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分析杂志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93
  • 国内刊号: 11-22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物分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金少鸿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头孢妥仑匹酯的结构确证及方法建立

    作者:盛力;陈钢;范钢;刘建红

    目的:建立药物头孢妥仑匹酯的化学结构确证方法.方法:采用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XRPD)对头孢妥仑匹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运用一维和二维的NMR波谱对头孢妥仑匹酯的1H和13C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的解释,并讨论了H-6与H-7的立体构型以及双键的构型;同时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和质谱的主要碎片离子的可能的裂解方式;对TGA/DSC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与原料药品型相关的不同衍射角(2θ)的特征衍射峰.结论:通过实验证实头孢妥仑匹酯的结构为2,2-二甲基丙酰氧甲基(6R,7R)-7-[(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乙酰氨基]-3-[(Z)-2-(4-甲基噻唑-5-基)乙烯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酯.

  • 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片剂中铁含量及限量标准讨论

    作者:范可青;孙楠;凌霞;金红宇;马双成;刘伟

    目的:建立中药片剂中铁含量测定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并建议限度要求.方法:采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校准曲线,并进行样品测定.结果:铁在浓度为l~5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n =9)为103.8%,方法的检出限为0.016 mg·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能满足日常分析检测的需要.根据样品普查数据,结合国外相关限量标准,建议中药片剂中的铁含量限度定为3 mg·g-1.

  • ICP-AES法测定肠内营养乳剂(TPF-D)中4种元素的含量

    作者:陈阳;郭丹;金薇;杨永健

    目的:建立肠内营养乳剂(TPF-D)中钙、钾、镁、钠4种元素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供试品经盐酸溶解处理后测定,钙、钾、镁、钠的发射谱线分别为422.7、766.5、285.2、589.6 nm.结果:钙浓度在0.4~1.6μg·mL-1、钾浓度在1~4μg·mL-1、镁浓度在0.15 ~0.6 μg·mL-1、钠浓度在0.6 ~2.4 μg·mL-1的范围内,与发射强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98.6%、101.5%、98.4%,低定量浓度分别为0.003、0.002、0.001、0.002 μg·mL-1.经与原标准中的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实验的要求,4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ICP-AES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同类营养制剂中钙、钾、镁、钠含量的测定.

  • 玻璃酸钠及制剂分子质量与分子质量分布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宋玉娟;李颖颖;范慧红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SH)及制剂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测定不同模式的特点,重点研究折光指数增量(dn/dc值)、对照品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凝胶色谱法(SEC),色谱柱为ShodexSB806HQ(300 mm×8 mm),流动相为0.2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含0.02%叠氮化钠),流速为0.5 mL· min-1,柱温为35℃,进样量100μL,检测采用2种方法,单一示差折光检测器及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和激光光散射仪(MALLS)联用.结果:玻璃酸钠及制剂相对分子质量和绝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存在约30%的误差,dn/dc值、对照品等对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凝胶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和凝胶色谱激光光散射联用法,2种方法均可用于玻璃酸钠及制剂分子质量控制.

  • 柱前衍生RP-HPLC测定淫羊藿中氨基酸含量

    作者:赵岩;侯莹莹;唐国胜;王士杰;蔡恩博;张连学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淫羊藿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异硫氰酸苯酯进行柱前衍生,梯度洗脱的方法,检测淫羊藿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结果:21种氨基酸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019~2.7000 μmol·mL-1,r均≥0.9995.21种游离氨基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6.7% ~ 100.1%之间,RSD在0.61%~2.7%之间(n=6);水解氨基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3% ~ 100.0%之间,RSD在0.41%~2.0%之间(n=6).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适合淫羊藿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许兰波;张峰;丁艳霞;徐婧;陈海莉;李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BDS HPERSIL C18 (250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 50 min,28%A→35%A,72%B→65%B;50~65 min,35% A→60% A,65% B→4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结果:槲皮素-3-O-葡萄糖(1→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阿拉伯糖(1→2)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进样量分别在0.11~ 0.79、0.21 ~ 1.58、1.44~10.76、0.055~0.41、0.055~0.41、0.043~0.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6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8% 、101.9%、99.1%、102.8%、102.0%.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杜仲叶中槲皮素、槲皮素苷、异鼠李素苷、紫云英苷等6个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 国产注射用头孢噻吩钠质量研究与分析

