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T리론여응용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140
  • 国内刊号: 11-3017/P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椿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对股骨颈疝窝CT特征的再认识

    作者:李洪江;周玉凤;夏淦林

    目的:提高对股骨颈疝窝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CT检查确诊的125例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5例中发生于右侧股骨颈51例,左侧33例,双侧同时发生41例;单发72例,多发53例,共计218个病灶,包括右侧121个、左侧97个.98%的病灶位于股骨头基底及股骨颈近端前外象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见环形硬化边为100%,见裂隙样骨质缺损占39.4%.病灶大径0.3~3.0 cm,大径<1.0cm占83.9%,≥1.0cm为16.1%.病灶表现软组织、液体、脂肪密度者分别为17.9%、10.5%、17.9%.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观察,除个别病灶轻度增大外,其余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发现与确诊本病较普通X线平片有较大优势.

  • 肺结节CT图像纹理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向子云;史长征;周洁;詹勇;罗良平

    目的:探讨图像纹理特征分析法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结节患者,采用水平集模型自动分割、提取肺结节,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对肺结节的能量、相关、对比度、逆差距和熵等图像纹理特征进行提取,将良、恶性结节的纹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肺良恶性结节的能量、相关、对比度、逆差距和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肺良性结节的能量、逆差距、相关性均大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对比度及熵的均值小于恶性结节.结论:肺良性结节纹理灰度分布均匀、纹理规则、局部灰度反差不大,而肺恶性结节纹理灰度分布不均匀、纹理杂乱、灰度反差明显,因此图像纹理特征对肺结节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减少对比剂量在CTPA中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付传明;张海波;陈伦刚;徐霖;王开华;吴德红

    目的:通过比较图像质量,探讨减少对比剂用量在肺动脉CTA (CTP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将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AE)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20):A组,对比剂60mL+ 40 mL生理盐水;B组,对比剂30mL+ 40 mL生理盐水;C组,对比剂20mL+ 40mL生理盐水,其他的扫描参数相同,采用对比剂追踪自动触发扫描.将获取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由1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技师,在轴位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及左、右肺静脉的CT值,并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分支显示进行评价.结果:A、B、C三组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的平均CT值分别为:(513.20Hu、504.34 Hu、509.54 Hu)、(498.14 Hu、497.43 Hu、499.63 Hu)、(486.31Hu、489.45 Hu、491.49 H u),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左、右肺静脉的平均CT值分别为:(235.41Hu、176.31Hu、119.91Hu)、(241.01Hu、169.52 Hu、129.54 Hu),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之间的肺动静脉具有明显统计学(P<0.01);重组肺动脉血管清晰度及分支血管显示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20 mL人/次)在CTPA中是可行的,既降低了对比剂(CM)对患者潜在的危害,又节约检查费用.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征象分析

    作者:王克礼;李梦颖;刘官馥;刘晓锋;姜艳;李智勇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术前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中年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女性17例(17/18,占94.44%),43~70岁之间共15例(15/18,占83.33%).发病部位集中于左下肺(9/18,占50.00%).18例肺内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6例见斑点状钙化(6/18,33.33%),3例见浅分叶,1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均无空洞,无胸膜凹陷和受侵,无血管切迹征.CT值为26~40 Hu.11例增强CT中10例(10/11,占90.91%)病灶呈明显强化,有一定的延迟强化,CT值增加46~60 Hu以上.结论:CT对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准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增强CT是必要的补充手段.

  • 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福康;马军;刘庆平;张立云

    目的:研究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不孕症行HSG检查的病例200例,按照HSG检查不同推注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射对比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推注法注射对比剂.结果:实验组中,100例中有96例(96%)能满意地动态观察对比剂在子宫输卵管的流动情况并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在对照组中,100例中仅6例(6%)满意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完全梗阻,其余94例(94%)不满意动态观察对比剂的流动情况,不能作出正确诊断.实验组医务人员均能免受放射线的辐射损害,对照组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地受放射线辐射损害.结论:应用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药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和注药治疗可以在更安全、更方便、更有效的状态下进行,提高了妇科在这一领域的诊疗水平,适合于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的普遍推广.

