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厉军;王朝明;王蓓;施红旗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2002年收治的14例青年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青年期直肠癌占同期全部直肠癌的8.7%(14/156),位于腹膜返折下占85%,低分化腺癌或黏液腺癌占57%(8/14),侵犯浆膜或纤维膜占79%(11/14),浸润型占89%(12/14),有淋巴结转移者65%(9/14),侵犯邻近组织者占50%(7/14);这些特点与中老年直肠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青年期直肠癌的预后差,3年生存率仅28.5%(4/14).

  • 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作者:杨景魁;郑广钧;柴树德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例生存已达8~12年.纵隔血管源性肿瘤诊断困难,良性纵隔血管瘤没有复发、转移及恶性倾向.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无关.

  • 喉癌手术切缘AgNOR定量研究

    作者:宋西成;潘新良;张庆泉;沈晓芳;覃业军;陈秀梅;孙岩;张华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的安全切缘,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67例喉癌患者不同原发部位、不同方位、不同距离手术切缘做临床评价、病理学观察及AgNOR各项指标的定量研究.结果:声门区喉癌AgNOR各项参数,肿瘤与2、5、10 mm切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2、5、10 mm切缘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声门上区、跨声门型及声门下区喉癌肿瘤与2 mm、5与10 mm对比AgNOR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肿瘤与5、10 mm、2与5、10 mm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理观察前连合、会厌前间隙以及浸润性喉癌深面切缘是容易出现阳性切缘的部位.结论:对以外生性生长为主的声门区喉癌,黏膜及黏膜下2 mm切缘即可保证安全;以浸润性为主者2 mm黏膜切缘可行,但黏膜下切缘需适当加大.对跨声门型、声门上区、声门下区喉癌则至少保证5 mm以外.术前纤维喉镜、CT检查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有效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 局部低剂量照射治疗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李金高;何志坚;敖帆;邬蒙

    目的:探讨局部低剂量(2×2 Gy)放射治疗对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局控率、局控时间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43例低度恶性NHL 111处肿块低剂量放疗,方法是3 d放疗2次,每次2 Gy.放疗后2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2个月后每月复查1次.43例中8例为初治患者,余35例经常规放射治疗(5例)、常规放射治疗+化疗(8例)或化疗(22例)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结果:大客观有效率为80.2%(89/111),其中肿瘤全部消退56.8%(63/111),部分消退23.4%(26/111);肿瘤出现大反应时间为7 d~9个月,平均为4个月.肿瘤稳定17.1%(19/111),肿瘤进展2.7%(3/111).在低剂量放射治疗有效的89处肿块中,53处出现复发或进展,中位时间为19个月.从诊断之日起,中位生存时间为10年,其中5年生存率77%,10年生存率为47%;从第1次低剂量放疗之日起计算,中位生存时间为2.7年,5年生存率为37%.放疗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低剂量照射是治疗低度恶性NHL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 B超在食管癌双锁骨上区照射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晓军;万志龙;蔡晶;季秀珍

    目的:探讨食管癌B超锁骨上区小淋巴结肿大患者,锁骨上区预防照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入院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食管癌患者,常规行B超锁骨上区淋巴结检查.结果:照射组1、3年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1%、25%及13%、39.3%(P1年、P3年均<0.05);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2.8%、41.1%及27.9%、19.6%,P1年>0.05,P3年<0.05.在锁骨上区放疗剂量方面:高剂量组(DT>50 Gy)1、3年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低剂量组(DT<30 Gy),分别为6.33%、9.8%及6.33%、19.5%,P1年>0.05,P3年<0.05;相应两组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则分别为59.5%、46.3%及35.4%、20.7%,P1年>0.05,P3年<0.05.结论:在食管癌放疗患者,若B超检查锁骨上区有小淋巴结肿大,应予双锁骨上区照射,且照射剂量应DT>50 Gy.

