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남방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254
  • 国内刊号: 44-16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
  • 曾用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敏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哇巴因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馨;郭宁;吕卓人;任延平

    目的 探索哇巴因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哇巴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哇巴因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测量收缩压.4周后,对两组动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予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心功能,透射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SD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4周后,两组间血压尚无显著差异.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哇巴因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质量增加,等容舒张时间延长,E/A值、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降低,左心室舒张压升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畦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肌纤维断裂,Z线消失,线粒体增生肿胀,部分空泡化,细胞间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哇巴因可引起大鼠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此效应发生在血压升高前,提示哇巴因可能有直接的心肌损害作用.

  • 同种异体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刘胜军;方驰华;陈小伍;戎祯祥;朱达坚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CCl4喂养制作SD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实质局部注射同种BMSCs(肝损伤移植组),或不行细胞移植(肝损伤对照组).分别在造模前、BMSCs移植术后6 h、1周、5周取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肝损伤大鼠造模后肝内出现弥漫性分布的点片块坏死,肝血窦充血明显,弥散性炎性细胞浸润.BMSCs移植组大鼠移植术后6 h肝内坏死、充血、炎性细胞等改变与肝损伤对照组组织学改变基本类似,移植术后1周、5周上述组织学改变逐渐好转,但BMSCs移植组较肝损伤对照组好转更明显.结论 同种异体移植BMSCs有助于修复大鼠急性化学性损伤的肝组织.

  • 颈椎前路减压阶梯状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作者:张健;贺西京;李浩鹏;王栋;赵卫东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阶梯状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颈椎弯曲稳定性和植骨水平拔出力的变化.方法 12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C5椎体次全切除阶梯状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照组:行C5椎体次全切除柱状植骨前路CSLP钉板系统内固定.两组标本均在固定前后行弯曲稳定性实验,测定C4-C6固定节段在屈曲、伸展、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6个自由度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同时在固定前后行植骨块水平拔出力实验,测定植骨块的水平拔出力.两实验均行组内和组间固定前后t检验.结果 椎弯曲稳定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固定后,C4-C6节段在6个自由度的稳定性均较固定前增高;组间对比,实验组屈曲和左右轴向旋转稳定性与对照组相当,伸展稳定性较对照组增强,左右侧弯稳定性则弱于对照组.植骨块水平拔出力实验:两组固定后植骨块水平拔出力均较固定前显著提高,但实验组固定后植骨块的POS则明显不及对照组.结论 路阶梯状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具有良好的弯曲稳定性和较高的植骨稳定性,同时具有许多促植骨融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优点.

  • 兔眶距增宽手术模型的建立与手术效果观察

    作者:袁强;柳大烈;袁继龙;单磊

    目的 建立兔眶距增宽修复重建手术的动物模型,研究了解眶距增宽矫正后眶周骨骼愈合及内眶距变化的规律.方法 4-6月龄新西兰兔16只,行颅内外联合径路眶周截骨眶内移.全部16只兔在眶内移术后即刻和术后12周分别进行内眶距测量,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即刻内眶距平均0.74 cm,术后12周平均内眶距为0.96 cm,有显著性差异(P<0.01).X线和组织学检查见骨愈合处明显新骨生成,眶距增宽复发明显.结论 使用颅内外联合径路眶周截骨眶内移技术可成功缩窄兔内眶距,是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 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贾彬;汤泓;黎玮;蔡文清

    目的 分析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EGF在前列腺增生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1μg/dEGF和2μg/d EGF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EGF和蒸馏水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28 d.采用FCM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剂量EGF处理组和对照小鼠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阳性标记率和表达水平.结果 经EGF处理后,前列腺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标记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升高(P<0.01),2μg/d EGF组雌激素受体表达强度明显高于1μg/d EGF处理组(P<0.01);EGF处理后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阳性标记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剂量EGF处理对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EGF可调控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高表达,可能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邱芬;刘勇;张蓬勃;田英芳;祁存芳;赵建军;杨杰;肖新莉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 h腹腔注射川芎嗪(80 mg/kg,1次/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次 /d),分别于缺血7、14、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7 d,缺血同侧SGZ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 d达峰值,21 d减少(P<0.01).川芎嗪组7 d时,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 d,缺血同侧SGZ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金敏;陈建锋;高毅;姚坤厚

    目的 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等找到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分别用HGF、FGF-4、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以未加诱导因素的HMSCs、L-02人肝细胞株为阴、阳性对照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在不同诱导分化阶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FP和CK18,并用图像分析法计算HMSCs的分化比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FP、ALB的表达;RT-PCR检测AFP和ALB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HMSCs经诱导向肝样细胞转化,变成纺锤形、不规则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各诱导组均可检测出AFP和CK18表达,图像分析表明HGF+FGF-4联合诱导分化的AFP、CK18阳性率高,HGF次之,FGF-4则较弱;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发现各诱导组AFP、ALB均为阳性表达,而阴性对照组则为阴性表达;各诱导组RT-PCR均可检测出AFP和ALB mRNA的表达,而阴性对照组则没有表达.结论 HGF、FGF-4、HGF+FGF-4均能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分化的肝样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产物AFP、ALB、CK18等.以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的阳性率高,HGF次之,FGF-4则较弱.

