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중국혈흡충병방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661
  • 国内刊号: 32-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周晓农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重组 GST-HD融合蛋白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余传信;殷旭仁;许永良;杨小红;朱荫昌

    目的研究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膜蛋白大亲水性肽段与谷胱苷肽的融合表达蛋白(GST-HD)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家兔,收集感染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家兔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家兔感染血吸虫后不同时间的血清中抗GST-HD融合蛋白及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抗体IgG水平,观察不同感染时间点家兔对GST-HD、SEA的反应状况.用GST-HD检测90份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及30份健康人血清,评估其对血吸虫急性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在感染后的第17、21、24天,抗GST-HD的阳性率分别是42.85%、92.80%和100.00%,而抗SEA的阳性率分别为14.28%、50.00%和84.60%,GST-HD融合蛋白检测血吸虫早期感染的敏感性明显高于SEA.GST-HD融合蛋白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的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8.89%和96.67%,诊断效率为98.33%.结论日本血吸虫23 kDa膜蛋白分子的大亲水肽段融合蛋白具较好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潜能.

  • 日本血吸虫病肝脏超声显像分析

    作者:黄令霞;邓维成;孙可英;李俊;汪郁;罗凤球

    目的提出日本血吸虫病肝脏超声显像肝实质图像的分类.方法利用原研究课题曾在洞庭湖的华容、汉寿、澧县中度流行区3个临湖自然村的居民及同期在本院住院的晚期血吸虫病人超声显像检查图像中的2 918例肝脏图片,进行分类分型.结果肝实质图像有光点正常91例、增粗1 757例、光斑121例、光条467例、光带482例等5类.其形状有光点正常91例、增粗1 757例、光片59例、光斑62例、细条323例、粗条144例、细带280例、粗带202例等8型.结论超声显像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图像可分为5类8型.

  •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王晓婷;朱荫昌;管晓虹;司进;赵松;D.A.Harn;殷旭仁;何伟;梁幼生;徐明

    目的构建含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和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 H链CDR3区6倍重复表位基因(CDR3)6的多价DNA疫苗,并观察该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设计合成连接肽(G1y4Ser)3基因的两条互补单链,退火成双链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改建为pcDNA3.1-linker.分别将SjCTPI DNA片段及NP30的(CDR3)6DNA片段克隆到连接肽的上游或下游,构建pcDNA3.1-TPI-1inker-(CDR3)6和pcD-NA3.1-(CDR3)6-linker-TPI2种多价疫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TPI-1inker-(CDR3)6和(CDR3)6-linker-TPI,再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多克隆位点,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上游,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导入真核细胞COS-7,观察插入基因在真核细胞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多价疫苗pcDNA3.1-TPI-linker-(CDR3)6和pcDNA3.1-(CDR3)6-linker-TPI构建成功;构建的pEGFP-N1-TPI-linker-(CDR3)6和pEGFP-N1-(CDR3)6-linker-TPI在导入COS-7细胞后能成功表达.结论日本血吸虫TPI和NP30-(CDR3)6的多价DNA疫苗构建成功,且该融合基因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 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作者:司进;朱荫昌;曹利民;王晓婷;梁幼生;管晓虹

    目的采用重组抗原从人源化单链抗体库(Human single fold scFv library)中筛选和鉴定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rSAG1)的单链抗体,对其特异性的弓形虫靶向作用进行分析,为弓形虫靶向生物治疗提供靶向分子.方法以重组SAG1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3轮固相筛选,获得抗rSAG1融合蛋白的阳性克隆;用纯化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C的亲和标签(Trx-His-Stag)、鼠可溶性抗原和大肠杆菌抗原对上述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获得能特异性结合rSAG1的噬菌体克隆;差异筛选获得的特异性阳性克隆转染大肠杆菌HB2151进行诱导表达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获得能分泌抗rSAG1单链抗体(anti-rSAG1 scFv)的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测序分析抗rSAG1的单链抗体基因序列.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rSAG1单链抗体,并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对纯化的抗rSAG1单链抗体进行免疫反应性检测;免疫组化检测rSAG1单链抗体对弓形虫速殖子的靶向作用.结果经过rSAG1抗原的固相筛选后获得24株阳性克隆,差异筛选后获得5株能特异性结合rSAG1的噬菌体克隆,其中有3株分泌性表达抗rSAG1的单链抗体,DNA测序和Genbank比对表明其为3株不同的抗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的单链抗体;West-ern blot表明亲和纯化的单链抗体能较好结合rSAG1;免疫组化显示抗rSAG1单链抗体可与弓形虫速殖子结合.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的特异性人源rSAG1单链抗体与弓形虫速殖子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这对弓形虫的靶向生物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江苏省江水北调对钉螺北移扩散影响的研究

