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5782
  • 国内刊号: 11-933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中的应用

    作者:阚雪锋;熊斌;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陈少锋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12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使用700-1000um或300-500um的明胶海绵颗粒,行经导管髂内动脉或髂内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共行15次介入术(其中10例患者各行1次,1例患者行2次,1例患者行3次),其中2次避开臀上动脉用700-1000um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髂内动脉近端栓塞治疗,13次用300-500um的明胶海绵颗粒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12例患者均在每次介入术后三天内肉眼血尿先后停止,术后第四天复查尿常规示尿红细胞定量较前均明显较少。术后所有患者长期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其中1例直肠癌的患者于术后约2月复发出血而共行2次介入术,1例宫颈癌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二及第三周复发出血而共行3次介入术,余患者无严重血尿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腹部手术后迟发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李继军;尚建强;唐军;孙增涛;张垒;陈颉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及微创诊疗术后迟发出血患者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我科对17例腹部手术后及微创诊疗术后迟发出血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区超选择插管造影及栓塞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者15例,其中有对比剂外渗者12例,9例可同时可见血管损伤征象,3例只表现血管损伤征象。栓塞治疗后15例出血得到控制,2例效果差,其中1例2天后死亡,1例再次手术。结论经血管栓塞治疗创伤小,止血及时有效,可及时稳定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术与开腹病灶清除术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慷;李晓光;金征宇;石海峰;王志伟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术与开腹病灶清除术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患者77例,分为两组:A组22例,直接行开腹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B组55例,UACE后24~72小时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是否需要二次治疗和术后月经情况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不需子宫切除术。A组有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二次治疗率为5%;B组清宫术中子宫瘢痕处穿孔行修补术1例、出血活跃转行开腹瘢痕病灶清除术1例、清宫后血β-hCG下降不满意3例,其中加用MTX治疗2例,再次清宫1例;二次治疗率为9%。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114.45±34.32) min,B组(35.35±20.21) min,P<0.01];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186.53±43.30)ml显著多于B组(52.36±28.04)ml,P<0.01];两组患者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15.32±3.21)天,B组(24.11±7.32)天,P<0.01]。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显著[(19.34±5.72)天VS (13.46±4.87)天,P<0.01]。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半年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和开腹子宫瘢痕病灶清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均安全有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对于急诊大出血的患者尤为适用。

  •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作者:陈毅;谢春明;庞宁东;杨敏玲;冯对平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造影表现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6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500~2500 ml。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将4F Cobra导管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用自制的明胶海绵颗粒将子宫动脉分支栓塞,后用明胶海绵块(条)栓塞子宫动脉主干。栓塞满意后,将导管退出子宫动脉至髂内动脉造影,证实栓塞完全。结果患者均一次性插管成功,其中25例患者成功止血,栓塞后48 h内出血停止,血红蛋白(HGB)术前与术后分别为(65.3±7.4)g/L和(83.5±5.6)g/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至康复出院的时间为1~8天,平均(3.9±2.2)天。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 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练辉;陈德基;林少芒;张东诚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意义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且主动脉撕裂累及到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以CTA作为术前评估方法,术中覆膜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以球囊扩张支架对左锁骨下动脉进行介入再通。结果35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和左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均放置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35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通畅率100%。结论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EVAR治疗时,覆膜支架的近侧锚定区选择在正常的主动脉壁,可以降低继发医源性夹层的发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采用烟囱技术可有效预防“盗血综合征”的发生,其技术简捷、安全。

  • 医源性胆道出血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术1例

    作者:魏建;李洪璐;赵冬;郭江;段又佳;蔡亮;杜洪柳;刁振赢;李常青

    病例:患者女62岁。2周前出现尿黄、乏力、纳差,入院后化验转氨酶ALT710u/l总胆红素197.4umol/l,甲型肝炎抗体IgM阴性戊型肝炎抗体IgM阴性抗HCV阴性 HbsAg阴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M2型抗体均为阴性,C-反应蛋白阴性。追问病史患者20天前因皮肤病服用藏药,考虑存在药物性肝损害可能。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组织活检,取自动活检枪配一次性16G活检针,切取肝组织2cm,行常规石蜡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肝穿活检后3天,患者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呕血及寒战、高热(39。),急查血红蛋白从入院时123g/l降至91.2g/l,立即行腹部CT平扫示左右肝管、胆囊、胆总管内均可见液性高密度阴影,为明确原因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X线透视下,经电子内镜至十二指肠降部,见十二指肠乳头正常,肠粘膜水肿,乳头内新鲜血液流出,将引流管经胆总管留置左肝管,造影所见肝内外胆道呈阶段性不规则充盈缺损(血凝块),无胆道扩张。临床诊断为:医源性胆道出血,给予输血、止血、补液及抗感染对症处理,同时经鼻胆管引流管间断性给予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胆道局部止血。经支持治疗后,患者状况无明显好转,血色素仍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70/50mmHg,心率132次/分。立即决定行急诊肝动脉栓塞术,术中患者为仰卧位,右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植入5F鞘管并引入肝管至腹腔干造影见:动脉早期肝右动脉S6分支局部血管瘤样扩张,与其伴行门静脉分支提前显示,未见肝内胆道分支显影,延迟透视观察仍未见胆道内造影剂存留,结合病史及肝动脉造影表现考虑肝S6存在动—门静脉瘘,胆道—血管瘘不能除外。将导管超选择至相应靶血管,分别给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1400-2000um)一支及金属弹簧圈一枚,再次造影未见门静脉分支显示,栓塞成功,术后血压110/80mmHg
      心率80次/分,生命指征平稳。术后1天经鼻胆管引流出黑褐色胆汁250毫升,无血性液体,患者持续发热高达39。C,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8.5*109/l,经更换抗生素后,患者体温平稳下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持续降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

