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T리론여응용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140
  • 国内刊号: 11-3017/P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椿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CT表现特征

    作者:余红胜;沈又利;刘孟磊;段潘峰

    目的:研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搜集38例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从病变类型、分布、大小、形态、性质以及淋巴结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以浸润型肺结核为主,病变广泛分布,主要表现为实变阴影(38/38,100%)、多发性结节(21/38,55%)、空洞(16/38,42.1%)、淋巴结改变(11/38,28.9%),多伴有肺气肿、纤维条索硬化、钙化、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胸膜改变等征象.结论: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多变,发病部位及CT征象均不典型;病变范围广,多性质病灶共存且易扩展播散,肺受损严重、预后差为其特点.CT检查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对明确诊断有积极意义.

  • CT和MRI对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丽;吴德红;余刚;陈学强;陈平有

    目的:探讨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并评估其在CPM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我院临床确诊的CP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阳性2例,阴性2例,阳性病例中桥脑、双侧大脑脚及右侧小脑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1例,桥脑低密度灶1例;8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桥脑中央病灶8例,对称性分布,边缘清晰,呈圆形、卵圆形或蝶翼状,4例伴桥脑外病变,包括小脑半球、大脑脚、丘脑、基底节及放射冠等区域,病灶在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T2WI及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T2FLAIR及DWI序列对CPM病灶显示敏感,对其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较大价值.

  • 不典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蔡汉寿;肖树恺;张岳;张军

    目的:探讨不典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G)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不典型OG的临床CT和MRI资料,探讨其影像特征.结果:年龄范围:23~60岁,平均41.5岁,其中40岁以上10例(83.3%).7例表浅,5例深在,仅1例多发,共13个病灶.9例呈实性,MRI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缘欠清,其中1例信号均匀,增强后未见强化,8例信号不均,内见坏死、出血,增强后,7例呈斑片状轻-中度强化,1例呈"花环状"强化,且DWI明显弥散受限.3例呈完全囊性,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壁较厚,呈等T1稍长T2信号,边缘不清,增强后均未见强化,1例DWI序列囊壁不均匀弥散受限.3例CT片上可见钙化,2例瘤周见大片水肿,2例跨中线,1例向深部浸润、侵犯邻近基底节区及丘脑.结论:不典型OG包括:中老年人、多发、位置深在、瘤周大片水肿、跨中线生长、弥漫深部浸润、增强后环形强化、DWI明显弥散受限、完全囊性,其影像表现仍具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表现局灶性磨玻璃密度肺癌的CT诊断与随访分析

    作者:包亚红;成钢

    目的:分析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GGO)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的肺癌病例34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他肺癌倾向征象,以及病灶在随访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结果:34例患者中pGGO 7例,mGGO 27例,瘤肺界面清晰,病灶边缘可见分叶、毛刺,病灶内部可见空泡、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fGGO在随访过程中,病灶增大,密度增高,pGGO病灶内部出现实性成分,mGGO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多,病灶边缘出现分叶、毛刺,周围出现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结论:fGGO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随访对fGGO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 幕上及幕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

    作者:吴延春;吴东青;胡君

    目的:研究幕上及幕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使用GE Highspeed CT/i,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使用GE signa Twinspeed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平扫,观察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幕上及幕下脑室中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对比CT检查的表现与MRI检查的表现.结果:在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中,13例位于右侧侧脑室,9例位于左侧侧脑室,11例患者的双侧侧脑室皆有肿瘤,另外6例患者的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皆有肿瘤;39例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为52 mm;36例呈不规则分叶状,3例肿瘤边界模糊;部分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的部位及特征性较为典型,通过CT扫描以及MRI扫描,均能有效地检出中枢神经细胞瘤,而MRI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地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检查结果优于CT检查.