    作者:黄轶昕;田忠志;孙乐平;洪青标;高扬;杨坤;梁幼生

    目的评价江水北调工程对钉螺北移扩散的影响,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水文学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江水北调工程运行情况、水文资料、血吸虫病和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江水北调受水区钉螺面积消长与水源区钉螺面积变化无相关性(r=0.550,P>0.05),与调水量亦无明显相关性(r讯期=-0.073,r枯水期=-0.266,r年调水=-0.174,P均>0.05);里运河宝应、高邮段钉螺孳生范围相对稳定;迄今为止北纬33.15′以北地区仍未在自然界发现钉螺.结论江水北调40多年来输水干线的钉螺无明显北移迹象,同时也未有证据表明调水工程造成钉螺及血吸虫病扩散.

  • 山东省华支睾吸虫病防治40年效果

    作者:万功群;刘新;赵长磊;李登俊;杨国华;王利磊;赵贤林

    目的观察40年来山东省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利用山东省历年华支睾吸虫病 调查及年度工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60~1970年代,全省共107个县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人群感染率为1.51%,85.70%的感染者为15岁以下儿童.经过40年的综合防治及进入1980年代以后天气持续干旱少雨,85.00%的沟渠、坑塘已断流干涸,90.00%以上河水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使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鱼、螺的生存条件和数量明显减少;因全民卫生知识的普及,97.90%的人改变了生食或半生不熟的食鱼方式,减少了感染机会.至2003年人群感染率降至0.04%;95.60%的村感染率降至1.00%以下;60.00%的流行县未再查出感染者.结论山东省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范围逐年缩小,人群感染率降到历史低水平,基本达到了控制该病的传播流行.

  • 槟榔杀灭钉螺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忠;范崇正;殷关麟;王尚位;罗秉荣;刘愉华;段玉春;李远林

    目的观察槟榔提取物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对槟榔乙醇提取物的杀螺效果及抑制钉螺上爬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槟榔乙醇提取物浸泡钉螺24、48 h和72 h的LC50分别为60.9、26.9 mg/L和16.3 mg/L.浸泡24 h时,12.5 mg/L浓度明显抑制钉螺上爬,而25.0 mg/L的上爬率为0.结论槟榔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灭钉螺效果和抑制钉螺上爬作用,是一种有研究价值的植物杀螺剂.

  • 弓形虫病流行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傅斌;李桂萍;刘新

    目的分析饲养宠物以及卫生状况与弓形虫病传播的关系.方法分别在济宁、枣庄、临沂随机选择1~2个居民区,对养犬和养猫者进行问卷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选择性别、年龄、住址和职业相同者1:1对照,双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整体阳性率为14.25%,明显高于10年前的调查结果(1.53%).不养宠物者抗体阳性率为8.60%,养宠物者抗体阳性率为19.91%,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单纯养犬者阳性率为16.54%(21/127),单纯养猫者阳性率为24.47%(23/94).饭前便后每次洗手和经常洗手者感染率为13.19%,偶尔和从不洗手者感染率为34.04%.吃生鸡蛋组感染率(21.05%)明显高于不吃生鸡蛋组(13.61%).有喝生牛奶史者感染率高于无此习惯者.单纯养犬者中52.38%的感染由于养犬所致,单纯养猫者约有70.96%的感染因养猫所致.结论养犬/猫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半生不熟的食品,不喝生奶,对预防弓形虫感染有重要作用.

  • 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分布现状与特点

    作者:蔡凯平;李英;李以义;易筱志;刘景军;肖峰

    目的查清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分布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晚血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全省晚血现况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内容、方法、晚血诊断标准,统一按方案要求开展调查.结果全省确定晚血5 405例,较既往在册晚血减少了21.64%;新发现晚血占现有病例的16.21%;全省晚血患病率8.69/万.晚血病例中,湖沼型流行区占97.06%,山丘型占2.94%;未控制流行区占78.70%;传播控制区占15.64%;传播阻断区占5.66%.巨脾型占59.54%,腹水型占37.30%,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两型占3.16%,巨脾型病人已切脾者占52.24%.男性占77.39%;女性占22.61%.年龄小者14岁,大者90岁.50岁~、60岁~年龄组病例占65.18%;30岁~、40岁~、70岁~年龄组占32.73%;其余年龄组占2.09%.农民占87.58%,其他职业占12.42%.结论湖南省晚血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仍有不少新的晚血病例出现;晚血患者主要为湖沼地区的农民.

