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중의문헌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737
  • 国内刊号: 31-16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40
  • 曾用名: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杏苑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方松春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内经难字音义》述要

    作者:高新彦

    <内经难字音义>一卷,成书于1884年,为<世补斋医书>之一,系清代医家陆懋修所著.陆氏感于"医家言则一字一病,一字一治法,学者每苦<内经>有难字置而弗读,则所失多矣",故博览群书,以<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等字书和经史子集、医学论著共20多部著作作为根据,对<内经>一书中的400多个难懂字词予以正音、释义.书中篇第悉以王冰注本.

  • 《七略·方技略》图书分类法评述

    作者:裴丽

    我国图书分类历史悠久,图书分类思想的出现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从周代的图书分官设守,到春秋时孔子删定六经及战国、西汉初期时出现的学术分类,及至汉武帝时杨仆<兵录>的产生,这个时期是我国图书分类思想的起源时期.在此基础上,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共同完成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地反映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七略>,其分类体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图书分类法.

  • 衰老与情志关系初探

    作者:卢焯明;陈诗慧;潘毅

    衰老是指机体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方面的退行性变.祖国医学对于衰老与早衰以及养生防衰均有深刻的认识与丰富的论述.本文仅就衰老与情志的关系,以及历代医家医著对此的论述作一粗浅探讨.

    关键词: 衰老 情志 养生
  • 宋本《伤寒论》校读录异

    作者:钱超尘

    笔者手头有两本宋版<伤寒论>影印件,一本来自北京图书馆,一本来自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内阁文库.

  • 《黄帝内经》中的梦学成就

    作者:傅文录

    巨著<内经>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期间,先民们可能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关心,渴望从梦象中寻找到疾病预示征象的活动和对梦实质的不断探索,从朴素的哲学唯物主义出发,并经过对大量具体的梦进行综合,广泛吸取了诸子百家对梦的研究成果,结合当时的医学知识,把阴阳五行学说、正邪发病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理论对梦学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在<内经>中设有三篇专门讨论梦的章节,从此奠定了中医学释梦理论形成的基础和起源.

  • 老年性痴呆肾虚髓空的病因病机探讨

    作者:董洪涛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为症状的疾病,属于中医"痴呆"或智能减退的范畴.中医药学很早就对与痴呆相关的症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对老年性痴呆肾虚髓空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 《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的科学探讨

    作者:孙启明

    <卫济宝书>(1170年前),旧本题东轩居士撰,不著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均载之,世间久无传本.明代<永乐大典>(1408年)与清代<四库全书>(1783年)亦均收载.<四库全书>提要对此书颇有好评:"此书剖晰精微,深中奥妙,实非有所师授者不能.其后胪列诸方,附以图说,于药物之修制,针灸之利害,抉摘无遗,多后来医流所未见."

    关键词: <卫济宝书>
  • 试论《妇人规》的孕育观

    作者:孟延兵;尤昭玲

    <妇人规>二卷,是明代张景岳的妇科专著,内容较为完备,理论详明,方药丰富,其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就其孕育观作一归纳.

  • 浅谈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作者:饶媛

    所谓心理,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和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是所有精神活动的总称.中医心理学,则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中医心理学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医学文献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黄帝内经>的产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为中医心理学理论思想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到了宋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促使医家们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学术探讨,形成了学术争鸣时期.中医心理学思想在这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陈无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论,把情志病因明确为七情.金元四大家受<内经>启发,并将<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学说中去,形成了各自学术特点.

  • 《黄帝内经》五行配脏探源

    作者:周强;袁冰;石东平

    <黄帝内经>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它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它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1]在<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典籍中所阐述的五行配脏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 试述明代温补学派用药特色形成的原因

    作者:杨家茂

    明代温补学派阐发脏腑虚损辨治的理论,临床用药颇有特色,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其主要代表薛己、张景岳、赵献可、李中梓四家善用温补药物形成的原因作初步探讨,以供研究参考.

