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중화신경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876
  • 国内刊号: 11-36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03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丽英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以脑卒中样起病的Marchiafava-Bignami病二例

    作者:杨姗杉;夏圣梅;孙洪波;杨凤民;马玉杰;吕昌杰;邓丹;何婷;李雪松;张继红

    例1 男,53岁,因左侧偏瘫1 d于2007年4月20日入院.患者有饮酒史30余年,每日饮53%白酒0.5 L.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记忆力差,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腱反射亢进.左侧病理征阳性.辅助检查:头MRI:双侧胼胝体呈长T1、长T2改变,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图1).

  • 以面神经损害为主的麻风病一例

    作者:薛官英;孙希印;王东关;马立华;毕光辉;王学红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于就诊8个月前无明原因感右侧面部麻木伴疼痛,疼痛呈针刺样,每次持续20~30 min自行缓解,每天发作7~8次.近4个月来发现右侧腮部有一鸡蛋大小肿块,质硬,同时右侧颈部数个淋巴结肿大,耳后下方有条索状硬性肿块.右侧面部疼痛逐渐加重并肿胀,伴出现数个红色枣样大小红斑,右侧面部不出汗,口角歪斜.

  • 老年人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作者:刘学伍;吴伟;王淑贞;曹丽丽;赵秀鹤;陈瑞冬;苏立军;董国庆;迟兆富

    目的 探讨老年人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6例低血糖伴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进行病史回顾、临床分析及颅脑CT和MRI检查.结果 36例低血糖患者11例发现颅脑MRI典型的双侧尾状核和豆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而脑CT相应部位未见明显异常,病前27例有感染、发热等诱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低血糖脑病的发生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或注射降糖药者居多.随访6个月,神经影像学无明显好转.结论 低血糖脑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对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低血糖反应.颅脑CT对低血糖脑病的诊断价值不大,颅脑MRI对重症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征性的磁共振表现预示着病情危重,且预后不良.

  • 抗肌萎缩蛋白病一家系的临床、分子病理及遗传学特点

    作者:罗静;熊晖;王小竹;钟南;王静敏;姜玉武;吴希如

    目的 分析并确定1个抗肌萎缩蛋白病(dystrophinopathy)家系的临床、分子病理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采用抗层黏连蛋白α2(1aminin α2,又称merosin)、抗emerin蛋白、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中央棒状区(Dys1)、C′末端(Dys2)、N′末端(Dys3)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进行抗肌萎缩蛋白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检测.结果 该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在内共有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肌营养不良,均无腓肠肌肥大,但病情重、进展较快,同时先证者肌肉活体组织检查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dystrephin蛋白部分缺失,merosin、emerin染色呈阳性表达.MLPA检测显示先证者DMD基因第45~54外显子缺失,其母在第45~54外显子区域为杂合性缺失.结论 该家系中的先证者DMD基因为第45~54外显子缺失,突变基因来自母亲,其母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dystrophin蛋白表达异常是造成抗肌萎缩蛋白病表型的病理基础,其临床后果不仅取决于dystrophin蛋白表达缺失的程度,还取决于DMD基因缺失区域的功能.

  • 桥本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作者:刘丽;张朝东

    桥本脑病是桥本甲状腺炎的脑部并发症[1],于1966年首先由Brain等[2]报道,是一种伴有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或)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增高,以持续性或波动性神经和精神功能缺陷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为特征的综合征,患者通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3].近40年来,国外文献报道约100余例桥本脑病患者[4],而国内只有3例个案报道[5-7].

  • 注意非家族性的单基因致病性癫(癎)

    作者:廖卫平;刘晓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得到定位和克隆,而癫(癎)的遗传学研究则是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中发展快、活跃的部分.癫(癎)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为0.4%~0.7%,其中约50%的癫(癎)与遗传有关.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200多种基因可能与人类或动物的癫(癎)发病有关,其中已明确的与单基因遗传性癫(癎)有关的致病基因有65种(表1).

