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十二指肠钩虫抗凝肽AduNAP1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凝活性研究

    作者:陈耀哲;邓莉;邵正;何庆丰;司徒永立;周叶;彭礼飞

    目的 分离、克隆十二指肠钩虫抗凝肽AduNAP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重组表达AduNAP1,并检测其抗凝活性. 方法 以十二指肠钩虫成虫cDNA为模板,PCR扩增AduNAP1成熟肽编码序列,并克隆、连接到表达质粒pET32a-sumo,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umo/AduNAP1.重组载体转入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产物经Ni亲和层析后用SUMO蛋白酶酶切融合伴侣,纯化获得重组目的多肽.用 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及纯化情况,用凝血时间法(PT及aPTT)检测重组多肽的抗凝活性. 结果 扩增并克隆AduNAP1成熟肽编码序列,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umo/AduNAP-1转化大肠埃希菌表达rAduNAP1.纯化的rAduNAP1能延长PT及aPTT,但延长PT作用更为显著,其延长2倍PT及aPTT时间所需的浓度分别约为142 nmol/L及406 nmol/L. 结论 构建rAduNAP1表达载体,其表达产物具有较强抗凝活性,为进一步了解AduNAP1的生物学功能及作为抗凝新药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 霍乱弧菌转录调控因子AphB C端结构域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结晶

    作者:苏萌;王卉;钟增涛;杜娈英;高妍夏

    目的 AphB是霍乱弧菌毒力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中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可激活毒力基因表达,本实验目的在于得到AphB蛋白C端结构域的晶体结构,为研究其与辅助诱导物结合之后的构象改变对于毒力调控网络的影响奠定基础. 方法 以霍乱弧菌的AphB蛋白C端结构域为对象,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使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然后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MonoQ离子交换层析和GF75凝胶过滤层析法进行纯化.分别选取5、10、20和30 mg/ml的目的蛋白,采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进行蛋白结晶,筛选结晶试剂盒条件,在得到初晶的结晶条件基础上通过改变蛋白与池液混合比例、结晶池液成分、环境温度等进行结晶条件的优化. 结果 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可溶性目的蛋白.利用3种蛋白纯化方法依次进行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对蛋白结晶试剂盒结晶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结晶条件为:蛋白浓度为30 mg/ml;池液成分为0.1 mol/LBIS-TRIS,2.0 mol/L Ammonium sulfate,pH5.0,18℃环境孵育24 h.用优化的结晶条件进行结晶处理,得到分辨率为2.1A的蛋白晶体. 结论 通过原核表达和用优化的结晶条件得到了霍乱弧菌AphB蛋白C端结构域的蛋白晶体,所得数据为蛋白的空间结构解析提供了重要依据,对蛋白C端结构域与辅助诱导物结合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AphB 表达 纯化 结晶
  • 2型猪链球菌Sao-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作者:王晶;李先富;王长军;高基民;潘秀珍

    目的 制备并鉴定2型猪链球菌重组Sao-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为建立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及Sao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用重组Sao-M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稳定分泌抗Sao-M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Sao单克隆抗体,采用IgG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单克隆抗体的IgG亚型,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将05ZYH33与单抗共孵育,检测单克隆抗体与细菌表面具有天然构象Sao蛋白的结合能力. 结果 筛选到4株能持久、稳定分泌抗Sao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5、1B10、2A10、3A6),均为IgG1型,ELISA测定腹水抗体效价>1∶102 400;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05ZYH33表面天然构象的Sao蛋白结合,对细菌形态产生显著影响. 结论 成功制备高效价的抗Sao-M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快速检测猪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及Sao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3种中药对艾滋病毒感染复制的影响

