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열대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619
  • 国内刊号: 44-15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广东寄生虫年报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热带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余新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伍尚剑;袁炜华;陈聚兴;谭宗宪;辛伟标;李秀珍

    目的 了解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检测在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清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Cr)测定,同时对健康者进行相关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肾贮备能力下降期和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清中CysC异常值检出率分别为46%和75%,BUN分别为12%和46%,Cr分别为15%和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患者血清中CysC异常值检出率与BUN、Cr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中CysC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较好的早期检测指标,特别是在肾储备能力下降期和氮质血症期的诊断中灵敏度、特异性较BUN、Cr高,但在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CysC检测并不比BUN、Cr优越.

  • 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MIF及IL-1O水平与临床分型研究

    作者:徐向明;黄运林;钟巧媚;黄瑞香;何坚

    目的 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0(IL-10)水平,了解其变化与患者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收入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时收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hsCRP、MIF、IL-10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12.53±2.89)mg/L高于对照组(3.46±1.02)mg/L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1±0.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IF水平(30.94±5.85) μg/L高于对照组(8.31±1.38)μg,/L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5±1.4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hsCRP及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19.44±2.11)ng/L和(20.19±2.04)ng/L,与对照组(14.89±2.4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生物标志物存在不同的表达情况,提示心绞痛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平衡与患者病情进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作者:徐丹;蒋莉;甘萍;高旭红;蔡安季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分别运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和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网织红细胞(RET)参数、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和CRP.结果 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CRP、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和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和MFR能够敏感反映透析后患者的贫血改善程度,可作为患者透析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C反应蛋白的浓度测定对透析疗效观察及预示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不同比重干化学检测尿蛋白结果分析

    作者:邓任堂;付文金;彭兰芬;孔桂兴;陈梅莲;陈楚填;刘亮;黄志宏;陈载鑫;汤惠华

    目的 分析不同比重下尿蛋白干化学定性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结果,探讨尿比重对干化学检测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44份尿标本先经干化学检测尿蛋白,再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计算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统计分析不同比重下尿蛋白定性与定量结果.结果 当干化学尿蛋白结果为阴性时,随着尿比重的增加,假阴性率下降,当1.030≤比重≤1.005时,假阴性率从34.1%下降到2.7%;当干化学尿蛋白结果为阳性时(±~+++),比重越高,假阳性率越高,随着比重下降,假阳性下降,比重≤1.005时没有假阳性.结论 尿比重能明显影响干化学检测尿蛋白的准确性,对于比重过低或过高的标本,可以检测UACR或24h ,尿蛋白定量进行鉴别.

  •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及精液因素分析

    作者:杨旭辉;杨少芬;钟跃思;黄志承;殷潜生;陈创奇;黄郁强;何峰

    目的 探讨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因素、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活动率、受精次数对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0年收治的677对病人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受精次数,将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7组,即A:(4~9)×106,B:( 10~12)×106,C:(13~15)×1 06,D:(16~20)×106,E:(21~25)×106,F:(26~30)×106,G:>30×106,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活动率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677个周期共获得88例生化妊娠,79例临床妊娠,平均生化妊娠率为13.15%,临床妊娠率为11.81%.促排卵方案以HMG组好,子宫内膜类型为三线征及内膜厚度大干8 mm是妊娠达到10%以上的必要条件.双次人工授精妊娠率(15.27%)明显高于单次(7.57%).各活动精子数量组妊娠率分别为0、14.37%、1 1.92%、15.09%、8.33%、20.34%、6.06%,A组临床妊娠率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活动率和妊娠率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促排卵方案以HMG组好;三线征子宫内膜且厚度大于8 mm、(26~30)×106精子密度和84%以上的活动率是获得高妊娠率的先决条件;双次人工授精优于单次.

  • 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爱娟;陈雄

    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妇科急腹症的153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8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分数(VAS)、住院时间,PA和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分数、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腹组短或者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相反,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 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是妇科急腹症的主要手术方式.