    作者:杨美成;秦峰;刘浩;闻宏亮;裘亚;赵敬丹;张文

    目的:研究国产注射用头孢噻吩钠的质量,分析质量标准中需要完善的指标.方法:按照2013年度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计划总体要求,采用现行标准对46批抽验样品进行法定检验,建立并完善了用于探索性研究的有关物质、金属杂质、残留溶剂检测等多个方法.结果:法定检验结果显示46批注射用头孢噻吩钠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发现各国药典方法对杂质A的认定有误,并首次建立了头孢噻吩3-位置异构体的定量方法.根据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杂质相对毒性大小为:头孢噻吩3-位置异构体>杂质A>杂质B>头孢噻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可能存在的金属杂质进行筛选,发现均可检出锌且含量较高.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生产工艺中用到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和测定,部分样品中残留溶剂丙酮的含量接近限值.结论:目前国产注射用头孢噻吩钠的产品质量能符合现行标准要求;而探索性研究提示现行标准存在缺陷,未能有效分离并控制毒性杂质头孢噻吩3-位置异构体和杂质A,不能全面反映产品的质量,需进一步完善检验标准中针对性指标的设置.

  • 新疆细虫草菌核的膨大弯颈霉菌株SFYT002核苷类成分分析

    作者:索菲娅;黄罗冬;虞泓;郭瑞;王傲立

    目的:定量分析膨大弯颈霉菌株SFYT002菌丝体中核苷类成分.方法:本研究从新疆细虫草菌核分离出一株膨大弯颈霉菌株SFYT002,以已知的7种核苷为标准品,并与野生新疆细虫草和冬虫夏草做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膨大弯颈霉SFYT002菌株含有与冬虫夏草相同的7种核苷类成分,其中该菌株尿嘧啶为75.668μg·g-1,略高于冬虫夏草,为新疆细虫草的4倍左右;肌苷含量达到663.776 μg·g-1,为冬虫夏草3倍,为新疆细虫草的27倍之多;腺苷含量114.653μg·g-1,分别为冬虫夏草和新疆细虫草腺苷含量的1/5和2/5左右;尿苷、鸟苷、腺嘌呤含量也接近冬虫夏草,高于新疆细虫草.此外,在膨大弯颈霉SFYT002菌株中检测出虫草素,含量为32.261μg·g-1,但新疆细虫草和冬虫夏草中未检测出虫草素,为虫草素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药源.结论:膨大弯颈霉菌株SFYT002核苷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开发潜力和前景.

  • HPLC法同时测定水蛭(蚂蟥)中7个成分的含量

    作者:刘武占;范建伟;李艳芳;邱新建;刘向东;苏瑞强;赵志全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水蛭(蚂蟥)药材中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水蛭胺C、水蛭胺A、水蛭胺B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 ODS-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10 m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 ~ 15 min,0%B;15 ~40 min,0% B→20%B;40 ~ 60 min,20%B),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结果: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水蛭胺C、水蛭胺A、水蛭胺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855~0.3710 μg(r=0.9999)、0.04050 ~0.8100μg(r=0.9999)、0.01595~0.3190 μg(r=0.9998)、0.01250 ~0.2500 μg(r=0.9997)、0.01415~0.2830 μg(r =0.9998)、0.01530 ~0.3060μg(r =0.9997)、0.01445~0.2890 μg(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2%、99.5%、100.1%、99.0%、100.0%、100.1%、100.6%,RSD分别为0.89%、0.85%、1.2%、1.3%、1.2%、1.2%、1.1%.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评价水蛭(蚂蟥)药材质量.水蛭药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水蛭胺C、水蛭胺A、水蛭胺B为以蚂蟥W·pigra人药的水蛭药材的共有成分,以7个成分的总体含量来控制药材质量更为合理.

