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群顶;高炬;孙培祥;陈桂娥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8例,1例为两个病灶,肿瘤常位于额叶或中线附近的脑白质,位于幕上8例,幕下1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化脓性胆囊炎的护理

    作者:姜虹;耿丽;乔惠梅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B超监视下定位PIED套管针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留置8.5F外引流管持续引流冲洗.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穿剌置管成功,首次引流脓液50~120ml.引流后患者全身症状和体征迅速好转,7~1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置管维持7~15天,住院16~31天,平均18.9天,18例患者均痊愈,无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全面严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 食管癌治疗后带膜食管支架应用的中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朱昭环;曹翠明;张燕萍;钱筱平;陈素英;朱建邦;王煊;金导泉

    目的:评价食管癌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带膜食管支架应用的中远期疗效.方法:36例食管癌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出现食管或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或纵隔瘘的患者行带膜食管支架置入术,并进行21~86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均行食管点片,复发性食管狭窄患者行内窥镜检查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21例患者随访中死亡,支架置入后生存期是1月~53个月.其中10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3例死于食管大出血,2例死于肺部炎症,4例死于不明原因.随访中仍然健在15例,生存时间为支架置入术后21个月~74个月.结论:带膜食管支架在食管癌治疗后的应用近期疗效满意,而中长期疗效较差,多种并发症所导致的患者的终死亡是食管支架治疗应用的不足.

  • 肝脏胆管囊腺癌影像学诊断的价值

    作者:宋则周;马静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介入超声技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在肝脏胆管囊腺癌(HBCA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5年6例临床材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HBCAC.结果:HBCA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囊壁明显增厚,囊壁上可见结节回声,囊内探及分隔回声,囊壁及囊内分隔探及血流信号,囊壁结节探及血流信号,无肝内外胆管扩张.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介入超声技术结合CT及MRI对HBCAC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作为诊断HBCAC的首选方法,增强CT、MRI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或病灶囊液抽吸涂片检查具有确诊断值.

  • 家兔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的制备及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吴颂红;徐英进;宋利宏;王彬生;吕振木;申文增

    目的:探讨采用家兔自体血凝块建立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的可行性及表现.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下经家兔左颈外静脉插管,注入兔自体血凝块,建立肺栓塞模型,栓塞前后分别作肺动脉造影和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并处死动物以病理证实.结果:采用本方法成功建立9只肺栓塞模型,病理解剖证实大多数栓塞于肺动脉的第4级分支(段动脉).肺动脉造影图像表现为肺动脉分支出现充盈缺损或截断改变,肺灌注显像表现为多发的呈肺段分布的放射性减低或缺损.结论:经家兔左颈外静脉插管注入自体血凝块的方法制备的急性肺栓塞模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恶性淋巴瘤脾脏浸润灶化疗后超声造影影像特点分析

    作者:刘志亚;郑笑娟;彭敏霞;史晓龙;陈丽萍;蒋勇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脾脏浸润灶化疗后超声造影灌注动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恶性淋巴瘤中11个脾浸润病灶经不同化疗周期后超声表现特点.结果:恶性淋巴瘤脾脏浸润灶化疗后造影显示筛网样强化,可出现少量对比剂沉积.结论:超声造影对恶性淋巴瘤脾脏浸润灶进行治疗后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 B超在肝脏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87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宗桧;李吉昌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肝脏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肝脏外伤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87例肝脏外伤性损伤,其中肝脏真性破裂60例(68.96%),被膜下破裂19例(21.83%),中央型破裂8例(9.19%).结论:B超检查对肝脏外伤诊断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任秀昀;井茹芳;李春伶;张伟;牛虹;李晓梅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表现.方法:应用对比剂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ontrast pulse sequenuce sound,CPS)技术对25例28个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对比剂在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结果:26个(92.9%)病灶动脉期呈环状增强伴附壁结节或球状突起,门脉期呈缓慢向心性充填,21个病灶呈完全充填,5个病灶呈不完全充填,延迟期与周围肝实质期比呈相对高增强;另2个(7.1%)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肝血管瘤的典型增强表现为动脉期环状增强,门脉期缓慢向心性充填,延迟期呈高增强.