  • 抗-HCV和HCV-RNA检测及其与ALT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贾珉;邵芳

    目的 探讨化学免疫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抗-HCV和FQ-PCR法检测HCV-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用CLIA定量筛选抗-HCV阳性的100例病人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含量和酶速率法检测ALT浓度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0份抗-HCV阳性标本中,检出HCV-RNA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76%.随着抗-HCV的S/CO值增高,HCV-RNA检出率增高较明显;ALT水平与HCV-RN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在HCV诊断与疗效观察中,血清抗HCV、HCV-RNA和ALT指标各有利弊,3者有机结合能正确诊断和预测肝脏损伤及评价疗效.

  •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及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萍;范建辉;邓妮;崔金晖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及产程中缩宫素的使用.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足月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无手术助产的初产妇82例,其中,41例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分娩镇痛组),41例未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时缩宫素的使用率、镇痛效果、产后2h及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镇痛组产时使用缩宫素的镇痛效果等.结果 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分娩镇痛组较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增加;分娩镇痛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P<0.05);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时使用缩宫素对镇痛效果无影响.结论 分娩镇痛效果显著,但可能会使第一产程延长;产程中可适当使用缩宫素,其对镇痛效果无影响;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 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系统管理的效果评价

    作者:曾静;唐远平;高薇薇;黄祝疆

    目的 探讨社区系统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对广州市站前社区6个居委会中参与社区高血压系统管理的435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饮食、用药、生活行为、运动、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等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比较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控制情况.结果 健康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指标及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控制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身防治切实有效,此方法在社区中可广泛应用.

  • 妊娠4~9周孕妇血清雌二醇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李维艳;刘玉昆;郭仲杰;陈欣;谭剑平;刘颖林;张建平

    目的 探讨妊娠4~9周孕妇血清雌二醇(E2)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妊娠4~9周的孕妇,根据孕妇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和胚胎停育组,正常妊娠组又根据有无复发性流产病史者分为两组,各组按孕周又分为6个亚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E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组妊娠4~9周孕妇每周血清E2水平随妊娠周数增加而增加,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的患者和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各孕周E2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胚胎停育组随孕周增加呈下降趋势.与正常妊娠组的相应孕周两两比较胚胎停育组各个孕周孕妇血清E2水平相应均数显著偏低(P<0.05).结论 胚胎停育孕妇各孕周血清E2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E2可能是维持早期妊娠的重要因素之一.

  • 药物化疗及健康教育综合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

    作者:谭覃;余卓文;马健强;唐弦;宫斐;曾富鹏;卓凡

    目的 统计分析佛山市顺德区2009-2010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危害程度和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等,评价药物化疗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预防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减少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根据历史资料,在感染率相近的两个镇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开展健康教育,但观察组除健康教育外还对感染人群进行群体性服药,观察组人群不服药.干预前后分别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并对部分人群进行B超、肝功能及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等的检查和调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行为规范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人群干预前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63.0%下降至32.2% (x2=165.64,P<0.05);B超检查肝胆异常率由85.5%下降至62.8%(x2=17.58,P<0.05);肝功能异常率由22.7%下降为12.0% (x2=4.33,P<o.05),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人群上述检测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群防治知识和行为水平,若结合药物化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可真正降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少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 2004-2010年宁明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黄剑魁;农幼丰;蒙东华;李坚;韦海艳;黄亚铭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的宁明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县目前总人口数为43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2 802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人群发病率为96.51/10万,其中淋病206例,梅毒1649例,艾滋病571例(死亡197例),HIV阳性376例(死亡44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病例数在15~岁年龄组至45~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0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59.67%.梅毒、AIDS/HIV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平行上升的趋势.AIDS/HIV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病死率为25.45%.结论 该县近七年来淋病患者数量未能反映当地真实流行状况,而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 重庆市当地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现况调查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罗飞;李珊珊;肖邦忠;蒋诗国

    目的 了解重庆市当地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重庆市5个区县,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每乡调查中学和小学各1所,每校调查60名学生;每乡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5岁以上居民200名.采取统一的问卷进行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疟疾严重危害、发生疟疾找医生、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53.48%、62.55%、42.02%、83.71%、27.69%,5项指标不同区县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调查对象除对“发生疟疾找医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不同性别人群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疟疾严重危害、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严重危害、发生疟疾找医生、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高于居民(P<0.05),且以7岁组高,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市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关键词: 重庆市 疟疾 知晓率
  • 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蓬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性的应用

