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국제검험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30
  • 国内刊号: 50-117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2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临床标本的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王玮;鲁清月;李振红;高利飞;杜美;付光宇

    PCR检测技术中,生物标本的前处理单靠一种方法也往往难以实现全覆盖、快速分析的要求,需要多种前处理方法相结合来满足PCR检测的需求.目前,临床PCR检测标本前处理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大多数都是根据商品PCR检测试剂盒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各个常见病原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项目采用了不同类型临床标本,本文对这些不同标本的检测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黄郁梅;洪正善;杨柯;曾春晖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现已是造成医院与社区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由于具有多重耐药性,其引发的感染越来越难以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题.MRSA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MRSA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激活了本身固有耐药基因或引入了外来的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激活,从而诱导耐药性产生.该文通过对MRSA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MRSA耐药机制方面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以寻找控制MRSA感染蔓延的有效途径.

  • 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评价WBC、CRP、D-D、FIB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乐;孙雯雯;刘玲玲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相关性并利用Logistics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筛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有检测MP-DNA的患者473例,比较WBC、CRP、D-D、FIB水平,通过MP-DNA 检测结果分为87例阳性组,386例阴性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制作ROC,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以评估各项目的诊断价值.结果 阳性组WBC、CRP、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ROC曲线下佳临界值分别为WBC 8.51×109/L、CRP 4.94 mg/L、D-D 1.135 mg/L、FIB 3.39 g/L;各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WBC 0.708、CRP 0.743、D-D 0.735、FIB 0.748;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为0. 502、灵敏度为97.0%.结论 联合检测WBC、CRP、D-D、FIB水平可在鉴别诊断M P感染中起到互补作用,提高对MP感染诊断的约登指数,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

  • 血流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罗媛;张任飞;侯钧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基因同源性,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共14例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不同部位标本,共分离出38株鲍曼不动杆菌.所有菌株按照统一的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eBURST 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研究.结果 38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均检测到 OXA-23-like、OXA-51-like基因及ISAbal序列,OXA-23-like基因与ISAbal序列相关;MLST 分型显示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由ST195型(55.3%)、STn-2型(15.8%)及STn-3型(10.5%)构成.eBURST 分析提示主要流行克隆为CC92,占86.8%.结论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相同耐药基因,且菌株存在较高的遗传同源性,提示存在克隆传播,为降低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血流感染风险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 尿液中NGAL、L-FABP、KIM-1联合检测对儿童早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钊华;董自杰;韩彦洁;张静;祁洁

    目的 研究尿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肾损伤分子(KIM-1)联合检测对儿童早期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ICU治疗的脓毒血症患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和对照组,其中发生AKI的26例患儿作为AKI组,未发生AKI的102例患儿作为非AKI组;并以同期6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尿液 NGAL、L-FABP、KI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KI 组患儿尿液NGAL、L-FABP、Kim-1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和健康对照组;6 h时尿中 NGAL、L-FABP、Kim-1联合检测效能高,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97.8%、78.3%、98.7%,明显高于尿中NGAL、L-FABP、Kim-1的诊断效能;将6 h尿液中NGAL、L-FABP、KIM-1水平与48 h患儿肌酐和GF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早期患儿尿液中NGAL、L-FABP、KIM-1水平与48 h患儿肌酐和GFR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尿液中NGAL、L-FABP、KIM-1联合检测对诊断儿童AKI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NSE、ProGRP、Ki-67、TTF-1对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赵红峥;李燕;冯军花;张金艳;郭秀娟;焦文静;何京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应用免疫发光技术检测促胃秘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应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蛋白(TTF-1),应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秩相关分析、χ2检验及ROC曲线统计数据.结果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CEA、NSE、ProGRP、CYFRA21-1浓度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 SCLC广泛期患者血清中CEA、NSE、ProGRP、CYFRA21-1浓度均高于局限期患者(P<0.05).NSE和Pro-GRP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972、0.965.NSE+ProGRP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组合Kappa值0.860,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CEA,NSE,ProGRP与Ki-67存在负相关关系,TTF-1的阳性检测率高于CYFRA21-1,低于ProGRP,CEA、NSE与TTF-1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与ProGRP联合检测对SCLC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可提高检测SCL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Ki-67高表达不能反映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TTF-1对SCLC的检测效果与NSE无差异,但不及ProGRP.

