至今发表的有关肺母细胞瘤研究文献的主题词,统计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统计高频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形成主题词共现矩阵,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矩阵做聚类分析,得到该主题研究热点。结果筛选出有关肺母细胞瘤文献206篇,出现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29个,通过对这29个高频主题词聚类得到4个研究热点。结论目前国外对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病理、手术、诊断、基因等方面。

  • 食管超声下钛夹基准标记对食管癌内扩边变化的评估作用

    作者:郭金栋;李明峰;赵蕾;王家明;吕长兴;刘俊

    目的:通过实时透视食管超声下置入的钛夹位移,评估食管病灶内扩边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超声探察病灶,病灶的上下端置入金属钛夹做基准标记,在模拟放疗体位下直接采集透视图像分析,分别记录平静呼吸和屏气状态下钛夹的空间位移。结果60例患者完成试验,74个病灶,137枚钛夹被置入。透视观察到134个(97.8%),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钛夹运动呈规律性振动,振动频率与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相关。在平静呼吸状态下,钛夹移动的极值和中值分别为:头脚方向:(0.7~14.0 mm,7.5 mm)、左右方向(0.4~5.6 mm,2.0 mm)、前后方向(0.6~9.0 mm,2.3 mm);在屏气状态下,钛夹移动的极值和中值分别为:头脚方向(0.2~3.3 mm,1.5 mm)、左右方向(0.2~3.3 mm,1.1 mm)、前后方向(0.3~3.7 mm,1.5 mm)。结论呼吸运动、心脏搏动、食管病灶位置影响食管病灶内扩边值,其中呼吸运动是主要因素。食管超声钛夹基准标记下的实时透视技术,安全可靠。

  • 经腹经骶柱状切除对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综合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影响

    作者:魏光喜

    目的:探讨经腹经骶柱状切除技术对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综合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中低位直肠癌且可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取经腹经骶柱状切除+术中化疗+术后放化疗,对照组采取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中化疗+术后放化疗。术后随访5年,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复发率和转移率以及无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和96%,高于对照组(22%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2%、2%、6%和10%,低于对照组的6%、8%、12%和18%,而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转移率分别为2%、4%、10%和14%,低于对照组的6%、10%、18%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96%、90%和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0%、68%和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经腹经骶柱状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综合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分析

    作者:孙小红;孔为民

    目的:分析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为19.3%。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高,为29.3%;单纯放疗组发生率为16.3%,单纯手术治疗组发生率为8.9%,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术中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7.9%,术中无淋巴清扫者为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6.8%,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者发生率为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8<0.05)。结论下肢淋巴水肿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同治疗方式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同,淋巴水肿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术后联用放疗及放疗剂量。

  • CT和 MRI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程金洪

    目的:比较CT与MRI对于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并评估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在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中,CT准确率为82.1%,MRI准确率为94.6%。在对卵巢癌的定性诊断中,CT准确率为71.4%,MRI准确率为87.5%。在对卵巢癌的分期诊断中,CT准确率为73.2%,MRI准确率为89.3%。在对卵巢癌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中,CT总的准确率为49.2%,MRI总的准确率为84.1%。结论对卵巢癌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

  •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导致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李娟;郭广亚;周莉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引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行穿刺活检术的前列腺癌患者84例,按照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生物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的因素。结果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8.33%,发生时间为术后12~37 h。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2.73%,革兰氏阳性菌占27.27%。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前列腺感染、合并尿路感染、APACHEⅡ评分、反复穿刺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前列腺感染、合并尿路感染、APACHEⅡ评分较低和年龄≥55岁,是导致前列腺癌患者行穿刺活检术引发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引发感染性休克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发生时间为术后12~37 h,应加强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较低、合并前列腺感染或者尿路感染的患者的预防控制,从而减少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 睾丸切除联合大雄激素阻断(MAB)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汪明

    目的:比较单纯睾丸切除与睾丸切除后联合大雄激素阻断( maximum androgen blockade,MAB)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划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纯睾丸切除治疗,共17例;第二组为睾丸切除加大雄激素阻断( MAB)治疗,共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尿流率、前列腺大小及生存时间和质量。结果睾丸切除联合大雄激素阻断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纯睾丸切除治疗组;而且两组在治疗12个月后,尿流率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睾丸切除联合大雄激素阻断疗法降低血清中PSA水平效果更佳。结论睾丸切除联合大雄激素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不仅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性别差异表现