  • 浅析《伤寒论》中之"和"

    作者:何新慧;朱娇玉;张苇航

    从浩瀚的中医文献中可看到中医学对"和"的含义和运用是多方面的,在<黄帝内经>中就可见其端倪,在<伤寒论>中得到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体现,历代医家亦有众多论述,然对"和"字的全面理解,尤其是对<伤寒论>中"和"字的含义,不尽清楚、统一.本文试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 《兰室秘藏》中当归及活血药的应用

    作者:杭爱武;王九龙

    <兰室秘藏>是李东垣的重要著作,在理论上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一脉相承,内容上则侧重于将脾胃学说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四库全书提要>日:"其治病分二十一门,以饮食劳倦居首,他如中满腹胀,如心腹痞,如胃脘痛诸门,皆谆谆于脾胃,盖其所独重也."因此,后世医家多从脾胃学说方面整理研究,虽然也认为"此书载所自制诸方,动至一二十味,而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但对其中某些独到的用药规律尚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研读<兰室秘藏>多遍,每有心得,今从当归及活血药在该书中的应用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 《素问》"去宛陈莝"解

    作者:李具双

    <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该句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我们从古字古音的角度对它加以解释,就教于治<内经>的方家.

  • 《普济残卷高本伤寒论》简介

    作者:赵怀舟;贾颖;闫永芳;段美英

    宋·林亿等校正<伤寒论·序>中着重提到一个背景颇深的<伤寒论>传本:"开宝中(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公元968~976年),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证.历代虽藏之书府,亦缺于仇校,是使治病之流,举天下无或知者."习惯上把这个<伤寒论>传本称作"高继冲本<伤寒论>".马继兴先生<中医文献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对此作了首次考证,该书第123页"高继冲本与淳化本<伤寒论>"一节约略说到:高继冲原是五代时期荆南国的末主,963年国亡降宋任节度史.开宝中高继冲将其编录本进献宋朝,此后不久即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宋政府开始编集<太平圣惠方>一书.至992年(淳化三年)纂成刊行.其中卷八首为伤寒叙论、脉候、日数,次为六经病形证,次为可与不可诸篇,末为附方.其文字体例全与<伤寒论>相同,可证卷八全文应是古传本之一,可称为淳化本<伤寒论>,而高继冲本为其底本.高继冲本的重要特点是保存了<伤寒论>古本中的一些原始资料,很值得重视.

  • 腧穴别名与校勘

    作者:沈晓明;杜元灏

    腧穴中经穴、经外奇穴均有相应的名称,每个名称包含有特定的意义,其中有些是一穴多名,这时规定除一个作为正名外,其余则为该穴的别名.根据文献记载,从<黄帝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开始形成腧穴别名的概念,它在遇到一穴多名时,则谓"××(穴),一名××",以示区分.统计表明,书中记载的349个经穴中,114个有腧穴别名.后来的针灸文献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地补充了腧穴别名.以近年出版、收集腧穴别名较全的<针灸腧穴学>为例,在361个经穴中,223个带别名,含别名的腧穴数及腧穴别名总数均远远超过<甲乙>(其中有些经穴,<甲乙>本有别名,后又补充一些别名;有些经穴,<甲乙>本无别名,系后来增加),这给针灸的学习、交流带来诸多不便.那么这些增加的腧穴别名是否合理、有意义,笔者持怀疑态度,并尝试着做这方面的整理、研究,限于篇幅,本文略择其一,仅从文字校勘角度作探讨.

    关键词: 针灸学 腧穴 名称 校勘
  • 《素问》对运气七大论渊源探讨

    作者:张灿玾

    关于运气七篇大论问题,宋臣林亿等曾云:"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其后文又云:"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犹<周官>亡‘冬官',以‘考工记'补之之类也."后世学者,多从此说.然此中尚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 《四部医典》中的针灸学

    作者:白纯

    四部医典>约成书于公元773~783年间,传为老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现刊行本为五世达赖(1617~1682年)和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5年)执政期间之校订本.它是藏医药史和我国民族医药史上的巨著,为藏族同胞及西藏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医疗健康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 秦汉时期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

    作者:关晓光;苏春梅;侣雪平

    马王堆医书是我国现存早的古代医书,也是<内经>之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唯一医书,该书中已出现脉诊的雏形.然而,只从马王堆医书中并不能看出脉诊的全貌,其与<内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断代.因此,与考察秦汉时期非医书有关脉诊的记述,对于研究脉诊的产生和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 《敦煌中医药全书》校理拾正

    作者:陈增岳

    对于敦煌古医籍的整理,今人经过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敦煌医药卷子的特殊性,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反复探索,逐步完善.今以<敦煌中医药全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全书>)为例,就其在校勘上存在的不足作些商讨,希望起点补隙拾零的作用.