  • 凝血指标及ANC在儿童淋巴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攀;张琴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在儿童淋巴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淋巴瘤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ANC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凝血功能及AN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Ⅰ ~ Ⅱ期患儿凝血功能及ANC水平与Ⅲ~Ⅳ期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患儿化疗后凝血功能及ANC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患儿化疗后凝血功能及ANC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及ANC水平与淋巴瘤患儿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淋巴瘤患儿化疗过程中检测凝血功能及ANC水平有助于血栓形成的发现及预防出血.

  • RT-LAMP与RT-PCR法快速检测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比较

    作者:吴丹丹;亢继文;孙殿兴

    目的 探讨逆转录(RT)-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法、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效果,为其快速诊断及临床药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就诊的85例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 TBM 组(46例)、疑似TBM组(25例)和对照组(16例),根据结核分枝杆菌16S rRNA区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RT-LAMP和RT-PCR检测技术体系,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BM 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8% 和75.0%,疑似TBM 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0% 和40.0%,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0.0% 和12.0%,各组RT-LAMP法阳性检出率高于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采用RT-PCR法检测时发现非特异性扩增,采用RT-LAMP法检测时未见非特异性扩增,RT-LAMP法检测特异性强于RT-PCR法;RT-PCR法检测灵敏度为100 CFU /mL,高于RT-LAMP法的1 CFU /mL.结论 RT-LAMP法检测MTB时具有简便、灵敏快速、可检测活菌特点,与PCR法比较,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耗时短,有望成为基层、野战医疗单位及发展中国家等的常规检查工具.

  • 儿童百日咳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相关分析

    作者:刘芳;吴晓本;侯婷婷;尹逸潇;丁洁;于淼;卢志明

    目的 了解儿童中血清百日咳IgG抗体水平及百日咳IgG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常规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便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方法 随机选取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485例儿童作为检测对象,对其进行百日咳IgG抗体(PT-IgG)检测及血细胞检测.结果 PT-IgG水平阳性为90例,阳性率为18.6%,其中以8~ <10岁儿童百日咳IgG抗体水平高,2~ <4岁次之,10~14岁低,百日咳抗体水平阳性的患者中白细胞总数达到20×109/L以上及淋巴细胞百分比达到60% 以上的为19例,阳性率为21.1%,其中6~ <8岁阳性率高,10~14岁低.结论 PT-IgG抗体水平高在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变化主要在8岁以下儿童,一般此病病程可长达2~3个月,因此需要及早进行诊断与治疗,对儿童进行百日咳疫苗的加强免疫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血清E-cadherin、HMGB1水平在卵巢癌中的价值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徐晨;黄丽霞

    目的 探讨血清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高迁移率簇蛋白B1(HM GB1)在卵巢癌中的价值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ELISA 法测定80例初治卵巢癌患者行NAC化疗方案前后血清E-cadherin、HMGB1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化疗后对患者随访36~60个月,分析血清 E-cadherin、HM GB1水平与卵巢癌近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卵巢癌化疗前血清 E-cadherin、HM GB1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血清E-cadherin、HMGB1水平低于化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R+PR组血清E-cadher-in、HM GB1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当;而SD+ PD组患者血清E-cad-herin、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CR+ 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后E-cadherin、HMGB1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可知,肿瘤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化疗后E-cadherin>2.10 mg/L、化疗后 HMGB1>115 μg/mL是卵巢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化疗前后动态监测血清E-cadherin、HM GB1水平将有助于评价卵巢癌预后情况及复发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动态水平改变与预后关系研究

    作者:袁媛

    目的 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的预后评估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该院感染科15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在接受临床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根据痰菌转阴情况分为痰菌转阴组124例,痰菌阳性组34例,痰菌转阴组、痰菌阳性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9个月后分别检测炎性因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9个月后炎性因子IL-1、IL-6、INFγ、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炎性因子治疗前、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9月IL-10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转阴组、痰菌阳性组治疗9个月后,肺部病灶吸收率、经χ2检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转阴组肺部病灶吸收率,预后效果优于痰菌阳性组.结论 炎性因子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

  • 肺结核伴COPD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书平;郭会艳;宋征

    目的 探讨肺结核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肺结核伴COPD患者65例作为肺结核伴COPD组,单纯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肺结核组,另选取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水平,并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间的CD3+、CD4+、CD4+/CD8+、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大呼气中断流速(MM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及肺结核伴COPD组的CD3+、CD4+、CD4+/CD8+、APTT、FEV1、FVC和MM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肺结核伴COPD组低于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及肺结核伴COPD组的TT、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肺结核伴COPD组高于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FEV1、FVC和MMEF与CD3+、CD4+、CD4+/CD8+、APTT和PT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TT和FIB水平呈负相关(P<0.05),FEV1、FVC和MMEF与CD8+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肺结核伴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及凝血功能的异常,其水平与患者的肺功能具有相关性.

