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6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

    作者:袁燕慧;曾慧;吴德沛;陈兵;周荣富;许景艳;袁翠英;欧阳建

    目的:探讨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比分析108例单纯t(15;17)染色体易位及27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初治APL的临床资料.结果: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20%(27/135),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是三体8.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APL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比例与单纯t(15;17)染色体易位患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达完全缓解的时间、早期病死率、维甲酸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缓解后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L患者是否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临床疗效、预后无关.

  • 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9例生育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田园;许兰平;陈欢;王昱;赵婷;张晓辉;黄晓军;刘代红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生育情况.方法:1 008例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9例(0.9%)男性患者的配偶发生了15次妊娠.其中6例患者接受亲属间单倍体移植.预处理方案均为清髓性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结果:9例患者白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4(11~26)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4(8~19) d;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5次妊娠中,9次(60%)婴儿安全出生,且所有要儿出生体重及生长发育状况均正常.结论:接受清髓预处理allo-HSCT,少数患者仍可保存其生育能力,建议拟接受allo-HSCT的育龄恶性血液病患者,均应在移植前后接受生育咨询.

  • 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血清Hepcidin和IL-6、IFN-γ、TNF-α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蓉;潘湘涛;陆晔;程旭;王金湖;严敏;傅晋祥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外周血铁调素(Hepcidin)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法检测9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Hepcidin、IL-6、IFN-γ和TNF-α浓度,其中29例伴有癌性贫血,分析Hepcidm与贫血、IL-6、IFN-γ、TNF-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血清Hepcidin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贫血患者[(50.89±32.78) μg/L∶(30.06士30.40)μg/L、(30.77±34.44) ng/L∶(11.61士28.13)ng/L,均P<0.05],而IFN-γ和TNF-α无明显差异[(138.96±70.23) ng/L ∶(135.00±59.06) ng/L、(7.20±3.81) ng/L∶ (9.20±8.19) ng/L,均P>o.05];②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的Hepcidin与IL-6呈正相关(r=0.375,P<0.05),而与IFN-γ和TNF-α无相关性(r=-0.167和0.01,均P>0.05);③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的Hepcidin和IL-6、IFN-γ、TNF-α均与血红蛋白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清Hepcidin和IL-6显著升高,且Hepcidin浓度与IL-6水平呈正相关,Hep-cidin和IL-6在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易树华;熊文婕;李增军;刘薇;隋伟薇;徐燕;邹德慧;邱录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游离轻链(sFLC)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动免疫比浊法检测38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血清sFLC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法(IFE)检测血清M蛋白.结果:38例患者中sFLC-κ/λ比值异常者22例(57.9%);IFE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28.9%(11/38),其中2例患者仅IFE阳性,9例患者伴有sFLC-κ/λ比值异常.结论:B-NHL患者存在较高的M蛋白水平,sFLC可显著提高其M蛋白的检出水平.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磊;王春燕;谭获;黄振倩;郑润辉;李海明;刘丹;汪涯雅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17例NHL患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分为表面抗原阳性组及表面抗原阴性组.比较2组在病理类型、化疗反应率、Ki-67、乳酸脱氢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17例患者中,乙肝阳性率为31.6%(37/117);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6.0%(27/75),女性阳性率为23.8%(10/42),均较正常人(7.2%)高(均P<0.01).B细胞与NK/T细胞乙肝阳性率分别为33.7%和24.0% (P<0.01).2个疗程化疗后表面抗原阳性组与表面抗原阴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5%和18.8%(P=0.025),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0.5%和52.5%(P=0.000).根据患者Ki-67表达情况分为>80%,50%~80%,<50%三个层次,表面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三个层次所占比例分别为25.0%和29.5%,25.0%和34.1%,50.0%和36.4%(P值分别为0.029、0.012、0.102);阳性组与阴性组乳酸脱氢酶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3.2%和40.0%(P=0.021).结论:NHL患者HBV感染率比正常人明显要高,表面抗原阴性者疗效较好.B细胞淋巴瘤比T细胞淋巴瘤HBV阳性率高,HBV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的概率更大.

  • 蛋白质Z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徐芝龙;潘学谊;迟作华;郭煜;关则兵;曾文彬;李铭杰

    目的:分析蛋白质Z(PZ)基因多态性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合基因测序技术,对502例AIS和482例健康老人的PZ基因启动子A-13G位点基因型及其内含子F中G79A位点基因型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首次发现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Z启动子A-13G和PZ内含子F中G79A两种基因多态性.PZ启动子A-13G基因型中AA型、AG型、GG型分别为15.9%、52.7%和31.4%;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4%和57.6%.PZ内含子F中G79A位点基因型AA型、AG型、GG型分别为31.5%、52.0%、16.5% ;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5%和42.5%.AIS组PZ基因内含子F中G79A位点A、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61.1%,45.9%:38.9%,均P<0.05),且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Z基因内含子F中G79A位点G→A突变,即A等位基因对中国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AIS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 B细胞激活因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军红;王从军;雷中劲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液中B细胞激活因子(BAFF)的表达,探讨儿童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0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及40名对照者血清中BAFF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AFF-mRNA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ITP患儿治疗前血清中BAFF的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AFF-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者(均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AFF-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中BAF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ITP患儿BAFF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

