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NPDR疗效观察

    作者:陈祥雷;陶黎明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药物治疗前、后的眼底变化,评估其对NPDR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10/2011-06的DR患者67例129眼,按其眼底病变程度分为早期和中期.将早、中期患者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病变的试验组为A1组(16例29眼),对照组为A2组(14例26眼);中期病变的试验组为B1组(19例38眼),对照组为B2组(18例36眼).试验组服用羟苯磺酸钙及和血明目片3mo,对照组患者服用芦丁片,维生素C,肌苷片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视力、眼压、散瞳眼底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后,A1组较A2组眼底改善者明显,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B1组较B2组眼底改善者明显,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A1组较B1组眼底改善者明显,有效率高(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对NPDR具有改善和稳定病变的作用,对早期病变疗效更为显著.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上斜肌肌腱病变程度的观察

    作者:张阳;赵岱新;濮伟;薛龙全;肖伟

    目的:测量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上斜肌肌腱异常的程度.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自身配对对照设计.在给22例合并单眼上斜肌麻痹的内斜视(先天性内斜视、基本型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做双眼内直肌后退和上斜肌折叠等相应的垂直肌手术时,测量了患者的麻痹眼和非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腱宽度和上斜肌肌腱紧张度.上斜肌紧张度用斜视钩垂直勾出前段上斜肌肌腱,肌腱离开巩膜的大距离代表.结果: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腱平均宽度为2.64±0.69mm,非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腱平均宽度为3.84±0.56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腱平均紧张度为9.02±1.68mm,非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腱平均紧张度为6.48±1.33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斜肌麻痹时上斜肌肌腱相对较细、较松弛.

  • 小切口折叠型IOL睫状沟悬吊术疗效观察和技巧探讨

    作者:沈剑琴;倪雁栋

    目的:观察经角膜缘小切口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病例共18例19眼,11眼行传统巩膜大切口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8眼行角膜缘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IOL位置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大切口组10眼(91%),小切口组8眼(100%);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大切口组4眼(36%),小切口组6眼(75%);术后佳矫正视力≥0.5者,大切口组1眼,小切口组5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所有术眼术后人工晶状体无明显偏位、倾斜.结论: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应用于无法行常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病例中.

  • 胎儿脐带在后巩膜加固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小牛;李世洋;马红利

    目的:探讨使用胎儿脐带的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用酒精脱水固定处理后的胎儿脐带复水后,采用单条带后巩膜加固法,对100例136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眼轴及并发症,随访1.5a.结果:术后近视度数稳定或减少者占91.2%;矫正视力术后0.5,1,1.5a时稳定及提高的分别为125眼(91.9%),127眼(93.4%)和124眼(91.2%);患者术前眼轴为29.81±1.87mm,术后0.5,1,1.5a眼轴分别为29.82±1.90,29.83±1.79,29.79±2.06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例术后出现短暂复视,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胎儿脐带行后巩膜加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近视发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优化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庆和;胡长娥;李岳美;齐绍文

    目的:研究优化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59眼初发的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优化的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32例32眼和对照组(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27例27眼,分别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比较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结膜瓣愈合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复发率、术后患者舒适度等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2.16±0.37,2.87±0.31d;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0.03±1.98,36.63±2.42min;结膜瓣愈合时间分别为8.06±0.75,10.02±1.01d;术后患者不适感评分分别为0.91±0.69,1.63±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优化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角膜上皮、结膜瓣愈合时间缩短和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患者舒适度高.

  • 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时机

    作者:张祺;冯劼;程旭康;陈建斌

    目的:探讨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时机.方法: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眼,按白内障手术时间分为三组.A组:未行全视网膜光凝;B组:全视网膜光凝≤3mo;C组:全视网膜光凝≥6mo.观察佳矫正视力、用OCT评估术前、术后1,6mo的黄斑厚度、黄斑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6mo,三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0.3%,30.6%,4.4%,B组分别与A组和C组相比,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10.120;P<0.05).同时,佳矫正视力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24,12.101;P<0.05).结论:眼底光凝术后短期内施行白内障手术,有增加术后黄斑水肿的风险.

  • 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作者:钟春凤

    目的:针对临床上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4-01-01/2011-12-31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6例100眼,按照住院时间进行分组,实验组48例50眼,采用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8例50眼,采用常规治疗(梯形巩膜瓣下矩形小梁切除).结果:采用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运用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更好.结论: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先天性白内障21眼治疗回顾分析

    作者:李新章;赵莉;辛晓蓉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治疗的手术特点及患儿术后视觉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收治11例21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采用双撕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定期随访并进行配镜及弱势训练,重建患儿视觉,随访1a.结果:所有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过治疗,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发生后发性白内障3眼(14.3%);术后1wk 9眼(42.9%)出现纤维素性渗出;随诊6mo后失访率达45.5%.结论:采用双撕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IOL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可以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为患儿提供更大的视觉恢复空间.但术后复诊和视觉重建是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不容忽视的难点.

  • AcrySof Toric IOL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颖栩;陈敏瑜;罗林翼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 IOL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及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4/2012-04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及AcrySof Toric IOL植入并且完成6mo随访的患者20例23眼.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晶状体偏中心情况、晶状体倾斜情况及囊袋情况.结果:术后6mo,100%患眼UCVA≥0.6,69.6%(16/23)患眼UCVA≥0.8.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2.31±0.70D,术后6mo残余散光为0.45±0.30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045,P=0.000).术后6mo时17眼(73.9%)偏离预定轴位,平均偏差5.36°±0.32°,其中2例偏差>10°,大偏差15°;术后6mo时12眼(52.2%)出现晶状体偏中心,8眼(34.8%)<0.5mm,3眼(13.0%)为≥0.5mm而≤1mm,1眼(4.3%)>1mm;术后6mo时20眼(87.0%)晶状体无倾斜,3眼(13.0%)出现倾斜,倾斜均少于5°.结论: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有效的矫正患者的角膜散光,同时具有良好的位置稳定性,预测性强,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 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莉莉;陈子林;李泽斌;周慧兰;吴来伟

    目的:探讨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重建.方法:观察21例成人共同性斜视患者,用同视机测定三级视功能,用<颜少明立体视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锐度及非交叉视锐度,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6wk;6mo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前16例患者存在单眼抑制,术后6wk有6例患者消除单眼抑制,双眼视觉功能得到重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具有同视机双眼视觉功能者5例,术后6wk增加至11例,其中7例得到改善,改善率36.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存在近立体视者3例,术后6wk增加至7例,其中4例得到改善,改善率22.2%,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存在正常交叉视锐度者3例,术后6wk增加至7例,其中4例得到改善,改善率22.2%,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存在正常非交叉视锐度者4例,术后6wk增加至7例,其中3例得到改善,改善率17.6%,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同时视和融合功能,但立体视难以重建,尤其是远立体视;对错过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的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也不应忽视重建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

