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对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联合用药的治疗观察

    作者:

    目的: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口服仙特敏片,外滴10g/L苯海拉明眼液治疗患者30例,其中睑结膜型16例,混合型7例,角膜缘型6例,角膜溃疡1例.结果:2个疗程痊愈者18例,占60%,3~4个疗程者6例,占20%,4个疗程以上者4例,占13%.总治愈率93%.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疗效较好,作用迅速,易接受.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1例(46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28眼)、对照组14例(18眼),对照组采用妥拉苏林注射液25mg,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每次2mL(急重症者可加球旁注射,1次/d),14次为1疗程.以视力、视野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视力治愈率为32%,显效率为43%;治疗组视野缺损治愈率为39%,显效率为3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和妥拉苏林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但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优于妥拉苏林注射液.

  • 药物过敏史患者25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cein 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反应情况.结果:有药物过敏史250例中2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20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无药物过敏史250例中有2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18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两组均无1例发生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0.165,P<0.01).结论: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并非FFA绝对禁忌症,但应当强调严格观察注射稀释荧光素钠进行的过敏试验,检查室内常规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条件,以便预防万一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 塑料子弹致儿童前房积血24例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塑料子弹致儿童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例(24眼)前房积血进行治疗:半坐卧位止血,甘露醇、皮质类固醇保守治疗3d无效者,作前房穿冲洗治疗.结果:按照药物治疗后疗效进行统计,积血完全吸收24眼.结论:塑料子弹致儿童前房出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出血量多少、眼球损伤程度有关.卧床静休是关键.

  • 表面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73例

    作者: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对连续673例接受该手术的患者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心电、血压等全身反应、术中并发症,结合术后情况分析表面麻醉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在单一表面麻醉下成功完成该手术,76%的患者术中无痛觉,19%有轻微痛觉,术后第1d裸眼视力≥0.5患者占71%.结论:表面麻醉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可靠,较其它麻醉方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患者乐于接受.

  • 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在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探讨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急性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27眼).强化治疗组(A组):13.4g/L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B组)3g/L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两组均进行前房冲洗加前房注射万古霉素,辅以全身加局部同种和相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房水渗出全部吸收平均时间、角膜水肿完全消退平均时间、房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术后1mo佳矫正视力,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病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控制,大部分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强化治疗组房水纤维素性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房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术后1mo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在及时前房冲洗、前房注药治疗或者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之外,13.4g/L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频繁滴眼有利于眼内炎症控制,是有效而且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

  • 喀麦隆结膜炎280例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了解喀麦隆共和国不同类型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率.方法:对280例结膜炎患者通过病史、症状及结膜细胞刮片进行诊断.结果:慢性结膜炎为常见,过敏性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发病率高于国内及其他发达国家.沙眼的发病率相对较低,除过敏性结膜炎外,其它各型结膜炎发病率无性别、年龄差异.结论:喀麦隆结膜炎发病率高与当地气候、紫外线照射强度、外界环境及生活习惯有关.

  • 嵌入法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

    目的:评价嵌入法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16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嵌入法羊膜移植治疗.结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3-6mo,角膜上皮10d内均完全修复,14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周边角膜局限小泡,4例术后视力提高.结论:嵌入法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是有效可行的.

  • 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的非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

    作者:

    目的:观察非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联合应用前部玻璃体切割的疗效.方法:对57例(63眼)非老年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前部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d除23例(26眼)婴幼儿无法查视力外,其余37眼中矫正视力≥0.5者28眼(76%),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随访6mo~3a,矫正视力≥0.5者41眼(65%),8眼(13%)见前部玻璃体轻度絮样混浊,未见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联合应用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减少并发症,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

  • 数字化角膜塑形镜与传统OK镜临床应用的比较

    作者:

    目的:通过比较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简称MCT镜)与传统OK镜,研究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对人眼视力矫正的成效性及优越性.方法:应用SPSS11.0系统对随机抽取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2004全年60例118眼7~19岁患者分别配戴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和传统OK镜后的疗效进行统计,从戴镜3mo后裸眼视力、地形图状况、镜片中心定位、镜片移动度及镜片松紧度等方面来分析,探索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相比传统OK镜在控制和减低青少年近视发展上是否有其优越性.结果:戴镜3mo后,戴MCT镜的患者裸眼视力比戴传统OK镜有明显提高,戴MCT镜者视力平均0.81±0.28D,而戴传统OK镜者视力平均为0.58±0.30D,其中,戴MCT镜和戴传统OK镜裸眼视力的方差无显著意义(F=1.79),但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t=4.31,P=0.001<0.05);戴MCT镜的患者地形图改变状况为圆形的远多于戴传统OK镜(MCT镜:86.7%,传统OK镜:36.7%);戴MCT镜的患者有80.0%镜片中心定位良好,高于戴传统OK镜(33.3%);戴MCT镜的患者100%的镜片移动度好,比戴传统OK镜好(73.4%);戴MCT镜的患者镜片的松紧度也比戴传统OK镜好(MCT镜:96.6%,传统OK镜:70.0%).结论: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在减低和控制青少年的近视上比使用传统OK镜有更大的优越性.两组病例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眼眶横纹肌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

    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软组织肉瘤.横纹肌肉瘤的治疗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肿瘤综合治疗观念的日臻完善,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治疗也发生了跨越性的进步,特别是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和化疗方案的改进给横纹肌肉瘤患儿带来福音,使众多的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免受毁容之苦,本文就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治疗进行综述.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作者: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其损伤机制复杂,目前通过各种实验研究探索其损伤机制以及减轻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和方法很多.现就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总结归纳.