    作者:田湉;敖竹君;王小霞;姚小剑

    目的 了解中草药或制剂槲皮素、甘草酸二铵和青蒿琥酯对艾滋病病毒复制的影响. 方法 在C8166 T细胞被携带分泌型荧光素(Gaussia luciferase,G-Luc)的HIV病毒感染的同时或2h后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中草药(槲皮素、甘草酸二铵和青蒿琥酯),2~3 d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由病毒感染导致的膜融合所至合胞体的形成,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8166 T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病毒相关G-Luc活性. 结果 C8166 T细胞的G-Luc结果显示,与甘草酸二铵、槲皮素组相比,而青蒿琥酯组的荧光活性酶活性增幅大(F=96.126,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经青蒿琥酯处理的由病毒感染导致的膜融合所形成的合胞体,与对照组相比数目明显增多,且体积更大.Western blot检测表明C8166 T细胞内的HIV-1核衣壳蛋白P24水平增强;ELISA检测显示该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IV-1P24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F=9.503,P<0.05),提示青蒿琥酯处理可增强病毒的表达或释放.在用青蒿琥酯处理静止期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24含量显示,0.078 μg/ml青蒿琥酯组的P2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14.354,P<0.01),HIV-1潜伏感染明显增加.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在C8166 T细胞系中,0.078μg/ml青蒿琥酯组的病毒RNA明显多于对照组(t=115.086,P<0.01),证实青蒿琥酯能提高细胞内HIV-1基因转录水平. 结论 青蒿琥酯可提高C8166T细胞和人PBMC中HIV-1基因的转录,具有潜在的促进HIV感染的作用.

  •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功能研究

    作者:唐春莲;申志琴;程兰芳;蒋明森;刘晓宏

    目的 研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功能. 方法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不同来源童虫及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转录水平;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日本血吸虫的组织学定位;于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前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结果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不同来源童虫及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期差异表达,以宿主组童虫和虫卵表达水平较高.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主要位于虫体表膜,可能与其免疫保护性效果相关.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7%o和52%. 结论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与其生殖功能相关.

  • 肺炎克雷伯菌短尾噬菌体LH-01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松建;张改;靳静;李振江;王书伟;李亚辉;王小亭;王进;王中全

    目的 探讨噬菌体LH-01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观察LH-01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和LH-01中和抗体产生规律.建立小鼠败血症感染模型,使用高剂量和低剂量LH-01进行治疗,观察小鼠健康评分(0~5),同时检测小鼠外周血和主要脏器内活菌数和噬菌体滴度变化规律. 结果 噬菌体LH 01在小鼠体内具有较低的清除率,活性噬菌体可在小鼠体内持续存在数天,10d后完全消失.2周时外周血LH-01中和抗体效价为1∶8,5周时高为1∶1 024.用高剂量组(1010 PFU/ml)和低价量(104 PFU/ml)的噬菌体LH-01尾静脉注射治疗小鼠败血症,两组组小鼠健康评分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生存率均为100%,而对照组为0%.治疗组小鼠外周血和脏器(肝脏、脾脏和肺脏)中的菌落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菌落数(P<0.01),尤以脾脏中菌落数减少显著.LH-01治疗中具有自我放大效应,高剂量和低剂量治疗组小鼠外周血、肝脏和肺脏中的噬菌体滴度与噬菌体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尤以外周血增加为明显. 结论 LH-01具有杀菌效率高、自我增殖能力强、活性维持时间长、中和抗体产生晚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试用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

  • 华支睾吸虫parkin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作者:柏雪莲;李波清;张玉梅;张艳丽;耿丽;杜镇镇;赵慧琳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Parkin蛋白(Clonorchis sinensis Parkin)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从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获得Parkin的cDNA全长,NCBI搜索与之相似度高的基因序列,预测其所含结构域和功能;应用MEGA5程序对来自GenBank中与之有较高相似度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基因进化树;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CsParkin,纯化后免疫Bla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天然CsParkin;采用qRT-PCR测定CsParkin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 结果 CsParkin蛋白含有5个结构域,分别是Ubl、RING0、RING1、IBR和RING2,具有典型的Parkin蛋白结构;该蛋白与人及各种动物的Parkin有很高的相似度,与其他吸虫有更近的进化关系;Western blot显示原核表达的重组CsParkin,与天然CsParkin分子质量相同,均为45.7 ku;CsParkin在囊蚴中的表达量高于成虫;免疫组化显示CsParkin主要分布于成虫受精囊中的精子及口吸盘和睾丸,在囊蚴中广泛分布. 结论 肝吸虫CsParkin属蛋白于保守蛋白,具有典型的泛素连接酶3的功能结构,推测其在蛋白的泛素化中起到作用,可能在华支睾吸虫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作用.

