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중화간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18
  • 国内刊号: 11-388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gd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顾万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

    作者:彭宝岗;梁力建;何强;吕明德;黄洁夫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301例肝癌病人手术切除治疗情况.结果40%有乙肝病史,62%伴有肝炎.肝功能A级46%,B级38%,C级16%.肿瘤位于左肝占31%,右肝65%,左右肝4%.小肝癌23%,大肝癌76%.61%合并肝硬化,8%合并门静脉癌栓,3%合并胆管癌栓.左外叶切除8.6%,左半肝切除8%,右半肝切除12.6%,肝段切除71.8%.31%采用Pringle术,阻断时间为15±4 min,长30 min.10%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术,阻断时间为25±12 min,长60 min.1.3%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术(改良Heaney法),阻断时间为14±4 min,长者为20 min.术中出血量为1 056±1 195ml,输血量为665±591ml,手术时间为194±84 min.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3%,手术死亡率为2.7%,住院时间为25±12 d.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4%,56%,42%.结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较低.术中控制出血及肝切除量,减少手术时间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 术中瘤内置管后装放疗治疗转移性肝癌

    作者:孟岩;金冶宁;王雅杰;孙志宏;张柏和;余友渔

    目的观察转移性肝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的效果、毒副反应,探讨其应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可行性.方法1992年11月至1997年5月对18例结、直肠癌术后确诊肝转移病人行剖腹探查术中瘤内置管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放射源为高剂量率192Ir,每次照射8~10 Gy,总量30~40 Gy,1~2周内完成.结果18例无明显毒副反应,中位生存期25.6个月,1,3,5年生存率(按寿命表法)分别为71.6%,28.7%,7.2%.CEA滴度变化可做为肿瘤控制与否及有无肝内外隐匿病灶的重要指标.结论术中、肝穿刺置管法安全、可靠;作为局部根治性治疗手段,对原发于结、直肠的肝转移癌的治疗是有效的.但其能否与手术切除效果相当尚需进一步观察.

  • 术前短程冲击放疗、术后后装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周旭宇;王健东;李刚;刘保海;张晓华;谢松;金冶宁

    目的探讨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5月至1999年10月,将5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放疗组术前先行放疗6 Gy,共3次,休息2周后再手术.术中放置施源管3~6根,确定驻留点2~8个,术后3~10 d行后装照射,单次剂量10 Gy,照射2~4次,总剂量20~40 Gy.对照组手术前后不放疗.手术前后定期查血常规、肝功能、AFP、CT、B超、胸片,记录术中出血量.结果放疗组术前放疗后肿瘤明显缩小(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装照射后AFP转阴率100%(16/16),对照组63.6%(9/14)(P<0.01);6个月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20%(5/25)(P<0.01);6个月生存率100%(25/25),与对照组的92%(23/2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放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联合胸腺素α1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张文俊;李兆申;许国铭;金震东;邹多武;邹晓平;叶萍

    目的研究短程连续使用胸腺素α1对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愿意接受在TACE同时使用胸腺素α1的病人32例,男27例,女5例.Child分分A级9例,B级20例,C级3例.年龄34~68岁,平均52.33±9.64岁.在TACE当天开始皮下注射胸腺素α1,1.6 mg/次,每天1次,10 d为一疗程.结果肝区疼痛缓解率为63.16%(12/19);食欲增加为66.67%(18/27);乏力改善为65.63%(21/32).AFP逐渐降低,由治疗前的512.34±320.75 ng/ml降到治疗后30 d的215.12±49.22 ng/ml(P<0.01).而ALT在TACE后明显升高,治疗后30 d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其他肝功能指标和血白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0 d CD3、CD4由治疗前的53.38±8.31和37.55±7.47增加到65.74±8.63(P<0.05)和45.34±9.81;CD8由34.86±5.38降到29.26±4.49;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由1.07±0.56和42.38±10.15增加到1.55±0.77和51.91±9.35.无胸腺素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胸腺素α1可提高TACE后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免疫增强剂.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