    作者:周淑琴;孟淑欣

    目的 分析蓬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高峰期的集中时间,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圆形分布法将数据进行三角函数转换,求平均角α、角离差s,并进行假设检验和均数比较.结果 集中度值M=0.3685;圆形分布法分析显示,r =0.3472,α=90.40°,s=83.34,高峰期(α±s)=(7.06,173.74),Z值37.3719≥6.907(0.001,∝)(查Z界值表),即P<0,001.结论 蓬莱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高峰期为1月上旬至6月下旬,此前,开展防鼠灭鼠、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等措施意义重大.

  • 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作者:熊劲光;刘艳璋;曾耀明;钟新光;张巧利

    目的 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 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G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 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 263例和22 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 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 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 2005-2010年湖北省病毒性肝炎发病变化分析

    作者:王雷;胡樱;郑莉;张迟;罗玉娥

    目的 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订肝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2005 - 2010年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病毒性肝炎2005-2010年的发病率从120.31/10万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甲肝发病逐年减少,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逐年增加,甲、乙、丙和戊肝发病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3.00%、4.23%、28.78%和11.28%: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0年间显著降低.结论 预防乙肝是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密切关注甲肝的发病,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和戊肝的预防.

  • 泉州市2005-2010年涂阳肺结核病人来源情况分析

    作者:成玉妹;曾晓蓉;阮祥钊

    目的 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来源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0年泉州市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来源资料,对病人的来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5 -2010年泉州市共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16 976例,其中转诊占64.7%,就诊占34.2%,因症推荐占0.5%,其他途径占0.6%,转诊与就诊已成为结防机构门诊初诊病人的主要来源,占全部涂阳病人的98.9%,转诊途径发现的涂阳病人与其他来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0,P<0.01);转诊病人中涂阳病人检出率为30.0%,涂阳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来源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0.8,P<0.01).结论 医院转诊已成为泉州市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重要来源.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加强医防合作,提高转诊到位率等是实现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涂阳病人“高发现”目标的有效措施.

  • 生殖器疣活检标本中HPV多重检测技术的建立

    作者:钟卓慧;肖青;高云鹤;马晓东;秦爽;李莹莹

    目的 探索生殖器疣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多重检测分型技术,为我国生殖器疣感染HPV的检测和分型研究的开展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针对病毒LI区基因序列自行设计通用引物MY09、MY11、GP5+和GP6+,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检测生殖器疣活检标本中HPV感染型别的方法.结果 采用巢氏PCR方法能够特异扩出140bp的目的条带,实现HPV感染的定性检测;通过对目的基因片段的测序分析能够实现单型别感染/多型别复合感染HPV的分型和鉴定,并可以检测到HPV少见的特殊类型,同时也能提供已知的HPV型别的突变信息.结论 基于HPV病毒L1区基因序列建立的PCR和序列分析检测技术是快速检测和分型生殖器疣活检标本中HPV的一种有效方法.

  • 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ARP和NF-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文媛;王莹;刘艳翠;丁利;赵斯达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 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症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DSC组.ADSC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0.5 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半暗带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DSC移植后可见 PKH26标记的ADSC在半暗带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 体外直接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孟瑛;潘恒;周玉珍

    目的 探讨体外直接诱导HSF6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的方法,在1%血清培养条件下,顺序添加bFGF、RA和Forskolin,诱导HSF6人E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结果 细胞发生神经样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分子——巢蛋白( nestin),以及神经元标志分子——β微管蛋白Ⅲ(neuron-specific classⅢ beta-tubulin,TuJ1).实验组nestin阳性细胞数占(95.2±3.03)%,明显高于未添加诱导因子组的(31.6±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直接诱导hE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减少了常规经胚胎体(embryoid body,EB)的诱导方法而产生其它胚层细胞的机会,为进一步探索hESCs源性神经细胞的功能,以及为细胞替代治疗提供高纯度的hESCs源性神经细胞奠定了基础.

