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Operative Surgery 중국현대수술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188
  • 国内刊号: 43-133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30
  • 曾用名: 现代手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李永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CO2气腹压力对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

    作者:韦维;黄许森;岑小宁;梁亮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中CO2气腹压力对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影响.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19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40例,术中气腹压力设为10 mmHg;B组40例,术中气腹压力设为12 mmHg;C组39例,术中气腹压力设为15 mmHg.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血浆D--酸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气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乳酸水平在术前、术后48 h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24h时C组血浆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糜漏、吻合口瘘、急性胃肠损伤、术后出血、肠麻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CO2气腹压力在10 ~ 15 mmHg范围内对急性胃肠损伤的出现无明显影响,但尽量应控制在15 mmHg以下.

  • 腹腔镜胆管损伤157例处理及近期随访分析

    作者:刘昌军;黄飞舟;尹新民;毛先海;蒋波;周海兰;吴金术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7月诊治的157例LC胆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发现70例,行损伤胆管修补、端端吻合;87例术后发现梗阻性黄疸、胆汁性腹膜炎,均接受再次或多次手术.结果 本组损伤原因:术中误切、误扎引起88例(56.0%),电凝热效应损伤肝外主要胆管33例(21.0%),胆道变异20例(12.7%),其他因素36例(22.9%).全组55例行肝胆管盆式Roux-en-Y吻合:3例高位(Ⅳ型)狭窄术后胆管炎反复发作,死于胆汁性肝硬化,52例治愈,术后平均随访3(0.5 ~5)年,未发生胆管狭窄.102例留置T管,平均术后3个月拔除T管,平均随访2.9(0.5 ~5)年,其中9例术后再次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余93例随访0.5 ~5年,生存良好. 结论 LC术中胆管损伤多发生在复杂病例,损伤部位愈高,胆管缺损愈大,胆管直径愈细,局部炎症愈重,尤其是电刀离断或烧灼者,解剖损伤胆道残端愈困难.丰富的临床经验,足够的显微外科意识,足够的耐心及毅力是手术成功处理的关键.

  • 不同侧孔引流管结合引流辅助装置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付召军;杨玉辉;魏健;胡楠;田晓军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使用不同侧孔引流管结合引流辅助装置的引流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均安置一根盆腔引流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术中使用具有2个侧孔引流管,B组使用6个侧孔引流管,C组使用12个侧孔引流管,均结合引流辅助装置使用.术后相应时间对进行引流管调整,比较三组每次引流管调整操作时间,疼痛评分,引流管堵塞,引流管脱落,拔出困难,引流管断裂,置管时间,残余感染,肠梗阻,电解质紊乱,二次手术等指标. 结果 三组患者行引流管调整时疼痛数字评分、引流管操作调整时间、次数、难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引流管断裂及需二次手术者.三组间术后发生引流管脱落,拔管困难,炎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盆腔积液量、置管时间及引流管堵塞率、感染率比较,C组显著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应用引流辅助装置在术后进行引流管调整操作简单、方便,保证了引流管的通畅;结合多孔引流管在腹部外科手术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引流效果更好,且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 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丁浩;陆亚东;马春平

    目的 探讨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观察组48例,采用避开肋间神经胸腔闭合技术,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胸腔闭合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引流管时间,采用VAS疼痛评分对患者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并行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均逐渐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d、3d、拔管后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1% (1/48)和6.5% (3/4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胸外科手术为临床中常见的手术,采用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对患者PaO2及PaCO2影响较小,避开肋间神经闭合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在创面修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杨力;潘圣鑫;薛君荣;蒋鹏;郭贤钊

    目的 通过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在创面修复外科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术式在创面修复外科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8月~ 2016年5月我科收住的需进行创面修复的病例共56例,一期先扩创去除坏死组织或切除松解引起功能障碍及外观畸形的瘢痕组织,然后放置人工真皮覆盖创面,3~4周后人工真皮血管化,二期取自体皮片修复创面. 结果 56例创面均完成修复,4例患者因真皮部份感染溶解,需补植人工真皮1次后修复;2例无法形成类真皮组织,改行皮瓣修复;余病例均按计划两次手术结束修复.愈合效果接近自体中厚皮片移植,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患者供区损伤均轻微. 结论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在创面修复外科中是除传统修复方式外的一种良好选择.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血清NSE、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的变换

    作者:艾克拜尔·哈里克;逯霞;许健;闫宝锋;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买尔阿芭;栾新平

    目的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浓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比较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肌群张力和患儿基底节区代谢产物水平. 结果 小腿三头肌群、腘绳肌、髋内收肌群手术前的肌张力均显著高于手术后的肌张力(P<0.05).对侧基底节区Cho/NAA术后较术前升高,而NAA/Cr较术前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患儿NSE水平为(16.4 ±4.1) μg/L,明显低于术前的(28.9 ±8.2)μg/L(P=0.000);而术后TGF-β1水平为(64.2±31.5) ng/L,明显高于术前的(32.4 ± 24.7) ng/L,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01).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儿各肌肌群张力,调节血清NSE和TGF-β1水平.

