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중국혈흡충병방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661
  • 国内刊号: 32-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周晓农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PCR法评价泼尼松龙诱导弓形虫隐性感染小鼠的复发及阿奇霉素对复发的疗效

    作者:陈凤鸿;赵俊桃;季旻珺;陈锡慰;吴观陵

    目的 探讨PCR方法诊断泼尼松龙诱导弓形虫隐性感染小鼠复发的敏感性及阿奇霉素对其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 36只20 g左右的雌性ICR小鼠以每组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C)、泼尼松龙组(P)、感染弓形虫组(I)、感染弓形虫+阿奇霉素组(IA)、感染弓形虫+泼尼松龙组(IP)、感染弓形虫+泼尼松龙组+阿奇霉素组(IPA).0周,I组、IA组、IP组和IPA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感染Prugniaud株弓形虫包囊10个/只;第6~7周,P组、IP组、IPA组小鼠每只每天后肢内侧皮下注射盐酸泼尼松龙1 mg,IA组、IPA组小鼠每只每天按2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阿奇霉素.分别在0、1、2、3、4、5、6、7周对各组小鼠采血,并萃取全血DNA,通过PCR法扩增弓形虫特异性B1基因.第7周剖杀所有小鼠计数其脑组织弓形虫包囊数.结果 相比AF14652基因引物,B1基因引物敏感度更高且特异性好;感染弓形虫前5周的小鼠可以通过PCR方法扩增到B1基因特异性产物,5周后PCR法未能扩增出特异性产物;感染弓形虫激素组(IA)小鼠在使用泼尼松龙2周后小鼠全部死亡,感染弓形虫激素治疗组(IP)小鼠死亡率低(P<0.05);相比感染组(I)和感染+阿奇霉素组(IA)和感染+泼尼松龙+阿奇霉素组(IPA),感染+泼尼松龙组(IP)小鼠脑组织包囊个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 在PCR方法诊断中,B1基因是很好的诊断弓形虫病的目的基因;泼尼松龙能诱导弓形虫隐性感染小鼠的复发并导致小鼠的死亡;阿奇霉素对弓形虫病治疗有效,但不能完全治愈弓形虫病.

  • 洞庭湖区新发生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李以义;李君;何忠;夏志明;赵正元

    目的 探讨新发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洞庭湖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6-2007年新发现的腹水型和巨脾型晚血病人60例作为病例组;以配对条件选择120例慢性血吸虫病人作为对照组.设计包含晚血危险因素的问卷,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式收集信息.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晚血病人发生的单因素及条件logistic回归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乙肝病史(OR=10.729)、接触疫水方式(OR=3.919)、年均接触疫水天数(OR=5.457)和近10年化疗次数(OR=1.578)4个因素为晚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血吸虫病查出次数为晚血发生的保护因素;未发现晚血与年人均收入、文化程度、晚血家旅史、血吸虫病检查次数和血清学检查阳性次数5个因素的关联性.结论 长期接触疫水、反复感染、未能及时检查诊断和治疗是晚血发生的关键凶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可加速晚血的形成.

  •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应用价值的评估Ⅱ IHA与Kato-Katz法结果的定量关系

    作者:刘跃民;林丹丹;胡飞;黄兴华;李剑瑛;李子圣;方助俊;高波

    目的 分析IHA检测结果的群体特征与疫区疫情、传播状态或人群感染趋势的关系.方法 采用Kato-Katz法(2粪6检)和IHA(定量检测)方法连续2年同时对1个血吸虫病疫区村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分析IHA的诊断效率、IHA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变化与感染状态变化关系及血吸虫感染"真阳性者"和"真阴性者"的IHA抗体水平分布.结果 以Kato-Katz法为金标准,IHA在疫区现场实际应用时,其敏感度较高,为77.27%-85.48%,阴性预测值>94%;但特异度<60%,且特异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在低年龄组人群(<15岁人群)的特异度高.IHA的人群抗体阳性率远高于粪检阳性率,但其年龄分布趋势与Kato-Katz法粪检阳性率的年龄分布一致.IHA的假阳性率为41.90%~44.56%,假阴性率为14.52%~22.73%.感染者(粪检阳性)治疗后,IHA的抗体阳性率下降缓慢,而且"真阴性者"和"真阳性者"的抗体水平分布有相当大的重叠.结论 在我国目前疫情状态下,IHA在群体水平上更具应用价值,采用IHA对疫区人群查病宜注意同时存在"扩大化疗对象"和"漏检传染源"的问题,在目前血防"达标"进程中,现场应用免疫诊断方法时更应谨防其"假阴性"的出现.

