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중화안시광학여시각과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45X
  • 国内刊号: 11-59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08
  • 曾用名: 眼视光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瞿佳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外源性全反视黄酸对出生后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和方向性的影响

    作者:LI Jin;褚仁远;ZHAO Yun'e

    目的 观察一定浓度的外源性全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和方向性的影响.方法 出生1周豚鼠28只,随机分为ATRA组(n=14)和正常对照组(n=14).ATRA组随机选取一眼于暗红光下球周注射0.4 mg/ml浓度ATRA 0.05 ml,对照组随机选择一眼球周注射稀释ATRA用的相应浓度二甲基亚砜(0.001ml/L)和注射用水共0.05 ml.4周后取眼球,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技术观察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密度,并检测两种视蛋白的mRNA表达,方向性以Leica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ATRA处理眼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下方为(499.4±147.6)mm-2,上方为(87.8±44.9)mm-2,中央为(968.4±210.2)mm-2;正常组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下方为(805.0±203.3)mm-2,上方为(100.0±57.7)mm-2;中央为(1637.2±314.1)mm-2.ATRA处理眼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上方为(1326.1±267.0)mm-2,中央为(2984.0±613.4)mm-2,下方为(232.9±173.6)mm-2;正常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上方为(946.2±388.5)mm-2,中央为(1666.7±137.8)mm-2,下方为(175.0±100.9)mm-2.0.4 mg/ml浓度的ATRA 0.05 ml局部球周注射后使豚鼠视网膜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加,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减少.RT-PCR检测示M-视蛋白的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1.25±0.11(ATRA处理眼)和0.51±0.10(对照眼),S-视蛋白的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0.61±0.09(ATRA处理眼)和1.25±0.06(对照眼).ATRA处理眼与对照眼相比,M-视蛋白的mRNA表达增加,S-视蛋白的mRNA表达下降,两因素方差分析示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铺片的免疫组化结果经光学显微镜观察提示,正常豚鼠视网膜M-视蛋白有-较小的偏斜角,朝向较垂直.ATRA作用后可见M-视蛋白偏斜角明显,朝向水平位,而且排列极有规律.对S-视蛋白的方向性没有影响.结论 豚鼠锥细胞视蛋白的表达和方向性在出生后仍具有可塑性.0.4 mg/ml的ATRA球周局部作用后增加M-视蛋白的mRNA表达,减少S-视蛋白的mRNA表达;使豚鼠视网膜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增加,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减少;中波敏感性锥细胞不仅内节具有方向性,其外节视蛋白也具有方向性.ATRA可使M-视蛋白的方向性更为有规律,但对S-视蛋白的方向性没有影响作用.

  • 光催化剂TiO2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迎月;WENG Jingning;苏文悦

    目的 研究经长波紫外线(UVA)激发后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探讨光催化剂TiO2应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能性.方法 将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与不同浓度的TiO2共同孵育.按TiO2浓度分为对照组(0 μg/m1)和实验组(100 μg/ml、150 μg/ml和200 μg/ml),分别予UVA激发0、20、30和40min.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经UVA激发的TiO2对牛LEC的杀伤效应.按TiO2浓度分为对照组(0 μg/ml)和实验组(200μg/ml).对照组UVA激发0、40 min.实验组UVA激发0、30和40 min.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探讨光催化杀伤机制.按TiO2浓度分为对照组(0 μg/ml)和实验组(200 μg/ml).分别予UVA激发0和30 min.采用电镜技术观察光催化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MTT比色法测定结果:在UVA激发下,TiO2对牛LEC杀伤率随着TiO2浓度增加和激发时间延长而增加,TiO2作用浓度达到150 μg/ml且激发时间超过30 min或浓度达到200 μg/ml,其杀伤作用与相同UVA激发时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 μg/ml TiO2组照射30 min以上,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样品电泳迁移速率大于对照组,并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细胞有坏死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在UVA的激发下,光催化剂TiO2可以明显杀伤牛LEC,杀伤效应具有时效和量效关系.TiO2的应用可能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新途径.