  • 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窦娅芳;唐颖;解骞;朱全东;祝瑞江;梁宗辉

    目的:探讨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8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男53例,女65例,平均年龄48.5岁.行256-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终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56例MDCTE诊断为小肠病变,并与终临床诊断相符.另外62例MDCTE诊断为阴性,其中47例符合,9例漏诊,6例误诊.并且通过统计分析得出MDCTE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8.87% (56/71),特异度为100% (47/47),正确率为87.29% ((56+47)/118),阳性预测值为100% (56/56),阴性预测值为75.80% (47/62).结论:小肠肿瘤、炎症、肠梗阻等病变在MDCTE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MDCTE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多发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动态观察

    作者:丁长青;孙迎迎;丁爱兰;张玉娜;王文生;王琛

    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表现及随访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证实的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的资料.结果:30例胸部多合并肺挫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本组创伤性假性囊肿均为多发,平均4.6个病灶,大小:2mm×4 mm~13.5 cm×6.2 cm.首次CT距外伤后1小时~5天,随访1天~15月,平均4.3月.首次CT可表现为多发单纯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气囊囊肿或气液囊肿.随访中近胸膜下血肿可因血肿破裂或肋骨骨折造成的迟发性气胸等原因内部再出现气囊改变,单纯性血肿可在随访中表现为含气或不含气,其余含气病灶多渐变小、变实,直至完全吸收或后遗疤痕索条.液囊可为单纯性或合并晕征.气液囊可表现为楔形征、银镯征、进水皮球征或杯中液体征、花生壳征、三角烧瓶征等征象.3例首次CT检查后2小时内死亡,死亡原因2例为合并广泛挫伤及气胸,1例合并肝脾出血.其余病例除针对伴发疾病对症治疗外,肺假性囊肿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囊肿吸收时间长短多与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T可清晰显示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形态及演变、伴发症,是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CBCT测量磨牙根管工作长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以鸣;袁顾军;徐远志;杨启祥;唐小山

    目的:评价CBCT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外形完整、根尖发育完成或接近完成、无龋坏、无充填及牙髓病治疗史的上下颌磨牙40颗(共计136个根管).应用CBCT测量各磨牙根管工作长度,以直视下测量的根管工作长度为标准,判断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并且和RVG、根管长度电测仪测量结果比较.结果:CBCT(根管腔测量法;根长度测量法)的准确率分别是84.56%、91.91%,而RVG、根管长度电测仪的准确率分别是58.09%、86.03%.经统计学检验,CBCT测量的准确率与根管长度电测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G测量与其他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CT与根管长度电测仪测量磨牙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率均较高,但各有其优缺点,CBCT可作为临床根管测量方法的一种有效的补充,而在RVG图像上测量根管长度的准确率不高.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李晶英;汪秀玲;吴猛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PTP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增强检查,另外2例同时行CT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规则,边界清晰;直径1.8~13.2 cm,平均8.0cm.1例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8例囊、实成分比例相仿.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动态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包膜及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即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钙化及出血均不强化.MRI平扫信号混杂,增强时呈不均匀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体积较大,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有完整包膜、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块,认识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 成人三房心的CT增强表现及手术病理对照

    作者:郑巧;邹建华

    目的:探讨成人三房心的CT增强表现及其手术病理,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三房心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三房心影像学表现典型,分常见的左侧三房心和右侧三房心(右心房憩室).左侧完全型三房心表现为左心房内纤维隔膜将其一分为二,中间有孔相通.右侧三房心示与右心房相连的囊性结构,强化同心房,可见憩室口.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三房心诊断明显,可以指导临床手术.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夏红;易建华;徐燕;杨丽;何援利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例UAVM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所有扫描图像均采用冠状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例患者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等,可以确定UAVM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情况及与毗邻血管、骨盆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UAVM,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 伴有静脉瘤栓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MSCT及MPR重建表现与鉴别