  • IL-10在感染日本血吸虫p47 GTP酶缺失小鼠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吴婧娇;田芳;高雅楠;杜晓棠;张美娟;季旻珺;吴观陵

    目的 在日本血吸虫早期感染模型和SEA致敏模型中,研究IGTP和IRG-47缺失小鼠在抵抗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IL-10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以IGTP基因敲除(IGTP~(-/-))小鼠、IRG-47基因敲除(IRG-47~(-/-))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日本血吸虫早期感染模型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模型.在早期感染模型中,以HE染色观察耳廓的病理变化,间接ELISA法检测耳廓皮片培养上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在SEA致敏模型中,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脾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7 d后,IGTP~(-/-)、IRG-47~(-/-)和WT小鼠的耳廓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但IRG-47~(-/-)小鼠耳廓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IGTP~(-/-)小鼠.SEA致敏小鼠3周后,IGTP~(-/-)小鼠血清中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WT小鼠;IRG-47~(-/-)小鼠脾细胞在体外SEA刺激下,产生的IL-10水平显著高于IGTP~(-/-)小鼠和WT小鼠;流式结果显示IRG-47~(-/-)小鼠脾中Th2细胞比例显著低于WT小鼠.结论 SEA是IRG-47缺失小鼠抵抗日本血吸虫、促使宿主产生保护性应答的重要调节因素,IL-10在此过程中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

  • 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研发及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高原;崔玉峰;周云;王荣武;杨佩才;李燕青

    目的 研发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用以替代传统的人工镜检读片,提高疟疾镜检效率和疟原虫检出率.方法 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由光学显微镜、数码摄像机/模拟摄像机、控制软件和普通计算机组成.采用盲法,用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和传统镜下读片,各检读10张血片样本,每张血片读100个视野,并将读得的阳性血片计数.记录每个镜检员检读每张血片样本的时间,并计算读片准确率、读片速度、阳性血片和阴性血片的符合率.结果 该系统目前实现的基本功能为自动位移和对焦,自动扫描和储存,自动回位和复位功能,标注和自动计数,报告单打印等.系统在疟疾诊断中初步应用效果:该系统较传统读片速度提高30.58%,读片的总符合率提高13.33个百分点.结论 该系统在疟疾血片读片速度和准确度方面均优于传统镜下读片,且该系统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 吡喹酮对血吸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Ⅱ吡喹酮对小鼠肺部血吸虫卵肉芽肿内细胞的影响

    作者:许永良;李洪军;黄一心;余传信;王铁生;吴中兴

    目的 研究应用吡喹酮后小鼠肺部血吸虫卵肉芽肿内细胞的变化.方法 48只小鼠均分4组.A组:虫卵致敏组,先于小鼠腹壁皮下注入新鲜日本血吸虫卵,10 d后由尾静脉注入虫卵;B组:吡喹酮短期应用组,致敏方法同A组,于尾静脉注入虫卵前1 d起灌服吡喹酮300 mg/(kg·d)连续3 d;C组:吡喹酮持续应用组,致敏方法同A组,于尾静脉注入虫卵前1 d起灌服吡喹酮75 mg/kg,1日2次,连续5 d,停药2 d后反复用药至剖检;D组:第29天起应用吡喹酮组,服法同C组.各组均在尾静脉注射虫卵后7、14、28、56 d分别剖杀3只,取肺组织切片,HE染色,在每组肺连续切片内选含毛蚴的虫卵肉芽肿25~30个,分类计数每个肉芽肿内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计算其平均值并作比较.结果 与A组比较,应用吡喹酮的3个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均显著减少,纤维母细胞增高的幅度也明显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以C组为显著,第56天,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别减少了54.4%、87.0%和23.1%,纤维母细胞增高的幅度减少了59.4%.各组淋巴细胞数目变化不大.结论 吡喹酮能明显抑制虫卵肉芽肿内炎细胞的聚集、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 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临床观察