  • 点扩散函数法在人眼成像质量分析中的特征

    作者:姜珺;JIN Wanqing;吕帆

    目的 采用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分析系统,获得在人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表达中的各种特征,研究其在人眼成像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点扩散函数分析系统(PSF-1000),测量22例近视无散光者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在瞳孔3 mm和6 mm的状态下,取22眼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线中的12个点,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针对PSF分析系统中的MTF参数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PSF反映的是光强度大小和位置的偏差.PSF分析系统可直接采用屈光系统MTF曲线表达人眼的成像特征,该曲线MTF值从低频至中频迅速下降,高频趋向缓和至零,定量并客观地表达了人眼成像质量从低频至高频的改变.②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③个体之间MTF值差异大(如空间频率为3.00 c/d时,3 mm瞳孔直径的MTF值为0.68~0.98,6 mm瞳孔直径的MTF值为0.51~0.85).④3 mm和6 mm瞳孔直径时的MT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点扩散函数分析系统既能表达总眼球成像的各种光学特性,又体现了像差、衍射和散射的共同影响.

  • 共焦显微镜分析不同准分子激光切削法后角膜神经纤维再生特点

    作者:赵丽君;ZHANG Fengju;张振华;解聪

    目的 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双面角膜磨镶术(both-sides LASIK,BSL)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 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BSL手术的患者21例(38眼),其中,LASIK组11例(22眼),BSL组10例(16眼).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行角膜其焦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的情况.结果 术后1 d,角膜神经纤维多表现为长的、残留变性神经纤维与被切断的、短的、不连续的神经纤维同时存在;术后1周,两组患者角膜再生神经纤维的长度表现以≤50ìm或无神经纤维为主;自术后1个月起,就可见有长度>200 ìm的再生神经纤维出现,且随着时间延长,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LASIK组与BSL组角膜上皮下再生神经纤维达到200ìm的比例分别为36.3%和12.5%,36.4%和25%,63.6%和68.8%,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虽然在等效球镜度、术前及术后角膜厚度、手术切削深度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LASIK组与BSL组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长度和形态学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MA Xiaoli;刘汉强;KONG Jun

    目的 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近视眼患者213例,根据日常屈光矫治情况分为框架眼镜组(58例),角膜接触镜组(49例),屈光手术组(74例),未矫正组(32例).另有正视组55例.采用近点尺测定各组单眼调节幅度.结果 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在未矫正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和正视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矫正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P<0.01);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常近视矫治方式对近视眼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存在影响.屈光矫治有利于维持近视眼患者的正常单眼调节幅度.

    关键词: 近视 调节幅度 屈光
  • 姜黄素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后眼内毒副作用研究

    作者:安建斌;MA Jingxue;刘丹岩;王振东;杨欣;刘丽娅;吕兰存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姜黄素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后的眼内毒副作用.方法 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一眼为实验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射0.05 mg/0.1 ml、0.1mg/0.1 ml、0.2 mg/0.1 ml姜黄素及0.5‰的DMSO 0.1 ml:对侧眼为对照眼,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生理盐水.注射后于第1、第3、第7、第14天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和视网膜电图检查;在第3、第7、第14天分别摘取2只眼球做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0.2 mg组在注药后第3天和第7天,实验眼暗适应视网膜电图a波振幅分别为(129±9)μV和(131±11)μV,与对照眼的(145±13)μV和(146±11)μV相比显著降低(P<0.01);实验眼b波振幅分别为(259±9)μV和(257±7)μV,与对照眼的(283±13)μV和(276±8)μV相比显著降低(P<0.01).第14天时a波和b渡振幅又恢复正常.其余各组各时间段,实验眼a渡和b波振幅与对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段常规眼部检查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正常.结论 姜黄素玻璃体内注射0.2 mg以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