    作者:顾凤华;顾国建;练玲芝;陈伟琴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不同性别的差异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性6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6±11.2)岁,两种性别的发病高峰期均为60~69岁,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吸烟史48例(64.0%),男性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乡镇发病比例为2.17∶1,主要以LD、中心型为主,不同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发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短、胸部疼痛以及肺外症状,不同性别间首发症状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位置于右肺上叶与左肺上叶多,其中男性患者中以右肺上叶为多见,女性患者为右肺下叶为多见,略有差异。结论小细胞肺癌发病以男性为主,而吸烟史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多位于右肺上叶。

  • 抗 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麦柏坚;萧翠萍;宋颖仪

    目的:探讨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NH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侵袭性B-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80.0%(16/2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8/20),P<0.05。不良反应发热例数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分析

    作者:聂波;陈琼荣;杨小玲

    目的:探讨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腹膜浆液性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和P53印记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盆腔浆液性癌的病理形态学十分相似,输卵管上皮中Bcl-2表达及P53印记也证明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与输卵管黏膜上皮有一定的关系。结论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实际包括了卵巢、输卵管和腹膜原发性浆液性癌,它们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很相似,输卵管可能是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发源地。在切除子宫的同时,建议预防性切除输卵管,以减少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

  • 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临床分析

    作者:曹红花;吴娜;申政磊;梁进

    目的:分析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白血病患者髓外浸润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38例患者中,脾浸润83例,肝浸润14例,淋巴结浸润57例,软组织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7例,骨浸润6例,胸腺浸润6例,颅内浸润3例,胸腔浸润3例,直肠、眼、牙龈、前列腺、子宫颈、乳腺、甲状腺、鼻咽部、腮腺等浸润各1例。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局部病灶经病检证实。结论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早期诊断困难,需对这一类白血病提高警惕。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芳飘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和7%。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和43%,总生存率分别为43%和29%。输血,无肿瘤包膜和卫星灶与患者总生存率相关。且只有输血、无肿瘤包膜、卫星灶、切除缘<10 mm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肿块切除术仍是安全的治疗手段,但早期复发率高。

  •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与单纯肝动脉灌注术对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对比

    作者:陆若飞;施海辉;黄桃辉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与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TAI)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ACE组有效率和控制率[76%(19/25)和92%(23/25)]均明显较TAI组[28%(7/25)和68%(17/25)]高(P<0.05);TACE组0.5、1、2生存率[92%(23/25)、56%(14/25)、16%(4/25)]均明显较TAI组[64%(16/25)、40%(10/25)、8%(2/25)]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9/25)、28%(7/25)]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较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好。

  • 对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采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力;卜荣蓉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TBNA)在对CT诊断后疑似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肺癌患者87例,均进行TBNA检查,并与刷检和钳检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刷检阳性率59.77%,钳检阳性率58.62%,TBNA阳性率74.71%,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刷检、钳检阳性诊断患者均在TBNA中诊断为阳性。结论 TBNA检查准确率高,安全性佳,对疑似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作者:童运涛;沈皓;罗进辉

    目的:分析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方法选择42例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双侧肾手术治疗者29例,单侧手术治疗者8例,未进行手术治疗者5例,采用WHOQOL-100量表做为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的标准。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为83.3%,双侧肾手术治疗与未行双侧肾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行双侧肾脏手术者WHOQOL-100量表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未行双侧肾手术治疗者(P<0.05)。结论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治疗应以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术为主,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 不同亚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远期预后分析

    作者:陈达桂;黄海欣;陈海辉;李桂生

    目的:探讨不同亚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180例患者中单纯行调强放疗73例,放化疗107例。对于锁骨上区以及下颈部选择常规的颈前半野技术照射,而上颈部以及鼻咽靶体积应用全程的调强放疗技术进行照射。比较各组间远期预后。结果18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6.4±4.7)个月,随访时间超过3年98例,3年OS、LRFR、DMFR以及PFS分别为82.8%、90.6%、83.3%和75.0%。38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不同亚组患者间远期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早则生存率越高,T3-4N2-3期患者疗效差。治疗方式不同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亚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远期疗效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分期越早其生存率越高,T3-4 N2-3期患者疗效差。