  • 川楝子中柠檬苦素类成分的HPLC-ELSD指纹谱分析

    作者:沈丽琴;彭芳;蔡金娜;刘江云;郝丽莉;冯育林;杨学东;杨世林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方法,分析川楝子中柠檬苦素类成分的指纹谱,并测定1-去乙酰基尼泊里宁B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水-四氢呋喃(55∶ 40∶5)进行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93.0 ℃,载气流速2.3 L·min-1.结果:川楝子中主要含有1-去乙酰基尼泊里宁B(1)、尼泊里宁B(2)、尼泊里宁A(3)、1-顺芷酰基尼泊里宁A(4)、川楝素(5)等柠檬苦素类成分,化合物2~5存在不同程度互变异构现象;1-去乙酰基尼泊里宁B的线性范围为2.324~ 19.36 μg(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8%,RSD为2.6%.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川楝子中柠檬苦素类成分的分析.指纹谱分析结果表明,尼泊里宁型化合物是川楝子中的主要成分;川楝子炮制后指标成分含量有所降低;样品中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 一测多评法测定窝儿七中3个活性成分含量

    作者:王小平;黎丹;龙凯花;王芳;白吉庆;郭洁

    目的:建立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同时测定窝儿七中3个活性成分(槲皮素、鬼臼毒素、山柰素)的一测多评法.方法:以窝儿七为研究对象,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建立鬼臼毒素、山柰素2个成分相对于槲皮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窝儿七中槲皮素的含量,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其他2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将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槲皮素、鬼臼毒素、山柰素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为控制窝儿七的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螨变应原注射液中防腐剂苯酚含量

    作者:张瑾;王瑾;杨英超;张影;薄淑英;王国柱;辛晓芳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螨变应原注射液中苯酚含量.方法:采用Watershed Novo-Pak C18(4μm,3.9 mm×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0∶ 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苯酚浓度在21.56~107.8 μg·m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1%.结论:本文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螨变应原注射液苯酚含量的测定.

  • HPLC法测定呋喃西林冲洗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作者:柯雪红;桂雪虹;张升;罗清

    目的:应用HPLC建立测定呋喃西林冲洗液中呋喃西林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5μm,4.6 mm×150 mm),以0.2%三乙胺的水溶液(冰醋酸调节pH为4.0±0.5)-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375 nm,柱温30℃.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按呋喃西林记为0.0112~0.032 mg·mL-1,r=0.9995;加样回收率(n=9)在96.9% ~ 103.8%之间;呋喃西林的检测限为2.6ng,定量限为5.2 ng;呋喃西林的色谱峰与各相邻有关物质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有效控制呋喃西林冲洗液的质量,既可用于含量测定,又可对有关物质进行检查.

  • HPLC法测定地特胰岛素有关物质及主要杂质鉴别

    作者:辛中帅;丁晓丽;任雪;张慧;梁成罡

    目的:探索和建立地特胰岛素的纯度分析测定方法,并对主要杂质进行鉴别.方法:采用RP-HPLC方法分离分析地特胰岛素的有关物质,使用Protronavi C4色谱柱(250 mm×4.6 mm,5μm,300 A),流动相A为0.2 mol·L-1硫酸钠缓冲液(pH2.3)-乙腈(82∶ 18),流动相B为水-乙腈(40∶60),洗脱梯度(0 min,35% B;45 min,67% B;65 min,67% B;66 min,35% B;80min,35%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4 nm,柱温45℃.同时收集该色谱条件下的大杂质组分,利用LC-MS/MS方法进行鉴别.液质条件为:液相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300 C18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30 min内B相由5%升至30%,流速为300 nL·min-,洗脱时间为30 min.质谱离子源为纳升级电喷雾离子源,采用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建立的RP-HPLC纯度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的有关物质;LC-MS/MS鉴定了地特胰岛素中的大杂质为A链第21位天冬酰胺的脱氨产物.结论:建立的RP-HPLC和LC-MS/MS方法可准确有效地对地特胰岛素有关物质进行定量测定和鉴别分析,可作为地特胰岛素的质量研究和质控分析方法.