  • MEL-80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效果评价

    作者:HAO Gengsheng;王勤美

    目的 评价使用蔡司MEL-80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施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MEL-80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LASEK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连续性病例76例(150眼),于术后第1天、第1、第3、第6和第12个月定期随访,检查裸眼视力,以显然主觉验光检查术后屈光状态及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第10天、第1、第3、第6和第12个月时,裸眼视力平均值分别为4.91±0.15、4.97±0.26、5.05±0.37、5.12±0.20、4.96±0.24.预测性: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值为(-6.25±1.25)D,术后第3、第6和第12个月分别降到(+0.12±0.42)D、(-0.03±0.23)D、(-0.15±0.36)D,术后第3、第6和第12个月屈光度变化量在±0.50 D以内的比例分别为94.6%、96.O%、97.3%.术后第3、第6和第12个月离焦等效球镜值在±0.50 D内的眼数分别为88.0%、96.0%、96.6%.有效性:术后第3个月,24.0%的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5.1,94.6%的眼UCVA≥5.0,97-3%的眼UCVA≥4.9.术后第6个月,36.0%的眼UCVA≥5.1,96.0%的眼UCVA≥5.0,98.6%的眼UCVA≥4.9.术后第12个月,38.0%的眼UCVA≥5.1,98.0%的眼UCVA≥5.0,98.6%的眼UCVA≥4.9.安全性:术后第3、第6、第12个月,均无任何一眼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SCVA)下降2行以上;分别有34.6%、34.6%和30.0%的眼BSCVA提高1行;16.0%、17.3%和14.6%的眼BSCVA提高2行.稳定性:术后第3、第6、第12个月显然验光值等效球镜平均值变化小于1.00 D.结论 使用MEL-80的LASEK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有良好的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 Verisyse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YANG Fen;李双农;ZHU Siquan;董喆;翟长斌

    目的 研究Verisyse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收集两组高度近视患者,一组15例(26眼),近视屈光度数为-8.25~-21.00 D,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植入矫正;一组15例(27眼),近视屈光度数为-9.00~-16.00 D,行LASIK矫正.术前行常规检查,包括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底等,术后1 d行裂隙灯检查,术后1周测裸眼视力并行裂隙灯检查,术后3个月查视力、验光以及iTrace综合仪测量高阶像差.结果 PIOL组和LASIK组有效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5.73±27.60和92.5±24.79.PIOL组高于LASI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OL组和LASIK组安全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21.28±32.78和105.32±32.06,PIOL组高于LASI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屈光度数在±1.0 D范围内者PIOL组和LASIK组分别占80.8%和92.6%.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在4 mm瞳孔下彗差(RMS-COMA)、球差(RMS-SPHERICAL)、三阶像差(RMS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OL术后彗差比LASIK术后大,球差比LASIK术后小,但两者术后的高阶像差在4 mm瞳孔下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Verisyse PIOL植入和LASIK均能达到预期的矫正效果,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在术后3个月时,PIOL的各项视觉与屈光参数--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等与LASIK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甚至有些效果好于LASIK.

  • 共焦显微镜评价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眼角膜组织的影响

    作者:严冬;ZHANG Fengju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对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惠眼在不同时期的角膜组织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门诊进行检查的戴角膜接触镜惠者47例(93眼),年龄为17~38岁,屈光度为-1.75~10.00 D,平均日戴时间超过8 h,戴镜时间为1~18年.分为三组:第一组(G1),戴镜时间5年以内者(含5年);第二组(G2),戴镜时间5~10年者(含10年);第三组(C3),戴镜时间10年以上者.另选择未戴角膜接触镜者15例(30眼)为第四组(G4),年龄为18~40岁,屈光度为-0.75~8.00 D.共焦显微镜记录各层角膜图像,并对各层组织细胞形态、细胞密度等进行自动分析.四组间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①四组的角膜中央区Langerhans细胞密度分别为:(206.0±21.7)个/μm2、(229.0+28,0)个/μm2、(251.0±50.8)个/μm2(154.0±36.7)个/μm2.四组的角膜缘Langerhans细胞密度分别为:(308.0±76.4)个/μm2,(364.0±53.9)个/μm2,(417.0±83.6)个/μm2、(254.0±127.0)个/μm2.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51.2±4.5)μm、(45.6±2.7)μm、(43.5±5.0)μm、(53.6±2.5)μm.四组的前基质角膜细胞密度分别为:(1157.0±120.5)个/μm2、(1094.0±103.0)个/μm2、(1011.0±197.8)个/μm2、(1187.0±39.0)个/μm2.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四组的多形性内皮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6.2±1.7)%、(33.7±1.7)%、(32.8±1.5)%、(45.1±9.1)%.四组的内皮细胞异形性百分比分别为:(56.5±3.4)%、(63.3±3.7)%、(64.2±7.1)%、(45.8±12.2)%.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四组的角膜全层厚度、后基质角膜细胞密度及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四组在角膜缘新生血管及角膜神经的分布状态的观察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深层基质中发现许多白点状沉积物及新生血管.结论 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时间长短对角膜组织有明显影响.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尤其是超过10年以上者)会导致角膜组织显著变化.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表现为:①三个戴镜组(即G1、G2、G3)的角膜上皮厚度逐渐变薄,三组的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逐渐降低.②三组的多形性内皮细胞百分比逐渐降低,内皮细胞异形性百分比逐渐升高.③三组的角膜中央区及角膜缘的Langerhans细胞密度逐渐增加.