  • MSCT对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诊断价值

    作者:徐官珍;童成文;兰珊;王琳琳;刘源源;罗小琴;张自力;邹文远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S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一例经我院确诊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的特征.结果: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MSCT图像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区内线状、楔形及不规则形骨嵴残留,椎体终板多发裂隙样碎裂,一侧附件受累,椎体及附件均呈膨胀性改变,病变侵犯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MSCT能直观显示病灶影像.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3D-TOP-MRA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谢惠;覃川;吕发金;王毅;邓小林;张丽娟;胡建刚;杨俊潇;荣天;施武非;屈亚林;周帮建;周琴;方祥勇

    目的:对照分析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3D-TOP-MRA和DSA检查结果,探讨3D-TOP-MRA用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分别完成椎基底动脉的3D-TOP-MRA和DSA检查,以盲法判断动脉血管的狭窄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并系统评价3D-TOP-MRA的诊断效率.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TOP-MRA检测出狭窄血管的总体灵敏度为88.23%,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的灵敏度分别为57.89%、96.30%、85.71%和100%.3D-TOP-MRA检查出狭窄血管总体特异度为66.67%,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的特异度分别为100%、96.23%、92.42%和100%.3D-TOP-MRA检查出狭窄血管的总体准确度为85.00%,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的准确度分别为90.00%、96.25%、91.25%和100%.结论:3D-TOP-MRA无创检测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特别是中重度狭窄病例,可作为血管狭窄术前筛查、术后随访重要检查手段,有利于控制后循环缺血诊治过程中的临床风险.

  • 128层螺旋CT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梁辉清;张胜林;唐堪华;袁国奇;刘海明;刘锐洪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C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于1周内行128层螺旋CTA及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共计116个节段,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MSCTA与CDFI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结果.结果:MSCTA检出轻度狭窄9支,中度狭窄12支,重度狭窄18支,完全闭塞14支;经CDFI诊断轻度狭窄9支,中度狭窄13支,重度狭窄19支,完全闭塞13支.对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79.5%、86.7%、92.8%及82.6%、76.7%、85.1%、91.2%,MSCTA与CDFI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查结果一致性极佳(佳2=247.56,ν=17,P<0.001,Kappa=0.872).结论:MSCTA与CDFI对颈动脉狭窄性病变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可广泛用于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作为基层医院颈动脉狭窄的重要筛查依据而推广应用.

  • 探讨肘部固定夹板应用于CT增强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令生;汪令成;吴德红;吴磊;陈义加;付传明

    目的:探讨肘部固定夹板应用于CT增强患者中的临床实际价值.对象与方法:将预做CT增强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前肘关节部位不使用肘部固定夹板;观察组所有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前肘关节部位使用肘部固定夹板,比较两组患者碘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渗漏10例,发生率为16.7%,护理服务满意度80%.观察组60例患者中发生渗漏2例,发生率3.3%,护理服务满意度95%.观察组碘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部固定夹板应用于CT增强患者时,明显降低了碘对比剂渗漏发生率,并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很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淋巴管造影对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奇瑾;王仁贵;张春燕;沈文彬;孙应实;李晓婷;曹崑

    目的:探讨CT淋巴管造影对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4年我院38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LAM患者及172例非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管造影(DLG)及淋巴管造影后CT检查,由2名医师对CT淋巴管造影(CTL)显示乳糜胸的发生部位、分布类型及胸导管梗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TL显示36例LAM合并乳糜胸.单侧积液23例(右侧11例,左侧12例),双侧积液13例;脏层胸膜型3例,壁层胸膜型7例,混合型4例,未显示型22例.172例非LAM乳糜胸(原发性乳糜胸118例,继发性乳糜胸54例).118例原发性乳糜胸中,右侧积液26例,左侧积液27例,双侧积液65例;脏层型60例,壁层型15例,混合型23例,未显示型20例.54例继发性乳糜胸中,右侧积液13例,左侧积液3例,双侧积液38例;脏层型43例,壁层型2例,混合型6例,未显示型3例.LAM乳糜胸与原发性乳糜胸的发生部位不存在差异,LAM乳糜胸与继发性乳糜胸的发生部位存在差异.LAM乳糜胸的发生侧别几乎没有差别,继发性乳糜胸常见为双侧.LAM乳糜胸与原发性乳糜胸和继发性乳糜胸在胸膜类型上存在差异,LAM乳糜胸以未显示型常见,而原发性和继发性乳糜胸以脏层型常见.结论:CTL可显示LAM乳糜胸的发生类型,提示胸导管梗阻或者腹腔淋巴管压力增高可能是LAM乳糜胸的致病原因,为临床手术治疗LAM乳糜胸提供影像学依据.