    作者:华海涌;宁安;吴荷珍;高祖禄;张燕;梁幼生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志愿者分成3组,服药Ⅰ组服用青蒿琥酯6 mg/kg,每周1次,连服4周;服药Ⅱ组于第1、3周服用青蒿琥酯6mg/kg,每周2次;对照组服用外观与青蒿琥酯相同的安慰剂.3组人员均于实验第4周末用吡喹酮40 mg/kg驱虫处理,实验第8周末采用改良加藤法粪检观察早期治疗效果,第12周末评估预防再感染的效果.结果 早期治疗阶段,服药Ⅰ组、服药Ⅱ组的粪检阳性率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防再感染阶段,服药Ⅰ组、服药Ⅱ组与实验前相比,粪检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均<0.05);而对照组粪检阳性率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青蒿琥酯具有较好的早期治疗和预防血吸虫再感染的效果,剂量6 mg/kg,每周服药1次,连续4周的服药方式较好.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研究

    作者:朱韩武;曹俊;周华云;李菊林;朱国鼎;顾亚萍;王伟明;刘耀宝;陶志勇;高琪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和高敏感度的蚊体内间日疟原虫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方法 针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种属特异性保守区域6个位点设计2对引物,以感染性按蚊、阴性按蚊、恶性疟原虫及正常人血DNA为模板评价LAMP的特异性.将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梯度稀释,并与阴性按蚊DNA按1.0μl加1.3×10~6、1.3×10~5、1.3×10~4、1.3×10~3、1.3×10~2、1.3×10~1、1.3×10~0拷贝混合后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观察其检测敏感性;将感染性按蚊与阴性按蚊DNA作1:2、1:4、1:8、1:16、1:32、1:64、1:128、1:256稀释,然后以稀释样本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观察批量检测的敏感性.再用此方法与镜检解剖、巢式PCR同时检测同批次人工感染的67只按蚊,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此法检测感染性按蚊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检测不同比例稀释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与按蚊DNA混合物,低可检测1.3×10~2拷贝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与按蚊DNA的混合物;检测不同比例感染按蚊与阴性按蚊DNA混合样本,低可检测出在128个按蚊中有1个感染按蚊的混合样本;用此法检测67只同批次人工感染的按蚊,检出率为47.76%,解剖镜检检出率为25.37%(X~2=7.24,P<0.01),巢式PCR检出率为40.30%(X~2=0.73,P>0.05).以镜检解剖作为金标准,LAMP敏感性为100%,巢式PCR敏感性为100%.结论 LAMP检测蚊体内间日疟原虫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湖北钉螺多态微卫星DNA位点筛选和特征初步分析

    作者:李石柱;王艺秀;马雅军;王强;刘琴;吴缨;吕山;张仪;周晓农

    目的 分离湖北钉螺的微卫星DNA序列,筛选多态的微卫星DNA位点并分析其特征.方法 应用湖北钉螺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与生物素标记的(AAT)_(17)、(GA)_(25)、(CCT)_(17)、(CA)_(25)等10个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富集、浓缩、克隆并测序,构建微卫星DNA库.挑选合适的微卫星DNA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扩增钉螺样本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多态性.结果 获得湖北钉螺微卫星DNA序列205条,GenBank注册登记号GU204044~GU204248,其中完整重复序列74条,占36.10%;非完整重复序列102条,占49.76%;复合重复序列29条,占14.15%.设计合成的20对微卫星DNA位点引物中,经鉴定显示1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结论 分离建立了湖北钉螺微卫星DNA序列库,为湖北钉螺群体遗传、种群溯源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分子标志.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监测

    作者:汤洪萍;马玉才;黄轶昕;张键锋;杭德荣;高扬;郭加宏;朱锡广;佘广松;薛在泉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分布及其对调水安全的影响.方法 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东线工程源头地区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同时选择江都水利枢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钉螺扩散.结果 2006-2009年东线工程源头地区查出钉螺面积分别为256.11、184.55、164.92 hm~2和121.1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8.3、1.0、1.0 hm~2和0 hm~2;活螺密度也呈逐年下降趋势.Google Earth地图显示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夹江和芒稻河.对江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发现局限性低密度扩散钉螺,分析原因为引河疏浚工程建筑垃圾携带所致.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存在钉螺扩散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长期开展监测和控制.

