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视交叉内出血一例

    作者:吴任国;王振常

    急性视交叉内出血常引起急性视交叉功能损害,临床上比较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36岁.10 d前突发头痛,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于2000年12月19日急诊入院.体检:血压100/75 mm Hg(1 mm Hg = 0.133 kPa ),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 空肠神经纤维瘤病伴肠黏膜多发性溃疡一例

    作者:余日胜;刘奕清;吴瑾秀

    患者女,27岁.反复腹胀、腹痛1年余入院.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检:贫血貌,睑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腹膨隆,两侧腹部可扪及质硬、活动度一般的多个肿块,有压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正常.血常规:白细胞6.8×109/L,红细胞2.71×109/L,血红蛋白54 g/L.肝功能正常.骨髓诊断:缺铁性贫血.纤维结肠镜:慢性结肠炎.

  • 纵隔胰腺异位一例

    作者:王葳;许冰;王勤;张艳梅;薛玉华

    患者女,24岁.胸闷、气短、胸痛6个月余,疼痛向右侧胸部及右前臂部放射.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正位X线片:右侧中下肺野中内带见一类圆形肿块,外缘清楚,内缘以宽基底与纵隔不能分开.X线诊断:右侧中下纵隔占位(图1).

  • 中枢神经系统郎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包颜明;Albert Lam

    郎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1种罕见的反应性疾病,在儿童更为少见.笔者报道1例累及垂体轴的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右肾多发动脉瘤一例

    作者:苏建辉;暴云峰;田卫中

    患者男,26岁,主诉突发右上腹痛向背部放射2 d,CT示右肾动静脉畸形伴右肾周围血肿入院.体检:血压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温37.8 ℃,双脊肋间无隆起,右肾叩击痛阳性.余无异常.血红蛋白 120 g/L.

  • 胃Dieulafoy 病栓塞治疗一例

    作者:孟令平;李春华;赵年;汪家瑞

    胃Dieulafoy 病少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即行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以突然大呕血1 d 急诊收入院.既往无肝硬化、胃溃疡病史.体检: 血压75/50 mm Hg(1 mm Hg=0.133 kPa), 脉搏 160次/min,贫血貌,神志恍惚,脉搏细弱,皮肤苍白,唇发绀,心肺无异常.

  • 髌骨腺泡状肉瘤一例

    作者:宋振龙;韩吉香;宋伟;宋磊

    患者男,70岁.3个月前因右膝关节痛来我院就诊.体检:局部软组织无肿胀,皮肤颜色正常.X线平片示右膝关节髁间隆增生变尖及骨质稀疏,诊为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对症治疗.在家服药治疗3个月无效,且膝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负重时疼痛更明显.体检:右膝关节肿胀,皮肤颜色呈紫铜色,髌骨有明显压痛.膝关节屈伸运动障碍,膝关节前下方有一软组织块.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AKP)1.1 μmol·s-1·L-1.X线平片检查:示右膝关节严重的骨质稀疏,右髌骨前中下部见有溶骨性破坏,无膨胀改变,边缘不清,无骨膜反应.肿瘤突破髌骨前下部皮质突入软组织,局部软组织肿胀,膑下囊及皮下脂肪层浑浊(图1).CT扫描:示右髌骨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不清,尚残留薄层断续的骨壳,局部见一软组织块影(图2),CT值为38~41 HU,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关节面正常.

  • 大动脉炎所致的多发性真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牟峰;赵世华;黄连军;蒋世良;刘玉清;孙立忠;王红月

    大动脉炎是1种非特异性动脉炎,主要引起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狭窄和阻塞,有时可引起管腔的扩张和动脉瘤[1],但以多发性主动脉瘤为突出表现者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向红;陆明;汪明全

    患者男,67岁.反复左季肋部疼痛1 个月,加重3 d.体检:左上腹明显压痛,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甲胎蛋白等正常.B超检查:脾脏增大、形态失常.脾脏与胃底、胰尾、左肾等分界不清,其间可见不规则实质增强、不均质肿块.脾实质靠外缘见5.1 cm×3.2 cm大小、周边较清晰的无回声区,脾中上极靠后还见4.3 cm×3.4 cm大小实质低回声区,呈椭圆形,有包膜,边界清楚.2个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诊断:(1)脾门区不均质肿块,考虑脾脏恶性肿瘤.(2)脾内无回声区考虑为肿瘤囊变、坏死.