  • 基于框架和产生式表示法的病历知识库研究

    作者:沈亚诚;舒忠梅

    病历知识库是开发电子病历和临床辅助诊断系统的基础,病历大都以带格式的形式出现.采用框架表示法和产生式表示法相结合,可实现病历的表示和存储.病历知识库结构由综合数据库、病历规则库、知识获取模块和人机接口组成,将每一病历规则拆分成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并分别占据一条记录.病历知识获取是知识库建立的关键和难点,可选取规范病历,借助知识编辑器来实现.模糊匹配算法是诊断推理的主要依据,对病历中非文本型数据的匹配计算,如影像,可采用数组转换的方法解决,病历模糊匹配主要通过病历内容比较,阈值计算、加权平均来实现.

  • 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表达在大鼠神经元AD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刘朝晖;马东亮;靳辉;马延兵;胡海涛

    目的 探讨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载体介导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以及表达的h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AD模型神经元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 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hBDNF基因,并且构建了携带hBDNF基因的rAAV病毒载体(AAV-hBDNF),使用病毒载体转染Aβ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使用MTT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细胞凋亡变化,同时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BDNF蛋白以及Bcl-2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了有效的转染,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表达的BDNF对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BDNF治疗组表现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高和有效地维持了[Ca2+]i平衡.结论 表达的BDNF通过抑制Aβ依赖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效地保护神经元抵抗Aβ神经毒性引起的凋亡.

  • 9种柴胡属植物的核糖体ITS序列及其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谢晖;晁志;霍克克;吴炳义;潘胜利

    目的 研究9种柴胡属药用植物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规律,寻找可准确鉴定柴胡类药材的分子性状.方法 PCR扩增ITS序列,测序,DNAssist vetsion 2.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并计算同源性.结果 柴胡属植物ITS序列与外类群ITS序列比对同源性均小于75%,序列间两两比对同源性均大于88%,同种植物则大于99%.结论 ITS序列作为柴胡类药材鉴定依据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柴胡 ITS序列鉴定
  • 改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异丙酚浓度

    作者:范莹盈;徐礼鲜;文爱东;张惠;刘春然;李薇;每晓鹏

    目的 创建一种新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清中异丙酚浓度,为临床上快速准确的监测异丙酚血药浓度提供科学实用的检测手段.方法 应用20%高氯酸沉淀血清样品后,混匀离心取上清液50μL进样分析.分析柱为Diamonsil(R)C18(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冰醋酸调pH=4.0),流速1.0mL/min,荧光激发波长为276nm,发射波长为310nm.柱温为室温.结果 当测定浓度范围为0.05-10μg/mL时,异丙酚与内标麝香草酚的峰面积之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5),低检出浓度50ng/mL,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在4.78-6.59之间,明显小于15%.结论 改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异丙酚浓度具有准确高效、灵敏快捷等特点,适用于科研和临床异丙酚血药浓度的监测.

  • 四环素诱导性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任淑婷;于琳华;徐长福;高广道

    目的 构建四环素诱导性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HGF cDNA全长序列,定向克隆于四环素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BI-L多克隆位点MluⅠ和SalⅠ之间,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重组pBI-L-HGF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对,序列正确.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人HGF四环素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BI-L-HGF,为今后临床开展HGF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调控的基因治疗策略.

  • 对二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的合成

    作者:陈清元;何蕴韶;游文玮

    用过硫酸铵还原对硝基苯胺,得到对二硝基偶氮苯;对硝基偶氮苯再用硫化钠还原得到对二胺基偶氮苯;对二胺基偶氮苯和甲基丙烯酰氯进行酰化反应得到对二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用紫外光谱测其光谱性质.合成路线优化,产率高.