  • Ahmed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作用和现状

    作者:

    青光眼是致盲性疾病,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更为棘手.青光眼房水引流物的出现,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突破性进展,提高了中短期治疗成功率,同时也存在较多并发症.本文就常用的引流植入物-Ahmed青光眼阀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作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谷氨酸对视网膜缺血的损害机制和相关治疗策略

    作者:

    视网膜缺血损害的机制复杂,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视网膜在缺血及再灌注时谷氨酸的释放量增加,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在缺血视网膜的病理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引起缺血视网膜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应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限制谷氨酸的生物活性等,可以阻止或减轻缺血视网膜的损害.虽然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未出现治疗视网膜缺血的有效药物,但对谷氨酸的损害机制和相关治疗策略的实验性研究,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 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秋蓉;朱思泉

    黄斑水肿作为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人们对其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报道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各手术方式及植入晶状体的关系,临床特征,检查手段及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结论: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可随手术技术进步而减少发病率,但仍应重视对黄斑水肿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诊断技术展望

    作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世界性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致盲率.本文对临床相关诊断技术作一展望,旨在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联合诊断的新途径.

  • 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

    作者:

    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源泉,属成体干细胞,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的确立,对于建立规范的角膜缘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视觉系统成像质量的评价分析

    作者:

    目前人眼视觉系统成像质量评价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几何光学的方法,另一类是物理光学的方法.前者是传统的方法,而后者是近来被人们引入的评价视觉系统成像质量新方法.文章通过描述分析两种方法的评价原理,得出在临床与科研使用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检查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 LASIK术后角膜的创伤愈合反应

    作者: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应用广,具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机制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是影响手术稳定性及预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LASIK术后角膜的愈合反应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皮质类固醇在LASIK术后角膜愈合反应中的可能作用.

  • 先天性白内障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布娟;赵堪兴

    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儿童致盲眼病的第二位.在先天性白内障中,约有一半的病例与遗传有关,且绝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种类较多,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致病基因被发现,本文对先天性白内障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IGF-I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眼病的共同病理过程.IGF-1及其相关因子和信号转导机制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IGF-I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都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类神经营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其受体结合后,能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特异性底物,激活PI-3K/Akt和MAP-K依赖信号途径后导致HIF-1α、JNK/AP-1激活和VEGF mRNA表达,调控细胞的生长、增生、分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通过对IGF-I的干预,可能是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一个新途径.

  • Na+,K+-ATP酶在晶状体内的表达、功能和调节

    作者:彭秀军

    晶状体细胞内外存在明显的Na+与K+浓度梯度,其形成和维持依赖Na+,K+-ATP酶对Na+与K+的主动跨膜运转.细胞膜两侧跨膜存在的Na+,K+浓度差是引起细胞生物电的前提条件,可维持细胞渗透压和细胞外环境的稳定,对晶状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Na+,K+-ATP酶的结构和功能、晶状体Na+,K+-ATP酶的分布、活性及其表达、Na+,K+-ATP酶与晶状体离子的平衡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作者: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目前的治疗以手术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为主,药物的防治作用仍面临挑战.近10a来,中医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多种内服和外用的中药制剂已应用于临床,中药药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作用和抑止醛糖还原酶作用上,然而,其作用机制和有效性还有待于更科学的研究和验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葡萄糖浓度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燕洪涛;柳林;沈炜;刘志勇;彭亮红;曹丹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生长状态、细胞分化及TGF-β 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4.5,9,18和36g/L葡萄糖培养基处理原代培养的第2代兔晶状体上皮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态,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2,α-SMA及PCNA.结果:相对于4.5g/L葡萄糖培养基,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可增强晶状体上皮细胞α-SMA与TGF-β 2的表达,而PC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MTT所反映的细胞生长状态呈下降趋势.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对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在此过程中TGF-β 2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IL-1β和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Fas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兵;马吉献;惠延年

    目的:观察IL-1β和TNF-α对培养的人RPE细胞FasL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暴露于IL-1β和/或TNF-α的RPE细胞FasL的表达,并用mRNA斑点杂交分析mRNA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仪显示23.4%培养的RPE细胞表达FasL.IL-1β,TNF-α和二者联合应用后FasL阳性率则分别为25.7%,9.7%和17.2%.mRNA斑点杂交亦证实TNF-α下调FasLmRNA的表达.结论:TNF-α可下调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FasL蛋白,mRNA的表达.

  • 刺五加联合尼莫地平对兔实验性急性青光眼视网膜MDA,SOD,GSH含量的影响

    作者:陆志荣;王权;陈辉;管怀进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acathopanax senticosus,AS)和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青光眼视网膜中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平衡盐溶液持续灌注建立日本大耳白兔双眼实验性急性青光眼模型,动态测定青光眼兔眼视网膜中MDA,SOD,GSH的动态变化.然后,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刺五加组、尼莫地平组、联合用药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分别于高眼压结束前2~3min静脉注射药物.高眼压结束后24h处死动物,测定视网膜组织中MDA,SOD,GSH的变化.结果:高眼压后兔视网膜组织中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和GSH含量下降.使用药物后,AS组,尼莫地平组,联合用药组的MDA含量分别为7.015±0.344,8.021±0.385,6.561±0.228nmol/mgprot,而生理盐水组为9.009±0.276nmol/mgprot,两者相比,用药后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SOD活性在上述用药组中分别为69.898±2.089,61.416±2.369,74.491±3.254u/mgprot,同生理盐水组50.732±2.880U/mgprot相比,活性上升(P<0.01);GSH含量在上述用药组中分别为60.354±1.625,58.548±1.953,61.938±1.814mg/gprot,较生理盐水组的54.360±1.585mg/gprot亦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实验性青光眼兔眼自由基产生增多;刺五加和尼莫地平能够抑制视网膜自由基的产生,提高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有望临床用于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治疗.