  • 正常人PBMC中T细胞的PD-1表达及其表型分析

    作者:彭辉;乔丹;李琴;吴长有

    目的 观察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细胞的PD-1表达,并对其表型进行分析.方法 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CD45RA、CD27和PD-1等表面分子的表达;通过对比分析,了解PD-1+T细胞表型与记忆T细胞的关系.结果 正常成年人周围血中CD4+ PD-1+T细胞和CD8+PD-1+T细胞的平均表达水平为(8.71±3.97)%,CD8+ PD-1+T细胞的频率为(2.44±0.76)%.正常人外周血CD4+PD-1+T细胞可分成3个亚群,即初始T细胞(CD45RA+CD27+T细胞)、中央记忆型( CD45RA- CD27+)T细胞和效应记忆型( CD45RA- CD27-)T细胞,其比例分别为(18.5±8.79)%、(65.0±13.84)%和(15.5±5.12)%,而在CD4+PD-1-T细胞中3种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8.25±10.33)%、(27.75±9.04)%和(3.0± 1.22)%.结论 正常人周围血中存在CD4+ PD-1+T细胞,并且多为中央记忆T细胞,而CD4+ PD-1-T细胞则多为初始T细胞.

    关键词: PD-1 记忆T细胞 表型
  • 三金汤防治化学纯三聚氰胺尿结石及对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薇;邹移海;陈嘉;张钟广;黎福荣

    目的 观察三金汤防治SD大鼠三聚氰胺尿结石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预防组(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组、空白对照1、2组、模型对照1、2组.0.4 g/kg化学纯三聚氰胺给药20 d诱导SD大鼠尿结石,三金汤预防高、中、低剂量组28.4 g/kg、14.2 g/kg、7.1 g/kg连续灌胃三金汤35 d;治疗组在造模20 d后给予28.4 g/kg 三金汤15 d,模型2组在造模20 d后灌胃无菌水1ml/只/d,共15d,空白对照1、2组灌胃无菌水1ml/只/d,分别20d和35 d,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结石及形态改变,比较各组肾脏、膀胱的质量和脏器指数,观察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EA、尿素氮BUN含量的变化.结果 预防高、中剂组结石少,均为1例,预防低剂组2例,治疗组3例,模型2组5例,模型1组6例,空白对照1、2组未见结石形成;血清CREA、BUN预防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REA治疗组[(35.10+2.81)μmol/L]比预防高剂量组[(28.40+3.27)mmol/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2组血清CREA[(38.3±10.14) μmol/L]比空白对照1、2组[(31.20±3.26)、(31.5±4.30) μmol/L]、预防中剂量组[(32.20 ±5.88) μmol/L]高(P<0.05),比模型1组[(29.10±5.76)μmol/L]、预防高、低剂量组[(28.40±3.27)、(29.80±7.55) μmol/L]高(P<0.01);模型2组血清BUN[(6.26±0.78)mmol/L]比空白对照1、2组[(5.06±1.21)、(5.46±0.75) mmol/L]、预防组[( 5.40±076)、(5.08±1.31)、( 5.17 ±-0.65) mmol/L]高(P<0.05).结论 三金汤具有预防、治疗三聚氰胺尿结石的作用;三聚氰胺沉淀自行排出缓慢,停止造模后其对肾组织所引起的炎性刺激尚未消除,对大鼠肾功能有蓄积性、迟发性损害;同时三金汤能有效预防三聚氰胺在肾组织中的积聚、沉淀以及对肾功能的损害,预防作用比治疗作用效果好.

  • PRL-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形态及粘附、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柳玉红;陈蕾;邱立;温寿青;曹亚平;邹桂华

    目的 探讨PRL-3的过表达或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相应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应用运动小室实验检测PRL-3对结直肠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细胞粘附实验测定细胞在Ⅰ型胶原上的粘附性.结果 粘附实验结果表明,与SW480/EGFP/mock和SW480/EGFP细胞相比,SW480- EGFP- PRL-3细胞的粘附能力增强,而SW480-PRL-3-KDI细胞的粘附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013,P<0.01).运动小室实验证明,SW480/EGFP、SW480-EGFP-PRL-3、SW480/EGFP/mock及SW480-PRL-3-KD1细胞的运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68,P<0.01),说明PRL-3与结直肠癌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有关.结论 PRL-3基因是结直肠癌细胞粘附、迁移的促进基因.