  • 新生儿泪囊炎120例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作者:徐海龙;李勇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治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145眼新生儿泪囊炎采用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泪囊按摩、药物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在145眼中,经泪囊按摩通畅者24眼,占16.6%;经药物加压冲洗通畅者39眼,占32.2%;经泪道探通法通畅者77眼,占93.9%;总治愈率为96.6%.结论:综合治疗法是新生儿泪囊炎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ION疗效观察

    作者:陈宾;马坚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12/2012-06于我院就诊的前部ION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单眼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2mL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局部皮下注射治疗,注射部位为患侧眼颞浅动脉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经χ2检验,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ION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方法合用并未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具有安全、简单、易行的特点.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视疲劳

    作者:张庆;石明华;周伟;龚淑贤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04/2012-04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且具有典型的视疲劳症状患者200例400眼,年龄6~18岁,入选者采用(德国施图伦大药厂)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3次/d,每次1滴,共使用1mo.通过进行调查问卷评分测定视疲劳主觉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视力和屈光度的改变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前后患者的视疲劳主觉症状评分:治疗前3.67,治疗结束后1.89,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裸眼视力有所提高,治疗前200例400眼平均视力为4.43±0.38,治疗后为4.60±0.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治疗前后屈光度由-2.54±3.00D降至-2.25±2.98D,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6,P=0.33).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滴眼液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性视疲劳安全、有效.

  • 老年人可疑房角关闭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

    作者:朱蓓菁;唐建明;赵婕;忽俊;陆豪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结合A超定量测量老年人可疑房角关闭眼的眼前段生物学参数,探讨老年人发生急性房角关闭的潜在解剖因素以利青光眼的早期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55~83岁临床诊断为可疑房角关闭患者33例35眼.随机选取年龄55~80岁的健康志愿者25例25眼作为对照组.应用UBM测量两组的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睫状体绕巩膜突向前旋转角度(B角),虹膜厚度(IT).应用A超测量两组的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并计算出晶状体相对位置(RLP).结果:老年人可疑房角关闭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晶状体相关参数:RLP明显偏前(P<0.01),LT增加(P<0.05),ILCD增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睫状体相关参数:TCPD,B角明显减小(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房相关参数:ACD,AOD500明显减小(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虹膜参数:IT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急性房角关闭的危险因素是晶状体位置厚度的改变,并且存在有睫状体位置的前移前旋.

  • 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罗栋强;王华;段国平;何书喜;陈蛟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超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接受普通型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术前屈光度球镜-10.0~-18.0D,柱镜-0.25~-3.00D,等效球镜-15.32D,术后随访12mo,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角膜地形图、主观和客观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结果:术后12mo,裸眼视力≥0.8者占80.0%(32眼).30.0%(12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1行,15.0%(6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2行.术后12mo术眼屈光度在±0.50D者达70.0%(28眼).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16±2.8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为17±3.4mmHg,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8,P=0.776),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 823±243.6个/mm2,术后6mo平均为2 709±273.2个/mm2,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94,P=0.422).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朱俊东;谢丽莲;陈文芳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 350眼老年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术后随访3~24mo.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4 345眼(99.89%),5眼术中改为ECCE+IOL术.术后3mo时,矫正视力≥0.5者4 050眼(93.10%),0.1~0.4者290眼(6.67%),<0.1者10眼(0.23%).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26眼(0.60%),撕囊失败16眼(0.37%).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350眼(8.05%),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16眼(2.67%),一过性高眼压31眼,眼内炎3眼.术中、术后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视力满意等优点,但是了解手术并发症原因,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后囊膜破裂,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后发性白内障.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经验、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 海拔变化对高原列车行车人员眼压的影响

    作者:金恩忠;肖林;姚晶磊;刘鹏飞;王冰松;石红;五储钢

    目的:动态监测不同海拔高度时京藏线列车行车人员的眼压变化,探讨海拔改变对该人群眼压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随机整群抽样,选取长期往返于北京与拉萨之间的京藏线列车某一车组全体行车人员,选择去程不同海拔点T1(200m)、T2(2 500m)和T3(4 500m)及返程R1(4 500m)、R2(2 500m)作为监测点进行眼压监测,同时检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眼压在海拔超过2 500m以后,与低海拔(200m)所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海拔4 500m与其他各点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监测点的眼压水平与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原列车行车过程中随海拔升高行车人员眼压波动,高海拔可导致眼压升高,可能与气压降低、眼球生物学改变和高原缺氧的全身反应有关.

    关键词: 海拔 眼压 高原 列车
  • 活性维生素D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作者:朱燕妮;卢娟;陈静;朱炎华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眼科门诊及内分泌科病房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T组)各48例,C组给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T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0.25μg/d治疗.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组(N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磷、25-(OH)D3、1,25-(OH)2D3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减轻的有效率.结果:与N组相比,C组、T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上升;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后,T组患者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有改善,同时视力及眼底出血渗出均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患者存在血清维生素D代谢紊乱,给予维生素D治疗可以改善其代谢紊乱,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及眼底病变.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屈光参差疗效分析

    作者:汪静;车新华;顾迎霞

    目的:观察和评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屈光参差患儿38例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戴镜后1d;1wk;1,3,6mo;1,2,3a进行随诊,观察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裂隙灯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戴镜后1d裸眼视力有大幅提高,在1wk后稳定.个别病例有轻微的结膜炎及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经治疗后均可恢复;角膜曲率变平,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平均角膜曲率为43.42 ±1.17D,戴镜1wk后,平均角膜曲率为41.65±1.56D,与配戴前比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1,3,6mo;1,2,3a后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和3a后眼轴较前增长为0.18±0.13,0.22±0.11和0.25±0.10mm,与戴镜前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是青少年屈光参差的首选治疗方法,它可以充分矫治屈光参差,达到双眼平衡,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进而减小屈光参差的度数差距.

  •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延迟吸收的临床分析

    作者:易细香;傅培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术后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延迟吸收的原因,以期缩短视网膜脱离术后SRF的吸收时间.方法:对93例行巩膜扣带术的RRD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年龄、视网膜脱离(RD)的时间、视网膜裂孔情况、视网膜裂孔的位置与数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隆起度、手术方式等分别分组后进行检验,并将确定的统计量与术后SRF 1mo内吸收进行Logistic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年龄、病程、屈光度、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与术后SRF吸收的关联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患者、不同RD病程之间RRD患者术后SRF吸收时间的差异.结果:患者RRD裂孔的位置、手术嵴的高低、年龄、病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屈光度、视网膜裂孔数目、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隆起度、手术过程中是否放液、玻璃体腔是否注气对术后SRF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下液的延迟吸收原因是多方面的,环扎与硅压手术嵴的高低,冷凝的程度与范围、脱离的时间、患者年龄、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的时间均有关.冷凝与扣带术可加重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障碍.