  • 个案报道:三维适形消融治疗肝左叶胆管细胞癌1例

    作者:扈彩霞;郑加生;孙斌

    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是常见的两种肝脏肿瘤。不能切除的未经治疗的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差,尤其是发生门静脉受侵的患者。目前胆管细胞癌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我们报道成功运用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一例,该患者共计存活26个月。

  • 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马春华;于海鹏;郭志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化疗是晚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患者生存期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依赖肿瘤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是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参与肿瘤形成及发展的多个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为肺癌的综合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 对比微球与传统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

    作者:王卫东;倪嘉延;许林锋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经成为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碘油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癌常用的栓塞剂,微球是一种新型的末梢栓塞剂,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微球栓塞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而且毒性较小,其临床疗效优于应用碘油的传统TACE;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传统碘油栓塞更具优势。本文就这两种栓塞剂研究进展及其疗效对比加以综述。

  • 肝癌碘油栓塞后沉积良好患者的MRI随访临床研究

    作者:冯对平;李丽娜;王效春;王乐;谢春明;杨敏岭;庞宁东;陈毅;张辉

    目的:分析MRI评价碘油栓塞后沉积良好肝癌(HCC)患者肿瘤残存的价值。方法经TACE治疗后3~6月,CT扫描碘油沉积良好的25例HCC患者,1个月内同时行MRI常规扫描及DSA检查,以DSA和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肿瘤残存灶的评价效果。结果本组25例CT扫描无肿瘤残存的患者,MRI增强扫描发现14例存在肿瘤残存,其中1例可疑,DWI发现高信号而经DSA证实有肿瘤残存,而经DSA及6个月以上临床随访证实,16例患者有肿瘤残存。MRI随访诊断灵敏性为87.5%(14/16),漏诊率为(2/16),特异性为100%(9/9),符合率为92%((14+9)/25)。结论 TACE后碘油沉积良好的病灶中仍可能有肿瘤残存,MRI增强扫描结合DWI能更全面的评价TACE疗效。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作者:卢占兴;李陆鹏;于友涛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9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45例行单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68.75%(33/48);而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显效率44.44%(20/4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治疗的显效率。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联合灌注化疗疗效评估

    作者:牛洪涛;翟仁友;王剑锋;黄强

    目的:探讨胆道介入减黄治疗联合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药物的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术和/或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治疗成功减黄的患者(总胆红素<50μmol/L),对原发肿瘤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进行随访直至患者死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一般健康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架开通情况、患者生存期,随访资料填入患者病例报告表。并与单纯行介入减黄治疗患者比较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支架开通率。结果60例患者行PTBD治疗27例,胆道支架治疗33例。大部分患者均行2~3次灌注化疗(栓塞)术。主要毒性反应包括:①骨髓抑制,②消化道反应,③皮疹,④肝功能受损,大部分为Ⅰ~Ⅱ度。平均生存期(311.03±170.2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3.33%、78.33%和28.33%。化疗灌注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减黄治疗组(χ2=8.693,P=0.003)。胆道支架平均开通时间为(238.48±171.2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开通率分别为100%、90.91%、57.58%和9.09%。与单纯PTBS减黄治疗比较,二组间支架开通率无明显差异(χ2=0.975,P=0.324)。灌注化疗后患者KPS评分83.05±6.38,与治疗前(64.28±5.51)比较有明显差异(t=12.79,P<0.001)。结论以吉西他滨为基础化疗药物的TACE(TAI)治疗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好;能够明显延长MOJ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延长胆道支架的开通时间方面未能发现明显作用。

  • 脊柱肿瘤术前栓塞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尘;金龙;高健;陈雷

    目的:评价外科术前介入栓塞技术的安全性和对脊柱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11年5月90例行术前栓塞的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栓塞颗粒直径、栓塞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否为初次手术及肿瘤侵犯范围等因素对栓塞疗效的影响。结果对于所有肿瘤和颈胸腰椎肿瘤,接受二次或多次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首次接受栓塞及手术治疗的患者(P=0.023、0.044);骨巨细胞瘤(GCT)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其他原发肿瘤(P=0.013、0.006)。患者性别、栓塞颗粒直径、栓塞与手术的时间间隔及肿瘤侵犯范围等因素对栓塞后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无影响。结论术前栓塞对减少脊柱富血供肿瘤的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可切除性是安全、有效的。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125I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