  •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调控

    作者:蒋晶晶;刘双珍;王华;吴小影;谭星平;夏朝华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调控作用.方法:出生2d龄的来亨雏鸡共35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雏鸡右眼采用眼罩遮盖1wk,左眼作为自身对照眼.空白对照组的形觉剥夺眼不作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采用空白载体20 μL对形觉剥夺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实验组形觉剥夺眼玻璃体腔注射20 μL含载体的1,2,4ng bFGF.1wk后测量各组雏鸡形觉剥夺眼及自身对照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结果: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抑制形觉剥夺造成眼轴过度生长所形成的近视,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的不同剂量即1,2,4ng,对形觉剥夺眼近视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所有组自身对照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形觉剥夺造成眼轴过度生长所形成的近视眼.

  • 神经营养因子影响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GAP-43mRNA表达变化

    作者:崔志利;康军;王琳;王静;惠延年;胡丹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上GAP-43基因的变化,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enovirally delivere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Ad-BDNF)对视网膜上GAP-43mRNA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球后2mm处作视神经夹伤模型,经巩膜玻璃体腔内注射微量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aphic factors,NFs),应用原位杂交法观察视网膜的GAP-43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上仅在节细胞层检测到少数细胞存在GAP-43mRNA杂交信号,对照组和CNTF治疗组视神经夹伤后1wk内可观察到视网膜神经节层中存在较强的GAP-43mRNA杂交信号,伤后2wk时已减弱至伤前,Ad-BDNF治疗组在视神经夹伤后4wk内在视网膜上均能观察到GAP-43mRNA的杂交信号,其中在夹伤后1~2wk时杂交信号相对较强.结论:视神经夹伤能上调视网膜上GAP-43mRNA表达,玻璃体腔内注射Ad-BDNF在伤后4wk内均能上调视网膜上GAP-43mRNA表达.

  • 兔视网膜脉络膜经瞳孔温热疗法生物学效应初探

    作者:张士胜;朱彩红;张琼;周颖明;王玲;王康孙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对8只灰兔视网膜进行照射,光斑直径1.2mm,曝光时间1min,激光功率分别为150,200,250,300mW,分别于激光后1h及1mo行光、电镜观察.结果:150mW激光照射时,仅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轻度变化;200mW时除RPE变化外,脉络膜细胞变性,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淤滞、变形;随能量加大(250mW),RPE受损加重,外层视网膜也同时受累,晚期视细胞层及外颗粒层消失;当激光能量达到300mW时,全层视网膜均受到损伤,并可引起脉络膜出血,甚至出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结论:TTT对正常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效应与激光能量成正比,RPE及邻近脉络膜是TTT的主要作用部位.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神经损伤后NgRmRNA表达的变化

    作者:陈春林;叶剑

    目的:定量检测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NgR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Nogo-A和NgR在视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ence Quan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FQ-PCR)法,定量分析视神经损伤后1,3,5,7,15d视神经Ng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其NgR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Nogo-A和其受体NgR表达变化的不一致,提示了Nogo-A除了抑制再生外,可能还有其它尚未阐明的功能.

  •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survivin、p16和Bcl-2表达意义

    作者:彭辉灿;何湘珍;费志刚;蒋瑶祁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组织survivin、p16和Bcl-2表达.方法:RB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urvivin、p16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RB标本中survivin、p16和Bcl-2阳性检出率分别是:36例RB组织中19例survivin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3%(19/36),对照组6例组织未见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分化型为50%(10/20),未分化型为56%(9/16),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6例RB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17/36),分化型为55%(11/20),未分化型为38%(6/16),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6例RB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18/36),分化型中为35%(7/20),未分化型为69%(11/16),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p16和Bcl-2在RB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IGF-1R/IGF-2RmRNA的表达

    作者:邓志宏;刘双珍;谭佳;谭星平

    目的:观察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IGF-1R/IGF-2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GF-1R/IGF-2R在实验性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孵化1d的白色来亨鸡36只,右眼为遮盖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测量实验前、单眼遮盖1,2,3wk时遮盖眼和对照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检测不同遮盖时间鸡眼后极部巩膜IGF-1R/IGF-2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鸡眼后极部巩膜可检测到IGF-1R/IGF-2RmRNA的表达,随着眼球的生长发育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IGF-1R/IGF-2RmRNA在遮盖眼后极部巩膜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遮盖眼后极部巩膜IGF-1RmRNA的表达水平自遮盖1wk起明显高于对照眼;IGF-2RmRNA表达水平则在对照眼与遮盖眼无显著差异.结论:形觉剥夺可能通过上调鸡眼后极部巩膜IGF-1RmRNA表达水平,IGF-1R通过结合IGF并启动下游信息转导途径,从而调控巩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近视的发生.

  • 中国北方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突变的筛查

    作者:布娟;李宁东;陈文生;张秀梅;赵堪兴

    目的:在一中国人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进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JA3、GJA8)突变筛查.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的全部患者进行GJA3基因及GJA8基因外显子的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该家系GJA8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内含子未发现任何突变.先证者GJA3基因外显子非编码区发现碱基CA的缺失.结论:缝隙连接蛋白基因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非致病性基因.

  • 形觉剥夺对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文灿;刘双珍;颜文韬;李文生;周翔天;王剑峰

    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对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基因表达影响的动态性变化,以揭示FDM巩膜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1 d龄来亨雏鸡进行单眼遮盖以制备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动物模型,按遮盖时间不同分为FDM4,7,14,21,30d 5组,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组.随机选取同龄、非遮盖小鸡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明胶酶谱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鸡后极部巩膜明胶酶活性、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FDM组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与mRNA水平显著增高,与相应自身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遮盖时间延长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mRNA水平逐渐增高,尤其在被剥夺4~14d明显,21d达高峰,其后稍下降,但仍维持于较高水平.FDM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改变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形觉剥夺可明显促进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转录调节参与FDM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调控.