  •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主药及抗氧剂和有关物质

    作者:李苗;胡兵;杨兴明;冯彦利;乔戈

    目的:建立抗病毒药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中主成分膦甲酸钠、氯化物,抗氧剂硫代硫酸钠及有关物质磷酸盐和亚磷酸盐的抑制型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色谱柱(250 mm×4 mm),以0.1 mol· L-1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采用ASRS 300 4 mm self-Regenerating Suppressor抑制器,抑制电流124 mA,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结果:各组分分离度良好.膦甲酸钠和氯化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12~1.2 mg·mL-1(r =0.9995)和0.546~546 μg·mL-1(r =0.9995),回收率分别为99.1%和100.8%;硫代硫酸钠线性范围为1~100 μg·mL-1(r =0.9996),回收率为101.4%;已知杂质磷酸盐和亚磷酸盐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9~39μg· mL-1(r=0.9993)和0.34~34 μg·mL-1(r=0.9994),检测限(S/N=3)分别为0.20 μg·mL-1和0.23 μg· mL-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微波消解-双道原子荧光法测定天麻等5种药材中的硒和锗

    作者:郎春燕;周向飞;邓程桔;吴晓蓉;周莉

    目的: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天麻、首乌、当归、沙参、黄连5种中药材中的硒和锗.方法:样品经硝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在磷酸介质中,以硫脲为预还原剂,采用双道原子荧光法进行中药材中硒和锗的测定.结果:在选定的佳条件下,仪器对硒与锗的检出限分别为0.25 ng·mL-1和1.46 ng·mL-1,RSD分别为1.9%和2.9%,回收率分别为91.7% ~97.2%和89.5~95.7%,RSD均小于5%.线性范围均为0~300 ng·mL-.干扰离子Cr3+、Cu2、Zn2、Co2对硒的影响大,pb2、Ni2+对锗的干扰大,因待测液中浓度并未达到干扰硒锗测定的程度,故不予考虑.结论:5种药材中硒的含量范围为533.1 ~1773 ng·g-1,其顺序为野生天麻>黄连>首乌>当归>沙参,沙参低;锗的含量范围是253.9 ~842.5 ng·9-1,其顺序为野生天麻>沙参>当归>首乌>黄连,黄连低.野生天麻样品中两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栽培样品.

  • 气相色谱法测定乳香风湿气雾剂中二甲苯麝香的残留量

    作者:王琼;高芳;金红宇;马双成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乳香风湿气雾剂中二甲苯麝香含量.方法:采用以交联5%苯基甲基聚合硅胶氧烷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ECD检测;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60℃,以6℃·min-升至230℃,再以30℃·min-升至30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结果:二甲苯麝香浓度在0.4~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6.2%,RSD为4.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乳香风湿气雾剂中二甲苯麝香的限量检查.

  • HPLC法测定阿托伐他汀钙有关物质

    作者:张晓峰;侯晓清;邓凤霞;陈立云;田丽娜

    目的:建立阿托伐他汀钙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已知杂质采用对照品法定性和定量,其他杂质采用自身对照法计算.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阿托伐他汀与相邻杂质(杂质B和杂质C)及各已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杂质A、B、C、D、E的定量限分别为30、40、40、20、10 ng,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1,n=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5%、111.3%、91.5%、106.6%、106.5%,RSD分别为4.8%、4.1%、4.7%、7.3%、6.4%.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测定阿托伐他汀钙中的有关物质.

