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醛固酮变化与心肌重塑的关系

    作者:王萌;邢淑华;常亚彬;马妍

    目的 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醛固酮(ALD)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监测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平卧位血清ALD水平、左心房室腔径及心功能指标,分析血清ALD与左心房室腔径、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24 h、1个月、3个月时,血清ALD水平[(348.44±54.27)pmol/L比(311.35±50.34)pmol/L 比(258.14±50.56)pmol/L 比(199.09±48.12)pmol/L,F=18.98,P < 0.05]、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42.33±6.44)mm/m2比(36.22±5.33)mm/m2比(35.54±5.36)mm/m2比(34.26±4.32)mm/m2,F=12.18,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指数(LVEDDI)[(69.34± 7.43)mm/m2比(67.43±6.33)mm/m2比(66.35±6.56)mm/m2比(60.54±5.34)mm/m2,F=11.71,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指数(LVESDI)[(39.43±8.32)mm/m2比(38.47±7.45)mm/m2比(36.85± 5.43)mm/m2比(35.63±5.34)mm/m2,F=13.13,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3.87±6.53)%比(67.34±4.53)%比(70.75±5.24)%比(70.43±4.34)%,F=12.09,P<0.05]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41.54±5.36)%比(37.53±5.27)%比(38.15±5.75)%比(38.98±5.28)%,F=12.01,P<0.05]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LD、LADI及LVEDDI介入封堵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36.85±5.43)mm/m2比(39.43± 8.32)mm/m2,P<0.05]和3个月[(35.63±5.34)mm/m2比(39.43±8.32)mm/m2,P<0.05]LVESDI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介入封堵术后24 h的水平与术前比较[(38.47± 7.45)mm/m2比(39.43±8.32)mm/m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70.75±5.24)%比(67.34±4.53)%,P<0.05]、3个月[(70.43±4.34)%比(67.34±4.53)%,P<0.05]LVEF的水平均高于介入封堵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24 h[(67.34±4.53)%比(73.87±6.53)%,P<0.05]LVEF水平低于介入封堵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38.15±5.75)%比(37.53±5.27)%,P<0.05]、3个月[(38.98±5.28)%比(37.53±5.27)%,P<0.05]LVFS的水平均高于介入封堵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24 h[(37.53±5.27)%比(41.54±5.36)%,P<0.05] LVFS水平低于介入封堵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A患儿血清ALD水平与LADI、LVEDDI及BLVESDI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PDA患儿存在ALD分泌激活及慢性心力衰竭,早期介入封堵治疗可逆转ALD的分泌激活及心肌重塑.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壁内血肿的相关分析

    作者:常书福;马剑英;李晨光;戴宇翔;陆浩;张峰;姚康;颜彦;樊冰;王齐兵;钱菊英;葛均波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壁内血肿(IMH)发生的相关因素、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发现IMH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处理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26例患者中男15例(57.7%),高血压病(17例,65.4%)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常见的危险因素.靶病变以前降支(9例,34.6%)和右冠状动脉(10例,38.5%)常见.14例(53.8%)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夹层,12例(46.2%)患者无明显冠状动脉夹层,表现为新发的非痉挛、非血栓狭窄病变.IMH累及支架外远端(16例,61.5%)常见.13例(50.0%)患者直接置入支架,6例(23.1%)患者未予处理,2例(7.7%)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5例(19.2%)患者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出院后平均随访(2.39±1.68)年,所有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例患者术后3个月IMH完全吸收,1例患者1年后IMH完全吸收,另2例患者1年后冠状动脉造影仍可见IMH征象.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常发生于高血压病患者,易累及支架外远端,表现为非痉挛、非血栓的新发狭窄病变.急性血管闭塞风险低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而对IMH范围较广不易吸收、且可逐渐进展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者,则需行支架置入术.

  • 佐他莫司洗脱支架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5年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阮洁;蒋萍;苏晞

    目的 比较佐他莫司和依维莫司两类药物洗脱支架的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根据置入支架类型,分为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组(ZES组,244例)和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组(EES组,236例).随访5年的临床疗效.初级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次级终点为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闭塞.结果 5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ES组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5.1%比10.2%,P=0.040)、支架内再狭窄(5.9%比11.5%,P=0.036)和支架内闭塞(2.1%比6.1%,P=0.038)发生率均显著低于Z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ES的5年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ZES.