  •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原位增殖的新生细胞存活和分化状态

    作者:王少华;张志珺;郭怡菁;滕皋军;陈宝安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原位增殖新生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方法 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刺激(chronicmild stress,CMS)及孤养法建立PSD模型,将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脑卒中、CMS和PSD组.每组均为18只.采取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双标染色及共聚焦成像动态检测,比较各研究组大鼠左侧海马齿状回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及其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表达.结果 与脑卒中组(232.2±8.6、123.7±2.6、136.2±2.6)相比,PSD组大鼠左侧(伤侧)海马齿状回BrdU+细胞数在脑梗死后第21(156.2±2.5)、30(70.2±2.0)和45天(81.2±1.1)均明显减少(t=28.83、52.2、62.08,均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与脑卒中组(79.3%±2.8%、87.7%±4.6%)相比,PSD组大鼠左侧(伤侧)海马齿状回BrdU+/NeuN+细胞比例在脑梗死后第30(69.0%±3.4%)和45天(78.3%±2.4%)均明显减少(t=5.871、4.403,均P<0.01).BrdU+/GFAP+细胞比例在脑梗死后30和45 d均明显增加(t=4.226、8.945,P<0.01).结论 PSD大鼠脑卒中后海马齿状回原位增殖的新生细胞存活降低,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下降,胶质细胞比例增加.

  • 栀子甙在炎症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白龙梅;李学忠;杨亚萍;周媛;刘春风

    目的 研究栀子甙在脂多糖(LPS)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C)过度激活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高纯度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体系、多巴胺能神经元和AC混合培养体系并分别经栀子甙预处理后再予以LPS作用24 h,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存率,TH mRNA的表达及培养基中TNF-α、NO、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含量的变化.结果 AC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栀子甙不能增加高纯度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体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却可剂量依赖地增加混合培养体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同对照组相比,40 mg/L组增加细胞存活率从203.0%±17.4%升高到256.7%±15.2%(F=17.22,P=0.001).LPS作用24 h后混合培养体系中TNF-α、NO、GDNF含量并无显著变化,IL-6、MMP-9含量显著上升,栀子甙可明显下调这种反应.同对照组相比,40 mg/L组IL-6含量下降到原来的67.2%±6.4%(F=12.89,P=0.001),MMP-9下降到原来的77.3%±9.8%(F=8.27,P=0.001).结论 LPS通过过度激活AC而增加炎性因子的分泌,从而削弱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栀子甙通过抑制AC分泌炎性介质,不增加GDNF的分泌,上调AC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第63例——进行性智能下降和运动障碍

    作者:张巍;郑日亮;袁云;柳平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82岁,因"进行性智能下降和运动障碍11年"于2003年5月22日入院.11年前患者出现易向后摔倒,干活时双手不自主抖动,左手更明显.此后逐渐出现计算困难和言语减少,曾出现1次外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10年前出现经常忘记物品摆放位置,对熟悉的东西叫不出名字,与人交流中有找词困难以及词不达意现象.

  • 依达拉奉防治大鼠颈动脉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

    作者:周海武;徐平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只.用2F球囊对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内膜损伤法制作再狭窄模型.治疗组制模后给予依达拉奉3 mg/kg,静脉注射,每日2次.对照组损伤后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损伤后1、3、7、14和28 d原位灌注固定取材,分析病理形态学改变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损伤侧动脉14和28 d内膜面积分别为(0.240±0.043)mm2和(0.420±0.063)mm2,内膜增生指数为0.52±0.06和0.67±0.07,狭窄率为30%±9%和54%±9%,治疗组内膜面积分别为(0.063±0.025)mm2和(0.116±0.023)mm2,内膜增生指数为0.24±0.07和0.38±0.05,狭窄率为8%±3%和16%±4%,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治疗组内膜面积减少(F分别为50.488和81.119),内膜增生指数(F分别为41.743和48.122)和狭窄率减轻(F分别为24.221和76.453,均P<0.05);MMP-2的表达术后3、7、14 d增加,阳性细胞率(%)对照组分别为27.16±7.15、22.59±6.68、18.85±4.91,治疗组为15.57±3.62、12.91±1.88、11.96±3.12,治疗组3、7 d MMP-2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9.P=0.028和F=7.781,P=0.032).结论 依达拉奉可抑制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这种作用与其抑制MMP-2的表达有关.

