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烧伤病区抗生素使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变化的关系

    作者: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姜玲敏;杨小强;常东;蒋伟

    目的调查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病原菌耐药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各类抗生素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累积每日约定计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及费用消耗,对5年来本院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量的变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率变化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本院烧伤病区使用量大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等价格较低的抗生素,含酶抑制剂类复合抗生素的用量与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呈负相关,第1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耐药率之间的7个相关系数均为负值,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对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累积消耗DDD是反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指标.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第1代和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的变化可能对金葡菌的耐药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 大鼠烫伤后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的变化及δ受体的作用

    作者:洪新如;赵小林;王成海;林葆城

    目的探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间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和阿片δ受体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部2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后不同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通过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δ受体激动剂DPDPE或其拮抗剂ICI174864后心功能指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探讨δ受体在大鼠烫伤休克中的作用.结果 (1)大鼠烫伤后1、2、4 h,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2)与对照组比较,给予ICI174864后不同时间,动物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与各自伤前基础值的比值显著升高,给予DPDPE则显著降低.但无论给予ICI174864或DPDPE,心率比值的变化相差不显著;(3)ICI174864组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DPDPE组(P<0.01).结论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的过量增加是促使休克加重和加快死亡的原因之一,该处δ受体可能起了重要的介导作用;拮抗δ受体的作用有利于对抗烫伤休克,延长存活时间.

  • 严重烧伤后输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作者:陈意生;史景泉;吴军;谯怡然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输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犬44只,随机分为立即输液组(8只)、延迟输液组(15只)、不输液组(14只)及正常对照组(7只).质量浓度为30 g/L的凝固汽油燃烧30 s,致TBSA 50%Ⅲ度烧伤.伤后72 h或濒死期自心、肺、肝、肾和胃肠各取小块组织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伤后心、肺、肝、肾及胃肠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及退行性变,延迟输液组器官病变较立即输液组及不输液组者重.结论伤后延迟输液是严 重烧伤早期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后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梁志刚;刘锡麟;李江;霍丽贞;梁达荣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度烧伤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6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0.3 IU·kg-1·d-1(A组)、0.6 IU·kg-1·d-1 (B组)及等渗盐水对照组(C组).于伤后3 d开始用药,疗程20 d.观察不同时相点血清TNFα、IL-6、IL-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H各组TNFα、IL-6水平下降,B组降低时间出现较早、降幅较大(P<0.01).同时,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相应下降,呈显著正相关(r=0.9723 ,P<0.01).3组之间IL-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hGH能影响(降低)重度烧伤患者机体炎症介质的水平,大剂量时表现明显,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hGH的应用作为辅助治疗时,对减轻严重烧伤后SIRS或MODS,提高治愈率有一定帮助.

  • 重组腺病毒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因子-κB活性的调控

    作者:王明海;太光平;张雅萍;肖光夏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IκBα基因对烫伤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κBα)预处理大鼠,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取肝组织,提取组织核蛋白,与r-32PATP标记的NF-κB特异性探针共同反应,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MSA)检测NF-κB/DNA结合活性;提取肝组织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β、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烫伤组致伤后0.5 h NF-κB/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强,至伤后24 h,仍保持较强结合活性.AdIκBα预处理组,大鼠NF-κB/DNA结合活性略高于正常,但显著低于烫伤组.RT-PCR分析,大鼠烫伤后0.5 h与对照组相比,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持续至伤后24 h;AdIκBα预处理组,IL-β和TNFα表达显著低于烫伤组.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细胞内NF-κB迅速活化,IL-1β和TNFα的表达随之显著增强;经AdIκBα预处理能显著抑制大鼠严重烫伤后肝组织NF-κB的活化,并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

  • 治疗会阴部烧伤患者110例

    作者:刘建春

    会阴部烧伤因邻近肛门及尿道口,常有尿液及粪便排出污染创面,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暴露疗法及早期手术后大张植皮或皮瓣转移的方法,治疗会阴部烧伤患者11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 烧伤面积90%伴Ⅲ度面积70%以上患者的治疗

    作者:周一平;任加良

    一般资料:1988~2000年,共收治烧伤面积在90%、Ⅲ度面积达70%以上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25.7±6.01)岁,烧伤总面积(93.6±3.04)%,Ⅲ度烧伤面积(79.6±9.15)%.治愈23例占76.7%,死亡7例占23.3%.29例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其中轻度6例,中度14例,重度9例.将时间分为两个阶段,1988~1993年收治12例治愈7例,治愈率为58.7%;1994~2000年收治18例治愈16例,治愈率为88.9%(表1).