  • 大鼠激素性白内障中Na+-K+ATP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王建伟;严宏;刘兵;哈文静;王永强;丁正华

    目的:观察激素性白内障中Na+-K+ATP酶活性变化,探讨激素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方法:大鼠的96只透明晶状体随机分为对照组(DMEM)、地塞米松诱导的白内障组(DMEM+地塞米松10 u mol/L),体外培养7d,动态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1,3,5,7d分别从各组取12只晶状体,测定晶状体中的Na+-K+ATP酶活性.结果:7d对照组晶状体呈雾状混浊,白内障组晶状体出现重度核混浊.白内障组培养3,5,7d,Na+-K+ATP酶活性分别下降约23.5%(P=0.002),49.6%(P<0.001),75.8%(P<0.001),而对照组Na+-K+ATP酶活性下降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诱导离体大鼠晶状体产生核性白内障,离子转运障碍可能参与激素性白内障的形成.

  • 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状体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差异

    作者:蒋剑;谭浅;刘健平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比研究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状体,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分别收集老年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双向电泳技术进行蛋白质分离,使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像,对比分析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大部分晶状体蛋白质分布在Mr 14 000~97 000,等电点(pI)5~9的范围内;高丰度蛋白质斑点分布在Mr 20 000~31 000、等电点(pI)6~8的区域内.经软件分析正常组共识别出133±7个蛋白质斑点,白内障组共识别出136±8个斑点,两组之间的匹配率为87%(115个),其中有8个点蛋白质表达量增加了300%以上,其中44号增加了480%,有6个点蛋白质表达量减少了300%以上,其中125号减少了336%.结论: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状体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13例

    作者:

    0引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现将我们所收集的四代发病13例的家系报道如下.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眼部病变1例

    作者:

    1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因初孕36wk,水肿1mo,加重3d,于2000-05-18收入本院产科.入院诊断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前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当时血压160/125mmHg(1mmHg=0.133kPa),无视力改变,眼底视网膜动脉狭窄.当日晚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不清.2000-05-19床头视力右J5,左J4,右眼下方周边部视网膜脱离,双眼视网膜水肿.给予降血压、脱水、利尿等治疗,血压波动在150~140/105~90mmHg.

  • 翼状胬肉术后角巩膜干凹斑12例的治疗

    作者:

    1临床资料我院2000-01/2003-12翼状胬肉手术218例,发现角巩膜干凹斑12例,发生率为5.5%.其中角膜干凹斑6例,巩膜干凹斑6例.发生时间在术后3~7d.按发现时间先后分别平均将其列入以下3个诊疗组,每组角膜、巩膜干凹斑各2例:贝复舒治疗组:发现角巩膜干凹斑后即停原用药,点贝复舒眼液4次/d、托百士眼液滴眼4次/d、红霉素眼膏1次/晚.甲基纤维素治疗组:发现角巩膜干凹斑后即停原用药,点甲基纤维素4次/d,托百士眼液滴眼4次/d,红霉素眼膏包眼1次/d.

  • 传统额肌悬吊术与提上睑肌腱膜-额肌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作者:

    0引言重度上睑下垂为眼科常见病之一,目前许多医院仍沿用传统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由于额肌损伤严重,术后提睑功能明显降低,造成额肌僵硬及睑闭合不全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亦不利于形成睑缘正常弧度,不能达到美容的效果,我院自1998年来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改行提上睑肌腱膜-额肌吻合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参加境外学术会议经验谈

    作者:

    0引言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使我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世界医学的新发现和新进展,但会议本身的互动性和信息高密集性使其仍是获取新信息和展示自己的重要舞台.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医生出现在一些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上.我曾因论文被录用而参加过两届在境外举行的眼科学术会议,由于两次会议我都是独自参会,因此不得不面对到国外参会的所有问题,对如何参加好境外学术会议也有了更多的体会.

  • 前房穿刺治疗青光眼高眼压36例

    作者:

    0引言青光眼眼压升高时,除了会造成头部、眼部、胃肠道的不适外,还会造成眼球结构及功能的破坏.我院2000-02/2004-11对眼压升高且对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青光眼患者采取前房穿刺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下.

  • 正确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佳视力的标准方法

    作者:徐国旭;徐国彤;安晓玲;马英娜;王洁;高维琪;李春华;陈立群;张积;卜曙阳

    目的: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复明手术,术前对患者视功能及术后视力预后情况进行预测,对医患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研究和建立能正确预测白内障术后佳视力的标准方法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在眉睫.建立该标准方法正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方法:经文献检索和查证,我们认为一些文献中报道的单一指标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或单一指标对某种类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预测有其可靠性和值得信赖之处,如:视网膜计对白内障患者潜视力预测、眼电生理检查、B超影像检查、A超眼轴长度测量、近视程度分类、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多普勒超声、FFA、瞳孔反射及光定位、色觉检查等,但都有局限和片面性,将这些指标和其它相关的检查结果结合起来,分析判断,再依其在整体预测系统中具有的重要性确定其分值,后根据患者所有在列检查项目中总得分数找出其相对应的术后实测佳矫正视力,并根据彼此对应关系总结、建立综合判断的标准方法才是客观可靠的.这虽有难度但还是切实可行的.结果:我们对临床经治的600例(眼)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眼部检查情况和手术后的相应视力按上述思路做了前瞻性研究,经比较、分析、归纳、找出了对应关系建立了标准方法,经临床实际应用验证基本符合率为70.2%,达到较高的水平.结论:该方法能基本正确预测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后佳视力且具有简单、明确、标准化和可操作性.达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并确认了必不可少的检查指标及其可靠性和重要性.

  • 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琳;张素华;钱军;刘杰为;侯建萍;刘瑾;张云燕

    目的: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囊袋张力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5例(15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后囊膜平整,无皱缩,混浊,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中植入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降低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 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的随访研究

    作者:刘东敬;陈晓明;鲍捷;盘如刚

    目的:观察24例28眼接受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在18mmHg(1mmHg=0.133kPa)以内的患者视盘地形图、视乳头血流和视野的变化,探讨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Heidelberg Retina Topography(HRT)和Heidelberg Retina Flowmetry(HRF)进行视网膜断层扫描、视乳头血流检查,用Octopus101电脑视野计常规阈值程序进行检查,每隔2mo复查,随访6mo,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早期青光眼患者随访6mo,视力、视野、视盘地形图参数无明显变化,3/10眼(33%)视乳头血流参数下降超过10%;18/18眼中晚期患者中央视力无明显变化,但平均视网膜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有下降的趋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变薄,视乳头血流参数下降.结论:早期青光眼患者术后短期随访部分患者视乳头微循环功能有下降;中晚期患者短期随访视野指数MS、视乳头微循环和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有下降的趋势,且MS下降与后两个变量相关.

