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중의문헌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737
  • 国内刊号: 31-16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40
  • 曾用名: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杏苑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方松春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古医籍丛书子目书籍单行情况研究

    作者:黄晓华;朱继峰

    梳理中医古籍丛书的子目原书刊行情况,即厘清丛书子目原书有无单行刊本,是把卷帙浩繁的中医古籍丛书简单化的一个过程.文中举例分析了丛书本与单行刊本并存、子目原书未见单行刊本两种情况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丛书,为更便捷地查检使用丛书、选择古籍版本提供思路.

  • 《本草纲目》影响下的《本草图谱》

    作者:何慧玲;肖永芝;李君

    《本草图谱》是一部由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本草学家岩崎灌园撰绘的图谱类本草著作,主要选取《本草纲目》所载植物类药物增补修订编成,是研究本草学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但过去并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该书收药2239种,种类广博,其中的植物类药数超过《本草纲目》所载.该书的作者实地考察日本本土生长的药物资源,将2000多种植物栽培于药园,随时观察写生,同时参阅中日及西洋的众多文献编撰文字说明.全书对药物的绘制细致精巧,形态色彩逼真,兼具写实性、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是对《本草纲目》药图的有益补充,其学术价值及借鉴意义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

  • 《脉经》在校勘《素问》中的作用举隅

    作者:陈婷

    《脉经》成书于魏晋,距《素问》成书时间较近.《脉经》中引用大量《素问》内容,可借以校勘现存《素问》版本中因流传久远而出现的诸多错误.本文利用《脉经》校勘《素问》,指出《素问》中存在的误字、脱文、倒错的情况,表明《脉经》在校勘《素问》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他校对恢复古籍原貌的重要性.

    关键词: 脉经 素问 校勘
  • 傅山文字声韵训诂之学简考

    作者:姜燕

    傅山作为明末清初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大家都知道他在哲学、文学、医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成就和非凡的造诣,但傅山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目前尚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傅山有着深厚的文字音韵训诂学素养,并精熟其使用,尤其以古音求古义,可以解决诸多阅读障碍,这在明末清初,对清代考据学的发展有着开拓性的贡献.国家图书馆藏有傅山手批的《黄帝内经》全帙,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傅山手批过的《素问》卷五至卷十一,在这两部批注中,除了留下傅山书法艺术和医学思想外,通篇都可以看到傅山灵活运用传统语言学的方法,值得人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

  • 邹澍本草著述戊午日升山房本年代考

    作者:王全利;郭瑞华

    邹澍现存本草著述版本较多,但目前目录学著作对其著录存在较多错误.本文通过考证,重新对“清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日升山房据常州长年医局刻本重刻本”的年代进行了界定,认为该本印行时间当为1918年.

  • 《千金要方》新雕本与宋校本方药对比初探

    作者:董立业;曾凤

    孙思邈《千金要方》集我国唐代及以前医学成就之大成,收录了丰富的方剂,该书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千金要方》现存两个重要版本,一是现存之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为北宋校正医书局于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刊定,另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从日本回传的《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经考,《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更接近孙思邈原著原貌.本文从方剂的药味的角度,通过对两版本方剂作初步的对比探析,全面了解宋人对《千金要方》方剂药味的改动及药味改动所依据的医学理论.

  • 《药性主治·分类主治》的版本考订与学术特色

    作者:程茜

    本文首次对清代医家屠道和撰写的《药性主治·分类主治》进行系统地文献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版本考订、学术特色、本书与《本草汇纂》的关系共3部分.通过本研究,以期能丰富中药学知识,为开展中药现代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 元好问《伤寒会要序》探究——《四库总目提要·医家类小序》卮言一则

    作者:刘金芝;谢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家类》小序曰:“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因《伤寒会要》亡佚,故此论断,少有怀疑.然观《遗山文集》中之《伤寒会要引》(即《伤寒会要序》),似乎看不出“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的争论,倒是自王祎的《青岩丛录》可见一斑.元好问工诗文,有史才,兼通医学,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声名远胜元末明初的王祎.四库馆臣推崇元好问,在此借其声名,实有故弄玄虚之嫌.

  • 《集古良方》作者版本考

    作者:步瑞兰

    本书为古歙江进与其父纂辑,其子江兰将其分门别类,于乾隆五十五年刊刻,并名之曰《集古良方》.初刻三瑞堂本内容完整,版面清晰,用字规范;带清堂本每卷首,以重刊者金秉泰父子之名取代江进江兰父子之名,并有重刊之序;文苑堂本刻功糙劣,随意造字,早期印刷本较清晰,晚期印刷本则残脱漫漶;崇德堂本用文苑堂旧版印成;鲍六顺堂本版面清晰,用字规范,但在卷六卷九后有较三瑞堂本带清堂本多出之内容;文会堂本在鲍六顺堂本基础上,又有多出内容.后二者为同一版本系统.

