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

中华烧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중화소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87
  • 国内刊号: 50-112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1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黄跃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人瘢痕疙瘩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作者:王达利;朱晶晶;邓呈亮;王波;余丽梅

    目的 分析人瘢痕疙瘩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该细胞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人瘢痕疙瘩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消化法及传代培养法分离筛选瘢痕疙瘩干细胞.选取原代和(或)第3代贴壁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加入CD29-藻红蛋白(PE)、CD34-PE、CD4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CD90-FITC、CD45-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CD29、CD34、CD44、CD45及CD90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加入小鼠抗人细胞角蛋白19(CK19)即用型单克隆抗体、鼠抗波形蛋白即用型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19、波形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Oct4的表达.取第1代细胞,应用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实验,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较为均一,以梭形为主,排列不规则.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该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90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低表达CD34、CD45等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分析显示67.66%的细胞处于G0/G1期,26.24%的细胞处于G2/M期,6.11%的细胞处于S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细胞波形蛋白表达呈阳性、CK19表达呈阴性.RT-PCR法检测显示细胞Oct4表达呈阳性.诱导分化实验表明,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人瘢痕疙瘩内存在间充质样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可能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家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廖毅;童庭辉;王太平;韩寅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家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普通大耳白兔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重组水蛭素治疗组,每组6只.各组家兔麻醉后在左耳背制作静脉淤血皮瓣模型:皮瓣大小为6 cm×3 cm,以耳中心动脉为惟一血供、1 cm宽蒂部为惟一静脉回流途径.术后分别于皮瓣下多点均匀注射 1 mL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625 U)、重组水蛭素(1 U),皮瓣原位缝合.观察皮瓣外观并计算成活率;术后1、3、5、7 d 取皮瓣远端组织检测血栓素B2含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各组家兔皮瓣完全坏死区域毛发脱落明显;术后皮瓣均肿胀明显,远端淤血形成,对照组颜色明显深于2个治疗组.术后1 d 重组水蛭素治疗组1只家兔、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只家兔、对照组4只家兔出现明显血肿.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重组水蛭素治疗组家兔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2.3±1.7)%、(94.8±1.9)%,均高于对照组[(77.9±1.2)%,F=191.29,P<0.05].2个治疗组家兔皮瓣成活率接近(t=2.75,P>0.05).术后3、5 d,2个治疗组家兔血栓素B2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6.68~30.55,P值均小于0.01),而2个治疗组家兔血栓素B2含量接近(t值分别为1.22、6.44,P值均大于0.05).结论 局部应用低分子肝素或重组水蛭素,可明显改善家兔皮瓣的静脉淤血,提高皮瓣成活率.

  • Rac1蛋白调控表皮干细胞迁移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

    作者:柴琳琳;曹川;赵树文;李世荣;毕胜;甘露

    目的 观察Rac1蛋白对表皮干细胞(ESC)迁移运动的调控作用,为完善创面愈合的基础理论以及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慢病毒空载体FUGW单独和分别与Rac1蛋白抑制型突变体Rac1T17N、Rac1蛋白活化型突变体Rac1Q61L融合后转染入ES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部分进行如下实验.(1)将ESC分别接种于Ⅰ型胶原溶液(20 μg/mL)、Ⅳ胶原溶液(20 μg/mL)或纤连蛋白溶液(10 μg/mL)包被的24孔细胞培养板,采用CytoTox 96 比色试剂盒检测ESC对不同基质的黏附率.(2)选取上述黏附于Ⅳ型胶原的1000个ES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黏附细胞的形态延展并比较面积大小.(3)选用Transwell小室,上室加入ESC、下室中加入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限定性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液(以不加SDF-1的培养液为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ESC的趋化能力,结果以细胞迁移变化率表示.(4)将ESC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孵育12 h,加入含4 μg/mL丝裂霉素C的培养液继续孵育2 h,于单层贴壁细胞划痕,6、12 h后统计剩余划痕宽度百分率.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Q61L的ESC对Ⅰ型胶原的黏附率明显增加(t=5.302,P<0.05),转染Rac1T17N的ESC对Ⅰ型胶原(t=13.741,P<0.05)、Ⅳ型胶原(t=15.676,P<0.05)及纤连蛋白(t=8.256,P<0.05)的黏附率均明显下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Q61L的ESC面积明显增大,细胞边缘有层板状伪足伸出;转染Rac1T17N的ESC面积显著缩小.在趋化因子SDF-1作用下,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Q61L的ESC迁移变化率升高43.4%,转染Rac1T17N的ESC迁移变化率下降78.0%;无SDF-1作用时,与转染FUGW的ESC比较,转染Rac1T17N的ESC迁移变化率下降55.2%,转染Rac1Q61L的ESC迁移变化率未见明显变化(升高1.7%).划痕后6、12 h,转染Rac1Q61L的ESC剩余划痕宽度百分率分别为(39±9)%、(6±5)%,低于转染FUGW的ESC[(43±5)%,t=1.027,P>0.05;(18±7)%,t=4.389,P<0.05];划痕后6、12 h,转染Rac1T17N的ESC剩余划痕宽度百分率分别为(81±9)%、(71±11)%,明显高于转染FUGW的ESC(t值分别为11.386、11.726,P值均小于0.05).结论 Rac1蛋白可通过影响ESC的黏附、延展以及趋化能力调控细胞迁移,并可能因此参与ESC促进创面愈合的进程.