  • 紧贴肋骨边缘闭合方案对肺癌手术患者的疗效

    作者:郭志强;赵纯诚;王征

    目的:探讨边缘闭合方案对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84例行后外侧或腋窝开胸手术肺癌患者的术后疼痛,应用11分值的数字疼痛评分量表[0(无疼痛)10(剧烈的疼痛)]),分别在术后1~2周、2周~1个月、1~2个月、2~4个月、4~6个月、6~9个月和9~12个月进行定期评估。结果术后一年,后外侧开胸患者的疼痛得分(1.2~4.6分)高于腋窝开胸手术患者(范围为1.1~3.7分;P=0.038)。术后第一个月期间,保留肋间肌瓣的患者疼痛程度轻于无肋间肌瓣的患者。边缘闭合患者的疼痛得分(范围0.9~3.8分)显著低于常规闭合患者(范围1.6~5.1分,P<0.001)。结论边缘闭合方案保留了尾肋间神经血管束,成功地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临床效果显著。

  •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范昌桂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20 ml)。记录手术前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地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微循环。

  •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沙键;郦俊生;李立;赵宏;潘良;程捷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细胞癌根治术患者4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素当中的肿瘤发现方式和身体状态是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因素中的静脉浸润和渗透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是否使用α干扰素辅助治疗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身体状态、静脉浸润、渗透方式及组织学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身体状态、静脉浸润、渗透方式及组织学分级为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的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 中国南北方食管癌患者中 p53基因外显子突变谱的差异研究

    作者:洪强;谭家驹;姚维深;罗学平;周国华;谢敬廉;莫春生

    目的:探讨南北方食管癌患者中抑癌基因p53全部编码外显子基因突变谱的差异。方法各选取揭阳居民食管癌患者42例,佛山患者52例,常规提取DNA, PCR扩增p53第2-11外显子全部编码区和附近的一部分非编码区,扩增产物用DHPLC进行突变的筛查。筛查出的突变样本进行DNA纯化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进行p53突变位点的比对和定位。结果高、低发区组中p53至少有1个外显子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63.8%(28/42)和61.5%(32/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0.05); p53有2个外显子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14.3%(6/42)和15.4%(8/52),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881>0.05)。结论高低发区间可能具有相似的环境致癌物质,通过相同的p53基因突变机制导致了两地食管癌的发生。

  • 化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作用及意义分析

    作者:巫翠华;黄立霞;陈延伟;黄平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肺癌住院化疗患者(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健康组)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肺癌患者(病例组)化疗前PT、FIB、APTT、PLT、PCT、MPV、PDW值均显著大于健康组( 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PT、FIB、APTT、PLT、PCT、MPV、PDW值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4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PT、FIB、APTT、PLT、P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均有所改善,MPV、PDW值在化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化疗可逐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 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艺;帅经纬;李隆玉;罗海莲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裸鼠随机分为3组:雌激素组(A组)10只、雌孕激素联合组(B 组)10只、对照组(C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06 ml、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06 ml联合黄体酮注射液0.06 ml、灭菌油剂0.06 ml,每3天给药,3周后处死裸鼠,剥取肿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在3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2在3组中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Bcl-2表达无影响。

  • CEA和 CA19-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潞;江勇;谭卫林

    目的:探讨CEA和CA19-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EA和CA19-9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EA和CA19-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CEA表达与M分期显著相关,与其他临床参数无相关性。 CA19-9表达与性别、年龄、T期、N期、M期、Duke分期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CEA和CA19-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存期无相关性,但CEA和CA19-9联合检测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预后。结论 CEA表达与结直肠癌M分期显著相关, CEA和CA19-9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 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闫瑛;陶书超;陶怡然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检查的42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来对这些患者的CA125和CA153以及CA199、CE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并对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与单独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A125和CA153以及CA199、CE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此外,试验组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敏感度要明显低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P<0.05)。试验组中CEA、CA199、CA15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CA125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断敏感度,为患者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以及及早、及时治疗,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 手术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的疗效及 Cyfra21-1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任光辉;郝晓妍;马斌林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及相关肿瘤标志物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间质化疗(观察组)或常规化疗(对照组)联合手术治疗,各60例,收集血清样本并检测血清中Cyfra21-1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原发病灶大小变化、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淋巴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血清Cyfra21-1含量肿瘤复发及已死亡患者高于存活和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口腔鳞癌有效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前Cyfra21-1水平对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FTY720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谭文华;刘巍;李委佳;麻世红;王瑞雪