  • 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蓉;刘俊田;甘伟杰;王维蓉;韩纯洁;刘瑜;方志远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D40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HUVECs的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表达的影响;用明胶酶谱法测定TNF-α对HUVECs的MMP-2、MMP-9活性的影响以及非诺贝特对它们的作用.结果 非诺贝特在5×10-5,1×10-4和2×10-4mol/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著降低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P<0.01),以1×10-4mol/L的非诺贝特的效果为明显;浓度为2×10-4mol/L时,非诺贝特并没有进一步降低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非诺贝特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中MMP-2和MMP-9活性的增加.结论 非诺贝特能降低TNF-α诱导的HUVECs的CD40表达,并且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中MMP-2和MMP-9活性的增加.

  •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分布的影响

    作者:薛耀明;罗仁;朱波;张燕;潘永华;李晨钟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九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堆积的影响.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每天1次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监测体质量,定期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分批宰杀分离并称量腹部脂肪.结果 随病程进展,OLETF鼠内脏脂肪/体质量逐渐高于LETO组(P<0.05),在40周龄六味地黄丸预防组内脏脂肪/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有效减少OLETF鼠内脏脂肪的堆积.

  • 重组腺病毒介导hCGPx转染致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项和立;薛武军;侯军;田普训;滕琰;潘晓鸣;丁小明;冯新顺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胞浆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hCGPx)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将含hCGPx cDNA的质粒pGEM-T-hCGPx和重组腺病毒载体pACCMV-pLpA穿梭质粒进行基因重组,构建成pACCMV-hCGPx穿梭质粒后,与包装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构建成重组腺病毒AdCMV-hCGPx.用AdCMV-hCGPx转染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并分为转染24、48和72 h组,以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转染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各组ECV304细胞经H2O2氧化损伤处理后,分别对细胞的活力和凋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各转染组细胞转染基因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H2O2氧化损伤处理后,AdCMV-hCGPx转染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凋亡受到抑制.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CGPx转染可保护ECV304细胞抵抗氧化损伤,具有明确的细胞保护作用,其具体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别

    作者:吕本强;邢学锋;罗佳波

    目的 研究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药效物质基础,为双黄连粉针剂更合理的应用和更广泛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各种理化、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丁、黄芩苷和葡萄糖.结论 除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 188Re-Herceptin免疫导向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贵平;张一帆;汪勇先

    目的 以针对HER-2/neu癌基因表达蛋白为靶点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作为靶向载体,制备188Re标记的放射免疫治疗剂(188Re-Herceptin),观察其在体外对HER-2/neu癌基因高表达的SKBR-3乳腺癌细胞株的靶向结合性及抗癌作用.方法 188Re对Herceptin的标记采用直接标记法,取不同放射性活度的188Re-Herceptin与SKBR-3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以MTT法测定其对单层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相对抑制率(IC50).结果 188Re-Herceptin在体外可明显抑制SKBR-3细胞,且其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188Re标记的正常鼠IgG(nmIgG)和188ReO4-的抑制作用较弱.188Re-Herceptin组的IC50(76.1×104Bq/L)明显低于188Re-nmIgG组(139.2×104Bq/L)和188ReO4-组175×104Bq/L.结论 188Re-Herceptin具有明显的抑制体外培养SKBR-3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可进一步用于乳腺癌的放射免疫导向治疗.

  • 轮状病毒感染全身扩散诱发因素的初探

    作者:姚英民;欧巧群;陈瑶

    目的 探讨免疫低下、肠道混合感染因素在诱发轮状病毒(RV)肠道外扩散中的作用,为研究肠道病毒肠道外扩散的机制,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氨制作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分别经灌胃和腹腔两种途径接种RV;健康昆明小鼠相继灌胃接种产毒性大肠杆菌和RV,制作肠道混合感染小鼠模型;猝死小鼠,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各脏器原位杂交,原位PCR检测RV;初步调查RV腹泻合并轮状病毒血症患儿健康状况,检测TNFα、IL-2及锌、铁、铜、铅、钙、锰、镁7种微量元素水平.结果 光镜下:免疫低下组心、肝、肾,混合感染组肝、肾组织有病理改变;原位杂交:免疫低下腹腔注射RV组、肠道混合感染组肾小管均呈阳性.原位PCR:肠道混合感染组肝、肾,免疫低下腹腔注射组心、肝、肾、胰呈阳性;轮状病毒血症患儿多数存在免疫与营养方面的异常.结论 免疫低下、肠道混合感染、营养素不足可能是诱发和/或加重RV肠道外扩散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 肺癌细胞p53基因第282位密码子点突变后蛋白三级结构改变的预测

    作者:都昌胡;徐军;钟南山

    利用新的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分析平台-Phyre系列软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p53基因的第282位密码子点突变后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16HBE肺癌细胞株p53基因第282位密码子出现一个G→T的点突变,其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CGG)→亮氨酸(CTG).由于氨基酸的极性改变,可能破坏了p53蛋白与DNA结合面β-发夹结构上的接触,导致p53的H2螺旋与DNA大槽结合的不稳定.