  • 改进的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二甲双胍的浓度及其药动学应用

    作者:王嫣然;任小群;何毅;王凌;蒋学华

    目的:建立广泛适用、灵敏快速的人血浆中二甲双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应用于不同来源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适量内标,以乙腈沉淀蛋白后用HPLC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XTERRA(@)MS C18色谱柱(5μm,4.6mm×250 mm),柱温为40℃,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乙腈-0.03 mol·L-1磷酸氢二钾-0.02 mol·L-1 SDS溶液(33∶29∶ 38),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器测定波长为234 nm;以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方法,测定20名自愿受试者口服不同来源的2种二甲双胍片后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优化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9.85~ 2493 ng·mL-1,低定量限为49.85 ng·mL-1,准确度在91.9% ~94.5%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RSD)≤8.5%,蛋白沉淀回收率86.4% ~93.2%之间,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实验中,口服给药二甲双胍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受试者体内药物的Cmax分别为(1234.58±189.11)、(1152.57±238.29) ng·mL-1“;Tmax.分别为(2.40±0.81)、(2.73±0.85) h;t1/2分别为(4.27±0.86)、(3.92±0.42)h;AUC0-t分别为(8589.85±1649.85)、(7749.71±1303.61) ng·h·mL-1;AUC0-∞分别为(9234.77±1646.80)、(8390.94±1392.35) ng·h·mL-1.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08±18.38)%;以AUC0-∞计算,受试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15±16.37)%.结论:优化的方法适用性广,快速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制剂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其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不同来源的2种二甲双胍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 ICP-MS法研究肺癌组织中微量元素亚细胞分布

    作者:张萍;符靓;黄建华;杨华娟

    目的:建立一种肺癌组织中微量元素亚细胞分布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研究了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Cr、Mn、Fe、Co、Cu、Zn、Se、Cd 8个微量元素在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和细胞上清液等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结果:除Se元素外,其余各元素在亚细胞组分中均呈非均匀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所有待测元素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亚细胞分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细胞上清液等5个亚细胞组分中,肺癌组织中Cr、Mn、Fe、Co、Zn、Cd 6个元素的含量均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而Se和Cu的含量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结论:采用ICP-MS法可实现肺癌组织中微量元素亚细胞分布的准确分析,微量元素的变化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肺癌过程变化的研究和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注射用兰索拉唑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邵方娴;李玉函;宋敏;杭太俊

    目的:建立血浆和尿液中兰索拉唑及其游离型代谢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浓度的LC-MS/MS测定法,研究注射用兰索拉唑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对照三周期试验设计,12名健康受试者(6男6女)随机分成3组,分别静脉滴注单剂量15、30、45 mg或连续7d多剂量30 mg注射用兰索拉唑,0~12 h内间隔采集血样,0~ 24h分段采集尿样,LC-MS/MS法进行测定,DAS2.0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建立的LC-MS/MS法在血浆兰索拉唑浓度10~ 4000 μg·L-1、5-羟基兰索拉唑浓度2~400 μg· L-1、兰索拉唑砜浓度1 ~400μg· L-1及尿液兰索拉唑浓度4~3200μg·L-1、5-羟基兰索拉唑浓度0.8 ~320μg· L-1、兰索拉唑砜浓度0.4 ~ 32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间及批内精密度RSD均小于15%.单剂量给药30 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Cmax分别为(1562±276) μg·L-1、(124.3±59.1)μg·L-1和(66.03±27.3) μg·L-1,tmax分别为(0.52±0.050)h、(2.13±0.73)h和(0.67±0.13)h,AUC0-t别为(2894±516) μg·L-1·h、(261.3±86.0)μg·L-1·h和(121.8±36.7) μg·L-1·h,t1/2分别为(1.56±0.31)h、(2.130.73)h和(1.49±0.40)h;多剂量给药后,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Cmax分别为(1555±403) μg·L-1、(101.5±28.0) μg· L-1和(81.06±37.5) μg·L-1,Cmin分别为(14.59±4.126) μg·L-1、(3.131±0.82)μg· L-1和(1.046±0.61) μg·L-1,tmax分别为(0.53±0.070)h、(0.67±0.14)h和(0.70±0.17)h,AUC0-t分别为(3031±830)μg· L-1·h、(244.4±62.5) μg· L-1·h和(166.5±84.4) μg·L-1·h,t1/2分别为(1.68±0.39)h、(2.01±0.65)h和(1.51±0.35)h.尿液中仅测得5-羟基兰索拉唑,其0~24 h的尿药累积排泄率约为(2.7±1.2)%;15~45 mg范围单次给药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且未见性别差异;连续给药无蓄积作用.但是试验中发现1名受试者对兰索拉唑代谢的明显异常(不参与统计).结论:建立的LC-MS/MS测定法准确可靠,兰索拉唑存在代谢多态性,临床应注意个体化用药.