  • 双腔微导管在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彭育红;汝磊生;孙家安;赵玉英;张莉;齐书英;丁超;王冬梅

    目的 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应用双腔微导管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CTO患者2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患者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双腔微导管对存在分叉病变的23支CTO血管进行处理,共计21支(91.3%)血管成功完成支架置入,2支血管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因靶血管过小未置入支架.所有处理的血管均实现血管开通,TIMI血流Ⅲ级,操作成功率为100%.11支(47.8%)右冠状动脉及3支(13.0%)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单支架策略,9支(39.1%)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双支架策略,其中4处采用mini-crush支架术,4处采用改良裤裙支架术,1处采用改良T支架术,所有双支架术式均完成对吻扩张.术中术后无MACE发生.结论 双腔微导管可用于PCI术中协助处理存在分叉病变的CTO.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评估——CRISIS临床研究

    作者:彭丁;王韶屏;柳景华;白雪莲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1683例行血运重建术且术前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SCD分为SCD组(59例)和无SCD组(1624例),评估住院期间临床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血管病变及用药情况.结果 本研究平均随访(1803±994)d.Cox回归分析发现,三尖瓣反流(HR 2.217,95%CI 1.285~3.827,P=0.004)、左主干+三支病变(HR 3.089,95%CI 1.310~7.283,P=0.010)、尿酸(HR 1.003,95%CI 1.001~1.005,P=0.006)为SC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尿酸、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三尖瓣反流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发生SCD的独立预测因素.

  • Knuckle技术辅助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治疗钙化迂曲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作者:林敬业;钟志安;张斌;黄泽涵;吴开泽;廖洪涛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CART)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3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行改良反向CART技术.该技术在传统反向CART技术基础上,使用Knuckle技术帮助正向导丝进入内膜下间隙,配合运用操控性好、穿透能力强的逆向导丝及正向球囊在CTO病变处进行扩张,使逆向导丝通过病变进入病变近段血管真腔.所有患者术中对病变进行常规J-CTO评分,对侧支进行Werner分级.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CTO病变位于右冠状动脉,3例位于前降支.J-CTO评分1分2例(2/13),2分4例(4/13),3分6例(6/13)及4分1例(1/13).侧支Werner 分级1级9例(9/13),2级4例(4/13).13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因侧支循环穿孔行心包穿刺.结论 运用本项改良的反向CART技术可高效安全地开通CTO病变.

  •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的影响

    作者:王新宇;王莹;王晓华;祖凌云;高炜

    目的 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CMRI)技术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因心力衰竭入院、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小于50%且合并CLBBB的患者1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年龄、性别及LVEF匹配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MRI检查,比较CLBBB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心电图中QRS波时限明显宽于对照组[(147.5±13.1)ms比(108.7± 16.9)m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73.8±23.1)ml比(247.9± 60.7)ml,P<0.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02.6±19.8)ml/m2比(147.5±38.3)ml/m2,P=0.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123.1±18.7)ml比(188.2±57.1)ml,P<0.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73.1±17.0)ml/m2比(112.3±36.2)ml/m2,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1±5.0)mm比(66.8± 6.5)mm,P<0.001]、右心房面积[(15.7±6.0)cm2比(20.5±6.2)cm2,P=0.037]均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平均大室壁厚度高于对照组[(8.3±1.4)mm比(7.2±1.1)mm,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LBBB可能参与了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下降,这种继发因素相关的心力衰竭,左心室扩张不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显著,并且左心室壁厚度并不薄.

  • 胸痛中心处理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聂谦;黄爱玲;唐绪荣;张宏才;赵珏;张德来;谢文;王卫星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在处理急性胸痛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1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4年12月前非胸痛中心处理的123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由胸痛中心处理的1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门-球(D to B)时间、住院时间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显著大于对照组(82.3%比75.6%,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92.4%比83.9%,P=0.001),而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7.41±3.78)d比(10.09±4.03)d,P=0.025];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观察组D to B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58.08±16.26)min比(64.12±34.76)min,P=0.02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7.5%比50.5%,P=0.027),其中观察组患者心源性猝死(5.7%比6.5%,P=0.041)、心力衰竭(31.6%比33.3%,P=0.019)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间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痛中心处理急性胸痛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致急性肺水肿1例

