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중국혈흡충병방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661
  • 国内刊号: 32-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周晓农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江苏省居民血吸虫病知信行调查 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杭德荣;黄轶昕;刘耀宝;张旭;谢轶青;殷位刚;唐恺;张联恒;孙道宽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和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非集体居住的16~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结果 调查对象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95.98%,信念态度正确率为89.06%,行为判断正确率为77.43%,知、信、行正确率逐步下降且有显著差异(χ2=1282.96,P<0.01);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0.98%,但行为判断正确率仅为53.81%(χ2=120.5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着学历的逐步提高,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也随之上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合格率是文盲的6.411倍(OR=6.411,95%CI:4.896~8.395).渔船民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仅为农民的5.1%(OR=0.051,95%CI:0.029~0.091).结论 江苏省居民血防基本知识总知晓率达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目标要求,但行为正确水平较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区域等因素对居民血吸虫病防治健康行为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需要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

  • 2006-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

    作者:陈伟奇;张雅兰;李素华;邓艳;许汴利;张红卫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方法 2006-2015年,每年在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收集不少于1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此外,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共在淮阳县监测点调查10419人,检出5种肠道蠕虫卵,分别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3.69%,均为轻度感染且存在家庭聚集性.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1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蛔虫及蛲虫感染率均高,其中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主要感染虫种.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递减趋势.10年来,河南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很低.结论 近10年来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儿童尤其是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

  • 南昌市鄱阳湖区慢性血吸虫病人血防知识 态度行为现状调查

    作者:彭国华;胡主花;华伟;钱科;李小刚;张智姝;陈志刚;冯小武

    目的 了解南昌市鄱阳湖区慢性血吸虫病人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 问卷调查鄱阳湖区南昌县、进贤县和新建区523名慢性血吸虫病人(慢血)血防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对不同县区、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的血防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南昌县、进贤县和新建区慢血人群的血防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5.76%、82.80%、81.73%,91.37%、93.32%、76.48%和88.25%、67.56%、49.40%.3县区慢血人群血防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511~301.378,P均<0.05).结论 南昌市鄱阳湖区慢血人群血防态度、行为正确率不高,应加大干预力度,以提高慢血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 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作者:董小蓉;张华勋;曹慕民;吴冬妮;夏菁

    目的 了解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选取兴山县、恩施市、郧西县和保康县等4个县(市)作为并殖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主动监测.在监测点采集溪蟹检测囊蚴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同时开展相关知识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采集人群血清1143人份,总体阳性率为1.84%(21/1143);其中男性阳性率1.78%(10/562),女性阳性率1.89%(11/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共采集溪蟹161只,平均重量11.72 g,阳性率为9.32%(15/161),感染度为7.07个/只.其中雌性溪蟹阳性率为11.54%(9/78),雄性为7.23%(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05);雌性溪蟹感染度为6.67个/只,雄性溪蟹为7.67个/只.参与问卷调查的1143人中,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行为者占0.44%,有喝生水行为者占0.87%.结论 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传播链仍然存在,部分监测点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率回升,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暴发流行.

  • 江西省血吸虫中间宿主分布现状研究I鄱阳湖区钉螺分布态势分析

    作者:胡飞;吕尚标;李宜锋;李召军;葛军;袁敏;陈喆;刘跃民;林丹丹

    目的 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m×200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m×50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 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 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 2015年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雅兰;朱岩昆;陈伟奇;邓艳;蔺西萌;李蓬;张红卫

    目的 了解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方案及河南省的调查方案,在生态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和地理条件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调查点常驻居民采用改良加藤法和碘液涂片法分别检查肠道蠕虫和原虫感染情况,3~6岁儿童用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结果 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抽中9个县,26个调查点,共调查6710人,其中528名3~6岁儿童接受了蛲虫肛拭检查.共查出肠道寄生虫11种,总感染率1.65%,其中蠕虫5种,感染率1.07%;原虫6种,感染率0.61%;儿童肛拭阳性率3.79%.混合感染占0.10%,均为2虫种混合感染.主要肠道寄生虫为蛔虫0.31%、人芽囊原虫0.28%和钩虫0.27%.儿童肛拭蛲虫感染率3.79%.原虫在各年龄组均有感染,9岁及以下人群发现的寄生虫感染种类多,以蛲虫为主.经驱虫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较未驱虫人群低.结论 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寄生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