  • 哇巴因-高血压鼠高血压发展期间肾脏钠转运的改变

    作者:葛蘅;吕卓人

    目的 本研究以内源性锂作为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的标志物,研究哇巴因-高血压鼠在高血压发展期间,肾脏钠转运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阐明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80-10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和哇巴因组(n=40).每日分别给予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i/kg或哇巴因27.8 μg/kg,每周测量收缩压及体质量各1次.分别于饲养2、4、6和8周后分4批处死动物.处死前1周置于代谢笼中,测定各组每只大鼠摄食量.收集血清及24h尿,测定血清和尿中的钠、锂和肌酐浓度,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钠排泄分数、锂排泄分数及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率(FDRNa).结果 两组的体质量及食物摄入量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2周时,哇巴因组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哇巴因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并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升高,7周后,血压不再继续升高,处于维持阶段.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与治疗前的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清钠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2、4、6周时哇巴因组的锂排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周和6周时,哇巴因组的FENa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哇巴因组的钠排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哇巴因组近端小管钠重吸收的增加,同时伴随着钠排泄的减少.2、4、6周时哇巴因组的钠排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远端小管起了一定的代偿作用.8周时,两组的锂排泄分数,钠排泄分数及FDRN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哇巴因可以使哇巴因-高血压鼠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加,肾排钠减少,导致其压力利钠关系改变,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广东省妊娠合并肾病流行病学特征与分析

    作者:赵庆国;田丰莲;李兵;夏建红

    目的 了解广东省妊娠合并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到其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其发生,以降低广东省的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在全省乡镇以上有产科的医院登记所需数据,并逐级上报汇总后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2001-2002年妊娠合并肾病的发生率为2.05/万;不同级别和经济水平地区的妊娠合并肾病的发生率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强基层产科人员的培训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妊娠合并肾病,从而预防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 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作用致小牛胸腺DNA损伤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作者:马豫峰;蔡继业;赵秋香;杨培慧

    目的 研究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对小牛胸腺DNA的损伤.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光谱两种分析方法观察DNA的超微结构变化和吸收光谱的改变.结果 单一重铬酸钾不能诱导DNA断裂,但将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按一定比例和浓度混合同时作用于DNA时,则可以诱导小牛胸腺DNA断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当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共同作用DNA时,其大吸收峰呈增色效应.结论 从形态学和光谱学角度佐证了谷胱甘肽在引发铬(Ⅵ)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多种中间产物并导致人体细胞癌变中有重要作用.

  • 精氨酸类似物对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作者:孙飞;吴赛珠;张晓添;刘长青

    目的 研究新精氨酸类似物对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 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检测不同浓度新精氨酸类似物对诱导型iNOS的抑制程度;胰岛素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新精氨酸类似物对于内皮细胞的iNOS的抑制作用.结果 (1)新精氨酸类似物可显著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并呈剂量依赖性.而对胰岛素刺激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产生无明显影响.(2)新精氨酸类似物可显著降低巨噬细胞iNOS的活性,对于巨噬细胞的结构型iNOS活性及内皮细胞的iNOS活性无明显影响.(3)新精氨酸类似物对于巨噬细胞iNOS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新精氨酸类似物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iNOS抑制剂.

  • IgA肾病内皮源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洪权;丁瑞;陈香美;吕杨

    目的 研究内皮型NO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北方地区(汉族:北京,天津,河北)296例IgA患者、310例正常对照两组人群的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VNTR)4a/b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两组间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eNOS基因的可变串联复序列表现为eNOS4a/4a,eNOS4b/4b,eNOS4a/4b 3种基因型.IgA肾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eNOS基因4a/b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NOS基因内含子4 VNTR多态性与IgA肾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无明显关联.该多态性在IgA肾病遗传因素中的地位尚难以确定,其参与IgA肾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可能存在种族或地域异质性.

  • 大豆异黄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低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世伟;张立实;张红敏;冯晓凡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低度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大豆异黄酮改善肥胖性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高脂饲料诱导的IR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3个SIF组(50、150及450mg/kg·b.w.).各组给予相应受试物1月,禁食过夜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各大鼠,分离肾周及睾周白色脂肪.酶法检测各组动物空腹血糖,放免法检测空腹血胰岛素IL-6及TNF-α,酶免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抵抗素与脂联素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0mg/kg·b.w.与450mg/kg·b.w.组的内脏脂肪/体质量比、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TNF-α及抵抗素含量明显降低;450 mg/kg·b.w.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6及提高脂联素的含量;3个SIF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SIF具有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体内脂肪沉积、调整脂肪源低度炎症介质的分泌而实现的.