  • 6种中药单体对人孕烷X受体介导细胞色素酶P450 3A4转录的调节作用

    作者:夏延哲;陈杰;潘裕华;陈孝

    目的 研究6种中药单体野黄芩苷、丹皮酚、芍药苷、甘草苷、黄芪甲苷以及黄芩素是否可以通过诱导孕烷X受体(PXR)介导细胞色素酶P450 3A4(CYP3A4)转录表达.方法 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的方法,将人PXR表达质粒、CYP3A4报告质粒以及内参质粒转入LS174T细胞中,建立报告基因体系,与不同浓度及不同给药时间的中药单体共同孵育,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 黄芩素(20 μmol/L、40μmol/L和80 μmol/L)分别诱导PXR介导CYP3A4表达(1.49±0.23)倍(P<0.05)、(2.45±0.56)倍(P<0.01)和(5.27±0.40)倍(P<0.01),野黄芩苷、丹皮酚、芍药苷、甘草苷和黄芪甲苷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不能明显诱导LS174T细胞中PXR介导CYP3A4表达.在不同给药时间实验中,20μmol/L、40 μmol/L和80 μmol/L的黄芩素在12~48 h能诱导PXR介导CYP3A4表达,诱导能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强的趋势,各浓度的大诱导倍数均在48 h出现.结论 黄芩素在LS174T细胞系中可以通过诱导PXR介导CYP3A4转录表达,而野黄芩苷、丹皮酚、芍药苷、甘草苷或黄芪甲苷无此作用.

  • 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中HBeAg血清学转换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何小珊;张烨琼;洪晓绿;孙海霞;陈甜;李刚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慢乙肝过程中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探讨二者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治疗(53例)和替比夫定治疗(31例)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共84例,观察治疗后48周内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和无HBeAg血清转换者不同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其转阴率、血清HBV DNA载量与HBeAg水平的关联.结果 HBV DNA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早期迅速下降;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幅度大,HBV DNA转阴率高;基线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成正相关(r=0.49,P<0.05),治疗48周后相关性消失;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血清HBV DNA、HBeAg定量以及治疗12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有关.结论 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速度快,病毒转阴率高,基线HBeAg、HBV DNA载量低,可通过观察HBV DNA下降水平和转阴率预测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

  •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莹;陈静;王升旭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按2∶2∶1∶1混合研为细末,对照组用面粉,两组药物均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均于大椎、风门(双)、肺俞(双)、膏肓(双)、志室(双)等穴进行贴敷,每10d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并于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值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流清涕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外,其余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分、体征总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 穴位贴敷能有效地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研制14型肺炎链球菌培养基和优化其荚膜多糖纯工艺

    作者:姬泽薇;陈守义;毕晓云;胡勇

    目的 研制国产培养14型肺炎链球菌的培养基,然后制备和纯化该菌的荚膜多糖,并对其全过程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测试添加不同种血清、培养基成分对肺炎链球菌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进口培养基和本实验自制培养基培养细菌的效果.测试不同裂解细菌方案对获得荚膜多糖多少的影响,并比较DNA酶和RNA酶酶解方法和常规乙醇沉淀方法去除残留核酸的效果.结果 实验室自配培养基与进口培养基均能使肺炎链球菌较好生长.用1%NP40加胰酶的裂解方法可使多糖从细菌菌体更好的释放,使用DNA酶和RNA酶去除残留核酸,在多糖产量和核酸去除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再进一步纯化后可以得到较纯的多糖.结论 本文在培养基国产化、菌体裂解后多糖释放和核酸去除三大方面为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提取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案.

  • 中国大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全基因参照序列的初步建立和分析

    作者:高风华;江丽凤;冯谦谨;郭中敏;陆家海

    目的 建立中国大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流行株的全基因参照序列.方法 从GenBank中获得CoxA16中国大陆分离株的所有全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DNAstar/MegAlign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按照参照序列标准拟定CoxA16的全基因参照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中国大陆分离的CoxA16毒株全基因序列共8株,分离于2005-2009年,其中2008年5株,广东省5株;通过序列比对获得了大陆CoxA 16全基因和氨基酸参照序列;参考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79.0%~98.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3%~99.9%,与参照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9.7%~97.0%,氨基酸同源性介于95.1%~99.5%之间,同源性低的为2008年安徽阜阳的FY18株.结论 比对分析了中国大陆CoxA16毒株全序列,成功建立了中国大陆CoxA16全基因和氨基酸参照序列.

