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중화간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18
  • 国内刊号: 11-388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gd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顾万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宾;赵立新;刘志伟;李磊;马龙滨;周志祥;胡万宁

    目的 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纯介入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采用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1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74例接受金龙胶囊联合TACE治疗,单纯介入组73例仅行TACE.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生活质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介入组,在小于5 cm的肿瘤效果显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上,联合治疗组较单纯介入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尤其是对肿瘤小于5 cm的小肝癌效果显著.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牛玉林;李昆;张磊冰;孙诚谊

    目的 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ion,QT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早期心脏损害的诊断价值及其预后判断意义.方法 对收治具有完整心电图资料的58例SAP(SAP组)及18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d、心率校正QTd(heart rate corrected QTd,QTcd).结果 SAP组较MAP组及健康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MAP组较健康对照组QTd、QTcd无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QTcd对SAP患者的早期心脏损害有较大诊断价值,对SAP患者的预后也有较大帮助,可作为评价SAP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项辅助指标.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形态学特征与疾病良恶性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栋;陈大志;樊华;金中奎;李先亮;冯艳;郎韧

    目的 寻找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良恶性相关的形态学特征以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研究尝试运用汇集分析的方法,通过对PubMed数据库中2011年6月30日以前所发表文献中经病理学证实的胰腺IPMN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数据为:性别特征、主胰管直径、囊性病变直径、壁结节情况、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良、恶性).结果 共汇集文献98篇,胰腺IPMN病例1902例,其中良性1025例(53.89%),恶性877例(46.11%).胰腺IPMN形态学特征中,主胰管扩张(≥5 mm)、囊性病变尺寸较大(≥30 mm)及壁结节的存在与肿瘤的良恶性特征存在相关性,其OR值(95%CI)分别为5.591(3.657-8.548)、3.633(2.626-5.027)及4.983(3.872-6.412).结论 主胰管扩张(≥5 mm)、囊性病变尺寸较大(≥30 mm)及壁结节的存在均提示胰腺IPMN为恶性可能.胰腺IPMN的治疗应在对其临床诸多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其良恶性之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决定.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胆道恶性疾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煊;王宏光;纪文斌;童俊翔;罗英;刘哲;芦芳;顾万清;董家鸿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胆道恶性疾病微创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19例胆道恶性疾病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中转开腹外,所有患者均通过该系统成功完成手术.其中实施大范围肝切除11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17例,胆肠吻合14例.手术时间为(504±194) min (210~720 min).术中失血量20~3000ml,输血5例.1例因术后肝衰竭于术后18 d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26.3%),其中3例为一过性胆漏,自愈;1例为术后门静脉狭窄,行二次开腹手术门静脉切除重建后治愈;1例为肝固有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二次开腹手术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7d.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各类胆道恶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手术,尤其对复杂的胆道重建手术优势更明显,但对于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其技术系统还需进一步优化.

  • 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

    作者:王铁功;刘汝海;李凤山;张执全;杨冬山;张磊;陈新;雷豹;董家鸿

    目的 探讨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们相继处理了6例此类型损伤,针对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及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同时复习国内外处理此类型损伤的治疗方法.结果 6例患者中3例死亡,其中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1例,存活3例.对于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虽然有一些显露和止血的方法,但此类损伤的病死率仍难以降低.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仍然是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结论 “便捷的创伤部位显露”以及“快速有效的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经典开腹手术和血管介入技术的结合或许可为此类损伤的救治打开一道新的大门.

  • 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38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浩;陈光;高海军;温连芳;王鹏辉;杨颐馨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行肝脏移植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并接受介入治疗的3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手段治疗.介入治疗后再次造影如发现胃冠状静脉仍明显扩张且影响门静脉血流,则以弹簧圈栓塞.总结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共置入自膨式支架7枚、球囊扩张式支架29枚,覆膜支架1枚.对2例小儿肝移植患者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共有2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胃冠状静脉明显扩张且影响门静脉血流,予以栓塞治疗.随访3~90个月.介入治疗后发生肝内血肿1例,发生率为2.63%.1例因同时合并肝动脉闭塞、缺血性胆道损伤于术后3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因胆道并发症接受三次肝移植1例;因门静脉主干内癌栓形成再次置入覆膜支架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其余34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门静脉通畅.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采用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远期疗效良好.

