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남방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254
  • 国内刊号: 44-16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
  • 曾用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敏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组织蛋白酶B通过TLR4非依赖途径调控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内炎症的激活

    作者:冯盼盼;朱韦;陈楠;李培志;何堃;龚建平

    目的 研究组织蛋白酶B在LPS引发小鼠脓毒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动物生存实验观察:采用腹腔注射致死剂量LPS(54 mg/kg)法,WT小鼠随机分为3组,TLR4-/-小鼠随机分为3组,两种小鼠的各组均依次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致死剂量组(LPS)及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CA-074预处理组(CA-074+LPS),观察小鼠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脓毒血症实验采:用大剂量LPS(20 mg/kg)腹腔注射法,其余处理及分组同前,各组小鼠造模结束后:(1)肝脏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变化;(2)检测肝脏Kupffer细胞胞质内组织蛋白酶B的蛋白水平及活性;(3)检测血清中IL-1α、IL-1β、TNF-α、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经致死量LPS打击后,TLR4-/-小鼠生存时间延长至84 h,明显长于WT小鼠,但仍无法完全抵抗致死量LPS的打击,CA-074预处理可分别延长WT和TLR4-/-小鼠的生存时间至60和132 h.大剂量LPS刺激后,WT及TLR4-/-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Kupffer细胞胞质中组织蛋白酶B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其在胞质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IL-1α、IL-1β、TNF-α以及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增高(P<0.05);各CA-074预处理组,肝细胞坏死减轻,Kupffer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胞质内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1α、IL-1β、TNF-α以及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大剂量LPS刺激组(P<0.05).结论 在大剂量LPS诱导的脓毒血症中,存在非依赖TLR4受体的炎症通路的激活过程,组织蛋白酶B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miR-45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增殖、侵袭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黎文华;冯赟;马振增;陆伦根

    目的 研究miR-45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增殖、侵袭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iR-454-3p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过表达miR-454-3p.应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脾脏注射结肠癌细胞构建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研究过表达miR-454-3p对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iR-454-3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上调miR-454-3p表达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小鼠过表达miR-454-3p组中肝转移结节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miR-454-3p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miR-454-3p可能通过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进而促进肿瘤的肝脏转移,从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展进程.miR-454-3p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新的潜在标志物.

    关键词: 结肠癌 侵袭 转移 小RNA
  • 肿瘤样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张丹;何大维;李典;唐波;胡东;郭文浩;王璋;沈炼桔;魏光辉

    目的 探讨Piwil2诱导肿瘤干细胞(Piwil2-iCSC)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肿瘤样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超速离心法提取Piwil2-iCSCs外泌体,透射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及外泌体摄入实验检测外泌体形态、直径、标志蛋白表达及作用途径.将hucMSCs分为对照组、PBS干预组和外泌体干预组(Exo),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cMSCs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经Piwil2-iCSCs外泌体长期干预的hucMSCs的染色体结构.结果 透射电镜可见Piwil2-iCSCs外泌体大小均匀,直径在50~100 nm,呈形态较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小体,粒径分析显示外泌体直径分布集中在在100~200 nm;Western blot显示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CD63和piwil2蛋白阳性表达;外泌体摄入实验表明外泌体进入细胞发挥作用.与对照组和PBS干预组相比,Exo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多(P<0.05),划痕愈合速度加快(24 h,P<0.05;48 h,P<0.01),侵袭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经Piwil2-iCSCs外泌体干预后的hucMSCs细胞MMP2(P<0.05 vs PBS干预组,P<0.01 vs对照组)、MMP9蛋白水平表达增高(P<0.05),但染色体核型仍是46XY,无异常.结论 肿瘤样干细胞Piwil2-iCSC外泌体能促进hucMSCs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但是未出现肿瘤样异质性改变.

  • 丙戊酸钠通过激活miR-34c-5p/ATG4B信号通路抑制SH-SY5Y细胞自噬

    作者:戴旭芳;闫小晶;谢鹏;连继勤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SH-SY5Y细胞中miR-34c-5p/ATG4B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及对自噬的影响.方法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然后使用不同剂量VPA处理SH-SY5Y细胞24 h,采用定量PCR分析VPA处理对ATG4B mRNA与miR-34c-5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分析VPA处理对ATG4B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含ATG4B启动子片段的报告质粒转染SH-SY5Y细胞,然后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VPA处理对ATG4B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用VPA单独或联合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分别处理SH-SY5Y细胞不同时间,定量PCR分析检测不同处理对ATG4B mRNA稳定性的影响,用VPA单独或联合miR-34c-5p抑制剂处理细胞24 h,通过检测不同处理对ATG4B表达变化的影响,进而判断miR-34c-5p在VPA下调ATG4B表达中的作用,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对LC3-II表达的影响,分析细胞自噬水平变化.结果 VPA可剂量依赖性降低SH-SY5Y细胞中ATG4B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VPA处理不影响SH-SY5Y细胞中ATG4B的启动子活性(P>0.05),但显著下调其mRNA的稳定性(P<0.05).同时,VPA处理明显增强SH-SY5Y细胞中miR-34c-5p的表达水平(P<0.05).使用miR-34c-5p抑制剂与VPA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可逆转VPA对ATG4B表达的下调作用.VPA处理还下调了SH-SY5Y细胞中LC3-II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VPA可能通过激活miR-34c-5p/ATG4B信号通路而抑制SH-SY5Y细胞自噬.