  • 三维超声经阴道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作者:焦阳;范海波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经阴道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oluson 730超声诊断仪对3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三维超声经阴道检查,并进行三维重组.结果:三维超声经阴道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32例有30例与病理结果显示相符合,符合率为94%.结论:三维超声经阴道检查能直接显示子宫及宫腔内病灶的立体形态及与内膜的空间关系,使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 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异位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张红安;谢明星;卢晓芳;冯剑锷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颈部异位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测量17只同种异体移植及6只同系移植心脏测量左室内径、心肌厚度、左室重量和心功能等.6只同系移植大鼠和9只同种异体移植大鼠,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3、5天,采用高频超声对上述指标进行测量,第五天测量完毕后处死并做病理检查.另8只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3天各测量一次,第3天测量完毕后处死做病理学检查,超声指标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①同种异体移植术后,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左室心肌厚度和左室重量逐渐增加,左室内径减小,射血分数无显著性改变;②术后第3天,组织学检查表明已有排斥反应发生,超声检查显示室壁厚度与左室重量明显增加,而常规心脏触诊未能及时发现排斥反应;③随着组织学分级加重显示的排斥,左室心肌厚度与左室重量有显著的增加.结论: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为超声评价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准确指标.高频超声为心脏移植实验研究评价排斥反应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观察方法,为临床上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的超声评价提供了依据.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作者:张伟飞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材料完整的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果: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右侧3例,左侧1例.肿瘤直径4~8.9cm,平均6.5cm.肿瘤大部分呈卵圆形,边界清晰,无周围组织和血管侵犯,平扫密度低于肌肉,内可见小点状钙化,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但确诊应根据病理学检查.

  • 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的CT、MRI诊断

    作者:孙黎明;徐坚民;黄国鑫;饶梓彬;朱进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静脉窦密度略高信号增高、窦腔增宽(n=5/12),增强扫描可见"空三角"征(n=3/3);随着病程的改变,MR/可表现为静脉窦T1WI(n=15/17),T2WI(n=13/17)流空效应消失,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增强MRV可显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窦内充盈缺损(n=17/17;n=4/4);CT及MRI还可见皮层及皮层下多发、散在的出血性脑梗塞(n=7/12;n=13/17),基底节区脑梗塞(n=3/12;n=4/17)等间接征象.结论:CT增强可以显示静脉窦血栓,MPT、MRV及增强MRV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MRI优于CT平扫.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血管阻力

    作者:叶宝英;张玉奇;陈树宝;孙锟;张志芳;姚丽萍;吴兰平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肺血管阻力(PVR)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5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的先心病患儿(病例组)的三尖瓣大反流速度(TRV)、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肺动脉瓣大反流速度(PIV)、肺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PA),计算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将病例组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与导管所测的PVR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的TRV/VTIRVOT、PIV/VTIPA及TRV/VTIP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病例组的PIV/VTIPA值和TRV/VTIPA值与心导管所测PVR值间呈高度正相关(r=0.896,0.847,P<0.05);当PIV/VTIPA>1.069或TRV/VTIPA>1.407时,提示PVR>2 Wood单位.结论: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估测肺血管阻力.

  • CT Pinpoint系统在胸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作者:刘瑞宏;黄振国;王武

    目的:探讨Pinpoint系统在CT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35例中139例应用Pinpoint系统活检,196例应用非Pinpoint系统,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确诊.比较pinpoint组与非Pinpoint组在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为90.6%,非Pinpoint组的诊断正确率82.7%(χ2=4.31,P=0.037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于直径>3cm的病灶,Pinpoint组和非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3%和89.7%(χ2=0.60,P=0.44),但对≤3era的病灶,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为88.6%,非Pinpoint组77.1%(χ2=4.12,P=0.0423)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对于紧贴胸膜病灶,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94.6%,略高于非Pinpoint组91.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1=0.30,P=0.5833),对于非紧贴胸膜病灶,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89.2%,非Pinpoint组79.9%(χ2=3.87,P=0.0490)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inpoint组和非Pinpoint组气胸发生率分别12.2%和12.8%(χ2=0.01,P=0.927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inpoint系统在胸部病变CT导引下活检中可提高正确诊断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正常成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差异研究

    作者:何光武;张贵祥;何江波;项华;王斌;成中意;汪守中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年龄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各向异性的差异.方法:6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包括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结果:胼胝体膝部(F=3.113,P=0.024)和豆状核(F=3.229,P=0.020),在各年龄组之间F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内囊前肢(F:3.093,P=0.024)和豆状核(F=3.824,P=0.009),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A值呈正相关的部位有内囊前肢(r=0.293,P=0.0349)、胼胝体膝部(r=0.322,P=0.0202),ADC值呈现正相关的部位只有外囊(r=0.365,P=0.00925).结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的FA值和ADC值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则有增高的趋势.

