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椎体尤文肉瘤三例

    作者:高静;李玉清;马晓锋;刘记存;张泽坤;王溱

    尤文瘤是发生在长骨及骨盆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在椎体上比较罕见.肖官惠等[1]1986年报道了27例尤文瘤,无一例发生在椎体上.笔者遇到3例,报告如下.

  • 小脑蚓部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邓克学;吴晓鸣

    患者男,4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局限于后枕部,疼痛呈渐进性,剧烈时伴呕吐.MRI示枕骨大孔上小脑下蚓部可见一3.2 cm×3.0 cm×2.8 cm 的占位性病变.T1WI呈高信号(图1),T2WI呈低信号(图2),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图3),病灶边缘呈分叶状,向前压迫延髓,肿块与延髓之间界线不清,冠状面增强可见局部枕骨受累(图 4).

  • 蓝色橡皮大疱样痣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于宝;胡道予;张玉琴

    患者女,14岁.反复黑便7年余,再发10 d而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头晕,无腹痛、反酸、呕血等.胃镜检查:胃息肉.经制酸止血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其后仍出现黑便,每年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天至10余天,每次发病后经止血、输血及对症治疗后好转.10 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黑便,伴头昏、乏力.自幼多部位出现血管瘤,1997年曾因左腘窝处血管瘤在外院行手术治疗.体检:上下肢、腹壁有多个血管瘤.单光子发射CT(SPECT)检查:体内标记红细胞后,动态相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灶,静态相1 h腹部脐正中可见一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约1.5 cm×1.5 cm大小,提示脐正中有少量活动性出血,部位可能在空肠远端.

  • 脾脏表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方松华;董旦君;章士正

    患者女,23岁,未婚.患者出生后不久其父母即发现其上腹部较为膨隆,可触及一肿块,质软,触之无不适感.1周岁时到当地儿童保健院检查,诊断为"腹部良性肿块",未进行任何处理.其后肿块逐渐增大,但患者生长发育正常,偶感上腹部轻微胀痛,无其他不适感.体检:上腹部可触及直径约20 cm的肿块,质地中等,不移动,无压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 多发性原发于椎管的脊膜黑色素细胞瘤一例

    作者:邱大胜;孔祥泉;石健

    患者男,53岁.背痛、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6个月,进行性加重1个月.体检:脊柱外观无畸形,腹壁浅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级,双侧剑突下感觉减退,左右腹壁反射减退,双侧Babinski征(+).胸椎MR平扫(图1,2):T3~5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可见3枚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直径分别约为0.4、0.5和1.5 cm;呈稍短T1、稍短T2信号,较大者明显压迫脊髓;在T1W加抑制脂肪序列图像上,病灶仍呈稍高信号,T8~9间隙变窄,T8下缘见一局限性凹入,椎间盘信号减低.意见:T3~5水平椎管内髓外多发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神经纤维瘤,建议行增强MRI以明确诊断.全麻下行T2~6椎管探查+肿瘤切除术,打开椎管见硬脊膜呈黑色,T5所对应硬脊膜膨隆,无搏动,T3~5硬膜下髓外各有一黑色肿块,直径0.3 ~1.5 cm,质软,易脆,界清,与硬脊膜粘连,T5平面肿瘤压迫脊髓.镜检(图3):见立方及圆形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巢状排列,大小及形态相差悬殊,细胞无异形,无核分裂像,胞质内有大量黑色素存在,黑色素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人类黑色素瘤抗体(HMB45)(+)、S-100(±)、上皮膜抗原 (EMA)(±).病理诊断:(T3~5椎管内)原发性硬脊膜黑色素细胞瘤.

  • 岩骨内淋巴囊乳头状腺癌一例

    作者:黄文虎;邹明舜

    患者女,36岁.主诉搏动性耳鸣8年.12年前无明显原因突发头晕,伴有恶心、呕吐,未就诊,数月后好转.8年前右耳鸣,呈搏动性和持续性,伴有耳胀、耳闷及听力下降,渐渐加重,至2年前右耳全聋,近3个月来右眼跳,头面部紧胀感,伴有右面部抽搐.临床检查:右鼓膜完整,淡红色,后下部见一0.5 cm × 0.5 cm的鲜红色区域.声阻抗:右鼓室B型;纯音测听:右感音神经性耳聋.