  • 哌仑西平眼部离子导入治疗近视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戴怡康;WU Wei;褚仁远

    目的 观察哌仑西平眼部离子导入治疗近视的药效,为哌仑西平的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出生3用的花色豚鼠81只,随机分为9组,其中7组以单眼眼睑缝合法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在进行近视诱导的同时,9个组别分别接受如下处理:3组进行形觉剥夺眼的哌仑西平电场促透(离子导入),其中包括高、中、低三种不同的电流强度(PIRx-MD):1组为形觉剥夺眼的空白对照组高电流强度离子导入(Vehicle0.3-MD);1组为无电场促透的哌仑西平局部滴眼(PIR-MD):1组为无电场促透的阿托品局部滴眼(Atropine-MD):1组为单纯形觉剥夺对照组(Normal-MD);其余2组未建立形觉剥夺,作为对照.处理时间30 d.检验指标包括屈光度、眼球前后径、眼球重量和组织病理学.结果 Normal-MD和Vehicle 0.3-MD组实验眼诱导出-4.64 D和-4.33 D的近视,哌仑西平离子导入的3组分别诱导出-2.15 D、-0.17 D、-1.30 D的近视:Normal-MD组实验眼的眼球前后径在实验结束时较对照眼增加0.3 mm,哌仑西平离子导入的3组分别增加-0.1 mm、0 mm、-0.1 mm;Normal-MD组眼球重量较对照眼增加0.02 g,哌仑西平离子导入的3组分别增加0 g、0 g、-0.02 g.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实验眼光镜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结论 哌仑西平眼部离子导入抑制实验性近视效果明显优于局部滴眼,和阿托品作用类似:同时不引起眼组织的病理改变.

  • 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

    作者:戴祖优;ZENG Junwen;钟兴武;李树兴;魏玲;杨晓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患者(212眼),平均等效球镜度(-3.85±1.43)D,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给予配戴角膜塑形镜,采取过夜配戴形式,平均配戴3年后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并与本院同样条件的渐进镜、框架镜屈光度、角膜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 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时,等效球镜度为(-4.34±1.43)D,等效屈光度增幅(0.49±0.68)D,平均每年增幅0.15 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平均角膜曲率为(43.30±1.42)D,较配戴前扁平(0.09±0.34)D,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每年近视加深约0.15 D,角膜塑形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近视加深,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影响弱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刘双珍;TAN Jia

    目的 对影响弱视患儿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92例就诊于我院斜弱视专科门诊,坚持治疗且视力恢复正常的弱视惠儿进行双眼视觉检查,并记录其性别、初诊时年龄、视力正常时年龄、治疗时间、弱视程度及弱视类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惠儿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关系.结果 在192例临床治愈的弱视患儿中,初诊时具有立体视功能者7例(400" 者1例,占0.52%;800" 者6例,占3.13%;共计3.65%),融合功能者22例(11.46%),同时视功能者76例(39.58%),无功能者87例(45.31%).视力正常时具有立体视功能者61例(≤60"者27例,占14.06%:100"~200"者21例,占10.94%;400"~800"者13例,占6.77%;共计31.77%),融合功能者104例(54.17%),同时视功能者16例(8.33%),无功能者11例(5.73%).对同时视有影响的因素为弱视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时间和弱视程度;对融合有影响的因素为治疗时间、初诊年龄、弱视类型(斜视性弱视)和弱视程度;对立体视有影响的因素为视力正常时年龄、初诊年龄、弱视类型(斜视性弱视)和弱视程度.结论 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初诊年龄、视力正常时年龄和治疗时间是影响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有关因素,其中对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形成影响大的因素分别为弱视类型、治疗时间和视力正常时年龄.