  • 组织芯片检测甲状腺转录因子-1蛋白在肺癌细胞核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作者:白晓燕;申洪

    目的 揭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蛋白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方法 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20例正常成人肺组织、15例胚胎肺组织、100例肺癌原发灶及其相应的55例淋巴结转移灶的765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TTF-1蛋白的表达.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试组织芯片上TTF-1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胚胎肺泡上皮细胞核TTF-1阳性单位(PU)值小于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不同类型肺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均小于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肺腺癌和肺小细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均大于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肺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大于肺大细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肺的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均大于其癌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P<0.001,P<0.05);肺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与其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基本相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与肺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和患者性别无关(P>0.05);TNMⅡ-Ⅳ期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大于Ⅰ期(P<0.001).结论 TTF-1的表达量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核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并依次减少;肺癌细胞核TTF-1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类型差异性,腺癌和小细胞癌相对较高,鳞癌和大细胞癌极少;TTF-1胞核高表达的肺癌易发生转移,TTF-1胞核高表达的肺的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癌细胞为具有明显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Fas及FasL蛋白表达变化及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作者:庄永敬;徐小平

    目的 研究大鼠肝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保护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缺血预处理的模型.随机分成3组:①为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术后在分析各组肝组织Fas及FasL蛋白表达变化的同时,检测血清ALT及AST的活性.并在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Fas及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IP+IR组轻度增高.IR组ALT及AST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而与IR组比较,IP+IR组ALT、AST活性明显较低(P<0.05).电镜下观察到IR组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的凋亡损伤改变,而IP组改变较小.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损伤.

  •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李亦蕾;晏媛;谭亚非;许重远;陈志良

    目的 运用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定性和定量方法,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RP-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10批样品.色谱条件为:Hypersil BDS C18分析柱(5 μm,250mm×4.6 m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磷酸盐缓冲液(磷酸调pH为3.2),流动相A梯度洗脱(10%-80%乙腈),分析时间40 min,时间为0、38、40 min,A(%)为10%、80%、80%;柱温35℃;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10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样品得到的色谱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可作为定性鉴别的指标峰;通过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3、4和8号峰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咖啡酸和阿魏酸,复方蒲公英灌肠液中咖啡酸的含量为(63.7-136.8)μg/ml.结论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结合咖啡酸的含量测定用于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

  • 细胞穿透肽核靶向运输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转导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海玉;郭爱华;刘志锋;刘瑜;刘靖华;邓鹏;李志杰;刘亚伟;姜勇

    目的 构建基于细胞穿透肽靶向细胞核运输的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蛋白转导功能.方法 在带His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HE(pET14b-His-EGFP)基础上,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依次含细胞穿透肽(CPP)、连接子、核定位信号(NLS)序列和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14b-HC(L)NE(pET14b-His-CPP-Linker-NLS-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后、用Ni2+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透析、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的真核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其在活细胞的蛋白转导功能.结果 酶切、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有效表达;蛋白转导实验可见融合蛋白可快速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并且这种内化转导功能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基于细胞穿透肽的蛋白表达运输载体,建立了可携带外源蛋白进入细胞浆及细胞核的运输系统,为研究蛋白或多肽的细胞内功能以及运输药物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工具.

  • 精氨酸对糖尿病的作用观察

    作者:吕伟明;雷尚通;张强;张赟建;王深明;石汉平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前者以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后者注射等量溶剂;7 d后上述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精氨酸治疗组及盐水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精氨酸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L-精氨酸1 g/kg,盐水治疗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d后动物安乐死.观察动物血浆蛋白、精氨酸及葡萄糖浓度,动物体质量、摄食量及饮水量.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血浆蛋白及精氨酸减少、体质量下降、血糖升高、摄食量及饮水量增加;与盐水组比较,糖尿病大鼠经精氨酸治疗后体质量及血糖无显著变化,摄食及饮水量明显减少,血浆蛋白及精氨酸增加;除精氨酸水平升高外,正常大鼠经精氨酸治疗后上述其他参数无变化.结论 精氨酸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之多饮、多食症状,但对血糖及体质量无影响.

  • 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吴正蓉;翁德胜;丁彦青;韩慧霞;朱梅刚

    目的 探讨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位于右心房并向上下腔静脉延伸、部分与左心房壁相连,镜下为弥漫性增生的异型淋巴细胞,瘤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间有瘤巨细胞.细胞核呈泡状,核膜厚,可见清晰的核仁.免疫组化CD20(++)、CD79a(+).结论 原发性心脏恶性淋巴瘤罕见,病因学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绝大多数为B细胞系淋巴瘤,预后较差.

