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남방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254
  • 国内刊号: 44-16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
  • 曾用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敏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三种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德明;张桦;陈宏;蔡德鸿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对体外培养胰岛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免疫抑制剂对胰岛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纯化后培养的SD大鼠胰岛细胞,采用噻唑蓝法测定在不同浓度免疫抑制剂作用下胰岛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低剂量雷帕霉素对胰岛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1 ng/ml以上雷帕霉素能引起胰岛细胞活力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daclizumab和FTY720对胰岛细胞的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雷帕霉素对胰岛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这种损伤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daclizumab和FTY720对胰岛细胞无明显毒性.

  • 肿瘤坏死因子-α预刺激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

    作者:潘春华;罗荣城

    目的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原理培养成熟DC的新方法.方法Fico11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TNF-α预刺激4h后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48、96 h再次同时加入上述3种细胞因子并继续培养,第8~10天收集细胞,记作T-DC.FCM检测FDC表型,用3H-TdR检测同、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抗原提呈功能;MTT法检测FDC诱导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T-DC表达CD83、CDla、CD54、CD11a、CD80、CD86、HLA-DR、CD83HLA-DR并能刺激T细胞增殖与MLR(同基因、异基因)反应;T-DC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可诱导特异性杀伤.结论用TNF-α预刺激4 h的方法并在含有GM-CSF、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8 d可获得成熟的DC.

  • 动态张应变下大鼠肌卫星细胞三维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熊绍虎;李宁;赵金梅;余磊;廖华;秦廷武;钟世镇

    目的探讨三维培养条件下动态张应变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牵张应变(10%应变、频率0.2 Hz,每小时加载10 min,共作用48 h)作用于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结果在动态张应变作用下,骨骼肌卫星细胞沿应力方向延伸,并见到肌小管形成;而未施加应力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突起,但未见到肌小管形成.结论动态张应变有利于肌纤维理想极性的形成,并有助于组织工程化骨骼肌的构建.

  • 泼尼松对大鼠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进民;李青南;吴铁;胡彬;黄连芳;李忠华;赵卫东;张美超;钟世镇

    目的探讨泼尼松对大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影响.方法21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6±12)g,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年龄对照组、激素造模组.激素造模组喂醋酸泼尼松4.5 mg@kg-1,每周2次.3个月后,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扫描仪(DEXA)对各组的离体双侧股骨和第5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用SWD-10型材料试验机行股骨干的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的压缩试验.结果年龄对照组和激素造模组体质量分别为(28l±18)g和(269±19)g,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本实验中醋酸泼尼松的用量对动物无明显毒性).激素造模组与年龄对照组比较,股骨、腰椎总骨密度减少了14.64%(P<0.01);右、左股骨远段和腰椎的骨密度分别减少了21.42%(P<0.01)、19.62%(P<0.05)和23.48%(P<0.01),其余节段的骨密度均有所减少.与年龄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股骨三点弯曲的载荷减少了17.1%(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有减少的趋势.结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会使大鼠的骨密度减少和力学性能下降,其中松质骨的丢失比皮质骨更为明显,故患骨质疏松时松质骨更容易发生骨折.

  • 表达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株的构建

    作者:白杨;张亚历;王继德;张兆山;周殿元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p)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方法采用缺失腺苷酸环化酶(△cya)、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及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asd)的鼠伤寒沙门菌(X4072)作为宿主,将编码过氧化氢酶的基因CAT插入Asd+的组成型表达载体PYA248,通过两次转化引入宿主菌,构建表达过氧化氢酶基因平衡致死的减毒鼠伤寒沙门重组菌X4072(pYA248-CAT).采用桥联法ELISA测定X4072(pYA248-CAT)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抗原性,参照Meacock的方法及重组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来确定重组菌株的稳定性,通过C57BL/6小鼠口服测定半致死量来确定重组菌的安全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过氧化氢酶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重组菌株X4072(pYA248-CAT).桥联法ELISA测定表明重组菌X4072(pYA248-CAT)培养上清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高于菌体裂解液:重组菌pYA248-CAT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培养25代,随机挑选的重组菌全部都能生长,且在ELISA测定过氧化氢酶抗原时均显阳性;重组菌的生长曲线测定表明,X4072(pYA248)和X4072(pYA248-CAT)的生长状态基本一致.口服重组菌株X4072(pYA248-CAT)1.0×1010cfu,30 d后C57BL/6存活率仍为100%.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X4072(pYA248-CAT),体外实验表明重组质粒是稳定的,动物实验证明重组菌株是安全的.本研究为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了口服活菌疫苗候选株.