  • 老年人大肠癌致急性梗阻的诊治

    作者:石玉龙;刘洪俊;李乐平;张敏;程序瑞

    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人大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积极术前处理,均在72 h内急症手术.结果:57例一期切除吻合,4例造口,手术死亡1例.33例出现并发症,与手术有关的17例,经治疗痊愈;与合并症有关的并发症16例,死亡9例.初步分析结果提示,对老年人大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安全的,但老年人合并症多,手术后并发症多,应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时机探讨

    作者:秦友平;马俊杰

    将91例次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3个不同的时间皮下注射rhG-CSF 150 μg,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 L-1,停止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感染率降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化疗结束72 h后开始rhG-CSF治疗,既能减少rhG-CSF应用降低医疗费用,又能降低治疗风险,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时机.

  • 国产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民;杨明利;郭卫东

    应用国产吻合器对38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本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3个月~5年,局部复发2例,死亡1例.认为应用吻合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方便简捷,安全可靠.

  • 胃肠道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郑淑欣;曹克志;刘俊海

    对199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1例胃肠道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与结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稀钡造影及胃镜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并经对症处理3~7周后治愈.回顾分析的结果提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属非机械性梗阻,胃镜不仅对残胃无力有诊断作用,且有明显治疗作用,一经诊断明确者应行保守治疗,慎行再次手术.

  • 大肠癌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刘莹;王家耀;胡维诚

    目的:探讨大肠癌、癌周黏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测定38例行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癌周黏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含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肠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雄激素(睾酮T)的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组织与癌周黏膜组织相比:1)AR含量明显升高,P<0.01;2)高分化癌组织蛋白A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者,P<0.01;3)大肠癌患者血浆睾酮水平轻度增高,但白细胞A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可能与癌组织AR含量升高有关,AR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 益肺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研究

    作者:唐由君;许云;唐旭东

    目的:益肺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准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给予益肺胶囊联合化疗,对照组38例,给予单纯化疗,连续观察2个月后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免疫功能及骨髓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益肺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既可增加抗癌活性,又可减少化疗所致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钢;王瑞华;李岩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用于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36例患者均获中度以上缓解,总有效率达94.44%.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但发生率较低.

  • 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行手术治疗17例分析

    作者:黄景陶;赵锡江;任鹏

    目的:总结食管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17例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而行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上消化道造影、食管镜、组织学的误诊率分别为88.2%、52.9%及0;前两者各种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结论:坚持以病理为依据是减少误诊食管癌的重要准则;多种检查相结合及必要时复查可减少误诊;提高临床医生自身对辅助检查的诊断及评价能力十分重要.

  • CD44V6和CD15s抗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曲群;梁睿;马玉琴

    目的:探讨CD44V6 、CD15s抗原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CD44V6和CD15s抗原检测.结果:CD44V6和CD15s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和72%,两者呈正相关.CD44V6和CD15s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并随肿瘤细胞侵袭肌层深度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CD44V6 、CD15s高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不良,联合检测CD44V6 、CD15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18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崔红艳;万连壮;赵丽华

    通过对18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提出对可疑病灶应做连续切片观察,镜下仔细区别病变部位的真假乳头及是否存在沙粒体,以提高检出率.

  • 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睾丸切除术后复发性前列腺癌

    作者:王俊杰;黄毅;冉维强;朱丽红;刘江平;白静;葛辉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前列腺癌.方法:8例前列腺癌去势术后复发实施超声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2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45 Gy,2例先行外放疗,外放疗剂量为40~45 Gy.粒子活度0.35~0.40 mCi.随访3~29个月,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biochemical failure).结果:粒子治疗前后PSA分别为(7.53±7.64)ng/mL 和(1.25±1.19)ng/mL,统计学处理明显下降,t=2.297,P=0.038.2例生物化学失败,生物化学控制率(biochemical control rate)为6/8例,1例出现1级泌尿道并发症,1例出现2级泌尿道并发症.1/8例患者粒子发生移位,但是并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没有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疗效肯定,是一种较理想的补救治疗手段.

