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

实用癌症杂志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실용암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930
  • 国内刊号: 36-110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37
  • 曾用名: 江西肿瘤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癌症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黄欧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3.0T 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对比

    作者:黎叶芳;马淑华;袁珠;王振栋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3.0T MRI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MRI和螺旋CT的检查的TN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在40例直肠癌患者中,T1~2期为8例,T3期为17例,T4期为15例,而淋巴结阳性22例,淋巴结阴性18例;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MRI检查的T分期准确率为72.50%,术前螺旋CT检查的T分期准确率为6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MRI检查的N 分期准确率为77.50%,术前螺旋 CT 检查的N 分期准确率为72.5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一般,其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13和0.207,且MRI检查的一致性优于螺旋CT检查(P<0.05);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较差,其一致性检验值Kappa分别为0.392和0.154,且MRI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一致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0T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均是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较为可靠的检查方式.与多层螺旋CT比较,3.0TMRI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正确率相对较高,且MRI检查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优于多层螺旋CT.而3.0T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中未见明显异同.

  •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卜雄建;朱峰;刘琨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胶质瘤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存活率为87.5%、复发率为16.7%、ADL评分(73.94 ±4.90)分,对照组2年存活率为66.7%、复发率为37.5%、ADL评分(59.26 ±4.2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6.28 ±5.81)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28.64 ±5.33)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临床价值肯定.

  •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锐;罗英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ECF化疗)和观察组(新辅助化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等特点,患者能较好地耐受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施唯;莫凌莉;毕磊磊;洪丹;张晓燕;赵婷婷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老年良性肝脏肿块患者,均患者行肝脏病灶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超声诊断,以病灶解剖病理和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 与标准比较,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80.68%、特异度为79.63%、灵敏度为81.05%.术中行超声诊断引导病灶切除术进行,术后超声诊断查漏发现新病灶28个.与标准比较,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4.20%、特异度为92.59%、灵敏度为94.77%.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明显高于术前诊断(P<0.01).结论 围术期超声诊断可以指导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癌灶清除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SCC水平对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疗效预测价值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君茂;徐策

    目的 探讨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SCC-Ag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患者127例,卵巢癌患者125例;收集手术联合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相关基线信息以及血清SCC水平以及SCC-Ag阳性信息,并进行相关水平的对比分析,全部研究对象随访5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C等水平.评价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前后SCC-Ag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宫颈癌患者血清中SCC阳性率为100.00%,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后阳性率降至17.32%,P<0.01,有105例患者转阴.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SCC阳性率分别为14.40%和5.60%,P<0.01,有11例患者转阴.治疗前和治疗后,SCC阳性率均见宫颈癌组较卵巢癌组高,P<0.01.另外,SCC-Ag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由治疗前的(3.79 ±0.76)ng/mL降至治疗后的(3.31 ±0.72)ng/mL,P<0.01.卵巢癌组治疗后SCC-Ag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2种肿瘤患者之间比较,SCC-Ag也均见在宫颈癌组水平较高.SCC-Ag>3.5 ng/mL的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较SCC-Ag≤3.5 ng/mL组患者差;且SCC-Ag高表达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均显示宫颈癌组要低于卵巢癌组,SCC-Ag低表达患者中也发现了生存率的类似上述变化状态.结论 SCC不仅作为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卵巢癌的治疗评价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还可同时作为宫颈癌和卵巢癌的预后评价指标.

