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国人SCN5A基因新的同义突变位点

    作者:任法鑫;杨钧国;李伟;胡骏;袁国会;杜戎;桂乐

    目的:研究中国人心原性猝死相关基因SCN5A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对1例RQT间期综合征(LQTs)和2例特发性J波患者SCN5A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①3例患者在国内、外已知的SCN5A突变位点上,均未发现有突变.②发现1个新的同义突变(T990C),位于钠通道α-亚基的DⅠ区段S5~S6胞外环上.结论:这个新的同义突变可能通过影响门控性钠通道的跨膜电流而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作者: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尿激酶溶栓(栓复欣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时血气指标的变化,评估血气分析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资料来源于急性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107例既往无心肺疾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动脉血气结果.结果:呼吸困难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占89.7%(96/107).107例血气分析表明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者19例,占17.8%,PaO2降低的敏感性为82.2%.当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时,PaO2降低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的敏感性为91.6%,PaCO2降低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的敏感性为98.1%,只有2例患者P (A-a)O2和PaCO2均正常.结论:PaCO2和P(A-a)O2均正常可作为排除急性肺栓塞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气分析
  • 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作者:罗国华;孙寒松;许建屏;孙立忠;胡盛寿;陶田富

    目的:探讨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9月收治的10例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10例中,车祸6例,胸部钝器伤3例,刺伤1例.其中三尖瓣前叶撕裂1例,前乳头肌撕脱3例,腱索断裂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行三尖瓣成形术.无手术死亡.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三尖瓣血流正常2例,微量反流7例,少量反流1例.术后随访8例,随访时间8~3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三尖瓣血流正常1例,微量反流6例,少量反流1例.结论: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应当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综合性三尖瓣成形术,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张奇;沈卫峰;孔烨;杭钧彪;张瑞岩;张建盛;胡健;张宪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2例行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患者,记录各例临床、冠脉、肾动脉造影情况,随访分析各例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后肾功能及冠脉旁路移植术情况,并测定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肌酐水平.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25枚),旁路移植术后72小时血清肌酐较基础测值明显下降[(153±22)μmol/L比(163±31)μmol/L,P<0.05].各例平均移植旁路血管(3.12±0.77)支,术后1例发生脑梗塞.平均随访(15±8)个月,各例血清肌酐水平进一步下降,2例复发胸痛,其中1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无严重心脏事件生存率95.5%.结论: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增加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改善预后.

  •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志伟;姬尚义;沈宗林;计乐群;谭敏;陈长春;陈伟新

    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瓣成形,16例进行左心房折叠术.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175例中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19例,心室颤动7例.随访137例,平均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17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明广华;张宇辉;吴海英;祖菲雅;张连娟;郑德裕;刘国仗;孙立忠;惠汝太

    目的:分析17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误诊和治疗情况.方法:对179例AD患者按DeBaKey分型分为Ⅰ型(67例)、Ⅱ型(22例)、Ⅲ型(90例),本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4∶ 1,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AD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54.7%,其次为长期吸烟、饮酒和马凡综合征.35.2%的AD患者有发病诱因.AD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或)背痛,Ⅰ型和Ⅲ型者尚伴有腰、腹痛.有31.8%的AD患者合并心脏受累,包括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力衰竭.在经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UF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的患者中,有57.1%的患者伴有其他血管受累.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误诊57例,各型间误诊率无显著区别.较多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胰腺炎、高血压.Ⅲ型AD患者中有54.4%的患者予内科保守治疗,部分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性支架治疗.Ⅰ型89.6%,Ⅱ型91.9%的患者行手术治疗.34.1%的患者联合应用了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结论: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饮酒为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正确诊断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及根据临床分型和病情采取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肪餐负荷后甘油三酯代谢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评价