  • 成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导管气管插管在九例瘢痕患儿整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储勤军;崔正军;谢广伦;张卫

    头颈部烧伤患儿因瘢痕挛缩致张口困难或头颈部活动受限,给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造成极大的困难.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一直是临床麻醉医师面临的挑战.在纤维支气管镜(fiberbronchoscope,FBS)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是解决困难气管的有效方法之一[1-2].然而许多医院麻醉科通常只配备成人FBS,其外径较粗,运用传统的"railroading"技术操作时该FBS不适用于小儿气管插管.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以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导管联合成人FBS对瘢痕患儿行气管插管,达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 前臂穿支皮瓣修复手及腕部软组织缺损24例

    作者:张沛;梁钢;徐宝成;丁健

    穿支皮瓣的出现,使皮瓣移植走向"自由王国",临床医师可根据具体需要,在创面周围切取穿支皮瓣局部转移,或在身体任何具有穿支血管的部位切取穿支皮瓣进行游离移植[1].2005年9月-2010年6月,笔者分别应用4种前臂穿支皮瓣修复24例患者手、腕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 弹性骨牵引矫治烧伤后虎口挛缩畸形六例

    作者:侯春胜;雷晋;郝振明;于强

    1 临床资料2006年6月-2010年8月,笔者应用牵引支架治疗6例虎口挛缩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2岁.4例患者为中重度烧伤后爪形手合并虎口挛缩,1例患者为虎口、掌心重度挛缩合并拇掌指关节过伸,1例患者为拇指内收合并拇掌指关节过伸.

  • 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八例

    作者:张沛;梁钢;崔正军

    2004年9月-2009年9月,在杨大平等[1]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和临床研究的启发下,笔者设计以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功修复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 氢氟酸烧伤一例

    作者:张军;王凌峰;周彪;王宏;陈强

    患者男,26岁,被体积分数50%氢氟酸烧伤面颈部、前躯、双下肢、会阴部及左足.现场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面颈部、前躯、双下肢及会阴部约30 min,左足由于疏忽未及时冲洗.伤后1.5 h入院,患者自述创面剧烈疼痛.烧伤总面积18%,其中Ⅲ度面积1%TBSA,集中于左足背侧面,创面灰白色、明显肿胀、可见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12%TBSA深Ⅱ度创面,集中于前躯和双大腿前侧;5%TBSA浅Ⅱ度创面,散在分布于面颈部和双侧小腿、会阴部.见图1.图 1 氢氟酸烧伤患者入院时创面情况.a.面颈部创面表皮大多完好,脱皮处基底呈粉红色;b.前躯及左下肢创面表皮剥脱,基底可见栓塞毛细血管网,未脱表皮呈棕色;c.下肢创面,脱皮处基底可见栓塞毛细血管网,会阴部浅Ⅱ度烧伤;d.足部创面结痂,中心坏死,可见栓塞静脉治疗情况:彻底清除腐皮,流动水冲洗创面约40 min,同时静脉缓慢补充100 g/L葡萄糖酸钙溶液20 mL.