  • 透皮贴剂黏附力检测方法的简述

    作者:陈华;左宁;南楠

    透皮贴剂作为一种特殊的剂型,其药物释放的程度和速度与贴剂和皮肤接触的面积、紧密程度和持续时间直接相关,所以黏附力是直接影响使用效果的一项重要的质控指标.国外不少生产企业已经针对透皮贴剂开发了专属性很强的检测项目.为适应贴剂黏附力检测的发展需要,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草案中拟增加对贴剂黏附力的检测要求.本文简要介绍透皮贴剂黏附力的原理,分别针对初黏力、持黏力和剥离强度各自的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概述,并且对中国药典现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附录草案和国外相关检测标准进行详细的比对.通过比对各种方法的装置及优缺点,探讨目前提高中国药典贴剂黏附力检测方法的紧迫性和发展方向.

  • 复杂基质中药物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安静;董占军;蒋晔

    在样品分析前,对目标分析物进行适宜、高效的分离纯化是获得准确研究结果的关键.近年来样品分离纯化技术发展迅速,涌现了许多新方法.本文简要介绍部分现代分离技术(包括高速逆流色谱、中空纤维超滤、固相微萃取、微萃取技术等)的原理及优缺点,并阐述其在药物活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进展,结果表明样品分离纯化技术逐渐向省时、高效、高选择性、高通量、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 RP-HPLC测定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PKa

    作者:李婷婷;邝国俊;霍慧灵;张蕾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pK,为该单体的剂型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基于待测成分保留因子(h)随流动相的pH变化而变化,采用乙腈-不同pH缓冲盐溶液作为流动相,依次测定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k,根据pK和k的函数关系计算其pK.结果: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pH-k曲线均呈现S型,pK分别为3.84±0.16、7.48 ±0.11、7.53±0.13.结论:该方法具有样品损耗少,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方便简单的特点,可用于测定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pK.

  • HPLC-CAD法测定替诺福韦酯类前药ODE-TFV中ODE残留量

    作者:周洁;姜宏;左利民;易红;李卓荣;山广志

    目的:建立测定替诺福韦十八烷氧乙基单酯衍生物(ODE-TFV)中十八烷氧乙醇(ODE)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8柱(4.6 mm×75 mm,3.5 μm),以0.1 mol·L-1醋酸铵缓冲液(pH 4.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约为1.0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or,CAD),雾化室温度30℃,采样频率10 Hz;进样量10 μL.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1000~10.00 μg·mL-1(r=0.9999,n=6),低检测限为50.00 ng·mL-1;低定量限为100.0 ng·mL-1;方法平均回收率(n=9)为99.8%.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能满足ODE-TFV原料药中ODE残留量监控的需要.

  • 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技术对化妆品中汞快速检测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野;朱俐;王瑾;孙晓翠;尹利辉

    目的:研究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技术快速检测膏状化妆品中汞的检测方法.方法:用一种不含汞的膏状化妆品作为空白基质,配制出一系列含不同浓度汞的标准样品,直接测定,建立膏状基质的标准曲线,再测定多种相似基质的化妆品.结果:汞含量在5~ 100 m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1.1297X+0.7091,r=0.9985;精密度试验的RSD(n=6)在4.1%~5.3%范围内;回收率范围在95.5%~105.2%之间;检出限为5 mg·kg-1.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基质相似的多种化妆品中汞含量的检测,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检测膏状化妆品中汞含量.