  • 抗日本血吸虫单链抗体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作者:李红;朱晓娟;顾春艳;任勇亚;许静;王忠灿;李玉华;仇镇宁;朱进;冯振卿;管晓虹

    目的 构建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NP11-4单链抗体和绿脓杆菌外毒素衍生物PE38KDEL的原核融合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 应用PCR方法体外扩增NP11-4 V_H、V_L、scFv和PE38KDEL基因,经测序后将scFv及PE38KDEL基因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AD/gIII A-scFvPE38KDEL,转化E.coli Top10F',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及ELISA鉴定其活性.结果 构建了重组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BAD/gIII A-scFv-PE38KDEL,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70 kD;经变性、复性后的重组免疫毒素与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构建及表达了抗日本血吸虫单链抗体免疫毒素,为血吸虫病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洞庭湖洲滩坡度与植被对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的影响

    作者:胡钢;卓尚炯;黄昌林;易平;刘同;詹玉书

    目的 查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洞庭湖洲滩的分布环境,着重分析洲滩的离岸距离、地面高程、坡度及优势植被种类等环境因素对感染螺分布的影响,为消除血吸虫病疫源地确定重点目标.方法 在洞庭湖上游和下游共选择3类洲滩,分别在1987-1989年及2009年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查螺段面从堤岸边高有螺线往下一直查到低有螺线止,同时用水准仪测定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并记录植被种类.结果 在3类洲滩钉螺孳生地中,有感染性螺分布的面积平均占35.5%.主要分布在大堤边和洲滩上部的坡岸地带.地势高、坡度陡的环境感染性钉螺较多;地势低、坡度小的平坦环境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在芦苇地带也没有查获感染性钉螺,而在芦杂、柳林、莎草、藜蒿区均可有感染性钉螺出现.结论 洞庭湖区的感染性钉螺有明显的沿堤岸分布趋向,其分布范围与汛期的水位、传染源(终宿主)的活动等有关.

  • 综合治理快速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作者:陈世军;李水明;吴晓军;陈锡庆;章荣平;张建荣

    目的 探索血吸虫病快速控制方案.方法 采用喷粉灭螺新技术、快速筛查化疗技术,并辅以环境改造和健康教育等组合措施作为快速控制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案,在现场实施并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 依托新技术的综合防治方案实施后,2005-2008年连续4年无感染性钉螺,且未发现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活螺密度由2004年的1.48只/0.1 m~2下降至2008年的0.71只/0.1 m~2;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43.13 hm~2下降至2008年的33.68 hm~2;人畜查病阳性率均下降至0.结论 实施喷粉灭螺和快速筛查化疗等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方案可以快速有效控制、乃至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

  • 鄱阳湖区洲滩植被与钉螺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召军;陈红根;宫鹏;曾小军;刘跃民;谢曙英

    目的 探讨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分布与钉螺孳生地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对洲滩钉螺孳生地进行监测.方法 选择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村附近的洲滩为调查点,用传统方法进行植被和钉螺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调查点的经纬度,并利用ArcGIS软件把地面调查数据矢量化.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CI 9.0,对鄱阳湖区春季枯水期的卫星TM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非监督分类.然后,把矢量化的地面数据与卫星图片叠加,进行钉螺孳生地与植被关系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 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可以被划分成3类地表类别,其中单一优势植被区为钉螺主要孳生类别,湿生植被区和混合杂草区为少螺或无螺类别.结论 洲滩植被分布规律与钉螺孳生地关系密切,呈片状和带状分布,应用遥感技术能快速确定鄱阳湖区洲滩的钉螺孳生地.

  • 应城市保丰港35年螺情回顾性分析

    作者:代建国;肖成;陈志新

    1975-2009年应城市保丰港螺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表明,传播阻断地区钉螺监测是一项长期工作,应长抓不懈.

  •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分析

    作者:陈世兰;曹荣祥;常磊

    对扬州市近几年发现的12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均为从非洲高疟区回归人员,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全年都可发病,无明显的发病高峰,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加强对到非洲高疫区劳务输出人员的疟防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 5·12地震后绵竹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作者:何春;石剑云;高炯

    对地震后绵竹市3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进行疫情监测,无感染性钉螺和新发血吸虫病人,但查出新发有螺面积7 895 m~2,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螺旋CT影像特征

    作者:杨文广;汪海滔;贾济波;王庆荣;牛雪花

    分析262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肝硬化患者腹部CT表现.结果 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内钙化、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门静脉系统血管壁钙化、肠壁钙化等表现.特征性CT改变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存钉螺复现特点

    作者:阮廷清;张鸿满;黎学铭;谭裕光;林睿;黄福明;江河;欧阳颐;张陆娟

    1998-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残存钉螺15处,共计有螺面积14.9 hm~2.残存钉螺面积逐年增加,复现间隔年限长,螺点环境复杂.