  • LASIK术后干眼症研究

    作者:谢秀丽

    目的:研究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在高度近视人群和低度近视人群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探讨预防的方法与机制.方法:这项研究是基于对2010-05/2011-05在武汉市爱尔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388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区分为高度近视和低度近视,数据包括干眼症状、泪液量、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角膜上皮缺损等,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结果:LASIK术后高度近视患者中干眼症症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各个观察时间段的泪液量较低,泪膜稳定性较差,术后患干眼症症状的比率显著高于低度近视患者.结论:无论是高度近视人群还是低度近视人群,女性患干眼症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LASIK术后高度近视患者患干眼症的几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患者,而且高度近视患者比低度近视患者在术后患干眼症的症状更严重,更持久,治疗恢复时间也更长.预防和处置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病几率要重在术前检查筛选,提前治疗干预.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要尽可能选择ICL或TICL手术来进行屈光矫正.

  • 新生儿结膜炎诊断及治疗措施探讨

    作者:吕瑾

    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2008-01/2010-01收治的新生儿结膜炎患者100例179眼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滴眼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眼分泌物消失时间、结膜充血消失时间、角膜透明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8.0%(χ2=3.84,P<0.05);观察组患儿的眼分泌物消失时间、结膜充血消失时间、角膜透明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1).结论: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新生儿结膜炎疗效极佳,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缩短患儿的眼分泌物、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角膜透明时间.

  • 不同类型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觉重建的临床分析

    作者:时肖;孔庆兰;张莹;陈杰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共同性外斜视和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及临床早期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年龄介于3~20岁斜视矫正术后的斜视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斜视类型分为三组,三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7.7±1.2,8.5±1.4,8.1±1.3岁;病程分别为 6.75±1.20,3.42±2.42和 3.80±2.10a;斜视度分别为 31.50△±5.50△,50.50△±12.56△和 52.25△±13.80△.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手术前后远近斜视度,<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觉,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觉及融合功能,分析3种类型斜视术后眼融合功能恢复率及立体视功能恢复率情况,术后随访8wk.结果:三组术前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组与共同性斜视组病程、斜视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性外斜视组与共同性内斜视组病程及斜视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8wk随访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组融合功能恢复率分别为12.5%,37.5%,62.5%,68.8%,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分别为0,18.8%,50.0%,56.3%;共同性外斜视组融合功能恢复率分别为14.1%,40.8%,64.8%,69.0%,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分别为1.4%,31.0%,54.9%,59.2%;共同性内斜视组融合功能恢复率分别为26.3%,47.4%,73.7%,78.9%,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分别为5.3%,47.4%,63.2%,68.4%;术后2,4,6,8wk共同性外斜视组与共同性内斜视组术后眼正位率、立体视功能与融合功能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斜视病程相对较长,术后近期立体视功能及融合功能恢复缓慢,且恢复率较低,于术后4wk开始明显提高,而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与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及融合功能早可于术后2wk恢复,且远期恢复率明显提高.

  • LASIK和SB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处理

    作者:李金科;米生健;张超;段宇辉;陈蒙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处理.方法:对14例14眼LASIK和SBK术后因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的患者,经及时手术处理,合理用药,视力恢复良好.结果:选取的14例中13例治疗术后1wk视力均达到0.8以上,角膜透明,无1例患者角膜出现角膜瓣皱褶、上皮植入、角膜瓣溶解.1例患者因角膜瓣全部移位,治疗术后1wk视力0.1,角膜全层水肿,角膜瓣下皱褶不明显,下方瓣缘裂伤处有1~2mm宽的上皮植入.术后6mo,视力达到1.0,角膜完全透明.结论:及时正确处理LASIK和SB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均能获得良好视力.

  • 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42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穆建华

    目的:探讨给予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氪激光对42例72眼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格栅光凝治疗,以光凝后3mo为观察点,观察患者水肿消退情况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0.42±0.20,治疗后3mo平均视力0.55±0.26,视力改善率为93%;水肿消退有效率为90%.结论:氪激光治疗黄斑水肿效果佳,疗效安全稳定.

  • 儿童频繁瞬目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章玲;王槐照;张娜

    目的:探讨儿童频繁瞬目征的发病原因及综合治疗.方法:频繁瞬目患儿73例,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视力、眼位、裂隙灯显微镜检、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泪液分泌测定(Schirmer I试验)检查、眼底、对视力低下的儿童进行散瞳验光检查,并对每例患儿进行血清铅(Pb)、镉(Cd)、钙(Ca)、铁(Fe)、锌(Zn)、铜(Cu)、镁(Mg)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儿童频繁瞬目的发病原因主要有眼表及眼附属器疾患、不良生活习惯、泪膜的不稳定性、屈光异常、血清微量元素缺乏等.结论:儿童频繁瞬目征是眼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但容易被忽视,其病因较为复杂,同一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致病因素,正确的分析原因、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 TICL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疗效分析

    作者:毛治平;谢桂军;丁国鹏;杨晓宁;吕丽雯;张小强

    目的:研究T优化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TICL)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中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例13眼,术前屈光度-9.50~-24.00(平均-14.50±7.43)D,散光范围+1.0~+3.5(平均+2.59±0.38)D,眼轴长度26.20~32 85(平均29.38±3.01)mm.13眼均植入TICL.术后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等.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TICL,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wk,所有术眼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眼压正常,屈光度在术后6mo的随访中稳定.结论:TICL植入有晶状体眼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散光安全可靠,术后屈光度稳定,视觉质量提高.

  • 环孢霉素A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疗效观察

    作者:秦光勇;刘莉;吴湘

    目的:观察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01/2012-01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患者91例91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更昔洛韦凝胶,B组应用5g/L氯替泼诺滴眼液和更昔洛韦凝胶,其余均为对症治疗,随诊观察6~12(平均10)mo.结果:两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治愈时间平均5.1±2.4d,B组治愈时间平均6.2±2.8d,A组较B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患者应用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能够安全有效治愈,且治愈时间短.