  • 人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转基因鼠的建立

    作者:吕丽春;何英;蓝轲;沈新明;黄华;江培洲;王爽;徐守军;姚开泰

    目的构建携带有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的转基因鼠,使其能以近乎自然的状态感染EBV,观察EBV在鼻咽部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角质上皮特异性启动子ED-L2调控的pIgR基因,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其导入受精卵中,使该基因能在F0代转基因鼠鼻咽部特异性表达.结果PCR检测F0代pIgR基因阳性率达37.5%(6/16),Southem杂交F0代pIgR基因阳性率为12.5%(2/16).结论表达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转基因动物有望成为研究EBV病毒致病机制的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 人端粒酶RNA反义寡核苷酸对顺铂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肖扬;张洹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RNA(hTR)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可否增强K562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与hTR模板区互补的硫代ASODN处理K562细胞,用端粒酶重复扩增分析-PCR-ELISA检测法观察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的DNA断裂:AnnexinV+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经ASODN作用后,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ASODN作用K562细胞24 h,再加入顺铂作用72 h,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梯形条带,而正义寡核苷酸(SODN)与顺铂联合作用组及单用顺铂组均未见到明显的DNA梯形条带.ASODN作用K562细胞24 h,再加入5 μmo1/L顺铂作用48、72 h的凋亡细胞百分率(18.3%和31.6%)分别与SODN联合顺铂作用组(9.6%和10.5%)、单用顺铂组(7.1%和9.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hTR模板区为靶点,ASODN能抑制端粒酶活性并促进顺铂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 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体外相容性及降解实验研究

    作者:刘金标;陈建庭;金大地;权毅;范雯雯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NPCB质量逐渐减小,浸泡液pH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NPCB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发生生物降解.

  • 脂质体影响荧光素钠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实验研究

    作者:颉玉胜;曾抗;李国锋;董平;石益民;朱晓亮;孙乐栋;后桂荣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其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离体大鼠皮肤进行透皮实验,以0.125%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为模型药剂,相同浓度的溶液剂作为对照.采用Franz扩散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透皮12 h后扩散池中荧光素钠累积浓度和透皮4 h后皮肤中荧光素钠的贮留量,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扩散4 h时皮肤的荧光分布.结果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同其溶液剂比较,在皮肤内的滞留量大,透皮率低,皮肤荧光强,尤以毛发周围显著.结论皮肤外用制剂中脂质体包裹水溶性药物可在皮肤局部形成较高浓度,有利于皮肤病的治疗.

  • 大鼠体外肝细胞集落的建立及生长调控研究

    作者:汤习锋;周东耀;徐智民;周晓东

    目的研究建立体外培养肝细胞集落的关键条件,探讨肝细胞克隆生长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原位预灌流和胶原酶循环灌流分离肝细胞,观察在化学限定培养条件下,肝细胞生长素(HPN)、二甲亚砜(DMSO)及尼克酰胺(NA)对肝细胞DNA合成、有丝分裂象、光镜形态和电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肝细胞培养时间进程显示:10 mmo1/LNA显著协同HPN促进肝细胞3H-TdR掺入作用,在60和84 h出现2个DNA合成峰;2%DMSO抑制3H-TdR掺入,但在NA共同作用下,肝细胞在132 h表现为DNA合成峰.有丝分裂象显示:HPN+NA+DMSO培养72 h时肝细胞为正常二级分裂,168h后仍保持相当的有丝分裂活性.光镜下形态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到培养28d的肝细胞克隆生长特征及增殖潜在性.结论NA及DMSO加入-移除方案可交叉控制HPN作用的肝细胞增殖,所构建的肝细胞克隆生长系统可用于人肝细胞代谢、诱变、细胞中毒及生物转化等研究,并为实施体外克隆肝细胞治疗肝衰竭及遗传性肝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 鼠伤寒脂多糖表位模拟位的筛选

    作者:郑山根;朱平;刘北一;富宁

    目的获得模拟脂多糖抗原表位的噬菌体环状展示肽.方法用抗鼠伤寒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2F4为靶分子,亲和筛选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双夹心ELISA及特异性抗原抑制试验鉴定阳性克隆.结果经三轮筛选,随机挑选38个克隆,其中34个克隆显示与2F4结合.鼠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可抑制噬菌体克隆与2F4结合,所有克隆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125~0.250)μg/ml.挑选10个克隆测序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其中7个克隆出现P-X-WAS-X-W保守序列;10个序列中非极性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71.4%.结论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可模拟鼠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抗原表位.