  • MMP-2和MMP-9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孙书明;周妍;罗金芳;桂律;胡志雄;金盈;金复生

    目的:研究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MMP-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 对71例肺癌标本和31例正常肺组织检测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71例肺癌标本中,小细胞肺癌(SCLC)4例,MMP-2表达阳性3例(75.0%),MMP-9表达阳性2例(50.0%);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67例,年龄40岁以上64例,MMP-2表达阳性39例,阳性率60.9%(39/64);MMP-9表达阳性46例,阳性率71.9%(46/64).正常肺标本31例,年龄40岁以下MMP-2和MMP-9表达均为阴性,年龄在40岁以上26例,MMP-2阳性表达9例,阳性率34.6%(9/26),MMP-9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38.5%(10/26);40岁以上NSCLC标本的MMP-2和MMP-9阳性表达与正常肺标本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在NSCLC中高表达的MMP-2和MMP-9均是好的肿瘤标记物,但是,MMP-9阳性率比MMP-2更高,因此MMP-9的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 贲门癌FasL上调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凋亡

    作者:郑世营;赵军;葛锦峰;王志刚;仲宁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FasL表达上调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老年贲门癌组织中FasL表达及TIL的数量.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其中40例贲门癌组织中凋亡的TIL及肿瘤细胞进行观察.结果:50例贲门癌组织FasL蛋白表达程度不等.FasL表达程度高的组织TIL计数低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同时其TIL凋亡指数高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P<0.05;而贲门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FasL表达程度低的组织,P<0.01;TIL凋亡指数与贲门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呈负相关,γ=-0.51,P<0.01.结论:老年贲门腺癌有不同程度的FasL表达,其表达程度与TIL的浸润程度和凋亡相关,可能是老年贲门癌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临床观察

    作者:郝增林;姜乃德;李京有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增生症、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等)的疗效.方法:应用桂枝茯芩胶囊治疗63例乳腺良性疾病.结果:总有效率96%,治愈率45.2%,无效率3.9%,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消瘀散结作用.结论:桂枝茯芩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效果良好、经济实惠、服用方便、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术中和体外照射治疗晚期胰腺癌

    作者:朱京丽;唐劲天;朱世杰;王继英;贾倞;钟毓斌

    目的:分析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术中放射(IORT)和体外放射(EBRT)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 1987-1999 年 75 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单纯IORT、单纯EBRT和IORT加EBRT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IORT、单纯EBRT和IORT加EBRT治疗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 15.2 %、14.3% 和 31.8%,IORT加EBRT治疗的结果优于前两者,P<0.05.结论:IORT加EBRT治疗可以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 抑制端粒酶活性对人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运涛;李谨革;刘凡;汪湧;张顺

    目的:探讨抗端粒酶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 pBBS212-hTR(反义端粒酶 RNA 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人肾癌 GRC-1 细胞系中,采用 TRAP 法测定端粒酶活性,通过 MTT 法检测细胞动力学,观察细胞的增殖,电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端粒酶反义 RNA 能显著抑制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以端粒酶反义 RNA 抑制端粒酶活性是治疗肾癌的潜在途径.

  • PCNA和nm23-H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相宝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抗癌基因nm23-H1蛋白产物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4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PCNA和nm23-H1蛋白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愈低,PCNA表达愈强,Ⅱ级以上的肿瘤表达强度100%.nm23-H1则相反,Ⅰ级66%阳性,Ⅱ级以上为14.6%.结论:PCNA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分级指标之一.nm23-H1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的关系

    作者:翟利民;周涛;李宝生;刘希军;于会明;闫静

    目的:探讨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结果:肺腺癌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肺小细胞癌NSE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腺癌,肺鳞癌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腺癌CE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鳞癌CYFRA21-1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3项肿瘤标志物以NSE对肺癌检出阳性率高.治疗后CR、PR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显著,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论: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CYFRA21-1对肺鳞癌的诊断意义较大,NSE检测肺癌意义较大.血清3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肺癌病期早晚及治疗有意义.

  •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

    作者:李昭辉;王占民;赵志伦;张勇;柯杨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克隆IFN-γ基因片断,并通过体外转录方法制备寡核苷酸探针.在石蜡包埋的58例胃癌组织和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IFN-γ阳性率为49.1%,而胃癌组织中未发现1例阳性,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37.156,P=0.000.结论:胃癌细胞不表达IFN-γ,可能与胃上皮细胞癌变及免疫逃逸有关.

  • 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癌的探讨

    作者:高建普;贾万奇

    探讨和评价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示,对121例符合规定条件患者的食管染色后,有碘不染色者67例,其中病检为食管癌的 38例,其中手术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4例,异型增生的23例,6例为慢性炎症,手术及放疗后碘染发现有跳跃病灶的5例.初步结果提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能提高内镜下诊断食管癌的能力,能发现食管癌的多发跳跃灶,从而指导外科手术及放疗定位.对评价放疗后效果有重要意义,且方法简单实用.

