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糖尿病与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尹澜;皮裕琍

    目的:研究糖尿病因素对于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的影响.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共182眼,其中糖尿病者102眼,无糖尿病者80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结果:有糖尿病者并发黄斑囊样水肿发病率为14.7%,无糖尿病者发病率为3.8%.结论:糖尿病因素与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存在直接相关性.

  • 基层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转型分析

    作者:赵凤琴;徐静;王玲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白内障从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到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的过渡.方法:对有ECCE手术经验的医生,通过130眼动物实验后,进行100例老年性白内障Phaco带教培训.结果:术后1d视力≥0.3者94%,≥0.5者83%;术后3mo视力≥0.3者96%,≥0.5者90%,人工晶状体植入率100%,无角膜失代偿、核坠落、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实现了从ECCE到Phaco的安全过渡.结论:基层医生只要以严谨、积极的科学态度进行学习,有扎实的显微手术基础,严格选择病例,配以良好的设备,强调规范化操作,同样能成功地完成转化过程,开展较高质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爱宏;李桃云;谭辉;谭笑笑;刘素勤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2/2005对246例(25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246例(256眼)患者均达到了脱盲的目的,脱盲率达100%,脱残率达93.8%.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好、安全、经济,适宜于暂无超乳设备的医院和基层医院开展.

  • 开放性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例回顾分析

    作者:朱宝义;苏丽萍;王建伟

    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二期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的视力、早期并发症及屈光偏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5年15例开放性眼外伤引起角巩膜撕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一期行白内障摘除及开放性眼外伤修复术,二期进行IOL植入术.主要记录患者佳矫正视力,早期并发症及屈光偏差.结果:两次手术时间间隔平均为2.57mo,佳矫正视力,13例(87%)矫正视力在0.5或以上,所有眼佳矫正视力均在0.3或以上.手术早期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轻度至中度虹膜睫状体炎、黄斑水肿、黄斑皱褶等.术后视力的改善受限于因角膜中央或旁中央疤痕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及发展的黄斑皱褶.后的屈光状态,11眼(73%)屈光在1D内,屈光正常,4眼(27%)屈光在1~3 D.结论:开放性眼外伤二期植入IOL是安全的.应用受伤眼生物学数据计算IOL度数,二期植入IOL对于开放性眼外伤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获得理想的矫正视力有益.

  •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

    作者:李国培;赵刚平;朱敏;虞林丽;陈燎原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效果,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Zeiss Visulas氩离子眼科激光治疗仪对36例58眼的光凝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6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6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后囊混浊,先期行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24眼视力提高1~2行,占42%,其中BDR 16眼,PPDR 8眼;28眼视力无变化,占48%,其中PP-DR24眼,PDR 4眼;6眼视力下降,占10%,均为PDR.3mo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 电按摩联合球后注射血管扩张剂治疗视神经萎缩

    作者:景连喜;石玉恒;冯建玲;王小红

    目的:探讨电按摩联合球后注射血管扩张剂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原因、结果及防治原则.方法:对行电按摩治疗的132例(243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32例243眼总有效率为84.8%(206眼),其中视神经炎性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率为93.7%.8种并发症除1例眼痛3mo完全恢复外,其它均在4 h~10 d内恢复.结论:电按摩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显著,并发症可防可治.

    关键词: 视神经萎缩 电按摩
  •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小权;陈芳霞;赵勇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6例,术前泪囊碘油造影,鼻腔检查和治疗,术后药物治疗,泪道冲洗、拔管,及鼻腔处理.结果:术后治愈率86.5%,好转率13.5%,手术有效率达100%.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慎重选择病例,术后综合治疗与处理是泪囊鼻腔造孔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病理性近视眼底荧光造影分析

    作者:陈敏瑜;陈姚若;钟广斌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选择-8.00D以上病理性近视患者共80例106眼行FFA检查,根据造影表现结合眼科常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造影显示视神经乳头出现异常荧光者21眼(19.8%).视网膜出现局灶性窗口样荧光32眼(30.2%),局灶性墨汁样渗漏荧光20眼(18.9%),局灶性荧光遮蔽18眼(17.0%).黄斑区的局灶性荧光遮蔽15眼(14.2%),局灶性荧光渗漏12眼(11.3%).视网膜血管的异常荧光共10眼(9.4%).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25眼(23.6%),发生在黄斑区、后极部和周边部,呈单一或多发病灶.结论: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脉络膜呈现复杂多样的病变特征,尤其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多发危害大,FFA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璐;马小平;王勇;郑波;王润生;潘爱珠;韩璐琳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810nm红外激光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合并CNV患者15例15眼进行治疗.治疗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1~3 mo.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15眼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与初诊视力相比,73.3%无变化,26.7%增加.所有病灶渗漏减少或消失,出血基本吸收,CNV部分闭塞并纤维化.OCT检查激光后CNV厚度变薄.有3例患者3眼脉络膜萎缩灶扩大,2例2眼病灶瘢痕化.结论:TTT对治疗高度近视合并CNV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病灶疤痕化及脉络膜萎缩灶较治疗前扩大的问题.

  • 泪道探通配合插管留置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雯;胡义珍;黄渝侃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配合插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泪道探通配合插管留置术治疗60例(90眼)泪道阻塞患者,术后3mo拔管,随访6mo,将阻塞部位不同和既往不同治疗史的疗效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阻塞部位在泪小管,泪总管和鼻泪管的成功率分别为85.7%,75.8%,53.5%.经x 2检验,阻塞部位在泪小管与在泪总管的手术疗效相同(P>0.05),阻塞部位在鼻泪管的手术疗效均低于阻塞部位在泪小管或在泪总管的(P<0.05).既往做过泪道激光手术疗效均低于未做过手术或曾做过泪道探通配合插管术(P<0.05).曾做过泪道探通配合插管术再次手术不影响疗效(P>0.05).结论:泪道探通配合插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经济,简单,方便,治疗泪小管与泪总管阻塞效果好,手术失败再次手术仍有价值,但不适合治疗泪道激光手术失败后的病例.

  • 外伤性前房积血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秧生;张娟;任百超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03/2006-03收治42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1)半卧位休息,包扎.(2)止血、降眼压.(3)玻璃酸酶联合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4)自由基清除剂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应用.必要时行前房穿刺冲洗.结果:Ⅰ级、Ⅱ级前房积血吸收快,部分视功能恢复佳.少数Ⅱ级和Ⅲ级视功能恢复较差.结论:早期积极恰当治疗,前房积血吸收加快,视功能较大限度地恢复,可减少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

    关键词: 前房积血 外伤 治疗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梅;康刚劲;何跃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临床诊断、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9/2006-07以来8例11眼ARN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治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除1例1眼无眼前段表现外,其余7例(10眼)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前段炎症、玻璃体炎、坏死性视网膜炎和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8例中1例(1眼)HSV-1阳性.治疗后视力提高共5眼(46%),终视力≤0.1者7眼(64%).随访期内10眼(91%)病变控制.结论:ARN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早期足量地抗病毒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性视网膜光凝、必要时玻璃体手术是控制病变的关键.