  •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非线性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李永勤;高方;耿琪;邓亲恺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研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4名糖尿病(包括22例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病变并发症)患者,采用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获得5 min相邻R波间期的时间信号,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Allan因子、李雅普诺夫指数、近似熵、分形维数、复杂度、小波变换标准差和非线性能量算子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糖尿病患者HRV分析的结果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尤其是李雅普诺夫指数、近似熵和非线性能量算子.结论HRV分析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在评价自主神经状态与诊断自主神经病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自主神经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是提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途径.

  • 两种限制性标记方法提高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信噪比

    作者:石嵘;马文丽;宋艳斌;李凌;刘翠华;郑文岭

    目的研究采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或在扩增中掺入荧光标记dNTP两种限制性荧光标记方法标记探针对提高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信噪比的作用.方法酵母mRNA经常规逆转录标记方法及两种限制性标记方法进行标记,探针纯化后与酵母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杂交后清洗和芯片扫描检测.结果两种限制性标记方法与直接逆转录标记相比杂交结果背景低,信噪比及灵敏度高,其中以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效果佳.结论采用限制性标记方法后杂交结果信噪比提高,有利于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 18氟-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德华;陈龙华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18FDG-PET)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或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2例行CT、MRI检查后不能确定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是否复发或纤维化的患者,采用18FDG-PET显像,同时行CT、MRI检查.所有患者于CT、MRI及18FDG-PET检查后,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的灵敏度79.16%、特异度75.00%、诊断符合率78.13%;MRI检查的灵敏度83.3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84.38%;18FDG-PET检查的灵敏度95.83%、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93.75%.结论怀疑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行18FDGPET检查,免除病理穿刺活检的风险;也可通过CT和/或MRI检查,采取CT引导下咽旁间隙穿刺活检达到确诊的目的.

  • 一种检测血清β脂蛋白谱的新方法

    作者:陈允钦;尹恝;张暋;尹炳生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血清β脂蛋白(βLp)亚组分的新方法--二阶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GPAGE)法.方法在不同浓度梯度凝胶中匹配一定的pH梯度,借助浓度梯度的分子筛作用和pH梯度的聚焦作用,促进βLp亚组分分离,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和光密度扫描仪完成βLp谱的记录和量化分析.血清βLp的分离采用一阶DGPAGE.结果s-DGPAGE法能将血清βLp分离出4种亚组分,分别命名为βLpl、βLp2、βLp3和βLp4,并可量化出各亚组分在βLp和血清脂蛋白整体中的相对含量.结论s-DGPAGE法能检出血清βLp的不均一组成,反映机体血清βLp的动态平衡状态,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新方法.

  • 侧弯和旋转运动对腰椎小关节承载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进;原林;赵卫东;樊继宏;邱洁;钟世镇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在侧弯和旋转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分析小关节在腰椎承载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8具青壮年新鲜脊柱腰骶段(L1~S1)标本,在MTS系统上用压敏片测量标本在保持400N轴向压缩负荷的情况下L4-5小关节面在中立位和侧弯、旋转位时的受力大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立位时L4-5小关节单侧受力为(31.16±7.15)N,侧弯15°时两侧小关节受力大小相同,同中立位受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轴向旋转时仅对侧关节面受力,且为中立位时的7倍.结论腰椎小关节在侧弯和旋转运动中均具有重要的承载功能.

  • 糖皮质激素治疗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周亮;陆兵勋;尹恝;罗一峰;王群;刘晓加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族药及辅酶Q10治疗,1个月后带药出院;治疗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20 mg/d,连用10 d后渐减量.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半年及1年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内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无显著疗效,病后1~6个月内恢复较快,而6个月后症状恢复较慢.

