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T리론여응용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140
  • 国内刊号: 11-3017/P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椿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ABCD2评分法结合颅脑DWI及CTA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

    作者:禹璐;孙凤涛;张厚宁;盛佳曦;宫凤玲

    目的:在ABCD2评分基础上,评估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A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70例TIA患者(平均年龄62.4岁 ± 5.4岁),全部患者均行DWI及CTA检查,且随访3个月.分别于7天、3个月记录患者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CTA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以评估所有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70例患者中,68例(40%)患者DWI阳性, 43例(25%)诊断LAA.DWI阳性患者中单侧肢体无力(OR=2.3;95%CI,1.1~4.8),TIA症状持续时间≥60 min(OR=3.7;95%CI,1.4~9.9),ABCD2>5(OR=5.4;95%CI,1.5~18.8), LAA(OR=2.7;95%CI,1.3至5.5).随访期间,7天内发生脑梗死1例,7天至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6例,ABCD2评分>5(OR=24.4;95%CI,2.5~238.7),DWI阳性结果(OR=9.8;95%CI,1.1~83.1),LAA(OR=20.4;95%CI,2.4~175.1).除 1 例患者外,3 个月内发生脑梗死的DWI均为阳性.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LAA与7天、3个月脑梗死风险的增加是相关联的.结论:在ABCD2评分基础上引入DWI和CTA检查作为辅助,能提高对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能力.

  • 64层螺旋CT与DSA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通畅性对比

    作者:余卫平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与DSA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复查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64层螺旋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两者的评估价值.结果: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 检查手段对不同部位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 64 层螺旋 CT 及 DSA 检查手段对不同直径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64 层螺旋CT及DSA 检查手段对不同材料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52例患者共置入96枚支架,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进行检查,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及DSA 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评估时与DSA评估结果高度一致.

  • DTI及SWI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改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涛;杨涛;程敬亮;刘康永;顾静华;张春艳;张叶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脑黑质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早期原发性PD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DT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原发性早期PD患者13例,正常对照组 13 例.测量两组间脑黑质的 FA 值、ADC 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结果:两组间双侧黑质的FA值比较,PD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黑质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黑质致密带大小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质的FA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与SWI具有协同作用,可为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 血管源性急腹症CT诊断及应用

    作者:程晓悦;贺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源性急腹症患者的增强CT表现、临床特征及超声结果,以总结诊断经验,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以腹痛为主诉就诊并行急诊腹部CT检查的患者,选取CT影像表明其为血管源性,且临床确诊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患者共 156 例,根据不同的血管病变类型及受累的血管不同,分为5大类疾病,并分别统计各类疾病的病例数、典型CT影像表现及超声阳性率.结果:156例患者共分为以下5大类疾病:①动脉夹层及动脉瘤53例,其中动脉夹层17例,包括15例为胸主动脉夹层向下延续,1例单发于腹主动脉下段局限小夹层,1例腹主动脉至右髂总动脉夹层;动脉瘤36例,其中腹主动脉瘤30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1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支架术后破裂形成血肿、1例单纯右侧髂总动脉瘤.②肠系膜血管疾病30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2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5例(其中5例合并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肠系膜上动脉壁间血肿.③门脉系统疾病52例,其中门脉高压19例,门脉血栓17例,门脉癌栓9例,门脉海绵样变3例,门脉积气4例.④脾梗死或肾梗死共12例.⑤其他类型血管源性急腹症共9例.结论:增强CT检查在诊断血管源性急腹症比CT平扫、超声检查有更大的优势,不同类型血管源性急腹症有不同的典型CT表现,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均需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总结诊断经验,减少误诊和漏诊,终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水平.

  • 自动推注碘水结肠造影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代燕增;张艳;王彬

    目的:探讨自动推注碘水结肠造影术在小儿结肠及小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怀疑下消化道病变的55例患儿,均采用自动推注碘水结肠造影检查发现结肠及小肠病变.结果:自动推注碘水结肠造影直观显示病变所在部位.诊断为先天性空肠狭窄 5 例,先天性空肠闭锁并细小结肠10例,先天性回肠闭锁并细小结肠20例,先天性细小小肠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会阴瘘4例,先天性巨结肠12例,结肠息肉2例.结论:自动推注碘水结肠造影检查简单、安全、快速且有效,不仅是诊断小儿结肠及小肠病变好的方法,而且可以减少患儿及陪护家属的放射性辐射损伤.