  • 儿童穿透角膜移植50例临床研究

    作者:马挺;程燕;银勇;吴洁;张长宁;朱炳良;朱秀萍

    目的:探讨儿童穿透角膜移植的治疗及如何提高治愈率的问题.方法:对50例因各种原因所致角膜混浊儿童的54眼进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随访6~18 mo.结果:移植片透明率为80%(43/54).术后38例患者裸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提高视力,预防弱视和完善视觉发育方面,儿童穿透角膜移植有重要意义.尽管儿童术后效果较成人差,但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超;黄欢;沈效军;吴秀匀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81眼),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结果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先行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12 mo分别行眼底荧光造影,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荧光造影了解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以及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全视网膜光凝81眼治疗后视力提高者22眼,占27%,视力不变52眼,占64%,有效率达91%,视力下降7眼,占9%.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6眼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23%,15眼部分消退,占57%,增殖前期视网膜出血、渗出完全吸收13眼,23%,部分吸收35眼,64%,7眼不变,占13%.13眼合并有黄斑水肿者部分或完全消退7眼,占54%.结论:及时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有重要作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应用典必殊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新宇;刘磊;袁菁

    目的:观察典必殊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05-06/2005-12在我院行LASEK术100例20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典必殊组,3g/L Tobramycin+1g/L Dexamethasone)和对照组(托百士组,3g/L Tobramycin),对两组病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情况、视力、Haze程度及眼压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应用SPSS12.0软件包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3d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上皮愈合情况、眼压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合理使用典必殊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不会影响角膜上皮的愈合,不增加继发性高眼压的比例.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水法娩核与圈套器娩核方法的对比

    作者:张林;刘慧;向华东;李志敏;刘申志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水法娩核及圈套器法娩核两种方法.方法:326例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患者随机分成水法娩核及圈套器法娩核两组,观察对比两种娩核方法晶体核娩出操作时间、术中并发症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娩核操作时间:水法娩核组平均时间20s,圈套器组平均时间90s,水法娩核组手术并发症较少.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水法娩核组:0级97眼,1~4级82眼;圈套器组:0级39眼2~4级108眼.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x2=24.28,p<0.01).结论:水法娩核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组织损伤轻、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大规模的白内障扫盲手术.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血液检测指标

    作者:赵晶;戴虹

    目的:探询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相关的可定量血液检测指标,以便对发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患者进行监测,为适时的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无糖尿患者群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粘附因子(sICAM-1)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统计学差异.结果:HbA1c水平在正常对照与糖尿病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无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组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分别与另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RP水平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组与另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sICAM-1水平各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血HbA1c和CRP水平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有提示意义.

  • 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瑞夫;高晓唯;闫希冬;董晓云;吉秀祥

    目的:观察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3例(343眼)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12.4%,对照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为25.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2.2%,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8.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9.6%,对照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36.4%,差异有显著性(P<0.005),出院时两组间功能性滤过泡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疗效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 角膜板层烧烙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张红松;罗军秀

    目的:研究角膜板层烧烙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BK患者采用角膜板层烧烙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其中绝对期青光眼7例,人工晶状体眼4例,角膜穿孔伤1例.结果:患者12例术后眼部疼痛等刺激症状均消失,随访3~48 mo均未发现BK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角膜板层烧烙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控制BK的症状,防止BK的复发,是治疗BK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 首诊于眼科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巩琰;魏世辉;曹向宇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相关眼科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期间(2007-01),1mo中因首诊于眼科而误诊的4例CVST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此病多以视力下降、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而首诊于眼科,此4例患者均有视力下降的症状,全部有视乳头水肿及颅压高等临床表现.阻塞部位均为横窦.结论:本病并不少见,早期容易漏诊误治,对于CVST患者,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是其常见表现,可以通过DSA(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做出早期诊断,对于颅内高压的症状应高度怀疑CVST.

  • 泪道疏通联合典必殊眼膏留置治疗泪道阻塞

    作者:张宗端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典必殊眼膏泪道注药留置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泪道探通、激光泪道成形术的患者128例196眼,术中联合泪道注入典必殊眼膏,术后每5~7 d酌情再次或多次注药,回顾分析应用效果.结果:泪道探通联合注药154眼,有效119眼,有效率为77.3%;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注药42眼,有效34眼,有效率为81.0%;总有效率为78.1%.结论:典必殊眼膏泪道注药留置在泪道探通、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疗效.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张作仁;顾育红;韦立群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上方巩膜瓣隧道切口对26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 mo~1 a,28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滤过泡分类:Ⅰ,Ⅱ型功能滤过泡占88%,Ⅲ型滤过泡占15%.术后前房反应,大多数前房炎性反应轻微,前房有不同程度加深,但有6眼有纤维渗出及出血,经治疗吸收.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 用针头作支撑物的泪小管吻合术

    作者:方俊宏;杨秀章

    目的:总结应用钝头静脉注射针头作断裂泪小管支撑物的吻合术的简易性和优点,并介绍在术后拔除支撑针头后佐以注碘必舒眼膏于泪道中,对提高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33例(33眼)下泪小管断裂伤者,应用7~8号静脉注射针头去尖端后磨钝和消毒,将其置入断裂泪小管后行吻合术,术后2~4 wk拔除支撑针头.拔除支撑针头后,冲洗泪道继注碘必舒眼膏于泪道中,每2d一次,连续4~5次.结果:33眼均手术成功,随访3 mo~6 a,全组病例均泪道通畅和无泪小点裂伤或外翻等并发症.结论:用硬质针头作断裂泪小管支撑物行吻合术,操作简易,并可避免鼻泪管粘膜损伤等并发症,而且必要时可重新置入泪小管;拔除支撑针头后注入含类皮质激素的碘必舒眼膏于泪道中,可抑制泪小管吻合段的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两者合壁,使手术效果佳,而且可缩短泪小管支撑物的置留时间,减少泪小点裂伤等并发症.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荧光造影临床分析

    作者:陈萍;赵炜;王楠;蔡海娟;赵可浩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底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表现的差异,评价FFA在DR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分别行散瞳眼底镜检查及FFA检查,行DR临床分期,分析总结两者的表现差异.结果:120例(238眼)糖尿病患者中,眼底镜下"正常眼底"42眼中FFA修正诊断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DR)Ⅰ期者11眼,修正诊断为NDRⅢ期者3眼;眼底镜下NDR176眼中FFA修正诊断为NDRⅢ期者18眼,修正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Ⅳ期者18眼;PDR 20眼均未行修正诊断.结论:FFA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异常,更准确对DR进行诊断及分期.

  • 两种散瞳剂在弱视儿童验光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廖斌;卢炜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对5~9岁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60眼)弱视儿童先后用两种散瞳剂(美多丽与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近视组、散光组的差异无显著性;远视组美多丽与阿托品眼膏的验光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存在相关性.结论:在特殊情况下,美多丽可以作阿托品的替代药对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20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楚静;文智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18 mo.结果:200例术眼中,后囊膜破裂7例,虹膜根部离断2例,术后1d角膜内皮水肿52例,前房积血11例,人工晶状体偏位3例,切口渗漏2例,术后1mo,视力均>0.2,术后6~18 mo视力≥0.5的181例,占90.5%,平均散光(0.97±0.52)D.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愈合快,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设备要求低,学习周期短,易掌握,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细节及技巧,即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在贫困地区及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摘出
  • Jensen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

    作者:金丽英;马春霞;蔡风梅;杨东光

    目的:观察Jensen术(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05/2006-09采用Jensen术治疗15例外直肌全麻痹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一次手术后正位14例、欠矫1例二次手术后正位.所有患者外观满意,复视消失、代偿头位消失、第一眼位正位、眼球可外转10°~20°,未发现眼前节缺血现象.结论:Jensen术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外直肌麻痹 斜视
  • 药物性角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小慧

    目的:探讨药物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以提醒临床医生注意,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方法:对临床所见24例34眼药物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角膜病变轻者,短期用药即可恢复角膜上皮混浊水肿消退,角膜透明视力增加.角膜病变重用药时间长者,大约2~4 wk才可完全恢复.结论:药源性角膜病变多由眼局部不合理用药引起,其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不同滴眼剂所致角膜毒性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眼科医生应关注滴眼剂对角膜的毒性作用,并积极预防和治疗,规范用药、预防发生是关键.

  • 眼结核误诊5例病理分析

    作者:王卉芳;张妍春;蔡凤梅;杨新光

    目的:加强临床对眼部结核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检查后被确诊为眼结核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五例眼结核中1例眼眶结核,4例全眼球结核.术前B超、CT检查均为眼(眶)内占位性病变行眼球摘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眼部结核感染,术后给与抗结核治疗.结论:结核性眼内炎与眼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眼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表现极为相似,诊断时须重视鉴别,必要时经病理检查确诊.

  • ET-1的眼科研究进展

    作者:曹文捷;周英华

    内皮素1(ET-1)是体内已知的作用力强、持续时间长的缩血管肽,目前在眼科有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青光眼、角膜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一阐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眼底新生血管

    作者:周洪伟;吴强

    眼底新生血管是多种眼病的并发症,研究发现促进眼底新生血管发生发展的主要的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这些眼病的病理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表达上调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脉络膜或视网膜的新生血管.目前缺少针对眼底新生血管的有效的早期治疗手段,一系列下调或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其受体的药物和抑制二者结合后生物学效应发挥的药物已成为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研究的热点之一.

