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T리론여응용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140
  • 国内刊号: 11-3017/P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椿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造影与16层螺旋CT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戴琳;许乙凯;杨丽

    目的分析肝脏肿瘤超声造影后的组织血流特征与16层螺旋CT三个时期的强化特征,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30例病例在超声造影与16层螺旋CT三个时期的各自不同的典型图像.采用经手背静脉注射"全氟显"超声造影剂,利用相干谐波成像技术分析三个时期表现,而16层螺旋CT采用高质量扫描模式,扫描参数:层厚7.5mm,通过拆分成1.25mm,螺距1.375:1,电压120KA,管电流280mA.增强三期扫描分别注射对比剂,动脉期16-25s,门脉期35-55s,延迟期是1min10s-3min.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剂量70-85ml,浓度300mg/ml,通过工作站的技术分析,明确肝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对30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与16层螺旋CT检查,其中原发性小肝癌18例,5例小血管瘤,3例局灶性脂肪肝,3例转移性肝癌,1例退变结节.其中有2例超声造影未检测出肿瘤样特征性图像改变,而经CT检测出并诊断为小肝癌1例和退行性结节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穿刺证实.结论超声造影与16层螺旋CT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 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德鹏;马云川;刘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老年性痴呆(A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AD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对AD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论述了AD的病因、病理与诊断现状,PET在AD诊断中的应用,尤其是对PET在AD早期诊断中作用及其进展做了详细论述,并对PET在AD诊断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PET作为代谢显像,已成为帮助A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反映代谢的不同种类显像剂的开发和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PET必将为AD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尹晓明;邓刚;李宝平;常鑫;王军;李萍;曾庆玉

    目的探讨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磁共振成像特征,和激素应用剂量,时间长短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关系.材料和方法对 108 例患者有短期大量激素应用史患者行双髋关节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股骨头坏死与激素的关系.结果 108 例平片检查均为阴性,磁共振成像出现异常征象者 35 例,激素总量, 日大剂量及应用时间与股骨头坏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成像可以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上单线征和双线征具有特异性;激素可以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16排螺旋CT在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影;张修莉;刘东红;么刚;杨月娥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例.对受检者行颅脑CT平扫及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 18例均海绵窦扩大.动脉期眼上静脉显影并扩张,8例动脉期大脑中静脉显影并扩张.其中一例同时合并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腰椎骨髓逆转换的MR表现及相关常见病因分析

    作者:钟洪波;李晓阳;李骥;李光民

    目的研究腰椎骨髓逆转换MR表现及其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唐山人民医院行腰椎MR检查并出现骨髓逆转换征象住院患者14名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其中腰椎转移瘤6例,多发骨髓瘤2例,骨髓纤维化1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例.结果 5例腰椎椎体表现为于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于T2WI呈均匀一致高信号.9例于T1WI表现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低信号,于T2WI呈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高信号,数目不等,散在分布.其中3例附件受累, 1例椎旁形成肿块,1例硬膜外形成肿块.结论腰椎转移瘤、多发骨髓瘤、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化疗后腰椎等疾病均可发生骨髓逆转换,其MR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 颅底脑膜瘤双期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春峰;李江山;李绍东;汪秀玲;荣玉涛;徐凯

    目的:探讨双期注药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底脑膜瘤及其周围组织的显示能力,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资料完整的脑膜瘤病人13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双期注药、一次延迟CT血管造影检查.图像送至SUN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遮蔽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后处理观察.结果:13例均为前、中颅凹单发脑膜瘤,重建图像显示瘤体充分强化,willis环血管充盈满意,颅骨、血管、肿瘤三者立体关系显示清楚,主要的征象包括:颈内动脉、大脑前或中动脉被肿瘤包绕,颅骨受侵犯,肿瘤周围组织移位等.结论:双期注药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显示颅底脑膜瘤的影像特征,使颅底血管充分强化,重建后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评估手术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阶段放射性肝脏损伤的MRI表现