  • 22例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作者:沈余明;沈祖尧;李迟

    1996年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4~78岁,平均49岁.皮肤损伤部位涉及前臂、手背、小腿、足背、背部、骶尾部及腹股沟部.损伤面积2 cm×2 cm~25 cm×20 cm,平均74 cm2.全层皮肤坏死14例,表层坏死8例.涉及肌腱、肌肉或血管损伤4例,其中1例导致小腿截肢(表1).

  • 复合植皮治疗功能部位烧伤感染创面

    作者:张国安;徐军;王浩;王晓军

    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后期均存在感染的肉芽创面,一般常以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来覆盖创面,但愈合后常出现明显瘢痕,特别是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粘连、牵拉导致功能障碍.很多患者不得不再次手术.为此,在治疗中要求尽可能在功能部位植皮时使用厚皮片.但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有时很难达到.

  • 去炎松注射预防烧伤后瘢痕增生

    作者:祁义;王惠杰;高松;关宇欣;谷树清;孙龙波

    1994年3月~2000年10月应用去炎松局部注射预防瘢痕增生,共58例76处.年龄3~48岁,面积1.0 cm×2.0 cm~5.0 cm×8.0 cm.注射部位为烧伤后22 d以上自行愈合的深Ⅱ度创面.去炎松剂量选择:创面范围1.0 cm×2.0 cm时用10~20 mg,2.0 cm×6.0 cm用20~20 mg,5.0 cm×8.0 cm用40~60 mg,儿童剂量为成人量的2/3.确定要注射的范围并标记,采用质量分数5 g/L利多卡因与去炎松混合液,用普通注射器、5号针头,注射4~6次为一个疗程,每月1次,长10次.

  • 介绍一种新的取皮方法

    作者:白东海

    鼓式取皮机取大张皮的效果已被认可.传统取皮方法是将胶水分别涂于鼓式取皮机表面及供皮区表面,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弊端是,如果需要反复多次取皮时,在每次取完皮后必须将鼓式取皮机上胶水清理干净方可再用,这样拖延了手术时间.如果采用双面胶粘于鼓式取皮机表面进行取皮,由于皮肤有一定的油脂存在,加上双面胶出厂时间不一、胶的粘性等条件限制,取皮过程中往往因为粘性不强而脱鼓,不能完整切取大张皮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均有不便之处.

  • 长期服用黄独并烧伤引起肝坏死一例

    作者:陈建设;陈劲松;张宗仁

    患者男,37岁.因甲亢1年,1999年3月18日开始口服他巴唑每日3次,每次10 mg.同时口服中药黄独煎剂,每日9 g,早晚各一次煎服.近日感肝区闷胀,全身疲劳,肝功检查结果: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25 I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移换酶28 IU/L.

  • 腱周筋膜瓣修复烧伤后双跟腱外露一例

    作者:蔡景龙;李东

    患者男,8岁,1年前不慎跌入生石灰池中烧伤双下肢,在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因双跟腱外露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3℃,双下肢残余创面约16%TBSA,其中双跟腱大部分外露(图1),创面有少许分泌物.入院后第2天,在全麻下行自体带蒂筋膜瓣与游离皮片移植术.先将双下肢用碘伏湿敷,然后从头皮切取中厚皮备用.同时分别用3%的双氧水、等渗盐水及强氧化离子水清创.

  • 烧伤瘢痕再烧伤十例观察

    作者:薛铁所;薛琨

    生活中,烧伤瘢痕再烧伤并不常见,现将我院资料较完整的10份病历进行分析整理,报告如下.