  • 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的小圆细胞肿瘤一例

    作者:舒建;杨佳才;胡诗明

    患者男,17岁. 发现左上腹包块2年余,逐渐增大.无发热、寒颤、恶心、呕吐、腹泻史.体检:左上腹可扪及边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的包块,活动度大,质地较硬,约12 cm×6 cm×8 cm大小.未叩及移动性浊音.CT表现:左中上腹混合性软组织占位,呈分叶状,12 cm×6 cm×11 cm大小,内有囊状分隔和斑点状钙化,与胰、脾、胃和双肾分界清楚.胃被推挤至右上腹(图1).

  • 胆囊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刘天碧;张志华;何健;许国臣;陈海

    患者女,60岁.右上腹不适1个月余.体检:右上腹触及3.0 cm×4.0 cm包块,质硬,无活动,轻压痛;皮肤及巩膜无黄染.B超检查:胆囊体部实质性占位病变.CT检查:胆囊增大,体颈部见一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CT值42 HU,部分胆囊腔消失,肿块周边见壳样钙化,邻近肝质密度均匀,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赶门及胆总管附近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

  • 脾脏上皮样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蔡萍;丁仕义

    患者女,61岁.间歇性上腹隐痛1个月,逐渐以左上腹痛为主.体检:左上腹轻压痛,肝区、脾区轻度叩击痛.血常规:白细胞9.4×109 /L,红细胞3.27×1012 /L, 血红蛋白91.0 g/L,血小板99.0×109 /L.

  • 腔外胃脂肪瘤一例

    作者:温涛;段磊

    患者女,64岁.上腹胀2年余,进食后加重伴纳差1个月余.体检未发现异常.

    关键词: 体检 进食 患者 腹胀
  • 肺癌脊髓内转移的MRI诊断

    作者:邹杰;赵英杰;潘鑫;陈丽英

    目的 探讨肺癌脊髓内转移(ISCM)的MRI表现特征及病理机制.方法对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4例临床确诊的肺癌脊髓内转移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7例转移瘤均为单发,3例位于胸段,4例位于脊髓圆锥部.主要MRI表现:肿瘤均位于脊髓中央,T1WI 1例呈低信号,6例呈等信号,T2WI全部为高信号;病灶上下方髓内可见水肿2例,空洞3例;平扫肿瘤边界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其中3例呈不均匀强化,3例呈环形强化,1例呈结节样强化,增强后肿瘤边界显示十分清楚.结论肺癌脊髓内转移的MRI表现常为明显强化的髓内肿物,但其缺乏特征性,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 展神经MRI与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伟国;张绍祥;巫北海;陈金华;谭立文

    目的 对展神经进行MR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展神经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各1例的薄层切片,同时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FLASH-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6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对展神经脑池段及Dorello管的形态、走行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展神经及Dorello管的行程、解剖结构能够准确显示,塑化切片与MRI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展神经在桥前池内向前上外侧走行,与脑干背侧连线夹角127.20°±8.16°,50岁以上年龄组夹角较小,与30岁以下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00 ,P<0.05);展神经与脑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左右分别为32.67°±9.17°、 31.87°±11.18°,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990, P>0.05).结论薄层MRI能够准确显示神经脑池段及Dorello管的解剖结构,是评价展神经与相关结构的准确的影像学技术.

  •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

    作者:刘淑艳;付加真;徐冰;殷艳宇;唐光健

    目的 研究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评价这些表现对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预期诊断意义.方法搜集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31例,对其首次CT检查及复查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按时间顺序抽取脑外伤后复查无脑内血肿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统计处理2组观察结果. 结果 31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1)限局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18例.(2)限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3)局部脑轻度占位效应16例.(4)硬膜下血肿9例.统计学显示与无迟发性脑内血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10-10,27.98,19.57,10.54,P值均<0.01).同时盲法测试结果显示,作者与盲法观察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3,0.34,2.81,P值均>0.05). 结论脑外伤后首次行CT检查,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局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占位效应,提示此部位可能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应及时做CT复查.