    作者:刘群威;胡焕昭;汤参娥;孙际明;贺柏林;周胜华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肪餐负荷后甘油三酯(TG)代谢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2例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33例正常体重高血压患者(正常体重高血压组)禁食12小时后,进行标准脂肪餐负荷试验,以TG8小时曲线下面积(TG-AUC)和TG峰反应(TGPR)作为标准脂肪餐负荷后TG反应水平的指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结果:①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TG-AUC、TGP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组TG-AUC、TGPR显著高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P<0.05).②超重/肥胖高血压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组HOMA-IR显著高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P<0.05).③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中具有IR的患者TG-AUC、TGPR显著高于无IR的患者(P<0.01),而上述两组中无IR患者TG-AUC、TGP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④TG-AUC、TGPR与HOMA-IR、空腹TG水平、舒张压、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TG-AUC、TGPR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肥胖和高血压对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及IR有协同作用,IR是引起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珏;陈纪林;杨跃进;姚康宝;吴元;袁晋青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透壁心肌梗死1 881 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3例,穿孔发生率0.69%.另有22例因AMI已并发室间隔穿孔而转来我院的患者,共3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4例(68.6%),女性11例(31.4%).结果:资料分析结果21例(60.0%)合并高血压病,18例(51.4%)有吸烟史.前壁心肌梗死31例(88.6%),下后壁心肌梗死4例(11.4%).22例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梗塞相关血管前降支占81.8%,完全闭塞占72.7%.心原性休克21例(60.0%),心功能Ⅳ级26例(74.3%),Ⅲ级9例(25.7%).室间隔穿孔多发生在AMI后1周内(91.4%).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穿孔直径范围0.5~2.8 cm,多数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7例(20%)进行溶栓治疗,但未成功.21例(60%)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存活.14例药物治疗,仅1例存活,死亡13例,总病死率37.1%,药物治疗病死率92.9%.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破裂并不常见,多发生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迅速发展至心原性休克,内科治疗病死率很高;如药物治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至穿孔后4周手术,外科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 氮末端脑钠素前体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及重构

    作者:钟优;冯新恒;毛节明

    目的:研究血浆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对心肌梗死后近期左心室功能及重构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61例首次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A组n=30,B组n=31)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后第48~96小时采血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行Killip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容积参数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0.5551,P<0.001),与同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538,P<0.001).NT-proBNP<235 pmol/L诊断左心室射血分数>0.55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4.6%、65.5%和77.7%.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NT-proBNP的因素有Killip 分级,室壁节段运动指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血浆NT-proBNP 浓度显著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壁受累范围和心功能分级之间存在相关.

  • 不同左心功能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方斌;玉井秀男;小菅邦彦;许永勝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不同左心功能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自1986年4月~2002年12月,对20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了PCI治疗.根据基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左心功能正常组(LVEF>0.40,n=151)及左心功能低下组(LVEF≤0.40,n=49).术后3、6、12个月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左心功能正常组的PCI成功率显著高于左心功能低下组(95.4% vs 83.7%,P<0.01).术后随访半年:左心功能低下组的心原性病死率显著高于左心功能正常组(18.4% vs 1.3%,P<0.01),两组间非心原性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18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两组间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对资料完整的175例患者作LVEF对比分析,左心功能低下组术后半年LVEF有显著改善(0.09±0.10,n=36,P<0.01),而左心功能正常组LVEF未见改善(0.02±0.07,n=139,P=N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左心功能正常组术后1年、3年免于心原性死亡的生存率分别为98.7%、97.4%,左心功能低下组分别为81.6%、81.6%.结论:与左心功能正常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相比,左心功能低下患者的PCI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术后半年内心原性病死率亦较高.成功的PCI可显著改善左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心功能,从而减少远期心原性死亡.

  •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刘晓宁;黄晓红;宋燕;陈纪林;杨跃进;惠汝太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男性275例,年龄<55岁;女性67例,年龄<65岁)及1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结果: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C等位基因和CT、CC基因型频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825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具有825TT基因型者早发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825T等位基因携带:相对危险度=1.8,95%可信区间为1.117~3.040,P=0.017;825TT基因型:相对危险度=2.4,95%可信区间为1.312~4.254,P=0.004),C等位基因和CC、CT基因型频率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825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后胶原重构的影响

    作者:韦金儒;刘唐威;黄凯;尹瑞兴;吕立文;李醒三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缬沙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24小时的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缬沙坦组10 mg/(kg·d)、依那普利组5 mg/(kg·d)、心肌梗死对照组和未结扎冠状动脉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10周后测量体重、心脏重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胶原容积分数及形态学检查,用羟脯氨酸法测定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胶原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结果:心肌梗死后10周各组存活动物为缬沙坦组8只,依那普利组7只,心肌梗死对照组7只,假手术组9只.心肌梗死对照组左、右心室重量/体重比值,左心室胶原容积百分比和无小血管区胶原容积百分比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及血浆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值均<0.05).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依那普利组中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值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呈正相关(r=0.82,P<0.05),与左心室收缩期末压呈负相关(r=-0.79,P<0.05);血浆PⅠCP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正相关(r=0.72,P<0.05),PⅢN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相关(r=0.32,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改善兔血流动力学参数、抑制心肌纤维化,二者单用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左心室收缩期末压有相关性,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是心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 血浆PⅠCP、PⅢNP可作为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指标.