  • 动态增强MRI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

    作者:刘妍;夏黎明;梁赵玉;王承缘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MRI平扫、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26例为恶性病变,20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良性淋巴结多为椭圆形,淋巴结周围水肿,脂肪边缘模糊,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68.23±117.89)%,Tmax为(70.17±8.75)s,Slopemax为(2.96±2.03)%/s;而恶性淋巴结则呈类圆形或球形,轮廓较清晰,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92.74±106.84)%,Tmax为(61.92±21.37)s,Slopemax为(3.37±1.83)%/s.良、恶性淋巴结病变动态增强MRI的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及大强化速率Slopemax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良性淋巴结病变多表现为工型,而恶性淋巴结病变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淋巴结MRI可提供病灶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

  • 胆道及胰腺肿瘤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徐建良;沈玉英;沈小健;顾松鸿;茅爱武

    目的:探讨胆道及胰腺肿瘤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23例中胰头癌8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中下段胆总管癌5例、胰头部转移癌4例、胆囊癌和壶腹癌各1例,分别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ICD)内外引流6例及单纯外引流4例、胆道支架植入8例、十二指肠支架植入5例,全部给予多靶点动脉内药物灌注或/和栓塞治疗共52次.结果:术后1周实验室检查,血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随访3年1例、12个月10例、6个月9例、3个月2例仅1例2个月随访时已死亡.结论:PTCD、胆道支架植入及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内药物灌注或/和栓塞治疗应用于胆道及胰腺肿瘤,可明显缓解黄疸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 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欣;程乐;陈康;张雪斌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行导管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后再手术的结果.结果:13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本组栓塞后2~5天手术.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的应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被膜支架在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及继发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学江;杨效经;韩学东;张西伟;李锋;朱玉花

    目的:探讨被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继发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监视下对18例吻合口瘘及继发瘘成功实施被膜食管支架治疗.结果:16例吻合口瘘及2例食管癌继发食管气管瘘患者手术成功,共置入19枚支架,仅1例为重新置人特制支架,瘘口闭塞,纵隔及肺部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被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的吻合瘘及继发瘘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CT在囊型肝包虫活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少雄;刘振忠;彭心宇;牛建华;张示杰;吴向未;杨宏强;宋发亮

    目的:探讨CT对囊型肝包虫活性特征影像学表现判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共42个肝细粒棘球蚴包虫囊的影像学及术后记录囊内容物性状(液性,胶胨性,实变钙化)及内囊内原头节活性及内囊HE染色切片的镜下结构.结果:不同类型的包虫囊内其cr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变钙化组未见活性原头蚴的存在;CT显示囊内容物液态时囊内原头节活力明显高于胶冻性组(P<0.05),包虫母囊内原头蚴的活性随CT值的增大而减小;包虫内囊组织结构损害随内囊的剥离,塌陷而加重.结论:CT在包虫囊的活性程度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三维显示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作者:谢兵;肖红;王健;邱明国;黄学全;张绍祥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公式计算三维对比血管造影(3D CEMRA)的延时时间对改善头部和体部血管影像质量的价值.方法:86例分为两组:头颈组65例使用3D CEMRA检查头颈时间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体部组21例使用3D CEMBA经典计算公式,即延迟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采集中心时间+1/2对比剂团注时间.结果:86病例3D CEMRA图像中各级血管显示的总优良率达到96%.结论:头部和体部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可得到良好的3D CEMRA影像.

  • 股骨颈疝窝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相爱华;囤荣耀;杨蕾;张庆玲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06年10月的300例CT检查中13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3例股骨颈疝窝均为单侧发病,左侧9例,右侧4例;CT表现为髋关节股骨颈前上1/4部位,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周边有硬化环,直径为4~10mm.结论:CT对股骨颈疝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与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通达;李东野;夏勇;陈清枝;王晓萍;陈静;杨煜;潘德峰;李雷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与负荷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方法:20例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LDDSE检查及采集IBS、DTI图像,术后(3月)复查二维超声.探索在LDDSE过程中,以IBS参数背向散射积分变异幅度(CVIB)大变化率(K)>13定义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以负荷下DTI大Vs与静息时Vs的差值(T)>2.0cm/s定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结果:LDDSE结合DTI或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0.01);LDDSE结合DTI较LDDSE结合IBS技术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降低(依次为78.9%,79.1%Vs 86.7%,87.1%)(P<0.05),尽管LDDSE结合DTI诊断存活心肌的特异性(81.25%)较LDDSE结合IBS(87.5%)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DDSE结合IBS较LDDSE结合DTI评估存活心肌灵敏性稍高.