  • 河南省濮阳市7株肠道病毒71型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徐国锋;王瑞;张清杰;张玉华;孟晓飞;隋美丽;李懿;卫海燕;黄学勇

    目的 了解濮阳地区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全基因组特征. 方法 选取本市发生的7例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EV71型核酸阳性标本,使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cell,RD)进行病毒培养,RT-PCR型别鉴定,对分离的7株EV71型毒株通过12对引物进行分段扩增,扩增产物进行EV71型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EV71病毒分类和发育图谱.结果 共分离出7株EV71病毒,系统发育树显示7株病毒在分类上均属于C4亚型C4a分支.在发育相似度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PY464与宁波2010年NINGBO.CHN/065/2010 EV71分离株相似度高;其他6株呈现聚类,与山东临沂EV71 SDLY107分离株相似度高.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轻、重症病例分离株VP1区段无明显差别,而全基因x段存在一定差别. 结论 在濮阳市同一地区、同一时期,亦呈现出以某一种手足口病病毒为主的流行趋势.

  • 鞭虫乳清酸蛋白TtWAP-3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活性研究

    作者:李少金;邵正;司徒永立;彭礼飞;邓莉

    目的 克隆、原核表达人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乳清酸蛋白TtWAP-3,分析其生物学活性. 方法 分别以鞭虫成虫前端及尾端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TtWAP-3编码基因;将TtWAP-3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umo,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Ni-NTA亲和纯化和SUMO酶酶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rTtWAP-3对蛋白酶的抑制活性. 结果 在成虫前端及尾端均成功克隆获得TtWAP-3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umo/TtWAP-3在大肠埃希菌表达rTtWAP-3,该蛋白对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人蛋白酶3(PR3)有抑制活性,其抑制人NE(20 nmol/L)、人PR3 (200 nmol/L) 50%活性的浓度分别约为2.25 μmol/L和5.34 μmol/L. 结论 成功获得原核表达的重组TtWAP-3,该蛋白对人NE及人PR3均有抑制作用,为研究TtWAP-3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 TNF-α和TNF-β在小鼠原发性肝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表达

    作者:杨林;杨宏强;唐景霞;王其昆;楚啸;彭心宇

    目的 观察TNF-α和TNF β在小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简称泡球蚴病)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小鼠肝泡球蚴病的免疫应答机制. 方法 选取3月龄雌性健康昆明小鼠,接种Em组织,建立小鼠原发性肝泡状棘球蚴模型,空白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以30 d作为分隔点持续观察240 d.收集小鼠血清,采用ELISA检测TNF-α和TNF-β浓度.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清TNF α表达量于接种泡球蚴组织后30 d开始增高,90 d左右达到峰值,120 d后逐渐降低;TNF-β表达量在接种泡球蚴组织后初期增长缓慢且维持较低水平,90 d后开始明显增高,120 d左右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结论 小鼠在感染肝泡状棘球蚴后TNF-α和TNF-β共同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且感染初期以TNF-α参与的细胞免疫为主,而当TNF-α开始降低时,TNF-β参与的体液免疫开始主导小鼠感染泡球蚴后的免疫应答机制.TNF α和TNF-β既共同参与免疫应答,协同发挥作用,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 虎纹捕鸟蛛毒素-XVIIa的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蒋立平;章洁;李先耀;唐雅琴