  • 罗哌卡因单独或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

    作者:陈明;梁仕伟;陈晔明;肖金仿;林春水;古妙宁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单独或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即R组(2.0 mg/ml罗哌卡因)、RFl组(1.25 mg/m1罗哌卡因和1.0μg/ml芬太尼)、RF2组(1.0 mg/m1罗哌卡因和2.0μg/m1芬太尼)及RF4组(1.0 mg/ml罗哌卡因和4.0μg/ml芬太尼),每组各15例.病人自控镇痛剂量3.0 ml/次,锁定时间20 min,背景输注速度5.0 ml/h.分别于硬膜外穿刺前、术毕和术后6、12、24、48 h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硬膜外镇痛累计用药量(cumulative consumption,CC)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记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肠排气时间.结果各时点MAP、HR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时点RF2、RF4组的CC显著少于R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Fl组的CC也较R组少,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的VA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种镇痛药液在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RF2和RF4组镇痛药液的用量较少.

  •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在人卵泡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付娟;邢福祺;陈士岭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B,TrkB)在人卵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rkB在超促排卵妇女壁层颗粒细胞、卵丘颗粒细胞、未受精或未成熟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并用Westem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rkB在壁层颗粒细胞、卵丘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壁层颗粒细胞、卵丘颗粒细胞、卵母细胞均有TrkB表达.壁层颗粒细胞表达量高于卵丘颗粒细胞.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人卵巢可能通过与TrkB结合,参与颗粒细胞功能的完成和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萍;李志樑;吴宏超;唐朝枢;陆青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离血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0例对照者、4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20例)血浆UⅡ含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计算E/A比值.结果(1)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为(4.35±1.22)pg/m1,心力衰竭组血浆UⅡ含量为(1.41±1.09)pg/m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0).(2)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血浆UⅡ含量为(1.90±1.47)pg/m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1);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浆UⅡ呈正相关关系(r=0.563,P=0.000).(3)血浆UⅡ含量减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不同心功能级别血浆UⅡ含量排序为: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0).(4)血浆UⅡ含量与心功能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0.656,p=0.000),血浆UⅡ含量降低与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0,p=0.000;r=0.539,0.000).结论 UⅡ血浆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宋福春;陈爱华;唐晓明;张文秀;钱学贤;李江琪;陆青

    目的观察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PECAM-1)在Leu125Val、Ser563Asn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56例病人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冠脉病变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PECAM-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ECAM-1基因Leu125Val、Ser563Asn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CAM-1基因的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 TPS、NSE和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航;何本夫;罗荣城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2例肺癌患者和114例健康对照者的TPS、NSE和CEA三项标志物.结果肺癌组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TPS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4.7%,特异性为89.4%;NSE敏感性为54 l%,特异性为91.2%;CEA敏感性为45.8%,特异性为91.4%;三项标志物联合敏感性为100%.结论TPS、NSE和CEA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三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 人游离毛囊体外培养及动态观察

    作者:严欣;胡志奇

    目的进行人发毛囊的体外培养,并对其中后期改变进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方法将美容除皱术中切除的头皮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游离的毛囊,培养于含血清DMEM培养基中,动态观测毛囊的生长速度及形态学、组织学改变.结果成功进行了人发毛囊的体外培养,毛囊培养中后期呈退化期改变.结论在含血清DMEM培养基中生长的毛囊易较早进入退化期,简化了游离毛囊的常规病理制片方法.

  • 血清孕酮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监测作用

    作者:范江涛;龙凤宜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作为选择氨甲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及治疗后监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异位妊娠病人37例,以MTX 50mg/m2单次肌肉注射,按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孕酮值,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区分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与失败的血清孕酮临界值.监测治疗后病人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至正常值的时间,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成功组治疗前血清孕酮值[(7.93±2.02)ng/m1]显著低于失败组[(14.53±1.72)ng/m1](P<0.05);(2)根据ROC曲线,推荐血清孕酮11ng/m1作为区分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与失败的临界值;(3)在治疗成功的29例病人中,血清孕酮降至1.5 ng/ml以下的时间[(15.9±3.9)d]显著短于β-hCG降至25 mIU/ml以下的时间[(26.0±6.5)d](P<0.05).结论血清孕酮可以作为选择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指标,并且是监测异位妊娠治疗后的良好指标,优于β-hCG.

