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明;谢秀成;黄仕洲;冯新武;王树源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TCA)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2例DCM伴TCA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结果死亡组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VT的发生率高(P<0.05~0.001);死亡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P<0.001).结论DCM伴VT,具有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VT的特点,是DCM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 浙江省三地区人群血脂、血糖、体质指数与血压关系的分析

    作者:徐小玲;唐新华;金宏义

    目的探讨浙江省三地区自然人群血脂、血糖、体质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三地区25~74岁自然人群进行血压、血脂、血糖和身高、体重的调查.结果(1)三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8%,标化率21.06,其中:嘉兴24.91%,绍兴27.80%,丽水24.07%,>55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高于≤55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三地区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和超重分别为:高胆固醇(TC)23.39%,高甘油三酯(TG)32.72%,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81%,高血糖(GLU)5.73%,体质指数(BMI)≥25为22.31%.(3)高血糖、超重和高血脂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62%、39.70%、36.50%、36.18%,明显高于血糖、血脂和体重正常的人群,血压与GLU、BMI、TG、T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超重、高血脂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以>55岁龄组为显著.提示:高血糖、超重、高血脂以及中、老年人群是社区高血压干预的重点对象.

  • 正常妊娠期间母体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蔷;曹丽;南慧兰;王长丽;王佩显

    目的妊娠期间因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心血管系统发生适应性变化.本文拟探讨妊娠母体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42例正常妊娠母体采用无创超声心动技术并同步记录Ⅱ导心电图录像带慢回放参照Weyman氏方法,测量各项指标.结果(1)心率(HR)随孕期逐渐增加,孕各期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二尖瓣E-F斜率孕晚期显示较前下降.二尖瓣E峰峰值、跨瓣压差各组间无统计差别,A峰孕晚期增至大,E/A比值孕晚期亦呈减小,但仍大于1.结论正常妊娠母体孕晚期舒张功能轻度减低.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TNF-α,ET-1)的变化及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其的影响

    作者:王鸣和;王骏;严铭玉;杨钢;王海;周赟;张雁;孙育民;李洋;方玲玲;季瑛;唐琦;王薇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1)的变化及静注胺碘酮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16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α、ET-1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测值进行比较.全数病员均予胺碘酮治疗,按一次快速注入150mg,继后按625μg/min持续静脉滴注4h共150mg方法给药,比较静注胺碘酮对其的影响.结果心力衰竭患者ET-1测值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注胺碘酮300mg后即刻TNF-α下降显著(P<0.01),ET-1测值亦有下降,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1、TNF-α的释放量增加对心力衰竭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心力衰竭患者静注胺碘酮为一安全的治疗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律失常的一线紧急用药.

  • 白细胞计数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关系

    作者:张立晶;金旭

    目的研究白细胞计数(WBC)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34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选,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治疗方法.根据人院时的白细胞计数按照四分位法将患者分成四组.结果各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是<6.8×109/L,6.8~8.0×109/L,8.0~10.0×10 9/L和>10.0×109/L.第四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3和P<0.001.结论白细胞计数是一项经济和方便的预后指标,可用于判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作者:赵强;陈国伟;李雪梅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118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及其抑制物(PAI 1),D-二聚体(D-dimer)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例心功能Ⅱ级患者随机分成3组,福辛普利组15例,缬沙坦组15例,比索洛尔组15例,治疗3个月后重复测定血浆标志物.结果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存在明显差异(P<0.01).福辛普利组,缬沙坦组治疗后较用药前血浆Fg,vWF,P-selectin(P均<0.05),D dimer,PAI 1(P<0.01)水平均显著降低,t-PA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间治疗前后变化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索洛尔对血浆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ARB)可改善血栓前状态,但β受体阻滞剂未见此作用.

  • 墓碑形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夏大胜;蔡林;李超;张菁;党群;刘书坤

    目的探讨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式,将1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墓碑形组52例,非墓碑形组118例,比较两组心电图ST段抬高振幅、QRS记分、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并对其4周内心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墓碑形组ST段抬高的振幅、QRS记分、CK和CK-MB峰值均显著高于非墓碑形组(P<0.01).墓碑形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病死率分别为11.54%、42.31%、26.92%和19.23%,均高于非墓碑形组2.54%、24.58%、12.71%和6.7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墓碑形ST段抬高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死亡危险独立相关(OR分别为1.880、1.573、2.275和3.064;均P<0.05).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大,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阮燕菲;白融;刘念;卜军;周强;李泱;王琳

