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casp.ijournals.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韩济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疼痛行为学的性别差异

    作者:孙志宏;徐雅皙;郭凯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在疼痛发生中的性别差异,从行为学角度对比雌、雄大鼠疼痛发生的时间窗口及疼痛时程差异.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雌雄各6只).采用脑立体定位仪注射4μl 6-OHDA至成年SD大鼠黑质区(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建立PD模型.检测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结果:6-OHDA可成功复制PD并引起疼痛.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的整体性别差异(机械痛敏:F=1.103,P=0.368>0.05;热痛敏:F=0.939,P=0.510>0.05).手术组机械痛敏:雌鼠术后24 h出现显著性差异,疼痛持续至56 d;雄鼠术后7 d出现显著性差异,28 d后恢复.手术组热痛敏:雌、雄大鼠发生疼痛的时间窗口与机械痛敏的时间一致.雌鼠比雄鼠疼痛时间更长(雌鼠痛持续56 d;雄鼠痛持续42 d).结论:①6-OHDA致PD模型的雌雄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出现显著的整体性别差异.②雌性动物在PD中表现出更敏感、更强的痛样行为.

  • 基于H反射通路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发病机制

    作者:刘琳;刘庆广;薄成志;黄强民

    目的:基于H反射探究大鼠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对腓肠肌定点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模式进行连续8周造模.造模结束后两组均正常饲养4周.12周结束后,检测MTrPs造模成功指标(即紧张带、局部抽搐反应和自发肌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H反射的诱发实验,采集引发H波的阈值、Mmax、Hmax、M波和H波潜伏期、Hmax/Mmax等.结果:与非MTrPs相比,MTrPs处诱发的H反射Mmax(4.28±1.27 mV)较低,Hmax(1.01±0.34 mV)较高,H波潜伏期(4.60±0.89 ms)较短,Hmax/Mmax比值(0.21±0.19)较大(P<0.05).结论:H反射与慢性MTrPs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MTrPs大鼠脊髓中枢可能存在高度致敏,Iα类传入神经兴奋性较高,肌梭敏感性可能也较高.

  • 综合疗法治疗少儿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司娜;徐晖;毛建辉;李琳;王春满;王璐璐

    颈源性头痛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正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少儿颈源性头痛病人日趋增多.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枕部、耳后部疼痛,可放射至头顶、前额、颞部,病程较长者常伴随精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疼痛剧烈发作时,用手捶打头部甚至用头撞墙,严重影响少儿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有很多,如口服药物、推拿、理疗、神经阻滞、射频及外科手术等 [1,2],但针对少儿这一特定人群的治疗原则尚未明确.一些见效慢、痛苦大、长期全身用药的治疗方法并不适合少儿病人.针对少儿颈源性头痛的特点,我们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半导体激光及肌力训练对少儿颈源性头痛病人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椎间隙感染的脊柱内镜扩张管置管冲洗治疗1例

    作者:陶云峰;孟祥;赵勇;陈冉;李亚军

    椎间盘组织及相邻软骨的感染性病变称之为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且病情严重的疾病,其患病率为0.6%~4%,随着脊柱疾患的增多及手术治疗的发展、诊断水平的完善,椎间隙感染的报道有增多的趋势 [1~4].椎间隙感染的病因目前尚不明了,目前有三大学说(细菌感染、无菌性炎症和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细菌性感染[5,6].椎间隙感染目前主要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一般为制动、理疗及抗生素控制感染,年老体弱病人及疼痛能耐受病人,多采用保守治疗,抗生素使用疗程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人认为抗生素静脉给药4~6周为宜,低于此疗程会使复发率升高,也有观点者认为静脉给药2~4周后, 若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降至正常则可改为口服给药3个月,口服给药持续时间尚无共识,何时停用抗生素应取决于病人的临床症状、术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RP复查情况及MRI 检查结果 [7,8].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脊柱内镜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建民;马旭保;甄龙龙;陈玉婷;胡海平;丁永国

    脊柱内镜手术是近几年脊柱外科、疼痛科开展的一项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部分椎管狭窄症的新技术.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开放手术后并发症的治疗难度高,使得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病人选择脊柱微创手术.目前国内外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目的是术者在术中能充分的和病人沟通,避免出现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国内有文献报道选择局麻加静脉麻醉或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为了能让病人更好配合手术及减少镜下出血.根据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的药理特性,[1]我院疼痛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应用局麻加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脊柱内镜手术中的镇痛、镇静得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既能满足术中的镇静、镇痛,又能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康;贾和平;任彦景

    目前临床上将带状疱疹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其程度剧烈,性质多种多样,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数据显示 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 3.9~42.0/10万[2].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表示据现有资料估计,我国约有 400万的 PHN病人 [3].由于PHN的发生机制还不很明了,该病治疗仍是疼痛医学难题,因此寻找确切有效的镇痛方案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如镇痛、抗惊厥、抗抑郁等药物、神经阻滞、神经射频、理疗等,但是难易程度不同、报道疗效不一.本研究近年来采用椎旁联合皮内分别注射消炎镇痛液及臭氧,作用于脊神经及神经末梢,通过阻滞痛觉传导、消炎、修复神经等作用,辅以常规药物,治疗躯体及四肢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操作简单,病人依从性好,并发症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伽玛刀分次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作者:何春雷;杨欣刚;宋传臣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的病人,可采用微血管减压、射频热凝、伽玛刀放射外科等治疗手段.伽玛刀因其微创、疗效可靠和并发症少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但因脑干的剂量限制,伽玛刀单次治疗的剂量范围跨度很大,中心剂量70~90 GY,疗效差异明显,文献报道治愈率50%~70%[1].相当一部份病人仍需口服止痛药或忍受疼痛煎熬.我单位自2012年尝试利用伽玛刀分次治疗,采用平均中心剂量101 GY,以提高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愈率,现总结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
  • 超声引导下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鹏程;潘略韬;邱鹏远;刘剑芬;梁国滔;朱芳