  • 糖皮质激素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作者:徐建锋;王雨生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与眼内疾病密切相关,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抑制CNV生长是此类疾病当前临床治疗关键,也是该基础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眼内CNV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相关综述.

  • 眼部新生血管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作者:刘正;王业青;张晓梅

    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本文对VEGF的特性、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抗VEGF治疗进行综述.

  • 射流乳化-新的晶状体乳化技术

    作者:赵江月;张劲松

    晶状体射流乳化技术(aqualase)是一种全新的晶状体乳化技术,它利用温热的盐水脉冲对晶状体进行乳化吸除,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无热损伤等优点.下面就这种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 纤溶酶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雪霞;吴海洋;陶海

    纤溶酶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酶系,功能在于溶解血栓和重塑细胞外基质.它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视网膜血管阻塞、黄斑下出血、玻璃体出血和纤维形成的治疗中及诱导玻璃体后脱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纤溶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进展

    作者:曾新生;曾军

    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寻找并封闭所有的视网膜裂孔,创造条件促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贴近,消除或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现综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发展概况,各种手术方式的主要优点、手术适应证、存在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前景.

  • 老视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买志彬;郝燕燕

    随着人们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不损伤远视力的前提下恢复近视力是目前老视矫正手术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此目的,出现了多种手术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角膜、晶状体及巩膜等的老视矫正术作一综述.

    关键词: 老视 角膜 晶状体 巩膜
  • 前房穿刺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黄靖妍;姜立超;李相军;张延奎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开展,前房穿刺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眼科临床工作中.现就此项技术的应用、穿刺部位、方法、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作一总结.

    关键词: 前房穿刺技术 应用
  • 青光眼药物治疗的回顾和展望

    作者:邱敬华;刘旭阳;武正清

    青光眼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主要的致盲眼病.高眼压是多数青光眼主要的危险,也是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重点.随着人们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药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抗青光眼药物也有了很大进展.现就目前正在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做一综述性回顾并介绍正在研究开发的抗青光眼新药的药效及降眼压机制.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进展研究

    作者:姚晶磊;何守志;徐冰;肖林;刘利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日臻完美及人工晶状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非球面人工的出现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带来了福音.本文通过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发展历程、选择依据、材质比较、临床研究等多方面探讨,全面地分析总结了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bHLH转录因子对视网膜细胞命运决定的作用

    作者:张锟;高玲

    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抑制型bHLH转录因子促进视网膜干细胞状态的维持和出生后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分化.而活化型bHLH转录因子的激活则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分化.另外,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也参与到这一过程.本文将对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 透明质酸酶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红;陶海;吴海洋

    透明质酸酶可使透明质酸水解成双糖化合物,并离解细胞间质屏障,使玻璃体液化,是目前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有应用潜力的酶之一.透明质酸酶的相关研究有可能为玻璃体手术带来新的进展.现就透明质酸酶应用于玻璃体手术的研究背景、实验研究进展、临床应用情况、主要优点和主要并发症及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一扼要综述.

  • 儿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王玲;王淮庆

    本文首先总结了三级功能的定义与分类,其次阐述了双眼视觉发育和关键期新研究进展,以及双眼视觉的检查方法现状,后介绍了双眼视觉研究在儿童斜、弱视的应用现状与进展,从而为儿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一氧化氮与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琼;张士胜;王玲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调节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及新生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本文就NO及其合成酶(NOS)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 生长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作用

    作者:张妍;苏冠方;吴宏

    RPE对多种生长因子敏感,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生长因子对RPE细胞及其相关疾病所起的作用,以期从该角度研究治疗疾病的相关方法.

  • 培养鼠视皮层神经元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特点

    作者:张荻;王美迟;吴小影;刘双珍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视皮层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特点.方法:用膜片钳记录仪采用全细胞模式记录体外培养大鼠视皮层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结果:大部分受检细胞可记录到明显去敏感的内向电流,且具有剂量依赖性.IGABA可被足量bicuculline完全阻断.GABAA受体的失敏恢复时间为5min.结论:体外培养视皮层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特点为探讨视觉形成及其发育机制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

  • 黄芪提取物对体外高糖培养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建华;段俊国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提取物对体外高糖培养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pericyte,PC)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高糖(20mmol/L)培养2d的第3代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提取物,继续培养2d,用MTT比色法,测定每组的吸光度值(A值),根据A值计算抑制率.另在周细胞中加入0.4g/L黄芪提取物,2d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黄芪提取物0.0256~10 000 mg/L浓度组对高糖培养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A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周细胞以20mmol/L葡萄糖培养48h后,加入400mg/L黄芪提取物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12.2%±1.5% vs 7.30%±2.0%,18.6%±2.1%P<0.05).结论:黄芪能抑制周细胞凋亡,提高体外高糖培养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存活力.

  • 层黏连蛋白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欣玲;于韬;张国刚;阎启昌;张劲松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接种于层黏连蛋白包被培养皿(Ln组)和空白培养皿(对照组)中,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作出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在细胞内的表达;RT-PCR法检测TGF-β1和cytokerat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n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3~7 d,Ln组A570明显低于对照组(0.20 vs 0.28,0.22 vs 0.30,0.28 vs0.34,0.31 vs0.36,0.33 vs 0.36,P<0.05);α-SMA在对照组细胞内表达良好,在Ln组的表达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Ln组TGF-β1 mRNA的表达下降,cytokeratin mRNA表达增加.结论:层黏连蛋白能抑制翼状胬肉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 氨基胍对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作者:庞东渤;符丽娟

    目的:观察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改变及氨基胍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制备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糖尿病3mo(DM3)组,6mo(DM6)组,氨基胍3mo(AG3)组和6mo(AG6)组.每组大鼠各10只,分别饲养3,6mo.取大鼠视网膜进行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DM组视网膜周细胞数目随病程逐渐减少,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分布于核膜下;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变性,空泡化,胞质消失,基底膜增厚.AG治疗组则明显改善.结论:氨基胍对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有防治作用.

  • 联合阻断CD28和ICOS对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娇;王又东;张劲松

    目的:建立兔角膜移植高危模型,通过联合阻断CD28和ICOS,探讨CTLA4-Ig及ICOSmAb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联合阻断组:植片为浸入含有CTLA4-Ig和ICOSmAb的中期保存液中.ICOS组:植片为浸入含有ICOSmAb的中期保存液中.CTLA4组:植片为浸入含有CTLA-4Ig的中期保存液中.对照组:单纯角膜移植,不做CTLA-4Ig和ICOSmAb处理组.观察术后受体植片角膜混浊情况和植片病理改变,RT-PCR方法检测植片IL-2,IL-10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植片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联合阻断组兔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92±18)d,较其它3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21d联合阻断组移植物中IL-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植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细胞浸润较其它3组明显减少.结论:应用CTLA4-Ig和ICOSmAb联合阻断CD28和I-COS,可以明显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的存活率.

    关键词: 角膜移植 CTLA4 ICOS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燕;王万辉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预处理对大鼠急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4只(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处死),生理盐水组16只(造模前3hip生理盐水),rhEPO组16只(造模前3hip rhEPO).采用生理盐水前房加压灌注法升高大鼠眼压至100mmHg并维持60min,于造模成功后6,24,48,72h分别处死动物摘取眼球制作视网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分别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测凋亡细胞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量化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高眼压造成大鼠视网膜损伤,生理盐水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变薄,所占整个视网膜的百分比较正常组下降,rhEPO组视网膜内层所占百分比较生理盐水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大鼠视网膜未见TUNEL阳性细胞,生理盐水组和rhEPO组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均可见TUNEL阳性凋亡细胞,但thEPO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视网膜p-Akt有弱表达,生理盐水组和rhEPO组在神经节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均可见p-Akt阳性细胞,但rhEPO组比生理盐水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节细胞层与内核层p-Akt的表达较内网层强.结论:rhEPO预处理可减弱高眼压对视网膜造成的损伤,减少和延缓细胞凋亡的发生,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上调p-Akt来抑制凋亡的发生.