    目的 基因克隆和表达虎纹捕鸟蛛毒素-XVIIa,并进行纯化和质谱鉴定. 方法 通过随机测序虎纹捕鸟蛛(Ornithoctonus huwena)毒腺cDNA文库,获得编码多肽毒素HWTX-XVIIa的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HWTX-XVII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利用S78株酿酒酵母(Saccharom yces cerevisiae)表达系统进行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离子交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和质谱鉴定. 结果 克隆得到虎纹捕鸟蛛毒素-XVIIa的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质谱鉴定,为分子质量单位为3.250 004 ku的虎纹捕鸟蛛毒素-XVIIa. 结论 获得虎纹捕鸟蛛毒素-XVIIa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易感动物体内华支睾吸虫的发育及其肝脏病理学变化研究

    作者:刘继鑫;孙艳宏;孙艳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发育及小鼠肝脏病理变化,为华支睾吸虫形态学及致病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嫩江流经齐齐哈尔区域的水域采集野生淡水鱼,采用人工消化法获取淡水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采用灌胃法直接感染昆明小鼠,并于感染的第5、10、15、20、25、30 d处死小鼠,分离虫体,固定,镜下观察形态.取第10、20、30 d的小鼠肝脏,用5%~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感染华支睾吸虫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96%的小鼠经灌胃法成功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在小鼠肝胆管内的华支睾吸虫虫体长度和宽度、口腹吸盘和咽部直径、子宫和睾丸长度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长,口、腹吸盘间距占整条虫体的比例明显缩小,感染第15d时子宫内可见虫卵,感染第20 d时可见睾丸分支.感染小鼠肝脏在不同程度感染事件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嗜酸性囊肿、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壁增厚等病理变化. 结论 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实验操作简便,感染率高,华支睾吸虫在小鼠体内发育迅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明显.建立小鼠感染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寄生于人体内华支睾吸虫的发育和致病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人巨细胞病毒临床株UL133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作者:郭刚强;叶思思;杨敏;叶璐璐;林刻智;李宝青;张丽芳;薛向阳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感染株的UL133基因序列特征. 方法 采集HCMV-DNA阳性者的临床标本,PCR扩增UL133基因全序列,阳性扩增产物克隆到pEASYTM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结合来自于NCBI数据库的15条序列进行UL133基因多态性分析. 结果 获得20例HCMV感染者的UL133全长序列.多态性分析显示HCMV临床株UL133基因核苷酸变异率为0~9.7%,氨基酸变异率为0~40.2%;不同感染者UL133序列5′端的第32-45位发生了相对集中的非同义突变,其他部分序列较少出现氨基酸缺失及错义突变.其中1例临床感染者UL133序列在163-166位核苷酸出现移码突变.综合NCBI数据库的15株序列分析显示,UL133序列分为G1、G2、G3、G4、G5、G6等6个型,但未发现基因型与H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具有显著关联性.编码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包括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CKP),蛋白激酶C位点(PKC)以及NLS_BP核定位信号(NLS_BP).与Toledo株相比,有1株发生移码突变,其他临床株UL133基因编码产物翻译后修饰位点相对保守. 结论 HCMV UL133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但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HCMV感染临床症状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路晓红;付玉荣;伊正君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及其编码的复苏促进因子A(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 A,Rpf A)的结构功能及抗原表位. 方法 从NCBI数据库获取Rv0867c的基因信息;应用ProParam预测RpfA蛋白的理化性质;采用SignalP 4.0及TMHMM分析其信号肽及跨膜区;利用在线分析Expasy工具分析蛋白二级结构,建立蛋白的三级结构模型;利用ABCpred、BepiPred 1.0 Server以及SYFPEITHI、NetMHCIIpan 3.1 Server分析蛋白的B细胞及T细胞抗原表位. 结果 Rpf A蛋白具有407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N端存在信号肽序列,具有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约占63.14%,结构疏松.三级结构同源建模与Rpf B具有高度相似的序列.Rv0867c具有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46-57、61-74、108-123、307-320及85-98等,T细胞抗原表位82-90、337-345、167-175、207-215及263-271等. 结论 生物信息学预测Rpf A具有良好的抗原表位,是诊断及治疗结核的潜在候选因子.