  • DLBCL患者经GM-CSF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变化研究

    作者:邱樊;立彦

    目的 研究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经GM-CSF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DC)、髓系树突状细胞(mDC)以及浆系树突状细胞(pDC)的变化情况.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入住该院的33例DLBCL患者静脉注射GM-CSF进行治疗,每周注射1次GM-CSF,每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次注射前,静脉采血3 mL,采血后24 h内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和DC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例患者GM-CSF治疗前单核细胞水平为(9.85 ± 2.31)%,3个疗程治疗后为(3.67 ±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水平治疗前为(0.24 ± 0.04)%,治疗后为(0.58 ± 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mDC治疗水平为(0.11 ± 0.02)%,低于治疗后的(0.36 ± 0.08)%(P<0.01);pD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 患者经GM-CSF治疗3个疗程后,单核细胞明显减少,DC显著增加,其中mDC显著增加,pDC无明显变化,即GM-CSF治疗激活了DLBCL患者的抗肿瘤免疫.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心肌酶及免疫功能水平检测及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王艳;张华;关丽;王靳琎;周凤霞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分析其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研究,分为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每组50例;选取同期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及缓解期的AST、LDH、CK、CK-MB、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及缓解组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组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与AST、LDH、CK、CK-MB、CD4+和CD4+/CD8+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异常愈显著.

  • 宫颈正常细胞和不典型鳞状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的分析

    作者:蔡辉;沈静;俞刚;朱贤海;耿建祥;梅静;龙秀荣;喻朝霞;赵雪

    目的 分析女性宫颈正常细胞和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对ASC-US患者行宫颈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方法 1000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正常的女性纳入对照组;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女性236例纳入ASC-US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所有ASC-US患者行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检出HPV感染者10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10.6%,其中1型感染率为9.3%,多型感染率为1.3%;ASC-US组中检出 HPV 感染者139例,总的 HPV 感染率为58.9%,其中1型感染率为38.1%,多型感染率为20.8%.对照组与ASC-US组 HPV 总感染率、1型感染率和多型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构成比居前6位的型别依次是HPV43、16、58、33、52、18、42型,ASC-US组中构成比居前6位的型别依次是 HPV16、18、52、58、33、51、66型.结论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ASC-US的进一步分流管理具有重要临床的意义,应引起妇科医师的高度关注.

  • 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性能验证及评价

    作者:张玥;董振芳;鞠瑛;刘义庆;王勇;张炳昌

    目的 对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甲状腺激素和抗体的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指南等相关文件,对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共7项甲状腺激素和抗体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进行验证.结果 检测的7项甲状腺激素和抗体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和批间精密度 CV分别在1.51% ~6.17% 和1.86% ~7.27% 之间.准确度平均偏倚大的检测项目是FT3(8.47%),但在可接受范围内,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 r≥0.994,平均偏倚均< 1/2 CLIA′88允许总误差[TEa(12.5%)].T3,T4,FT3, FT4,TSH,抗-TG 和抗-TPO 分别在1.24~5.59 nmol/L、60.07 ~ 195.10 nmol/L、3.40~22.87 pmol/L、14.59~40.54 pmol/L、1.63~74.13 μIU/mL、60.10~381.30 μIU/mL和180.10~531.50 μIU/mL范围内呈线性.携带污染率在0.04% ~0.97% 之间.结论 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甲状腺激素和抗体的结果与厂家所提供的数据相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莉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该疾控中心确证的AIDS患者198例,并将其分为试验组(AIDS合并CMV感染患者100例)和对照组(AIDS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AIDS合并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中,CMV DNA 阳性率为82.00%,CMV-IgM 阳性率为12.00%,CMV DNA、CMV-IgM 均为阳性的阳性率为6%;单纯CMV血症占52.00%,CMV视网膜炎占19.00%,CMV肺炎占16.00%,CMV肠炎占7.00%,CMV脑膜炎占5.00%,CMV肝炎占1.00%.结果 试验组中,经性传播感染、CD4+T 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合并结核感染、合并肺孢子虫感染、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首次就诊率、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比例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合并肺孢子虫感染、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是AIDS合并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AIDS合并CMV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其可引发多器官损伤,临床应注意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