  • CD40在人球后成纤维细胞的表达

    作者:傅德生;许雪亮

    目的:探讨rhIFN-γ作用下,正常人和TAO患者球后成纤维细胞(RF)CD40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用RT-PCR法,对rhIFN-γ诱导正常人和TAO患者RF CD40的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经100,200,400,1 000kU/L rhIFN-γ作用48h后,正常人和TAO患者RF CD40的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483±0.095和0.476±0.051,0.647±0.034和0.659±0.083,0.849±0.017和0.852±0.024,0.891±0.082和0.894±0.041与各自对照组0.203±0.032和0.213±0.0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同一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00kU/L rhIFN-γ作用12,24,48,72h后,正常人和TAO患者RF CD40的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331±0.047和0.329±0.025,0.668±0.067和0.683±0.104,0.849±0.017和0.852±0.024,0.865±0.021和0.876±0.014与各自对照组0.203±0.032和0.213±0.0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同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FN-γ可上调正常人和TAO患者RF CD40mRNA的水平,呈浓度和时间依赖.

  • 层黏连蛋白体外对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欣玲;于韬;张国刚;阎启昌;张劲松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层黏连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法对成人眼进行IPE的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其形态;以不同浓度的层黏连蛋白(0,1,5,10mg/L)处理第3代IPE细胞,MTT法作出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CK1)表达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IPE细胞内色素丰富,而传代培养后色素显著减少;低浓度层黏连蛋白(5mg/L)明显促进IPE细胞增殖(0.187 vs 0.151,0.236 vs 0.176,0.245 vs 0.215,0.261vs 0.238,0.279 vs 0.254;P<0.05);高浓度(10mg/L)明显抑制细胞增殖(0.121 vs 0.151,0.081 vs 0.176,0.094 vs0.215,0.065 vs 0.238,0.078 vs 0.254;P<0.05);CK1染色均为阳性,高浓度层黏连蛋白(10mg/L)使IPE细胞聚集,CK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层黏连蛋白对IPE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的层黏连蛋白适于IPE细胞的体外培养.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作者:刘东宁;刘哲丽

    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视网膜增殖膜纤维化和新生血管形成与MMP-2和MMP-9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R患者20例视网膜前纤维血管膜MMP-2和MMP-9的表达,并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0例非血管性增殖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DR增殖膜MMP-2和MMP-9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0%和85%,PVR增殖膜MMP-2和MMP-9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0%和60%.在PDR增殖膜上可见血管周围基质MMP-9染色阳性,而且与PVR增殖膜相比,PDR增殖膜MMP-9表达有显著提高.结论:PDR增殖膜MMP-2和MMP-9均有表达,在PDR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两种方法培养人眼眶前脂肪细胞的比较

    作者:雷翔;许雪亮

    目的:研究人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培养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培养的利弊.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对人眼眶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培养出大量的前脂肪细胞,并能进行传代.组织块法方法简单,需要的组织标本量少,但在原代培养时组织块容易脱离瓶壁,生长欠均匀,传代前生长较缓慢,培养的细胞成分较混杂;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成分较单一,增殖迅速,但步骤较复杂,需要的标本量较多.结论:人眼眶前脂肪细胞可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研究者可根据病例标本获得量的多寡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

  • 含LacZ报告基因的PcDNA3.0裸质粒转染青光眼滤过术后家兔模型的表达

    作者:喻箭;李平;周元国;叶剑

    目的:观察含LacZ报告基因的裸pcDNA 3.0重组质粒在体转染小梁切除术后家兔眼的表达情况,建立动物模型,评价其应用价值,为利用裸质粒对抗青光眼术后瘢痕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制作家兔双眼小梁切除术后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术后1d在右眼术区局部注射含LacZ报告基因的pcD-NA30裸质粒0.1mL(100μg),左眼术区注射等剂量空质粒,通过X-gal染液原位染色检测注射后1,3,6,15d组织标本中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情况,绘制感染效率曲线.结果:重组pcDNA 3.0裸质粒100μg可以转染术后滤过区结膜下成纤维细胞并表达携带的基因,表达高峰期3~6 d,15d时仍可检测到少量表达细胞,对照侧各个时相点均未检测到表达.结论:重组pcDNA 3.0裸质粒可以携带外源性基因转染家兔小梁切除术后术区成纤维细胞,适用于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动物模型行基因治疗.

  • 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家兔细菌性角膜炎体内外抗菌作用

    作者:肖毅;李晨;梅其炳;张峰;周四元;马吉献

    目的:研究妥布霉素滴眼液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H肉汤稀释法,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杀菌试验.体内用角膜环钻损伤兔眼角膜,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造成角膜炎动物模型.然后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d,每眼0.1mL,连续给药7d.d8处死家兔.以观察角膜病理切片,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学t检验处理及角膜分泌物细菌培养判断疗效.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妥布霉素滴眼液对上述6种细菌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9,0.39,0.78,46.88,93.75,187.50μg/mL.体内抗菌试验显示,家兔眼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后,妥布霉素滴眼液在治疗3d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5d细菌培养转阴率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为100%,化脓性链球菌83%.角膜病理结果显示除化脓性链球菌伤口愈合较慢,余3种菌伤口斑痕愈合良好.结论: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敏感性较强;所致家兔角膜炎治疗效果较好,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性较弱.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表达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海;张风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表达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于玻璃体手术中采集PDR 35眼玻璃体,同时采集因黄斑裂孔行玻璃体手术20眼玻璃体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PA及PAI的表达浓度,并与VEGF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R眼玻璃体中VEGF、t-PA及PAI的表达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眼玻璃体(P<0.001).t-PA及PAI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在PDR眼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中不仅有VEGF,可能同时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参与.

  • 抗Ⅳ型胶原抗体-金雀异黄素偶联物体外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作者:刘芳;孔玮;孔珺;张劲松

    目的:研究抗Ⅳ型胶原抗体-金雀异黄素偶联物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抗增殖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偶联物与人晶状体囊膜结合的特异性;倒置显微镜细胞形态学观察;丫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偶联物作用下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偶联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偶联物既保持了抗体的免疫活性,又能高效的抑制体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论:通过活性酯法制备的抗Ⅳ型胶原抗体-金雀异黄素偶联物体外具有高效的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应用GDN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高波;袁铸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移植和人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rhGDN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无创血管夹在成年大鼠制作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分为玻璃体腔注射rhGDNF、视神经损伤处注射OEC、rhGDNF+OEC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损伤前、损伤后即刻及伤后1,2,4,8和12wk检测伤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视神经损伤后即刻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呈熄灭状.伤后1wk各治疗组和对照组潜伏期基本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振幅恢复缓慢,伤后1~2 wk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wk以后rhGDNF组和OEC组与对照相比间差异显著(P<0.05),GDNF+OE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8wk时对照组恢复至损伤前的43.1%,GDNF治疗组恢复至损伤前的51.5%,OEC治疗组恢复至损伤前的57.4%,而GDNF+OEC联合治疗组恢复至损伤前的68.7%,12wk后达75%.结论:嗅鞘细胞(OEC)移植和rhGDN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视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显著.