    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因其创伤性、安全性、精确性、并发症等方面比传统手术有明显优势,已逐渐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主流技术[1],但PELD技术有学习曲线长 [2]、需要熟练的经皮穿刺技术和良好的空间定位概念 [1~3]、有反复C形臂X线下透视定位增加医务人员的放射性辐射 [4]等弊端,而超声引导下的腰椎相关的注射技术和神经阻滞技术逐渐普及 [5],且具有简单、无创、无辐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等优势 [6~8],因此,超声引导有其现实意义.我们自2000年开展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9]、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等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微创技术 [9,10].在上述经验基础上,我科于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开展了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
  • CT引导下椎间孔内注射多柔比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阿孜古丽·卡斯木;谢仁古丽·阿皮孜;迪丽白尔·塔力甫江;王德全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发病后的后遗症,该病多发作于中、老年病人.其临床症状为局部跳痛、刺痛、灼痛、刀割痛,或持续性或阵发性,病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睡眠等均受到严重影响 [1].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不如人意.治疗带状疱疹时,虽然皮疹消退,但局部神经痛依然存在,一般发病人群中有20%的病人会遗留此病,其主要是由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的 [2].有研究发现CT引导下椎间孔内注射多柔比星(阿霉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且不良反应少,阿霉素通过损毁主导疼痛的外周神经节达到镇痛的目的,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通过激活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和抑制缓激肽类物质的释放,达到祛除水肿和镇痛的作用,因此为了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6例PHN痛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
  • 粤蒙两地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晓燕;成守珍;周丽华;吴卫红;张利鹏

    疼痛已被列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 [1],持续的疼痛会对病人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 [2].众所周知,ICU病人病情危重,除了遭受与疾病本身有关的疼痛,还要遭受与为了维持和恢复生命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关的疼痛.而疼痛研究的概念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3],与其他科室病人相比,许多ICU病人无法进行清晰地交流,使得其疼痛管理的开展更加困难.因此,作为接触ICU病人多的医务人员—ICU护士,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对病人疼痛管理的具体实施起重要作用.国内学者 [4~7]已对不同科室护士及护生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进行了调查,但尚未见中国大陆针对地处南北方粤蒙两地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粤蒙两地ICU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比较,旨在发现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为今后ICU护士疼痛管理的培训和疼痛管理的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偏头痛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范红珍;姚文涛;吕眯眯;王贺波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尚未能建立一种公认的能完全模拟偏头痛发病过程的模型.目前,被大家认可的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说包括血管源性学说、神经学说及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人们依据这些学说建立了离体及在体的血管性偏头痛模型、皮层扩布性抑制的皮层刺激模型、三叉神经离体培养模型、硬脑膜神经源性炎症模型以及硝酸甘油模型,此外还有5-羟色胺耗竭模型、基因相关模型等多种偏头痛模型.现就近年来常用偏头痛实验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探讨这些模型的造模方法、理论依据及模型特点,为今后偏头痛研究模型的选择、开发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 偏头痛 模型 机制 进展
  • 趋化因子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沈怡佳;陈辉;熊源长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往往疗效不佳且有副作用,急需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物质来参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而其中趋化因子在疼痛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一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慢性疼痛中的表达和作用进行综述,旨在寻找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方向.

  • 胸神经阻滞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林夏兰;周华成

    近年来,胸神经阻滞广泛地应用于胸背部疼痛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围术期的疼痛、以及癌性疼痛等.胸神经阻滞的方法包括硬膜外胸神经阻滞、经椎间孔入路的选择性胸神经阻滞、胸椎旁(thoracic paravertebral,TPV)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传统的胸神经阻滞主要以骨性结构为标志,在盲探下进行穿刺,其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放射线以及超声可以对穿刺针的穿刺路径进行动态监测,大大提高了胸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胸椎特有的解剖结构,目前,超声技术主要用于硬膜外胸神经阻滞、肋间以及TPV神经阻滞.本文主要对超声下胸神经阻滞方法、并发症以及优缺点等方面做一综述.

  • 神经病理性疼痛:用于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分级系统更新

    作者:

    一、介绍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Pain, IASP)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为"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所引起或导致的疼痛".2008年,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把定义修改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导致的疼痛",后由IASP分类委员会稍作修改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导致的疼痛".

    关键词:
  • 腹侧海马神经甾体具有抗焦虑作用

    作者:刘风雨

    胆固醇或血液来源的甾体前体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合成的甾体统称为神经甾体(neurosteroids).这些甾体小分子能够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如GABAA受体发挥快速调节神经元及神经网络兴奋性的作用,是脑内重要的神经调质.

    关键词:
  • 外周神经损伤后未受损神经芽生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马浩程;王君

    在外周神经发生神经病理性损伤后,一些未受损的神经纤维,如脊髓后角处的有髓纤维以及多处的交感神经,将在一些神经修复信号的作用下芽生并形成一些异常的突触连接和相关结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不同种类未受损神经芽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主要对三种类型的神经纤维:脊髓后角处的A类纤维、背根神经节处的交感神经纤维以及皮肤处的交感神经纤维,在外周神经损伤后发生芽生的现象、芽生的机制以及芽生现象与疼痛的关联展开综述,同时对未受损神经纤维芽生阻滞相关的镇痛治疗方法及疗效展开讨论.对未受损神经芽生的一系列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又一思路,即:通过及时干预来抑制未受损纤维的错误生长或促进其正确生长,进而防止异常结构出现,从而预防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上交感神经阻滞镇痛疗法的治疗原理.

中国疼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