  • 三氯乙烯烧伤合并中毒三例

    作者:王祥奎

    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22~73岁,均为三氯乙烯溶液外溅造成Ⅱ度烧伤,烧伤面积8%~16%.伤后至入院清创时间为0.5~3 h.1例老年患者伤后3 h入院,入院时呈昏睡状态,偶有烦躁不安;另2例患者早期表情淡漠,头痛,恶心,步态不稳,进而呈嗜睡状态;1例伴抽搐.入院时心率呼吸较快,血压偏低90~110/60~75 mmHg,(1 mmHg=0.133 kPa),少尿.血尿素氮12.94~14.1 mmol/L,血肌酐216.4~223.4 μmol/L,肝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创面均呈红色,基底呈紫红色,有少许水泡.治疗与结果:入院后先给予补液、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创面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后行暴露疗法,72 h后改用半暴露或包扎疗法.输入碱性液体及脱水利尿剂,补充大量维生素及营养心肌药物.2例年轻患者于伤后36 h完全清醒,1例老年患者伤后48 h完全清醒,但有舌尖麻木感,持续5 d后消失.3例患者均后4~5 d恢复正常肾功能,3~4周治愈出院.讨论 (1)三氯乙烯别名乙炔化三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具有高度脂溶性,蓄积于脂肪和脑组织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对肝肾有较强的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后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重者表现为谵妄,幻觉,抽搐,意识不清或昏迷.三叉神经感觉支损害表现为味觉障碍,面部及舌前部感觉麻木.(2)救治措施: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在心肺功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早期大量快速补液,补液量应多于常规烧伤补液公式,以利于毒素尽快排出;同时应补充适量碱性液体,在足量补液的基础上给予脱水利尿剂,以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注意保护心肺功能及肝脏功能;烧伤创面早期宜行暴露疗法,以利于毒物挥发,受伤72 h后视创面情况可行半暴露或包扎疗法.

  •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作者: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目前临床上虽然基本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的创面覆盖问题,但仍存在局部皮肤薄弱、抗拉及磨擦能力差等不足,特别是无皮肤附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来研究表明,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1],了解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

  •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肖洁;韩春茂;马奇

    瘢痕疙瘩(keloid)是继发于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或手术后,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临床上,keloid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的不同点在于keloid超过皮损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无自限性,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必须辅以电子线照射等综合治疗,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的介入,推动了创伤愈合研究的深入.Keloid是一种创伤后病理愈合状态,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增多,作者从keloid的组织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方面对其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 复合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贾赤宇;陈璧

    创面处理伴随着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合理的创面覆盖对成功地治疗大面积烧伤至关重要.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自体皮源不足仍是治疗的棘手难题之一[1].

  • 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作者:吴军

    皮肤移植是覆盖烧伤创面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皮肤移植对烧伤感染、休克的预防及创面愈合、愈后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但自体皮源在烧伤后往往不足且自体皮的获取本身对机体就是一种损伤,因此异基因(异体、异种)皮肤移植仍是烧伤创面覆盖的重要措施之一.要达到理想的移植效果,免疫耐受是终目标.在移植免疫领域,中枢和外周耐受诱导正齐步同行,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胸腺(中枢)途径和Treg细胞、树突状细胞(外周)途径等方面.本文从此三方面就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作一系统回顾.

  • 肝素对Ⅱ度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文安;岑瑛;李文;强欧

    早期采取措施阻断或减少严重创伤、失血等引起的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防止全身炎症反应和MOF,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来报道肝素有许多新的作用,包括促进创面愈合[1]、改善微循环、增强脏器功能[2、3]、减少肠道细菌移位[4]和免疫调节等[5].本实验就肝素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进行研究.

  • 积极开展烧伤创面愈合研究

    作者:韩春茂

    创面愈合问题对于烧伤来说主要是及早、永久性覆盖创面和防治瘢痕过度增生.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进展很快,从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细胞内信号传导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愈合相关基因和功能蛋白.但临床应用性研究仍局限于细胞生长因子,且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经济疗效学部分限制了临床探索性应用.而创面覆盖物的研究由于近年来人工真皮、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is matrix,ADM)、复合皮乃至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大量研发又趋热门.有关创面愈合后的瘢痕过度增生,近年来研究热点转向瘢痕相关基因或致病基因的寻找和有效药物的筛选.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作和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姜笃银;陈璧;徐明达;胡大海;汤朝武;朱雄翔