  • 刚地弓形虫感染致雄性小鼠血睾屏障及生精细胞损伤的研究

    作者:杨瑞;夏嫱;岳续鹏;杜联峰;廖业;郭锦锦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血睾屏障及生精过程的影响. 方法 选取9~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弓形虫速殖子感染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两感染组,分别腹腔注射1×102和1×103个弓形虫速殖子/只.感染后第6d,ELISA检测血清IFN-γ及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硝酸还原法测定睾丸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病理切片及硝酸镧示踪透射电镜观察血睾屏障和生精细胞损伤情况. 结果 正常组小鼠血清IFN-γ维持在低水平[(32.88±5.68) pg/ml],低、高剂量组分别升高至(105.03±11.80) pg/ml和(312.61±44.86)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低剂量组[(37.29±4.40)μmol/L]和高剂量组[(40.13±3.25) μmol/L]睾丸NO水平也较正常组[(29.48±4.22)μmol/L]显著增高(P<0.01).感染组小鼠睾丸组织结构混乱、生精细胞减少,电镜观察显示低剂量组硝酸镧渗入血睾屏障,生精细胞结构尚清晰;高剂量组血睾屏障隔离功能降低并伴有细胞凋亡.正常组小鼠血清AsAb为(50.49±14.59)UI/ml,低、高剂量组分别为(105.28±34.90) UI/ml和(193.55±74.8) UI/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弓形虫感染导致小鼠血睾屏障损伤,可能与NO、IFN-γ等调节因子异常有关,进而引起AsAb升高及生精细胞损伤,导致生精障碍.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体外抗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的研究

    作者:冯金梅;袁发浒;刘锴;张泽华;胡松;邱文洪;Stephen Hsu;宋文剑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其超微组织结构的变化,探讨EGCG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血吸虫尾蚴感染预防措施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置于空白对照组蒸馏水、药物处理组0.2% EGCG和 1%EGCG溶液中,各处理0、30和60 min,解剖镜下观察并摄像;分别选取以上3组处理30 min的尾蚴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设置蒸馏水对照组、0.1%和1%EGCG溶液处理30 min组尾蚴感染小白鼠,饲养43 d后解剖小鼠,冲虫,观察感染情况. 结果 解剖镜下观察,蒸馏水对照组在0 min和30 min时尾蚴体念柔和,自由运动;60 min时尾蚴虫体完整,蜷缩成团,活动停止.0.2%和1% EGCG处理组在30 min时尾蚴剧烈运动,尾部急剧摆动、挛缩,体部发生变形,且1% EGCG处理组比0.2% EGCG处理组尾蚴运动更为剧烈,形态变形更明显;60 min时,两组尾蚴尾部都已脱落且死亡.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尾蚴形态修长且虫体完整,口吸盘、头器和腹吸盘的结构正常,体部与尾部连接紧密,尾蚴体被表面光滑,体棘遍布全身,且头部和躯干部体棘的排列和棘的尖端都朝向身体后方.0.2%和1% EGCG处理30 min组尾蚴体部高度收缩且皱褶不平,尾蚴口吸盘变形、肿大,腹吸盘肿胀、变窄,其中1% EGCG处理组比0.2% EGCG处理组尾蚴体部的收缩皱褶和腹吸盘变形更明显;两组EGCG处理组尾蚴体部与尾部连接松弛,尾端呈皱褶状变化,其中1% EGCG处理30 min组尾蚴的尾部都已脱落,体表体棘散在分布,体棘紊乱、朝向不一,部分体棘脱落.动物感染试验显示对照组和0.1%EGCG处理组尾蚴感染小鼠的感染率均为100%,但0.1% EGCG处理组的减虫率为33.52%;1% EGCG处理组尾蚴感染小鼠的感染率为1 6.7%,减虫率81.87%. 结论 EGCG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体外杀伤作用,发生的形态结构可能影响其侵袭宿主皮肤的能力.