  • CMO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作者:俞庆宏;沈一平;叶宝东;张宇;邵科钉;高雁婷;刘文宾;周郁鸿

    目的:评估CMOD方案(米托蒽醌、长春地辛、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及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例复发难治性侵袭性NHL患者行CMOD方案(米托蒽醌10 mg d1~3,环磷酰胺650 mg/m2 d1,长春地辛4 mg d1,地塞米松15 mg d1~5)化疗2个疗程,每4~5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6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轻中度的消化道反应.结论:CMO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侵袭性NHL的近期疗程肯定,毒副反应相对可接受,是一种二线挽救方案.

  • 儿童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饶月丽;董敖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各种常见疾病和各年龄段中的动态分布.方法:对2005-201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的5 721例儿童进行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统计不同病种及年龄段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率.结果:在各种儿童常见疾病中,噬血细胞综合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何杰金氏病、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率高.儿童1~3岁时,容易感染巨细胞病毒.结论:在临床各类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处于1~3岁儿童或有相应症状的患者,须尽早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以减少儿童各脏器的损害.

  •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海军

  • 以凝固性坏死为病理表现的恶性淋巴瘤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作者:侯军;韩颖;胡晓静;孟秀琴;张倩乔;施菊妹

  • 难治性Evan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冶秀鹏;包慎

  • EphB4介导K562细胞株对伊马替尼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黄彬涛;赵卫红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产生伊马替尼(IM)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IM诱导K562-W(野生型)产生耐药的K562-R细胞株.同时采用RNA干扰技术,利用K562-R细胞株构建稳定低表达EphB4的K562-R-EphB4-sh细胞株.MTT法分别检测3种细胞对IM耐药性的变化(IC50).结果:对IM耐受的K562-R细胞株显著高表达EphB4 mRNA和蛋白,而构建的K562-R-EphB4-sh细胞株EphB4表达显著低于K562-W与K562-R细胞株(P<0.01).耐药性检测表明,与K562-R细胞比较,K562-R-EphB4-sh细胞株对IM的敏感性明显加强(IC50为0.93 mg/L∶5.45 mg/L,P<0.01).结论:K562-R细胞株低表达EphB4后,细胞对IM的敏感性显著恢复,提示EphB4可能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产生对IM耐药的一个新作用因子.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侯慧明;刘林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Durie-Salmon分期为ⅡA~ⅢB期的MM患者行化疗联合APBSCT,其中5例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在马法兰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随访分析移植后反应率及生存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5(8~26)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22(11~50)d,移植相关并发症包括发热9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移植相关病死率为0.25例患者均于移植后1个月全面评估,16例(64%)达到完全缓解,5例(20%)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16%)达到部分缓解,总体有效率为100%.中位随访30(2~70)个月,8例复发,其中3例经二次移植后达到完全缓解,5例经再次诱导后获得完全缓解.终4例死于肺部感染.25例移植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2个月.结论:APBSCT是治疗MM相对有效和安全的方法,鉴于前期诱导及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中加入硼替佐米的优越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伴重度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香香;甄长青;房孝生;刘新;王建虹;张凌岩;王欣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减少漏诊.方法:我院收治以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HHT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为60岁男性,因乏力、贫血5年,加重3d入院.既往反复自发性鼻出血50年余,有家族性鼻出血病史.体检发现口唇、舌面、手掌可见多处散在毛细血管扩张.入院后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8 g/L,胃镜检查示食管、胃毛细血管扩张.临床诊断为HHT.结论:临床上遇到贫血患者应仔细问诊、完善检查,尽量减少HHT漏诊的可能性.

  •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总轻链检测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滕文浩;李辉军;万凯;姜雯雯;孟力;周剑峰;汤屹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总轻链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5例血清游离轻链Kappa链与Lambda链比值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比较血清总轻链测定方法对疾病的检出率,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采用测定总轻链的方法检测,有23例未检测出或出现检测错误,误诊率高达41.82%,且尚未发现检出率与体内游离轻链浓度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清总轻链检测方法检出率很低,且尚无规律可循,无临床参考价值.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的异常

    作者:曹鹏飞;陈苏华;张国平;陈方平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FISH技术,采用5种特异性DNA探针检测46例C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染色体异常在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46例CLL患者中,32例出现染色体异常,总异常检出率为69.6%,其中del(11q22.3)8例(17.4%),del(13q14.3)14例(30.4%),P53缺失7例(15.2%),del(13q14)5例(10.9%),CSP12阳性10例(21.7%).结论: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del(13q14)是CLL患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存在基因异常的患者预后较正常者差,尤其是存在P53基因缺失的患者.