    目的:探讨FTY720对卵巢癌细胞系OVCAR-3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FTY720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系OVCAR-3,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FTY720对OVCAR-3卵巢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FTY720作用时间的延长,OVCAR-3细胞凋亡数量增多,且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上升。 Western-blot结果显示Caspase3和Caspase9都受到了激活。结论 FTY720可以诱导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发生凋亡,并且激活内源性Caspase途径和诱导细胞发生G1期阻滞,这可能是FTY720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

  • 精子蛋白32前体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作者:段玲;黄廷富

    目的:探讨精子蛋白32前体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检测54例脑胶质瘤患者精子蛋白32前体(OY.TES-1)mRNA和其表达的蛋白。常规治疗后对患者生存率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精子蛋白32前体与脑胶质瘤复发的关系。结果肿瘤精子蛋白32前体mRNA阳性患者复发率为93.55%,其表达蛋白阳性复发率为94.44%。肿瘤精子蛋白32前体mRNA与其表达蛋白复发率为78.26%。结论诊断脑胶质瘤时,检测精子蛋白32前体( OY.TES-1) mRNA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复发的情况。

  • 补肾抗癌方对 TAM 诱导的小鼠 Lewis 肺癌中 VEGF表达影响

    作者:赵庆香;邓海滨;吴继;王中奇

    目的:探讨补肾抗癌方对不同活化表型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诱导的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不同活化表型TAM的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TAM模型对照组;TAM中药组;活化TAM模型对照组;活化TAM中药组。于接种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第21天处死各组小鼠,剥离皮下肿瘤,流式细胞仪检测TAM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在建模第21天,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各模型对照组,TAM模型对照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活化TAM模型对照组,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D20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各模型对照组,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低于各模型对照组。结论补肾抗癌方可能通过抑制TAM和VEGF表达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 血清 HE4和 CA125检测及 ROMA 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先华

    目的:研究血清CA125、HE4检测及ROMA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204例盆腔包块待查患者按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卵巢良性病变组和恶性卵巢癌组,并选取1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女性的CA125、HE4水平,并计算ROMA值。结果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分别为(478.53±930.42) U/ml、(228.02±374.24)pmol/L,卵巢良性病变组分别为(50.64±62.04)U/ml、(37.42±9.28)pmol/L。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卵巢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CA125、HE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未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5.6%,低风险性ROMA值<5.6%;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17.5%,低风险性ROMA值<17.50%。未绝经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12%、74.68%、35.04%、88.73%,绝经组分别为58.27%、71.43%、95.52%、14.26%,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1%、74.49%、67.88%、66.05%。结论血清HE4和CA125检测及ROMA模型,对评估恶性卵巢癌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恶性卵巢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 XPF 无义突变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中华;黄琴;高军;金艳凤;刘敏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XPF C2169A无义突变与其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及64例胃癌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应用Taqman MGB探针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XPF蛋白的情况。结果4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2169A无一发生突变,然而64例胃癌组织中发现32例(50%)发生突变,并导致XP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羧基端失去194个氨基酸;XPF C2169A突变仅出现在癌组织中,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没有突变;突变后表达的截断蛋白tXPF不能与ERCC1相互作用,迅速通过泛素化降解。结论胃癌中XPF C2169A主要是单等位基因突变,表明XPF是一个单倍型剂量不足修复基因,XPF C2169A突变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 ERCC1蛋白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倪裕丰;丁罡;刘合代;赵其德;丁昭珩;梁洪享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结果7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84%,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吸烟指数无关;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17.86%)低于阴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短于阴性组(1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水平是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

  • 罗格列酮逆转丝裂霉素对人胃癌 SGC7901/VCR祼鼠移植瘤耐药作用的研究

    作者:廖文秋;张琍;李国庆;刘小叶

    目的:探讨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 ROS )逆转人胃癌 SGC7901/VCR 细胞裸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 MMC)的耐药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MMC组( MMC 2.5 mg/kg)、ROS组( ROS 100 mg/kg)、MMC+ROS中剂量组( MMC 2.5 mg/kg+ROS 50 mg/kg)、MMC+ROS高剂量组(MMC 2.5 mg/kg+ROS 100 mg/kg)、MMC+CSA组(MMC 2.5 mg/kg+CSA 50 mg/kg)。每组8只裸鼠;用药40天后,观察各组裸鼠体重和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检测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MMC组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高剂量组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MMC组比较,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有显著性。空白对照组、MMC组中P-gp、MGr1-Ag蛋白表达强,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和MMC组P-gp、MGr1-Ag蛋白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中其表达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瘤体生长,罗格列酮可下调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罗格列酮可部分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的耐药性。