  • 单孔与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学中;刘志广;刘平

    目的 探讨单孔VATS与3P-VATS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3P-VATS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孔VATS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指标、VAS评分、CRP、PCT水平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7、30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2组CRP、PC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第5天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由术前(56.46 ±10.51)分显著提高至(67.85 ±11.16)分(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8 ±10.92)分(P<0.05);其中2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及社会功能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亦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 单孔VATS与3P-VATS治疗肺癌均可完全清扫淋巴结,临床疗效相当,但单孔VATS在此基础上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VAS评分及CRP、PCT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急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江承川;刘先领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急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行陀螺刀治疗的110例患者急性放射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按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定指标评定治疗后患者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将0级胃肠反应患者分为A组,1级、2级、3级和4级胃肠反应患者分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陀螺刀治疗发生急性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陀螺刀治疗后,完全缓解25例(22.7%),部分缓解77例,总有效率为92.7%,共计4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反应,发生率为31.8%,早期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明显缓解胃肠道反应.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 B级、ECOG评分2分、单次治疗高剂量、单次治疗时间、治疗计划枪点数以及老年是放疗后并发胃肠道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可并发急性胃肠反应,通过个性化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临床应注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防治,减少急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用于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文杰

    目的 探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用于治疗Ⅱ、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效果.方法 将80例Ⅱ、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治疗,对照组只用替吉奥和顺铂方案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Karnofsky评分(72.4 ±6.9)高于对照组(64.8 ±6.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 vs. 40.00%)和CR率(30.00%vs.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粒细胞减少上,治疗组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2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但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治疗Ⅱ、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蕊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组(实验组,n=39)和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组(对照组,n=39),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CR、PR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5.4%、53.8%和69.2%,显著优于对照组CR、PR以及总有效率2.6%、41.0%和43.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免疫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4+和CD4+/CD8+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统计学差异的主要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脱发以及手足综合征,实验组分别为30.8%、15.4%、17.9%、35.9%以及1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和总改善率具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肯定.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爱江;罗扬;毛爱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12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结果,并与单独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中,7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超声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有63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有66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超声诊断(P<0.05);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诊断(P<0.05).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于病灶直径≤1 cm和1 cm<直径≤2 cm的检出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1 cm<直径≤2 cm的检出率略高于直径≤1 cm;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于病灶不规则形和规则形的检出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规则形略高于规则形.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比单独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更具优势,能准确、尽早地了解可疑病变性质,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

    作者:王金榜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全胃切除术并脾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不同方法在预后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首次进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相近,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3%,观察组为8.4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院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61%、88.14%、77.97%、67.8%、57.63%、45.76%.观察组相对应分别为100%、91.53%、81.36%、69.49%、59.32%、47.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静莉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1)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前2周给予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术后2年复发转移情况及2年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81%)显著高于对照组(65.56%)(Z=-4.002,P=0.000),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5.596,P=0.000;t=-6.839,P=0.000),并发症发生率(41.76%)低于对照组(58.89%)(χ2=5.312,P=0.021),2年生存率(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67.78%)(χ2=26.013,P=0.000),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3.049,P=0.000;χ2=17.450,P=0.000),生活质量改善率(35.16%)明显高于对照组(21.11%)(Z=-3.013,P=0.003).结论 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高,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殷东风;高宏;潘玉真;邢玉庆;邢向荣;周跃华;朱颖;唐广义;李夏平;张惠子;潘琳;崔小天;周立江

    目的 研究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NRS≥4分的60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吗啡快速滴定,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参照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吗啡滴定.结果 52例患者完成快速滴定,静脉组25例,口服组27例.两组滴定完成时NRS评分均≤3分,并均较滴定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NRS评分在滴定前、滴定后和滴定前后差均无明显差异(P>0.05);吗啡制剂滴定完成时,口服组与静脉组的疼痛明显缓解,达到65%以上,但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滴定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P<0.05);滴定后两组的ZP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口服组更为明显(P<0.05);滴定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时,口服及静脉滴注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滴定,而静脉滴定的速度更快.