  • 采用ROC曲线分析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癌的鉴别意义

    作者:张雨;马亚凌;娜迪热·铁列吾汗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的作用.方法 采用ROC曲线分析的方式,对该院入选的70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和7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甲状腺良性病变组)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水平进行检测,对两组进行比较,再通过ROC曲线分析分析其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鉴别意义.结果 甲状腺癌组TSH水平要显著性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而FT3和FT4水平要显著性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甲状腺癌为对角线,TSH曲线下面积为0.800,临界点为TSH 4.55 μIU/mL.以甲状腺良性病变为对角线,FT3曲线下面积为0.791,临界点为3.25 ng/mL,FT4曲线下面积为0.861,临界点为1.54 ng/dL.结论 可将TSH、FT3和FT4运用到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鉴别中.

  • 三伏天灸调节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比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廖冰洁;汪杨;李月梅;周迎春;梁淑慧;刘基铎;庞志宇

    目的 探讨三伏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否有效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比值.方法将该院接受三伏天灸治疗的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患者组,另外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组三伏天灸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T-bet?GATA-3?Foxp3和STAT-6的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百分率.结果 三伏天灸治疗后,患者组Th1/Th2 比值升高,IFN-γ 分泌水平降低,T-bet和GATA-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TAT-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伏天灸疗法可以通过降低Th2,调节Th1/Th2的比值,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发挥作用.

    关键词: 哮喘 天灸 Th1 Th2
  • 血清IL-6、CRP、CA19-9和CEA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郝良成;胡阳黔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4月选择在该院诊治的胃癌患者72例作为胃癌组,同期选择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胃炎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IL-6、CRP、CA19-9和CEA检测,同时进行胃癌组的预后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胃癌组的血清IL-6、CRP、CEA、CA199水平分别为(8.03 ± 0.98)pg/mL、(11.33 ± 1.45)mg/L、(90.93 ± 22.11)U/mL和(13.44 ± 5.03)ng/mL,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 ± 0.44)pg/mL、(5.09 ± 1.22)mg/L、(28.98 ± 10.43)U/mL和(3.24 ± 0.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随访调查1年,胃癌组72例患者中生存62例,死亡10例,生存率为86.1%.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6、CRP、CA19-9、CEA、淋巴结转移都与胃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分析显示IL-6、CRP、CA19-9、CEA为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患者中呈现血清IL-6、CRP、CEA、CA199高表达状况,都为影响胃癌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临床检测有很好的判断预后价值.

  •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水平及其与肝纤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力;闫金南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纤化的相关性.方法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慢性乙型肝炎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为25、21、26例.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A19-9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 CA19-9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CA19-9、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两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轻、中、重度组的H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Ⅲ及ⅣC水平比较,重度组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与病情严重程度、血清 LN、HA、PCⅢ 和ⅣC均呈显著正相关(r= 0.913、0.580、0.676、0.634、0.669,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呈正相关.

  • 血清CEA和CYFRA21-1检测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估

    作者:童天夫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91例确诊为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进展情况将化疗患者分为进展组(55例)及非进展组(36例),患者均行放疗治疗,依据患者化疗疗效将其分为安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组,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CEA、CYFRA21-1、NSEF变化,评估其与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不同疗效患者及进展组与非进展组CEA、CYFRA21-1、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SD患者CEA、CYFRA21-1、NS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PR患者各血清肿瘤标志物降低较SD患者明显,而PD患者治疗后CEA、CYFRA21-1、NS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非进展组仅CYFRA21-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进展组CEA、CY-FRA21-1、NS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小细胞肺腺癌非进展组CEA、CY-FRA21-1、NS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进展组仅CE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CYFRA21-1可作为评估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非进展期患者化疗疗效的敏感指标,联合NSE检测对患者近期疗效、疾病进展及预后水平中有重要评估价值.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PDCD4、PDCD5蛋白表达的价值研究