  • 井间电磁波CT在昆明地铁岩溶区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作者:徐智勇;王俊;王时平

    井间电磁波CT技术是利用地层间介质的物性差异,不同性质的物质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探测岩溶裂缝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本文利用井间电磁波CT技术,对昆明地铁四号线苏家塘站岩溶专项线路工程地下岩溶发育地段进行测试,通过对工区岩石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异的研究,依据吸收系数特征,探测到地铁线路工程地下岩溶及裂缝发育,划分出 4 个层次的岩溶区,经与钻孔岩心资料对比,证实探测结果的正确性.且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 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在道路塌陷空洞探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洪华;龚俊波;王敏玲;梁值欢

    道路塌陷空洞一直是威胁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对道路塌陷空洞的探测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工作通过实例探讨三维探地雷达(GPR)对道路塌陷区进行探测的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为查明道路塌陷空洞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塌陷区布设了共23条测线, 1.0 m×0.5 m的三维测网并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对雷达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不同测线、不同方向的三维雷达剖面.结合地质情况对上述图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准确地查明塌陷空洞的位置、埋深及发育程度;经开挖验证,解译结果可靠.工程实践表明,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应用于道路塌陷探测中,其探测结果可为塌陷区后续施工以及安全防治提供参考.

  • 声波电视在刚果(金)铜钴矿勘察中的应用

    作者:陈华北

    声波电视是利用声波走时和振幅参数进行钻孔壁成像的一种地球物理测井系统.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和配置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测井速度快、可在混浊的井液中工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相对简单的特性,是研究岩层结构面的有效手段.在刚果(金)某铜钴矿岩体稳定性评价中,采用声波测井方法,获取岩体的优势结构面,为确定采坑边坡角、岩体抗剪强度指标提供了可靠数据.本文介绍RG声波电视测井的原理及方法,以DK02孔为例,对所揭露岩层结构面、裂隙发育信息进行分析.工程实践说明,声波井下电视在进行深部岩体的原位勘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有效压力与饱和度变化的气藏多波时移地震AVO响应

    作者:侯波;康洪全;程涛

    天然气在开发过程中,储层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均会发生变化,研究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在基于时移地震的剩余气分布预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和石油的声学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油藏时移地震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气藏,因此需要开展气藏的时移地震研究.利用Shapiro模型表征干岩石弹性模量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借助Batzle-Wang方程描述流体速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联合Gassmann理论进行流体替代,表征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有效压力和饱和度变化的岩石物理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含气饱和度和不同有效压力下的气藏储层模型进行了多波时移地震叠前振幅变化(AVO)模拟.结果表明多波时移地震AVO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有效压力变化和含气饱和度变化,为进一步开展气藏多波时移地震流体监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 基于二次场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正演

    作者:赵勇;叶益信;郭崑明;陈伟;金永明

    根据库伦规范势的定义,推导出关于磁矢量势和电标量势的偏微分方程,为了克服由电流源引起的奇异性和数值模拟计算困难,将电磁总场分解为一次场和二次场,一次场由基于 Schelkunoff 势函数的一维正演算法得到,二次场由有限元法计算得到,实现了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正演算法.通过一维数值模拟实例,验证该算法的计算精度.然后,利用该算法对带海底地形的三层储层模型进行正演,分析了海底地形对海洋控源电磁场各分量产生的影响.

  • 低孔渗砂岩孔隙结构分类方法研究

    作者:李海涛;邓少贵;牛云峰;王见祥

    低孔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中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对储集空间的测井响应有极大影响.而压汞曲线、核磁T2谱、铸体薄片3种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各自反映了孔隙结构的不同特征,本文分别提取 3 种资料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终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模糊均值聚类方法实现孔隙结构分类,其分类结果压汞曲线分形法所得一致.