  • 肺癌患者保守治疗前后CT影像学改变及疗效评估分析

    作者:张烨飞

    目的 评价中晚期肺癌保守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及疗效.方法 对40例中晚期肺癌病例(其中Ⅲb期24例、Ⅳ期16例),采取TP方案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癌抗原125(CA125),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 治疗前、后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16 ±0.72)cm 和(3.26 ±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5).治疗2个周期后,CT检查显示患者肺内原发病灶减少,肺门淋巴结明显缩小,肺内转移灶基本消失.治疗后血清CEA、CA125水平均下降,Ⅲb期病例组CEA为(38.03 ±8.83)μg/L,低于Ⅳ期病例组(46.33 ±9.25)μg/L(P<0.05);Ⅲb期病例组CA125为(31.08 ±8.77)U/ml,低于Ⅳ期病例组(37.66 ±9.41)U/ml(P<0.05).Ⅲb期病例组的缓解率(66.67%)高于Ⅳ期病例组(31.25%)(P<0.05).Ⅲb期组的MPFS为13.64个月,Ⅳ期组 的MPFS为9.27个月,两组生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6.74,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缓解率.

  • 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董振江;栾玉杰;王涛;孙淑芬;尹清臣

    目的 探讨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对胰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胰腺癌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及自尊心理状态情况加以评价,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调查干预后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自尊心理评价积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积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自尊心理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经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可有利于胰腺癌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增强其自尊心,从而可间接性增强其治疗子自信心,终改善其生活质量.

  • 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作者:谢容

    目的 探讨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5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另35例采用保乳术治疗,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采用CMF化疗方案治疗,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ER/EP)阳性者行内分泌治疗,观察组术后行全乳放疗及瘤床加量放疗.于术后2个月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乳房美容情况,随访3年,统计两组局部复发、生存率、远处转移情况,并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调查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7.14%),χ2=3.96,P=0.04;观察组术后2个月乳房美容优良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0),χ2=58.94,P=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94.29%vs97.14%]、局部复发率[2.86%vs5.71%]及远处转移率[8.57%vs1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采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且具有较好的乳房外形,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殿锋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经腹腔入路组患者均接受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而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则接受经腹膜后入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8.74 ±22.68)min、(124.69 ±43.78)mL和(8.12 ±2.21)d,均显著低于经腹腔入路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经腹腔入路组(P<0.05);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显著低于经腹腔入路组的13.33%(P<0.05).2组患者术后彩超和膀胱镜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情况;2组患者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后入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创伤小,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 阴道镜联合利普(LEEP)刀治疗宫颈癌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喻华英;张宝霞

    目的 探讨阴道镜联合LEEP刀治疗CIN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3例CI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镜评估病变,观察组给予LEEP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切除结果符合率,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基本情况、术后6个月复发转移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92.86%,二者诊断HSIL(95.83%)的符合率高于LSIL(88.89%).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3.960,P=0.000),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t=-17.456,P=0.000),临床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5.37%)(Z=-2.595,P=0.009),远期复发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90%)(χ2=17.378,P=0.000),生活质量改善率(30.95%)高于对照组的(19.51%)(Z=-2.673,P=0.008).结论 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CIN临床疗效显著,诊断符合率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卵巢癌术后地佐辛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高;吴熙

    目的 探讨卵巢癌术后地佐辛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卵巢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术毕给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比较2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在T2、T3、T4时点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CD3+水平在术后24 h(P<0.05)、术后48 h(P<0.001)高于对照组;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在术后48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G含量在术毕,术后12 h、24 h及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5);IgM含量在术后12 h、24 h及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7%(Z=-2.804,P=0.005).结论 对卵巢癌术后患者给予地佐辛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对术后免疫功能抑制较轻,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剑飞;谢建平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根治切除治疗(根治组)、姑息性切除与辅助治疗(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经皮途径也能完成胆道引流)(对症治疗组),并对不同手术切缘的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根治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姑息治疗组,姑息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症治疗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由高到低为手术根治组>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因素.手术方式及手术切缘对预后均有影响.结论 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的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PET-CT与CT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差异分析

    作者:高红霞

    目的 研究PET-CT与CT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差异.方法 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将88例左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左乳癌术后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而试验组则接受左乳癌术后PET-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收集整理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利用CT及PET-CT定位后的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差异.结果 分别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88例患者的左心室的体积,结果发现对照组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115.7 m3;试验组PET-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96.8 m3.结论 PET-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进行勾画.PET-CT进行图像定位明显优于CT图像的定位,更加精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适合广泛推广.