  • 角膜塑形镜试戴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谢祥勇;何碧华;韦丽娇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试戴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240眼进行角膜塑形镜试戴患者的资料情况.结果:患者120例240眼中,试戴后成功定配212眼(88.3%),其中一片试戴即观察到理想配适者103眼(42.9%),试戴两片达理想配适89眼(37.1%),三片才观察到合理配适者16眼(6.7%),2例4眼(1.7%)连续两次来多次试戴后成功定配;有24眼(10.0%)多次试戴始终未达理想配适未能常规定配,2例4眼(1.7%)始终未能戴上试戴片而放弃试戴.结论:根据角膜曲率、近视度数挑选第一片试戴片,选择合适的患者及规范的操作是提高角膜塑形镜常规试戴成功的关键.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颜鲁宁;孙涛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近绝对期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随访观察约3~12mo.结果:选取28例患者术后眼压得到控制,11例术后视力提高,14例无变化,3例视力下降.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浅前房及葡萄膜炎反应.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近绝对期青光眼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式.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王崇玉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75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额肌瓣悬吊术,随访时间3~12(平均6)mo.结果:术后矫正满意69眼(92%),基本满意5眼(7%),欠矫1眼(1%),无明显过矫发生.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 中西结合治疗内眼术后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云;李鸿翎;曹恒;高琳;何金梅;陈梅

    目的:观察内眼术后干眼症发生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方案.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763例834眼内眼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常规处理,B组术后常规处理+右旋糖酐70滴眼液点术眼、芪明颗粒口服,观察术后1,7,30,90d的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90d的干眼症状、BUT、角膜荧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的干眼症的症状评分、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眼术后干眼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干眼症的症状改善有很好的作用,疗效显著.

  • 弹力胶带所致眼外伤78例临床分析

    作者:洪海峰;麦庆怡;苏小波

    目的:通过对弹力胶带所致眼外伤临床分析,了解该外伤对眼部的损伤状况及程度,总结治疗经验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01/2010-01在我院治疗的弹力胶带所致眼外伤患者78例作临床分析.结果:弹力胶带所致眼外伤的临床体征多种多样,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经积极治疗后,仍有17眼(22%)在低视力范围.结论:使用弹力胶带者,应使用标准的弹力胶带捆扎物品,并注意操作规范,以避免眼部损伤.

  • 局部应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对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的影响

    作者:华佩炎;宣懿

    目的:分析曲伏前列素、拉坦前列素和贝美前列素用药后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60例68眼随机分为3组,其中曲伏前列素组20例22眼,拉坦前列素组20例25眼,贝美前列素组20例21眼.测量用药前及用药6mo后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三组用药后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变薄,曲伏前列素组从525±36.45μm下降至510±27.87μm(t=8.11,P<0.05),拉坦前列素组从530±26.65μm下降至512±22.27μm(t=5.62,P<0.05),贝美前列素组从534±47.35μm下降至516±19.56μm(t=5.62,P<0.05).用药后6mo,三组间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无明显差别(F=0.205,P=0.544).结论:局部应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可以使中央角膜厚度变薄.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冯敏;王娜娜;周云;涂萍萍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近视患者25例46眼行LASEK后,随诊6mo,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延迟4眼(8.7%);丝状角膜炎1眼(2.2%);角膜感染2眼(4.3%);角膜雾状混浊(haze)18眼(39.1%),平均0.81±0.48级;术后激素性高眼压8眼(17.4%).术后6mo屈光回退>-1.00DS者5眼(10.9%);散光度增加>1.00DC者5眼(10.9%),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1行者7眼(15.2%).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早期的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和晚期的严重角膜雾状混浊必须引起重视.术后随访的完善、合理的用药、有效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 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LASIK术疗效观察

    作者:陆岩;夏丽坤;柴广睿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LASIK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0例240眼采用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制作90~100μm角膜瓣联合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切削角膜,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d,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198眼(82.5%);术后1wk达术前佳矫正视力236眼(98.3%);1mo后141眼(58.75%)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它与LASIK术的结合是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 多波长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CSC临床观察

    作者:张伟;毕大光;黄红深

    目的:评价多波长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7/2012-07采用多波长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的56例CS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黄斑区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视力情况和OCT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波长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CSC疗效确切,视力恢复显著,同时明显降低复发率.

  •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朱晓宇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角膜发生水肿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01-01/2011-12-01在我院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的患者160例190眼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方案.结果:患者190眼中,共有67眼出现术后角膜水肿,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的角膜水肿为25眼(13.2%);Ⅰ~Ⅱ级核发生的角膜水肿为6眼(3.2%); Ⅲ~Ⅴ级核发生的角膜水肿为56眼(29.5%).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主要和手术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手术技巧有关,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手术中严格操作,注意细节,从根本上控制角膜水肿的发生原因,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庄晓彤;肖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1例32眼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1,眼压>40mmHg,平均眼压48.6mmHg.术后1mo,视力0.1~0.8,眼压8.6~17.5(平均11.5)mmHg.结论: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术前应尽可能采用前房穿刺降低眼压,待角膜状态好转后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以保证手术安全并挽救患者视功能.

  • 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环孢素A和MMC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勇;岳章显;刘钊臣;徐海龙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环孢素A和丝裂霉素C(MMC)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2009-05/2011-05的翼状胬肉患者63例100眼,所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术后用0.5g/L环孢素A滴眼液滴眼,4次/d,滴用12wk(环孢素A组);第二组术后用0.2g/L丝裂霉素C滴眼液滴眼,2次/d,滴用1wk(丝裂霉素C组).随访6~24(平均18)mo,观察复发率.结果:至术后18mo,环孢素A组50眼有4眼(8%)复发,丝裂霉素C组50眼有3眼(6%)复发,经卡方检验,P>0.05.环孢素A组有3眼滴药当时有烧灼刺痛感、球结膜轻度充血等反应,停药后消失,术后畏光、流泪和疼痛症状较轻,结膜愈合时间为5~10d,所有眼均未见有角膜上皮损伤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丝裂霉素C组术后畏光、流泪和疼痛症状较重,有12眼(24%)出现结膜伤口延迟愈合(10~14d).结论:术后滴用环孢素A滴眼液或丝裂霉素C滴眼液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疗效近似,但术后滴用环孢素A滴眼液反应轻,副作用少.

  • 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作者:张玮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70眼翼状胬肉患者纳入研究,测量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及胬肉侵入角膜缘长度,分析胬肉长度与角膜散光的相关度,对比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结果:术前69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与胬肉侵入角膜长度相关,以循规性散光为主.术后1mo,其角膜散光明显下降,裸眼视力提高.结论:翼状胬肉可引起角膜循规性散光,散光程度与胬肉侵入角膜长度关系密切,手术可以使角膜散光改善、视力提高.