  • 膀胱癌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庆祥;韩聪祥;林福地;张闽峰

    目的:探讨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TNFα阳性率为25.0%,显著低于膀胱癌组织的61.5%.膀胱癌组织中TNFα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和大小密切相关,但与肿瘤复发无显著意义.结论:TNFα异常高表达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而且可以作为评估肿瘤侵袭性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结扎预防胰瘘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学涛;衣龙海;李胜;张波;卢红;张俊峰;周武元;王春英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暂时性结扎对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对山东省肿瘤医院1989年5月-2002年10月因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30例患者,比较胰管结扎组(A组)和胰管不结扎组(B组)胰瘘的发生情况.结果:胰管A组160例患者发生胰瘘4例,发生率为2.5%;B组7例出现胰瘘,发生率为1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胰管暂时性结扎手术操作简单,预防胰瘘效果可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较可靠的处理方式.

  •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检测意义

    作者:王颖;石殿鹏;于金明;李道堂;郭其森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含量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79例原发性肺癌、8例肺部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血浆内皮抑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内皮抑素含量在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人分别为(9.3±5.7)pg/mL、(6.3±2.5)pg/mL、(4.9±3.2)pg/mL,肺癌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和健康人,P<0.05;血浆内皮抑素含量在Ⅰ、Ⅱ、Ⅲ、Ⅳ期肺癌中分别为(6.6±4.3)pg/mL、(7.1±5.5)pg/mL、(8.7±6.0)pg/mL、(10.6±4.5)pg/mL,血浆内皮抑素含量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年龄≥60岁肺癌患者血浆内皮抑素含量为(7.9±4.2)pg/mL,年龄<60岁为(10.4±5.6)pg/mL,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尿液监测与护理--附72例分析

    作者:曲华燕;孙雪梅;房玉芳;赵希义;王福红;田明雪

    手术是治疗胸部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他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应激状态,导致不同程度的尿液改变.通过收集72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尿常规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术后与术前尿常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因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术后的尿液监测与护理,并提出了主要的护理措施.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栓塞剂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马玉峰;沈月霖;孟继海;马成霞;李莉;郭向东

    为评价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3种栓塞剂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对 25 例子宫肌瘤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Dextran 微球、PVA 微粒、PLE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确切,但 PLE 副作用严重,并发症多.临床以选用PVA微粒栓塞为宜.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解涛;姜慧峰;修巧珍;刘胜荣;宋吉杰;赵俊波;江华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合理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5月-2000年6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腹膜后间质瘤23例,就其诊断方法、检查手段、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发生于胃肠道16例(69.5%),腹膜后7例(30.5%);良性间质瘤9例(39.2%),恶性间质瘤14例(60.8%).23例均行手术切除,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隐痛为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新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宋雨光;姜福胜;谢亦山;杨国榜;张广亮

    为了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 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经临床确诊的ⅢA及以上分期NSCLC 46例,化疗采用长春瑞宾+顺铂+异环磷酰胺方案,术前化疗2~3个周期,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手术方案,术前化疗的有效率为54.3%,手术切除率为95.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NIP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手段可以提高晚期肺癌的切除率及1、3年生存率.

  • Forskolin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祥;张岭漪;赵世义;马力

    目的:探讨毛喉萜(Forskolin)的抗胃癌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法观察Forskolin对SGC-7901细胞的作用,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对rasp21、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Forskolin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经Forskolin处理细胞3 d后,rasp21、p53蛋白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Forskolin能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降低rasp21、p53蛋白表达有关.

  • 同步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吴金通;沈芬;陈奇松;陈建阳

    目的:研究诺维本(NVB)/顺铂(DDP)同步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按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1例)采用NVB/DDP同步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化放组),另一组(21例)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单放组).结果: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和1、2年生存率:化放组分别为95.2%、17个月、71.4%、38.1%;单放组分别为85.7%、12个月、47.6%、19.1%,2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859,P<0.05;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化放组分别为90.5%(但持续时间短,无Ⅳ度白细胞减少)、19.1%、76.2%;单放组分别为33.3%、14.2%、33.3%.结论:NVB/DDP同步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在rhGM-CSF等支持治疗下,患者耐受性好,但总的治疗费用明显增加.