  •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创伤指标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包春燕;徐郁;李彩霞;于晓霞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创伤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按门诊号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创伤指标及雌二醇(E2),促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素(LH)等卵巢功能检查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BC、CRP、IL-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E2、FSH、LH水平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3、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机体创伤影响较小,恢复较好,且不会对卵巢功能造成显著影响.

  • 中央型肺癌诊治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贾伟君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诊疗过程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病理学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49例患者行MRI检查,46例患者行CT检查.分别比较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结果 X线检查与CT检查在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生长、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肿块边界不清等方面表现相似,但在支气管炎并感染、肺上叶片絮状影、渗出性病灶、增厚的支气管黏膜扩散、支气管受累征象、纵膈等血管和脂肪组织丰富处等特殊部位其显像CT更为清晰,而X线在支气管炎并感染方面表现良好,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的显像方面MRI表现更为优秀.以病理学判断诊断为金标准,X线诊断的正确率为86.67%、CT诊断的正确率为93.47%、MRI诊断正确率为93.88%,3种影像学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由于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首选诊断,CT对于细微病灶、肿瘤的范围具有一定优势,MRI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显像优势明显.3种检查方法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互补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冯立中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贲门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每组28例,并进行3年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营养情况和远期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胃切除组患者和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全胃切除组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显著小于近端胃切除组的胃肠道症状评分(P<0.05).2组患者术后1年的营养情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存在较大比例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2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全胃切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P<0.05).结论 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临床效果更好,术后胃肠道恢复较好且术后3年生存率较高.

  • 不同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文习武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DP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Z=-2.343,P=0.019).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及NSE均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477,P<0.001;t=-14.094,P<0.001;t=-6.952,P<0.001;t=-9.337,P<0.001).化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及NK 细胞水平较化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CD4+、CD8+及CD4+/CD8+水平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3.679,P=0.001;t=3.223,P=0.002;t=5.533,P=0.000).2组患者QLQ-C30功能评分、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01),观察组上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135,P<0.001;t=9.737,P<0.001;t=5.340,P<0.001).观察组Ⅰ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3.13%);对照组Ⅱ级(36.67%)、Ⅲ级(23.33%)及Ⅳ级(23.33%)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Z=-2.883,P=0.004).结论 GP方案治疗NSCLC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免疫抑制反应及不良反应较轻,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作者:童武松;潘金华;邱晓莉;王松林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HCC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治疗后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肿瘤生长相关分子、血清侵袭相关指标及肝癌标志性分子等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金属蛋白酶(MMP)、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溶性B7-H3(SB7-H3)、α-L-岩藻糖苷酶(AFU)、组织蛋白酶S(Cat 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凋亡,降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安全可靠.

  • 麻醉深度监测(BIS)对结直肠癌根治术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调控作用

    作者:秦妮娜;邹雨霞;陈锴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BIS)对结直肠癌根治术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2组麻醉均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研究组同时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浓度行气管插管及麻醉维持.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切皮时(T3)、术毕(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T0、T2、T3时的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2组麻醉后SBP、DBP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HR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在T1(DBP),T2、T3(SBP),T4(SBP、DBP)的变化较研究组更明显(P<0.05).2组麻醉后血浆Cor、E、NE水平均持续升高,对照组在T2(Cor、E、NE)、T3(Cor、NE)的变化较研究组更明显(P<0.05).结论 根据BIS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能够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及减少应激反应,有利于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 苦参碱注射液辅助CAG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方;刘小辉

    目的 探讨苦参碱注射液辅助CAG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C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苦参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等.检测2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临床症状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9.49%,显著高于对照组53.85%(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厌食、肝损伤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2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辅助CAG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明显,安全性好,且可提高患儿血清中IL-2水平及降低IL-10水平.