  • 激肽释放酶促进实验性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作者:凌莉;曾进胜;裴中;侯清华;邢世会;余剑;梁志坚

    目的 观察外源性激肽释放酶对大鼠皮质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大脑皮质梗死+激肽释放酶治疗组、大脑皮质梗死+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所有大鼠均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用以标记新增殖细胞.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大鼠,测脑梗死灶体积,并观察梗死侧侧脑室下区(SVZ)BrdU+、BrdU+/DCX+表达以及梗死灶周BrdU+、BrdU+/NeuN+表达.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激肽释放酶治疗促进了术后不同时间点梗死侧SVZ BrdU+、BrdU+/DCX+和梗死灶周BrdU+、BrdU+/NeuN+表达(术后7 d SVZ BrdU+分别为304.0±73.9、167.0±32.2和56.0±12.2,分别q=7.165、12.916、5.751,均P<0.05;SVZ BrdU+/DCX+分别为225.0±13.6、98.0±9.6和23.0±5.6,分别q=30.731、48.735和18.004,均P<0.01;梗死灶周BrdU+为490.0±82.0、308.0±51.5和49.0±9.5,分别q=7.920、19.184、11.264,均P<0.01;术后14 d梗死灶周BrdU+/NeuN+为21.0±3.4和13.0±2.6,t=4.568,P=0.001),并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外源性激肽释放酶可促进大鼠皮质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活化,并改善神经功能.

  •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对皮质扩布性抑制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凤鹏;于生元;管维平;石宏;陈淑莉;晋志高;吴士文;董钊;邱恩超;刘若卓;姜磊

    目的 观察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对大鼠皮质扩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和CSD引起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etal grey,PAG)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用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氯化钾刺激组;B组:氯化钾刺激+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组;C组:氯化钠刺激组.对各组大鼠使用氯化钾(或氯化钠)刺激,以观察CSD出现的个数和波幅;第1次刺激2 h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PAG内不同层面c-Fos阳性神经元.结果 C组未记录到CSI).A组CSD个数(10.70±3.23)较B组(6.10±2.56)显著增多(t=-3.528,P<0.01);A组CSD波幅[17.33(95%CI 11.45~23.11)mV]较B组[11.82(95%CI 9.24~14.70)mV]显著增加(Z=-4.360,P<0.01).A组各层面c-Fos阳性细胞数较B、C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对CSD有抑制作用,可使CSD引起PAG内神经元兴奋作用减弱.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型在隐源性癫(癎)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脑电图的相关性

    作者:杨娟;谢正祥;王学峰;张婧;席志芹;黄祖春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i基因3个位点(lle105Val、Ala114Val、Asp147Ty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癫(癎)及难治性癫(癎)易息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GST-pi SNP,分析其在隐源性癫(癎)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 在非难治性癫(癎)组中GST-pi基因变异的SNP在3个位点分布频率分别为59.62%、55.32%、50.94%,在难治性癫(癎)组中为58.33%、51.19%、45.92%.两组中GST-pi的3个位点变异基因型及变异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典型癫(癎)波脑电图组与不典型的异常脑电图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294、8.867×10-6、1.366×10-5,P<0.05).结论 GST-pi基因任一位点突变与癫(癎)易患性均具有相关性,且脑电图呈典型癫(癎)波,但与癫(癎)是否发展为难治性癫(癎)无关.