  •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探讨

    作者:罗鹏飞;陈晓明;张良明;周泽健;符力;魏志华

    目的 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对肝癌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和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0例肝动脉肝静脉瘘患者(A组)先行在瘘口附近多点、多次的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术(PEI)后,再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对26例肝动脉门静脉瘘者(B组)则将超微导管头端越过瘘口后进行栓塞,再用带毛钢圈或无水乙醇封闭瘘口.结果 A组动静脉瘘消失及明显减少40例,无效10例.在消融后TAE碘油沉积良好的38例中,37例PEI 在4次以上.B组26例经1~2次治疗后,全部达到中止门静脉分流的目的 ,表现为TAE碘油沉积良好25例,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其中腹水减少2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2例均于术后1 d止血.结论上述2种方法处理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后,能令碘油药物更好地在肿瘤内沉积,避免或减少了碘油导致肺梗死或门静脉压进一步升高的危险性,提高了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 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张庆桥;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郑宏;凌坚;金敬琳;徐仲英;谢若兰;戴汝平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 1995年6月至2000年11月,14例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术,男5例,女9例,年龄4~48岁,平均13岁.外科手术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至22年.经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经股动脉途径置入可控弹簧圈.分别于术后24 h,1、3、6个月及1年以上行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再通PDA为漏斗型12例,管型2例.动脉导管窄处直径为1~8 mm,平均4 mm.封堵后10 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无残余分流11例,微量残余分流3例.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 d出院.10例随访1~18个月,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PDA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替代外科二次手术.

  •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处理

    作者:卢伟;李彦豪;何晓峰;陈勇;曾庆乐;许小立

    目的 分析二氧化碳(CO2)血管造影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的发生情况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患者共行209次CO2血管造影,采用心电血压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及氧饱和度.每次造影后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根据ADRs轻重评为0~4分(0=无不适;4=重度不适,对症处理不能缓解或出现并发症).结果 CO2造影时34例(25.8%)出现ADRs,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部烧灼样不适、下肢疼痛麻木、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CO2造影时出现ADRs患者的平均评分为1.76±0.91(均数±标准差),132例平均得分为0.45.25例(73.5%)的ADRs为一过性症状,可自行缓解,9例(26.5%)患者对症处理后快速缓解.全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O2是一种安全的血管对比剂,尽管部分患者出现ARDs,多数可自行缓解,少数对症处理后可缓解.

  • 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狭窄的球囊扩张治疗

    作者:陈光;陈凯;刘秀英;祁吉

    目的 对球囊扩张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狭窄的疗效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总结. 方法100例接受肝移植的病人,对其中16例存在肝内胆管狭窄者均采用经T管球囊扩张治疗,并对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查、T管造影检查、T管引流量的检查、临床表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6例病人中14例球囊扩张成功,2例扩张无效,未发生与球囊扩张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期间6例保持通畅,4例分别于扩张1、2、4个月后出现再狭窄,均再次行球囊扩张治疗;5例病人死于肝动脉狭窄引起的肝功能衰竭.结论球囊扩张治疗对于肝移植后肝内胆管狭窄是一种有效而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再狭窄者,再次进行球囊扩张仍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 CT观察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顾雅佳;王玖华;相加庆;马龙飞

    目的 评价CT对胸段食管癌伴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经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病例46例,对照气管食管沟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 46例病例中,14例有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占30%.手术共取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277枚,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16枚,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与否与胸段食管癌部位及T分期无相关性(P>0.05).CT诊断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18枚,平均直径1.0 cm(0.3~2.5 cm).CT检查发现气管食管沟淋巴结个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0%和98.47%,阳性预测值77.78%,阴性预测值99.23%.结论 (1)对食管癌病人而言,气管食管沟处出现结节,即可认为是淋巴结转移.(2)对不手术的放射治疗病人,下颈部及胸部CT检查应列为常规,并以此指导制订放疗计划.(3)胸段食管癌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扫有临床意义,但如果CT显示两侧气管食管沟阴性,再加上临床检查两侧下颈部颈内静脉淋巴结链区以及两侧锁骨上区淋巴结阴性者,可选择性不行三野清扫,以降低手术并发症.