  • 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监测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作者:景钦隆;罗雷;李意兰;曹庆;魏跃红;肖新才;杨智聪;陆家海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中收集病例资料,设计并建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66例(7.21%),2006年(1.29%,10/775)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低,2007年(44.44%,16/36)、2008年(50.00%,3/6)、2009年(83.33%,15/18)、2010年(27.16%,22/81)构成比均较高.66例中男49例(74.24%),女17例(25.76%);职业以商业服务者(39.40%,26/66)、干部职员(13.64%,9/66)、家务及待业者(10.61%,7/66)为主;年龄集中在20~50岁(83.33%,55/66);发病高峰为8~11月份(69.70%,46/66);输入来源洲依次为亚洲(89.39%,59/66)、非洲(6.06%,4/66)、拉丁美洲(3.03%,2/66)和大洋洲(1.52%,1/66),大输入来源地为东南亚国家(74.24%,49/66).入境前发病病例(69.70%,46/66)多于入境后发病病例(30.30%,20/66).结论 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较大,防控重点在于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需提高出入境口岸检疫能力和医疗机构的及时诊断和报告能力.

  • 风湿康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戚晶敏;吴启富;王繁盛;接红宇

    目的 探讨风湿康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膝关节腔注射4%的木瓜蛋白酶建立大鼠OA模型,1周后48只大鼠随机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双醋瑞英组及1.35 g/kg、2.7 g/kg、5.4 g/kg的风湿康治疗组共6组,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GF-β1的含量,切取大鼠膝关节,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结果 风湿康治疗组均能降低血清中IL-1β的水平(P<0.001),风湿康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血清中TGF-βl的水平(P<0.001).风湿康低剂量组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P>0.05),风湿康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MMP-13在膝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5),风湿康高剂量组与双醋瑞英组具有相似的疗效(P>0.05).结论 风湿康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1β、升高TGF-β1的水平、减少MMP-13在膝关节软骨中的表达,从而发挥其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 补中益气汤加味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作者:黄美施;周迎春;曾文璧;刘彬;李杏;黄佳城;臧书文

    目的 评估补中益气汤加味改善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5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A组先行运动疗法后服用中药,B组先服用中药后行运动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怀孕生育次数及经产史、Gullen分度、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治疗后,运动组的失禁程度、ICI-Q-SF、I-QOL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禁频率和夜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中药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两组的失禁频率、失禁程度、夜尿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治疗方法间ICI-Q-SF、I-QO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与盆底肌运动法都是治疗SUI的有效方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SUI较盆底肌运动法疗效更佳,并且能更好的改善SUI患者的生存质量.

  • 胃癌单克隆细胞球和CD44+及CD133+亚群成瘤能力的比较

    作者:王宏伟;李国新

    目的 研究胃癌干细胞亚群的筛选方法,探讨建立胃癌干细胞稳定亚群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从MKN45、MKN25、SGC7901细胞株和人胃癌组织中分选出不同CD44和CD133表型的亚群,比较不同亚群和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成瘤能力.结果 不同细胞的CD44+和CD133+亚群在低数量级时几乎不具有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在高数量级接种时成瘤能力与母系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在各数量级下的成瘤能力、瘤体积和生瘤速度均显著高于母系细胞.结论 与CD44和CD133等细胞表面标志物筛选法相比,单克隆细胞球细胞可更好的作为胃癌干细胞研究的细胞学基础.