  • 人工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胫骨外露一例

    作者:王成;陈欣;张国安

    患者男,21岁,因右下肢原发性囊性淋巴管瘤用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发生外漏,致小腿广泛皮肤坏死、胫骨外露,伤后6周收入笔者单位.入院时见患者右下肢胫前30 cm×15 cm面积皮肤坏死,胫骨外露18 cm×3 cm(图1a),创面分泌物较多.触诊小腿肌群僵硬、弹性差.在右踝部可触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右足踝关节以远呈可凹性淋巴水肿.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右小腿扩创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胫骨外露骨面行扩创凿骨至骨面有细微渗血(图1b),创面清洗止血后,周边创面移植患者左大腿刃厚皮片,胫骨外露部分及外围约2 cm创面移植18 cm×8 cm大小人工真皮(皮能快愈敷料,日本GUNZE株式会社,图1c),皮片缝合固定后适度加压包扎.术后4周行Ⅱ期手术,自体刃厚皮片成活良好,除去人工真皮表层硅胶膜,可见人工真皮大部分已血管化,创面中心部位仍有5 cm×2 cm骨外露(图1d),再次移植12 cm×4 cm大小人工真皮,其余部位移植左大腿刃厚皮片(图1e).Ⅱ期手术后2周,可见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外露骨面被类真皮组织完全覆盖,再次移植左大腿刃厚皮片,创面完全修复.术后1年随访,除植皮区有较明显的色素沉着外,植皮区柔软、无明显瘢痕增生,未出现破溃创面,未见淋巴管瘤复发(图1f),患者行走正常.

  • 烧伤后瘢痕癌三例

    作者:朱云涛;颜洪

    瘢痕癌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在瘢痕组织上发生的恶性肿瘤.目前烧伤后瘢痕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南医院)近年收治3例因烧伤后瘢痕癌被延误诊治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 密闭湿性疗法在深度酸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茵华;赵朋;华皎;陈碧君;杨敏烈;吕国忠

    酸烧伤指酸作用于组织局部,造成组织脱水和蛋白质变性,引起局部疼痛及凝固性坏死.酸浓度越大,烧伤程度越深.深度酸烧伤早期采用传统的暴露疗法,护理时间较长.近期笔者单位采用痊愈妥(成分为亲水性聚氨酯)湿性密闭敷料对深度酸烧伤患者进行创面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同种异体皮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张兆新;刘小龙;吕磊;纪东亮;张亮;刘利华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由高血糖、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多种损伤因素综合导致,早期清创后采用皮片、皮瓣等方法修复效果不尽如人意[1],主要原因是坏死组织较多、感染范围较广、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缓慢.笔者对近年我科收治的DFU住院患者,早期清创后用同种异体皮覆盖创面,观察该法对DFU"创面床准备"[2]的影响.

  • 烧伤病房十年间创面细菌学调查分析

    作者:王顺宾;楼非鸿;杨际慧;陈昭宏;李海晖;陈舜;吴英钦;吴伯瑜

    近年来,抗生素在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因此导致多药耐药菌株感染,使临床治疗面临诸多困难.笔者对本院烧伤病房病原体培养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逆行缝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难愈创面

    作者:沈余明;于东宁;胡骁骅;黎明;张国安

    小腿中、上段遭受严重损伤往往导致骨、肌腱、韧带等组织暴露,或骨感染、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清创后用各种血运丰富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十分必要.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逆行缝匠肌肌皮瓣修复11例患者小腿难愈创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小分子RNA干扰Smad3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作者:王爱丽;吴志宏;杨平;徐顺;顾耀辉;黄静;陈波;贾卿

    近年来对于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多,TGF-β信号转导的中介分子Smad家族,位于TGF-β家族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下游,通过调控核内靶基因的转录控制创面愈合和病理性瘢痕形成[1-2].本研究中,笔者利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Smad 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瘢痕增生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等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基因治疗瘢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 瘢痕防治的临床方案及国际推荐意见

    作者:黄国锋;夏照帆

    瘢痕防治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难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导致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内开展瘢痕治疗较为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手术和物理治疗为主,之后借鉴国外的综合治疗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缺乏统一和规范.本文旨在介绍瘢痕防治的临床方案及国际推荐的防治策略.