  •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趋势Ⅰ工程区流行现状及干预措施

    作者:黄水生;廖洪义;刘建兵;洪志华;蒋湧;钟国体;张建华;蔡宗大;何汇;戴裕海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现场调查方案,调查工程区3个县(市、区)试点区基本情况及近4年内血吸虫病疫情,立档建库.结果工程区域内现有钉螺面积2 531.97 hm2,血吸虫病人20 998人.病牛1 352头.整个工程区渠道流域路线大部分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部分流行区的疫情较轻.结论工程区存在着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6项干预措施.如未实施血防措施,有可能发生血吸虫病局部暴发流行.

  • 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漏报原因的探讨

    作者:许静;王立英;杨坤;王汝波;郭家钢;周晓农

    目的了解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漏报的主要原因.方法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急性血吸虫病漏报的各种可能,经归纳列出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漏报的原因.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列出原因进行咨询,得出各个原因重要性的权重.结果共归纳出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漏报原因10条,其中管理机制弊端的权重为0.18,其他依次为个体行医0.13、扩大化疗0.13、报病意识不强0.13、瞒报数据0.09、病人就诊率低0.09、流动人口0.08、误诊0.08、诊断水平低0.07,另延迟报告的权重为0.02.结论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漏报的原因诸多,其中管理机制存在弊端、个体行医、扩大化疗、报病意识不强等可能是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漏报主要原因.

  • 经口感染弓形虫诱导小鼠黏膜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红丽;韩剑峰;殷国荣;宋国华

    目的建立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诱导黏膜免疫的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分别灌胃接种5×103、5×104、5×105、5×106个RH株速殖子,观察小鼠的体况、病理变化;检测肠道分泌型IgA(SIgA)和Peyer's patches(PP)淋巴细胞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经口接种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使小鼠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SIgA水平升高;黏膜诱导部位的CD4+T亚群及效应部位的CD8+T亚群水平升高.结论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灌胃接种小鼠可以诱导机体黏膜免疫应答.

  • 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影响的研究

    作者:盛似春;张明群;邰燕;倪仕钢;唐海凤;秦志辉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性鸭粪便孵毛蚴,分别感染前述子螺并测量螺高;24 d后逸尾蚴,计数尾蚴量并测量螺高,观察不同大小螺体人工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差异.结果野外小螺体的毛毕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较大螺体则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X2染率=35.909,P<0.01;F感染强度=65.55>F001(1,5)=16.30,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同一螺龄的大、小螺体间毛毕吸虫感染率差无显著性,而毛毕吸虫感染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感染率=0.347,P>0.05;F感染强度=25.16>F0.01(1,5)=16.30,P<0.01);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023,P>0.05).结论毛毕吸虫感染强度受耳萝卜螺本身大小影响,而毛毕吸虫自然感染率受螺龄关联的螺体大小影响.感染螺不大于未感染螺,野外大型感染螺不能归因于毛毕吸虫诱导效应.

  • 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影响的酶组织化学观察

    作者:李洪军;梁幼生;宫明强;戴建荣;茹炜炜;许永良;徐明;朱荫昌

    目的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经氯硝柳胺悬浮剂处理后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内酶活性变化,以研究其杀蚴机制.方法将正常尾蚴和经氯硝柳胺悬浮剂浸泡后的尾蚴粘附于盖玻片上,室温晾干;分别对2组尾蚴进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酶组织化学染色;常规法制片,显微镜观察着色反应;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其平均灰度值.结果CCO、LDH、SDH、AChE和NOS在尾蚴的头器、腹吸盘和尾干部位的酶活性较高.其中用药组CCO、LDH和NOS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DH用药组和对照组的活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而AchE用药组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引起尾蚴耗能加剧导致机体的能量供应障碍,能量的短时间耗竭是引起尾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小儿急性血吸虫病误诊8例

    作者:杨红

    2004年夏秋季,本所收治了8例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均为中小学生,都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但因发病初期,病情特征尚未十分明显,更由于临床医生对急血有所忽视,误诊为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治疗无效而转入本所,现报告如下.

  • 粪类圆线虫病40例临床报告

    作者:张川秀

    粪类圆线虫病在国内报道甚少,临床医师常会误诊,在对症治疗中常因长时间应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病情加重.现将本站1998~2003年收治的粪类圆线虫病40例临床报告如下.