    作者:房海飞;李媛媛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程序性细胞死亡-5(PD-CD5)蛋白表达的价值研究.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收集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49例作为正常组.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比较三组的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阳性率、不同临床分期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阳性率及不同年龄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对照组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 ~ Ⅱ期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Ⅲ~ Ⅳ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人群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年龄≥55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降低且随着病情和年龄增加,PDCD4和PDCD5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 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作者:韩玉明;阿孜古丽·阿布都热合曼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0例.按照患者是否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560)和对照组(未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4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分别为(77.4±4.4)ng/L、(20.5±2.6)pg/mL、(819.2±165.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2.8)ng/L、(9.1±1.7)pg/mL、(600.3±12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随病变级别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rson相关分析分析显示,RA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与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28、0.308、0.5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是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NF-α、IL-1β、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发病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其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南京地区献血者HTLV感染情况初步调查

    作者:胡文佳;陈慧;朱绍汶;林红

    目的 调查了解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HTLV)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随机筛查南京地区献血者标本,筛查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和核酸检测进行确认.结果 25007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共有5例经 ELISA 筛查 HTLV-Ⅰ /Ⅱ 型抗体阳性,初筛阳性率为0.02%,经确认5例标本均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南京地区属于 HTLV 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流行区但仍需继续监测,为制订输血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 某二甲医院2016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谭雪梅

    目的 统计分析2016年该院的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细菌测定系统随机体外诊断试剂板.结果 临床送检标本4838份,分离出的致病菌有1290株.分离率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复合制剂耐药率低;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高.结论 分离出的病原菌大部分为革兰阴性杆菌,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临床医生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作者:冯娟

    目的 探讨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指导临界值附近结果的分析判断.方法 引入数学模型对血清中ALT临界值标本进行测量,分析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并分别进行评定,进一步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该次检测不确定度结果为血清中 ALT 水平为(52.4 ± 1.114)U/L,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 P≈95%.结论 建立血液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程序,对于临界值标本结果的判断尤为重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临床使用价值.

  • 1例BX血型个体的家族遗传分析及临床输血探讨

    作者:梁结玲;骆宏;曾月婷;莫水群;蔡肇丽;邓雪薇

    目的 对1例BX血型个体及其家系成员血型进行分析,以阐明其血型遗传特征、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 ABO血型、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亚型抗原物质、中和抑制实验检测唾液血型物质;扩增ABO基因6、7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先证者及其儿子为BX型;先证者父亲和弟弟为B型;先证者母亲及其配偶为O型;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儿子、父亲的ABO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在B101基础上发生695T>C突变,比对人类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该等位基因为Bw11.结论 鉴定了1例BX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型和等位基因型,血清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于准确鉴定ABO血型和降低亚型患者输血风险有重要意义.

  • 山东地区人群血清脂蛋白(a)水平调查情况分析

    作者:牛登冉;刘义庆;鞠瑛;邵婧;王泽筠;范卫华

    目的 探讨山东地区63882例人员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人员63882例血清标本,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水平.根据年龄分成0~ <6岁、6~ <18岁、18~ <30岁、30~ <40岁、40~ <50岁、50~ <60岁、60~ <70岁、70~ <80岁和80~100岁.采用SPSS21.0软件对血清Lp(a)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中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比较,18~ <30岁、30~ < 40岁、40~ <50岁、50~ <60岁、60~ <70岁、70~ <80岁女性Lp(a)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比较,0~ <6岁男性Lp(a)水平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80岁以上男性Lp(a)水平达高;0~ <6岁女性Lp(a)水平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70~ <80岁Lp(a)水平达高,80岁以后Lp(a)水平又有所下降.结论 山东地区人群中的血清Lp(a)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不同性别人群中,血清Lp(a)水平与年龄呈弱相关性,随年龄增大Lp(a)水平有升高趋势.

  • 云南某强制戒毒所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及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汤国宁;韦启飞;殷红莲;黄树华;冯磊

    目的 通过检测云南某强制戒毒所在押强制戒毒人员血清抗 HCV抗体(抗-HCV),了解云南地区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其易感因素,为综合防治HCV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6年4月云南某强制戒毒所在押强制戒毒人员356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13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侧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抗-HCV,统计分析两组HCV 感染情况及其易感因素.结果研究组 HCV感染率(34.32%)显著高于对照组(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不同性别间HC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吸毒者 HCV感染率(73.13%)显著高于非静脉注射吸毒者(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傣族吸毒者 HCV 感染率(37.97%)显著高于汉族(30. 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食海洛因与吸食冰毒 HC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毒人群HCV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吸毒方式和种族差异可能是吸毒人群 HCV传播与流行的高危因素.未来在严厉打击贩毒、吸毒同时,针对吸毒人群HCV的易感因素加强综合防治HCV感染.