  • 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监测

    作者:冀新凤;罗灿;胡婷婷;罗敏红;李美青;刘颖;陈清;俞守义

    目的 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 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 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 105/241)、11.2%(27/241)、7.9%( 19/241)、6.6%( 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 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 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 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近期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瑞环;李公信;申健;何阳胜

    目的 评价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近期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心肌梗死组(对照组),其中AMI组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为AMI急诊组,其他AMI患者(AMI择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择期PCI,两组合称为非急诊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MI急诊组PCI即刻成功率(72.2%)低于非急诊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MI急诊组并发症比非急诊组和AMI择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9),AMI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老老年AMI患者中,急诊与择期PCI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虽然急诊PCI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两者在院内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的易感性和组织病理研究

    作者:刘曼;陈莹;赵莹;黄世光;郭虹;吕芳丽

    目的 探讨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易感性及其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腹腔接种1×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天开始每天采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片,Giemsa染色,计数血虫率.感染后第4天开始经肛门测小鼠体温.小鼠临死时取脑、肺、肝和脾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后制成4μm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疟原虫后的生存时间为8~21 d;小鼠感染后第2天外周血可检出疟原虫,小鼠临死前血虫率达高峰;肉眼观察肝、脾体积增大,颜色变深,显微镜下见大量疟色素沉着,肝实质组织可见少量灶性炎性细胞聚集;脑和肺组织见感染疟原虫红细胞沉积在微血管壁,引起脑血管堵塞、大脑皮层出血灶和肺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结论 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易感性较高,脑、肺、肝和脾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疟疾病理特征,可作为研究疟原虫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 携带Oct4、Klf4、Sox2、c-myc和EGFP基因小鼠肿瘤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贾琦珺;史俊文;申洪芬;贾俊双;肖东;姚开泰

    目的 构建稳定携带Oct4、Klf4、Sox2、c-myc(以下简称为OKSM)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小鼠肿瘤细胞株.方法 将载体pLentG-KOSM用Not Ⅰ、Xba Ⅰ线性化,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鉴定其结构.按Invitrogen公司推荐的标准程序进行慢病毒包装和确认慢病毒是否成功生产;携带OKSM和E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小鼠肝癌细胞(Hep1-6)、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和小鼠肺癌细胞(LLC),以建立相应病毒感染体系.结果 pLentG-KOSM确实含有OKSM 4种基因,按标准程序生产的携带OKSM和EGFP基因的慢病毒上清高效率感染Hep1-6、4T1及LLC,成功建立稳定携带OKSM和EGFP基因的小鼠肿瘤细胞株.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OKSM和EGFP基因的Hep1-6、4T1、LLC细胞株,为相关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 柴胡皂苷a对难治性癫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

    作者:谢炜;孟春想;史国军;范穗强;洪雨;陈伟军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a(SSa)对匹罗卡品致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 将制备成功的48只SD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丙戊酸钠组(C)、柴胡皂苷a低剂量组(D)和高剂量组(E)4组,每组各12只,另有空白对照组(A)12只.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H用量为200 mg/kg,D、E组用药浓度依次为1.09 mg/kg、2.18 mg/kg,A、B、C组灌胃给药,D、E组腹腔注射给药.分别观察给药4周、8周后痫性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及发作级别的变化.结果 痫性发作方面,A组无痫性发作,B组大鼠痫性发作明显(P>0.05),C、D、E组大鼠痫性发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E组大鼠痫性发作减轻明显.结论 柴胡皂苷a能减轻难治性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Ⅰ和ISCR1结构及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孙静静;吴奎海;陈清;俞守义;芮勇宇

    目的 研究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及结构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分离自临床的57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并进行测序分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整合酶Ⅰ阳性,其中47株整合子Ⅰ扩增阳性,RFLP分为2型,测序结果为aacA4-catB8-aadA1和drf17-aadA5.3株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扩增均阳性,可变区经RFLP分为1型,测序结果为orf513-qnrA1 -amp R-qackdeltal,ISCR1阳性菌整合子Ⅰ均阳性,经ERIC-PCR检测将5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7个基因型.结论 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ISCRI携带率较低,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盒较常见,ERIC-PCR可用于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医药学发展与医学文献分类

    作者:阮学平;刘妮波

    学科分类与文献分类的面向对象、作用及应用目的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医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医学文献分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其他学科领域不同,医学关乎人类生命,这一特性决定了其研究过程极其复杂,研究时间相对较长,研究成果的发布相对滞后,从而对医学文献分类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国内应用为广泛的文献分类体系《中图法》R类(医药、卫生类)自建立以来不断修订更新,以满足医药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

热带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