  • 褪黑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义珍;唐琼燕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中神经节细胞(retina ganglion cells,RGC)的防护和修复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利用前房高眼压灌注法制成左眼RIR模型,A组每日给予溶媒(100mL/L无水乙醇生理盐水)1mL/kg ip,B组每日给予5g/L MT1mL/kgip,直至处死动物.两组按左眼RIR后的存活时间又分为3小组:A1和B1组(损伤后7d),A2和B2组(损伤后14d),A3和B3组(损伤后30d),每组各4只.于处死前7d由双上丘和双外侧膝状体注射30g/L fluorogold(FG)标记双眼RGC,处死日行双眼眼球摘除术,将全视网膜组织铺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分鼻上、鼻下、颞上、颞下4个区域作荧光摄影,并输入计算机经图像分析系统计数RGC,计算RGC标识率(即损伤眼RGC数/未损伤眼RGC数)×100%,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1,A2,A3 3组RGC标识率分别为77.2%±6.4%,65.5%±7.0%,53.9%±4.4%;B1,B2,B3 3组RGC标识率分别为81.3%±9.3%,79.8%±8.4%,80.3%±11.1%.结论:大鼠RIR后MT治疗可提高RGC存活率.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超声乳化术角膜内皮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张翠英;穆长征;刘华;龚蕤;刘英华;冯颖;李红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Deproteinized extract of calfblood,DECB)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冲洗剂和术后留置剂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纯种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制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动物模型,右眼为实验组采用加入DECB的BSS(平衡盐灌注液)作为术中冲洗剂和术后留置剂,左眼为对照组采用BSS必施为术中冲洗剂和术后留置剂.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6,12,24,72,168h分别裂隙灯下观察角膜;使用接触型角膜内皮反射显微照相系统定量分析内皮细胞平均面积(average size)、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细胞密度(cell density);术后即刻,术后24,72h行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内皮细胞活性率;术后6,24h、术后3d取实验兔角膜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术后裂隙灯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角膜无明显差别;术后即刻、术后6,12h角膜内皮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和内皮细胞密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h,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内皮细胞密度(P<0.05);术后168h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和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实验组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DECB能够促进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

  • 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兔眼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羊膜移植后的形态

    作者:李文娟;黄振平;李仲群;夏元

    目的:评价激光共焦显微镜在观察兔眼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后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家兔18只(雌雄不限)分A组为正常眼组,B组为角膜缘干细胞缺陷羊膜移植组.两组的家兔于术后第1,3,5,7,10,15,30d进行中央角膜各层组织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通过连续共聚焦扫描,获取手术前后角膜各层平面图像(x,y轴)及纵向断层图像(z轴),图像均非常清晰.角膜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呈多角型,胞体发暗,边界清晰发亮,明亮的细胞核可见或不可见.术后30d后角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光反射正常;前基质细胞边缘欠清,胞核明亮呈纺锤形.后基质角膜细胞核较长,相对前基质密度较低.术后30d基质细胞排列紊乱,散在的、反光较强的圆形物质,并产生反射较高的细胞外基质.一些细胞呈梭形,基质产生点状与线形交织的瘢痕组织;基质层内有少量的新生血管,见红细胞在血管内流动;内皮细胞呈规则的六边形,细胞边界呈黑色胞体发亮,看不到细胞核,边缘发暗.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可对角膜进行无创伤、实时活体检查,具有高清晰度、确切的深度定位、时间动态观察、纵向断层扫描等优势,更可提供理想的角膜精确、可重复、深径度图像.

  • 应用视网膜铺片和神经元逆行标记技术测定神经节细胞密度分布

    作者:徐西彬;陈耀星;王子旭;董玉兰;曹静;刘妍妍

    目的: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 ganglion cell,RGC)的准确定量研究提供形态学的指标依据.方法:联合应用Nissl染色法和神经元逆行标记技术,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RGC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两种标记方法在视网膜组织中标记的细胞形态、大小和密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Nissl染色可以使所有细胞着色,神经元逆行标记技术仅使RGC着色.通过两者的综合分析,在RGC等密度曲线图中可以观察到在视神经乳头下方形成一个沿鼻颞侧轴方向伸展的高密度区,即视条纹,由视条纹至周边部细胞密度递减.结论:联合应用视网膜铺片法和神经元逆行标记技术两者的优点,能够较准确地测定RGC的密度、大小及其分布等形态特征.

  • 孟加拉玫瑰红诱导的激光所致大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制作

    作者:郭瑶;陈蕾;王敏芳;柳力敏

    目的:视神经损伤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损害为主要特征,所以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以抑制视神经节细胞损伤对于人类治疗致盲性眼病具有重大意义.方法:大鼠60只,双眼分别为孟加拉玫瑰红注射实验组、孟加拉玫瑰红注射+激光实验组、激光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用25g/L乌拉坦10mL/kg麻醉,ip.结果:用孟加拉玫瑰红尾部注射和单纯激光的方法均不能产生视网膜缺血.用孟加拉玫瑰红诱导后,用激光的方法可以成功制作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并在闪光VEP、视网膜血液供应、光镜、电镜、定量观察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改变.结论:用孟加拉玫瑰红诱导激光可成功制作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

  • 形觉剥夺下雏鸡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中全反视黄酸含量的变化

    作者:许军;赵江月;王洪学;孙林;徐艳春;张劲松

    目的: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及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眼中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中视黄酸含量的作用.方法:选用新孵出的普通肉食家鸡75只,采用半透明薄膜眼罩遮盖的方法对左眼进行形觉剥夺,分为形觉剥夺组,遮盖时间为14d;形觉剥夺恢复组,遮盖11d后,去遮盖3d.两组的右眼作为对照眼.暗室内处死小鸡后,立即摘出眼球.冰台上用角膜钻取直径为8mm的后极部眼组织块,手术显微镜下快速分离出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纤维层和软骨层组织.将每3个标本作为一个样品.取空白样品,加入全反视黄酸标准溶液,按样品处理方法操作后,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品的色谱分析,分别确定出各组织中视黄酸的出峰位置,根据计算机的色谱工作站计算出样品的含量.结果:正常眼视网膜、脉络膜、巩膜中均有RA存在,其中脉络膜中RA含量高,其次为巩膜及视网膜,其中巩膜纤维层的含量高于软骨层中的含量(P<0.05).形觉剥夺14d后,视黄酸含量在视网膜中明显增高(P<0.01,n=10);在脉络膜中明显下降(P<0.01);在巩膜软骨层及纤维层中RA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纤维层中下降得更为明显.除去形觉剥夺3d后,视黄酸含量在视网膜中明显下降(P<0.01);在脉络膜中明显升高(P<0.01),为剥夺眼视黄酸水平的7倍;在巩膜软骨层和纤维层中明显升高(P<0.01),且纤维层中的含量高于软骨层中的含量(P<0.05).结论:形觉剥夺及去形觉剥夺时,小鸡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纤维层及软骨层中视黄酸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极部巩膜纤维层中视黄酸含量变化比软骨层更为明显.

  • 白化病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例

    作者:刘三梅;钟捷;樊映川

    0 引言白化病是较为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是一组由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性疾病.白化病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很少,现将我院2例报告如下.

  • 先天性青光眼合并Sturge-Weber综合征1例

    作者:蔡莉;胡丹;戢维颖;张自峰;王雨生;张鹏

    1 病例报告男,20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伴胀痛2a就诊,入院检查:右侧颜面部毛细血管瘤,累及右侧额部、眼睑及唇部(图1).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0.25;左眼0.1,矫正0.8;右眼上睑、眼睑内外侧可见片状红色血管瘤,结膜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充血(++)(图2);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4mm,光反应迟钝;晶状体透明,眼底:OD色淡,杯盘比0.9,后极部视网膜近颞下血管弓处约3PD大小视网膜呈桔黄色反光增强,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左眼前、后节检查(一);眼压:右眼33mmHg,左眼16mmHg.

  • 眼睑淀粉样变性手术切除并睑成形术1例

    作者:张洪勋;吴玮;黄;韩闯举

    1 病例报告男,46岁,汉族,因发现右眼上睑肿物半年余于2004-03-17入院.查体:全身情况无特殊.专科:右眼视力0.8,上睑中央部皮肤稍隆起,轻度上睑下垂,上睑板结膜面中央部扁平包块凸起,高出睑板面约1mm,边界清,大小约1.2cm×0.6cm,质硬,无压痛,不活动,局部睑结膜淡红色,脆性大,球结膜无充血,眼球运动正常,屈光间质清,前房正常,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无特殊,眼压14mmHg.