  • 中度狭窄病变中斑块分布对冠状动脉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程训民;何国祥;仝识非;冉擘力;刘建平;姚青;宋治远

    目的:探讨中度狭窄病变中斑块分布对冠状动脉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中度狭窄(直径狭窄40%~60%)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检查,根据斑块分布分为向心型斑块组(n=50)和偏心型斑块组(n=32).测定病变血管的膨胀性指数、硬度及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偏心型斑块组与向心型斑块组狭窄程度相似[(53.9±8.9)% vs(58.4±9.8)%].偏心型斑块组血管膨胀性指数显著大于向心型斑块组(2.1±0.3 vs 1.2±0.2,P<0.01),而硬度β显著低于向心型斑块组(8.1±1.3 vs 29.4±7.2,P<0.01).心动周期中偏心型斑块组斑块面积的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向心型斑块组[(0.52±0.22)mm2 vs (0.24±0.19) mm2,P<0.01],偏心型斑块组正重构的比例显著多于向心型斑块组(64% vs 9%,P<0.01).结论:偏心型斑块病变的血管膨胀性及斑块膨胀性增大,这可能导致偏心型斑块易于破裂.

  •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跃进;杨伟宪;胡奉环;尤士杰;王燕武;叶苓;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 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改善节段数在心功能无改善者显著高于心功能改善者(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能够阻抑进行性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整体、节段收缩功能和临床症状.术后功能改善节段数与整体心功能改善正相关,而无功能改善节段数可能与术后整体心功能不改善有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岑明秋;胡大清;马小静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查205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和41例风湿性心脏病或其它体检患者(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直径、内-中膜的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血流的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以及非冠心病患者的关系.结果:确诊冠心病的患者205例中颈动脉超声有病变者195例,占 95.12%.其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97例中颈动脉有病变者96例,达98.97%.41例非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病变者 11例,占26.83%,颈动脉无病变者30例,占73.17%.结论: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诊断技术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因素与冠心病相关关系研究

    作者:周明成;黄红漫;葛均波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9例(冠心病组),对照组61例,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N)、D-二聚体、尿酸(UA)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冠心病组FN、D-二聚体、LP(a)、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5).FN、D-二聚体、Lp(a)、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的支数、分数呈线性相关. 结论: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脂质代谢、高凝状态、UA代谢等诸多因素.

    关键词: 冠心病 易患因素
  • 罗格列酮--架起治疗冠心病与糖尿病的桥梁

    作者:仲琳;张运

    糖尿病不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另外研究表明其血管疾患在糖尿病症状诊断前已存在,二者共同的炎症反应基础使罗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为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罗格列酮的作用机制.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吕树铮;宋现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20年来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由于对ACS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进而导致了治疗策略的巨大变化.

  • 纤维蛋白胶外周支持对大鼠颈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

    作者:宋民;吴清玉;杨斌

    目的:探讨可降解纤维蛋白胶血管外周支持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按照有无纤维蛋白胶血管外周支持,分为纤维蛋白胶血管外周支持组、无血管外周支持组,每组24只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中膜厚度,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纤维蛋白胶血管外周支持组静脉移植物术后1~4周内膜、中膜的厚度,明显低于无血管外周支持组(P<0.001).纤维蛋白胶血管外周支持组静脉移植物的PCNA指数也明显低于无血管外周支持组(P<0.01~0.001).透射电镜检查显示纤维蛋白胶血管外周支持组静脉移植物破坏程度轻于无血管外周支持组.结论:纤维蛋白胶血管外周支持可抑制血管内膜、中膜在移植术后的增生.