  • 2005-2016年血吸虫病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作者:周雯迪;施亮;柯雪丹;王玠

    目的 通过研究2005-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血吸虫病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分析血吸虫病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动态.方法 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SIS系统,筛选2005-2016年血吸虫病学研究领域的资助课题,统计分析资助数量、金额、类别、机构、学科的分布情况,并借助网络图谱,展现研究主题进展.结果 2005-2016年血吸虫病研究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8项,共计7605万元.获资助的项目以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为,获资助机构以科研院所和医学类高校为主,主要资助方向为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兽医学和医学免疫学.结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血吸虫病的资助有下降趋势,但获项目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日益渐深,因此需鼓励创新性研究,推动学科交叉,以促进血吸虫病学的发展.

  • 青藏高原藏族人群HLA-DRB1基因与包虫病遗传抗性关联研究

    作者:高书峰;韩秀敏;张雪飞;王永顺;王威;郭亚民;李永寿

    目的 确定青藏高原地区藏族人群包虫病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B1,HLA-DRB1)等位基因中易感基因和抗性基因,为研究藏族人群包虫病的感染机制及遗传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法.病例组选取青海省玉树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世居藏族囊型包虫病63例和泡型包虫病73例;对照组选取该地区无血缘关系的藏族健康人,共计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碱基序列基因分型(PCR-SBT)技术,比较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泡型和囊型包虫病病例组HLA-DRB1*04等位基因频率均小于对照组(χ2=4.71、4.31,P均<0.05).结论 HLA-DRB1*04等位基因与青藏高原藏族人群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相关联,对其感染有保护作用,是其抗性基因.

  • 湖南省君山区垸内钉螺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作者:李胜明;李石桂;任光辉;周杰;胡本骄;汤凌;王慧岚;柳会祥;何忠

    目的 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350.00万元.结论 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 仓储面粉中腐食酪螨自然种群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作者:湛孝东;郭伟;柴强;孙恩涛;李朝品;席贻龙

    目的 探讨腐食酪螨自然种群季节性消长动态及其在芜湖市仓储面粉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腐食酪螨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2013-1-2013-12,选择芜湖市区5个采样点,每月进行定点采样,鉴定及计数其中的腐食酪螨.运用扩散型指标、Iwao m*--x回归方程及Taylor lgS2-lg-x回归分析研究腐食酪螨种群在仓库面粉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芜湖市区仓储面粉中的腐食酪螨高峰期在7月和9月.扩散型指标I>0,CA>0,m*/-x>1;I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3.7403+1.0175-x(r=0.9958),Taylor线性回归方程为lgS2=0.5004+1.1349 lg-x(r=0.8328),表明腐食酪螨在仓储面粉中为聚集分布.结论 腐食酪螨在芜湖市仓储面粉中的自然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

  • 贵州省遵义地区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线粒体DNA分析

    作者:郑明辉;叶昌林;江楠;罗波;沈玉娟;贺莉芳;刘晖

    目的 通过线粒体DNA测序及亲缘关系分析初步确定贵州省遵义地区结膜吸吮线虫的来源.方法 采集2016年贵州省遵义地区7例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患者中取出的虫体,提取DNA,PCR扩增结膜吸吮线虫线粒体DNA COX1序列,与已发表的结膜吸吮线虫线粒体DNA COX1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自结膜吸吮线虫患者所得虫体扩增的COX1基因存在差异,人体感染的虫株之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变异.结论 遵义地区是新的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区,其结膜吸吮线虫流行株包含了亚洲及欧洲两种来源,至少有4种单倍体型.