  • 药物修饰人工晶状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

    作者:滕贺;张红

    通过人工晶状体本身释放药物在药物抑制后发性白内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局部可以达到较高药物浓度,且毒副作用小,靶向性较强.其利于原位抑制具有潜在增殖能力的细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用药而引起的副作用及损伤.能否制备一种能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人工晶状体己成为眼科界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我们就国内外对此项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 睫状体脱离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灿伟;姜雅琴;黄旭东;高婧

    睫状体脱离是眼科手术、眼部钝挫伤及内眼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常表现为视力下降、持续性低眼压、前房变浅及患眼屈光状态改变等.低眼压可导致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缺血、黄斑放射状皱褶;持续低眼压可引起角膜营养不良、晶状体混浊(即白内障)等,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眼球萎缩.对于睫状体脱离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B超、UBM及前节OCT的出现,为较小的睫状体脱离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睫状体脱离的早期诊断率,提前了睫状体脱离发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睫状体脱离治疗的研究与探索也有较大的进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志刚;吕淑慧;穆敬中;张雪岩;齐艳秀;朱金玲

    临床上对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仍然只停留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阶段,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具有较强自我复制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人们开始通过尝试不同的分离、诱导、移植等手段,以实现其向视网膜细胞的转化,并终实现体内的替代治疗.我们就BMSCs在视网膜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叶芬;於翔;黄振平

    正常角膜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处于稳定的"血管赦免"状态而保持角膜的透明性,这也是角膜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然而一系列临床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角膜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被打破,角膜血管化开关开启.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常引起并加重角膜混浊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的发展,对CNV的认识有很大突破,本文重点对CNV的形成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预防性激光虹膜周边切除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章玉群;田琳璐;章翼;赵东升

    目的:以首次发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侧眼为研究对象,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预防性激光虹膜周边切除(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评估LP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0眼的对侧眼行氩激光联合Nd:YAG激光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d;6mo的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以Pentacam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周边前房深度(periphe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PACD)、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并估算晶状体在眼内的相对位置(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lens,RPL).结果:Pentacam 图像清晰显示凸出的虹膜变平坦,前房角加深.治疗前与治疗后1d;6mo的眼压无显著变化.CCT值分别为548.02 ±20.22,549.32±21.78,551.34±26.37mm.CACD值分别为1.65±0.28,1.72±0.31,1.71±0.23mm.PD值分别为2.32±0.55,2.20±0.39,2.38±0.40mm.LT值分别为1.90±0.55,1.82±0.39,1.98±0.40mm.眼AL分别为23.08±1.05,22.91±1.12,22.94±0.96.RPL值分别为0.118±0.035,0.126±0.041,0.121±0.028.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ACD值分别为颞侧(0.88±0.31,1.19±0.25,1.17±0.30mm),上方(0.83±0.32,1.01±0.42,1.02±0.36mm),鼻侧(0.80±0.42,0.95±0.21,0.94±0.24mm),下方(0.83 ±0.34,1.13 ± 0.14,1.12± 0.25mm);ACV值分别为57.06±18.43,80.65±20.02,81.43 ±17.21mm3;ACA值分别为27.02° ±6.65°,30.41°±5.87°,31.52°±6.98°,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d与6mo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PI能明显增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的周边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能直观定量反映LPI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的眼前节三维结构变化.

  • 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岩;李若溪;王昕华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12/2011-01复杂性眼外伤患者59例107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组31例54眼)和采用常规手术(对照组28例53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视力情况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正常率(视力正常:>0.1)为31.5%,明显高于手术前与对照组手术后;手术成功率包括功能治愈和解剖治愈: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7.1%,观察组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3眼(5.6%),角膜变性3眼(5.6%),视神经萎缩2眼(3.7%),并发症发生率为1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明显提高了复杂性眼外伤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了致盲率,是较为有效的复杂性眼外伤手术方式.

  • 疑似LHON患者mtDNA突变规律及临床研究

    作者:解世朋;石慧君;常永业;王浩;张铭连

    目的:研究临床疑似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患者的mtDNA突变规律及临床表现.方法:对2006-01/2012-01就诊于邢台市眼科医院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75例患者,按是否有家族史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两组患者抽取静脉血,进行mtDNA 11778,3460,14484三个原发突变位点及相关突变热点进行检测,分析其发病年龄、突变率、突变位点、logMAR佳矫正视力.结果:观察组:男78例,女34例,年龄8~42(平均23±4.5)岁,mtDNA突变阴性者59例(52.7%),mtDNA突变阳性者53例(47.3%),其中G11778A突变41例(36.6%),T14484C突变5例(4.5%),G3460A 突变2例(1.8%),另外尚有G15927A突变1例,A15951G突变1例,G11696A突变1例,G11778A+G11696A突变 1例,G11778A+G3316A突变1例.mtDNA突变阴性者平均logMAR视力为1.11±0.31.对照组:男46例,女17例,年龄7~44(平均18±6.5)岁,G11778突变53例(84.1%),T14484C突变8例(12.7%),G3460A突变2例(3.2%),平均logMAR视力为1.13±0.32.结论:疑似LHON患者发病年龄较LHON患者偏大,mtDNA突变G11778A占多数,存在多个mtDNA同时突变及其它mtDNA位点突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佳矫正logMAR视力在1.1左右.

  • PACG急性发作后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玛琮;朱勤;胡竹林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继发性睫状体脱离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8/11住院治疗的8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发作缓解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B超发现,19例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及UBM测量急性发作前后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眼压50.4±6.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5±0.12mm;发作缓解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7.93±4.3mmHg,中央前房深度1.29±0.1mm.UBM及B超检查显示:继发单纯脉络膜脱离10例,单纯睫状体脱离4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例,给予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全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均复位.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常可合并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且治疗前眼压越高,缓解时间越短,缓解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几率越高,其直接征象为眼压过低、前房更浅,UBM为其可靠的检查方法,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为该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宫巧娥;刘玉璞;刘佩佩;李雪冬;杨娜;张劲松;孔珺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27例52眼,用对比敏感度测试仪分别测试术前及术后1wk佳矫正视力下的对比敏感度值.测试分为明视、明视眩光、暗视、暗视眩光四种模式,每种模式测试1.5,3,6,12,18c/deg五个空间频率.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CL植入术后1wk裸眼视力4.8558±0.6960,术后1mo裸眼视力4.9519±0.1513,术后3mo裸眼视力4.8865±0.5929.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明视、暗视、明视眩光、暗视眩光四种模式下空间频率为1.5,3,6,12,18c/deg对比敏感度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植入ICL后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中炎症细胞凋亡与TRAIL表达的研究