  • 全景PET/CT的研究进展及轴向视场的新突破

    作者:杜毓菁;王荣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PET)是一种基于功能改变的显像技术,能够通过特定的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特点来反映体内某方面的功能代谢水平.近年来,PET诊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认可,其显像系统也发展迅速,多种功能PET仪器相继推出,2017年国内推出了全球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轴向视场为196.6 cm).本文将对近年来PET/CT的技术发展和全景动态扫描PET/CT研究突破进行相关综述.

  • 320排螺旋CT单次心动周期手动触发双低剂量CTCA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赵常红;刘挨师;郝粉娥

    目的:通过改良320排CT单次心动周期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与对比剂注射技术,以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剂量,并评价技术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之间拟行CTCA扫描的低心率、标准体型患者51例.所选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和B两组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 kV和100 kV,均依据体质量指数设置管电流300~500 mA.两组依体质量注射速率分别采用 5.0~7.0 mL/s 和 3.5~5.5 mL/s;对比剂剂量分别采用 20~30 mL 和 35~55 mL.A组采用实时手动触发,B组采用追踪自动触发.评价并比较两组对比剂剂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对比剂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对比剂剂量仅28.20 ± 6.44 mL,较B组45.58 ± 6.05 mL降低约30%(t=-9.935,P=0.000).A组较B组降低约45%的辐射剂量( 0.96 mSv ± 0.27 mSv vs 1.76 mSv ± 0.28 mSv , t=-10.412 , P=0.000 ). A 组平均评分3.59 ± 0.58,B组平均评分3.66 ± 0.53,Z=-1.618,P=0.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NR较B 组降低13%(20.26 ± 7.34 vs 23.29 ± 7.06,t=-3.350,P=0.001).结论:低剂量方案可以大幅度减低对比剂剂量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可评估性无明显影响.

  • 能谱CT在局部心肌活性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卜玉莲;张欢;潘自来;杨文洁;陈克敏;严福华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成像的功能参数的有效性,探讨结合心功能评估软件在心肌活性检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评估心肌活性提供一种新颖可靠的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0例行心功能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高分辨率模式(HD模式)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CTA扫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在GSI能谱图像上找出心肌灌注稀疏区.在高分辨率冠脉CTA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将采集的冠脉CTA图像从0%到95%期相,以5%为间隔重建成20个期相,输入AW 4.4工作站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自动计算得到左室心功能牛眼图.分别记录GSI能谱图像上心肌灌注稀疏区和灌注正常区,在心功能牛眼图上对应的各节段的平均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做分析比较,并将评估结果和MRI评估结果做一致性比较.结果:能谱成像图像上找出27个心肌灌注稀疏区,对应心功能牛眼图共126个节段,能谱CT检测出的心肌灌注稀疏区均有区域供血冠脉 50%以上狭窄.能谱 CT 图像上心肌灌注稀疏区与灌注正常区对应心功能牛眼图上的节段平均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3.51 ± 1.54 与 7.57 ± 1.94,P=0.00)和(26% ± 8.8%与 62% ± 11.3%,P=0.00).MRI灌注图像上找出的心肌灌注稀疏区域和灌注正常区域以及其在电影图像上对应的区域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的结果与CT定量分析结果完全吻合.结论:能谱CT其冠脉CTA扫描结合能谱CT双能量延迟扫描一次扫描,不但可以通过分析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和通过物质分离成像以及其他能谱定量分析参数判断心肌血供情况,提高缺血心肌的检测效率,还可以结合心功能分析软件评估心肌功能的情况,且与MRI电影成像和心肌灌注成像有较高的一致性.

  • Ce片滤过在基于光子计数X射线骨密度测量中的优势

    作者:莫镜清;杜强;李颖锐;吴森;孙明山

    K边缘滤过常用于双能X射线骨密度的测量中,但它与不加K边缘滤过时的多能谱光子计数探测器在骨密度测量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对比、研究.本文选择利用稀土材料铈(Ce)的K边特性,对广谱X射线进行能谱优化,从而获得双能谱,并针对此种情况下的双能谱提出了一种对应的能量-阈值校准方法,希望一定程度上提高骨密度仪中物质分解的准确度.本文对未加Ce时的三能分解、双能分解与加了Ce片后的双能分解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未加Ce片滤过时,三能分解精度比双能分解精度高;经过Ce片滤过后,双能分解精度优于所有未加Ce片滤过时的分解精度.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5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