  • 经皮椎体强化的方法及影像学表现的实验研究

    作者:樊仕才;朱青安;于成福;刘岘;王柏川;刘大庸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的方法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影像学分布,为临床开展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15个新鲜的人体腰椎椎体分成3组,经椎弓根分别注入3种浓度为1∶1(6个)、2∶3(6个)、1∶2(3个)(水粉比,ml/g)的PMMA各8 ml,观察PMMA的渗漏情况.5具新鲜胸腰段脊柱标本取18个椎体节段,在CT引导下经皮后路椎弓根途径穿刺,注入混有对比剂的PMMA,观察PMMA在椎体内分布并记录注入的浓度和量.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观察PMMA在椎体外渗漏情况;并取8个椎体强化后测量PMMA分布中心区温度.结果 1∶1浓度组6个椎体均有渗漏,1∶2浓度组3个椎体均无渗漏,但骨水泥不易注入,2∶3浓度组强化较理想,6个椎体仅有1个渗漏.18个胸腰段脊柱标本的椎体节段均穿刺顺利,没有副损伤;PMMA在椎体内沿骨小梁分布至整个椎体,有2个出现椎体后静脉窦渗漏,没有出现其他部位渗漏.PMMA分布中心区温度变化高为48℃.结论 2∶3浓度的PMMA适于经皮椎体强化;PMMA在椎体内发热时,对周围正常骨细胞的诱导活性无影响;CT引导下经皮椎体强化安全、可靠.

  • 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作者:王仁贵;王仪生;唐光健;宾怀有;那佳;王爱萍;蒋学祥;高玉洁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方法 8例Castleman病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有完整的临床、CT影像和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特征.结果病理上包括透明血管型7例和混合型1例. CT扫描7例表现为直径5~15 cm的单发巨大软组织肿块,1例为肝门区多发的球形病变,直径1~4 cm.平扫CT值38~49 HU(平均44 HU),增强扫描早期显著均匀强化,CT值高达114~196 HU(平均133 HU).3例伴有中央区分支状或点状钙化.8例术前CT均误诊.结论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绝大多数表现为孤立的明显强化的或伴有中央分支状钙化的肿物,CT增强扫描对于明确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 容积重建法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段少银;黄锡恩;康江河;张丹彤;林清池;蔡国祥;许美心;庞瑞麟

    目的 探讨CT三维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脑血管造影的成像方法,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62例CT三维容积重建法脑血管造影的图像,三维观察正常血管及血管病变显示情况,同时与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 display,SSD)、大强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 MIP)图像比较;并对照DSA和(或)手术结果.结果 VR法脑血管造影显示脑血管分支清楚、走行自然,能透过骨结构显示血管管腔、血管之间、血管与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显示脑血管病变50例,显示率80.6%;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48例诊断正确,2例假阳性,诊断正确率为96.0%.VR图像脑血管的显示与SSD、MI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5).结论 VR法脑血管造影是新的快速而有效的无创伤性三维血管成像术,能部分替代并弥补DSA;VR图像具有显示血管管腔、重叠血管及避免去骨处理等优点.

  •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波;金征宇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SG)血管腔内置入技术是血管介入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早被应用于腹主动脉瘤及周围血管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被应用于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避免了传统外科采用开胸人造血管移植或修补术,明显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死亡率.

  • 肺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庆桥;蒋世良

    对肺动脉狭窄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外科手术效果不理想,且手术本身可引起受治动脉的进一步扭曲.20世纪80年代,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相继用于肺动脉狭窄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肺动脉狭窄的病因、血管成形术的机制、疗效、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 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边缘强化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陈卫霞;闵鹏秋;周翔平;宋彬;刘燕;沈明恩;李真林;杨敏