  • 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

    作者:岑毕文;王达义;尚晖;吴亚鹏;杨棋

    目的 探讨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我科收治的24例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伴有顽固性下腰痛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骨密度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均行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价. 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椎弓根钉8~10枚,关键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平均6.5枚/例;手术时间平均158(125 ~ 200)min,出血量平均356(200~560) ml.术后脑脊液漏6例,经处理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椎弓根钉拔钉、断钉,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骨水泥漏致栓塞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 ~2.5年.术后即刻胸腰段后凸较术前平均矫正率为71.85%,未次(2~2.5年)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1.43%,随访期的矫正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及术后1年、2年胸腰段后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期之间后凸Cobb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与术后即刻及1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月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适用于后凸Cobb角<50°、大单个椎体压缩比<0.70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改善顽固性下腰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负压封闭引流在急性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康迪;阿依齐娃·努尔买买提;李春;帕尔哈提·阿布都热衣木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急性乳腺脓肿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 方法 回顾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8例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VSD组26例,均行负压封闭引流术;传统组22例,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复发及乳腺变形情况. 结果 VSD组乳腺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及平均 住院时间分别为(10.1±1.5)d、(1.5 ±0.6)cm、(13.2±3.7)d,传统组分别为(16.4±2.7)d、(4.2±0.7)cm、(23.2±3.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VSD组复发1例,传统组复发3例,VSD组无一例乳房变形,对照组乳房变形2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FTS理念的VSD技术治疗急性乳腺脓肿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利于脓腔愈合,减少复发,具有一定的优势.

  • PPH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环状痔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作者:姚齐贤;张天

    目的 探讨PPH术与Milligan-Morgan术对环状痔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环状痔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PH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Milligan-Morgan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状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问卷调查中的便血、疼痛、脱出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便血、脱出及总分方面评分分别为(0.18±0.39)分VS(0.05 ±0.23)分,(0.41 ±0.58分)VS(0.16 ±0.39)分和(0.84 ±0.97)分VS(0.53±0.8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4、0.953、0.893,P>0.05),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为(0.24±0.42)分VS(0.3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疼痛、下腹不适、肛门坠胀的发生率分别为8% VS 42%,14% VS 0,和24% VS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2、7.231、7.194,P<0.05);在水肿、尿潴留、术后复发、术后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48、0.942、0.924、0.894,P>0.05). 结论 PPH手术方式是一种治疗痔的新技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是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高,需要较为严格的临床适应证,仍需临床上深入研究.

  • 生物蛋白胶固定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颢;高友福;陈佳栋;米娜瓦尔·亚合普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使用生物蛋白胶固定补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5年8月80例行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生物蛋白胶固定补片. 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无大出血发生.1例术后出现腹股沟区血肿,经理疗、穿刺抽吸并局部加压包扎3d后血肿消失,无局部感染发生,未出现腹股沟区感觉迟钝或疼痛.80例随访6 ~ 24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使用生物蛋白胶固定补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B-Lynch缝合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妇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研究

    作者:李剑兰;谢如绵;刘绍莲

    目的 探究B-Lynch缝合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妇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妇女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B-Lynch缝合术,对照组行宫腔填塞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阶段临床情况、近期治疗效果以及远期治疗情况. 结果 在术中、术后、总出血量及输血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输血和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成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分析.在术后腹痛、肠粘连、肠梗阻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对远期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有12例患者再次妊娠(观察组8例,对照组4例),观察组有6例成功分娩,对照组1例成功分娩.结论 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少,能有效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 神经内镜与微创穿刺治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作者:宋会双;姚文娟;刘炜;安艳春;张换立;黄万刚;朱海伟;李静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 收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微创穿刺组各48例,分别采取神经内镜和微创穿刺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术后1、3、7d复查头部CT计算残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术后7d、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BI评分).同时记录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长较微创穿刺组显著增长(P=0.020),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差异.术后内镜组的残余血肿量明显低于微创穿刺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微创穿刺组(P =0.000).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NIHSS、BI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且内镜组优于微创穿刺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组(P =0.026),内镜组的颅内感染为2.27%,微创穿刺组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204). 结论 神经内镜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微创穿刺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体裂隙征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石裕明;王炜昌;杨庆;王荣生