  • 纳米银的抗菌和毒性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有传刚;韩春茂;王新刚;孙华凤;胡信雷

    纳米银(Nano-Ag)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抗菌材料,具有粒径微小、表面积大、活性大、熔点低的特点,其抗菌活性远大于传统的Ag+抑菌剂.纳米银在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方面已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抗菌效果.同时,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逐渐受到重视,其细胞毒性评价目前已经基本被学术界认同.但在国内外有关纳米银细胞毒性的绝大多数研究中,并未规范性地提及低有效抑(杀)菌浓度,而是将细胞暴露于高浓度的Ag+或纳米银环境中,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得出相关结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纳米银的临床应用、抗菌机制及生物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探讨生物安全性评价方式.

  • 烧伤治疗中的修复系统工程和序贯细胞保护概念

    作者:夏照帆;吕开阳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外科学基础问题,虽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在不断加深、解决能力在不断提高,目前仍存在许多未知的"空白区域".从"系统论"观点来看,体表烧伤创面的修复需要来自全身的支持和援助,包括损伤组织和异物(例如微生物)的清除、细胞增殖环境的形成、修复细胞的聚集、营养物质的输送等;烧伤后全身出现的各种变化则是对来自创面"求援信号"的应答和总动员,它们对创面修复是必要的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果虽不像植皮术那样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但与"拆东墙、补西墙"的原理一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烧伤创面越大,全身病理变化越明显.烧伤治疗中的修复系统工程(以下简称烧伤修复系统工程)学研究创面修复与全身应答之间的关系,它把烧伤后的全身变化和创面局部修复视为一个统一体或系统工程内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用"系统论"观点来认识和解决烧伤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包括各种脏器并发症).

  • 血必净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庆洋;孙建平;王永军;张水良

    研究表明,血必净(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能有效拮抗内毒素,下调促炎介质水平,调节免疫反应[1],减轻各种炎症介质对主要脏器功能的损害,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向MODS发展.笔者选用TNF-α、IL-6作为检测指标,观察血必净对严重烧伤早期SIRS的治疗作用.

  • 参麦注射液对严重烫伤家兔早期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金华;陈银兵;周羽;徐刚;刘亦峰;周杰

    早期血管内皮细胞(VEC)在维持微循环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烧伤后VEC 调节血管张力功能受损,释放血管收缩物质(内皮素)多于血管舒张物质(NO),而且内皮素/NO比值升高[1].本实验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严重烫伤家兔早期内皮素1和NO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机制.

  • 大鼠股薄肌早期压疮局部腺苷三磷酸酶活性与兰尼碱受体1mRNA表达

    作者:姜丽萍;王艳艳;张纯瑜;孙艳

    目的 了解ATP酶活性与兰尼碱受体1(RyR1)mRNA表达变化在早期压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1)未施压组,大鼠股薄肌部位未施予压强.(2)3次缺血再灌注(IR)组,用特制压力装置对大鼠一侧大腿股薄肌持续施压(22.47 kPa)2.0 h模拟缺血状态,继而停止施压0.5 h模拟再灌注变化,如此进行3次即完成3个IR循环.(3)5次IR组,处理条件同3次IR组但重复操作5次.处理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受压中心(未施压组取相同解剖部位)肌肉组织标本,用比色法检测总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用ELISA法检测丙二醛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RyR1 mRNA表达水平.对实验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总ATP酶活性分别与丙二醛含量、RyR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yR1 mRNA表达水平与丙二醛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未施压组总ATP酶、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分别为(1.629±0.004)、(0.907±0.061)、(0.697±0.083)U/mg,均高于3次IR组[(1.365±0.004)、(0.784±0.020)、(0.581±0.017)U/mg,F值分别为1707.0、29.8、15.2,P<0.05或P<0.01]以及5次IR组[(1.055±0.049)、(0.619±0.016)、(0.436±0.039)U/mg,F值分别为1107.0、169.9、65.7,P值均小于0.01];5次IR组此3项指标明显低于3次IR组(F值分别为322.8、341.7、94.0,P值均小于0.01).未施压组丙二醛含量为(7.5±0.6)nmol/L,明显低于3次IR组[(9.9±0.6)nmol/L,F=53.2,P<0.01]和5次IR组[(13.7±1.3)nmol/L,F=76.9,P<0.01];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P<0.01).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结果表明,未施压组RyR1 mRNA表达水平为8.5±4.2,与3次IR组(3.3±2.1)接近(F=0.9,P>0.05),但明显高于5次IR组(0.6±0.5,F=23.6,P<0.05);5次IR组明显低于3次IR组(F=39.3,P<0.05).总ATP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18,P<0.01;总ATP酶活性与RyR1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RyR1 mRNA表达水平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2,P<0.01.结论 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早期压疮发生的始动因素;RyR1 mRNA表达降低初步反映局部组织受压一定时间后存在钙超载损伤.