  • 脑型血吸虫病的磁共振早期诊断——家兔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模型建立

    作者:葛宇曦;张联合;延根;张键锋;潘永明;玄英花

    目的 建立家兔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模型,探讨急性血吸虫脑病早期磁共振表现.方法 家兔分3组,每组10只;实验组通过钻颅法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悬浮液1 ml(0.9 mg);阴性对照组用相同方法经颅注射生理盐水1 ml;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前两组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3组动物的临床表现,并于术后30 d行头颅磁共振检查;随后取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实验组家兔术后均出现食欲不振、精神异常,偏瘫及体重下降等症状;阴性对照组家兔术后3d内均出现食欲下降,1周后消失,无异常精神症状;空白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实验组10只家兔磁共振表现均发现异常,表现为T1WI增强,出现片状、结节状强化,脑水肿,脑室扩张,注射针道异常强化,SWI脑内强化结节内异常点低信号及手术侧脑半球内片状低信号.阴性对照组2只磁共振表现为针道异常强化,1只脑室轻度扩张.空白对照组磁共振表现无异常.实验组10只脑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异常,其中6只为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结节、非特异性肉芽肿结节以及血管周围炎并存;阴性对照组未发现肉芽肿结节,2只出现血管周围炎;空白对照组脑组织切片正常.结论 经颅注射血吸虫虫卵可成功建立家兔急性血吸虫脑病模型;通过观察磁共振图像总结早期血吸虫脑病表现,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正确率.

  •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依托城乡统筹体系建设 巩固防治成果的研究

    作者:李荣智;刘阳;张辉;张奕;钟波;伍建军;杨春霞

    目的 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依托城乡统筹体系建设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为新形势下巩固血防成果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择四川省蒲江县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寿安镇和长秋乡为示范区,将城乡统筹体系建设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相结合,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集中居住等综合措施,观察分析示范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人群血吸虫病检查血清学阳性率、病原学阳性率、有螺面积等指标为变化.结果 示范区寿安镇和长秋乡2个乡镇完成了集中居住区建设,分别改造、减少钉螺孳生环境1330.61 hm2和1456.84 hm2;实有钉螺分布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94.31 hm2和83.00 hm2减少到2015年的0;人群血吸虫血清学阳性率由11.8%和7.53%下降到1.01%和1.86%,感染率从0.18%和0.15%下降至0;耕牛存栏数分别由358头和368头减少为4头和6头,2000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63%和6.51%,2004年以后未再发现血吸虫感染性耕牛.结论 依托城乡统筹体系建设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减少有螺面积,为巩固防治成果、终达到消除血吸虫的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 无锡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孟晓军;宗胜华;张轩;高东林;钱燕华;陆兵

    目的 建立无锡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法初步构建无锡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通过2轮德尔菲法对备选指标进行评分和筛选,终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和组合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建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自然环境、重点人群和社会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3706、0.2929和0.3365.二级指标中流动人口的组合权重高,为0.1252,散养家畜的组合权重低,为0.0371.一级指标的专家权威度系数范围为0.91~0.93,二级指标的专家权威度系数范围为0.79~0.9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无锡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

  • BILT与吡喹酮联用对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来如意;郑娜;彭妮娜;李丽乐;何玉;梅艳;王洪波

    目的 了解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与吡喹酮联用对血吸虫病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等作为配对条件,将142例血吸虫病患者分为BILT与吡喹酮治疗方案联用(实验组)64例和吡喹酮常规治疗方案单用(对照组)78例.以乏力、腹泻、上腹饱胀、肝功能、HA和LN作为观察指标,并在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治后乏力、腹泻、上腹饱胀的发生率,以及肝功能异常率、HA与LN水平都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BILT与吡喹酮联合治疗血吸虫病患者,能减轻患者近期临床症状,对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肝纤维化有一定效果.