    目的 探讨椎体裂隙征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分为裂隙组32例和无裂隙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以及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形态和渗漏情况. 结果 治疗1月后,无裂隙组和裂隙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下降,Cobb角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VAS、ODI、Cobb角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裂隙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裂隙组(P<0.05);术中骨水泥弥散不佳仅1例,明显少于裂隙组5例(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仅2例,明显少于裂隙组6例(P<0.05). 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无论伤椎内是否存在裂隙,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椎体裂隙征的存在会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出现骨水泥弥散不佳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等问题.因此,术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填满裂隙,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避免骨水泥椎管内渗漏,预防畸形矫正丢失及术后再骨折的出现.

  • 不同固定方法对鹰嘴截骨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何勇;叶剑峰;简盛生

    目的 研究探讨钢板附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与单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肱骨远端骨折鹰嘴截骨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骨科诊治的肱骨远端骨折经鹰嘴截骨手术的患者68例,依据不同的鹰嘴内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为钢板附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照组为单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情况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4.21±1.06)周和(14.56±1.29)周,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为优者18例,为良者14例,优良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78.7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用尺骨鹰嘴钢板附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固定鹰嘴,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氨甲环酸在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钧铭;张春;李畅波;黄国武;禹德富

    目的 研究在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6例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手术期加用氨甲环酸.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B)用量,心脏停跳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24 h红细胞悬液使用量,术后FFB用量,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血小板(platelet,Pt)浓度,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结果 治疗组术中FFB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CPB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术后24h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术后FFB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同时点比较,治疗组的术中术后PT、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t、FIB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够对血液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术中、术后输血量,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缺损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廖雄;汤敬武;邓俭良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在四肢皮肤缺损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3例四肢皮肤缺损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植皮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 本组73例患者中,60例在封闭负压引流5~7d后见创面长出新鲜肉芽且无明显感染,予以植皮,并再次给予负压吸引,术后7~10 d全部成活;10例由于感染重,肉芽生长差,予再次清创后继续负压封闭式引流5 ~7d,见创面长出丰富的新鲜肉芽且无明显感染,给予植皮,术后7~10 d全部成活;3例植皮成活约95%,予再次植皮后完全成活.所有患者创面终均完全修复,平均治愈时间17(12~24)d. 结论 应用VAC技术植皮处理四肢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创面,能更好地促进创面引流,控制感染进展,促进植皮与创面良好贴附,有利于移植皮片存活.

  • PFNA、APFLP及InterTan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黄金河;赵玉驰;王力刚;许军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PFLP)及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采用PF-NA、InterTan及APFLP内固定.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InterTan组次之,APFLP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P <0.05);PFNA组与Inter Tan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小(/少)于APFLP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FLP组总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PFNA组和InterTan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PFNA、APFLP及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均适用于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但PFNA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成为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表达对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建国;李绍杰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和细胞因子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染色法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48例TNBC样本标记CD68的表达,对关键的细胞因子包括IL-6、IL-10、IL-12、IL-1β,趋化因子(C-C motif) ligand-5(ccl-5)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进行定量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结果 34例(70.8%) TNBC样本有CD68阳性表达.低浸润组(14例)和高浸润组(20例)比较显示,高浸润组ccl-5和IL-6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而其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浸润组生存率较低浸润组低(P<0.05). 结论 大多数TNBC患者术后TAMs表达上调,提示预后不良,尤其是高浸润组.那些有更多巨噬细胞的肿瘤,细胞因子IL-6和趋化因子ccl-5也有高表达,两者有潜能成为TNBC的临床指标及药物靶点.

  • 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江晓华;郑子晗;周鹏;周秩武;万宇飞;张天顺;张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5例(实验组),开腹手术组40例(对照组);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体表的切口长度、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指标. 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169±40) min,长于对照组(120 ± 50) min (P <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56±23) ml,较对照组(248 ±92)ml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4.0±1.3)cm,短于对照组的(15.0 ±3.2)cm(P <0.05),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实验组(37±11)h,较对照组(73±12)h快(P<0.05),术后引流量实验组(31 ±15) ml,较对照组(385 ±65)ml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并吻合口瘘1例(2.2%),较对照组4例(10%)少(P<0.05),实验组无切口感染,较对照组4例(10%)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 (P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的腹腔镜前切除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创伤、更少的术中出血、更快的术后恢复、更少的术后并发症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国现代手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