  • 肺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姜蕾;潘纪戍;王征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甚为少见,肺部是常见的转移部位,病人多无症状,常在胸部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笔者见到1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 积水型无脑畸形CT诊断一例

    作者:冯柏林

    患者男,14个月,主因出生后吮吸困难、头颅逐渐增大、不会说话,点头样抽搐发作频繁2个月,于2003年7月6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发育营养差,表情呆滞、智力低下,不能坐立行走.父母身体均健康,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体检:体温36.5 ℃,呼吸 24次/min,脉搏 90次/min,头围52 cm,囟门宽,体重5 kg,身高62 cm.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4.5×1012/L,红细胞9.6×109/L,脑脊液无色透明.

  • 左肾结石伴慢性肾周脓肿致肾内外瘘一例

    作者:唐小锋;李忠维;刘旭林

    患者女,55岁.因左腰部红肿、引流口迁延不愈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较大范围红肿,疼痛不明显,无发热、寒战及其他部位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输液抗感染治疗,红肿未消退.4个月后发现红肿处出现局部隆起,诊断为蜂窝组织炎,再次行抗感染治疗并切开引流,红肿处反复破溃,引流口迁延不愈.体检:左腰部见2处瘘道口,瘘道口周围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陈涓;刘银红;赵斌;周诚;杨正汉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临床拟诊大脑半球缺血的患者,在发病6 h内进行MSCT灌注成像,同时由临床医师进行脑卒中评分(NIHSS);于30~40 d后对其中2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影像检查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1)NIHSS初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12+6.70 X1+0.001 X2+4.21 X3,其中X1为并发症(无并发症X1=1,有并发症X1=2)(t=4.77,P=0.000),X2为脑血流量图所示缺血面积(面积CBF)(t=2.69,P=0.015),X3为缺血部位(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 X3=1,大脑中动脉 X3=2)(t=2.44,P=0.026);(2)NIHSS终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62+6.26X1-0.23X2,其中X1为并发症(无并发症X1=1,有并发症X1=2)(t=4.15,P=0.001), X2为缺血程度(t=-2.64,P=0.016);(3)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otential recuperation ratio,PRR)=面积半暗带/(面积半暗带+面积梗死),与神经功能恢复比率(NIHSS差/ NIHSS初)有相关关系(r=0.502,P=0.020).结论 NIHSS评分与面积CBF无相关关系,而与多种因素有关,非单一因素所决定;PRR可以预测半暗带并提示临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探讨及疗效观察

    作者:徐克;于世平;苏洪英;张曦彤;赵钟春;冯博;钟红珊

    目的探讨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本组34例主-髂-股动脉闭塞的患者中,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动脉完全闭塞8例,同时肾动脉受累3例;单侧髂动脉闭塞23例,其中病变累及股总动脉4例;单纯单侧股浅动脉长段闭塞3例.分别行闭塞段开通、经导管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置入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结果除3例髂动脉闭塞未能开通外,8条腹主动脉,36条髂动脉,4条股总动脉和3条股浅动脉均得以开通,开通率为94%.共置入裸支架46枚,覆膜支架3枚.其中包括腹主动脉支架6枚,髂动脉支架34枚,股总动脉支架2枚、股浅动脉支架4枚和肾动脉支架3枚.在治疗成功的31例中,9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21例明显改善,1例因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于术后第2天死亡;其中4例合并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2~53个月),除2例分别在术后2个月和14个月发生支架内再闭塞行二次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综合应用多种介入方法治疗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脾动脉栓塞治疗胰源性假性脾动脉瘤

    作者:周国锋;冯敢生;梁惠明;郑传胜;柳曦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慢性胰腺炎合并假性脾动脉瘤的临床可行性,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8例假性脾动脉瘤病人,6例为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术后腹腔和胃肠道出血;2例为慢性胰腺炎,其中1例消化道出血,1例无症状偶然发现瘤体者.运用弹簧钢圈栓塞脾动脉破口的近、远两端.术后CT观察瘤体灌注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 8例病人均栓塞成功, 7例出血者成功止血,无症状者CT复查瘤体无对比剂灌注;随访3~21个月,6例无再发出血.结论经皮穿刺脾动脉栓塞术是1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假性脾动脉瘤方法.