  • 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睿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以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CD8水平,对比2组患者的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44.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7.93%,2组总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6.90%,腹泻的发生率为13.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比值为(1.29±0.03),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4/CD8比值为(1.13±0.03),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治疗后(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温度 CO2气腹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动脉血 pH、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正清;郭立丽

    目的:探析不同温度二氧化碳(CO2)气腹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和二氧化碳分压[ p( CO2)]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3组,各30例。 A组CO2气腹15℃,B组CO2气腹22℃,C组CO2气腹37℃。于术中10 min、30 min和60 min时分别测量并比较患者动脉血pH和p( CO2)的变化。结果各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pH均显著下降,p( CO2)均显著上升,各时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变化愈加明显,60 min时,A组pH高(7.38±0.05)且p(CO2)低(42.58±2.35)mmHg,C组pH低(7.32±0.03)且p(CO2)高(47.42±2.63)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CO2气腹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则pH越低且p( CO2)越高,温度越低则pH越高且p( CO2)越低,适当控制温度可明显抑制pH下降和p( CO2)升高。

  • 16q12rs380366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范艳玲;郭子健;杨晓丹;吴小红;余波;李莉华

    目的:分析16q12 rs380366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罹患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 Ovi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应用Stata/SE 12.0对全部关于16q12 rs380366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结果检索到30篇相关文献,25篇纳入研究的文献中,累计病例69127例,对照95954例。总研究人群分析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16q12 rs3803662位点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群、亚洲人群和混合人群乳腺癌的罹患风险。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rs3803662 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罹患风险。与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相比,rs3803662 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携带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的易感性。结论排除非洲人群,16q12 rs3803662位点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个体罹患乳腺癌风险。

  • miR-20 b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吴巍芸;周宇

    目的:探讨miR-20b对大肠癌( CRC)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miR-20b模拟物转染CRC细胞株HCT-116,qRT-PCR检测转染后miR-20b的表达,分别应用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cl-w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miR-20b模拟物后,HCT-116细胞中miR-20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HCT-116细胞增殖减弱(P<0.05),凋亡增强(P<0.05)。 miR-20b可作用于Bcl-w mRNA的3′-UTR,使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转染后Bcl-w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HCT-116细胞中miR-20b表达水平,可抑制其靶基因Bcl-w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增加凋亡的作用。

  •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3例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作者:喻金梅;安云婷;邹美燕

    宫颈绒毛管状乳头状腺癌( 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又称绒毛管状腺癌( 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1989年由 Young 和 Scully 首次提出[1],1994年被WHO列为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2],是宫颈腺癌的一种亚型。绒毛管状腺癌较少见,现将我院3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总结如下。

  •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柳阳春;徐全;章晔;林庆

    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对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术前PET-CT显像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报告如下。

  • 白介素-11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正清;俞根;兆明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的常见高发肿瘤,放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同期化疗能够增加其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放射性皮肤黏膜反应。由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放疗中断或总疗程延长,从而降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1]。因此,防治鼻咽癌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白介素-11漱口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静脉注射的方法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童春(综述);郭智(审校)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肿瘤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尚未分化的细胞,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是骨髓中克隆性生长的基质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1]。某些研究表明[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在促进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广泛的癌症模型作用。事实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上皮癌的亚型中已被证实为亲恶性,如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皮肤癌或前列腺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驱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近发现[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会促进某些间质癌的进展,诸如骨肉瘤,认为部分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恶变而来。

  • 维生素K2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雨薇(综述);饶智国(审校)

    维生素K包括维生素K1( VK1,叶绿醌)、K2( VK2,甲萘醌)、K3、K4。 VK1和VK2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VK3和VK4是化学合成的药物。 VK2( MK)是淡黄色晶体,于1929年由丹麦科学家Henrik Dam发现[1],是一组由不同数目的异戊二烯醇样残基萘醌构成的家族,包括日常饮食里肉类和蛋类中含有的甲基萘醌-4(MK-4)和一些发酵豆类中由大量细菌合成的甲基萘醌-7(MK-7)。 VK2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的正常凝血功能,近几年研究发现,VK2可诱导肝细胞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的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且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本文就维生素K2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予以综述。

实用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