  • 大鼠癫(癎)持续状态后海马内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及其负性调控因子的表达

    作者:李蜀渝;肖波;毕方方;周艳辉;卢晓琴;吴小妹

    目的 研究大鼠癫(癎)持续状态(SE)后海马组织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其负性调控因子Smac、HtrA2、XAF1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癎)大鼠SE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SE后各时点海马CA3区XIAP、Smac、HtrA2、XAF1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SE后大鼠海马CA3区XIAP蛋白呈弥散性分布于整个神经元内,SE后2 h(0.5503±0.0172)起逐渐增高(t=115.87),8 h(0.6221±0.0238)达高峰(t=136.69).与对照组(0.1507±0.01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me、HtrA2及XAF1蛋白在对照组弱表达,在SE后呈弥散性分布于整个神经元内.2~72 h增高.海马CA3区caspase-3活性蛋白在对照组呈阴性,在SE后4~72 h明显增高.Western blot发现,SE组各时间点XIAP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c、HtrA2及caspese-3蛋白在对照组很少表达,在SE后2~72 h增高(P<0.01).结论 XIAP及其负性调控因子Smac、HtrA2、XAF1涉及了SE后神经元凋亡的调节,参与了SE后神经元损伤.

  • 颞叶癫(癎)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萎缩的相关性

    作者:李军杰;杨培洁;马嘉;贾建平

    目的 比较颞叶癫(癎)患者与健康者认知障碍、海马萎缩的差异,探讨颞叶癫(癎)患者认知障碍与海马萎缩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颞叶癫(癎)患者49例和健康对照者20名,神经心理量表评价其认知状态并测量双侧海马体积.结果 与健康者相比,颞叶癫(癎)患者的记忆商(83.2±21.0)和智商(91.0±12.3)显著下降(t=-3.365,-4.291,P=0.001,0.000),双侧海马显著萎缩(P=0.000),不对称指数显著增高(t=3.97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颞叶癫(癎)患者记忆力与癫(癎)病程显著负相关(r=-0.339,P=0-017),左右两侧海马萎缩程度与认知指数均显著负相关(左侧:r=-0.297,P=0.038;右侧:r=-0.305,P=0.033),不对称指数与认知指数显著负相关(r=-0.441,P=0.002).结论 颞叶癫(癎)患者双侧海马的萎缩程度越高、对称性越差,认知损伤也就越显著.海马体积测量可以作为颞叶癫(癎)患者智力下降的评价因子.

  • 部分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中的SCN1A基因嵌合突变

    作者:陈俐;石奕武;邓维意;于美娟;龙跃生;刘晓蓉;高玫梅;常好会;易咏虹;廖卫平

    目的 筛查一个部分性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partial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PEFS+)家系中的钠通道α1基因(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α1-subunit,SCN1A)及其遗传特性.方法 总结一个PEFS+家系中2例患者及其父亲的临床特点,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tography,DHPLC)技术筛查SCN1A全部26个外显子,发现有异常洗脱峰者进行直接测序,对直接测序未能证实突变的再进行焦磷酸测序.结果 先证者及其同父异母姐姐均为PEPS+患者,他们在SCN1A基因第26号外显子发现有相同的杂合突变A5768G,并导致编码的氨基酸改变Q1923R,其父亲儿时频繁出现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后自然痊愈,直接测序未发现异常,进一步用焦磷酸测序则发现该位点存在嵌合突变(突变量为25%).结论 SCN1A基因突变可导致部分性癫.PEFS+可遗传,而携带致病基因者可因体内发生嵌合突变,致病基因含量偏低导致临床症状轻微.

  • 癫(癎)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葵;王得新;潘映辐;伍文清;许春伶

    癫(癎)和抑郁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癫(癎)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在0.5%~1.0%[1],我国有癫(癎)患者700万~800万例[2],而抑郁更为常见,其患病率约为5%,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抑郁的发生率将会越来越高.

中华神经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