  • 同步放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作者:徐辉;秦文娟;郭瑞祥;熊波良;郦守国;侯如蓉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从而可为临床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规范、高效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注射15 min,每3周重复1次;同步行放疗)与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恩度15 mg+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4 d,每3周重复1次),各39例.统计两组12个月生存率、中位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评价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P<0.05;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85 ±1.27)个月、(9.98 ±1.71)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6.07 ±0.98)个月、(7.99 ±1.38)个月,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48.7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分别为(73.17 ±2.75)分、(59.68 ±2.5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52.75 ±2.02)分、(53.01 ±1.98)分,且治疗组 KP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9%)与对照组(48.72%)相比,P=0.64.结论 辅以恩度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期,更好的改善其生存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荐.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思美丽;吴文湘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榆林市第二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炎(即0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恶心呕吐、腹泻的Ⅲ~Ⅳ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紫杉醇脂质体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更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柱状对比传统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尧

    目的 探讨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CAPR)和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组即CAPR组,44例;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组即APR组,36例.根据2组患者的随访资料及临床病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在肠壁的位置、肿瘤下缘距离肛门的长度、术前是否化疗、TNM分期、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术后生存率、环周切缘阳性率、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率等数据.结果 CAPR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骶前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与AP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肠穿孔、CRM阳性、骶尾骨不适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组手术后并发炎症发生率为20.45%,APR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R组术后转移率为9.68%,APR组术后转移率为22.22%,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复发及总体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APR相比较,C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能够更好地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减少术中穿孔,但CAPR术后出现男性性功能障碍、骶尾骨不适发生率高于APR,还需要继续进行观察研究.

  • 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奡;俞洁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晚期肺癌伴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及AFP.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2%(Z=-22.219,P=0.026).治疗后,2组ALT、AST、TBil、PT、APTT、TT、FIB、HBV-DNA及AFP均显著下降(P<0.05),ALB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HBV-DNA及AF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许冰;王娟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于彩超下观察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根据其病理特征分为单纯型、混合型2组,分析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中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占88.6%,高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血流信号达2级、3级者分别为37.1%、20.0%,明显高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肿瘤边界、肿瘤边缘、肿瘤后方回声分型、瘤内钙化有显著差异(P<0.05);在回声类型、肿瘤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相比,混合型黏液腺癌在超声下具有动脉血流频谱、血流信号分级升高,肿瘤边界不清、边缘模糊、肿瘤后方回声增强、瘤内出现钙化的特点.

  • 药物治疗联合胃肿瘤根治术对消化功能缺失可行性及ALB影响研究

    作者:张敏康;王丽双

    目的 分析药物疗法配合胃癌根治术治疗消化功能缺失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因胃部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的患者,共计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100例患者均行胃肿瘤根治术,一组采用常规治疗,称普通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通过药物联合治疗,称药物组.通过对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疗效方面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 在早饱、上腹饱胀、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方面的评分,药物组的得分均比普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普通组术前一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服药1个月、3个月后普通组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疗法配合胃癌根治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消化功能缺失的效果研究表明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也提高患者的治疗率.

  • 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对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影响

    作者:郑旭东

    目的 分析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对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167例桥本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将其分为无PTC组和合并PTC组,分别为94例和73例.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组织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PTC 组的血清TSH 水平(3.34 ±1.36)mIU/L,明显高于无PTC 组[(2.19 ±1.17)mIU/L](P <0.05),而其血清TGAb 及血清TPOAb 水平明显低于无PTC 组(P <0.05);合并PTC 组患者中血清TSH 水平升高者比例(32.88%)明显高于无PTC 组(23.40%)(P <0.05);年龄、性别及血清TSH 水平可能是影响桥本氏病患者诱发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会促进甲状腺组织的癌变。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作者:李川

    目的 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REP)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EP的影响因素.结果 首程放疗和再程放疗患者放疗后REP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部淋巴结肿大、颈/脑动脉硬化、疗程和复发是影响REP发生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脑动脉硬化和疗程是影响R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做好放疗后的监测、随访工作,降低REP的发生率.