  • 中药治疗TACE综合征的应用观察

    作者:类健翔;陈平;周方正

    为探讨健脾益气中药对肝癌化疗栓塞(TACE)综合征的应用,将48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成中西药组(n=24)和西药组(n=24),中西药组在TACE后配合健脾益气中药,两组在TACE后西药对症处理均基本相同.结果示中度以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中西药组分别为20.9%、54.2%、29.3%,西药组分别为50%、75%、70.8%,两组发生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气中药能明显减轻和控制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

  • 下颌磨牙后和软腭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

    作者:孙亚夫;李志刚;綦焱;王雅娴

    设计3种舌瓣对口腔内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14例患者舌瓣全部成活,供区无功能障碍.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舌瓣制取简单、血运丰富、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可广泛应用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重建.

  • 呼吸动度对适形放疗射野的影响

    作者:陈兴秀;刘广升;李强

    为了探讨呼吸动度对适形放射治疗照射野的影响,在模拟机下分别测量24例患者在缓慢呼吸、平静呼吸、深呼吸时肺部肿瘤随呼吸动度的变化而位置变化的范围.结果:呼吸动度对肺部肿瘤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范围,且与呼吸幅度及年龄、是否有肺心疾病有关.缓慢呼吸时影响小,深呼吸时影响大;患有肺心疾病的影响较无肺心疾病患者大;<65岁患者呼吸动度较≥65岁者小.

  • 甲状腺癌组织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郑天荣;力超;郑秋红;谢云青;龚福生;汪相如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甲状腺癌与正常甲状腺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方法:分别从甲状腺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高效、灵敏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成功cDNA消减文库,再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结果:构建成功具有高消减效率的人甲状腺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 文库扩增得到了400个克隆,随机挑取50个制备质粒,酶切分析均得到50~400 bp大小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就是载有高度特异性的目的片段,结论:人甲状腺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克隆甲状腺癌特异性表达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

  • 人淋巴结窦组织结构与窦内出现血液的病理意义

    作者:尹彤;纪小龙

    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的现象一直未引起太多的重视,但是在日常病理工作中,这一现象并不少见.淋巴窦除了作为淋巴循环的引流通道,是否还发挥着使淋巴循环与血循环相互交通的作用?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将淋巴结窦的组织结构,以及多年来有关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现象的研究进展,包括淋巴窦血管转化和血淋巴结予以综述.

  • 调节环氧化酶-2治疗肿瘤的前景

    作者:王明兰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高表达与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头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发现,COX-2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血管增生,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化疗、放疗与COX-2抑制剂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结合的综合治疗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 健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及对策

    作者:刘新平;庄娥;徐妮;刘新元;房林

    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院放三科应用健择(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46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观察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 乳腺癌肉瘤囊性变一例

    作者:王洪远;战玉喜;张峰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发现右乳肿块2 d入院.查体示:右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3.5 cm×2.5 cm大小肿块,囊性感,表面不光滑,活动欠佳.

  • 肝癌的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和护理

    作者:孙兰玉;杨爱菊;邵珠美;王春英;李艳

    手术切除虽仍是肝癌的首选疗法,但由于肝癌的多中心发生和原先切除灶的播散等原因,复发率可达47.6%~56.6%[1].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和痛苦少而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作者仅就术前及术后护理谈几点体会.

  • 卡莫氟加叶酸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附30例报告

    作者:孙文辉;周文杰;薛蓓

    我们自2000年4月起应用卡莫氟(HCFU)加叶酸片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3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 谷胱甘肽保留灌肠预防放射性直肠炎疗效分析

    作者:王兴文;王瑜;李英;沈太春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时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症状严重者影响治疗进程.我们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稀释液保留灌肠法来预防放射性直肠炎,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骨髓涂片和X线检查结合对20例骨髓瘤的诊断分析

    作者:张桂华;李丽;马庆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增生,同时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M球蛋白及其多肽链,引起骨质破坏、肾功能损伤及贫血等异常表现,是较常见的骨髓原发性肿瘤.仅通过某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本病容易漏诊或误诊;骨髓涂片和X线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对MM的诊断准确率.本院1992-2002年收治20例患者,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卵巢甲状腺肿伴甲亢一例