  • 荆州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作者:董娟;何亮才;彭孝武;王加松;荣先兵;付正银;袁梅枝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2007年继续在荆州市8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显示8个监测点居民平均感染率为0.93%,4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粪检阳性者均为农民,感染率为1.16%.耕牛平均感染率为6.26%.共查出有螺面积1511.50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0.98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17 hm~2.表明监测点疫情逐步下降,但耕牛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螺情仍较严重,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用于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筛查效度评价

    作者:张世微;程斌;渠洪捷;陈仲民;邹琴;褚丽平;张琳;何焕然;汤胜华;黄小平;杨红梅

    目的 探索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在孝感市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孝感市低度流行区随机选择一自然村,对6~65岁村民同时采用粪便集卵孵化法、DDIA、IHA、ELISA和询检筛查同一群体,以粪便集卵孵化法为标准,评价其他几种方法的效度,并比较其费用.结果 共筛查287人,粪检、IHA、DDIA、ELISA及询检阳性率分别为1.74%、7.67%、9.06%、19.51%、29.97%.以粪检为金标准,IHA、DDIA、ELISA及询检约登指数分别为0.74、0.72、0.62、0.30,符合率分别为93.38%、91.99%、81.53%、70.03%,上述方法筛查1例病人所需费用分别为16.70、4.95、4.12、5.63、2.44元.结论 DDIA用于低度流行区血吸虫病筛查效度较好,且操作简便、费用经济,可用于大规模筛查.

  • 大灭微粒胶囊杀虫剂浸泡蚊帐杀灭中华按蚊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菊林;高琪;周华云;曹俊;朱国鼎;王伟明;顾亚萍;刘耀宝

    目的 观察微粒胶囊杀虫剂在浸泡尼龙蚊帐上的残效.方法 用10、15、20 mg/m~2的大灭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15 mg/m~2拜虫杀悬浮剂(12.5%高效氟氯氰菊酯)浸泡尼龙蚊帐;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中华按蚊接触药帐后每分钟的蚊虫击倒数和24 h后死亡率.结果 大灭悬浮剂10、15、20 mg/m~2浸泡尼龙蚊帐180d后对中华按蚊的击倒中时(Kt_(50))分别为21.40、16.20、15.70 min,24 h后死亡率均为100%;拜虫杀15 mg/m2浸泡尼龙蚊帐120 d后对中华按蚊的Kt_(50)为16.06 min,24 h后死亡率为100%.结论 2种杀虫剂浸泡的蚊帐均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媒介按蚊,但微粒胶囊悬浮剂在尼龙蚊帐上的持效时间较长,效果更好.

  • 氰胺化钙对钉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夏蒙;丁良;魏望远;李广平;郭凤英;陈祥麟;郭家钢

    目的 观察氰胺化钙(荣宝)作用于钉螺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探讨其杀螺机理.方法 经氰胺化钙浸提液处理,在不同时间取钉螺进行固定并行病理切片,分析杀螺剂对钉螺的组织学影响.结果 经氰胺化钙浸提液处理48 h后钉螺外套膜上皮细胞、呼吸系统鳃条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腹足的肌细胞等都受到严重损伤,直接导致钉螺的死亡.48 h钉螺死亡率96.70%,72 h达100%.结论 荣宝对钉螺多个组织均有损害,为一种有效的杀螺剂.

  • 灌渠喷粉灭螺频次及效果观察

    作者:朱涛;王跃进;王志坚;巢农;江涛

    目的 研究适合灌渠灭螺的新方法及技术规范.方法 试验渠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连续3次进行喷粉灭螺,同时设对照组,平行观察灌渠活螺框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死亡率变化,对喷粉灭螺频次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试验渠第1轮喷粉灭螺后3~15 d活螺密度下降90%以上,第2、3轮后下降99%以上;喷粉灭螺第2、3轮后3~15 d平均活螺框率、钉螺死亡率与第1轮有显著差异,而第2轮与第3轮无显著差异.喷粉灭螺第3轮后30、90 d灭螺效果仍保持良好.试验渠和对照渠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灭螺法是灌渠灭螺的有效方法,实际应用时喷粉灭螺频次宜连续2~3次.