  • 多巴胺加速尿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顽固性腹水

    作者:黄亚武;杨红;张得生

    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腹水产生的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特别是顽固性腹水,仍是晚血治疗中主要的研究课题.本所采用多巴胺加速尿治疗晚血顽固性腹水14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作者:谷敬丽;都景芳;王国英

    蠕形螨是人群中感染较普遍的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酒糟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和睑缘炎等与蠕形螨的感染有关[1].为了解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于2000~2002年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蠕形螨感染调查,现报告如下.

  • 镇江市急性血吸虫病特点分析

    作者:蒋晖

    镇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近年来,血吸虫病疫情呈现回升态势,钉螺面积达1 454 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从2000年的47 hm2上升到2003年的429 hm2.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例时有发生.现就镇江市2003~2004年发生的33例本地感染急感病例进行分析.

  • 中药调理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疗效

    作者:张奇安

    晚期血吸虫病人在治疗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本站采用西药治疗辅以中药调理的方法,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延长生存时间起到了一定作用.

  • 无锡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作者:刘耀兴;崔洪平;周永华;范锋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寄生于人或动物胃肠道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原虫病.陈义民等[1]于1986年在兰州首次发现犊牛隐孢子虫病例,1987年韩范[2]在南京首次发现人的隐孢子虫病例.但至今未见对无锡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为此,为今后该地区开展奶牛隐孢子虫病综合防制提供依据而进行了初步调查.

  • 急性血吸虫病发热病人2种降温方法比较

    作者:胡绍芬

    对40例急性血吸虫病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和热水浸浴方法降温,并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以及病人的耐受程度,以探讨更适合急性血吸虫病发热病人的降体温方法.

  • 1993~2002年西昌市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赵联国;阮学兰;宋平玉;董运新;赖良军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每年均有急性感染病例出现.为了解急性血吸虫病发生和分布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减少急性感染的发生,本文对1993~2002年西昌市急性血吸虫病疫情作一分析.1资料来源收集1993~2002年西昌市急性血吸虫病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 家用微波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

    作者:张宏莹;段凯莉;袁红

    目的观察家用微波ELISA法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家用微波ELISA和医用微波ELISA同步检测3个流行区血清554份.结果两种方法的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08%(78/554)、14.80%(82/554)(χ2=0.12,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用微波ELISA具有医用微波ELISA类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家用微波炉具有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的优点.

  • 覆盖黑色塑料膜封闭灭螺效果观察

    作者:陈鸿才;夏柱国;曹喆;文广启

    目的观察湖沼地区不同有螺环境在不同季节采用黑色塑料膜(简称黑膜)覆盖封闭的灭螺效果.方法在滩地、渠沟覆盖黑膜,膜的周边埋入预开沟并用泥土封严;渠沟、河滩、水线下另有加药盖膜点;分期启膜取地表、土层钉螺用敲碎法检查,后期取泥土检查螺卵及幼螺.结果春季河滩盖膜50 d,江滩盖膜30 d,其地表、浅、深土层钉螺死亡率均达100.00%;渠沟撒药盖膜40 d,河滩撒药盖膜35 d,其地表、浅、深土层钉螺死亡率均达100.00%,水线下盖膜撒药封闭25 d,其泥层钉螺死亡率达100.00%.而不撒药盖膜则需120 d方能达100.00%的灭螺效果.各处灭后也未查到螺卵及幼螺.盖膜前按2 g/m2撒药,既可缩短盖膜时间,又可达到理想的灭螺效果.结论覆盖黑膜封闭灭螺效果好,温度较高季节盖膜前撒药效果更佳.该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各种有螺环境.

    关键词: 覆盖 黑膜 封闭 灭螺
  • 抗纤保肝汤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晓华

    目的观察抗纤保肝汤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抗病原治疗后,治疗组给予抗纤保肝汤,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药,疗程结束后,通过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查及B超检查,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经抗纤保肝汤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PⅢ、Ⅳ-C、LN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B超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肝回缩率及肝实质改善或恢复率分别为77.8%、64.2%、.对照组仅分别为28.9%、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抗纤保肝汤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抗纤作用,是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方剂.