    作者:孔健;窦永充;梁惠明;许林锋;吴汉平;冯敢生

    目的探讨肝癌(HCC)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是否加快肝纤维化的发展趋势.方法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HCC)首诊病人,共行3次TACE术,手术间隔时间为1个月,定期测量肝纤维化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并选取20例健康人测量以上指标作为对照.结果经统计检验发现HCC病人肝纤维化4项指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TACE术后4项指标呈进行性增高,第2次TACE术后1个月复查变化明显(P<0.05),第3次TACE术后复查指标变化为显著(P<0.01).结论重复进行TACE治疗HCC将加快肝纤维化发展趋势,在行TACE治疗时须严格把握适应证.提出在行TA-CE的同时须加强护肝及肝纤维化逆转的治疗.

  • 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强;郝希山;张忠国;宋天强;郝继辉;马维东;孙涛;王殿昌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脉癌栓(tumor thrombi in portal vein,PVTT)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灌注化疗的价值.方法45例伴门脉主干或Ⅰ级分支癌栓的肝癌病人,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组,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同时行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另一组仅行肝动脉化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1%,76.5%和47.2%.对照组为73.3%,59.2%和3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为防治门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门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 肝癌合并肝硬化时脾脏对机体免疫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英民;刘青光;扬威;张梅;马清涌;潘承恩

    目的建立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并行脾脏切除,探讨脾脏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55只背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建立肝硬化模型,将Walker-256癌肉瘤接种于肝脏内并行脾切除术,2周后观察肿瘤的生长、转移、腹水、NK细胞活性及CD25.结果切脾组腹水量、肿瘤转移较对照组明显,肿瘤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荷瘤后2周两组NK细胞活性均较荷瘤前降低(P<0.01),而荷瘤前与荷瘤后切脾组与模拟切脾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荷瘤2周后两组动物CD25较荷瘤前升高(P<0.01),而荷瘤前后切脾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变化(P>0.05).结论荷瘤早期切除脾脏加速肿瘤的生长、转移,而对NK细胞活性及CD25的表达影响不及肿瘤对其的影响.

  • 肝癌的冷冻治疗--历史与现状

    作者:任少平;吴志全

    原发性肝癌就诊时大多属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不足20%,继发性肝癌常发生在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的病人.手术切除亦有困难,故寻找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在探索中.1851年Arnott首先应用冷冻外科治疗肿瘤,1963年Coopper提出冷冻治疗肝癌的设想[1,2]并首先由放射学家和外科医师紧密合作而成功[3].

  • 肝细胞肝癌syndeca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学浩;成峰;潘世扬

    syndecan是一新近发现的基因家族,在肿瘤生长、分化、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研究其在31例肝癌中的表达,以探讨syndecan-1与肝癌恶性表型的关系.

  • 异丙基肾上腺素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吕振海;顾万清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为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表现,再灌注对组织可造成严重的损伤.在肝胆外科,某些肝胆疾病的手术常需要完全或部分阻断肝血流,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肝微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肝功能衰竭;在肝脏移植过程中热I/R引起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供肝失活、移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设计了本实验,为肝移植及需要阻断肝门的肝脏手术探索防治热I/R期肝微循环障碍的有效药物及给药途径.

  • 肝脏炎性假瘤诊治体会三例

    作者:杨才华;孙庆元;孙克金;麻滨瑞;廖轶铭;张丽

    自1990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对3例肝脏炎性假瘤病人进行诊治观察,1例手术治疗,2例非手术治疗,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

  • 经腹腔镜亚肝段切除肝血管瘤一例

    作者:李荣祥;潘万能;李金龙

    病人,女性,43岁.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后即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6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肝脾未扪及,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正常,肝肾功能无异常发现,HBsAg及AFP(一),B型超声波检查:

  • 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附592例报告)

    作者:徐峰;杨甲梅;严以群;刘鹏飞;温增庆;吴孟超

    1995年至1999年期间,对592例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病人施行了肝切除术.本文就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探讨.病例资料本组592例中,男性571例,女性21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542例(91.5%)合并肝硬化.肿瘤直径2.8~24 cm.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548例(92.6%),B级44例(7.4%).肿瘤部位及手术方式如表1所示.