  • 血管液态金属造影成像金属伪影校正算法研究?

    作者:柴佳彬;李公平;魏存峰;魏龙;于洋;王倩;刘宝东

    X射线显微CT可用于研究解剖学血管网络的可视化问题.为了突出显示血管,可向血管中注入液体金属造影剂.但是由于液体金属造影剂具有较高的线性衰减系数,会在重建图像上产生放射状的金属伪影,造成血管边界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骨硬化校正方法,提出了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减轻离体猪肾血管造影成像的金属伪影,提高成像质量.

  • 致密砂岩储层CO2驱油特征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作者:郎东江;伦增珉;吕成远;王海涛;潘伟义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致密砂岩储层不同渗透率级别基质岩心和裂缝基质岩心不同驱替压力下CO2驱油特征进行了研究,简述核磁共振原理及实验方法.表明:致密砂岩储层特低、超低渗透基质岩心在初始CO2驱替压力下,岩心毛细孔隙和微毛细孔隙区间的油不同程度被采出,随着CO2驱替压力增大,特低、超低渗透基质岩心毛细孔隙区间油的采出程度不断增加且累积采出程度不同.裂缝致密砂岩储层岩心,裂缝和毛细孔隙区间的油在初始CO2驱替压力下,岩心裂缝中的油及毛细孔隙中的部分油被驱替出来,CO2驱替压力提高毛细孔隙、微毛细区间油的采出程度和累积采收程度较小.致密砂岩储层特低、超低渗透基质岩心和裂缝致密砂岩储层岩心,随着CO2驱替压力增大毛细孔隙区间的部分剩余油成正比增加进入到微毛细孔隙区间改变储层剩余油分布.核磁共振技术能够深入研究致密砂岩储层CO2不同驱替压力阶段,岩心裂缝、毛细孔隙区间、微毛细孔隙区间油的采出程度和剩余油分布情况,对于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驱油机理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 锥束CT散射抑制方法综述

    作者:戎军艳;刘文磊;高鹏;廖琪梅;卢虹冰

    锥束CT严重的散射伪影极大地降低图像质量,成为限制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散射抑制或校正方法已做了很多综述性的报道,但是随着锥束CT系统散射抑制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本文分析了X射线散射对CT成像的影响,对常用的散射抑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散射校正框架,详细介绍基于投影补偿的散射校正技术和常用的散射估计方法,对目前散射校正的问题进行总结,重点讨论了散射校正对噪声的放大作用,为散射抑制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 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中的价值

    作者:余花艳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部孤立肿块患者共84例,将其分为周围型肺癌组38例和肺炎性肿块组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观察其检查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静脉期下周围型肺癌在不同keV的CT值均明显高于肺炎性肿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动脉期下周围型肺癌在不同keV的CT值均明显高于肺炎性肿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的碘浓度与能谱斜率在动静脉期与肺炎性肿块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水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对于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感兴趣区大小对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CT值及水(碘)浓度值影响

    作者:刘泽群;孙美玉;刘爱连;韩铮

    目的:应用单源双能CT对标准水膜进行能谱扫描,探讨不同大小感兴趣区(ROI)对CT值及宝石能谱成像(GSI)水(碘)浓度值的影响.方法:利用GSI模式扫描标准水膜,层厚1.25 mm,间距1.25 mm.扫描参数:扫描视野medium,转速0.8 s/转,螺距0.984,探测器宽度40 mm,电流550 mA.以水膜中心为圆心,在水膜中心位置分别画两个面积为(600±30)mm2、(3000±30)mm2的ROI,分别为ROI1、ROI2.将单能量图像(70keV)载入能谱成像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分别测量ROI1、ROI2的CT值(HU)、水(碘)值(mg/cm3)并记录,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OI1的平均CT值为(2.45±1.83)HU,ROI2的平均CT值为(2.55±1.68)HU,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ROI1的平均水(碘)值为(1001.22±0.86)mg/cm3,ROI2的平均水(碘)值为(1001.31±0.84)mg/cm3,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结论:改变ROI大小不影响单源双能CT图像中CT值和水(碘)含量的测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5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