  • 无关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范志平;杨凯;刘启发;孙竞;徐丹;张钰;魏永强;叶昌雄;江千里;孟凡义

    目的 评价无关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移植的造血重建、T细胞重建、感染、GVHD及疗效的差异.方法 46例患者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其中16例患者接受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组),30例患者接受无关供者骨髓移植(骨髓组).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患者的T细胞免疫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白细胞(WBC)和血小板(BPC)重建时间,T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白血病复发、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 除1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未造血重建外,其余45例均获得造血重建.外周血组和骨髓组WBC重建时间分别为+(12.81±4.15)和+(16.21±3.09)d(P=0.003);白细胞重建时间分别为+(15.50±6.91)和+(20.31±7.19)d(P=0.035),外周血组白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均快于骨髓组.外周血组和骨髓组患者移植后1、3、6、9、12月的T细胞重建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组和骨髓组的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50%和50.0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644).外周血组与骨髓组急性GVHD(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6.25%和70.00%,其中Ⅲ-Ⅳ°aGVHD的发生率在二组分别为18.75%和13.79%;在可统计的患者中,慢性GVHD(cGVHD)的发生率外周血组为30.77%(4/13),骨髓组为36.36%(8/22),aGVHD和cGVHD发生率二组比较均无差异(P值分别为0.456和0.413).非白血病复发移植相关死亡率外周血组和骨髓组分别为18.75%和33.3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95).外周血组与骨髓组移植后分别有3例和2例复发,二者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226);移植后2年DFS在外周血组与骨髓组分别为62.19%和56.2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615).结论 无关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比骨髓移植迅速,但两者间移植后T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GVHD及DFS并无显著性差异.

  • 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对左侧结肠癌梗阻患者Ⅰ期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世雄;吴印爱;郑镇木;刘献堂;龙江山

    目的 确定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对左侧结肠癌梗阻患者Ⅰ期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上预防吻合口漏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4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术后扩肛组和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组3个组,观察梗阻性左侧结肠癌梗阻患者一期切除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结果 术后扩肛组、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组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自术后3 d,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组组患者各指标开始显著低于术后扩肛组(P<0.05).结论 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能有效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及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间接反映了该法可以促进左侧结肠癌伴梗阻患者一期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可做为预防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 喉癌的CT诊断与分期

    作者:李贻卓;吴秋良;黄子林;魏一飞;钟锐;陈林;梁少萍;吴沛宏

    目的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喉癌的精确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分析喉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喉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对51例经病理证实的在同一条件下行CT检查的喉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3例,年龄范围39-84岁,平均年龄57.7岁,中位年龄58岁.采用薄层、屏气技术.扫描范围自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在常规横断面基础上行多平面重组.结果 声门上型16例(占31.4%),声门型29例(占56.8%),声门下型癌0例,跨声门型6例(11.8%).CT诊断T1期11例,T2期17例,T3期10例,T4期13例.喉癌的CT分期与临床分期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加上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喉部结构及病变浸润的范围与程度,可为横断面像提供很好的补充,使CT对喉癌的定位与分期更为可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 不同新鲜气流量对诱导期异氟醚药效学的影响

    作者:陈明全;靳三庆;王钟兴

    目的 探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FGF)对诱导期异氟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9岁,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FGF分别为1、2、3 L/min;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异氟醚挥发器设定浓度(Co)分别为1%、2%,依次记为Ⅰ 1、Ⅰ 2、Ⅱ1、Ⅱ2、Ⅲ1、Ⅲ2(1、2分别代表Co为1%、2%)6个亚组.气管插管后分别在不同FGF下吸入不同浓度的异氟醚,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每3min记录一次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BIS,同时记录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呼吸道异氟醚的吸入浓度(CIiso)和呼出浓度(CEiso).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刺激病人,观察完毕开始手术.术后随访有无术中知晓发生.结果 不同组别、不同亚组、不同时间点B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与CIiso和CEiso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4和R=-0.893.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在Ⅲ组和Ⅰ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1组与Ⅱ2组、Ⅰ 1和Ⅰ 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无1例使用阿托品.手术后访视无1例术中知晓.结论 在完成麻醉诱导到手术开始,中等FGF(1-3 L/min)下吸入1%或2%异氟醚都能使病人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相对低流量(1、2L/min)下吸入异氟醚的低血压发生例数要比相对高流量时(3L/min)少.FGF、Co越高,麻醉深度加深越快,同时对血压的影响越大.