  • 肝VX-2 瘤模型MR扩散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友红;肖恩华;向军;汤可立;金科;易石坚;尹强;颜荣华;贺忠;尚全良;胡伟周;袁术文

    目的探讨肝VX-2瘤模型MR扩散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块种植的方法,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14只,肝内种植6只;二期肝内种植12只,另3只做正常对照.对包括二期肝内种植在内的15个肿瘤于种植前后行定期扩散加权成像(DWI) 与MR检查.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成功率29%(4/14),肝内种植成功率33%(2/6);二期肝内种植成功率83%(10/12).(2)VX-2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边缘清楚.正常组与VX-2瘤实验组b值为100和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57±0.26)mm2/s、(1.73±0.31)mm2/s、(1.87±0.25)mm2/s与(1.57±0.23)mm2/s(F=43.26,P<0.001).随b值增大,病灶信号降低;ADC图上病灶呈低信号;不同b值之间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脏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X-2瘤发展迅速,易发生肺、肝、纵隔等处转移.结论 DWI在反映肝VX-2瘤内部水分子运动、发现与追踪病灶进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 腹内脏器细针穿刺行CO2静脉造影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赤;余长亮;董永华;张德志;郑斐群;盛强;张秀泽;熊壮;余永强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腹部脏器组织行CO2静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雌猪2头和雌犬2条,麻醉后,用25 G细穿刺针直视下多点穿刺脾、肝、肾、胰腺、小肠和子宫组织.手推法注射CO2 行数字减影静脉造影.结果细针穿刺CO2 造影可显示脾-门静脉系统、肝静脉、门静脉、肾-下腔静脉、子宫-卵巢静脉,不能显示胰腺和小肠引流静脉.其中,以脾-门静脉系统显示佳,其影像质量评定结果为A级、B级和C级分别为87.5%(7/8)、12.5%(1/8)和0%;其他依次为肝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81.8%(9/11)、18.2%(2/11)和0%]、门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77.8%(7/9)、22.2%(2/9)和0%]、肾-下腔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38.5%(5/13)、61.5%(8/13)和0%]、子宫-卵巢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0%、33.3%(2/6)和66.7%(4/6)].术中未发现实验动物的重要生命体征发生改变.结论细针直接穿刺部分腹部脏器组织行CO2数字减影静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

  • 肝动脉CO2-DSA和CT血管造影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谭华桥;胡红杰;董永华;黄文鑫;章士正;周大春

    目的评价肝动脉CO2-DSA和CT血管造影(CO2-CTA)在健康实验猪中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健康实验猪5头,全麻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先行碘对比剂肝动脉DSA(5 ml/s,10 ml),再手推CO2 30~50 ml(5~8 ml/s)行CO2-DSA,然后再行CO2-CTA.全麻下处死动物,选择性获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分析比较碘对比剂DSA和CO2-DSA和CO2-CTA的图像表现特点,以及显示动静脉瘘的能力.结果碘对比剂肝动脉DSA 未显示任何动静脉瘘,而CO2-DSA显示3头猪在动脉晚期相气体进入门脉分支而使局部的段或叶门脉分支显影,并在CO2-CTA上得到证实.门脉内气体在1~3 min内吸收.CO2-DSA和CO2-CTA均未见CO2气体进入肝静脉.病理检查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改变.结论 (1)CO2-DSA和CO2-CTA显示健康实验猪肝动脉注射CO2后气体在动脉晚期相进入局部门脉分支,于1~3 min内吸收消失.(2)健康实验猪CO2肝动脉灌注后CO2不会进入肝静脉.