  • 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疫苗研究现状

    作者:罗广旭;李文桂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血吸虫是一种罕见的雌雄异体生物,性别特异性基因为我们寻找新的候选疫苗分子提供线索.抱雌沟蛋白是由性别特异性基因编码的,由雄虫分泌并于合抱时传递给雌虫.本文拟就抱雌沟蛋白的特性、蛋白疫苗、DNA疫苗和表位疫苗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蚊虫产卵影响因子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凯利;马雅军;曹洁

    蚊虫分布广泛,某些种类是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的重要传播媒介.深入研究并不断明确与蚊虫产卵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开发和制定有效的蚊虫防控技术和措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作者就近年来影响蚊虫产卵的化学与生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 间日疟原虫抗药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作者:冯时;邹俊;杨照青

    疟疾作为一种全球性寄生虫病,因其较高的致死率而备受瞩目.目前,全球约28.5亿人面临感染间日疟的风险,间日疟在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正日趋增加;由于对间日疟的认识较少和研究手段有限,间日疟的消灭将带来更大的技术挑战.间日疟抗药性的不断蔓延情况令人担忧,本文就间日疟原虫基因多样性及目前发现的间日疟原虫抗药基因突变进行概括介绍.

  • 晚期食道癌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25调节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作者:李铁志;石彦涛;刘瑞林;马晓钰;高少林;郑兆伟;张合林

    目的 通过检测食道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方法 选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食道癌患者123例,其中淋巴结转移77例,未转移46例.抽取患者空腹外周血3 ml,EDTA抗凝.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CD8+,CD4+ CD25+细胞亚群水平. 结果 治疗前CD3,CD4,CD8+,CD4+ CD25+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分别为58.22±6.70、29.79±3.31、21.81±3.31、3.34±1.31和56.43±8.35、28.75±4.62、23.99±3.93、4.44±1.48;治疗后分别为66.99±7.46、38.42±3.86、20.69±2.50、5.07±0.79和64.80±9.89、38.03±5.40、21.19±3.49、4.82±1.32.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D4/ CD8比值分别为1.26和1.82. 讨论 CD3、CD4、CD4+CD25+T治疗后略有上升,以CD4+上升较明显,而CD8+T略有下降,表明食道癌患者通过治疗,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碍到一定改善.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底物筛选与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张晶晶;谢永富;黄印启;王鹏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佳筛选底物、发生率、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型,为合理用药及制定预防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分离的9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筛选及确证,计算其发生率,比较确证结果及底物初筛结果,确定ESBLs菌株佳筛选底物,并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观察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产ESBLsKp质粒谱,对其携带的ES-BLs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与分型. 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25.51%,头孢噻肟是其佳底物,灵敏度高达100%;其次为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泊肟;头孢他啶作为底物时的灵敏度低,为60.42%,且漏检率较高.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3.00%和23.00%,对其他12种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性.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主要包括:TEM型、SHV型、非TEM及非SHV型. 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霉素类、亚胺培南及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物等药物敏感,这几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产ESBLsKp质粒谱多样化,除TEM型与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还含有其他来源基因.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特点

    作者:陈静;王桥;陈岩;李晶

    目的 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特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1 13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收集患儿痰液样本,不重复送检同一患者的标本.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并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1 13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数为331例,阳性率29.29%,感染类型包括支气管肺炎感染、支气管炎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病例数分别为727、238和165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67、16和48例,感染率为36.73%、6.72%和29.09%.除肺部湿罗音及哮鸣音对感染发生影响不大(P>0.05)外,年龄、性别、发热、并发症、胸片肺纹理、抗菌药物、营养良、以及病程分布均是导致患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均<0.05).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耐药性从低到高依次为亚胺培南(4.83%)、左氧氟沙星(10.88%)、环丙沙星(22.96%)、阿米卡星(33.84%)、氨曲南(38.97%)、头孢他啶(42.90%)、头孢噻肟(47.73%)、阿莫西林(50.76%)、头孢呋辛(66.77%). 结论 患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因素较多,感染率较高;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