  • 正常中国人非高度近视眼前极和后极部巩膜内层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王丽娜;ZHANG Fengju;李宏;朱廷准;刘佳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正常中国人眼前极和后极部内层巩膜组织细胞外基质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分布的差异对人巩膜组织抗拉伸力的影响,为寻求病理性近视的发病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获取15例自愿捐献角膜的健康正常人眼的前、后极部巩膜组织(不伴有病理性近视),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巩膜组织的Ⅰ型胶原蛋白,并测定各样本a-actin和Ⅰ型胶原蛋白电泳务带灰度值,以a-actin电泳条带为参照,求出各样本Ⅰ型胶原蛋白电泳条带灰度值和a-actin电泳条带灰度值比值.结果 在100 kD处可见Ⅰ型胶原的蛋白条带,正常人眼后极部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前极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人眼前极部和后极部Ⅰ型胶原纤维蛋白的分布存在差异,后极部明显低于前极部.

  • 角膜产钳伤致后弹力层破裂1例

    作者:庄雪梅;YAO Yanjiao;陈永和;陈艳津

    患者,女性,50岁,2007年1月12 日因右眼干涩不适感7 d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为右眼1.2.左眼1.0.右眼结膜充血+,睑结膜面见少许滤泡、乳头,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睑位置正常,眼球大小和运动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光滑、完整,基质层透明,后弹力层可见3处破裂纹,呈斜形条纹(见图1),其中2处后弹力层有脱离,其脱离处后弹力膜上附有少许虹膜色素(见图2),内皮无水肿,角膜厚度、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前房清,轴深约3 mm,周边房深约1/2角膜厚度,虹膜纹理清,色泽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视乳头色泽正常,C/D≈0.3×0.3),眼压(NCT):右眼为10 mmHg,左眼为11mmHg(1 mmHg=0.133 kPa).做角膜内皮计数检查,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右眼为1784个/mm2,左眼为556个/mm2.全身体检无异常.追问病史:出生时有产钳助产致左眼部皮肤外伤史,当时未行眼科检查及处理,出生后至今无双眼手术及外伤史,无眼部及全身疾患史.

  • 弱视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迅文;ZENG Guifeng;李晓林

    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据统计:弱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4%,大约40%~60%的儿童斜视、屈光参差因治疗不及时发展成弱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影像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发展,弱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笔者就近年来弱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Array人工晶状体眼调制传递函数和对比敏感度与瞳孔大小的关系

    作者:尤宇一;YUAN Fei;王历阳

    目的 研究 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N-40N,AMO)术后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及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与瞳孔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访近2年于我科行Array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124例(196眼),按严格的纳入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得到38例(57眼).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MTF及瞳孔直径,以iTrace3.1软件分析不同瞳孔直径下的MTF.用CGT-1000对比度眩光测试仪测量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将患者按瞳孔直径≤3.5 mm及>3.5 m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波前像差及时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结果 当瞳孔直径在2.0~3.5 mm时,MTF随瞳孔增大而减小(P=0.000~0.025);当瞳孔直径>3.5 mm时,MTF基本不变(P>0.05).瞳孔直径>3.5 mm组在佳矫正远视力下有着更好的近视力(P=0.049),球差Z12较大(P=0.006),两组患者之间的CSF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ray人工晶状体的调制传递函数及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受到瞳孔大小的影响,但是,没有发现对比敏感度与瞳孔直径之间存在相关性.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罗怡;LU Yi;方艳文;汪琳

    目的 评价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MIOL(Array SA-40N,AMO)14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monofocal or single-focal intraocular lens,SIOL)(SA60AT,Alcon)20眼.手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的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及视觉不良症状.使用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测定患者术后高阶像差,Pentacam检测两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as,IOL)的居中性(偏心值和倾斜度).结果 MIOL组术后裸眼近视力≥4.7的患者占64.29%,矫正远视度数下的近视力≥4.7的患者占85.71%,MIOL组裸眼近视力及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明显好于SIOL组(P<0.05).MIOL组在低、中、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与SIOL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孔径为5 mm时,SIOL组球差显著高于MIOL组(P<0.05),两组总高阶像差、余各阶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OL居中性(偏心值和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OL植入治疗近视白内障,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和良好的视觉质量,显著减少了术后对于框架眼镜的依赖.其远期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均在正常范围,球差低于SIOL.

  • 第三代人工晶状体公式计算非正常眼轴眼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

    作者:张瑜;CHEN Jiong;叶纹

    目的 分析第三代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计算公式预测非正常眼轴眼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 对130例(172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应用SRK-T公式,28例(36眼)短眼轴白内障患者应用Hoffer-Q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3~36个月随访屈光状态.结果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其眼轴长度的增加,术后绝对屈光误差值也逐渐增大(-0.21~1.49 D),两者具有相关性(r=0.39,P<0.05);短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后实际屈光力与预计值相差很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三代IOL计算公式能较准确地测定非正常眼轴眼的IOL度数,可使非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取得与预期屈光度更接近的屈光效果.