  • 天然除虫菊素杀螺效果实验观察

    作者:王尚位;殷关麟;杨忠;罗秉荣;李远林;陈绍荣;刘榆华;段玉春

    目的观察天然除虫菊素的杀螺效果.方法先进行预试验,确定天然除虫菊素杀螺适宜的剂量范围,然后将所确定的范围1.56~25.00g/m3分设为8个等比排列组,等比系数为1.49;24、48、72 h后,观察各组的钉螺死亡率.喷洒法,在天然除虫菊素0.25~4.00g/m3之间设5个等比排列组,等比系数为2,第3、7、15天后分别观察喷药1、2次和3次的钉螺死亡率.2种方法均同时设氯硝柳胺和清水作平行对照.上爬试验,设1.56、0.80、0.40、0.20 g/m34组,每组投放钉螺30只,观察上爬情况.结果浸杀法在气温(25±3)℃,水温(22±4)℃时,天然除虫菊素25 g/m3,72 h钉螺死亡率为100%,LD50为4.63 g/m3,LD50的95%可信区间为3.98~5.21;喷洒法在气温(25士4)℃时,天然除虫菊素4 g/m3喷洒3次后,钉螺死亡率为100%.上爬试验,0.40 g/m3以上剂量组,钉螺均无上爬现象.结论天然除虫菊素具有很强的抑制钉螺上爬的作用和比较明显的杀螺作用.

  • 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pfcrt研究进展

    作者:王安平;高琪

    自从1959年第1例抗氯喹的恶性疟病人出现以来[1],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chloroquine resistance,CQR)已经遍及所有恶性疟流行地区,在东南亚地区CQR引发了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云南、海南等省也有CQR恶性疟的流行.因此,对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疟疾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随着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抗药性基因已经成为CQR研究的热点.

  • 热休克蛋白及其在血吸虫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王晓婷;朱荫昌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高度保守蛋白质,在生物体正常状态下有一定浓度的表达,当受到不同理化及病理因素刺激时,生物体合成这类蛋白质的能力将大大增加.HSP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相关蛋白质的折叠、亚基的装配、蛋白质的降解修复和细胞内物质运输等,以保护生物体体细胞免受内外不良因素的损害[1].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十分广泛,具有分子伴侣作用并参与抗原提呈过程.自发现以来,人们对果蝇、细菌、寄生虫、哺乳动物和人等各种生物的HSP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成为抗寄生虫感染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其特点、功能和在血吸虫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 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血吸虫病2例

    作者:丁炜

    本站收治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血吸虫病2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患儿,男,14岁,颜面浮肿,尿少3 d,第4天出现发热,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肝功能正常,HBsAg(-),WBC13.6×109/L,EC 0.3,尿蛋白+++,尿比重1.010,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环卵沉淀试验(COPT)10%,间接血凝试验(IHA)1:40,大便找到血吸虫卵,孵化查到毛蚴,诊断为急性血吸虫病.吡喹酮总剂量120 mg/kg 6日疗法,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血、尿均恢复正常,出院后多次尿检均正常.

  •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伤寒1例

    作者:陈丽章

    患儿,男,9岁,学生,因反复发热1月入院.患儿于2004年6月1日出现发热,呈驰张热,高时达40℃,偶有头痛、腹痛、腹泻、无咳嗽、咯痰、黏液血便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伤寒",经反复治疗1月症状无缓解,于2004年7月1日转入本院.体检:体温38.5℃,心率130次/mm,体重22kg,面色苍白,肝脏于剑突下3 cm处可触及.血常规:Hb90g/L,WBC 17.1×109/L,中性细胞69%,淋巴细胞14%,单核细胞2%,嗜酸粒细胞15%.肥达氏反应阳性.大便孵化:检出毛蚴+++,诊断为急性血吸虫病.给予病原治疗(吡喹酮140 mg/kg,6日疗法)、对症、支持等治疗10 d后痊愈出院.

  •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

    作者:周晓农;姜庆五;孙乐平;汪天平;洪青标;赵根明;闻礼永;尹治成;吴晓华;林丹丹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同时具有易感季节明显、易感环境不确定性、高危人群集中、感染方式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等流行病学特征[1,2].及时了解和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疫情变化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一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疾病监测为依据,制定了因地制宜的防治对策与措施,这些科学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实施,使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然而,我国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影响着血吸虫病防治进程.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历史,分析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在我国整个防治血吸虫病规划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今后我国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重点与方向.

  • 因特网上国内医学图书馆信息及其利用

    作者:孙明玉

    国内部分医学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资源并已树立开放的信息服务观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纷纷在因特网上展示自己的资源和服务项目.小型医学专业图书馆及医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提供的这些信息为己所用.笔者搜集、整理了国内几个大的医学图书馆的网页资料,供参考使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