    作者:满辉;黄旭东;黄静

    目的:在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ndotoxin induced uveitis,EIU)模型中,观察葡萄膜炎病变中炎症细胞凋亡的发生,研究大鼠虹膜组织中炎症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与炎症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TRAIL凋亡途径可能参与炎症细胞的凋亡.方法:以1mg/kg内毒素注射于大鼠后足垫建立EIU模型,分别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眼内的炎症反应.吸取房水观察细胞数.摘取眼球,行HE (hematoxylin eosin)染色观察大鼠虹膜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法检测炎症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运用SABC法检测在内毒素诱导后的不同时间TRAIL在炎症细胞上的表达,并行图像分析.结果:内毒素注射6h开始出现炎症,以后炎症加重,于18~24h达到炎症高峰,48h炎症明显消退.房水中的细胞数也在24h组达到多.HE染色显示:内毒素注射后6h,即出现炎症细胞,细胞数目在24h组多,多数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少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48h组炎症细胞几乎消失.TUNEL染色显示:在内毒素注射后6h组即有炎症细胞出现阳性着色,24h组凋亡数达到多.免疫组化显示:TRAIL蛋白在大鼠的虹膜色素上皮层呈弱阳性着色;TRAIL在炎症细胞上呈阳性着色,24h组在炎症细胞中的着色数量及着色强度达到高.结论:以1mg/kg的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后足垫可诱导出葡萄膜炎反应,炎症反应在24h组为强烈.炎症细胞凋亡可能是EIU炎症迅速消退的原因之一.TRAIL可能参与了炎症细胞的凋亡.

  • 环氧合酶-2和存活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作者:刘宁宁;赵宁;柳力敏;陈蕾;才娜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OX-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及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组织各层中未见Survivin和COX-2蛋白表达(2.56±0.46,2.37±0.80).给氧组:Survivin蛋白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3.34±0.40),COX-2蛋白表达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3.89±0.56).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94,P<0.01).结论: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存在Survivin和COX-2的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密切相关.

  • 小窝蛋白-1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洋;徐洪涛;李小曼

    目的:以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全缺陷鼠为模型,深入研究Cav-1在视网膜中的功能.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及共聚焦显微镜的方法检验Cav-1在野生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通过HE染色的方法检测野生型(wild type,WT)和Cav-1敲除小鼠视网膜的形态及结构;应用视网膜电流图的方法检测WT和Cav-1敲除小鼠视网膜的功能.结果:Cav-1在视网膜的多种细胞中都有表达,在Müller细胞、视网膜血管和RPE中的表达尤为强烈.视网膜电流图表明,Cav-1敲除小鼠a波与b波均较WT鼠低,但HE染色显示其视网膜形态和结构没有明显异常.结论:Cav-1缺陷小鼠表现出光感反应降低,但视网膜形态和结构均正常,提示Cav-1缺陷鼠视力下降并不源于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缺陷,而是由于视网膜下微环境改变所致.

  • 早期单眼剥夺对大鼠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瑜琳;罗俊;邓姿峰;郭燕;王曦琅;谭艺兰;陶利娟;吴秀婷

    目的:探讨早期单眼剥夺对大鼠视网膜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6组:28日龄正常组、35日龄正常组、42日龄正常组、28日龄模型组、35日龄模型组及42日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出生后21d缝合右侧眼睑建立单眼剥夺弱视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在出生后视觉发育关键期内,随年龄增长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早期单眼剥夺后,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蛋白表达在28日龄立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然而随着剥夺时间延长35日龄时表达剧烈下调,并持续至42日龄.BDNF表达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及外核层,而TrkB受体仅表达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早期单眼剥夺可使28日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BDNF及受体TrkB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但随着视觉剥夺时间延长,35日龄至42日龄时两者的阳性细胞数目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呈现一定的视觉经验依赖性,其参与了单眼剥夺弱视的发病.

  • 阿魏酸钠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内皮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启琳;李红;唐虹;彭辉灿

    目的:研究体外环境下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经过不同浓度的阿魏酸钠 (sodium ferulate,SF)作用后的增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眼科手术新鲜的人角膜移植术后眼球进行取材并进行HRCEC的原代培养.进行实验的为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阿魏酸(1mg/L,2mg/L,3mg/L,4mg/L)组,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48h后不同浓度的阿魏酸钠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用于检测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阿魏酸(1mg/L,2mg/L,4mg/L)组HRCEC中VEGF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结果表明:48h后不同浓度的阿魏酸钠分别作用于原代培养的HRCEC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46.97%,61.55%,76.91%和83.47%.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阿魏酸钠对高糖环境下HRCEC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低糖对照组与高糖对照组吸光度A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05).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与浓度分别为1mg/L,2mg/L,4mg/L的阿魏酸钠作用组作用于HRCEC 48h后免疫细胞化学背景灰度值与阳性灰度值之差分别为28.27±1.62,93.67±0.81,72.67±2.89,53.73±1.70,30.93±3.72.通过48h后加药组和高糖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下降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魏酸钠对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HRCEC的增殖及高糖引起VEGF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 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

    作者:Marianne L.Shahsuvaryan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后常见的影响视网膜的视觉致残性疾病.虽然该疾病实体早已被认定,但其治疗仍存在争议.黄斑水肿是该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视力下降(visual acuity,VA)的主要原因.近玻璃体腔已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一个药物储物,通过玻璃体腔注射直接治疗黄斑水肿.迄今广泛的注射药物为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和贝伐单抗.该论文的目的是评估证据,并讨论近有人提出的关于玻璃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有效的基本原理.

  • 新型OxyPlateTM厌氧系统隔离眼部厌氧菌的评估

    作者:Emily K. Deschler;Paul P. Thompson;Regis Paul Kowalski

    目的:厌氧细菌可引起眼部感染,我们测试OxyPlateTM厌氧系统(OxyPlateTM Anaerobic System,OXY)隔离可引起眼部疾病的厌氧细菌.方法:OXY不需要直接的厌氧条件(比如厌氧袋,罐),将其与常规的厌氧袋培养基相比.琼脂培养基上眼部厌氧细菌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厌氧袋)行标准的菌落计数:(1)OXY(好氧);(2)5%羊血(sheep blood,SB);(3)巧克力琼脂;(4)Schaedler琼脂.测试的眼部体外培养细菌来自眼内炎,泪囊炎,包括10个丙酸杆菌和3个放线菌种类.在每个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菌菌落计数隔离,排名从大到小,并在非参数比较下确定佳的培养条件.结果:所有的厌氧条件对于厌氧菌株呈阳性反应.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的SB和Schaedler的琼脂中无法增长.痤疮丙酸杆菌在巧克力琼脂中生长稀疏.作为一种厌氧系统,在厌氧袋SB分离比OXY(P=0.0028)和巧克力琼脂(P=0.0028)分离出更多的菌落数.结论:虽然OXY经测试并没比其他的厌氧系统更高效,它似乎是一个合理隔离厌氧细菌的替代方法.其琼脂培养基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盘并不需要厌氧袋使得OXY优于其他厌氧系统.