    作者:于明庆;吕焕芝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9岁,因"右下腹包块1年余,伴心烦易怒,怕热多汗,多食消瘦半年"于2001年1月2日入院.查体:T 36.6℃、P 93次/min、R 20次/min、Bp 130/75 mmHg(1 mmHg=133.322 Pa),一般情况可,甲状腺未触及肿块,右下腹及一直径约8 cm球形包块,质韧,表面光滑,移动度广,触痛轻.

  • 37例脊柱转移瘤综合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张民泽;孙晓东;胡云峰

    我院对1992年10月-2002年7月收治的3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17例,单纯放疗(或化疗)20例,行对照分析研究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 卡莫氟合并放射治疗食管癌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斌;刘剑辉

    1998-2001年,采用卡莫氟片剂(山东齐鲁兴华制药厂)与放疗同步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对4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实验,以观察卡莫氟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和毒副反应.

  • 肝叶切除患者的麻醉处理

    作者:来庆阁;林玉芳

    1998年4月-2001年1月,我们对46例肝叶切除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气管内插管浅全麻的方法,经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观察效果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 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颖

    2001年5月-2002年5月,对甲酰四氢叶酸(CF)、氟尿嘧啶(5-FU)治疗失败后复治的3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加用奥沙利铂联用方案治疗,对其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一期游离皮片植皮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潘琦;陈福春;林加宝;郭定刚

    我院1997年8月-2001年8月选择39例乳腺癌患者,针对术中皮瓣缝合张力较大这一情况,取腹壁或大腿游离皮片做一期植皮,显著降低了皮瓣坏死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 以脑部症状为首发的肺癌三例误诊分析

    作者:柳伟明

    1 病例报告例1:男,48岁.头痛半个月,伴频繁呕吐8 d.在当地医院初诊为脑炎,经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患者发病以来无咳嗽、咯血、胸痛、气急等症状.查体:意识清楚、颈软、左侧鼻唇沟变浅,眼底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压力 3.42 kPa,胸片报告:支气管病变,头颅CT报告:右颞窝内4 cm×4 cm×3 cm占位性病变.

    关键词: 肺肿瘤/诊断 误诊
  • 食管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彭仙娥;史习舜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对其病因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特异病因,但一般认为食管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环境、心理及遗传三方面对食管癌的可能病因予以阐述.

  • 食管癌高发区的内镜普查研究

    作者:卢绪菁;侯浚;陈志峰;郭翠兰;李绍森;白文龙;靳国梁;王玉霞;孟凡书;高峰

    目的通过内镜普查了解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及贲门癌和其他各级病变的分布情况.方法:河北省肿瘤研究所于2001年12月-2002年5月在河北省磁县进行了碘染色内镜普查,普查结果采用SPSS10.0处理.结果: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轻、中、重度食管炎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34.9%、1.6%、0.2%,基底细胞增生、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0.9%、8.6%、7.8%、2.6%,原位癌、黏膜内癌、浸润性鳞癌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2.5%、0.2%、0.7%;贲门黏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36.3%、11.5%,轻、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2.5%、0.8%,黏膜内腺癌、浸润性腺癌的组织学检出率分别是0.1%、0.8%;内镜普查食管癌的早期发现率为79.4%,普查率达73.8%.结论:本次普查为食管及贲门早期癌的治疗及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提供了组织学诊断,为今后提高食管癌、贲门癌的治愈率,降低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打下了基础.

  • 土壤微量元素背景值与癌症关系的主成分分析

    作者:王建明;徐飚;王理伟;华召来;周琴

    目的:探讨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癌症发病率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癌症高发区江苏省扬中市土壤中Cu、Pb、Zn、Ni、Cr、As、Se、Co、V、Mn、F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贡献率大的主成分与1991-1999年癌症发病率做多重回归分析.结果:土壤11种微量元素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第一主成分与癌症发病率拟合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胃癌、肝癌及全部癌发病率均呈负相关,其中Se元素作用强.结论:土壤微量元素,特别是Se元素的含量可能在癌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