    作者:白瑾;刘书旺;曾辉;冯杰莉;崔鸣;郭丽君;高炜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68岁.主因"间断性心悸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5年12月11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治疗.患者入院前6个月,反复出现心悸,每周1~2次,每次持续3~5 min后自行缓解.多次检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无效.既往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10年,曾于左前降支(LAD)置入1枚药物洗脱支架,术后规律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无心绞痛复发.高血压病史2年,2型糖尿病病史5年,均规律用药治疗,血压、血糖监测控制良好.1个月前发现双侧颈动脉多发粥样硬化斑块.入院查体:血压137/89 mmHg(1 mmHg=0.133 kPa),心脏不大,心率76次/min,脉搏72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短绌,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附加音,无心包摩擦音,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心肌酶、凝血功能均正常,B型脑钠肽正常,糖化血红蛋白 7.7 %.超声心动图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心室前壁、前间壁中段—心尖段),左心房扩大(前后径38.5 mm,左心房面积23 cm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5 %.X线胸片未见异常.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肺静脉CT正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未探及左心耳血栓.入院诊断: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不大,NYHA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5年12月17日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

  • 应用Ⅲ型血管塞封堵二尖瓣瓣周漏1例

    作者:蒲俊舟;吴文辉;黄连军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58岁.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5年,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1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机械瓣),术后未定期复查.近1个月来感胸闷气短.入院查体:血压131/68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62次/min,心界左右扩大,心率95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前区可闻及人工金属瓣膜音,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浮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瓣周漏,大量反流.漏口位于二尖瓣瓣环6~7点,漏口为5 mm×8 mm卵圆形(图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型脑利钠肽310 pg/ml.入院诊断:二尖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瓣周漏,心房颤动,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拒绝行外科手术修补漏口,拟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腹直肌鞘血肿形成1例

    作者:曲凤霞;路长鸿;宋莉莉;安毅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79岁.因"发作性胸痛3 d,加重3 h"于2017年5月5日入住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下发作胸痛,呈烧灼感,向双上肢放射,持续数分钟,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3 h前,患者上述症状发作频繁,每次持续1 min左右,口服硝酸甘油有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收入病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氨氯地平及比索洛尔,控制血压于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血压182/83 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5次/min,节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腹平坦,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无双下肢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34 mm,左心室内径45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0 %,主动脉瓣轻度反流.胸部CT示:两侧肺纹理增多,右肺结节灶.颈部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伴左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45×1012/L,血红蛋白105 g/L,总胆固醇6.4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09 mmol/L,心肌损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降低血压及改善供血等治疗,术前未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 关注RASi,共塑"心"经典——《AR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正式发布

    作者:东方会媒体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ARB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药物之一.有调研显示,临床医师对于ARB在冠心病患者中规范化应用的了解并不深入,对起始治疗时机、疗程、剂量调整和肾功能管理并不熟悉,对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治疗存在较大顾虑.为了整体提升RAS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重视和规范化使用,发布AR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建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 创新改变心血管健康未来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18)新闻发布会

    作者:东方会媒体中心

    2018年5月31日下午,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等专家共同出席发布会,揭晓本次大会的诸多亮点内容和创新形式.

    关键词:
  • 自制"延长"冠状动脉导管经桡动脉入径"一站式"行冠状动脉与肾动脉介入治疗

    作者:姜东炬

    由于经桡动脉入径较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行PCI的首选入径[1].但常规桡动脉穿刺点距离肾动脉开口较远,且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及指引导管长度均为100 cm,因此除非身材比较矮小者,否则经桡动脉入径使用冠状动脉导管通常难以完成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肾动脉介入治疗.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的自制"延长"冠状动脉导管方法,可以在大多数患者中完成经桡动脉入径"一站式"行冠状动脉与肾动脉介入治疗.具体制作方法:(1)用手术尖刀片沿纵轴方向切开导管末端保护鞘(图1);(2)沿保护鞘切口侧轻轻弯曲导管使其与保护鞘分离(图2 A);(3)从保护鞘末端切断保护鞘(图2 B);(4)将延长的导管部分送入鞘管内(图3~5).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