  • 腹腔镜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田开亮;朱立新;赵红川;刘付宝;赵义军;耿小平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腹腔镜胰体尾切除(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ODP)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找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表的有关对比分析LDP与OD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4篇研究纳入分析,包括1417例患者,其中LDP组520例,ODP组897例.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保脾率LDP组大于O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273.10,95% CI-354.39~-191.81,P<0.01)、(OR 2.42,95% CI 1.78~3.30,P<0.01)];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LDP组小于O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273.10,95% CI-354.39~-191.81,P<0.01);(均数差-1.78,95% CI-2.36~-1.20,P<0.01);(均数差-3.15,95% CI-3.97~-2.33,P<0.01)];输血率、胰瘘发生率、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DP安全可行.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虽然LDP手术时间较长,但在保留脾脏、减少失血量、缩短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 shRNA干扰KAP-1基因表达对胰腺癌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

    作者:江建新;詹磊;潘耀振;孙诚谊

    目的 研究KAP-1对胰腺癌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例胰腺癌组织标本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KAP-1蛋白的表达情况.PCR扩增KAP-1 shRNA干扰序列,克隆至pGC-LV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进行慢病毒包装与滴度检测.构建成功后感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48 h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RT-qPCR实验检测KAP-1的表达量以及该细胞系相关EMT标志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采用悬浮法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成肿瘤干细胞球,通过测定初代以及次代肿瘤干细胞球的成球直径和数量判断KAP-1基因敲减对肿瘤干细胞球成球能力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14例胰腺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胰腺癌组织标本KAP-1阳性数为13例(P=0.002).构建的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48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绿色荧光.RT-qPCR实验显示感染KAP-1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Panc-1细胞KAP-1及EMT标志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量较未感染病毒细胞以及感染空载体细胞显著增高.KAP-1基因敲低表达的人胰腺癌Panc-1肿瘤干细胞球的初代以及次代的成球直径相较于转染空载体的Panc-1肿瘤干细胞球发生明显减小,在成球数量上也明显减少.结论 KAP-1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表达,且与正常组织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构建了高效稳定表达KAP-1的RNA干扰慢病毒转染系统.KAP-1转录因子表达量降低可以减弱人类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系生成干细胞球的自我更新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敲低KAP-1表达影响波形蛋白下调有关.

  • 脑死亡状态下家兔肝脏质量评估新指标:线粒体醛脱氢酶

    作者:钟自彪;叶啟发;王彦峰;李玲;范晓礼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脑死亡状态下肝脏的差异蛋白,为肝脏供体质量评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和假手术2个大组,每组30只,每个大组再分为2h、6h和8h三个时间亚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处理后2、6及8h收集血液及肝脏组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用双向凝胶电泳、胶图分析、质谱分析及NCBI数据库筛查并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脑死亡8h血清ALT水平较6h升高(P<0.05),AST水平随脑死亡时间延长无明显改变(P>0.05);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肝脏水肿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增加,8h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微脓肿,肝细胞受损不明显;实验8h脑死亡家兔胆管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假手术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查询,发现脑死亡组与假手术组共存在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一种差异蛋白与物质代谢密切相关,为线粒体醛脱氢酶,其在脑死亡组表达降低.结论 脑死亡可以导致家兔肝脏形态学方面的粗略改变,而功能学无明显改变.线粒体醛脱氢酶可能参与了脑死亡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脑死亡状态下家兔肝脏质量评估的新指标.

  • 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红;魏荣龙;范辉;胡江鸿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00只雄性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10组:正常对照6h组、48 h组,SAP 6 h组、48 h组,依达拉奉处理6h组、48 h组,乌司他丁处理6h组、48 h组,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处理6h组、48 h组;每组各10只.分别在术后第6h、48 h观察神经功能评分.采集血液、胰腺组织、脑组织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伊文蓝含量、脑组织含水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脑组织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核因子(NF)-κB p65活性.结果 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处理48 h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EB含量、脑组织含水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含量、脑组织TNF-α mRNA含量及脑组织NF-κB p65活性均较依达拉奉48 h组、乌司他丁48 h组及SAP 48 h组显著降低,而神经功能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SAP大鼠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白细胞介素6对人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杨光;李雪飞;崔刚;裘正军;黄陈

    目的 应用白细胞介素6(IL-6)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Capan-2和沉默STAT3基因的SW1990细胞,观察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相关基因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使用IL-6作用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Capan-2和沉默STAT3基因的SW199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Snail、Twist和E-cadher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100μg/L IL-6作用人胰腺癌细胞株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Western blot显示P-STAT3的表达增加;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显示Snai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侵袭能力增强.而IL-6作用沉默STAT3基因的SW1990细胞,Snail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IL-6可能通过激活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上调Snail和下调E-cadherin基因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进而增强侵袭能力.