  • 针药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和对血清IgE、TNF-α、IL-4及IL-12影响研究

    作者:夏俊;彭丹

    目的 探索针药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和对血清IgE、TNF-α、IL-4及IL-12影响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湖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和中药通窍鼻炎颗粒联合佐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鼻通气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两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部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gE、TNF-α、IL-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联合佐治过敏性鼻炎能有效提高鼻通气并纠正血清IgE、TNF-α、IL-4及IL-12水平.

  • TRACP5b、B-ALP、IGF-1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毛成荣

    目的 研究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97例中老年体检者,按照骨密度测定值分为正常骨量组(27例)、骨量减少组(24例)、骨质疏松组(22例)、严重骨质疏松组(24例).比较分析不同研究对象的 TRACP5b、B-ALP、IGF-1水平.结果 4组研究对象的TRACP5b、B-ALP、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骨量组相比,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 TRACP5b、B-ALP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 TRACP5b、B-ALP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组相比,严重骨质疏松组的TRACP5b、B-ALP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骨量组相比,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IGF-1水平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的IGF-1水平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组相比,严重骨质疏松组的IGF-1水平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CP5b、B-ALP、IGF-1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手足口病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易鹰;于天晓;程伟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以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CD3-CD19+细胞、CD3-CD56+细胞,采用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中IgA、IgG、IgM 水平,并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CD3+、CD3+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有CD4+/CD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9+细胞亚群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CD3-CD56+亚群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患儿血清中IgA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IgG和IgM 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关键原因.

  • 骨髓细胞及血小板参数联合诊断血液疾病的价值研究

    作者:谭秀芳;孙红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及血小板参数联合诊断血液疾病的价值.方法 选自该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81例,其中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4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5例.选自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采集骨髓标本和血液标本,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变化和骨髓涂片检查结果.结果 AL组、ITP组、AA组P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L组、ITP组、AA组PCT 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和AA组PLT低于AL组和对照组,AL组PLT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MPV 高于AL组、AA组和对照组,AL组和AA组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ITP组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AA组骨髓增生减少→极度减少,对照组骨髓增生活跃;AL组巨核细胞数0~35个(主要为幼稚型),ITP组巨核细胞数8~120个(主要为幼稚型),AA组巨核细胞数0~1个(主要为幼稚型),对照组巨核细胞数9~32个(主要为成熟产板型);AL组、ITP组、AA组血小板单个偶见,而对照组血小板成堆分布.结论 骨髓细胞及血小板参数联合诊断血液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 代谢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无代谢综合征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炎性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杰民;蔡振明;兰军;涂昌;刘瑞杰;钟耀棠

    目的 对比分析代谢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无代谢综合征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炎性因子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有代谢综合征的房颤患者79例(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无代谢综合征的房颤患者61例(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变化.比较两组基础指标、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相比于无代谢综合征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炎性因子明显存在异常,表现为凝血功能水平下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因此应加强凝血指标和炎症状态的监测和干预.

  • 非霍奇金淋巴瘤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

    作者:蔡植华;郑乃莹;林永华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DNA倍体情况,以期提高对NHL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预测水平.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NHL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NHL,并根据术中所见分期,84例患者按照病理分期为4组(Ⅰ期16例,Ⅱ期23例,Ⅲ期31例,Ⅳ期14例).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20例淋巴结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淋巴瘤患者均于术中取淋巴瘤组织,淋巴结增生患者采用穿刺获取淋巴组织,进行DNA倍体流式细胞检测相关指标(包括DNA异倍体率、S期细胞率、DNA指数).分析不同临床分期NHL患者与淋巴结增生患者的DNA倍体变异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与DNA倍体流式细胞检测指标(DNA异倍体率、S期细胞率、DNA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84例患者DNA倍体参数DNA异倍体率、S期细胞率、DNA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Ⅲ期与Ⅳ期患者的DNA异倍体率、S期细胞率、DNA指数均明显高于NHL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患者IPI指数与DNA异倍体率、S期细胞率、DNA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NHL患者的DNA倍体参数,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判断并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患者的诊治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全自动DNA定量分析系统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崑岚;丁康;张辉;方媛;林慧萍;章秀;马云;耿建祥