    作者:梁宇霆;杨汉卿;孔令;靳二虎;贺文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增进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3例伴有下腔静脉及右心受累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对其临床特点、影像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中2例既往有子宫肌瘤切除史,1例首次发病.2例因下肢水肿、夜间呼吸困难,1例因左协肋部不适发现肾盂积水就诊.CT扫描均发现腹盆腔巨大肿块,表面分叶状,增强多发结节样强化,同时见盆腔静脉增多增粗,静脉内瘤栓形成并经髂内静脉、髂总静脉蔓延至下腔静脉,1例达右心房并引起肝淤血表现.结论:IVL是少见变异的子宫肌瘤,病变可由盆腔静脉向上蔓延至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对生命造成一定威胁,应提高对IVL的认识.

  • CT图像重建中滤波函数的优化

    作者:胡君杰;马晨欣;闫镔

    CT图像重建的解析类经典算法为滤波反投影(FBP),其中的滤波环节对于重建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滤波函数都是将斜坡函数直接加矩形窗,而理想的矩形窗是造成Gibbs现象的根源所在,Gibbs现象使重建图像出现震荡,不够平滑.根据无穷级数求和理论,将函数展开成级数部分和形式后,可以进一步求解出部分和的算术平均值,该函数即是具有更优收敛性的费耶核(Fejes),本文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滤波方法,尝试利用费耶核较好的收敛性来克服Gibbs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加平滑的结果,对于图像质量的改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一种基于TV/L2模型的双极图像细节分解方法

    作者:王林元;童莉;闫镔;胡国恩

    基于TV/L2模型的总变差小化方法在图像分解过程中受到正则化参数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当不同于经典模型而设置较小的正则化参数时,分解的图像特性发生了重要改变.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TV/L2模型的双极性图像细节分解方法,该方法在正则化参数较小的情况下将观测图像分解为一个近似图像分量和两个具有正、负不同极性并反映不同信息的细节图像分量.将这种新的图像分解方法应用于印刷电路板CT图像的处理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利用本图像分解方法得到的图像细节信息,可以在有效抑制金属伪影的同时增强PCB图像中的有用信息.

  • 基于可见性直方图的传递函数在心脏三维显示中的应用

    作者:顾翀;杨新;姚莉萍;薛海虹;孙锟

    在心脏的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中,传递函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然而,心脏复杂的结构使传递函数的设计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了基于可见性直方图的传递函数设计以用来显示心脏双源CT数据.先对心脏双源CT体数据做预处理,提出在视线投射算法中利用基于可见性直方图的心脏传递函数对心脏数据进行三维显示,并且提出半自动方法来确定传递函数.通过这些方法,用户可以通过调节传递函数突出显示感兴趣的部分,甚至可以观察到心腔的许多细节.后,利用CUDA技术对计算及显示进行加速,对三维体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显示.实验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去掉心脏双源CT中的肋骨,肺静脉等数据,突出显示心肌组织及血液,并且通过传递函数可以看到主动脉瓣等心脏内部结构,对于心外科医生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 软土单轴固结CT实验研究

    作者:毛灵涛;赵丹;袁则循;周凯

    以天津港北港池码头地区海相沉积软土为研究对象,自行研制了与CT配套的单轴固结装置,取不同深度的土样分别进行单轴固结实验.逐级加载土样固结后,对土样进行CT扫描,结合CT图像分析软土固结过程中特性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CT图像灰度平均值逐渐增大,说明土样被压实,密度增大;固结过程中,不同种类土样的CT图像标准差变化存在差异性,这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土样内部结构的变化有关;引入CT图像灰度压缩系数来反映土样的压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天津港北港池码头软土具有较高的压缩性.