  • 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晶型及其判别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伟峰;杨丽珍;石云峰;林琼

    目的:采用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晶型并建立定性判别模型.方法:建立硫酸氢氯吡格雷2种晶型的拉曼对照图谱,用OPUS软件聚类分析法判别出国内外不同厂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晶型,再通过建立定性鉴别模型鉴别未知样品.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批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均属于I晶型,3批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均属于Ⅱ晶型,采用一阶导数法和矢量归一化法处理图谱,用因子分析法计算,选择500 ~ 743、900~1000、1400~1650 cm-1谱段建立定性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的灵敏度、专属性、阴性预报性和检出效率均良好.结论: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可用于固体口服制剂的晶型判别及实现快速、准确的定性鉴别.

  • 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吡拉西坦注射液中吡拉西坦的含量

    作者:张磊;聂磊;白青山

    目的:建立吡拉西坦注射液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光谱(NIR)快速分析方法.方法:按照处方自制了40批吡拉西坦注射液实验样品,收集了44批吡拉西坦注射液工业化生产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作为参考,运用偏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吡拉西坦含量的校正模型.结果:选取6800.3~5593.0 cm-、4663.4~ 4273.8 cm-1谱段,采用Min-Max归一化方法预处理,建立吡拉西坦注射液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定量模型校正集的R2为0.9991,RMSECV为2.29;验证集样品的R2为0.9989,RMSEP为2.43,平均(大)相对偏差为-0.57%(-3.16%);t-检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预测的吡拉西坦含量与参考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对吡拉西坦注射液快速检测.

  • 猪全血法体外检测热原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横;秦媛媛;贺庆;高华

    目的:研究猪全血法体外检测热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猪全血,与不同浓度的各类热原[细菌内毒素(LPS)、脂磷壁酸(LTA)、酵母多糖]共同孵育20 h(37℃、5%CO2),以细胞因子(IL-1β、IL-6)为检测指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孵育体系中相应细胞因子的含量,进行猪全血-IL-1β、IL-6法体外热原检测的方法研究.结果:猪全血经一定比例稀释后(猪全血:RPMI1640为1∶3),猪全血-IL-1β、IL-6法对LPS可检测到0.25 EU·mL-1,对LTA可检测到0.5 μg· mL-1,对酵母多糖可检测到16.0 μg· mL-1;且在该孵育体系下,猪全血-IL-1β法对LPS的低检测限为0.125 EU·mL-1,线性范围为0.125 ~0.5 EU·mL-1,r =0.9515;猪全血-IL-6法对LPS的低检测为0.0625 EU·mL-1,线性范围为0.0625 ~0.5 EU·mL-1,r =0.9926.结论:初步研究认为,猪全血-IL-1β、IL-6法适用于检测热原.

  • HLA-B27/B7荧光偶联抗体试剂的准确性评价

    作者:王玉梅;刘艳;于婷;高尚先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B7)荧光偶联抗体试剂在型式检验中的准确性评价方法.方法:在产品性能评价前,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50例经待检HLA-B27/B7荧光偶联抗体试剂分析的临床样本,以验证待检试剂的诊断临界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比对方法以同类流式细胞试剂对待检试剂的准确性性能进行评价.统计分析采用Kappa检验和McNemar X2检验.结果:待检荧光偶联抗体试剂和PCR方法进行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6%,两法经Kappa值评价有很高的一致性(κ=0.99),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对试验结果显示,两流式细胞试剂在诊断符合率上无明显差别.结论:待检HLA-B27/B7荧光偶联抗体试剂的诊断临界值有效,准确性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 荧光胺衍生化法测定3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平均修饰率

    作者:李晶;何辉;程速远;梁成罡

    目的:通过对游离氨基进行荧光胺衍生化,测定3种不同结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的平均修饰率.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PEG-rhGH的相对分子质量,求得理论平均修饰率.通过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的选取、正交试验、游离PEG干扰试验、反应稳定性考察等方法学考察,建立荧光胺衍生法测定PEG-rhGH平均修饰率.结果:从质谱法可知PEG-rhGH的理论修饰度为10%.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390 nm与480 nm,溶液pH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低浓度的PEG对试验结果无干扰,在反应开始8 min之内荧光强度稳定.荧光胺法测得3种不同结构PEG-rhGH的修饰度分别为8.8%、9.8%及9.5%,与理论值接近.结论:荧光胺法可作为测定PEG-rhGH平均修饰率的方法,3种PEG化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平均修饰率为10%.