    目的 探讨DNA定量分析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NA定量分析技术对176例正常及结直肠肿瘤患者肠道组织进行异倍体的检测,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检测用于诊断的准确性.通过ROC曲线评估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组织中异倍体的数量和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癌组织中异倍体的数量明显高于息肉及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92.0%,以出现9个以上异倍体为诊断阈值的灵敏度为69.9%,特异度为100.0%,此项技术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准确性.对异倍体预测发生息肉及结直肠癌风险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有一定的意义,总体来看,≥9个异倍体发生结直肠癌的预测正确的可能性为94%.结论 异倍体定量分析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的诊断价值极高,可以临床推广,其诊断阈值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 p57kip2和p27kip1在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对比研究

    作者:陶玉梅;任晓燕;王婧;朱国祥;顾丽丽;陈婷婷

    目的 观察父源性印迹基因p57kip2和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27kip1在不同类型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7kip2和p27kip1在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两者对于鉴别不同类型水泡状胎块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0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86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及30例正常绒毛组织中p57kip2和p27kip1的表达情况,分析p57kip2和p27kip1在两种不同类型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p57kip2和p27kip1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组的表达均低于部分性水泡状胎块组和正常流产绒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7kip2和p27kip1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中表达呈正相关(r=0.750,P<0.01),在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中表达呈负相关(r= -1.000,P<0.01).结论 p57kip2和p27kip1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差异对鉴别不同临床类型的水泡状胎块有一定指导价值,联合检测p57kip2和p27kip1可以对水泡状胎块的诊断和分型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 HBV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IDO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杨峻;王前;石青峰;苗海霞

    目的 探讨 HBV 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中 Treg细胞和吲哚胺2,3-二氧酶(IDO)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51例 HBV-DNA 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9例肝硬化患者和2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IDO的表达水平.结果IDO mRNA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 HCC组、CHB组、肝硬化组、对照组.对照组与肝硬化组IDO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 HCC组、肝硬化组、CHB组和对照组;H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HB组外,各组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DO mR-NA、Treg表达相关性分析:r=0.912,P=0.000,表明患者外周血中IDO的表达与 Treg细胞间呈正相关.结论 HCC组中Treg细胞与IDO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癌患者外周血中IDO表达与Treg细胞间呈正相关,即IDO高表达伴随着Tregs比例增高.IDO和Treg细胞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调节环路,二者共同诱导肝癌的免疫耐受,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实验室质量评价分析系统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红;沈峰

    该研究旨在建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EQA)网络结果上报分析系统,高效、快捷、安全地实施EQA计划,确保这项国家免费惠民项目的顺利实施.基于Web方式和统计学基础,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能力验证(PT)成绩计算方法,利用省级计划生育信息平台的已有设施和技术力量,增加功能模块,开发统计软件,根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检测内容,搭建项目单位实验室检验质量评价的网络平台.自2012年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在山东省全覆盖以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室EQA网络上报分析系统,是高效、便捷的数字化EQA应用平台.系统平台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地市级项目主管部门、省级检验质量监测指导中心、参评实验室、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远程管理五级平台组成.较经典的基于Web方式临床检验实验室EQA信息管理系统所包含的EQA组织者、参评实验室、第三方管理的服务器等三级平台增加了省、市两级项目主管部门平台.实验室EQA网络平台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中应用,体现了操作简便、技术构架严谨、安全机制严密等特性.五级平台的建立,能够高效、及时为参评单位和项目管理者反馈参评单位EQA成绩,及时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确保项目临床检验质量.

  • 跨科室构建品管圈对提高痰培养及时送检率的效果及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

    作者:殷莹;刘双玉;陈玲玲

    目的 通过跨科室构建品管圈,制定详细的痰标本采集及运送操作规程,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及时送检率,并统计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在检验科及呼吸科共选择10名圈员组成"自由呼吸圈",分析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明确目标责任分工,制定并实施对策、效果评价及运用,统计圈员综合能力的变化.实施跨科室构建品管圈活动,痰标本平均送检率由49.6% 提高至83.5%,标本送检时间(2.2 ± 0.3)d较活动前的(3.2±0.2)d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0.3±0.4)d也较活动前的(16.4±0.5)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的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管理意识、解决问题能力较活动前普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跨科室构建品管圈进行质量改进,可增加科室间协作,有效提高痰标本及时送检率,有效提高圈员综合能力.

国际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