  • 不同周期载频调制二进制编码激励脉冲压缩仿真研究

    作者:吴何珍;刘政一

    本文为将编码技术引入地震探测中,在分析编码激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展了编码激励的数值模拟研究,掌握编码激励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激励编码信号的调制发射,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的仿真研究.其次通过单位码元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个数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激励换能器(通过发射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来激励换能器),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仿真研究和频谱分析,分析了换能器性能对编码激励信号及其脉冲压缩结果的影响.

  • 瞬变电磁法在雷门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韩靖龙

    雷门沟钼矿属于角砾岩型钼矿床,就其赋存状态来说,从里到外为角砾岩钼矿体-角砾岩-正常围岩,矿体边界不清,矿体地表没有出露.角砾岩和围岩视电阻率差异明显,物探方法在该区具有物性前提.瞬变电磁法在该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为合理布置勘探工程寻找钼矿提供了依据.本文在简要介绍瞬变电磁法原理的基础上,以雷门沟钼矿勘查为例,重点对该方法技术的数据处理、资料解释、应用效果及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 一种热中子CT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的集成方法

    作者:米德伶;张爱民;魏彪;冯鹏;任勇

    热中子CT成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成像技术,借以进行被检物的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针对热中子CT成像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导致CT图像降质的因素,本文在探讨了影响中子CT成像图像降质的一些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将成像过程中的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进行统一考察和集成处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TLAB GUI集成处理器,研究开发了一套集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处理程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热中子CT成像的图像质量,为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保证,对热中子CT成像技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基于多重网格的SIRT加速算法

    作者:乔灵博;李亮;陈志强

    在同时迭代重建算法,即SIRT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网格的加速算法.SIRT算法在对每个像素更新时,更新量与所有穿过该像素的射线所覆盖的其他像素有关.鉴于此,通过运用多重网格的思想,对SIRT算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全局性的迭代特点,进而根据“细网光滑、粗网校正”,实现较快的SIRT迭代重建.本文提出的新算法主要通过降低计算量来实现加速效果,而与其他常见的加快迭代收敛速度的加速策略并不冲突.数值实验证明,该算法对噪声抑制更好,同时在本文数值实验条件下,计算速度相比SIRT提高接近一倍.

    关键词: SIRT 多重网格 加速
  • 解析法图像重建中的理想斜变滤波器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乔志伟;韩焱;潘晋孝

    理想斜变滤波器是一种被傅里叶逆变换定义的广义函数.设计理想斜变滤波器的实用数字滤波器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推导了理想斜变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的公式.提出了两种实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模式:连续模式和离散模式.分析了3种已经存在的实用滤波器,设计了2种新的实用滤波器.通过一个仿真实验,比较了这5种滤波器.总的来说,以离散模式设计的离散方法优于以连续模式设计的连续方法.对于2种离散方法来说,无限长离散方法优于自适应长度离散方法,它们均可以得到较好的重建质量.对于3种连续方法而言,线性方法是好的,可以重建出工程可用的CT图像,而常数方法和抛物线方法不能重建出可用的CT图像.

  • 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备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邢晓曼;代秋声

    碳纳米管拥有理想场发射材料的诸多特性,但是目前碳纳米冷阴极制备技术尚存在不可控性和不稳定性,仅在平面显示,电子显微镜针尖和小剂量X射线管方面有商业产品推出.本文介绍了CNT作为场发射电子源在高电场和高电流密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场发射阴极新制造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场发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针对制约其电流发射特性和使用寿命的技术难题,对各种应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些方案的基础之上对制备技术进一步优化,很可能解决应用瓶颈,推动CNT场发射阴极的广泛应用.

  • X射线CT射束硬化校正方法综述

    作者:张俊;李磊;张峰;陆利忠;闫镔

    在X射线CT成像系统中,实际使用的X射线一般都具有连续能谱的,这就必然导致射线在穿过物体的过程中出现射束硬化现象,从而使得重建图像中出现杯状的硬化伪影.硬化伪影会降低CT图像质量,影响检测的精度.因此,对射束硬化的校正一直是CT成像领域的研究难点和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射束硬化产生的原因,对近年出现的射束硬化校正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射束硬化校正方法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5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