  • 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邵彦;MA Ying

    目的 观察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植入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multifocal,Tecnis MF)患者24例(46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ensar)患者23例(45眼)进行研究.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非矫正远、近视力,矫正后的远、近视力,脱镜情况,暗光下非矫正远、近视力,主观眩晕感和畏光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非矫正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后的远、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cnis MF组脱镜率为87.5%,Sensar组为21.74%.两组暗光下裸眼远、近视力有差异,而主观眩晕感和畏光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cnis MF人工晶状体的适应证广泛,植入Tecnis MF人工晶状体可以获得较好的非矫正近视力,同时也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性视力.

  •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后偏心与倾斜的临床研究

    作者:FANG Yanwen;卢奕;WANG Lin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四种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在囊袋内植入后偏心与倾斜的差异.方法 对65例/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这些患者分别植入了一体式疏水丙烯酸酯IOL(SA60AT,Alcon)、三体式疏水丙烯酸酯IOL(AR40e,AMO)、三点固定式亲水丙烯酸酯IOL(XISTABI,IOLTECH)及四点固定式亲水丙烯酸酯IOL(QUATTRO SE,Corneal).用眼前节成像系统Pentacam(Oculus) 集各眼的Scheimpflug图像,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得出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结果 SA60AT、AR40e、XLSTABI、QUATTRO SE四组患者IOL的平均偏心值分别为(281.49±169.58)ìm、(346.35±177.08)ìm、(531.33±254.70)ìm、(360.59±185.91)ìm,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00).四组患者IOL的倾斜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98°(0.70°~1.73°)、1.33°(0.86°~1.83°)、1.50°(0.80°~2.68°)、1.38°(0.94°~2.3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5).四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种IOL囊袋内植入后在倾斜度方面无差异,而在居中性方面,SA60AT优于XLSTABI,其他各种IOL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偏心 倾斜
  • 葡萄糖调节蛋白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LI Manli;吴雅臻;QI Hui;范斌;张小猛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 kd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痛大鼠1、2、3个月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对大鼠采用STZ 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各时段分批处死大鼠,每只大鼠左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右眼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grp78的表达情况.结果 Grp78在正常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少量表达.免疫组化光密度值为28.66±5.90,RT-PCR检测光密度比值为0.889±0.006;糖尿病大鼠1、2、3个月组免疫组化光密度值分别为49.56±6.54、63.74±9.05、78.15±9.05,RT-PCR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920±0.011、0.948±0.004、0.976±0.006.经统计学分析,糖尿病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grp78的表达较正常组高(P<0.01),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结论 葡萄糖调节蛋白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 尿白蛋白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SHI Caihong;朱鸿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同临床分型阶段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尿白蛋白与DR病程的相关性,探讨它在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用于DR病情监测.方法 前瞻性调查研究.散瞳眼底检查在糖尿病人群中测定96例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病例组)及144例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的尿白蛋白水平.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尿白蛋白水平在DR不同临床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3,P=0.000).DR不同临床分型的ROC曲线分析:在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时期,尿白蛋白ROC曲线位于机会对角线以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仅为0.441;而在中、重度NPDR时期,当诊断界值为12.7 mg/L(约登指数=0.440)时,尿白蛋白的AUC为0.742,特异度(specificity,SPE)为56.10%,灵敏度(sensitivity,SEN)为87.88%;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时期,当诊断界值为45 mg/L时(约登指数=0.503),其AUC为0.761,SPE为87.80%,SEN为62.50%.结论 尿白蛋白的表达水平与DR程度相关,可以反映DR的发展情况,辅助临床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监测.

  • 脂联素基因SNP+276多态性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BAI Lina;张学东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SNP+276 G/T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多态性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惠者、9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SNP+276的多态性位点,比较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①脂联素基因SNP+276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三种基因型(G/G、G/T、T/T),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0%、47.8%、1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3.0%、39.0%、8.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9%、37.8%、19.4%.②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三组脂联素基因SNP+276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9%、72.5%、61.7%;三组脂联素基因SNP+27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联素基因SNP+276多态性位点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