  • 丙泊酚麻醉应用于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丁汉琳;金胜

    目的 观察丙泊酚麻醉应用于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89例,根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2组患者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Ransay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2组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Ran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 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加用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且可降低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

  •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及对下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刘彬;宫凤玲;孙川;马海川;李海渊;刘爽

    目的 探析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对其侵犯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分析.方法临床选择下咽癌患者50例,均进行喉镜检查及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情况;比较CT平扫及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的比较情况;比较喉镜检查与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显示淋巴结转移、环后区壁内脂肪层、杓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喉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清晰情况显著高于喉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可清晰显示下咽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侵犯范围、大小部位等结构,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术后持续静脉镇痛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段伟琴

    目的 探讨在肺癌患者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癌开胸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其他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镇痛镇静评分、手术前后的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48 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48 h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观察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前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观察组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15例(32.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0.0%),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此外两组均未见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肺癌患者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预处理,可提高镇痛效果,且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相对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

  • 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治疗127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戴兴;吴朝阳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治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晚期胃癌患者227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3种药物联合化疗,共127例;对照组使用奥沙利铂、替吉奥2种药物联合化疗,共100例,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83%)和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 +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 +、CD4 +/CD8 +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 +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 +、CD4 +/CD8 +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Ⅲ度,不影响治疗,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的脱发为Ⅳ度,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均为Ⅰ~Ⅲ度;两组不良反应中,除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无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平均周期为3.3个月,对照组为3.1个月(P=0.03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7.2%和43.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4%和81.0%;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为7.3个月,对照组为7.0个月,P=0.63),1年生存率(观察组为34%,对照组为31%).结论 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三药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同步放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蔡鹏

    目的 探讨放疗同步联合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60例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治疗,治疗组采用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比较2组CEA、CYFRA21-1、VEGF及MMP-9水平变化,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VEGF、MMP-9、CEA 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组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副作用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χ2=5.455,P=0.039).结论 放疗同步联合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NSCLC疗效相当,但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 Akt/mTOR通路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乐静;赵涛;刘爱林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纳入胃肠胰腺炎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入组患者血液中Akt、mTOR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kt、mTOR的表达,分析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AKt、mTO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瘤组织中AKt、mTOR阳性率均较瘤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 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AKt、mTOR的高度表达,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 血清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毅;张君薇

    目的 探讨血清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胃癌患者(实验组)和65例良性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E-Cad、PGⅠ、CEA和CA19-9的含量差异,并通过ROC曲线结合Logistic回归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中E-Cad、PGⅠ含量显著下降,而CEA、CA19-9含量显著升高(P<0.05).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21,0.811,0.693和0.939,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大Youden 指数为0.371,0.242,0.435,0.371和0.790,对应的灵敏度为0.613,0.597,0.645,0.597和0.855,特异性为0.758,0.645,0.790,0.774和0.935.结论 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检测具有一定的胃癌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胃癌诊断价值.

  • 健康人群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魏双琴;姚东英;张成;徐继;金丽雯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50(CA50)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肿瘤标志物水平分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观察组156例和肿瘤标志物正常的对照组344例,两组人群入组时均未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随访期间,定期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及器官检查,确定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病概率及分析血清CEA、AFP、CA199和CA50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为16.0%,对照组总体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标志物单独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均较低,其中CEA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较高为45.1%,AFP对肝癌的灵敏度较高为73.5%,CA199对食管癌和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分别为78.3%和72.5%,CA50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较高为73.1%.而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均高于每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灵敏度(P<0.05).结论 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健康人群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实现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针对性的预防.