  • 人参皂苷单体Re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的作用

    作者:李学锋;石小花;罗奇志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单体Re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个样本.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缺氧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48 h再缺氧培养12 h;另外3组细胞先常规培养48 h,分别用20、40、80 g/L人参皂苷单体Re预处理30 min再缺氧12 h,相对应设为单体Re低、中、高浓度组.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荧光漂白恢复(FRAP)实验观察细胞间连接通讯,以FRAP率表示结果.数据处理行组间或配对t检验.结果 (1)与缺氧对照组细胞LDH活性[(403±22)U/L]比较,单体Re低、中、高浓度组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55±16)、(241±13)、(237±24)U/L(t值分别为5.1、5.2、8.3,P值均小于0.05).(2)细胞经激光淬灭后10 min,正常对照组FRAP率为(74.8±3.6)%;缺氧对照组FRAP率为(13.2±5.6)%;单体Re低、中、高浓度组FRAP率分别为(34.3±3.9)%、(36.2±3.1)%、(39.5±2.9)%,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41.9、-6.6,P值均小于0.05).结论 采用人参皂苷单体Re预处理可降低缺氧大鼠心肌细胞LDH的释放,明显改善细胞间连接通讯,对缺氧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剂量尤以20 g/L为适宜.

  • 急诊清创移植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作者:杨敏烈;赵庆国;吕国忠;储国平;俞舜;秦宏波;丁羚涛

    手部结构精细、功能特殊,一旦发生深度烧伤常累及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且易出现继发性出血和感染,治疗难度较大;创面愈合后往往因瘢痕增生挛缩出现较严重手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痛苦和心理负担.治疗时除修复创面外更应注重功能重建,早期清除坏死组织、运用各种类型皮瓣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保护间生态组织、防止继发性感染和出血,也有利于功能恢复和重建,可以有效降低伤残率和截肢(指)率.2007年7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对部分手部深Ⅱ~Ⅳ度烧伤患者实行急诊清创即刻皮瓣移植修复,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

  • 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冯永强;王德昌;霍然;薛文君

    深Ⅱ度烧伤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可有效减轻烧伤创面过度炎症反应,避免创面加深,促进创面较好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临床上,去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如:削痂、酶或中药溶痂、激光或超声物理清创等.近年来,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磨痂术在烧伤创面早期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大面积烧伤患者切削痂植皮术后低体温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梁敏;计鹏

    50%~70%的外科手术患者可发生轻度低体温[1],围手术期体温低于36 ℃称为体温过低[2],较为常见.它激发交感神经兴奋、代谢亢进、储备耗竭,引发代谢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脏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降低,凝血障碍以及复温过程中的种种并发症,常加重病情,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因此,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维持体温恒定.为此我们在大面积烧伤切削痂植皮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措施对患者低体温进行干预,并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观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严重烧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

    作者:张庆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笔者单位2005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住院的89例重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治疗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复合治疗组25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40±13)岁,烧伤总面积(55±7)%、Ⅲ度面积(12±7)%TBSA;血必净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1)岁,烧伤总面积(53±38)%、Ⅲ度面积(12±5)%TBSA;乌司他丁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9±12)岁,烧伤总面积(52±35)%、Ⅲ度面积(15±6)%TBSA;对照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0±14)岁,烧伤总面积(50±20)%、Ⅲ度面积(13±9)%TBSA.组间患者在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295~0.411,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 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在早期压疮组织中的作用

    作者:王艳艳;姜丽萍;张纯瑜;孙艳;涂倩

    压疮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溃疡.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的分期标准,早期压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一定时间后皮肤出现持续非苍白性充血征象,但表皮仍保持完整的组织改变.组织受压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其病理演变的主要诱因.许多研究证实:缺氧组织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1],而细胞凋亡机制也是近年来组织损伤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压疮组织中细胞凋亡现象及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早期压疮形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 烧伤早期突发大脑半球出血性梗死一例