    目的分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危险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11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TdP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治疗前血钾浓度、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心率(HR)的相关性.结果1 2例患者(10.3%)发生TdP,其中女性9例.TdP组血钾浓度为(3.54±0.55)mmol/L,明显低于未发生TdP组血钾浓度(4.01±0.57)mmol/L(P<0.01).TdP组QT间期为(0.57±0.075)s,明显大于未发生TdP组QT间期(0.465±0.093)s,(P<0.01).TdP组年龄、HR、QTc与未发生TdP组无显著差异.女性、血钾浓度和QT的风险比值(OR)分别为5.639、6.773和5.905;而年龄、HR、QTc的OR分别为1.012、0.925、1.030.结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Td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低血钾浓度、长QT间期和女性.对女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以免发生TdP.

  • 硫氮(卄卓)酮缓释剂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永洪;石玫;李莉;杨杰书;袁萍;李雪梅

    目的了解硫氮(卄卓)酮缓释剂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每日1次服药对24h动态血压(ABPM)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并与吲哒帕胺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60例轻、中度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日1次口服硫氮(卄卓)酮缓释剂90~180mg+苯那普利10mg;另一组每日口服吲哒帕胺2.5~5.0mg+苯那普利10mg,均治疗三个月,并于服药前及用药三个月末分别用24h ABPM和Holter监测用药前后ABPM和谷/峰比值(T/P)、HRV的变化情况.结果硫氮(卄卓)酮缓释剂组降低收缩压27.8 mmHg(P<0.001),舒张压18.5 mmHg(P<0.001),T/P比值分别为0.64,总有效率89.3%.平均降低偶测心率每分钟5次(P=NS).用药前后HRV比较:①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增加15.2ms(P<0.01),②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值(rmSSD)增加7.84ms(P<0.01),③NN50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pNN50)增加6.12(P<0.001).吲哒帕胺组降低收缩压25.9 mmHg(P<0.001),舒张压16.9 mmHg(P<0.001),T/P比值分别为0.66,总有效率85.7%.但对偶测心率无影响,用药前后比较SDNN增加2.8ms(P>0.05),rmSSD增加2.03ms(P>0.05),pNN50增加1.1(P>0.05).两药物组间比较降低血压的、偶测心率和T/P比值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NS),但HRV指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硫氮(卄卓)酮缓释剂与苯那普利组合用能够有效控制轻、中度2型糖尿病高血压,改善HRV较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组合用疗效更为显著.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对左心房大小的影响

    作者:刘彤;李广平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对左心房大小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心房颤动与左心房扩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选择329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根据心房颤动类型及心房颤动发作时间分组,比较各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心房颤动发作1~3年组和3年以上组左心房内径(LAD)均大于1年以下组(P<0.05,P<0.01),而3年以上组LAD又大于1~3年组(P<0.05),3年以上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大于1年以下组(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LAD和LVED均明显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1);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3年以上组LAD大于1年以下组及1~3年组(P<0.01,P<0.05).结论心房颤动本身可引起左心房扩大,且左心房扩大常发生在心房颤动持续以后,因此转复心房颤动应尽早进行;心房颤动对左心室结构及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且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较大.

  • 高脂血症患者粘附分子水平及调脂干预的研究

    作者:陶玲;刘铭;宋少莉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干预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免法检测32例高脂血症患者(男19例,女13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4~6周)前后血浆sICAM-1和sP-sel的水平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正常血脂组对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浆sICAM 1和sP-sel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4~6周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ICAM-1和sP-sel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sICAM-1和sP-sel与TC、LDL-C、TG呈正相关(P<0.05),HDL-C升高不明显.结论1)血浆sICAM-1和sP sel的表达增加推测是高脂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2)阿托伐他汀降低sICAM-1和sP-sel水平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血脂而产生.

  •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杨树森;李悦;李为民;王凤龙;于江波;薛竟宜;王旭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DCM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多心安组.均从小剂量(卡维地洛组,2.5mg bid;美多心安组,6.25mg bid)缓慢递增.检测治疗前后DCM患者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以及血液中内皮素-1(ET-1)、心钠素(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脏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PEP/LVET)、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PFVE)、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PFVE/PFVA)均明显增加,卡维地洛组较美多心安组LVEF增加更为明显.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减小,卡维地洛组LVSD减小较美多心安组更明显.治疗后血浆中ET-1、ANP和AngⅡ均明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和美多心安都能够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卡维地洛较美多心安疗效更佳.