  • 尼泊尔儿童弱视种类及治疗结果

    作者:Srijana Adhikari;Ujjowala Shrestha

    目的:研究尼泊尔儿童弱视类型以及影响治疗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该研究为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对2009-06/2011-06注册登记的257名弱视儿童的诊断记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弱视的类型分为屈光参差性、双眼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和混合性弱视.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单独给予戴镜治疗,斜视性弱视每天给予6h修补治疗,屈光参差性和混合性弱视根据需要给予修补和光学矫正.主要检测为术后视力,并分析就诊时的年龄、弱视类型、初始视力以及屈光不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终视力的影响.结果:儿童年龄范围为3~15(平均7.96±3.09)岁.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常见类型(35.8%),其余依次为斜视性弱视(31.9%),屈光参差性为23.0%,混合性弱视为9.3%.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平均终视力(0.295±0.25)比其他类型的要好(logMAR视力检测,P = 0.001).终视力与就诊年龄、屈光不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98,P=0.12),但是终视力与就诊时初始视力有显著相关性(P=0.00).结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常见的,术后视力也是好的、初的视力是成功治疗弱视的重要因素.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注入头孢呋辛钠后黄斑厚度的测量

    作者:祁颖;张凤妍

    目的:了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注入头孢呋辛钠后黄斑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药物组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钠,对照组是前房内注入灌注液.入选患者分为4组:<60岁药物组,<60岁对照组,≥60岁药物组和≥60岁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6m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厚度.结果:术后1mo,≥60岁药物组在中心凹、内下区、颞内区和外下区区域的厚度大于其他三组.术后6mo,只有≥60岁药物组的内下区的厚度大于其他三组.术后1mo,与各自术前的黄斑厚度相比,≥60岁药物组在中心凹、内下区、颞内区和外下区区域的增加的厚度大于其他三组.术后6mo,≥60岁药物组的中心凹和内下区的增加的厚度大于其他三组.结论: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增加在术后6mo尚不能恢复到术前状态.相对于较年轻患者,超过60岁的白内障患者在术中使用头孢呋辛钠会在术后1mo黄斑厚度增加更多.

  • 结膜下注射Avastin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作红;冯春霞;田洁;张玉光;颜世龙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Avastin对实验性兔眼角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NV)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5mm直径的加样器(末端附有棉片)吸入1mol/L NaOH接触新西兰兔右眼(20眼)中央角膜区烧灼30s,制作碱烧伤兔眼角膜NV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成2组,10眼(A组)碱烧伤后立即结膜下注射Avastin 2.5mg;其余10眼为对照组(B组),结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烧灼后次日每天裂隙灯观察角膜NV、角膜水肿情况,分别于3,7,14,21,28d裂隙灯照相并计算NV面积及NV抑制率.伤后7,28d各组随即处死5只实验兔,取角膜组织做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两组兔眼伤后第1d角膜缘血管网明显扩张充血,3d时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14d时NV达到高峰,14~21d后NV稳定并逐渐回退.两组角膜NV长度、NV面积及角膜水肿程度存在差异(P<0.05);A组各时间点角膜NV抑制率为44.2%~55%.A组角膜上皮及实质层水肿较轻,NV较少,后弹力层基本完整,VEGF表达明显弱于B组.结论:结膜下注射Avas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眼角膜NV形成及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发挥作用.

  • 兔角膜基质中核黄素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建立

    作者:伍腾飞;彭秀军

    目的:建立兔角膜基质中核黄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分析方法,并分析其专属性、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兔角膜组织匀浆经加热孵育和10%三氯乙酸去蛋白后离心,组织上清液经C18-SPE柱固相萃取后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柱选择ODS-BP色谱柱(5μm,250mm×4 6mm ID),以甲醇-纯水(体积比为2:3)为流动相,pH=7.0,流速:0.1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425nm,发射波长525nm.结果:核黄素在1.0×10-6~1.0×10-4mg/mL范围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84),精密度结果显示:RSD=0.86%(n=10),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RSD=0.51%,测得的角膜样品核黄素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3.7%.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简单,HPLC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作为紫外线A/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法中角膜基质内核黄素含量测定的定量方法.

  • 双眼先天性黄斑视网膜劈裂症1例

    作者:张立;张成成;叶应嘉;蒋海翔

    0引言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又称遗传性视网膜劈裂[1], 通常为双侧发病的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基因位于Xp22[2].视网膜劈裂常发生于周边眼底和黄斑,发生于黄斑处称黄斑视网膜劈裂症.先天性黄斑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较为少见,我院近期诊治1例先天性黄斑视网膜劈裂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青光眼术后并发双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例

    作者:张映萍;唐金萍

    0引言青光眼术后眼压能否得到持久、有效的控制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如果出现低眼压尤其是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可能对视功能造成损害.现将我院青光眼术后并发双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的患者1例,结合CirrusTM HD-OCT随访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智障患者抗青光眼手术1例

    作者:毕大光;张伟;那辉

    0引言智障患者由于配合能力差,临床上为智障患者行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通常把智力障碍作为手术相对禁忌证,只有在患者绝对需要手术时才考虑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1].我院2012-07-18收治1例合并先天智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枪钉致眼球贯通伤1例

    作者:黄祥平;朱炎华;张祖海;田甜

    1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木工.于2012-08-08做工时不慎被枪钉击伤左眼部,当即出现左眼疼痛,流泪,视力下降,约4h后就诊于我院.查体:T 36.2℃,P 72次/min,R 20次/min,BP 140/80mmHg.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1例

    作者:黄晓莉;宋艳萍;陈中山;丁琴

    0引言血管样条纹是全身中胚叶起源的弹性纤维组织广泛变性在眼底的表现,亦称为色素线条,如合并黄斑病变则严重影响中心视力.本病临床上较罕见,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 角膜厚度对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的影响

    作者:胡正再;张思文;欧阳红专

    0引言 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就是前弹力层下的消融,即制造一个预期90~110μm的角膜薄瓣后行LASIK消融.目前SBK的方法有两种:(1)机械刀制瓣法:用微角膜刀分离预期厚度约90~110μm的角膜瓣,然后进行准分子激光消融;(2)飞秒激光制瓣法:用飞秒激光通过微爆破制作预期厚度约90~110μm的角膜瓣,再进行准分子激光消融.