  • 保留角膜的巩膜在MMA改性PHEMA水凝胶义眼台中的应用

    作者:尹东芳;杨红莲;黄一飞;何庆华

    目的:探讨MMA改型的PHEMA水凝胶义眼台植入时采用保留角膜的巩膜作为包裹材料的新型手术方法的术后效果,并进行相应病理研究.方法:新西兰白兔15只,右眼为手术眼,行眼内容剜除、保留角膜的巩膜包裹水凝胶义眼台植入术.术后0.5,1,2,3,6mo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及病理检查.结果:SPECT及病理检查均显示植入物在2wk时有组织生长,12wk时达90%,24wk时完成血管化.15只兔中仅1眼在术后1wk出现结膜裂开,其余14只兔结膜愈合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结论:保留角膜的巩膜包裹水凝胶义眼台植入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保证眼外肌正常解剖位置,避免义眼台移位,有利于义眼台的运动.

  • 近视眼LASIK手术前后角膜波阵面像差和地形图的变化

    作者:周炜;彭子春;黄蕊;郑洁

    目的:探讨LASIK矫治近视眼前后角膜前表面波阵面像差与地形图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术后裸眼视力1.O以上,接受LASIK矫治的近视者100例200眼.回顾术前和术后1mo时使用Optikon-2000角膜地形图仪测得的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波阵面像差数据.记录角膜测量区为3.0,4.5,6.0mm时术前和术后Zernike多项式系数的变化,分析切除区大小对角膜波阵面像差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角膜地形图与角膜波阵面像差的相关性.结果:角膜测量区直径为3.0,4.5,6.0mm时,分别有4,8,9项Zernike系数手术前后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当测量区的直径在4.5mm和6.0mm时,RMS的增大均有显著的意义(P<0.05,P<0.01).角膜切除区直径小于测量直径时,术后RMS的增大有非常显著性(P<O.01).角膜地形图参数BFC和BFIT分别与角膜波阵面像差的散光和RMS成正相关(r=0.6756,P<0.001;r=0.6076,P<0.001).结论:LASIK矫治近视眼术后角膜前表面波阵面像差的增大与角膜测量直径有关,角膜地形图参数BFC和BFIT变化能反映角膜波阵面像差散光和RMS的变化.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

    作者:陈晓;洪玲;金中秋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者32眼(89%);术后3mo内视网膜再脱离4眼,其中2眼经再次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牵拉性裂孔、术中及术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存在广泛固定牵拉、视网膜大范围脱离、玻璃体积血、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 正常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作者:吴小影;张荻;刘双珍;谭浅;夏朝华

    目的:分析正常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的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法国Vision Monitor视觉电生理检察系统对50例正常儿童66眼进行mfVEP检查,观察mfVEP的P1波和N2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分析性别、年龄、眼别对正常儿童mfVEP之P1波和N2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正常儿童mfVEP之P1波和N2波振幅密度在视野中央大,随离心度的增加迅速减小;潜伏期在视野中央小,一般随离心度的增加逐渐延长;性别与P1波的潜伏期有相关性(P=0.014),与P1波的振幅密度及N2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没有相关性(P>0.05),而年龄、眼别与mfVEP之P1波和N2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儿童mfVEP具有一定特征,能够反映视野不同部位的视觉诱发反应,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正常参考值.

  • 巩膜扣带术中应用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65例

    作者:段芳;区显宁;曹珊;梁勇;黄敏丽;衷昕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在巩膜扣带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2000/2004年的住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访超过2mo的患者65例65眼.通过手术显微镜巩膜顶压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巩膜外加压,或巩膜外加压.结果:术后65例65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手术嵴上,裂孔封闭好.出院后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经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65例6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高眼压4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眼.一次手术成功率是95%.随访2mo以上,佳矫正视力≥1.0的8眼,≥0.8并<1.0的5眼,≥0.5并<0.8的16眼,≥0.3并<0.5的9眼,≥0.1并<0.3的20眼,≥0.05并<0.1的6眼,<0.05的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定位、封闭裂孔准确、操作简单、效果好.

  • 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价值

    作者:曾思明;闫玉梅;陈琦;李敏;赖云珍

    目的:探讨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后7,30,180,540 d的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融合功能恢复率达88%,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组训练前后融合范围恢复比较,训练后融合范围明显提高;同视机检查治疗组立体视恢复率达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P<0.05);Titmus立体图检查治疗组立体视恢复率达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同视机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提高融合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的重建是有帮助的.

  • 经瞳温热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咏东;周天球;范红娟

    目的:探讨经瞳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初步疗效.方法:对9例14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湿性ARMD(12眼为隐匿型、2眼为经典型)的患眼行TTT治疗.根据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 membrane,CNV)的范围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术后对眼底改变、视力、眼底血管造影复查,随访1~22(平均11.67)mo,以观察疗效.结果:经TTT治疗后,至末次复查时11眼(79%)出血、水肿、渗出消失、病灶斑痕化,3眼(21%)的出血、水肿、渗出明显减轻.5位患者的8眼患眼有TTT后的FFA及ICGA复查,显示其中6眼的原病灶渗漏消失、CNV消退,2眼的渗漏明显减轻.治疗后视力提高的有4眼(29%),稳定的有7眼(50%),下降的有3眼(21%).除2位患者的2只患眼(14%)分别在第一次治疗后的第4和第5mo经造影复查后,接受了原病灶的再次TTT外,其余患眼(86%)均只进行了一次TTT.结论:TTT对湿性ARMD有较明确的疗效,经济安全,其远期疗效需更多病例观察.