  • 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附6例分析)

    作者:陈祖华;杨光钊;章良;姚渭土;夏建余;郑双丽;周任务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结果:6例胸内Castleman病均为局限型;透明细胞型5例,浆细胞型1例.病灶位于中纵隔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前纵隔;肺门1例;后纵隔3例.CT表现为纵隔及肺门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光整伴分叶状1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2例,出现斑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坏死1例为浆细胞型;2例行MRI检查的表现T1WI像中纵隔病灶为稍高信号,右肺门为高信号,T2WI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CT与MRI表现相似,病灶显著强化,CT值增加40HU左右,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在T1WI增强上呈均匀高信号.结论:Castleman病有一定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膝关节软骨磁共振T2弛豫时间测定在早期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涛;王仁法;张海栋;李锋;夏黎明;王承缘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磁共振T2弛豫时间定量分析在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T2 mapping成像测量正常组(n=12)和平片没有阳性发现的早期OA组(n=15)膝关节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股骨内侧髁、外侧髁和髌骨5处软骨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膝关节软骨T2值33.8~35.6ms,早期OA组膝关节软骨T2值40.3~42.7ms.病例组膝关节各处软骨的T2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2弛豫时间定量分析可以发现没有形态学变化的OA关节软骨内成分变化,在早期OA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张欢;李玉丹

    患者 女,63岁.以腹部包块、腹痛1月入院.患者自1个月前低热、腹痛、自感左下腹部有一肿块.查体:心肺正常,神志清,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腹隆起,无肠形及蠕动波,Murphy征(-),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偏左触及约8.0cm × 8.0cm肿块,质硬,表面不规整,移动性浊音(-).超声显示:左下腹可探及为7.4cm×7.9cm实性低回声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及强回声光斑,边界欠清晰(图1).

  • 肾周脂肪肉瘤1例

    作者:王兴滨;高伟民;李法庆

    患者 男,50岁.查体发现历肾上腺肿物1周就诊.无发热、腰痛、肉眼血尿、消瘦,饮食睡眼可,大小便正常.查体: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甲状旁腺腺瘤MRI诊断1例

    作者:郭立;袁曙光

    患者 男,29岁.因四肢无力两年,伴全身骨痛,骨骼变形半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颈部未触及肿块及结节.实验室检查:血钙3.37mmol/L(正常参考值2.2~2.7mmol/L),血磷0.62mmol/L(正常参考值0.7~1.6mmol/L).24h尿钙5.38mmol/L(正常参考值2.5~7.5mmol/L).尿磷9.03mmol/L(正常参考值2.2~4.8mmol/L).X线检查:双手指、胫骨近端内侧骨质疏松,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等处软骨下骨吸收.

  • 肺纤维瘤1例

    作者:李亚敏;李俊;罗泱

    患者 男,15岁,反复咯血3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晰.气管镜检:右肺下叶背段外侧支气管开口外压性狭窄,粘膜充血水肿.细胞学检查:少量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未见恶性细胞.

    关键词: 纤维瘤
  • 新生儿先天性右肺不发育1例

    作者:郝国祥;徐新宇;郑春泽;贯彩秀

    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较为罕见.本病好发于左肺,左右侧发生率之比为11:1.右肺不发育更为罕见[1].近我院遇1例新生儿右肺不发育,现报道如下.

  • 巨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

    作者:傅明花;王鑫;刘建军;耿西亮;臧建华

    患者 女,68岁,以阴道流血半年收入院.查体:腹部膨隆,阴道内有暗红色血迹.整个盆腹腔被巨大囊性包块占据,表面光滑,无触痛及压痛,活动度差.