    目的 比较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螺旋CT动脉、门静脉(简称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癌灶边缘强化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CC癌灶边缘强化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及其对H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42例.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 s、60 s行全肝螺旋CT动、门脉双期扫描.5 μm厚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染色,重点观察肿瘤包膜、包膜内有无癌细胞浸润、包膜内阳性血管的多少.结果 42例中,动脉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13例,低密度8例,无明显包膜21例.门脉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27例,低密度2例,无明显包膜13例.CT显示肝内子灶14例,其中9例为单个子灶,5例为多个子灶.HE染色示肿瘤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膜25例,其中16例包膜内可见癌细胞浸润;F8RA免疫组化染色,15例纤维结缔组织内含有阳性肿瘤血管,10例纤维结缔组织较厚,但其内阳性血管较少.肿瘤无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包膜17例,其中8例癌组织与非癌变肝组织彼此呈交替生长、两者之间无明确分界.结论 HCC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癌灶边缘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能在一定程度预测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 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作者:叶慧义;郭智萍;李俊来;高元桂;纪小龙;于国

    目的 描述肝腺瘤的超声(US)、CT和MRI表现与病理基础,探讨综合影像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6例肝腺瘤的US、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6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1例术前综合影像诊断为肝腺瘤,4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肝局灶结节性增生.US:6例呈稍低或低回声,4例有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6例肿块内有较丰富的门脉样血流和低速动脉样血流.CT:6例为稍低或低密度,4例有假包膜,4例动脉期、门脉期均轻度强化,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MRI:T1WI 和T2WI上,6例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2例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6例均有假包膜,且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出现轻度强化.结论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有假包膜和混杂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的多血供肿块应考虑到肝腺瘤的诊断.

  • 介入放射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金征宇

    介入放射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材料、工艺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在许多临床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更趋于微创、快速、安全及有效.其应用范围遍及各个临床学科,使许多以前临床认为难以处理的病变得以明确诊断并得到有效的治疗,尤其在心、脑血管、外周血管、肿瘤等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许多先进的治疗方法逐步应用于临床.现就介入放射学现状、今后发展趋势等问题分述如下.

  • 右纵隔多发囊状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张朝利

    患者女,44岁.主因咳嗽、胸闷、气促20 d入院.体检:各部位均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X线摄片:右纵隔增宽,右肺野可见肿物影,侧位像肿物位于前中纵隔,大小约5 cm×7 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钙化.

  • 心包包虫病一例

    作者:马立公;李文方;鲍海华;尹桂秀

    患者男,51岁,藏族牧民.因进行性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2年就医.体检: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率84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音弱.

  • 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

    作者:高元安;张松智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形式,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肺部出现转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为空洞样及空泡样转移.其中空洞样转移4例,空泡样转移2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征象,可对表现特殊的肺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

  • 电子束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振威;沈天真

    目的 通过对73例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搜集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2月共73例伴气管、支气管病变或其邻近病变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电子束CT(EBCT)扫描.扫描条件:130 kV, 630 mA,层厚为1.5或3.0 mm,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其横断面图像转入INSIGHT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式为表面遮盖显示法(SSD).重建阈值为 -500~-300 HU.结果 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可显示不同病变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的异常形态改变,包括中央型肺癌、炎症、支气管扩张、剑鞘气管、气管癌、先天性异常、肺癌术后等,以及气道邻近的良、恶性病变所引起的气道狭窄.可用于确定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35例中央型肺癌的SSD三维重建:6例表现为支气管杵状中断, 15例为锥状中断,5例为截断且断端不规则,8例为不规则偏心性狭窄,1例为右主支气管的裂开和右上叶支气管的截断.结论 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其有特征的征象用于中央气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高原肺水肿的CT诊断

    作者:向兴利;马志习;侯勇;邓伟;郭彦伟;王旭梅;杜智敏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急性高原适应不全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总结其CT表现.结果其CT表现:(1)早期为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多出现于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段,且右下叶早于左下叶;(2)中期为云絮状密度增高影,若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病变密度逐渐增高而形成云絮状密度增高影;(3)晚期可发展到上叶后段及前段,病变充满整个肺叶,可见受累肺段支气管充气;(4)右肺表现重于左肺.结论 CT是高原肺水肿较理想的检查手段.对于高原肺水肿,CT诊断的准确率达100%.