  • 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及核因子-кB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寅;高静;徐美林;苑淑渝;徐乃勋;赵鸿铭;刘国庆

    目的:观察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对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 (NF-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组、21.8Gy组和33.4Gy 组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每组n=8),另一侧髂动脉灌注造影剂,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n=24).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观察、NF-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①光镜观察: 9.1Gy组:与对照组比病变无明显差异;21.8Gy组:内弹力膜完整无明显断裂;管腔轻度狭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内膜层泡沫样细胞及脂质沉积均不明显;中膜平滑肌呈轻度增厚, 排列轻度紊乱;33.4Gy组:内弹力膜破坏,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不定形物质沉积,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其中4例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②免疫组化染色:9.1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1.8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量中等,呈灶状散在分布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③33.4Gy组:NF-кB、IGF-1蛋白少量表达,呈散在性分布,明显低于9.1Gy组和21.8Gy组(P<0.01).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NF-кB及其靶基因的活化,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

  • 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吗?

    作者:郭静萱;张福春

    一般地讲,对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比溶栓治疗更有效. 2003年的一项荟萃研究更加证实了上述观点,该研究(Lancet,200336113.)收录23项试验,共纳入7 739例伴有ST段抬高AM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和溶栓治疗组,有12项试验置入了冠脉内支架,8项试验应用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析

    作者:苑莉莉;梁晓光

    本文目的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2003年2月~6月间住我院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心力衰竭组)男15例,女15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所致的心力衰竭.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标准,均在Ⅱ级以上,并除外糖尿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对照组为10例健康体检者(男6例,女4例). 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均有可比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用酶联免疫法. 以C肽值代表胰岛素值进行统计分析.

  • 经皮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温尚煜;刘丹;王柏影;唐玉龙;王金平;黎辉

    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大部分医院常规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法,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一般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止血方法.但由于术中和术后肝素、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等药物的应用,术后常规压迫止血所需时间往往较长,要求患者卧床时间长,出血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几种血管封堵和缝合止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对151例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采用了Perclose血管缝合器缝合止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昼夜节律特征

    作者:白晓谊;黄明威;姚丽霞;韩俊平;张保敏;郭艺芳

    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呈现出典型的近日分布节律(Circadian rhythm),这种节律的存在与自主神经系统(ANS)的调控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ANS功能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使其心脏性猝死率明显升高.而关于糖尿病对HRV指标近日节律的影响尚少见报道.

  • 中国人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马会利;方业明;马永利;冯军;牛玉宏;陈纪林;陈在嘉;王克强;葛均波

    纤维蛋白原(FBG)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不仅参与血管内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中也起一定作用;目前,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多,但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诸多危险因素(血脂、FBG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浓度等)进行综合分析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 心房颤动的现代观点(1)我国心房颤动流行概况和危害

    作者:胡大一;杨进刚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心衰)等致残致死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以前对房颤流行病学的认识大多来自欧美国家的资料.近期国内对房颤的流行病学、房颤住院患者的特征、用药情况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进行了多项研究[1~5],本文将结合国际的资料对国内的情况予以分析.

  • 介入心脏病学暨第八届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演示会议纪要

    作者:李崇剑;陈纪林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日本镰仓介入演示会组委会、香港心脏病学院共同主办的介入心脏病学暨第八届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演示是'2004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分会之一,于2004年9月4日~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有来自13个国家的百余名国外知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和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的千余名国内专家和学者云集北京,就近年来国内外介入心脏病学的新进展、新技术和今后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和研讨,使我国尽快与国际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接轨,增进了心血管病领域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 美国心脏节律学会第25届年会论文摘要选登

    作者:

  • 美新胆固醇指南要求非常高危人群LDL-C应低于70 mg/dl

    作者:

    关键词: 胆固醇
  • 建议将"动脉粥样硬化"一词改为"动脉粥样硬化炎"的商榷

    作者:李建军

    "动脉粥样化(Atheroma)"这一名词,源于拉丁词系,意即‘充满粥样物质的肿瘤'.于1755年由Albrecht von Halles首先使用,用以描述沉积在动脉壁内膜的斑块,就象含有粥样物质的肿物.后于1940年,Félix Marchand建议使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一词,其理由是"动脉粥样硬化"比"动脉粥样化"更能反映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Atherosclerosis源于两个希腊词根:athéré意为粥或麦片粥,sclerosis则意指变硬,此一名词变更使人们对既往所沿用的Atheroma显然是一大进步.因为它反映了动脉粥样斑块的两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即富含脂质的动脉粥样核心及包裹在外的硬化或纤维化的壳[1],故而沿用至今.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