  • 二步法预定位技术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MR免疫成像研究

    作者:许乙凯;刘岘;叶靖

    目的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 BAS)的靶向定位效应和生物放大作用,提高MR分子免疫成像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HAb18并测定其生物素化程度及抗原结合活性.20只荷人肝细胞癌裸鼠分为3组,二步法预定位组8只,先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600 μg,24 h后再给予钆喷替酸葡甲胺-链霉亲和素(Gd-DTPA-streptavidin, Gd-DTPA-SA);HAb18单克隆抗体-Gd-DTPA组6只,经尾静脉注射Gd-DTPA-HAb18;Gd-DTPA对照组6只,静脉注射Gd-DTPA.对实验动物行MR扫描,测量SE T1WI平扫及增强后10、30、60 min及3、6、12、24、48 h图像内肿瘤的信号强度,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肿瘤强化率及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 -noise ratio,CNR ).结果 HAb18单克隆抗体经生物素化后,每个抗体分子平均可结合20个分子生物素,其抗原结合活性约为91%.二步法预定位组内,肿瘤信号强度缓慢升高,增强后第6小时,肿瘤的强化率、CNR达到大值,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 h后,肿瘤的强化仍肉眼可辨.单克隆抗体组内,肿瘤表现为缓慢轻度强化,增强后24 h的强化率达13.5%,肿瘤信号强度、CNR与平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d-DTPA对照组内,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特点的强化特点.结论二步法预定位技术对肿瘤有特异性增强作用和信号放大效应,可提高靶瘤内Gd+3的浓聚,优于抗体直接标记法,为单克隆抗体MR分子免疫显像提供了新途径.

  • 激素性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开湖;冯敢生;郑传胜;梁惠民;杜玉清;邱大胜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病理发展过程及早期影像学表现.方法运用ANFH模型25只,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别观察注射4、6、8、10、12周股骨头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改变. 结果 ANFH早变化发生在骨髓,然后为骨小梁.在给药4、6、8、10、12周时,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分别有0、0、0、2、2只兔股骨头可见斑片状密度减低影;CT分别有0、0、1、2、4只兔股骨头可见囊状透亮区和斑片状密度减低影;MRI分别有0、3、5、5、5只兔股骨头在T1WI呈不规则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或高信号 .结论 ANFH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变化密切相关,MRI是诊断ANFH敏感的方法.

  •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作者:闵鹏秋;严志汉;杨恒选;刘再毅;宋彬;伍兵;张谨;刘荣波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 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 受累的CT形态看,发生率为:A级53%(46/87),B级24%(21/87),C级23%(20/87).从PPS受累的纵向范围看,发生率为:0级53%(46/87),Ⅰ级22%(19/87),Ⅱ级25%(22/87).PPS 内出现的积液直接与同侧肾旁前间隙或肾后筋膜间的积液相连.随访中,3例PPS内的假性囊肿在肾圆锥下方与肾旁前间隙内假性囊肿相通.结论 AP累及PPS时,轻者CT表现为PPS内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产生的肾旁前间隙积液可沿3条路径进入PPS.

  •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与其临床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严志汉;闵鹏秋;宋彬;刘再毅;张谨;伍兵;刘荣波;王金红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S)的受累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明确PPS受累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螺旋CT表现,记录CTSI评分、PPS受累的分级评分、AP严重程度及评分.结果 PPS CT表现形态及纵向范围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评分、CTSI均呈正相关(r≥0.54,P<0.05),PPS的CT形态分级评分与纵向范围分级评分呈强正相关(r=92,P<0.05).若以PPS受累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数,则其敏感度为60.3%(38/63),特异度为87.5%(21/24),阳性预测值为92.7%(38/41),阴性预测值为45.7%(21/46),准确度为67.8%(59/87).结论肾旁后间隙受累能一定程度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其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特异度高、敏感度低,可作为1种初步排除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 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CO2血管造影初步研究

    作者:李惠民;董永华;肖湘生;严昺;董生;李文涛;叶朝阳;戎殳

    目的探讨CO2血管造影在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评价中的应用技术及其价值.方法对10例慢性肾衰经桡动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CO2静脉造影,7例于内瘘远侧手背静脉穿刺,3例直接行内瘘穿刺,快速推注CO2每次40~60 ml,完成到上腔静脉的全程引流静脉造影,并于肘部加压后完成1次前臂静脉造影.使用Toshiba Infinix Vc-i 旋转DSA机,直接以减影模式实时显示,并对图像作叠加处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安全地完成检查,静脉表现为流畅连续的管状结构或显示为一连串气泡,7例手背静脉进针中仅1例清晰显示粗大的引流头静脉,其余显示了较多旁支;3例经内瘘直接进针,均清晰显示引流的头静脉,旁支稀少.5例手背静脉进针加压后造影显示2例头静脉发生变化,其余未见明显变化.所有上臂段头静脉,以及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均显示较清晰,叠加后图像更好地显示了连续流畅的血管.结论血管通路CO2静脉造影是安全经济和快速有效的手段;肾衰病人血管通路引流静脉有其自身特点,内瘘直接穿刺造影是引流静脉造影的佳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技巧能够更好地显示靶血管及其病变.