  •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王爽;石木兰;吴宁;林冬梅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腺样囊性癌(ACC)62例,其中有术前影像资料者40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33例,CT扫描21例(增强扫描11例).黏液表皮样癌(MEC)27例,有术前影像资料者18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17例,CT扫描6例(增强扫描5例).结果 (1)病变部位:ACC:中央型37例,以原发气管多(26例),周围型3例;MEC:中央型13例,以叶支气管起源为主(8例),周围型5例.除1例ACC外,周围型病变均位于肺中野内带、邻近肺门.(2)CT表现:ACC:18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14例(伴管壁浸润状增厚8例)、单纯管壁浸润状增厚型1例;平扫密度均低于或近、等于肌肉,11例增强后密度仍低于或近、等于肌肉者8例;病变边缘呈浸润状,提示外侵8例.MEC:6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5例、腔内外型1例,无一例有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高于肌肉4例;瘤内点状钙化3例;病变远端见低密度黏液栓1例;病变边缘清楚,未见明确局部侵犯.结论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好发于大气道,ACC多见于气管,MEC多见于气管分叉下大气道.两者均可表现为腔内型、腔内外型及近肺门的周围型肿物.ACC以腔内外型为主,并常出现管壁浸润状增厚,与肿瘤局部侵袭性生长有关,病变密度低,增强后强化不明显.MEC以腔内型为主,无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约半数病变内可见钙化,病变远端可有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形成.

  • 增强MR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铭;李玉华;钟玉敏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者MRI检查,特别是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CE-MRA)的诊断价值与不足.方法 300例儿童先心病患者作CE-MRA检查,其中173例228个心内结构异常和105个心外大血管异常已经手术证实,并与MRI 及CE-MRA诊断结果作对照.结果在228个手术证实的心内结构异常(主要为间隔缺损与瓣膜病变)中,196个诊断正确(86.0%);在105个心外大血管异常中,101个诊断正确(96.2%).结论对心外大血管畸形MRI 及CE-MRA有很高的诊断价值,CE-MRA是对先心病有价值的扫描方法之一.

  • 儿童肾脏恶性非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

    作者:王秋艳;朱铭;张永平;李玉华;高煜;李文华;范国平;金彪;吴湘如

    儿童肾脏恶性肿瘤中90%以上为肾母细胞瘤或Wilms瘤.而非Wilms瘤很少见,其总和不足儿童期恶性肿瘤的1%[1].由于非Wilms瘤的病理、治疗和预后与Wilms瘤有所不同,有必要在术前进行CT检查,提出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脑部CT表现

    作者:李先海;马凤江;刘建新;赵海峰;杨立英

    氨基甲酸盐杀虫剂中毒肺部CT表现曾有过报道,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脑部CT表现未见报道[1],笔者报告我院2例并做初步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认识.

  • 评《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

    作者:郭俊渊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 评《急腹症影像学》蜒

    作者:吴恩惠

    关键词: 急腹症
  • 超导型磁共振液氦制冷系统故障传呼报警装置的研制

    作者:马坚;马晓丹;张亮;马绍忠;朱丽明;杨玉萍

    目的 为了在超导型磁共振液氦制冷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研制传呼报警装置.方法用普通集成电路及电话机组装一个报警器,根据冷凝头声音特点来判断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监测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结果制冷系统发生故障后,该报警器可立即自动拨打值班人员的传呼,每5 min 1次,直至值班人员前来处理为止.结论该装置价廉、简单、可靠,对拥有超导型磁共振诊断仪的医院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自制胸部冠状面扫描支撑架与螺旋CT配套使用在诊断儿童气道疾病中的价值

    作者:邵剑波;胡道予;夏黎明;王承缘

    气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急症,胸部CT的应用报道较少[1,2],且多为轴面扫描,对气道的显示不及冠状面,即使是螺旋CT的冠状面重建,图像质量也不佳[3].为弥补上述缺陷,结合儿童特点,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儿童胸部冠状面扫描支撑架(专利申请号:01249894.7),与螺旋CT配套进行直接胸部冠状面螺旋扫描(简称:冠扫),探讨其在儿童气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轴面螺旋扫描(简称:轴扫)对比分析.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