  • 中国陕西省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白芝兰;任百超;何媛;杨建刚;陈莉;孙乃学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 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底检查.≥50岁人群及怀疑有高眼压者对其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结果:8 500人中共有6 81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0.1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9例,年龄为38~80(平均62.0)岁,患病率为0.13%,≥30岁、≥40岁和≥50岁人群患病率分别为0.23%、0.28%和0.39%.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2例(0.18%),年龄为35~77(平均54.7)岁,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约小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23).除年龄外,高度近视也是该人群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青光眼确诊史的患者占22.22%,其中无1例接受过药物或手术治疗.66.67%(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盲目占33.33%.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大部分患者无青光眼确诊史,并且从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治疗.

  • 眼内麻醉剂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立威;许军;许明林;张劲松

    目的:研究不同眼内麻醉剂对离体兔角膜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实验用兔角膜取下后,分别用10g/L利多卡因、1g/L塞罗卡因及BSS处理.通过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染色观察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处理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其超微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各实验组中,10g/L利多卡因作用后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分别为(0.91±0.12)%,(1.23±0.27)%,(2.42±0.31)%,(3.61±0.14)%;10g/L塞罗卡因作用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分别为(0.68±0.16)%,(0.89±0.17)%,(1.84±0.34)%,(2.58±0.34)%.二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②眼内麻醉剂的作用时间与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76.③眼内麻醉剂作用后,10g/L利多卡因造成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较10g/L塞罗卡因更为严重.结论:10g/L利多卡因及10g/L塞罗卡因都会对兔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比较而言,不含防腐剂的塞罗卡因更安全.

  • 用于外层视网膜病变的表层型人工视网膜技术

    作者:饶程;袁祥辉;张思杰;王秋林;黄友恕

    老年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是两种主要外层视网膜变性疾病,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对于这种光感受器受损的视网膜疾病,人工视网膜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治疗途径.现在的人工视网膜技术都是基于神经电刺激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人工视网膜技术主要分为两大方向:外层型和表层型.两种人工视网膜技术各有优缺点.对于表层型人工视网膜,植入更为方便,并且可以利用玻璃腔的空间对植入物进行散热.本文首先从视网膜多层结构的信号转换和传递功能出发,简单的介绍了人工视网膜技术的概念;概括了表层型视网膜电刺激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方面;后总结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研究者研究的几种表层型人工视网膜方案.可以肯定,随着各相关学科的发展,人工视网膜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 灯盏细辛对NMDA所致大鼠视网膜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石晶明;蒋幼芹;刘旭阳

    目的:已有一些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显示灯盏细辛(G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2 EBHM),对青光眼患者及动物模型有神经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探讨灯盏细辛是否对NMDA导致的大鼠RGCL神经元兴奋毒性有保护作用.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5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B组(EBHM组),C组(生理盐水+NMDA组),D组(EBHM+NMDA组),每组各18只大鼠.C、D两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NMDA 10nmol/2μL制成视网膜损伤模型,左眼玻璃体内注射相同剂量PBS液作为自身对照.B组及D组均在NMDA注射前7d起按150mg/(kg·d)日剂量予60g/LEBHM腹腔内注射,C组予生理盐水0.5mL腹腔内注射.在NMDA处理后4,7,14d处死动物剥取视网膜作全层铺片行RGCL神经元计数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双眼RGCL神经元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00).NMDA干预后4,7,14d EBHM组RGCL神经元计数,双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NMDA及EBHM+NMDA组实验眼在以上各时段RGCL神经元计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左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眼14d时RGCL神经元计数EBHM+NMDA组高于生理盐水+NMDA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单独使用EBHM对正常大鼠RGCL神经元计数无影响,EBHM可对NMDA所致大鼠RGCL神经毒性提供部分保护作用.

  • 内皮抑制素蛋白质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测定

    作者:张平;岳滔;朱振宇;郑健粱;林健贤;张文忻;冯官光

    目的:探讨内皮抑制素蛋白质的制备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作用.方法: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及用NCBIBLAST软件与基因库序列比较的方法进行鉴定,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扩增,用质粒纯化试剂盒抽提纯化;将纯化的pBlast-hEndostatin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用超滤和亲和层析法初步提纯转基因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内皮抑制素蛋白,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内皮抑制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证实质粒pBlast-hEndostatin含有人内皮抑制素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产生内皮抑制素蛋白,内皮抑制素蛋白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48h 2.5,5,10,20,40,80mg/L组抑制率分别为8.5%,13.1%,27.7%,38.1%,56.7%,63.8%,经曲线拟合后,内皮抑制素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8h IC50值为34.5mg/L.而内皮抑制素对人成纤维细胞则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转内皮抑制素基因的人成纤维细胞可以表达内皮抑制素蛋白,表达的内皮抑制素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而对人成纤维细胞没有生长抑制作用.

  • D-Timolol和L-Timolol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徐新荣;邹燕红;邱春亿

    目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存在脉络膜血流灌注障碍.据此,我们推测血管活性药物,由于能减小脉络膜血流的阻力,可能会防止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展.D-Timolol和L-timolol是应用于心血管和青光眼治疗的降血压药物.本文旨在评价二者对激光诱发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方法:雄性Brown Norway大鼠,麻醉下行Nd:YAG激光击穿Bruch膜.激光后,予D-Timo lo l和L-Timolol每日一次腹腔注射4wk.2wk末及4wk末时行荧光造影检查.观察不同浓度D-Timolol和L-Timolol对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结果:在激光诱发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中,予D-Timolol腹腔注射1 5mg/(Kg·d),可减少荧光渗漏的位点,至对照组的83%.而L-Timolol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没有影响,即使注射更高的治疗剂量20mg/(kg·d).D-Timolol 300mg/L可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L-Timolol在1 000mg/L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但在相对低的浓度300mg/L,则没有发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HUVEC细胞黏附的观察中,两者均未有显著的影响.结论:D-Timolol可减少激光诱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L-Timolol在同样的浓度不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也不能影响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两种同分异构体对动物模型和培养细胞的不同作用,可能对探索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有新的意义.