  • 下肢静脉顺行性CO2 -DSA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金和;滕皋军;朱光宇;刘振生;李国昭;丁惠娟;沈志萍;何仕诚;邓钢;方文;董永华

    目的探索经足背静脉行下肢静脉CO2-DSA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15条患肢),男9例,女6例,临床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大隐静脉曲张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术后复查1例.分别用8号头皮针经足背静脉行下肢静脉CO2-DSA.结果 12例造影可清晰显示下肢浅、深静脉及其交通支,血栓、血管狭窄的位置及范围,图像质量优; 2例造影图像质量良;1例因脚背严重水肿,多次足背静脉穿刺未成功而致造影失败.术中3例无任何不适反应;11例出现下肢一过性不适,主要表现在足背静脉穿刺点处一过性胀痛,其中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感觉明显,停止注射不适感即除;本组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患者.结论下肢静脉顺行性CO2-DSA安全、可行,能够满足临床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要求,尤其是对于髂静脉、下腔静脉的显示效果尤佳.

  •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志汉;闵鹏秋;章士正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从临床上分为急性轻症胰腺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从病理学上,分为水肿性和坏死性胰腺炎.轻症者约占80%~85%,病情比较轻;重症者约占15%~20%,病情严重,常并发危及生命的全身并发症(如呼吸衰竭、休克、败血症等)或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脓肿),病死率为15%~56%[1,2].自从Fitz于1889年首次描述AP以来,如何判断AP的严重程度以及如何提高判断的准确度一直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2-6].早期明确重症AP,不仅有助于给予患者及时的支持治疗和密切的临床监测,防止某些并发症(如低血容量休克、感染等)的发生,而且有助于改善其预后.目前,判断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方法主要有临床症状的分析、临床评分标准、CT分级标准以及实验室生化指标(如C反应蛋白)等[3].现主要就获得国际上承认并应用较广泛的临床评分标准和CT分级标准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综述如下.

  • 头颈少见部位副神经节瘤

    作者:杨智云;孙木水;钟运其;陈伟;张翎;冯崇锦

    目的提高对头颈部罕见部位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头颈部罕见部位副神经节瘤,详细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2例位于颈静脉窝,其中1例侵入鼓室;1例突入后颅窝;1例局限于鼓室;1例发生于左C1~C2椎体后部,肿瘤破坏椎板骨质,侵入椎管和后颅窝,浸润硬膜;1例位于颏下口底;1例位于眶内肌锥外.B超、CT和MRI显示肿瘤为实性,肿瘤内及其周围血管增多,强化明显,MR血管成像(MRA)和DSA均显示肿瘤染色和丰富的供血动脉.结论这些肿瘤虽然发生的部位不典型,但是具有共同的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术前多可以诊断.

  • 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

    作者:刘其顺;梁长虹;黄飚;张忠林;刘艳辉;林华欢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为了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发病部位特征,在腮腺矢状面将其分成4个象限.30例中男29例(96.67%),女1例;50岁以上者26例(86.67%).结果 30例患者37侧发病,共44个病灶,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5个(56.82%);多发者10例(33.33%);42个病灶边界清楚;22例行CT检查共发现32个病灶,其中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29.27±14.11)HU,3例CT延迟扫描显示3个病灶强化延迟.8例行MR检查,共发现12个病灶,其内信号全不均匀.结论 >50岁的男性患者,CT和(或)MRI发现腮腺浅叶的后下象限病灶,边界光整,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有明显强化,而且多发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可能.