    目的降低异种(猪)真皮组织的抗原性,探讨在临床复合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小猪中厚皮,半数经戊二醛交联后采用胰蛋白酶和TritonX-100等脱细胞处理,制成未交联(sADM0)和交联型(sADM1)网状脱细胞真皮基质,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2种sADM组织学变化和移植效果.结果 (1)兔皮下埋植sADM0宿主细胞侵入迅速,炎症反应和组织降解明显,而sADM1炎症反应轻,皮片降解和收缩不明显;(2)10例烧伤患者Ⅲ度创面和1例胸部瘢痕切除后,以自体薄中厚皮(ATS)和自体刃厚皮或超薄皮(UTS)为对照,进行sADM+UTS复合移植,19块复合皮平均成活率为78.9%,与ATS组无显著差异.其中sADM0+UTS组早期炎症反应和创面收缩明显,外观效果与UTS组相当;在sADM1+UTS组,早期炎症反应和创面收缩较轻,外观平整,触软,与ATS组移植效果相当,但有3例患者的6块创面在术后平均(12.8±6.9)周时,出现表皮破溃、sADM1外露和组织学严重的异物巨噬细胞反应.结论临床用交联型sADM作复合皮的真皮替代物,能减缓早期免疫反应,提高UTS移植效果,但仍不可避免迟发性异种排异反应.

  • 喷洒法皮粒播植术研究

    作者:谢卫国;王礼放;谭红;王德运;刘杰峰;胡毕亿;黄文卫;任所姣;孙凯

    目的探讨喷洒法皮粒播植术在烧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将所取刃厚皮切碎与等渗盐水混匀,置入喷嘴容器内,以压力喷洒的方式进行植皮.同时用数码图象分析技术测定皮粒分布状况;动物实验观察术后创面转归及病理变化;住院患者采用喷洒播植法,以漂浮移植方式为对照,比较手术及治疗结果.结果喷洒组的皮粒分布离散度明显小于漂浮组.供/受皮区面积比1∶10、1∶20及1∶50的3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3.2±3.8) d、(24.5±3.5) d及(38.3±6.1) d.喷洒组与漂浮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33.3±38.8) min及(165.6±91.6) min(P<0.05),供/受皮区面积比分别为1∶18.8±8.2及1∶7.6±3.0(P<0.01),创面一次覆盖率分别为(92.6±11.5)%及(79.7±22.5)%(P<0.01),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9.7±9.1)d及(37.3±7.6)d(P<0.05).结论喷洒法播植的皮粒分布均匀,操作简单,节省皮源,手术时间短,创面愈合快,适用于不同种类及形状的创面覆盖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修复家兔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鲁元刚;伍津津;朱堂友;胡浪;贺萍;李文维

    目的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在修复新西兰家兔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将成纤维细胞与复方真皮基质凝胶混合制成真皮替代物,然后接种角质形成细胞,培养1周后升至液面,继续培养1~2周,形成人工皮肤.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于家兔的全层皮肤缺损处,观察家兔反应,定期活检,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家兔创面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移植物下积脓、出血和感染,没有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能长期覆盖创面,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撕拉性,便于操作.结论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是一种操作简便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生物活性敷料.

  • 海绵状胶原膜真皮替代物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作者:杨珺;肖仕初;夏照帆

    目的探讨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提取猪皮胶原,与6-硫酸软骨素混合沉淀后冻干成膜.将胶原膜包埋于SD大鼠皮下,定期取材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血管化能力及降解速度.结果制备的胶原膜具有密集的相互贯通的微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适于手术操作.SD大鼠皮下埋藏试验表明组织相容性较好,无明显急性炎症反应,血管化能力较强,降解速度慢,真皮构架稳定性好.结论海绵状胶原膜可作为真皮替代物移植于创面.

  • 雷公藤提取物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解伟光;姜会庆;李汉保

    目的为雷公藤提取物(LLZ)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LZ(5×10-3、5×10-4 、5×10-5、5×10-6 g/L),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药物雷公藤提取物的细胞毒性.结果不同浓度的LLZ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减少细胞数量,同时可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结论 LLZ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并非毒性所至.

  • 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马兵;吴军;易绍萱;王珍祥;贺伟峰;朱瑾;罗高兴;陈希炜

    目的筛选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并探讨其在瘢痕挛缩产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包含4 096种人类基因的基因芯片研究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相关细胞骨架基因表达;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其中一条基因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定位分布表达.结果在3例临床标本中,共找到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因13条,均表达上调.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人成纤维细胞肌原蛋白基因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就发生了多种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的重要原因.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