    作者:黄宁;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肝癌伴门脉主干瘤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48例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TACE术后1周进行经皮门脉瘤栓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随访时间12-24月,对比序贯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影像学的变化,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8例患者共接受215次TACE治疗,平均每例患者4.5次,每例患者平均植入粒子数16枚,技术成功率100%,全组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肝内病灶客现缓解率为37.3%(18/48)。瘤栓3个月后影像复查平均回缩3.9mm,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SD)6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83.3%。门脉主干内径恢复大于80%共41例(85.4%)。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7.9%,33.33%,中位生存时间为15.8月。48例患者术后3个月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与术时比较,P=0.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补救性治疗晚期肾癌

    作者:顾克峰;潘峰;韩庆涛;高淑萍;李燕;王科学;于海鹏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肾细胞癌(R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56例不适宜外科切除治疗的 RCC患者。肿瘤直径为2.6~8.6 cm,平均(5.6±1.2)cm。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随访评估临床效果、肾功能和并发症状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病灶直径<4 cm的35患者射频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时均未见病灶强化,病灶直径>4 cm的21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13例出现治疗边缘强化,活检证实为复发病灶,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截止随访时间内,50例存活,6例死于非肿瘤原因。射频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轻微,无肾脏出血、感染、肾盂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可使无外科手术机会的RCC患者生存获益,并能很好的保护患者肾功能,同时并发症轻微,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 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泥综合症

    作者:陈光;高海军;王浩;温连芳;王鹏辉;杨颐馨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在肝移植术后胆泥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泥综合症的39例病人。所有病人均于术后3个月经T管造影诊断为胆泥形成。所有病人均采用3F网篮取除胆管内胆泥,并对伴有胆道狭窄的病人行球囊扩张,后留置6~10F引流管。结果39例病人中29例1次性完整取出胆树状铸型胆泥,10例取出部分絮状胆泥,6例病人因胆泥复发再次行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治疗。除3例病人术后并发严重胆管炎外,无其他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可早期解除胆管梗阻,可作为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胆管内胆泥的一种方法。

  • γ-谷氨酰胺转肽酶对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

    作者:常中飞;王茂强;刘凤永;段峰;王志军;宋鹏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HCC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76例接受TACE治疗的BCLC分期B期HCC患者,按术前血清GGT水平分为两组:高GGT组130例,正常GGT组46例,比较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分析。结果高GGT组和正常GGT组TACE治疗前GGT水平分别为176.1±138.8 U/L和33.0±9.3 U/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3%、35.4%、23.1%和86.6%、55.3%、40.4%。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0个月和32.0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GT水平、肝硬化、Child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及血清AFP水平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GT水平及肿瘤大小是中期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可以作为判断TACE治疗BCLC分期B期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CT引导下肝脓肿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及随访

    作者:虞岑琳;曹传武;潘慧;李茂全;Tao Tang;JunwanJia;Hui Pan;Maoquan Li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确诊为肝脓肿的患者做好CT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前护理,每日用抗生素反复冲洗,观察引流液的情况,直至脓腔消失,拔除引流管。结果118例肝脓肿患者,其中114例均影像学检查,脓腔消失,脓肿明显消失,体温正常,痊愈出院。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工作对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的治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 超声造影在评价肝癌栓塞化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中的作用

    作者:胥莹;曹传武;陆晨晖;李迎春;李茂全;杨晋辉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CEUS)观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行栓塞化疗(TACE)术后局部微循环改变,评估CEUS用于判断TACE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32个病灶)患者接受TACE治疗,监测术后半年内CEU、CT、DSA肿瘤病灶局部微循环情况,及32个病灶残留/复发的情况、复发时间。结果32个病灶中,15个病灶三项检查均提示无残留血供,肿瘤灭活完全,17个病灶局部有微循环血供,肿瘤残留/复发。CEUS检出19个阳性病灶,CT检出14个阳性病灶。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分别CEU100%,86.67%;CT82.7%,82.24%。结论 CEUS可较CT更敏感、直观地观测肿瘤局部的微循环,可作为肿瘤早期复发监测的可靠方法,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

    作者:李名安;姜在波;单鸿;周斌;张有用;王皓帆;黄明声;钱结胜;关守海

    目的介绍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的手术方法及围术期情况。方法2009年11月—2013年3月,7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经门静脉右支PTIPS,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9例(其中23例合并不同程度腹腔积液),单纯性顽固性腹腔积液7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23例,B级35例,C级18例。上腹部CT/MRI显示34例肝脏重度萎缩,肝裂明显增宽;25例伴门静脉血栓/癌栓形成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经皮成功穿刺门静脉右下分支后,沿同一穿刺道经门静脉“逆行”穿刺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结果76例患者PTIPS成功率100%。门静脉压差由术前(32.35±2.89)mmHg降至术后(18.42±1.32)mmHg(P<0.001)。2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栓塞相应肝动脉后治愈。1例肝功能C级患者术后5天因肝衰竭死亡,余75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门脉高压症状消失。结论 PTIPS是传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补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大大拓展了介入性门体分流术的应用范围。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