  • MR不同脉冲序列成像诊断胆囊腺肌瘤病的价值

    作者:靳二虎;马大庆;磯田裕義;河相吉;植村芳子;朝倉環;赤井幹夫;池田耕士;谷川昇;梁宇婷;澤田敏

    目的分析35例胆囊腺肌瘤病患者的MRI表现,比较不同脉冲序列显示Rokitansky-Aschoff窦(RAS)能力的差异.方法经组织学证实诊断的35例胆囊腺肌瘤病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平均52岁)均进行了MR常规T1WI、常规T2WI、3 mm薄层T2WI及MR胰胆管成像(MRCP).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MRI,观察胆囊壁增厚情况及RAS信号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根据5级评分标准,对RAS可信度达到4和5级的MRI脉冲序列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脉冲序列显示RAS能力的差异.结果 35例患者的胆囊壁均明显增厚,厚度范围5~12 mm,平均7 mm.其中包括局限型胆囊腺肌瘤病16例,节段型12例,弥漫型7例.RAS表现为病变胆囊壁内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点状异常信号,其大小2~7 mm,平均4 mm.在T2WI和MRCP上,RAS呈点状高信号;在T1WI,RAS可呈低、高或等信号.RAS显示率在3 mm薄层T2WI、常规T2WI、MRCP、T1WI依次为100%、60%、60%、26% (χ2= 40.88, P<0.01).结论 3 mm薄层T2WI显示RAS效果佳.

  •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联合;章士正;胡红杰;高敏;牟一平;张峭巍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 21例志愿者、91例疑有小肠病变患者每人口服约1500 ml 2.5% 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 mg 山莨菪碱注射液,随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在Wizard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将正常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测量了各段小肠的管径和肠壁强化程度,并分别以 0、1、2、3 分表示适度充盈的肠段部分占所评估肠段的 30%以下, 30%~50%以下, 50%~80%以下和80%以上.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MSCTE表现,并比较了其中24例小肠插管造影与MSCTE的诊断结果. 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充盈度分别为2.52、2.33和2.81分; MSCTE清楚地显示了肿瘤、Crohn病、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血管、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 M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6%(87/91),而小肠插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87.5% (21/24).结论 MSCTE是1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一个腹部影像诊断难题

    作者:闵鹏秋;严志汉

    胰腺是腹膜后间隙内的实质器官,居肾旁前间隙内,仅胰尾处有一小部分可伸入腹膜腔内.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可使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并可向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扩散.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临床学者认为AP主要向腹膜腔内扩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放射解剖学研究的进展,才发现AP的扩散方式主要是向腹膜后间隙内,而并非向腹膜腔内.虽然US、CT、MRI,尤其是CT,已成为AP的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能比较全面、准确、精细地显示AP的腹膜后间隙扩散情况,但由于有关腹膜后间隙各亚间隙的解剖划分及相互间通连关系均较复杂,其中部分解剖结构及解剖关系尚存在分歧,因此也影响到对AP病变局部及扩散途径影像学表现的正确认识,从而也增加了影像诊断的难度.因而AP腹膜后间隙扩散迄今仍是腹部影像诊断难题之一.

  • 重视CO2血管造影研究拓展临床应用新领域

    作者:董永华;滕皋军;李彦豪

    气体作为血管造影的对比剂的探索可追溯到1个世纪以前.在尝试过不同的气体后,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碳(CO2) 在20多年前成功地应用于血管造影.CO2与其他气体的不同之处在于能迅速溶解于血液内,不易产生气栓和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在这漫长的探索中,虽未曾有高潮迭起的研究热潮,但却延绵不断,持续至今.人们对这种气体阴性对比剂的物理特性、成像原理、优势和缺陷,以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方面逐渐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 中国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波谱定量分析

    作者:李飞宇;王霄英;丁建平;周良平;黄嵘;蒋学祥

    目的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代谢变化. 方法10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对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分为腺体增生为主型和间质增生为主型,根据增生程度的不同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三维磁共振波谱测定各兴趣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计算并比较各型(Cho+Cre)/Cit比值的差异. 结果腺体增生为主型(Cho+Cre)/Cit比值平均为0.55±0.32,间质增生为主型(Cho+Cre)/Cit比值为0.87±0.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8,P<0.05). 结论中国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代谢改变可以用MRS定量评价,不同类型代谢水平不同.