  • 脉络膜黑色素瘤2例

    作者:吴晋晖;仲明;柳林;桑延智;付清

    0 引言本文报告近6a来我科收治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例2例,以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

  • 高频电灼浚通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妍丽;公重麟;黄毅;邹娟;李琴

    0 引言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且多发于女性,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溢泪、溢脓,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由于长时间的泪液浸蚀,还会引起慢性结膜炎和面部的湿疹,带来容貌上的缺陷.在以往多行手术治疗,我科引进WZC-Ⅲ型泪道高频治疗仪,自2005-03/2006-01治疗泪道阻塞患者65例(65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表麻下眼外肌手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周红星;李俊宁

    0 引言斜视手术的麻醉主要为局麻或全麻,一般情况下,凡是能够采用局麻者则不用全麻,只有当年龄过小或局麻不合作者,才采用全麻[1].我们以前局麻是用20g/L利多卡因5mL+7.5g/L布比卡因5mL+1g/L肾上腺素1mL(老年人不加肾上腺素)混合液0.3~0.4 mL肌附着处的球结膜下注射.我科自2004-06开始采用表麻行眼外肌手术39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用科恒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观察

    作者:叶克俭;王峰;任百超;杨建刚

    0 引言科恒滴眼液是硫酸新霉素和醇型地塞米松的复合制剂,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方便的使用方法,现已成为眼科手术后的常用药物.我们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采用科恒滴眼液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点眼,观察术后前房反应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LASIK手术中眼球旋转的观察研究

    作者:李耀宇;邱岩;邸玉兰;翟国光;屈哲

    目的:探讨LASIK手术中患者发生眼球旋转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203例(394眼)患者术前应用VISX波前像差仪进行虹膜照相检查,LASIK手术中利用VISX S4-IR系统进行虹膜定位检查,观察手术时与检查时的眼球旋转方向和角度.结果:虹膜定位的捕捉成功率为92.6%,394眼中共有346眼在术中发生了旋转.双眼均主要为外旋,其中,右眼中,36.5%发生了内旋、63.5%发生了外旋;左眼中,36.3%的发生了内旋、63.7%发生了外旋.右眼眼球旋转的小角度为0.1°,大角度为8.9°;左眼眼球旋转的小角度为0.1°,大角度为9.6°.平均眼球的旋转角度为(2.78±2.10)°.旋转大于5°的眼球为18.5%.结论:LASIK手术时,随着从坐位到仰卧位的改变,患者普遍存在着低中度的眼球旋转问题.该问题会对患者的术后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精确地进行虹膜定位,将有助于提高散光和高阶像差患者的手术效果.

  • 视乳头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报告

    作者:周朝晖;汤宪辉;王贞;陆莹;易省平;华芸;黄朝婷

    目的:探讨视乳头切开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2例.术前患者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手术常规做玻璃体切割,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以鼻侧视乳头边缘为中心,垂直刺入达宽处为止.术后1,3,6mo行眼底照像、FFA检查.结果:术中,视乳头切开后均可见视盘近端视网膜静脉充盈增加,9例术中穿刺时有少量出血,未经特殊处理均很快停止,1例术中发生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术后1mo内,11例患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均减轻或消退.术后3mo,患者行眼底照像、FFA检查结果均显示视网膜出血吸收,黄斑水肿消退;10例视力较术前提高(80%).1例保持不变,1例术中发生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者术后视力下降.结论:视乳头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有助于视网膜内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消退,部分患者视力可得到改善.

  •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角膜移植供受体选择中的应用

    作者:陈梅珠;惠延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程度,以及术前进行HLA配型的临床意义.方法:角膜移植患者91例92眼,其中高危角膜50例50眼,非高危角膜41例42眼.HLA-Ⅰ,Ⅱ类抗原分别由一步单抗法和DNA法检测.根据HLA氨基酸残基的相配数分为HLA的低错配组(2错配、3错配)和高错配组(4错配、5错配).结果:高危组的排斥反应率74.0%明显高于非高危组31.0%(P=0.001).在高危组中,HLA高错配的排斥反应率高达84.8%,明显高于低错配的52.9%(P=0.021),而且高错配组发生排斥反应的危险性是低错配组的1.6倍(RR=1.6).在非高危组中:HLA高错配的排斥反应率30.4%与低错配的31.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36).结论:高危角膜患者HLA高错配组的排斥反应率高于低错配组,术前进行HLA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而对非高危角膜配型无意义.

  • 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静;韩苏宁;吴昕;龚小雪;吴军丽;唐谋玉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方法:对10例(20眼)无法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术前近视球镜为-4.00~-10.25 D,平均(-7.32±1.66)D,柱镜0~-2.50 D,平均(-0.71±0.72)D.术前角膜厚度463~519 μm,平均(491±20)μm.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术后1~6 mo裸眼视力、屈光度及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1例下降,术后6mo球镜平均(-0.04±0.18)D,柱镜平均(-0.20±0.44)D.20眼等效球镜均在-0.75~+0.75D之间,其中17眼(85%)等效球镜在-0.50~+0.50D之间.角膜厚度平均(412±14)μm.Ⅰ级Haze者为1眼.结论:Epi-LASIK对于薄角膜近视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薄角膜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 PDT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CNV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观察

    作者:叶璐;吕帆;王润生;王勇;郑波;潘爱珠;郑云娟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经临床确诊的继发于PM的CNV患者30例(30眼),根据CNV的位置将患眼分为中心凹下CNV组(19例19眼)和旁中心凹CNV组(11例11眼),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和3mo对各患眼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中心凹下CNV组治疗后1和3mo时mfERG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旁中心凹CNV组治疗后1wk和1mo3~5环N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3mo3~4环N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1wk;1和3mo3~4环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mfERG显示PDT治疗能有效改善继发于PM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外的视功能.

  •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的分析与预测

    作者:谭业双;刘磊;李新宇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系统与经验公式所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的差异,评价经验公式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对53例106眼在术前和术后1a进行Orbscan角膜曲率测量,用经验公式计算出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结果:Orbscan和经验公式所得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为37.63±.38D,36.45±3.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低度和中度近视组,两种方法所得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为39.18±2.57D,39.92±1.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在高度近视组,两种方法所得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为37.10±2.07D,35.37±3.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验公式能准确预测低、中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的角膜前表面曲率.

  • HEINE视网膜计预测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玉;柳林

    目的:探讨HEINE视网膜计预测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术、资料完整的硅油填充患者24例24眼,用HEINE视网膜计检查,定量评估视网膜功能,预测术后视力.并与术后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EINE视网膜计检查完成率100%.HRVA与Post-BCVA结果符合率58%(14/24),假阳性率38%(9/24),假阴性率4%(1/24).二者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6,P<0.01.回归方程为HRVA=0.143+0.901Post-BCVA,截距(0.143)的标准误=0.055,t=2.622,P<0.05.结论:HEINE视网膜计预测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指导术前病例的进一步选择;由于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对于预测视力较好的,不能过于乐观的估计术后视力.

  • 白内障手术中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评价

    作者:党光福;S.C.Kulus;H.R.Koch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MS6116TU)的术后效果和人工晶状体轴位的稳定性.方法:对154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颞侧透明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入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向量分析借助双角图表,统计学处理采用T2检验.结果:主观验光的平均散光向量术前为1.51D×178°,术后为0.07D×121°.术后1d有11眼(7.1%)Toric IOL的轴向比预定方向偏差15°以上,随访中有12眼(7.8%)轴向偏离在15°以上;晶状体在囊袋内稳定性能好,本组未有二次手术再定位者.无论是高度(≥5D)或低度(≤2D)的散光晶状体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散光人工晶状体矫正术前角膜的散光,临床效果准确、可靠,并有着较好的预测性,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 视神经炎98例病因学临床分析

    作者:蔡莉;王雨生;胡丹;王海燕;张自峰

    目的:探讨视神经炎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视神经炎98例170眼临床检查资料,包括病毒、免疫学、影像学、脑脊液、荧光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结果: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65.8%,免疫学检查81.3%免疫球蛋白升高,77.8%补体降低,磁共振1例发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是视神经炎发病的重要原因,其次为遗传性、系统性疾病等.