  • 热症施灸不泥古说

    作者:陈贵珍;许云祥

    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以来许多医家都予以很高重视.纵观两千年来的中医针灸学发展史,灸法的治疗作用,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和争议,而热症可灸与禁灸是历来争论的焦点所在.热症禁灸,当推以东汉"医圣"张仲景为代表,认为灸法只宜用于阴盛阳虚的寒症而忌用于阴虚阳盛的热症,尤其是"火逆"观对后世灸疗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后沈括、张从正、汪机、陆以湉皆推崇此说.至于清代王孟英,更竭力反对阴虚者用灸,提出"灸可劫阴"之说,把灸法用于热症,视为畏途.热症用灸,当推以东晋葛洪为代表,认为灸法虚实寒热,无所不宜.后陈延之、王焘、窦材、龚居中推而崇之.及至近代,许多医家仍竭力主张灸法可用于邪热内盛的实热证及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其中以魏稼、周楣声为代表,笔者认为,热症可灸,有其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意义,正如周楣声<灸绳>所言:"热症可灸,热症贵灸."同时,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也为其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 读《伤寒论文献通考》的两点疑议

    作者:周霞

    钱超尘先生之<伤寒论文献通考>,资料广博.论据充分,论述严谨,是第一部从文献方面系统研究<伤寒论>的著作,笔者读之,受益非浅.但是在研读的过程中,笔者对两处论述稍存疑议.不揣鄙陋,请试言之.

  • 吴中名医薛生白

    作者:俞志高

    薛生白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苏州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名医,2001年是他诞辰320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纪念.

  • 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史(续完)

    作者:周明忻

    3中外医学交流中西医汇通首先要交流.交流在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医学作为一门防治疾病和保健知识来讲是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国界的.清末的我国医界并不强分中西门户,只有教会团体和大量西方医学著作及报刊上才冠以"西"字以示与"中医"之不同.中华民族有善于向一切其他民族学习吸取的长处.在那个时期学术界迫切需要大量中译本的西方医学书籍.于是,出现了英国人合信氏.

  • 中医肝脏象情绪评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

  • 中医现代组方模式探讨

    作者:

    关键词: 中医现代
  •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医病证相关性研究

    作者:

  • 仲景方剂用药及组配规律的研究进展

    作者:

    关键词: 仲景方剂 组配
  •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概况

    作者: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病研究
  • 健脾疏肝汤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作者:唐豪相

    健脾疏肝汤是我院内科门诊用于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拟方,应用4年来,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杜顺福治疗偏头痛用药特点拾零

    作者:陈苡靖;杜顺福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单侧或双侧头痛,呈周期性或无规律性发作.发作时头痛难忍,且病程漫长,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现代医学认为它与某些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的变化、血小板凝集性增高有关.杜顺福主任医师治疗偏头痛经验丰富,临证用药独具巧思.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用药特点介绍如下.

  • 裘沛然医案

    作者:

    案一、肾病综合征一来自宁波的7岁患儿,经某医院拟诊肾病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2月余,迭经各种西药治疗,未能收效,院方已发病危通知,患儿家属慕名邀诊.见病人面色苍白,神气消索,全身浮肿,腹大如鼓,胸膺高突,阴囊肿大透亮,大便点滴难下.诊其脉微细欲绝,舌体胖,舌质淡,苔腻水滑.此正气大虚,气不化精而化水,水湿泛滥,流溢皮里膜外.病经迁延,形神俱败,证情险笃.裘氏为拟一方:生黄芪50g,土茯苓30g,黑大豆30g,大枣7枚,牡蛎30g(捣).3剂后,小便通畅,肿势稍退,神气略振,脉较前有力.药有效机,原方加巴戟肉15g,黄柏15g,泽泻18g.再服1周,尿量增多,水肿大减,阴囊肿基本退尽,神态活跃,脉细有神.以"补泄理肾方"增减,连服3月,诸症全消,体检化验均在正常范围,随访2年未复发.

  • 暑天流感治验心得

    作者:林栋;肖林榕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以冬春两季流行较多,传染性大,传播迅速.2001年夏,福州地区暴发暑天流感,笔者随师临诊,见其治验颇多,且有独到之处,现总结如下.

中医文献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