  • 川芎嗪防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玉洁;孙根义;刘志勇;张世姝;梁爽霖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对165例首次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随机分为服用川芎嗪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功能(NYHA)状况并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检验指标,部分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前和术中两组在冠心病危险因索、病变特点和手术参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经6~12个月随访,川芎嗪组再狭窄发生率(41.67%)明显低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服药不良影响.结论川芎嗪具有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良好临床效果,本研究为我国传统中药应用于PCI术后再狭窄开辟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张秀明;童晓明;王苏加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项有前途的治疗心脏病的新技术,它是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原固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原理、方法、心房再同步治疗、心室再同步治疗及临床效果等方面概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及其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作者:邓节刚;王林

    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常发生心室重构,包括心肌细胞的肥厚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后者是心室重构的重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Zn2+依赖的酶家族,在左心室的重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抑郁症与冠心病

    作者:曹晶;夏大胜

    抑郁症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及死亡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可明确阐述这种机制.本文综述抑郁症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可能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包括心率(HR)增快、心率变异性(HRV)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抗抑郁药的心肌毒性及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尽管目前对此机制的研究已有了一些进展,但还需要更多和更深入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抑郁症对冠心病的影响.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症 机制
  •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忠东;池一凡;杨铁南;侯文明;牛兆倬;唐子龙

    目的探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家族bax 蛋白、神经生长因子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兔离体心脏灌注(Langendorff)模型,24只幼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8):仅灌注重碳酸氢盐缓冲液(KH)180min,然后取标本;缺血/再灌组(I/R,n=8):灌注20min后,停灌45min,复灌1 20min;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DLIP,n=8),反复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min/放开5min,建立1angendorff模型,然后重复I/R组缺血/再灌方法.以凋亡细胞原位标记与半定量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梯及bcl-2、bax、fas基因蛋白的表达作为检查指标.结果凋亡细胞原位标记与半定量分析:DLIP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梯:DLIP组与I/R组比较,光密度明显增强;DLIP组与I/R组比较,bcl-2表达明显增多,bax、fas表达明显减少.结论DLIP通过影响bcl-2、bax、fas基因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 牛磺酸镁对抗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欣;汪涛;周宝宽;康毅;娄建石

    目的观察新型配合物牛磺酸镁(TMC)的整体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对豚鼠颈静脉分别缓慢推注剂量为10 mg·kg-1、20 mg·kg-1和40 mg·kg-1的TMC,5min后以7.5μg·0.25ml·min-1速度持续滴注0.003%哇巴因,观察不同剂量TMC对哇巴因诱发的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死亡时间以及相应的哇巴因累积用量的影响,并与3 mg·kg-1利多卡因进行比较.结果TMC 20 mg·kg-1可减慢正常豚鼠心率,其作用与3 mg·kg-1利多卡因相当.20 mg·kg-1、40 mg·kg-1的TMC和3 mg·kg-1利多卡因可推迟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延长哇巴因致死时间,哇巴因累积用量增加,以20 mg·kg-1组作用为显著.结论TMC具有防治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

  • 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中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刚;王静;王劲;张德铭;刘兆昶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危险分层中的变化.方法将162例人选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高危组(n=34)、中危组(n=58)及低危组(n=70),同时测定三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心脏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三组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显著性差异,随危险分层的增高,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增加的趋势[(398.36±126.32)mg/dl(425.75±143.52)mg/dl及(473.15士160.61)mg/dl,P<0.01].结论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分层;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高,有较强的血栓形成趋势.

  • 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燕列;吕新志;黄建华;肖阳娥;徐华;阮江华

    目的评价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ENCP)对心脏骤停及急性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效果、安全性.方法19例心脏骤停患者和18例有严重临床症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紧急行ENCP.结果所有病人均在1~5min内在床边得到ENCP.心脏骤停组12例起搏成功,其中5例复苏,起搏成功者平均起搏阈值(105.2士15.6)mA,起搏成功率63.1%,起搏成功并复苏26.3%.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组17例ENCP后临床症状迅速明显改善,平均起搏阈值(75.3±21.5)mA,起搏成功率94.4%.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组的起搏成功率明显高于心脏骤停组,起搏阈值明显低于心脏骤停组.所有患者起搏过程中均出现与起搏脉冲同步的胸部肌肉抽动,但只有1例因胸痛在ENCP维持下安装了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其余病人虽有不适,均能接受ENCP.所有ENCP患者均未发现皮肤、软组织损伤及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体外起搏是心脏骤停、急性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作者:郭维琼;陈若为;李明;游昕;钱维源;安平;胡红玲;但文富;赵六六;周建国

    目的分析21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和手术后结果,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研究本组各类先天性心脏病IE的并发率、临床特点、血培养、心电图、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及术后心内膜受损的情况.结果本组先天性心脏病IE患者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病变的发病率高.手术证实心内膜受损部位以主动脉瓣受累多,也可有多个瓣膜及多种病变的损坏.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是减少IE发生的重要预防措施,赘生物侵犯主动脉瓣的机率高于二尖瓣.超声心动图诊断结合临床,反复多次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 尿激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1例疗效观察

    作者:侯波;朱先云

    目的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其有效率为80.9%,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其预后的首选方法.