  • 安徽淮南发现卵形硬蜱

    作者:陶宁;柴强;李朝品

    目的 了解卵形硬蜱的形态特征,为今后开展卵形硬蜱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一群山羊(约20只),对其逐个检查,并采集虫体.结果 于山羊体表发现一只硬蜱,经鉴定为卵形硬蜱.结论 安徽淮南发现卵形硬蜱,证实了安徽淮南是该硬蜱新的孳生地,有助于开展蜱媒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湖北省荆门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报告

    作者:丁兆军;马军;王道芬;田瑞灵

    目的 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预警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方法 将钉螺、野粪、动物传染源作为监测对象开展传播风险监测,评定I~III级风险环境,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共监测52处环境和3条水系,解剖钉螺1542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采集有螺区野粪样本9份,未发现血吸虫卵.采集血吸虫病流行区牛、羊粪便和捕捉鼠、犬样本89份,发现3份牛粪血吸虫卵阳性.评定II级传播风险5处,III级传播风险48处,无传播风险2处.结论 快速高效的药物灭螺可使钉螺密度大幅降低,有效降低了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病牛是荆门市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建议实施牛-螺同步控制策略.

  • GIS电子围栏技术在钉螺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华;朱一胜;薛志强;李学兵;丁益民;毕丽军;高凯敏;张友

    目的 研究GIS电子围栏技术在钉螺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在电子地图中沿历史有钉螺、现有钉螺等环境周边划定电子围栏,电子围栏设定需关联此环境查灭钉螺等相关监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钉螺监测信息系统,并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监测终端录入监测信息.结果 在电子地图(百度地图)上完成历史有螺、现有螺等环境电子围栏设定,建立钉螺监测信息系统及手机APP的开发,监测信息实时录入、上传;并在百度地图上实时、直观展现钉螺监测情况.结论 GIS电子围栏技术可实现在电子地图中为各钉螺监测环境建立唯一"环境电子档案",并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可视化管理.

  • 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现状与特征分析

    作者:贾从英;王伟明;杨文洲;高红霞

    目的 分析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现状与流行特征,为该市制定输入性恶性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淮安市共报告疟疾病例308例,年均发病率为0.88/10万,其中输入性恶性疟240例,18例(7.50%)发展成重症病例,2例重症病例死亡.各县(区)均有发病,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清浦和淮安2个区.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人群分布以30~49岁之间青壮年男性的病例数多,占77.92%.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为主.感染均来源于非洲国家.患者自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1 d,长为236 d,24 h内被确诊的有29例,占12.08%.结论 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严峻,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需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输入性恶性疟的危害.

  • 2002-2016年始兴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邓月娇;谢伦庚;黄春燕;张世武

    目的 分析始兴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5个村,每个村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采用Kato-Katz法粪检土源性线虫虫卵.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查出5种寄生虫,三次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共查3857人,总感染率分别为28.37%、4.32%和0.50%,两两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7.64、327.60、31.89,P均<0.01).第三次调查结果与第一次相比,蛔虫、钩虫、鞭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55、55.45、43.40和26.12,P均<0.01),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结论 与第一次调查年相比,蛔虫、钩虫、鞭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都大幅下降,但儿童蛲虫感染率仍居高不下,今后制订寄生虫防治措施时应着重考虑蛲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 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何伊莎;李燕菁;谢朝勇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肠道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南京市累计粪检98804人次,检出肠道线虫感染阳性者465人次,2006年感染率高(1.97%),2013年和2015年的感染率低(均为0.05%),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552.19,P<0.00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29例、98例、25例,感染率分别为0.33%、0.10%、0.03%,其中轻度感染443例(占98.66%).人群肠道线虫单虫感染共462例(占99.35%),二虫感染3例(占0.65%).为调查蛲虫感染状况,累计检查12周岁以下儿童92539人次,蛲虫感染者352人次,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147.94,P<0.001).结论 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需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注重监测工作,适时调整防控方案,以进一步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 储藏小麦中发现粗脚粉螨休眠体

    作者:洪勇;郭娇娇;柴强;李朝品

    目的 观察储藏小麦中粗脚粉螨休眠体形态.方法 采集安徽省临泉县储藏时间≥6个月的小麦样本,分离其中的粗脚粉螨休眠体,制备玻片标本,置于光镜下观察鉴定.结果 光镜下可见粗脚粉螨休眠体的足及胫节毛和膝节毛等结构特征,足上的爪很发达,生殖毛基部和其两侧的1对吸盘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结论 储藏小麦中可有粗脚粉螨休眠体孳生,应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对储藏粮食的危害.