  • 间充质干细胞在肝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丁爱兴;禹亚彬;黄庆峰;吴宁;卞建民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肝损伤及肝衰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细胞定植能力弱以及潜在致瘤性、促纤维化的可能,阻碍了MSCs的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探索更优化的治疗方式,以提高MSCs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迄今,MSCs来源的肝细胞、基因修饰的MSCs及MSCs培养液成分运用促进肝再生已取得鼓舞人心的成果.本文就近些年MSCs在肝再生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胰腺癌171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蔡龙;王明;郑晓风;暨玲;蔡华杰;阮小蛟

    胰腺癌是易致死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在北美国家,其在因癌症所致死亡中排列第四位,在美国每年大约有超过37 000人死于胰腺癌[1].几十年来,尽管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已有很大进步,但其预后仍然极差.在早期大多数患者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症状,当出现身体不适而就医时已经进入晚期.只有10%~20%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大约为4%~6%[2-3].为了探讨胰腺癌为合理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71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急性非胆源性复发性胰腺炎病因分析和内镜疗效评价

    作者:吴春成;牟一;易航;刘伟;曾泓泽;王啓名;胡兵;唐承薇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且治疗较困难的疾病,治疗的难点在于防止复发.目前,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效果已获肯定[1],内镜治疗急性非胆源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non-biliary recurrent pancreatitis,ANBRP)的远期效果亦备受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我院内镜中心近年诊治的ANBRP患者的病因并评价其内镜治疗效果.

    关键词:
  • 血色病合并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形成含铁血黄素瘤一例

    作者:李陆平;耿晓霞;李森

    血色病又称肝血色素沉着症或过量铁沉积症,是一种以靶器官肝脏的铁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铁的蓄积是缓慢发生的,症状常在40~60岁之间出现.发生在脾脏、胰腺等其他靶器官更为少见.本文回顾分析了1例肝血色病患者经脾脏大部切除手术后残脾形成含铁血黄素巨大肿瘤的临床和CT表现及治疗结果.

    关键词:
  • 肝细胞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的理论基础及安全实施策略

    作者:姜凯;顾万清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广泛应用于因多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治疗,且对于能达到肿瘤“一次性”(one-off)完全消融的患者其疗效不逊于外科手术.然而,由于现有热消融技术的局限性,肿瘤大小及所处部位的特殊性,临床医生有时无法实施“一次性”完全消融.而不完全的和多次重复的RFA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达到“一次性”完全消融目的,术前准确评估肝脏肿瘤的解剖学位置,选择不同的RFA治疗方法和步骤非常重要.本文依据肝脏解剖学特征,结合肝胆外科的专业优势,系统分析探讨了肿瘤“一次性”完全消融的理论基础和安全实施策略.

  •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精确诊断

    作者:冯变喜

    正确诊断是准确外科治疗的前提.十二指肠乳头癌是阻塞性黄疸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原因,但术前的影像诊断很少做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甚至导致临床误诊、误治,随后再行第二次手术.作者从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十二指肠乳头癌29例,术前都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和拟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定性诊断.通过临床-影像-病理的对照性研究,总结出十二指肠乳头癌几种影像检查(超声、CT、磁共振、PTC、T管造影)具有以下七项共同特点:(1)胆囊大,肝内外胆管全程重度扩张,或伴有胰管扩张;(2)横断面图像显示,胆、胰管并列扩张(双管征);(3)横断面图像胆管在超低位(肾门水平)圆形扩张;(4)横断面图像有“苹果把征”;(5)冠状面图像显示,胆管在超低位(腰椎2水平)有截断、偏心性或不规则狭窄;(6)CT横断面在十二指肠内侧有占位;(7) MRCP在乳头部位出现不规则低信号占位.单独或联合影像检查,只要具有第一项和其他六项中的任何一项,就可做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进而提高外科决策的正确性.

  • 一种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装置

    作者:饶伟;孙丽莹;孙晓叶;曲伟;高宇;史晓峰;李珊霓;冯刚;朱志军

    该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固定管及与之相连的皮肤固定敷贴两部分.引流管固定管含有两个弧形半管、粘连带及二者之间的粘连卡扣组成.弧形半管内面覆有粘性海绵,外壳附有粘连卡扣及粘连带.皮肤固定敷贴上设有用于进出引流管的出孔及固定于皮肤上的敷贴.该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利用粘贴法及粘连带捆绑法联合固定引流管,固定可靠,能固定住引流管的皮肤出口,阻止引流管向垂直和平行于皮肤方向移动.且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引流管.粘连带方便开闭,有助于行引流管出皮肤处的消毒,避免局部感染,避免皮肤缝合,减少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引流管 固定装置
中华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