  • 基于DNA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的三七粉分子鉴定

    作者:童宇茹;蒋超;黄璐琦;崔占虎;袁媛

    目的:针对市售三七粉掺入其他粉末导致鉴别困难的问题,建立熔解曲线分析方法,以实现简便、快速鉴别三七粉的目的.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三七原植物30株,市售成药三七粉10批以及大米、土豆、小麦、小米、大豆粉末等常见掺假粉末.所有样品提取总DNA,筛选适合片段及引物,分别构建三七、伪品、三七与伪品等比例混合样品DNA的熔解曲线.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以及模板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三七粉DNA熔解曲线分析真伪鉴别方法,并对其精密度和重复性进行考察.结果:选择psbA-trnH作为鉴别引物,在退火温度为58 ~ 62℃、循环数为35~40条件下,DNA模板0.78~ 483.20 ng·μL-范围内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可通过熔解曲线峰形比对,在未获得伪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三七粉真伪及掺杂品鉴别.结论:熔解曲线分析技术依据熔解曲线的峰形和Tm值大小即可区分不同三七样品的DNA,其直观的特点在该药材掺假品快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色甘酸钠滴眼液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低有效抑菌浓度考察

    作者:高敏;杨明芳;黄婷

    目的:考察色甘酸钠滴眼液中抑菌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尼泊金乙酯)浓度的合理性.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以0.005 mol· L-1醋酸铵溶液(每1000 mL中含三乙胺10 mL,用冰醋酸调pH5.0±0.5)-乙腈(50∶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6 nm,对色甘酸钠滴眼液中抑菌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浓度的测定;选择有代表性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色甘酸钠滴眼液样品中加入含不同量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后进行抑菌效力测定.结果:采用RP-HPLC法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浓度在0.31~31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n=6)为99.3%,RSD=0.75%;样品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浓度为0.024%不能符合中国药典中抑菌效力判断标准,而浓度为0.06%对上述的5种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低有效剂量.结论:RP-HPLC法能准确地测定色甘酸钠滴眼液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浓度0.06%为其滴眼液中低有效抑菌浓度.

  • 猪羊兔血浆应用于APTT法测定肝素钠效价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张媛;刘倩;吴彦霖;贺庆;高华

    目的:比较冻存猪、羊、兔血浆及新鲜兔血浆4种来源血浆试验系统是否适用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法(APTT法)测定肝素钠生物效价.方法:参考英国药典APTT方法,以血凝仪测定血浆凝固时间,考察不同来源血浆APTT法的线性范围、凝血时间重复性、测定肝素钠效价的可靠性、精密度以及冻存血浆复融后使用时间.结果:4种不同来源血浆APTT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使用APTT法测定肝素钠生物效价均可通过可靠性检验且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结论:4种血浆均可用于APTT法测定肝素钠生物效价,且3种冻存血浆复融后均可在24h内使用.

  • HPLC法体外筛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作者:孙永丽;赵焕新;白虹

    目的:建立HPLC体外筛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酶促反应体系中底物黄嘌呤在反应前后含量的变化,以此考察待测样品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甲醇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酶促反应体系中的黄嘌呤与其他成分分离度良好.利用该方法对14种中药进行了筛选,发现使君子、苏木、虎杖和牡丹皮四味中药的70%乙醇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较强,其IC50分别为10.04、8.02、2.06和1.36mg· mL-1.针对活性较好的苏木,对从其分离得到的24个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7,3',4'-三羟基-3-苄基-2氢-苯并吡喃、3-去氧苏木酮B、苏木查尔酮和原苏木素A具有一定的活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

药物分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