  • 2004-2015年湖北省阳新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作者:袁修柏;李相文;梁勋发;张德波;曹喆;胡乾清

    目的 评价2004-2015年阳新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层次和流行规律,采取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持续实施卫生、水利、林业、农业等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分析比较2004-2015年该县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 阳新县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后,全县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22240降至为2015年的1471;人群感染率由2004年的8.57%降至2015年的0.16%;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人由2004年的64例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感病例;耕牛感染率由2004年的8.87%降至0;钉螺面积和易感地带面积分别由2004年的3446.21、1111.59 hm2降至2015年的2285.75、41.28 hm2;钉螺感染率由2004年的0.76%降至0.结论 自2004年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的防治策略后,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但要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仍需加大富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并强化家畜传染源的防控.

  • 2015-2016年腾冲市疟疾疫点调查处置结果分析

    作者:王加志;尹授钦;李希尚;汤宗艳;燕贺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腾冲市疟疾疫点调查和处置情况,为阻断可能的疟疾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2016年腾冲市网报疟疾病例为线索,对疟疾疫点进行调查处置.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进行媒介按蚊种群调查.采集疫点范围近2周内有发热史的当地居民和疟疾病例同行人员的外周血,用疟疾快速诊断卡进行检测.结果 2015-2016年腾冲市共报告14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7 d内疟疾疫点调查处置率为100%(145/145).捕获按蚊12种共16186只;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占64.31%(10410/16186);其次是昆明按蚊,占14.15%(2291/16186);微小按蚊占11.66%(1887/16186).对51名疟疾病例同行人员进行疟疾筛查,检出阳性1人,阳性检出率为1.96%(1/51).结论 腾冲市存在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昆明按蚊、微小按蚊等,且中华按蚊为优势种群;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疫点调查处置,防止输入性疟疾引起的继发传播.

    关键词: 疟疾 疫点 处置 腾冲市
  • 1950-2015年乐山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秦利平;徐蓉芳;黎智斌;罗瑶;王佳;江顿滔;雷霄

    目的 分析四川省乐山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策略和措施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5年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50-2015年全市疟疾出现过4次较大规模流行,疟疾在传染病中的顺位由过去的首位降至目前的第20位;疟疾流行的季节高峰已不复存在;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的虫种,以及患者年龄、职业、性别分布均有不同.2016年11月以市为单位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经过多年防治,全市疟疾流行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各项防疟措施效果显著,今后应加强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 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疟疾监测预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金鑫;刘璐;冯云;杨国静

    疟疾疫情的监测与控制,离不开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模型分析的应用;疫情的可视化是疟疾疫情的传播与流行直观的表现方式,将是今后监测与防控的重点,成为空间流行病学在疟疾疫情中的应用之一.本文综述了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疟疾疫情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分析预测方法等,旨在为我国消除疟疾提供更为系统与完善的流行病学方法学参考.

  • 广西壮族自治区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

    作者:吴阳洋;廖林;林发全

    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弓形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并提出防治对策.

  • 血吸虫病肝病影像学表现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航;鲁植艳

    血吸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至2015年我国仍有3万余晚期肝纤维化的血吸虫病人.本文从血吸虫病肝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影像诊断价值等4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综述了血吸虫病肝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及影像新技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 百色市西林县1例境外输入性恶性疟调查与分析

    作者:陆夏瑜;邓积广;余水兰;黄秀丽;黄玉梅

    目的 对百色市报告的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发现及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有明确的非洲务工史,驻地为疟疾流行区,回国后发病,RDT、血检、PCR证实恶性疟原虫感染阳性.西林县2004年至201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推断病例为境外感染本地发病.结论 西林县需加强境外返乡人员的监测,尽早发现疟疾病例并及时治疗,以防止死亡病例的出现.