  • SOX4表达与恶性黑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转移的关系

    作者:李林

    目的 探讨SOX4表达与恶性黑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恶性黑素瘤患者70例,同期收集正常皮肤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SOX4阳性表达.比较两组的SOX4阳性积分.分析SOX4阳性积分与恶性黑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SOX4表达与恶性黑素瘤转移的关系.结果 恶性黑素瘤患者的SOX4阳性表达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恶性黑素瘤组织SOX4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与Breslow分级、Clark分级和溃疡形成显著相关(P<0.01).3组恶性黑素瘤患者SOX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95.45%、100.00%,转移组明显高于原位组(P<0.01).结论 SOX4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进展及转移呈正相关.

  • VCA-IgA联合eIF4 E检测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桑畅

    目的 探讨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 VCA-IgA)联合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NPC患者60例(NPC组),同期收治的鼻腔乳头状瘤、纤维瘤、血管瘤及鼻息肉等良性肿瘤患者45例(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CA-IgV水平,qPCR法(一步法)检测患者组织中eIF4E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生化结果显示,NPC组患者血清VCA-IgV阳性率为78.3%(47/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6.7%(21/45);血清VCA-IgA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间无明显关联(P>0.05).qPCR结果显示,各病理类型患者癌组织中eIF4E mRNA的表达水平间均有差异,晚期鼻咽癌患者以及发生癌细胞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eIF4E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但淋巴结近端与远端转移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良性对照组患者2种检测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鼻咽癌组以上指标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VCA-IgV作为NPC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良性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结合组织eIF4E表达差异,可进一步提高NPC的诊出率.

  • ER、VEGF、TGF-β1在增生期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桃英;高珊珊;刘鹏森;朱宝菊

    目的 探讨增生期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中ER、VEGF、TGF-β1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纳入增生期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病例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ER、VEGF、TGF-β1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总结增生期子宫内良恶性肿瘤与其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增生期子宫内膜肿瘤组ER、VEGF、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恶性肿瘤组高于良性肿瘤组ER、VEGF、TGF-β1 mRNA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ER、VEGF、TGF-β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P<0.05),且恶性肿瘤组高于良性肿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VEGF、TGF-β1表达与增生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复发相关(P<0.05).结论 增生期子宫内膜肿瘤良恶性与ER、VEGF、TGF-β1表达量相关,ER、VEGF、TGF-β1相对表达量水平与增生期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的预后具有着相关性.

  • 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查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饶朝霞;魏冬林;毛小刚

    目的 探讨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查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2组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联合检查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指数.结果 观察组PRL(542.29 ±189.41)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6 ±123.58)IU/L;Hcy(23.47 ±6.8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1.75 ±1.52)μmol/L(P<0.01).PRL及Hcy联合检查漏诊率25.30%,符合率86.50%,灵敏度74.70%,特异度98.75%,正确指数0.73.PRL水平越高,发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越高,OR和95%CI分别为2.962和1.907~4.600.Hcy水平越高,发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越高,OR和95%CI分别为2.552和1.851~3.518.曲线评价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PRL 及Hcy 水平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查有助于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XAF1、CHD5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芳;毛小刚

    目的 探讨XAF1、CHD5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部分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分析XAF1、CHD这两个免疫因子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无病生存和总体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XAF1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分期(P=0.030)相关,多见于Ⅲ期或Ⅳ期(P=0.099)肿瘤.此外,相比于对照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CHD5表达水平偏低.且CHD5低表达与淋巴结状态、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生存分析显示,XAF1低表达与高分化肿瘤有关,且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3).CHD5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XAF1、CHD5低表达是卵巢浆液性腺癌危险因素以及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体内的XAF1、CHD5表达均下降,缩短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但是二者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关系,可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准确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实用癌症杂志》2018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实用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