  • 维替泊芬治疗脉络膜骨瘤伴发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作者:

    目的:报道维替泊芬治疗脉络膜骨瘤伴发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例.方法:介入式个案报道结果:1例患者,32岁,确诊为右眼脉络膜骨瘤伴发性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前视力20/80,N24.该患者右眼接受2次光动力治疗(PDT),治疗后1 2mo视力为20/200,CNV完全消退.结论:对于脉络膜骨瘤伴发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PDT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 黑人和白化病人眼睑鳞状上皮细胞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

    目的:比较尼日利亚伊布人中黑人和白化病人眼睑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0a经由组织病理学证明为眼睑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实验室记录.结果:本研究共包括7例患者,其中3例为男性白化病人,年龄由16~39岁;4例男性黑人,年龄由40~60岁.很明显,白化病人眼睑上皮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黑人患者要年轻得多.结论:众所周知,眼睑鳞状上皮细胞癌多发生于老年的白人患者,而在尼日利亚白化病人中的发病年龄明显年轻.这一结论有待于世界其他日光照射较强地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中国陕西省农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白芝兰;任百超;杨建刚;何媛;陈莉;孙乃学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 500人,其中≥40岁人群3 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Van Herick周边前房深度评估、眼底检查.≥50岁人群及怀疑有高眼压者对其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暗室试验、视野检查.结果:8 500人中有6 81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总受检率为80.18%,其中≥40岁人群3 500人中有2 83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1.00%.Van Herick周边前房深度分级:2级、1级和0级分别占10.4%、3.0%和0.2%.≥40岁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31例,其患病率为1.09%,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增加(P=0.008).虽然女性较男性多见(0R:1.77,95%CI为O.77~4.10),文盲较非文盲多见(OR:1.71,95%CI为0.76~3.87),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不同性别=0.180,P不同文化程度=0.199).事前未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占67.74%(21例),在另外1 0例有确诊史的青光眼患者中只有6例(60%)曾作过虹膜根切术.48.39%(15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盲目占29.03%.70.97%(22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结论: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的窄房角比例高于亚洲其他国家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部分患者无青光眼确诊史.

  •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栾洁;安藤文隆;广濑浩士;安井修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93例(139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6.72±8.53)mO,对视力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眼(70.50%)视力得到提高,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01);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陕西省农村人群青光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50岁人群中青光眼的患病情况.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 500人,其中≥50岁人群有2 125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前房深度及眼底检查.≥50岁人群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激发试验、视野检查.结果:≥50岁人群中有l 77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3.53%.青光眼的患病率为2.14%,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患病率分别为1.63%、0.39%、0.11%.55.26%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单眼低视力、双眼低视力、单眼盲及双眼盲所占比例依次为18.42%、5.26%、18.42%和13.16%.事前未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占71.05%(27例),在另外28.95%(11例)有确诊史的青光眼患者中只有6例(54.55%)曾接受过治疗.正常眼的眼压平均值为13.9±2.2mmHg(1mmHg=O.133kPa),随着年龄的增加眼压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陕西省农村人群青光眼的患病率为2.14%,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比例为4.18:1.无确诊史的青光眼患者占大多数.

  • 长寿老干部135例的视力及眼部情况

    作者:

    目的:调查长寿老人的视力状况及眼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长寿老人135例采用Snellen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并以裂隙灯、眼底镜及非接触眼压计常规检查外眼、眼前节、眼底及眼压.对疑似病例采取相应的辅助检查.对53例能合作验光检查的老人进行屈光矫正.资料统计采用SPSS1.0软件包进行均数统计和t检验.结果:除外4例老年性痴呆患者,131例262眼中<0.01的22眼,其余240眼≥0.01,右眼视力为0.01~1.0(0.46±0.50):左眼0.03~1.0(0.49±0.50).两眼平均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盲和低视力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10.3%.53例验光者视力不变的10例(18.9%),43例(81.1%)视力提高1~5(平均3)行,自身对照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所有老人均表现有眼睑下垂、角膜类脂环、眼底动脉硬化、老花眼等老年性眼部变化.平均每位老人患有2.4(2~7)种眼病和7.6(3~11)种全身主要脏器病变.对视力产生普遍影响的因素是屈光不正,诸多眼病中白内障发病居首位,而影响视力严重的眼病主要是黄斑病变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视神经萎缩等.结论:长寿老人的增龄性视力减退更显著,盲和低视力的发生率更高.其原因既有衰老退化因素,又有与老年人常见眼病和屈光不正的影响.

  • 高中各年级动态眼屈光状况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

    目的:对在校中学生眼健康状况中的动态屈光基本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设计,对西安市城区重点中学2002/2004年度高中学生1 385人2 770眼动态屈光状态等指标进行采集,输入编辑的专项应用程序,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中学生(年龄16~18岁)在正常动态情况下,近视眼的发病率为94%,其中41.7%的低度近视,40.0%的中度近视,12.3%的高度近视;正视眼仅占3.8%,尚有2.2%为远视眼;3个年级组各屈光构成比相比,高度近视、远视组在3a间基本稳定,而高三年级在低度近视组、正视组明显下降的同时,中度近视组明显升高.高中平均屈光度(-3.39±2.34)D,其中低度近视平均(-1.83±0.75)D,中度近视平均(-4.38±0.85)D,高度近视平均(-7.49±1.28)D.3个年级平均屈光度为:高一(-3.29±2.49)D,高二(-3.09±2.31)D,高三(-3.57±2.25)D,组间和总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组平均屈光度(-3.46±2.35)D,大于男生组(-3.31±2.32)D(P=0.093);其他屈光度组间在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眼别中右眼平均屈光度(-3.51±2.25)D大于左眼(-3.27±2.42)D(P=0.008).女生右眼平均屈光度大于左眼(P=0.030).远视组右眼平均屈光度小于左眼(P=0.004).结论:高中学生屈光状态趋于平稳的同时,近视眼的构成比中在高三年级继续有低度近视向中度近视发展变化,致使高中总体屈光状态呈平缓近视化趋势;女生在近视化进展期早于男生,女生右眼在高中屈光近视化进展期早于左眼,应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这一人群的用眼状态采取综合、简易的手段,对其近视度数进行医疗干预.