  • 先天性椎动脉走行异常的彩超诊断2例

    作者:罗淑荣;孙韵英;梁振茹;石岩

    先天性椎动脉迷走入上位横突孔行程异常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误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报道较少见[1],现将我院遇到的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诊断学
  • 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李绪斌;杜湘珂

    患者 女,55岁.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5年.3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夜间出现鲜红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无尿痛、腰痛、发热等症状,潜血(++),蛋白≥3g/L,WBC 4~6个/Hp,抗感染治疗后血尿消失,但多次复查尿常规尿蛋白≥3g/L,肾功:Scr 151umol/L,Ccr 67.78ml/L,24h尿蛋白0.71~1.49g.腹部B超:下腔静脉中段腔内低回声灶,累及肾静脉水平以上分支,右肾静脉起始部受累,考虑栓子形成.CT平扫下腔静脉明显增粗,其内可见略低密度灶,CT值约为20~24HU,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区,肝实质CT值降低,呈肝淤血改变.

  • 双侧腋窝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CT表现(1例报告)

    作者:李相生;宋云龙;张挽时;熊明辉;王东;时惠平

    患者 女,30岁.因乏力、消瘦、咳嗽伴发热3年加重伴左胸部包块疼痛入院,体检:T37.8℃.右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左上胸部可见肿块,触及类似软组织肿块并可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约2.2cm大小实.验室检查:白蛋白34g/L,其余均正常.

  • 鼻腔鼻窦脑膜瘤1例

    作者:黄华涛;杨昌义;李邦国

    患者 女,36岁.因进行性鼻塞10余年,伴右眼突出、眼胀、眼痛8年入院.查体:右侧鼻腔巨大新生物,质硬,表面被覆正常黏膜.鼻咽部可见肿物,自右侧鼻腔后部突出,表面光滑.鼻中隔受压向左偏移达左下鼻甲.

    关键词: 脑膜瘤 鼻腔 鼻窦
  •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

    作者:高伟民;辛鹏;阎海波;丁伟;姜一

    随着多层螺旋C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adrenal pheochromocytoma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进步.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集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对嗜铬细胞的诊断价值.

  • MRI对单椎体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何瑜;明兵;贺国庆;沈兰

    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脊柱易受累,尸检证实70%的骨转移发生于椎体,而当获确诊时常伴有瘫痪等严重的并发症[1,2].多发椎体异常信号改变是脊柱多发转移瘤直接的MRI表现,病变椎体呈跳跃式分布,MRI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单个椎体转移瘤的gdtI信号改变常缺乏特异性,本文回顾性分析单椎体转移瘤的MRI表现,探讨.

  • 脊柱结核的低场强MRI表现

    作者:广金凤;倪国汉;刘应军

    脊柱结核为骨关节结核中常见病之一,约占50%,且危害大.结核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使其更加严峻[1].以往报告多发生于儿童,本组病例中以45岁以上多见,现将32例经临床随访及手术证实的脊柱结核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彪;韦璐;陈刚;白崇顺

    主动脉及主动脉夹层是可危及患者生命的血管病变,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决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由于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面薄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 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

    作者:莫祝宁;李坚

    腘窝囊肿又称Baker囊肿,位于膝关节后方,囊肿多数紧靠用窝皱折内下方.本文报告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用窝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 HIV感染患者颅内病变的MRI表现分析

    作者:刘铁军;邓奎品;郭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后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者占39%~65%,而尸检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rn,CNS)受累率高达73%~90%,AIDS累及CNS的影像检查方法首选MRI,其对病变检出率高,增强MRI可进一步显示病变,发现血脑屏障破坏.本文总结9例经实验室血清学检查HIV阳性患者颅内病变的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凤明;董海波;王波;朱海东;罗雪芬;李晖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issecting aneurysm of aorta)是一种少见,但具有潜在危险性疾病,又称为主动脉夹层(AD).急性期死亡率高达1%每小时,故早期诊断是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与普及,其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大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MSCTA技术在AD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恙虫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作者:季(石玄)娥;雷建明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羔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以恙虫幼虫为媒介将疾病传染人.临床特征为发热、焦痴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现对近年来我院就诊的45例恙虫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恙虫病 超声诊断学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参数及影响因素

    作者:袁蕾蕾;赵斌

    弥散张量成像是磁共振成像的一项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量化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 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卫东;钟伟清;徐莉丽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用屏片系统方法,有时存在图像质量欠佳,造成诊断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进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提高了影像质量,应用于静脉肾盂造影(IVP)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