  • 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

    作者:韦敏;武红旗

    0引言下泪小管断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外伤,需及时正确处理.若未得到修复,将会导致泪小点移位、眼睑畸形、终生溢泪等[1].因此,准确而迅速地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院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吻合术中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均迅速、准确地寻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基层医院开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莉;李勇亮;王书华

    0引言青光眼是全球第2位的致盲性眼病[1],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过去我科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后期由于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使滤过泡失败,眼压升高,视力视野进一步损害,处理起来时间长且困难,但是开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来,手术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减少,现报道如下.

  • 眼轮匝肌折叠术矫正老年性退行性睑内翻

    作者:吉冬昉;杨蓓

    0引言老年性退行性睑内翻矫正术术式繁多,根据其发生机制,采用眼轮匝肌折叠术治疗,手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常被临床医生采用,但有少数患者出现术后睑外翻并发症及睑内翻矫正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发生机制,对手术的细节加以改进后,实施手术102例115眼,无睑外翻并发症出现及睑内翻矫正不足现象,手术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李静;李跃蒙

    0引言随着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成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许多眼科医生将这一手术引入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此手术能解除瞳孔阻滞,加深前房,改善房水循环,降低眼压,同时此手术切口小,损伤少,并发症少,减少了抗青光眼术的风险,简化了手术程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并且也解决了因晶状体混浊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 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

    作者:翟淑娜;李岩;姜腾轩;卢智泉

    目的:评价人群心血管疾病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09-09/2011-03对360例病例和匹配的360例对照进行了调查.主要的测量指标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职业,以及居住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对象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分别升高了62.4%和69.8%(OR=1.624,95% CI:1.068~2.553,P=0.007;OR=1.698,95% CI:1.412~2.719,P=0.009);高血压患者与ARC的关联性较强(OR=1.431,95% CI:1.098~1.997,P=0.007);现行吸烟者和现行饮酒者发生ARC的危险性也显著增高(OR=1.712,95% CI:1.312~2.344,P=0.010;OR=1.912,95% CI:1.310~2.896,P=0.003).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饮酒可使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终导致ARC的发生.

  • 武汉市新洲区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

    作者:蒋华章;李银喜;王莉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及弱视患病率.方法:受检儿童3 211例使用目前我国通用的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3岁及以上视力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者,通知到医院门诊复诊.结果:受检儿童3 211例视力异常检出率为7.51%.视力异常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轻度弱视占比例大,中度弱视次之,弱视患病率为6岁组3.68%,5岁组3.76%,4岁组7.93%,3岁组16.48%.各年龄组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各年龄组视力主要分布:3岁(0.5518±0.1910)、4岁(0.6444±0.1584)、5岁(0.6662±0.1544)、6岁(0.7601±0.1119).视力异常率在3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异常率在4~6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视力呈动态发育过程,对弱视的诊断应考虑年龄因素.应加大弱视常识及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家长、社会对弱视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 视力 学龄前 弱视
  • 甘孜州藏族与彝族结膜囊细菌状况对照研究

    作者:王光进;张悦;刘治容;郑红;嘉初丹巴;泽旺格玛;李玉婵

    目的:了解藏族与彝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的异同.方法:研究遵循统一的调查流程及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眼科医师整群抽取四川甘孜州两个藏族聚居点的中老年人145例290眼及居住地地域近似的2个彝族聚居地136例272眼进行眼科检查、问卷调查并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8h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两组受检人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藏族和彝族受检者的人口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0.7%,彝族为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结膜囊多种细菌共存者占11.6%,彝族为2.6%;藏族人群中多种细菌共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彝族(P<0.05).藏族结膜囊中棒状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5.9%,彝族的为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结膜囊中表皮葡萄球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6.6%,彝族人群为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彝族,藏族和彝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的细菌大多为单一菌株,但藏族人多种菌株共存的现象比彝族更为多见.藏族人与彝族人结膜囊细菌菌属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 结膜囊 细菌 藏族 彝族
  • 张家口市赤诚县农村老年居民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利莉;王文田;张丰;张京宏;钟启明;马竑;郭冉阳

    目的:调查张家口市赤诚县老年农村居民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及人群分布情况,为该地区翼状胬肉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张家口市赤诚县18个乡镇180个行政村3 981例50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受检对象进行裂隙灯、生活视力及眼前节照相等眼科检查并对翼状胬肉形成情况进行分期及分级.结果:选取3 981例受检对象中资料完整者3 494例,受检率为87.77%,其中发现翼状胬肉患者280例,患病率为8.01%;男性翼状胬肉的患病率(10.11%)明显高于女性翼状胬肉的患病率(6.97%)(χ2=10.33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岁以下患者中,翼状胬肉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9,P=0.001).280例387眼中需手术治疗者297眼(76.74%).结论:翼状胬肉是张家口市赤诚县农村老年居民常见的眼表疾病.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存在差异.需手术治疗者所占比例较高.

  • 开角型青光眼药物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作者:谭钢;邵毅;刘二华

    目的: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的方法,对60例POAG患者分别采用青光眼生活质量-15中文版(Glaucoma Quality of Life-15,GQL-15)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中文版评定患者近1mo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状况,给予降压药物干预后1mo再次进行评定.6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心理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POAG患者焦虑、抑郁及共患患者发生率分别为33.3%,26.7%,13.4%.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及GQL评分与病程、眼压、年龄、药物种类和价格成正相关(P<0.05),与平均月收入、视力成负相关(P<0.05).通过降压药物干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转(F焦虑评分=9.54,F抑郁评分=6.88,FGQL评分=8.82;P<0.05).结论:POAG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加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病程、年龄、平均月收入、药物种类、药物价格、视力、眼压、视野等方面紧密相关.降压药物干预有助于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逐步康复.

  • 新疆白内障复明现状调查

    作者:甫拉提·阿布都热衣木;古丽努尔·买买提;刘黎明;丁琳;赵秀荣;麦尔当·艾力木

    目的:了解新疆白内障手术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发展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地区所有已经注册的县以上综合医院眼科、县级医院眼科、县级医院五官科和眼专科医院采用问卷调查,运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新疆地区在册的各类医疗机构眼科107所,开展各类眼科手术共计43 580例,白内障手术共计20 303例(46.59%);新疆白内障手术率(cataract surgery rate,CSR)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新疆防盲治盲已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每百万人群中所做的白内障手术数达到930.9,但与"视觉2020"行动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CSR仍然偏低,县级医疗机构眼科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大力推广经济实用性白内障手术,加大基层眼科资源投入.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