  • 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临床分析

    作者:付绍杰;袁谦;于立新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相关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出现血压升高及肾功能损害、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并经动脉造影证实为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2.1%,其中7例有急性排斥反应病史.行球囊扩张术9例、支架置入术1例,除1例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术后高血压均有改善,血肌酐下降.单纯行球囊扩张术的9例病人中,2例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肾功能改善.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筛查,移植肾动脉造影是乔诊断的金标准,介入治疗为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肾移植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综合影像诊断(附6例报告)

    作者:石志峰;陈卫国;李彦豪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综合影像诊断,尤其是对其血管造影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XGP的静脉肾盂造影、B超、CT及肾动脉造影所见,并作文献复习.结果4例术前诊断XGP,2例误诊为肾脓肿.肾动脉造影具有相对特征性,临床资料及综合影像分析有助于诊断.结论肾动脉造影是XGP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邵燕;章成国;孙炽津;曾桄伦;张虹桥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症状、体征、头颅CT和MR检查、脑电图、脑脊液及血液流变学的特点.结果病因多为产褥期及感染,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征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头颅CT和MR检查可确诊.结论对于临床有颅内高压和局灶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尤其是产褥期或有感染者,应警惕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需行头颅CT和MR检查确诊,并尽早抗凝治疗.

  • 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报告)

    作者:蔡瑞君;穆峰;陈钢;王武军

    目的探讨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治特点,提高诊断率、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成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创伤性气管、主支气管断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支气管修补术,术后支气管针尖样狭窄,再行肺叶切除术;1例行气管修补术;1例行狭窄气管切除、气管端端吻合、T形硅胶管置管术.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早期吻合口水肿狭窄呈裂隙状2例,1月后复查通畅,余均为良好.结论创伤性支气管断裂容易误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早期诊断重要的手段,气管断裂常合并肺动脉干中层结构损伤,在切除狭窄段支气管时瘢痕要切除干净.术后早期应复查纤维支气管镜.

  • 套管针法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2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丽莉;袁新荣;罗宴妮;刘柯

    观察22例套管针法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的效果,治愈率100%,随访5~12月,无复发.套管针法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尤其是3.0 cm以下)疗效满意.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冀亚琦;孙培吾;钟佛添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结果.结果121例良性肿瘤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在第一次术后1~7年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均长期存活;另5例恶性肿瘤中1例围术期内死亡,其余在10个月内死于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压塞和心脏破裂.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声心动图、CT、MRI等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恶性肿瘤进展较快,应早期手术结合综合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 410例药疹临床分析

    作者:莫报翰

    通过对410例药疹临床分析,发现常见致敏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狂犬疫苗、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表现多为猩红热样型、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及粘膜水肿或溃烂型.

    关键词: 药疹 药物过敏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并发多发性血栓1例报告

    作者:尹芳;郑维扬;孟凡义;蒋祖军;刘晓力;冯茹;周淑芸

    报告了1例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患者确诊后用ATRA 30 mg/d治疗,配合小剂量化疗及交替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等.使用19 d后陆续出现肝脾肾梗塞,32 d时查骨髓象APL接近部分缓解,但患者因全身多发血栓形成继发心肺衰竭而死亡.提示在应用ATRA治疗APL时,要高度注意ATRA可能造成的血栓形成;在高凝状态下使用抗凝剂,对血栓形成有预防及治疗意义.

  • 胶原性结肠炎1例报告

    作者:刘真喜;余力

    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反复眼睑及双下肢浮肿1年余、腹泻2月入院.近2月来出现水样腹泻,10~20次/d,伴里急后重、肠鸣,无腹痛、脓血及粘液便.检查:腹部膨隆,大量腹腔积液.

    关键词: 结肠炎 胶原病
  • 异位甲状腺1例报告

    作者:姚红兵;吴爱国;朱卉娟

    1病例资料患者女,81岁,因发现胸锁关节包块3个月入院.体查: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不肿大.胸锁关节稍偏右侧可触及一约3 cm×3 cm肿块,质中,边界清晰,无触痛,肿块与基底无粘连,活动度尚可.

    关键词: 甲状腺/畸形
  • 英语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Ⅰ)

    作者:王征爱;许瑾;宋建武

    本文针对国内英文医学科技论文中较为常见的错误,从语法角度予以归纳总结,以期尽量减少出现这样的错误,改善英语医学科技论文的写作质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