  • 应届高中毕业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分析

    作者:

    目的:分析高中毕业生视力及屈光状态,探讨其近视眼发病情况.方法:对本地区10所高中2003及2005年应届毕业学生2 857人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应届毕业学生中近视眼发病率高(73.19%).2005年近视患病率较2003年上升(71.87%~74.10%).乡镇中学、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近视发生率递增,差异显著(P<0.01).女生近视发生率高于男生(P<0.01).结论:学生近视发生、发展过快,与近距离用眼过度有关.

  • 中西结合治疗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36例分析

    作者: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儿童前房积血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Ⅰ级积血1~3d血液全部吸收,Ⅱ级积血3~5d血液吸收,Ⅲ级积血5~14d血液吸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房积血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 LASEK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中药对LASEK术后减轻疼痛,促进角膜修复的情况.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近视患者按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配合中药治疗,B组为单纯手术组.经术后3,5,15d;1,2,3,4mo的临床随访观察,对术后疼痛,角膜修复,视力恢复等情况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A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B组(P<O.01).结论:中药对LASEK术后减轻疼痛,促进角膜修复,提高视力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LASEK 中药 术后 配合
  • 节段性垫压术在PVR B和C期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Ingrid Kreissig;王琳;惠延年

    背景: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终失败的原因.提出的问题是:①小量眼外脱离手术减少了术后PVR吗?②小量眼外手术(不用环扎手术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在术前伴有PVR B和C期的脱离恰当吗?③这种手术能使视网膜复位而且PVR长期稳定或消退吗?材料和方法:对1979-08/1982-07之间手术的伴有行PVR(B和C期)的72例脱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38眼为PVR C1期,11眼为C2期,1眼为C3期.手术包括冷凝固定、不放液的节段性垫压或球囊垫压.41位患者随访11~13.5a;31例患者在随访的6~143mo期间死亡.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期为7.5a.10眼进行了再次手术,由节段性垫压组成,没有环扎术或玻璃体切除术.结果:在初期节段性垫压手术后,57眼(79%)视网膜完全复位,11眼(15%)部分复位."早期"再脱离占8.3%,发生在6mo内;6mo~9a之间没有再脱离;"晚期"再脱离有2.8%,发生在9~13.5a之间.再次手术后(10例),85%在长期随访中保持复位.没有虹膜红变、继发性青光眼或眼球萎缩.12眼发生黄斑前膜.未经黄斑手术,术后6mo视力为0.3~0.8的26眼;0.1~0.2的16眼;≤0.05的30眼.平均随访7.5a后视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VR(B和C期)脱离的手术可以是相对无创伤的、通过对裂孔区有限的冷凝固定和节段性垫压且不引流视网膜下液.手术也检验了PVR等级.10眼中有8眼未经再手术而复位了,而且在长期的随访中一直保持.对这些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以及用玻璃体切除术作为再次手术的一个可比较系列,证明在6mo后的解剖和功能结果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未作玻璃体切除术的系列并发症较少,而且损害较小.

  • 眼科麻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作者:陈红斌;陈家祺;陈秉学;杨远霞

    目的:通过分析本单位和国内眼科麻醉发展的概况及其目前存在问题,探讨未来眼科麻醉在技术、药物与监测等方面的发展思路.方法:回顾早期及目前眼科麻醉应用技术和药物、并以调查方式分析局麻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结果:眼科麻醉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麻醉技术、药物与监测等仍存在不足,大部分局麻手术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及不适.结论:通过列举国内外文献资料方法探讨眼科麻醉发展的思路,指出应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并解决非全麻患者对安全、舒适的镇静镇痛的需求,形成现代眼科麻醉的规范化方法,建立专科麻醉分支.

    关键词: 眼科手术 麻醉
  • 曲安奈得:用于玻璃体内注射的配制法

    作者:Ingrid Kreissig;Jost B. Jonas;Urs Vossmerbaeumer;王琳;惠延年

    目的:具有抗增生、抗水肿、抗炎和血管稳定作用的曲安奈得(TA)混悬液在眼水肿、新生血管和增生性疾病,特别是黄斑疾病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加.本文描述玻璃体内注射用的TA的配制法并分析赋形剂(苯甲基乙醇)过滤后的实际剂量.方法:从40mg Volon A瓶中,相当于Kenalog40mg,抽取0.625mL结晶混悬液,相当于TA25mg.在无菌条件下,过滤混悬液以去除溶剂苯甲基乙醇,结晶体用9g/L氯化钠洗涤4次,进行TA玻璃体注射.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在头2wk内的眼内炎和1~2mo的高眼压.结果:预期25mg TA的浓度在溶剂过滤后测量为23.8mg.在另一个药学实验室,同样过滤后结果是12.8mg,均不是预期的剂量25mg TA.结论:还没有玻璃体内注射TA的标准剂量.手术医生应该知道过滤后玻璃体内注射TA的剂量将比预期的要少.需要在注射后密切随访:在第1wk监测无菌性眼内炎或假性眼内炎,在第2wk要识别感染性眼内炎,它可能出现在无痛和不充血的眼,但必须立即治疗.继发性高眼压可能在注射后1~2mo发生;一般可用抗青光眼药物控制.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