  • 弓形虫既往感染在孕期内对胎儿的影响

    作者:许倩;华海涌

    目的 探讨既往感染者孕期内弓形虫的活动情况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68例抗弓形虫抗体IgG阳性、IgM阴性孕妇的血清、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卡龟测弓形虫抗体IgG、IgM、弓形虫循环抗原(CAg),PCR法检测虫体DNA;胎盘样本采用直接涂片、匀浆涂片及PCR法观察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 68例弓形虫抗体IgG阳性孕妇中脐血弓形虫抗体IgG阳性28例,IgG胎艋垂直传播率41.2%;脐血弓形虫DNA阳性6例,宫内感染发生率8.8%;胎盘组织中虫体DNA阳性9例,宫内感染发生率13.2%.结论 既往弓形虫感染孕期内仍可导致垂直传播.

  • 钉螺在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生存繁殖及易感性实验

    作者:王学东;陈新峰;吴锋;袁飞;朱振球;胡一河;刘永元

    目的 观察钉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生存、繁殖及感染情况.方法 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的泥土及江水,将采自长江上游江滩的当年新螺置实验室内饲养,观察其生存、繁殖及感染情况,并用血吸虫病流行区泥土作对照.结果 6个月和12个月后的钉螺存活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727 8,0.416 1,P均>0.05);春季每只雌螺的平均产卵数为67.69个,95%可信区间为24.026 0~110.097 4;螺卵平均孵化率83.6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131 8,P>0.05);子代成螺经人工感染60 d后,感染率为1.40%(5/356).结论 长江上游江滩钉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实验室能够正常生存和繁殖,其子代钉螺能够在实验室感染血吸虫.

  • 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区移民血吸虫病认知情况及其相关行为调查

    作者:江泓蝶;谭丽;高江曼;瞿雯;倪健;赵琴平

    目的 了解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区移民对血吸虫病的认知情况,并调查其相关行为.方法 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工程区移民进行抽样,应用问卷调查和口头访问结合的形式,开展关于血吸虫病认知情况及相关行为的调查.结果 共调查1 010名移民,回收有效问卷1 005份,知道当地有血吸虫病者占92,7%,了解患病原因是接触疫水者占78.1%;53.0%的调查对象家中喂养牲畜,75.0%直接使用人畜粪便灌溉农田,51.6%喂养牲畜的方式为放养.14.2%日常生活中有饮用生水的习惯,23.4%曾在江、河水中游泳、玩耍.男性接触钉螺、饮用生水及曾在江、河中游泳等危险行为发生率较女性高.结论 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区移民对血吸虫病的认知率及相关行为正确率还有待提高.

  • 包虫病治疗进展

    作者:鲍佳春;袁凤来;陆伟国

    包虫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蚴和泡球蚴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目前包虫病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本文就包虫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桂

    采用DNA疫苗防治血吸虫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等谷胱甘肽-S-转移酶DNA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

  • 吡喹酮引起药物热1例

    作者:钟文卫;钟森林

    本文报道服吡喹酮后出现药物热1例.

  • 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作者:吴伟;黄一心

    本文报道1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应用吡喹酮等治疗后达临床治愈.

  • 眉山市东坡区外出务工人员发生晚期血吸虫病3例

    作者:刘青;万学祥;王志祥

    2005-2009年眉山市东坡区确诊外出务工人员晚期血吸虫病3例.

  • 血防宣传标语的语言现状分析

    作者:周丽颖;邓瑶;杨坤

    目的 了解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标语的语言现状.方法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收集血防健康教育宣传标语62条,从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2个方面,分析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 大部分标语语言形式恰当,语义内容合理,起到了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但尚有部分标语存在语言形式不够恰当或语义内容不够合理等问题.结论 为了更好地发挥血防标语的宣传教育作用,其语言形式的恰当性和语义内容的合理性是2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在线办公系统启用

    作者:

  • 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理的奥秘

    作者:黄一心

    本文简要综述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的机理,指出吡喹酮对血吸虫发育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且呈现间隔变化的模式,并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开展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吡喹酮 血吸虫 机理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网络精选(Ⅱ)

    作者:汪伟;梁幼生

    本文从Medline上摘选了发表于2009年1-10月的有关中国血吸虫病及血吸虫学研究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异位血吸虫病、抗血吸虫药物及灭螺药物、媒介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