  • 国人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血流改变的Meta分析

    作者:周钢

    目的:综合评价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眼动脉(OA)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诊断意义和临床应用.方法:计算机网上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6有关CRA和OA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测定的青光眼病例-对照研究文献40篇,对CRA和OA血流参数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合并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同质性研究结果为青光眼对侧未损害眼的OA与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正常人分别降低0.55~0.68和0.41~0.51个标准差,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正常人降低0.22~2.52和0.69~0.79个标准差,OA和CRA阻力指数分别高于正常人1.13~1.29和0.51~0.61个标准差.抗青光眼术后OA平均血流速度比正常低0.23~0.32个标准差,CRA阻力指数比正常高0.04~1.51个标准差.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CRA的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正常人分别低0.71~0.79和0.68~0.77个标准差,却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高0.03~0.12和0.04~0.13个标准差.闭角型青光眼的CRA搏动指数比正常人和POAG患者分别降低0.04~0.11和0.33~0.40个标准差.高眼压组的O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分别比低眼压组降低1.61~1.82,1.01~126,0.47~0.79个标准差,阻力指数分别比低眼压组增加0.57~0.73,0.82~1.06,0.03~0.34个标准差.合并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CAG)的OA平均血流速度和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正常人分别降低0.06~2.25和0.34~3.81个标准差.结论:各型原发性青光眼缺血性改变明显的是POAG,其次为NTG,CCAG.NTG的CRA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下降明显;CCAG的OA平均血流速度和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下降明显;POAG的CRA阻力指数增加明显.抗青光眼术后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OA和CRA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现其缺血性改变程度,是重要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指标.

  • LASIK非球面与标准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早期观察

    作者:刘勇;王恩普;刘兵;李丹;茹海霞;张梅

    目的:分析比较LASIK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后的视功能、角膜非球面形态(Q值)情况,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16名患者(32眼)使用非球面切削程序以及18名患者(36眼)使用标准切削进行LASIK手术,记录所有手术眼术前、后视力,屈光度、Q值以及术后眩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mo所有手术眼视力矫正均满意,非球面切削组与标准切削组之间屈光度无差别(P>0.01);但非球面切削组与标准切削组比较其术后角膜更倾向于长椭球形,Q值(0.19±0.26)明显低于标准切削组Q值(0.88±0.52)(P<0.01),术后眩光发生率较标准切削组更低(P<0.05).结论:使用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均是安全有效的,但采用非球面切削由于能够更好地维持角膜形态,与标准切削比较其术后视觉质量更好,效果更为理想.

  •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秀兰;李昂;滕蕾蕾;杜绍林;祝芸芸;葛坚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000-01/2005-12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收治的38例50眼、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平均(23.6±7.5)mo;所有的病例都有完善的眼科检查.临床结果评价包括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3.5±6.1岁;女性占60.5%;眼轴长平均(22.4±3.5)mm,其中短眼轴占18.0%,小眼球占14%;有60%的患者为浅前房(<1.9 m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80.6%,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20%),恶性青光眼(12%).结论:对进展期或晚期的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术后容易出现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 非球面个体化切削LASIK与传统LASIK术后视觉效果的比较

    作者:徐莉;钱涛;李一壮

    目的:比较优化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ptimized aspheric transition zone,OAT z-LASIK)与传统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接受OAT z-LLASIK治疗近视患者44例(88眼)和同期接受传统切削模式的LASIK手术患者50例(92眼)两组疗效,包括视力、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角膜非球面Q值.结果:术后两组屈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3mo后OATz-LASIK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Q值增加量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OAT z-LASIK手术安全可靠,术后视觉效果优于传统LASIK.

  • 高度近视伴色觉缺失的家系分析

    作者:Nimet (U)nay Gündogan;Ay(s)e Gül Ko(c)ak Altinta(s);Nezih Durmazlar;Koray Gümüs;Zerrin Yilmaz;Kemal K(o)semehmeto(g)lu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伴色觉缺失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就同一家族4代42个成员中有8位患者给予了详细的眼科检查,Ishihara盘和FM100H试验检测患者有无红绿色觉缺失,全视野视网膜电图评价其视网膜功能.结果:患者8位均因高度近视视力下降,其中6例有红绿色觉缺失,眼底检查显示以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为特征的近视改变.2例患者ERG检查出现视杆细胞的暗适应异常和视锥细胞的反应消失,根据家系,红绿色觉缺失属X连锁的隐性遗传.结论:在这个家族成员中,同时发生的高度近视和色觉缺失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

  • 正常人眼电图的特征

    作者:夏朝华;谭浅;宋伟琼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的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对正常成人60例(73眼)在自然瞳孔下进行EOG检查.结果:正常成人EOG的暗谷电位为(701.8±265.1)μV,光峰电位为(1255.0±447.7)μV,Arden比(光峰电位/暗谷电位)为180%±21%.结论:我们的研究基本上准确、客观的反映了正常人EOG的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了较可靠的正常值.

    关键词: 正常人 眼电图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伟;邱春亿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各种不同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实验模型.其中应用广泛的是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CNV),即渗出性AMD的晚期阶段.其它模型有的以本病不同病理表现为基础,如地图样萎缩,drusen形成;有的以引起病变的不同影响因素为基础,如年龄,光线,高脂饮食等.我们希望这篇综述能为研究者们选择合适的AMD模型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水通道蛋白-1在牛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中作用研究

    作者:张莉;王莉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在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在角膜内皮液体转运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在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并用水通道蛋白阻滞剂对氯汞苯磺酸酯(pCMBS)处理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观察处理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渗透性水通透率(Pf)改变.结果: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有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上.汞剂处理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Pf分别为(0.044±0.005)cm/s(n=15)和(0.017±0.003)cm/s(n=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在牛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的改变会导致角膜水肿和功能改变.

  • 猪眼LASIK术后角膜的应力松弛和连续松弛谱

    作者:方学军;徐艳春;史天禹;张黎;李子凡

    目的:探讨猪眼LASIK术后角膜的应力松弛特征方法:新鲜猪眼,经视神经灌注维持眼压恒定,行常规LASIK手术,基质床分别切削30%,50%,70%整体角膜厚度,用自制的模具尺,切取哑铃型试件,200mL/L人血白蛋白液浸泡,冰箱4℃过夜保存.将试样吸干蛋白液,置于自制夹具固定,于美国Tytron250力学实验机做应力松弛实验.应力松弛突加载荷的加载速率为385mm/min,伸长比为1.5,松弛时间1 000s,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结果:LASIK手术中,单纯切开角膜瓣即导致了角膜的应力松弛程度降低,P<0.05(P=0.49),但是程度不大,可能角膜依然保持其粘弹特性.当激光消融30%角膜整体厚度及大于此值时,角膜的应力松弛程度几乎下降了一倍,P<0.01.在LASIK手术中角膜的纵向应力松弛程度不如横向的变化明显,尤其是在70%切削深度条件下,角膜的横向应力松弛程度小于纵向应力松弛程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猪眼角膜在横向上的应力松弛程度与纵轴方向的应力松弛程度相似,猪眼角膜LASIK手术后,角膜横轴方向的应力松弛程度小于纵轴方向应力松弛程度,在70%角膜厚度的切削深度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猪眼LASIK手术中,切削深度越深,角膜的应力松弛程度越差,也就越容易引起角膜的形变和蠕变.

  •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白内障手术后的纤维蛋白膜

    作者:Heydar Siatiri;Bahram Eshraghi;Mohammad Taher Rajabi;Firoozeh Rahimi;Nasim Siatiri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tPA)对于治疗白内障手术后的纤维蛋白膜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度至重度纤维蛋白膜15例,行25μg tPA前房注射.同时给与持续的局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治疗,以及常规的裂隙灯检查和眼压监测.结果:在前房注射tPA的1 5眼中,其中9眼(60.0%)在2h后纤维蛋白膜完全溶解,11眼(73.3%)在1d内完全溶解.3眼内注射tPA几天后纤维蛋白膜复发.注射tPA 24h后可观察到前房反应(P=0.54)和角膜水肿(P=0.083)增加.裂隙灯和眼压检查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实验得到预期的稳定结果.结论:前房注射tPA用于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出现的纤维蛋白膜具有安全有效的作用.由于病例数量较少,需要进一步观察.