  • 吡柔比星在体外胃癌组织温热化疗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晓光;傅军;郑航;李国新;罗荣城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和其他化疗药物的对胃癌组织温热协同作用,探讨化疗药物与温热化疗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36个病例的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建立人胃癌组织体外立体培养作用模型,MTS-PMS比色法检测组织培养物活性以了解化疗药物以及温热化疗的抑瘤效果.HE染色研究评价药物对胃癌组织在组织形态学上的改变.结果 顺铂、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对胃癌组织的杀伤均具有较强的温热协同关系(P=0.000),吡柔比星单独处理和温热协同处理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其他3种药物抑制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吡柔比星和温热协同处理效果与胃癌病例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00),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术前CEA水平无关(P>0.05).HE染色表明,吡柔比星和温热处理后,胃癌组织大部崩解,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核固缩,胞浆散失.结论 THP对胃癌组织具有良好的温热协同效应和肿瘤杀伤效果,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价值.

  • 不同新鲜气体流量对潮气量及通气相关参数的影响

    作者:靳三庆;陈明全;王钟兴

    目的 观察新鲜气体流量(FGF)对不同类型麻醉机输出潮气量和通气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下拟行脑部手术病人40例,年龄18-60岁.根据使用麻醉机的类型随机分为两组:潮气量非补偿型麻醉机(A组);潮气量补偿型麻醉机(B组),每组20例.在FGF为1 L/min时调整每个病人的设定潮气量(VTs),使A组病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8-42 mmHg,B组病人PETCO2维持在30-35 mmHg,VTs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固定不变.两组呼吸频率均为12/min,I∶E为1∶2.20 min后依次调整FGF为2、3、4、5、6 L/min.每次FGF通气20 min,每5 min观察记录吸入潮气量(VTi)、呼出潮气量(VTe)、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肺顺应性(C)和PETCO2.结果 A组随着FGF增大,潮气量、VTe、Ppeak、Pplat、PEEP均随之增大,而PETCO2随之减少,且在不同FGF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顺应性基本不变(P>0.05);潮气量、Vte均与FGF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B组随着FGF增大,潮气量、VTe、Ppeak、Pplat、PEEP、PETCO2、肺顺应性的变化非常小,在不同FGF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FGF对潮气量补偿型和非补偿型麻醉机的实际输出潮气量和通气相关参数的影响不同.当FGF增加时,潮气量非补偿型麻醉机的输出潮气量随着增加,PETCO2则减小,其他各通气相关参数都会发生改变;而潮气量补偿型麻醉机的各通气相关参数不会随着FGF的改变而改变.

  • 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智桓;雷达;周万兴

    目的 探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和中位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9.54%,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P=0.049),对照组和治疗组中位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9.5和6.5 d(p=0.035).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血压偏低、轻微头晕,休息后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加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表现

    作者:许鹏君;许乙凯;陈大朝;戴琳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及1例病变未见明显增强,其余病灶均有明显强化,6例在多排CT上可以看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呈略高、等或略低密度.20例病灶中,13例伴有中心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7例未见中心瘢痕.其他特殊的影像表现有:多FNH结节2例,假包膜样强化2例,钙化1例,中心坏死1例.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多排CT对显示FNH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较强优势,可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

  • 雌孕激素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新宇;李文玲;张金玉

    目的 通过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观察雌、孕激素对其瘦素受体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卯时留取卵泡液,分离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培养至第3天加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或孕酮,继续培养2 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将颗粒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经流式细胞式检测其瘦素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所检测各浓度17-β雌二醇、孕酮均能增强颗粒细胞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17-β雌二醇作用高峰浓度为1μg/ml,孕酮作用高峰浓度为1 ng/ml.结论 雌孕激素在体外可增强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提示瘦素可能参与卵巢功能的调节,为深入研究瘦素在卵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郭津含;唐红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实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7例,对照组43例,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其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舒张早、晚期大运动速度Em、Am及Em/Am比值;采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大血流速度E、A、E/A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结果 2型糖尿病组Em和Em/Am比值明显减低、A增高、E/A减低、等容舒张时间延长;Em/Am与E/A具良好相关性;PW-DTI和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对2型糖尿病患者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94.81%、79.22%(P<0.005).结论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与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均可检测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能够识别假性正常化模式,提高左室舒张功能异常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从而为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更早期的诊断依据.