  • C-反应蛋白、P-选择素和心肌钙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预后意义

    作者:单海燕;张丽莉;闫振明;汪琦;徐丹;李光军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P选择素和心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70例非ST段抬高ACS患者人院时CRP、P-选择素和cTnI水平,随诊1个月,终点为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需急再血管化治疗和顽固性心绞痛),并测定18例健康成人P选择素作对照.以CRP>8mg/L、P-选择素>15μg/L和cTnI>0.4μg/L为界值,追踪观察各因子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CS组的P-选择素水平(15.26士5.55)μg/L,较正常对照组(10.05±2.30)μg/L高(P<0.05);在70例ACS中,CRP升高23例,P-选择素升高27例,cTnI升高38例,随诊期共发生心脏事件14例,各因子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均较正常组高(P<0.05);三种因子的联合试验对ACS预后判断的阳性预测值为42.9%.结论P-选择素与ACS发生有关;CRP、P-选择素和cTnI分别与ACS的短期预后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 急症床旁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

    作者:赖丽萍;徐新;马绍椿

    目的探讨床旁锁骨下静脉远点穿刺的方法.方法以锁骨中、外1/3交点下方,第1肋骨的上缘处为穿刺点,向锁骨中点的下方进针.结果穿刺成功率99.5%(205/206),无合并症发生.结论床旁锁骨下静脉远点穿刺易掌握,成功率高,合并症少.有推广价值.

  • 高钾血症致窦室传导5例分析

    作者:冉小青

    窦室传导是严重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现结合我院2002年所见5例高钾血症并窦室传导的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进行临床分析.

  • 利血平致室性心律失常1例

    作者:褚玉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主因右腕部肿胀伴活动受限半年,于2002年5月4日人院,人院诊为"右尺骨骨瘤".查体:血压180/120mmHg,神清,语利,双肺未见异常,心前区无隆起,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2次/min,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胸片:正常;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冠心病史及心律失常病史.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点,利血平1mg肌注,3h后,患者心悸、胸闷、大汗,查血压100/70mmHg,双肺未见异常,心率98次/min,律不齐,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急行心电监护,利多卡因等对症治疗,4h后缓解.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李玉子;李香;金恩泽

    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剧烈疼痛5h人院.2003年7月6日晨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压榨性剧烈疼痛难忍,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抬高0.1~0.2mV,Ⅱ、aVF呈R型,Ⅲ呈RS型,T波高尖.

  • 冠状窦电极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振东;胡向阳;肖践民;韩明华;王松丽;郭涛;凌峰;吴欣;李佩璋

    目的评价sp2188电极及普通心室电极经冠状窦行左心房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患者,其中9例选用sp2188电极,7例选用普通心室电极.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X线采用正位或左前斜位植入冠状窦电极,寻找佳的起搏和感知部位,同时高能量也不致心室夺获.结果15例患者成功植入于冠状窦中、远端,术中起搏参数如下(单极,脉宽0.54ms),sp2188电极组:电压(1.45±1.45)V,感知(4.26±0.77)mV,阻抗(505.6±108.1)Ω;普通心室电极组:电压(1.43±0.91)V,感知(3.93±1.44)mY,阻抗(468.3±145.1)Ω.两组起搏电压、感知、阻抗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随访2~32(平均15.0)月,无一例死亡.其中2例sp2188电极者发生脱位及微脱位,各有1例sp2188电极者及普通心室电极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后一次随访结束,两组患者冠状窦电极起搏和感知功能均良好.结论普通心室电极经冠状窦中、远端行左心房起搏可行、安全,且价格便宜,适合临床应用.

  • 全血灌流免疫吸附类风湿因子的研究

    作者:宋丽萍;梁伟光;唐丽娜;武莉;俞耀庭

    目的观察高分子吸附材料对类风湿抗体的吸附影响.方法在大白兔胶原诱导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新研制的高分子吸附材料体外全血灌流2h.结果类风湿抗体浓度(滴度)普遍降低,清除率为76.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液总蛋白、球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类风湿因子的作用,对血液细胞没有影响.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作者:

    关键词: 医学名词术语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