  • 小鼠脉络膜血管新生模型中FLK-1的表达

    作者:张含;刘哲丽

    目的:探讨小鼠脉络膜血管新生(choroidal neovascu larization, CNV)模型中FLK-1的表达.方法:采用激光击射的方法诱导成年C57BL/6小鼠CNV模型,术后行脉络膜灌流铺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CNV的发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正常视网膜以及激光术后10d CNV模型中FLK-1的表达.结果:术后10d所有激光光斑均发展为实验性CNV,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及类成纤维细胞FLK-1表达强烈;在正常视网膜中,FLK-1仅在RPE、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有微弱的表达.结论:FLK-1参与了实验性CNV的发病过程,提示拮抗FLK-1可能成为防治CNV有效的生物学方法之一.

  • 分娩所致Valsalva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的探讨

    作者:Konstantinos I Papageorgiou;Rashmi G Mathew;Alexanoer S Ioannidis;Ajay Sinha;Petros S Andreou;Petros S Andreou

    目的:讨论孕妇Valsalva视网膜病变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一健康孕妇在自然阴道分娩时,右眼底发生黄斑前玻璃体后界膜下出血,本文报道其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右眼发病3wk时积血收缩,视力为眼前手动,但病程6mo时,积血溶解,视力恢复至6/5.结论:大多数Valsalva视网膜病变能够自愈.对一些难治性病例,采用Nd:YAG激光行内界膜切开具有一定的效果.而早期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膜切除,对预防眼底新生血管膜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 羊膜移植术在碱烧伤急性期重建结膜表面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军;赵江月;辛容;王洪学;徐艳春;张劲松

    目的:(1)研究羊膜移植在治疗兔眼大面积结膜碱烧伤,重建健康结膜表面中的作用.(2)探讨碱烧伤急性期施行羊膜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选用30只家兔,制作角膜缘上方球结膜至穹隆部的碱烧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组于碱烧伤后1wk时(急性期)行保存的人羊膜移植术及穹隆成形术.术后1,2,3,4,8,12wk时做光镜观察移植部位的结膜上皮生长情况,并于术后1,4,8wk时取移植区结膜做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同时与碱烧伤后行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及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治疗的对照组结膜作对照观察.并在上述相应时期摄眼外观像、做上角膜缘至上方穹隆部宽度的测量.结果:(1)羊膜移植术后1wk时,光镜、电镜可见羊膜上有结膜上皮细胞长入,4wk时,含有杯状细胞的结膜上皮完全覆盖羊膜,接近于正常的结膜组织,12wk时,羊膜上结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穹隆部结膜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较为疏松,无增生.而对照组1wk时见结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未见有含杯状细胞的结膜上皮长入,4~8 wk时所见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12wk时,穹隆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未见有正常结膜上皮覆盖.(2)外观眼表可见,12wk时实验组移植区结膜光滑无瘢痕,上穹隆形成良好,穹隆深达7.6~8.2 mm,接近正常穹隆深度8.0~8.5 mm.而对照组结膜表面不光滑,有结膜肉芽肿形成,瘢痕增生明显,上方穹隆明显变浅,穹隆深度为1.0~4.5 mm.结论:以甘油保存的羊膜可作为一种底物载体,提供健康的基底膜,有利于周围正常结膜上皮的粘附、移行和分化,进而重建正常结膜表面.结膜碱烧伤后早期行羊膜移植可重建正常结膜表面,有效地防止睑球粘连的发生.

  • 眼睑阴虱1例报告及图片样本

    作者:K Droutsas;K Tzanetou;M Kafentzi;E Malamou-Lada;D Droutsas

    本文报道了1例由阴虱引起的耐药性双侧睑结膜炎病例.在参考了一系列裂隙灯和光学显微镜下照片的基础上,我们描述了寄生虫的结构特点.这有助于精确鉴定和准确诊断该病.

  • 应用新的B超检查参数测量随访脉络膜转移癌的变化

    作者:Nadir A M Ali;S C Reddy;Christina Ng;V Subrayan

    目的:报道应用新的B超检查参数(大交叉截面积)测量评估随访患者的脉络膜转移肿瘤的大小.方法:报告1例脉络膜转移癌患者,在随访中应用B超测量其肿瘤的高、基底和大交叉截面积.结果:一位62岁华人老年妇女,已知为肺非小细胞癌患者,表现为右眼无痛性视物模糊.被诊为双眼脉络膜转移癌(右眼进展期,左眼初期),双眼视力良好.首次化疗后右眼肿瘤明显减小,但后一轮化疗结束后6wk即出现增长.患者又进行了放疗和另一轮的化疗后右眼肿瘤大小没有变化.左眼肿瘤大小在随后的2a内没有变化.双眼维持着佳矫正视力(右6/9,左6/6).对右眼肿瘤的大小进行了连续B超测量评估.结论:超声检测在随访中是可重复的,并与右眼肿瘤临床表现相符.我们建议在治疗阶段应用B超对脉络膜肿瘤的大小进展或转归进行定量评估.

  • 麻风病眼部病变-1 004例麻风病患者的研究

    作者:S C Reddy;B D Raju

    目的:探讨麻风病患者的眼部病变的流行病学和眼部疾病类型.方法:眼科医生历经3a就各自治疗中心的麻风病患者进行了检查,记录视力后,手电筒和放大镜观察眼前节,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内压,tropicamide眼水散大瞳孔后,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结果:麻风病患者1 004例中,530例属瘤性麻风,413例属结核样型麻风,61例属界限类麻风,606例(60.3%)患者出现了与麻风病有关的眼部损害,其中,角膜改变(81.1%)多见,其次是眼睑改变(42.1%),在这些患者中,还发现了可引起潜在性的视力损害的疾患,如兔眼症(17.3%)、角膜知觉麻痹(36.1%)、虹膜睫状体炎(17.3%),无1例患者出现与麻风病有关的眼底改变,177例(17.6%)麻风病患者患有白内障,169例(16.8%)因麻风病而失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及其并发症是失明患者常见的病因.结论:60.3%的麻风病患者发现了眼部改变,其中2/3患者伴有角膜损害,它是常见的及对视力危害大的疾患,16.8%的患者因麻风病而失明,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的眼部损害和早期治疗潜在性的视力损害及白内障可降低麻风病患者的致盲率.

  • 广州市50岁以上老年人眼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洁梅;张良;黄中宁;沈粤英;费文雷;陈江萍;熊志强

    目的:拟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中各种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在广州市老城区对50岁以上自然人群中随机对266人检查视力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测定.结果:266例受检者中有87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眼病,232例受检者患有白内障(87.2%),结膜疾病36例(13.5%),屈光不正24例(9.0%),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20例(7.5%),视网膜疾病17例(6.4%),10例受检者未发现异常(3.8%),其余眼病均在10例以下.266例受检者的532眼中,0.05以下视力28眼(5.3%),131眼视力为0.05~0.3(24.6%),373眼视力在0.3以上(70.1%),视力小于0.3的眼中由白内障引起129眼(81.1%);眼压的平均值为14.745mmHg,27眼的眼压在21mmHg(5.1%)以上.结论:白内障为老年人常见眼病,远高于其他眼病的发病情况;有30%的眼睛视力在0.3以下,约1/4是由白内障引起,在发达城市中目前仍有大量需要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有5%的眼睛有发生青光眼的可能.

    关键词: 老年 眼病 流行病学
  • 江苏省南京市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调查

    作者:王理理;吴勇;杨丽萍;徐仁凤;陈万多;苏立新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区12 000名中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7 578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视力不良发生率为63.15%,各组别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小学组以远视多,初高中组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引起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 基层医院与白内障防盲手术车的协作体会

    作者:许长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与白内障防盲手术车的协作.方法:对本院2004/2006组织783例白内障患者在防盲手术车行手术进行总结.结果:累计30个工作日内,一台手术车,一个主刀医师顺利完成783例白内障手术,术后1d视力≥0.5者744例(95.0%).除1例并发视网膜脱离,2例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效果较差外,99.0%均视力有明显改善.结论:基层医院在术前有效地组织,术后护理及合理用药作好相应工作,能协助防盲手术车有序、高效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何为民;邓应平

    近年来,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教学中引入了循证医学的观念,重视创新思维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在眼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大课教学和见习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在高校扩招的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设备、能提供的患者及病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质量有下滑的趋势.本文对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关键词: 眼科学 教学改革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