  • 肾细胞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学军;高剑波;杨学华;周志刚;郭华;岳松伟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的螺旋CT(spiral CT, SCT)征象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行S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R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ABC法)染色,检测肿瘤中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 (1)SCT双期增强扫描对34例RCC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100%,分期的准确度为94%.(2)SCT上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者14例,病理检查12例有完整的假包膜(85.7%);细胞核分级在瘤体直径>3.0 cm组、瘤周无环状低密度影组、瘤体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分别高于瘤体直径≤3.0 cm组、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组、瘤体内无坏死区组(P值均< 0.01).(3)34例RCC的平均MVD为(89.5±56.0)条/视野,VEGF阳性表达24例(70.6%).(4) SCT上,瘤周无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VEGF阳性表达及MVD分别高于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内无坏死区组(P值均<0.05).SCT增强早期,肿瘤密度高于或等于肾皮质组,MVD高于肿瘤密度低于肾皮质组(t=3.069,P<0.05);MVD在静脉内有癌栓组高于无癌栓组(t=11.95,P<0.01).结论 (1)SCT双期增强扫描是R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2)RCC的部分SCT征象与MVD、VEGF的表达有关,可用于预测RCC的侵袭和转移.

  • 改变扫描野对儿童体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高德春;吴苔;毛定立;翁志高

    目的探讨扫描野大小与CT图像质量之间关系.方法分别采用25 cm×25 cm、35 cm×35 cm、42 cm×42 cm扫描野对空间分辨率模体和密度分辨率模体进行扫描,测量出各扫描野时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对20例病人分别采用25 cm×25 cm和35 cm×35 cm扫描野进行扫描,并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的扫描野其图像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不同,25 cm×25 cm扫描野的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可以分辨4个直径0.6 mm 小孔,其密度分辨率也高,可以分辨5个直径2.5mm 小孔;扫描野为25 cm×25 cm时,临床应用CT扫描的图像明显比35 cm×35 cm的图像清晰(P<0.05).结论 CT常用的扫描野范围内,当扫描野为25 cm×25cm时,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佳.

  •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的头颅磁共振成像观察

    作者:张知新;喻唯民;周忠蜀;王琳;张雪哲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患儿脑白质的改变,以了解BH4缺乏对脑髓鞘发育的影响,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影像学根据.方法 BH4缺乏症患儿11例,年龄17周至4岁,其中9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虽然经过低苯丙氨酸(Phe)饮食治疗将血Phe浓度控制在120~240 μmol/L范围内,患者仍出现进行性肌张力低下和智力发育落后.所有患者均经尿蝶呤谱分析、BH4口服负荷试验及红细胞二氢蝶呤还原酶测定,确诊为BH4缺乏症.患儿用0.5 T超导型MR仪进行头颅扫描. 结果 11例患儿均存在髓鞘发育延迟,其中额叶11例,枕叶8例,颞叶4例,顶叶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6例.全部病例在T2WI上脑白质内均有弥漫性高信号病灶. 结论所有BH4缺乏症患者都存在脑白质病变,推测这种损害不仅可能与高Phe血症有关,且与神经递质的合成障碍有关.

  •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结构化报告的初步应用研究

    作者:杜先懋;李澄

    目的研究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DICOM )下应用结构化报告(SR)的可行性和中文化实现,探讨DICOM SR对影像诊断报告当前应用现状的影响,以及对远程诊断的意义. 方法根据2003版DICOM标准中SR的规范,利用现有的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中影像诊断报告数据库,实施诊断报告的"基本文本"型的SR转化并提交至DICOM图像服务器,以及实施对应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文档,HTML文档用于浏览,XML用于与医疗卫生信息传输标准(HL7)规范的交流. 结果影像诊断报告转化成DICOM SR的文档后,将其附加在患者检查的对应图像序列中,实现诊断报告与图像的一致性存储和调阅. 结论结构化的报告文件可以与DICOM图像存放在一起,这对于图像以及报告的归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将改变我们传统的报告文件与图像文件相互独立存放的若干缺陷,将影像科的资料统一到PACS中,特别是对远程诊断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结果的输出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 球囊导尿管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阴道瘘造影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程芳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占消化道畸形首位,发病率约为1∶1500~1∶5000[1].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生是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如尾肠或原始肛管发育不全,肛膜未破裂,则形成肛门闭锁;如果尾肠与尿生殖窦分隔不全,则形成直肠与泌尿生殖系之间的瘘管;泄殖腔前部封闭,后部向下伸展,则形成直肠会阴瘘[2]. 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瘘管在临床偶可遇到,治疗上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其中自瘘口注入对比剂行瘘管及直肠盲端造影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是否满意.近年来笔者总结了一些患者造影失败的原因,逐渐摸索出一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瘘管形成患者造影的经验,兹举例介绍如下.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