  •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作者:尹玉竹;谌小卫;李小毛;侯红瑛;史众杰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 肿瘤相关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崔彦芝;韩亚光;罗荣城;杨海青;姜达

    目的 建立肿瘤相关性抑郁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生化指标.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前后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分养大鼠抑郁症模型,制备大鼠肿瘤相关性抑郁模型.采用开场试验检测大鼠的行为性抑郁,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同时监测体质量、皮下肿瘤大小,糖水消耗试验.结果 大鼠接受慢性应激后出现显著的抑郁,表现为在中央区域活动显著减少,总的活动路程减少,休息时间延长和活动时间缩短,在停止应激后的第12 d抑郁仍维持较高程度.抑郁大鼠糖水消耗量减少.抑郁模型组海马5-HT分别为(239.6±11.4)、(237.9±14.4)、(196.7±17.2)ng/g均低于肿瘤对照组(292.9±20.2)ng/g;4组大鼠均生长肿瘤.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动物模型,荷瘤鼠存在明显的行为性抑郁及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是研究抑郁对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影响的理想平台.

    关键词: 肿瘤 抑郁 动物模型
  • 环氧化酶2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作者:李祖国;刘腾飞;谢卫兵;周军;余力;丁彦青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在人大肠癌细胞系及大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意义.方法 培养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肠癌细胞系SW480和SW620细胞,收集50例大肠癌石蜡组织,50例淋巴结转移性大肠癌石蜡组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的方法研究环氧化酶2在不同转移能力人大肠癌细胞系及原发人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环氧化酶2蛋白在SW480和SW620细胞株中均阳性表达;环氧化酶2mRNA在SW620比SW480细胞中表达增高,表达量的平均倍比关系为2.268.环氧化酶2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的异常表达高于原发大肠癌石蜡组织,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氧化酶2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处理对策

    作者:梅志雄;郑军生;许成芳

    目的 了解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况,产后出血的发生,以及处理对策.方法 120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和62例有医学指征需要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心理状况,同时观察其产后出血量.结果 (1)两组孕妇存在焦虑情绪,而要求剖宫产组的焦虑状态超过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要求剖宫产组孕妇存在抑郁倾向;(2)两组孕妇在对分娩恐惧及惧怕疼痛两点上有差别;(3)两组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通过对社会因素的调查,有目的 的引导孕妇对分娩的正确认识,缓解她对分娩的心理压力.

  • 孕34-36+6周合并胎膜早破的处理比较研究

    作者:吕小燕;彭朗鸣;尹春艳;李秋玲;胡玉凤

    目的 对孕34-36+6周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比较引产与观察两种方法,何者更为合理.方法 对孕34-36+6周并胎膜早破产妇4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催产素引产组(25例)及观察组(21例).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时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差异,母亲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延长(P<0.01),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认为孕34周以上合并胎膜早破积极引产处理是安全的,可以降低母亲及新生儿发病率.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引产 早产
  • 中药内治外洗治疗妊娠期皮肤瘙痒症50例

    作者:霍彬;曹海利

    笔者自2001年~2005年自拟中药方治疗妊娠期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及高泌乳素血症1例报道

    作者:关美萍;沈洁;李晨钟;谢翠华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而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性破坏,二者发病机理不同,临床上一般很少合并出现,故将本院收治的1例在桥本甲状腺炎基础上出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罕见病例报告如下.

  • 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苏顺清;戴新明;朱雁;莫伟胜

    目的 观察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2005年,应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3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3例,跟外侧血管岛状皮瓣2例.结果 1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2 cm坏死,皮瓣面积大为8 cm×15 cm,小为3 cm×4 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 带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比较

    作者:钱晶;蒋春雷;钱友庆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及22例开腹结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比开腹组术中失血量少,平均手术时间长,病人术后镇痛时间较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淋巴结切除数、切缘阳性率、术后28 d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术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蔡开灿;王文林;王振康;王武军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12年间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其中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包括12例单纯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13例在心脏病基础上引发的感染心内膜炎;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3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 广东省人民医院2005年门诊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与分析

    作者:李桃;佃少娜;罗宇芬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抗感染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药品管理数据库中提取2005年门诊病人处方,就抗感染药物处方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各类抗感染药物应用人次比例、各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全年平均为25.50%;联用抗感染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全年平均为26.79%;抗感染药物占总金额全年平均为15.94%;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全年大于6个月的前10名品种是:口服利巴韦林、头孢呋辛酯片、口服头孢克罗、口服头孢拉定、口服克林霉素、口服克拉霉素、口服阿奇霉素、头孢他美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左氧氟沙星针;各类抗感染药物使用人次比例前5名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抗病毒类.结论 我院门诊应用抗感染药物基本合理,但还存在有些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率过高、一线药物比例较低、个别抗菌药物使用较为集中等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