  •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前后FLT3突变的变化

    作者:张广吉;林冬;刘兵城;周春林;王迎;魏辉;李巍;刘凯奇;魏述宁

    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FLT3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复发前后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在初诊及复发后均行FLT3-ITD/TKD检测的AML患者中,初诊时FLT3-ITD/TKD突变阳性者(FLT3+组)与阴性者(FLT3-组)各11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复发后FLT3突变转阳率、二次缓解率、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FLT3+组复发后,FLT3突变转阳率为90.9% (10/11),二次缓解率为9.1% (1/11);FLT3-组复发后,FLT3突变转阳率为27.3%(3/11),二次缓解率为27.3%(3/11).2组间二次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FLT3+组中位DFS为5(2~22)个月,FLT3组中位DFS为5(3~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FLT3+组中位OS为12(7~33)个月,FLT3-组中位OS为15(6~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AML伴有初诊FLT3+患者预后较差,该突变具有不稳定性,因而作为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指标需慎重.

  • 自噬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健

  • Vγ9Vδ2 T细胞免疫治疗血液恶性疾病:从基础到临床

    作者:陈清娇

  • 恶性血液病中组织因子微粒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斯君;陈剑芳

  • 长距离PCR与倒位PCR对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的比较

    作者:梁伟玲;韦红英;周峻荔

    血友病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常见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男性患病率为1/5 000,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开展基因诊断、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发病率、阻断基因传递的有效措施.目前研究发现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为集中的一种突变类型,占重型血友病A的40%~50%[1].

  • 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的治疗

    作者:李军民;张赟翔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祖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的克隆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恶性造血干细胞肿瘤.目前阿糖胞苷(Ara-c)联合蒽环类抗生素的“3+7”方案仍是诱导治疗的基础,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CR)可达50%~80%,但5年生存率仍在15%~30%[1].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巩固治疗方案,虽然治疗相关病死率及远期副反应(如移植物抗宿主病)较低,但其复发率仍可达50%以上[2].因此,巩固治疗的选择在目前的AML治疗体系中仍然是存在争议的部分.目前,缓解后的巩固治疗一般根据患者年龄、分子遗传学、是否存在骨髓移植供者等因素,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低/中危急性髓性白血病缓解后治疗

    作者:江滨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遗传学上高度异质性疾病,对具有预后意义的遗传因素进行识别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前提.目前各指南推荐的危险分层体系(risk status)是在原有的细胞遗传学基础上加入新的分子学标记所形成,但对其中一些分子学标记的预后意义存在分歧,因此各指南的分层标准不完全相同.如美国NCCN指南中,t(8;21)和inv(16)伴c-KIT突变被归人中危组而非低危组,但欧洲ELN指南未将KIT突变状态列入初诊患者必需检查的项目,也未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显示对KIT突变是否与不良预后相关并影响治疗决策尚未达到共识.在ELN指南中对NPM1与FLT3-ITD的突变状态进行了更细致的描述和分组.本文将对低、中危AML几个主要亚型(不含APL)的缓解后治疗进行简述和探讨.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急性 治疗
  •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单倍体移植与自体移植及化疗的比较

    作者:王华芳

    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配型不全相合异基因移植技术的广泛开展,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新的技术方法陆续运用后,国内一度被忽视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与这些新方法的疗效比较却缺乏大样本的研究结果,临床医生在面临患者治疗的选择时,如何抉择,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2013年,武汉协和医院血研所举办的中法血液学学术交流会上,来自法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NC Gorin教授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中以他所带领EBMT(欧洲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会)开展的AHSCT临床研究工作为主线,列举了全世界有代表性的研究,系统而全面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阐述了自体干细胞移植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该讲座PPT课件长达175页,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纲要性的摘录了其中部分内容和一些新的研究数据,为读者在自体移植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治策略方面提供一些循证学依据.

  • 低中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策略及进展

    作者:吴德沛;陈佳

    基于预后危险度的分层治疗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策略的基础,而对于低/中危组AML患者来说,首次缓解后的治疗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尽管近更新的指南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指导和翔实的文献分析,但遗憾的是鉴于AML本身的生物学异质性,尚不存在治疗“金标准”.近年来所累积的经验为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一些依据.

  •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何广胜

    近20年来,免疫抑制治疗(IST)和异基因骨髓/造血于细胞移植(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治疗方面仍有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就IST而言,疗效达60%~80%,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成为难治/复发.本文就IST相关因素展开讨论,以期优化IST,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溶血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刘代红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溶血性疾病的病因包含免疫介导的溶血或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相关的溶血.免疫介导的溶血大多由异基因HSCT中供受者血型不合(主要为ABO血型不合)时针对红细胞抗原的异体抗体所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少见.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发生与移植后溶血性疾病密切关联,因此本文将移植后溶血及PRC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一并阐述.

  • 重视红细胞疾病的研究

    作者:邵宗鸿;张薇

    红细胞疾病即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等红细胞数量及质量异常的一组疾病.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红细胞疾病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以指导临床治疗.尽管如此,对于红细胞疾病的研究远远不够.

临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