    作者:吕国士;徐颖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不同阶段肝脏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6名原发性肝癌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行MRI复查的患者,观察不同阶段放射性肝损伤T1WI、T2WI信号特点和动态增强的强化方式并计算其放射治疗后的间隔时间.结果在平扫T1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低信号是53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85 ±32天,呈等信号的是9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6±14天;在T2WI像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等信号的是1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8 ±18天,呈高信号的是50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98 ±43天.在T1WI动态增强上,动静脉期无强化(Ⅰ型)是1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32± 18天;在动脉期轻度增强,呈低或稍高信号,静脉期有增强呈等或稍高信号(Ⅱ型)是15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92± 35天;动静脉期明显增强都呈高信号(Ⅲ型)的是35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110 ±72天,Ⅰ型与Ⅱ型、Ⅲ型的间隔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型与Ⅲ型的间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性肝损伤因时间不同而呈不同的强化特点,推测是对放射性肝损伤不同阶段的反映,对鉴别放射性肝损伤不同阶段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附22例报告)

    作者:张永东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在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2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有:①病灶呈多肺段小叶融合影或大片状影(86.4 %);②粟粒型肺结核(13.6%);③病灶呈多肺段分布(77.3%);④可发生一般结核少见部位(27.3%);⑤可见空洞(72.7%);⑥伴有胸腔积液(13.6%)、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和结节影(27.2%)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6%).经治疗大部分病例(63.6%)肺部病变逐渐吸收好转,部分病例(27.3%)未见明显吸收或出现进展,部分病例(9.1%)可出现反复.结论: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结合临床可做诊断.

  • 一种工业CT的短裂纹群扩展检测新方法

    作者:徐夏刚;赵歆波;张定华;敖波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对构件内部短裂纹的启裂和扩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象(ICT)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手段,有着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越性.本文采用近年来在工业CT和疲劳断裂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密度场的疲劳短裂纹扩展监测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检测方法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寿命预测精度.

  • 图像重建算法FBP与OSEM在工业CT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贠明凯;刘力

    滤波反投影法(FBP)与有序子集大期望值法(OSEM)是图像重建中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研究了这两种重建方法在工业CT中的应用,就不同的探测器数目、不同的旋转投影角度取样数、不同的噪声水平,对两种方法的重建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条件下迭代法OSEM重建图像质量明显好于解析法FBP.

  • 高密度电阻率法成像

    作者:罗延钟;万乐

    介绍在地质大学电法科研组"高密度电阻率法正、反演软件"的基础上,研制高密度电阻率法2.5维电阻率成像系统;讨论不平地形条件下高密度电阻率法2.5维电阻率成像的算法和软件,可用于九种常用电极装置观测结果的电阻率成像.对理论和实测数据的成像结果表明,该成像系统程序运行稳定,成像效果很好.

  • 直接投影断层成像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高云;胡道予;李震;邱石;吴进

    目的:探讨直接投影断层成像技术的一般原理及其使用价值.方法:自制柱透镜及反投影机与电视透视机相结合,进行反投影试验.结果: 用该直接投影机能显示出模型的断层图像.结论:直接反投影断层原理成立,可以显示出物体断层图像,因而进一步研究直接投影用于人体(或生物体)断层成像有一定的价值.

  • 三维CT成像的数学模型

    作者:杨克柽;叶育盛;余晓锷;林意群

    三维CT成像广泛应用于放疗模拟定位等临床实践.当扫描运动物体时三维图像存在的位移和形变,与扫描参数设置和被扫描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CT扫描过程,建立三维成像的数学模型,计算三维图像的时间分辨率、位移和形变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将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 有限角度CT图像重建算法综述

    作者:高河伟;张丽;陈志强;程建平

    本文主要介绍了处理有限角度CT图像重建的思路和方法.有限角度CT图像重建属于不完全数据重建范畴,由于不满足数据完备性条件,因此不能精确重建.其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变换的迭代-解析重建算法和基于级数展开的迭代-代数/统计重建算法.同时,有限角度重建等价于病态矩阵求逆问题,适当的约束条件、先验知识以及正则化因子对提高重建图像质量非常重要.

  • 基于FDK算法减小误差的研究

    作者:唐杰;张丽;邢宇翔;陈志强

    本文介绍了一个重建误差和扫描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不同半径的两个同心圆轨道的算法,利用估算的重建误差改善重建结果.随后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评价了此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新的算法能比已有的同类算法更好地估计重建误差,从而获得更精确的重建结果,在锥角≤±10°时都能获得相当好的重建结果,在锥角更大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后本文讨论了此类算法的局限性.

  • 2006年台湾海峡通道工程预研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曲韵笙

  • 请本刊作者和审稿专家使用CT期刊"网刊助理"

    作者:《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

    关键词: 审稿专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5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