    作者:张静琦;刘宁;李小兵;刘红杰

    患者男,45岁,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心脏病病史,有长达20年吸烟、嗜酒史(吸烟20支/d,饮酒300~400 mL/d).入院前5 h患者因醉酒持续昏睡,火焰烧伤后1 h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仍然昏睡,咽红、鼻毛尚存;创面分布于腹部、右上肢及双下肢,烧伤总面积达40%,其中Ⅲ度面积35%、深Ⅱ度面积5%TBSA,尤以背侧为重;创面呈皮革样改变,表面可见栓塞的静脉网,双足跟部呈焦炭样改变;伴有吸入性损伤.血压13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140次/min,呼吸27次/min,SO2 0.95,导出深酱油色血红蛋白尿.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23.72×109/L,血小板计数 561×109/L,红细胞比容0.57.

  • 果糖二磷酸钠与维生素C联用对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作者:黄崇根;顾在秋;蔡良良;赵朋;吕国忠

    吸入性损伤是当前烧伤患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吕国忠等[1]曾报道过烧伤合并吸入性肺炎后心肌细胞膜的变化.本研究以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果糖二磷酸钠(FDP)及大剂量维生素C联用对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 四肢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

    作者:沈余明;胡骁骅;宓惠茹;于东宁;覃风均;陈辉;王浩;张国安

    目的 总结四肢高压电烧伤创面早期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四肢高压电烧伤患者54例,其中男50例、女4例,年龄10~56岁;共有97个患肢,其中上肢67个、下肢30个,致伤部位包括腕及前臂、前臂和肘部及上臂、肩腋部、踝足部、小腿、膝周、大腿及腹股沟,共119处.伤后1~10 d手术,创面切开减张,待患者全身情况相对稳定行下述处理.(1)16个肢体(16处受伤部位)行截肢术,其中5个前臂坏死且肘及上臂受损的上肢行前臂截肢(保留肘关节),并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前臂残端、肘部及上臂创面;1个上臂截肢(保留肩关节)后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残端.(2)95处受伤部位及早清创后用各种血运丰富的组织瓣覆盖.其中5个腕部电烧伤创面行桡动脉重建3个、静脉重建1个、桡动脉及静脉重建1个,1处肘部肱动脉损伤病例行血管重建.(3)8处受伤部位行植皮手术进行修复.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并随访.结果 本组16个肢体截肢术后切口均愈合.5个行血管重建的腕部电烧伤创面,手部供血和(或)静脉回流得以恢复;1例肱动脉损伤病例行动脉重建后血运良好,避免了截肢.5处受损部位组织瓣移植术后远端坏死,其中2处去除坏死组织后予以缝合,3处清创后植皮,创面均愈合.组织瓣下感染8处,其中腕部5处、肘部1处、踝足部2处,经掀起皮瓣或断蒂时再扩创缝合,创面愈合.其余组织瓣均愈合良好.8处受损部位行植皮术后,部分坏死2处,经补植皮片后愈合;其余6处直接愈合.3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良好.结论 早期行肢体切开减张、清创、血管重建以及采用修复重建外科技术,是治疗四肢高压电烧伤创面并重建肢体功能、减少截肢率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烧伤 四肢 外科皮瓣
  • 复苏时间和维生素C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毛囊上皮细胞Bax蛋白及Bcl-2蛋白的影响

    作者:査天建;马少林

    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治疗是近年来烧伤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复苏时间变化和联合使用维生素C对热力烧伤皮肤毛囊上皮细胞Bax蛋白及Bcl-2蛋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及处理 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雄性,体质量(200±20)g,由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适应环境饲养1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组、及时复苏组、及时复苏维生素C组、延迟复苏组、延迟复苏维生素C组,每组10只大鼠.各组大鼠腹腔注射200 g/L氨基甲酸乙酯麻醉(5 mL/kg),100 g/L硫化钠溶液背部脱毛.假烫组大鼠浸入37 ℃水浴中15 s模拟烫伤;其余4组大鼠造成30%TBSA深Ⅱ度烫伤[1].及时复苏组大鼠伤后立即腹腔注射林格液40 mL/kg复苏[2],及时复苏维生素C组大鼠同及时复苏组处理并给予250 mg/kg的维生素C,延迟复苏组大鼠伤后6 h同及时复苏组处理,延迟复苏维生素C组大鼠伤后6 h同及时复苏维生素C组处理.

中华烧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