    关键词: 集古良方 作者 版本
  • 关于针灸文献研究的思考

    作者:张进

    针灸文献研究是中医针灸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具有特异性和先进性.作者从针灸文献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及思考,认为针灸文献研究的目的是传承、发展、传播针灸学术,针灸文献研究的方法有保存性、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作者亦对针灸文献研究提出了建议.认为针灸文献研究应当有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其关键是要扬弃和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冲破单一局面,有效地进行古今针灸文献研究,并实现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一体化研究.

  • 《眼科集成》学术思想和特色研究

    作者:和中浚;章红梅

    对晚清重庆医家陈善堂《眼科集成》的学术思想和特色进行研究,认为该书是精选前贤妙论,搜集眼科名方并加以增补发挥而成.具有按五脏列方,用药厚重与灵巧并行,方剂中药物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治法多元等特色.陈善堂用药量重力猛,喜用温热药温散寒郁凝滞的云翳和眼目血丝红赤等症,颇见胆识和功力.

  • 彭慕斌运用升阳益胃汤经验

    作者:彭应涛;戴玲

    叔父彭慕斌主任医师认为,升阳益胃汤处方药味虽多,病机仍从脾虚湿重立论,治疗则以健脾除湿为大法,是治疗泄泻的良好方剂,并列举验案1则说明之.

  • 针灸歌赋中“肛病四穴”古论新用

    作者:朱现民;张蕊;郭静静

    探讨针灸歌赋中关于肛门病所用四穴的古代论述和现代临证应用.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先贤临证经验的结晶,其中治疗肛门病主要取用长强、承山、二白、百会4个穴位,论述精辟,语言凝练.注重肛门局部取用长强穴,循经远取下肢承山穴,上肢二白穴,头部百会穴,其用穴方式灵活,不拘一格.目前临床治肛门病在循承古法用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如能对古代针灸歌赋透彻领悟,便可举一反三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病效果.

  • 马继兴学术研究再论

    作者:万芳;杨峰

    马继兴先生是致力于中医药古代文献与中医药历史研究近70年的老专家,不仅为中医文献研究领域的泰斗,也是我们行业的国学大师.近十年以来又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文就其近年学术研究新作《马继兴医学文集》、《中医药膳学》、《神农药学文化研究》、《针灸学通史》予以论述.

  • 《伤寒论》140条文的点滴思考

    作者:张卓文;吴丽君

    以中医学整体恒动观研习《伤寒论集注》中对《伤寒论》第140条文的注释,并参阅历代医家相关注释,深入分析140条文各种变证的临床脉证含义与实践意义.部分医家对此条文注释或欠妥当,弄清《伤寒论》第140条文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命名必因形而生——《医学寻源》读后

    作者:招萼华;毕丽娟;杨枝青

    清代郑昭撰写《医学寻源》,介绍中医基础知识,书中不合脏象学说,而包含内景图和周身骨部名目等中医解剖学知识.他认为解剖学对中医很重要,前贤对此不够重视.他把解剖学与脏象学说合并介绍,认为二者应该共同发展.书中选入张景岳《三焦命门包络辨》一文.景岳认为脏象的命名的依据是形态,故认为命门有形,并根据解剖,将命门与肾和子宫融合,从而推动了脏象学说的发展.现代“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肾阳为全身阴阳根本”的理论均来源于张景岳,中医解剖学的历史也佐证了作者的观点.

  • 本草著作药物产地“九江”地域考证

    作者:夏循礼

    通过本草文献和史学类书研究,认为《本经》药物“鲤鱼(胆)”和“蠡(鳢)鱼”的产地“九江”出自《神农本草经》经文,药物知识形成时期为秦代,药物产地“九江”为秦置九江郡,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安徽及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

  • 祝味菊遗著《金匮新义》选刊之三

    作者:祝氏内科流派传承项目课题组

    (接上期)二○、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为难治.注:此示痓病坏证之脉证,发热而脉及沉细,正衰邪盛,故为难治也.二一、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注:此示伤寒太阳病,因发汗失度,血液消耗太多,神经失其营养,而成痓病也.二、夫风病下之则痓,复发汗,必拘急.注:太阳中风,自汗表虚,更下之,则气血徒伤,转变而为痓病,治之不得犯虚虚之戒而用汗法,否则阴竭阳亦亡,四肢即将拘急也.

中医文献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