  • 荆门市输卵管异位血吸虫病1例报告

    作者:丁嫦娥;丁兆军

    荆门市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输卵管异位血吸虫病1例,经手术和吡喹酮抗虫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此例提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充分运用影像学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手段加强对异位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

  • 2017年江苏省重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培训效果分析

    作者:倪碧娴;徐祥珍;王晓婷;沈明学;戴洋;金小林

    目的 评估2017年江苏省重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培训对于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寄生虫病防控意识及检测水平的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从事寄生虫病防治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分别对学员进行理论和镜检技能考核.结果 共有13个市13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无学员缺考.总成绩平均分为118.36分,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学员总考核成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1),苏北地区学员成绩显著高于苏中(P<0.001)和苏南地区(P=0.016).理论考核平均分为79.05分,及格率为92.4%;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学员理论考核成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1),苏北地区学员成绩显著高于苏中(P<0.001)和苏南地区(P=0.009).镜检考核平均分为39.32分,及格率为89.4%;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学员镜检考核成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7,P=0.09).7种寄生虫虫卵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P<0.01);其中卫氏并殖吸虫卵检出率高,为75%;血吸虫和布氏姜片吸虫虫卵检出率较低,分别为51.5%和54.5%;鞭虫、未受精蛔虫、华支睾吸虫和带绦虫虫卵检出率分别为71.2%、65.9%、72.7%、72.0%.结论 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了江苏省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对于重要寄生虫病的防控意识及病原学检测水平,为下一步开展重点寄生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 空调器隔尘网灰尘中发现棕脊足螨

    作者:柴强;湛孝东;郭伟;李朝品

    目的 了解芜湖地区不同场所空调器隔尘网中棕脊足螨的污染情况.方法 于2013年6-9月采集芜湖市食堂、商场、酒店和家庭的空调器隔尘网灰尘,检获其中的棕脊足螨.结果 共收集430份空调器隔尘网积尘样本,其中阳性标本98份,阳性率22.79%,不同场所的空调器隔尘网中棕脊足螨的孳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4,P<0.05);样本总重量为510.5 g,共检出棕脊足螨783只,平均孳生密度为1.53只/g.结论 芜湖地区空调器隔尘网中有棕脊足螨孳生,且孳生情况较严重.

  • 精准防控: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必由路径 ——第二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纪要

    作者:《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

    第二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于2017年9月21-23日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成功举行.论坛以"实施精准防控,加快消除进程"为主题,围绕当前我国在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如何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精准防控理论和政策等三大宏观问题、如何实现针对残存传染源控制和传播风险监测的更精准化等六个技术难题展开了研讨,达成了"实施精准防控是实现我国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必由路径"的共识.

  • 《黑热病诊断标准》解读

    作者:汪俊云;高春花

    黑热病曾在我国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经过大规模持续防治,该病在大部分流行区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黑热病的流行因素复杂,目前在我国西部的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60余县仍有流行,或有散在病例发生.遵循《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原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制了《黑热病诊断标准》(WS 258-2006),并于2006年4月7日发布,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由6部分组成,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另附有2个资料性附录(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2个规范性附录(免疫学检测、病原学检查).该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黑热病提供了技术规范,为加强我国黑热病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目前黑热病的流行情况,对《黑热病诊断标准》(WS 258-2006)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以促进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

    关键词: 黑热病 诊断 标准
  • 《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标准》解读

    作者:陈颖丹;诸廷俊;许隆祺;郑彬;熊彦红;周长海

    华支睾吸虫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胆管癌Ⅰ类致癌物.2005年调查显示,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标化感染率为0.58%,估算感染人数为1249万人,且全球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有80%分布在中国大陆.原国家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于2009年3月13日颁布实施了《华支睪吸虫病诊断标准》(WS309-2009).该标准由6章组成,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另附有3个资料性附录(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鉴别诊断)和1个规范性附录(病原学检查).该标准的颁布施行,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提供了技术规范.本文结合我国华支睪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对《华支睪吸虫病诊断标准》(WS309-2009)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以促进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