  • 原发性肝脏类癌43例诊治分析

    作者:沈宏伟;吴育连;彭承宏;彭淑牖

    原发于肝脏的类癌非常罕见,约占各种类癌的1%以下[1,2].国内迄今仅见4例报道.为此,本文综合文献报道的43例原发性肝脏类癌,分析如下.

  •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作者:曲增强;钱国君;陈汉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肝穿刺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我们采用TACE与PEI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病人12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肝癌切除术中经断面门静脉和胆管取栓

    作者:李铁钢;皮执民;周建平

    肝癌并门静脉主干或主支癌栓者常被视为不宜手术切除[1].但随着近年来对肝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和肝癌手术后综合治疗措施的加强,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在其肝功能储备功能允许下行肝叶切除同时作门静脉取栓已有报道[2,3],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作者等对近年来26例采取了积极手术处理的肝癌合并门静脉或胆管癌栓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肝癌合并门静脉或胆管癌栓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方法.

  • 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某些观念转变

    作者:陈汉;吴孟超;罗祥基

    九十年代以来,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正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特别是一些新观念相继进入临床诊治,促进了肝癌外科的发展.

  • 肝腹腔包虫囊肿经皮穿刺引流与吸舌治疗(附1 409例分析)

    作者:王校智;王婧;陈金生;李永寿;李淑芳;唐群科;王俊;顾再芦;荆强;柴君杰;满堂宝;王金铭;阿依都;孙国平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数百余年来一直将手术作为对本病唯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后很高的复发率及其它的并发症,后果令人担忧[1].近年药物治疗虽也有不少报告,但仅对于较小的囊肿有一定的疗效.此外有的学者对经皮穿刺治疗也进行了一些探索[2,3],但多因复杂的历史原因或因没有解决其中的主要问题而使其发展受到许多限制或仅局限于PAIR.1986年以来我们经一系列实验研究[4,5],在PAIR基础上对穿刺器械与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重新设计与改良,利用我们自行设计的DMFT对肝腹腔包虫病进行PPDC治疗,较好地解决了经皮穿刺治疗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7],从而使PPDC获得了较传统手术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肝脏数控气压式血流阻断技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朱新生;张绍杰;刘梅;林桂平;章跃民;王成友

    材料和方法材料:大白猪5头,重50~60 kg;LMC-2B二道生理记录仪,中心静脉测压装置(标尺法),电脑控制气压式肝血流阻断仪(专利号:ZL 00 2 39892.3)等.实验方法:猪麻醉成功后,先行颈动脉、颈静脉插管,接通测压装置,监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变化.

  • 门静脉主支癌栓PDGF-mRNA和E-CD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安重;陈孝平;孟春城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和内皮钙粘附蛋白(E-CD)在门静脉癌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肝癌肝内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例门静脉癌栓中PDGF-mRNA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门静脉癌栓中E-CD蛋白和PDGF蛋白的表达,并与各自原发灶和癌旁组织进行对照.结果(1)E-CD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2±0.0036,0.0527±0.0071和0.1008±0.1063.(2)PDGF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1059±0.0104,0.0521±0.0092和0.0108±0.0029.(3)PDGF-mRNA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1207±0.0169,0.0674±0.0071和0.0089±0.0006.经方差分析和t检验,各组间和各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门静脉癌栓中存在有促进转移和抑制转移两方面的因素,E-CD蛋白表达减少,增加了门静脉癌栓中癌细胞脱落转移;而门静脉癌栓中PDGF-mRNA表达的增加,则促进门静脉癌栓中结缔组织的形成,阻碍了癌细胞的脱落转移.

  • 自体心包片下腔静脉重建

    作者:王颖勃;徐忠立;谭诗成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片腔静脉成形(APPC)或下腔静脉重建(RIVC)的治疗方法、适应证、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自1986年5月至1998年6月我们完成了APPC治疗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狭窄39例和自体心包成管代血管IVC移植治疗IVC闭塞或缺损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常温IVC血流阻断或IVC气囊导管转流下,经右胸腔切开IVC,同时施行直视根治术切除梗阻病灶.结果42例手术患者,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4.76%),40例痊愈出院(治愈率95.24%).术后随访13~96个月.37例典型症状体征消失,B超和IVC造影证实IVC-HV通畅良好者37例,术后18个月显示IVC狭窄1例,2例于术后2~4个月发现IVC血栓形成.结论自体心包片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IVC-HV狭窄或闭塞的有效的外科疗法,可使病人迅速康复,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 细胞粘附分子在肝细胞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徐斌;居小萍;张晓华;夏放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在肝细胞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cDNA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例肝细胞癌和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细胞内粘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的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细胞粘附分子基因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肝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相差也较明显(P<0.05),RT-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同.结论基因芯片能够为肝细胞癌的相关基因分析提供特异和可靠的数据.肝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与肝脏组织中粘附分子基因表达升高有关.

  • 门静脉激素疗法在改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价值研究

    作者:叶林

    目的探讨门静脉激素疗法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对照组(n=70)给予常规护肝处理.研究组(n=70)增加肝门阻断前及术后1~3 d经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两组于术前第4天及术后第4天分别测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15min血清吲哚氰绿潴留(retention for indocyanine green at 15 minutes,R15ICG).结果对照组OGTT术前呈抛物线型(P型)44例中有17例于术后变成线型(L型).R15ICG由术前23%±5%增加至术后的27%±8%.术后肝衰20例,死亡7例.研究组OGTT术前呈抛物线型40例增加至术后的61例,R15ICG由术前的24%±7%下降至14%±3%,术后肝衰5例,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静脉激素疗法能显著改善术后肝功能及预防肝衰,OGTT及R15ICG能早期灵敏地反映肝储备功能.

  • 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外科治疗(附78例报告)

    作者:陈曙光;芮静安;周立;王少斌;曲强;韩凯;赵海涛;张宁;魏学;杨欣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3年1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病人78例.术前以Child分级、ICG及BCAA/AAA评价肝脏功能,重点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先行脾动脉结扎,再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其中行肝切除术者33例,肝癌冷冻术45例.结果78例病人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3.3%,60.3%,34.6%,28.2%.手术并发症为腹水及一过性黄疸.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病人在重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行脾动脉结扎,应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 肝切除术在肝脏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彭淑牖;陈晓鹏;彭承宏;吴育连;刘颖斌;江献川;徐斌;史留斌;白明东;沈宏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性肿瘤(benign liver tumors,BLT)的价值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1年6月用肝切除术治疗的37例肝脏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29例,肝细胞腺瘤、右肝错构瘤和肝脏平滑肌瘤各2例,右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各1例.结果全组共行各种肝叶切除术26例(左外叶切除15例、右后叶切除或部分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例、右前叶部分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瘤体局部切除术11例.9例术中预置全肝血流阻断带,2例应用自体血回输.3例术后分别发生右侧胸腔积液、切口和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37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于多数有症状、体积较大或怀疑恶变之肝脏良性肿瘤,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有效;借助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术中应用全肝血流阻断和自体血回输可提高困难手术的安全性,且不必担心有癌细胞扩散的危险.

  • 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切肝术的体会

    作者:李哲夫;王一;胡义利

    目的比较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切肝术与阻断肝门切肝术的优缺点.方法32例病人包括两组:甲组20例,肝切除时阻断肝门.乙组12例,肝切除时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对两组病人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引流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乙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是850 ml和450 ml(P<0.01).术后平均出血和引流量分别是300 ml和150 ml(P<0.01).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35 d和3~7 d,AS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是5~30 d和4~8 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60 d和5~14 d,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0%(P<0.01).结论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切肝术优于阻断肝门切肝术.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中华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