  • 抑制极光激酶活性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作者:朱桥华;罗美华;周成宇;陈智贤;黄维;黄江远;赵淑芬;于新发

    目的 探讨极光激酶抑制剂Danusertib(Danu)对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anu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确定Dan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anu对HepG2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自噬相关效应蛋白和通路蛋白的表达.采用氯喹抑制自噬以明确其所起作用.结果 Danu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24 h和48 h的IC50分别为39.4μmol和14.4μmol.Danu通过上调p53及p21的表达和下调Cyclin B1及CDC2的表达引起HepG2细胞出现G2/M周期阻滞和异倍体,通过上调Bax、Puma、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 PARP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和下调Bcl-xl及Bcl-2的表达引起HepG2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上调AMPK信号通路和和抑制PI3K/PTEN/AKT/mTOR信号轴引起HepG2细胞出现自噬.采用氯喹抑制自噬后,能够增强Danu对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Danu能够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引起G2/M细胞周期阻滞,导致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效果.Danu能够引起细胞保护性自噬.

  • 敲低Fascin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及裸鼠的成瘤能力

    作者:李娴;李姗姗;王新新;赵素容;刘浩

    目的 研究敲低Fascin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Fascin siRNA慢病毒(干扰组)和阴性对照慢病毒(阴性组)感染宫颈癌CaSki细胞,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ascin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评价干扰效果.MTT方法测定Fascin敲低对CaSki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取对照组、阴性组、干扰组CaSki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移植瘤生长体积和质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urvivin、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p21蛋白水平.结果 Fascin siRNA慢病毒感染后的CaSki细胞中Fascin mRNA和蛋白水平低于没有感染的CaSki细胞(P<0.05).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对CaSki细胞中Fascin mRNA和蛋白水平没有影响.敲低Fascin后的CaSki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干扰组CaSki接种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也降低,移植瘤组织中PCNA、survivin、CDK4蛋白水平降低,p21蛋白水平升高.阴性组CaSki细胞接种对细胞增殖、裸鼠成瘤能力及移植瘤中PCNA、survivin、CDK4、p21蛋白水平没有影响.结论 敲低Fascin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和裸鼠成瘤能力.

  • 0.5%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在阴道黏膜的毒性试验

    作者:刘丽诗;韩凯;王琦;高琰;王晶莹;曾抗

    目的 考察0.5%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在阴道黏膜的安全性.方法 (1)刺激性试验:将12只新西兰兔均分为3组,分别予生理盐水(NS)、0.5%鬼臼毒素酊剂(POD-T)和0.5%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阴道给药10 d后取阴道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Eckstein评分标准进行评估.(2)急性毒性试验:将20只SD雌性大鼠均分2组,分别予赋形剂和POD-NLC,以300倍临床剂量在24 h内分3次阴道给药,连续观察14 d后解剖并计算脏器系数.(3)长期毒性试验:80只SD雌性大鼠均分4组,分别予赋形剂、低剂量POD-NLC(15倍临床剂量)、中剂量POD-NLC(30倍临床剂量)和高剂量POD-NLC(60倍临床剂量).连续13周每日阴道给药1次,每周记录体质量,给药结束后对每组2/3的大鼠进行抽血化验、解剖并计算脏器系数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观察药物延迟毒性,每组剩余1/3的大鼠停药观察2周后做同前处理.结果 (1)刺激性试验:0.5%POD-NLC对阴道黏膜为极轻刺激性,0.5%POD-T为中度刺激性;(2)急性毒性试验:赋形剂组与POD-NLC组大鼠相比,各器官的脏器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长期毒性试验:赋形剂组与POD-NLC各剂量组大鼠的一般表现、行为活动、体质量变化、血常规、血生化、重要器官脏器系数及肝脏病理未见明显异常,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D-NLC在阴道黏膜用药刺激性较小,对机体无明显的急性及长期毒性,有较高的安全性.

  • 基于局部灰度差异的快速自适应活动轮廓模型分割腮腺导管

    作者:邓旋;兰天俊;张明慧;陈之锋;陶谦;卢振泰

    目的 研究一种基于局部灰度差异的快速自适应活动轮廓模型腮腺导管图像分割算法.方法 本研究在LBF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轮廓内外局部灰度的均值差异作为驱动演化曲线的能量项,并且将局部灰度方差差异代替λ1、λ2作为能量参数值的控制项,同时还引入两种不同邻域大小的局部相似因子,来克服图像灰度不均匀和边界模糊的影响以提高分割效率.结果 该算法在分割图像时,能够根据内外局部灰度均值差异和方差差异自适应地调节演化方向、速度以及内外部区域能量所占权重,在面对复杂梯度边界区域时亦能够检测出真实边界,使演化曲线快速精确地逼近目标边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明显优于现有的几种分割算法,能够实现快速精确地分割腮腺导管图像并且保留图像细节.

  • 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的影响

    作者:王丽君;杨熹婷;张怡;廖丁莹;赵琳;王建明

    目的 通过比较角膜缘不同距离的透明角膜切口(CCI)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变化的影响,探究CCI距离角膜缘的安全距离范围.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4例(44眼),根据术后CCI距离角膜缘的距离分为两组,A组(距离为1~1.5 mm),B组(距离为0.5~1 mm),每组各22例.评估分析两组术后视力、术源性散光(SIA)、角膜相差及眼前节参数.结果 A、B两组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的前房深度(ACD)较术前加深(P<0.05),前房角度(ACA)较术前增加(P<0.05).A、B两组间的术后UCVA、BCVA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SIA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的术后角膜总相差RMS值、总低阶像差RMS值、总高阶像差RMS值、球差(Z40)、水平三叶草(Z33)、垂直三叶草(Z3-3)、水平慧差(Z31)及垂直慧差(Z3-1)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的术后ACD、ACA、前房容积(ACV)及中心角膜厚度(C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CI位置在距离角膜缘内0.5~1 mm与距离角膜缘内1~1.5 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两种CCI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视觉质量相当.结果提示角膜缘内0.5~1.5 mm是CCI的安全距离范围.

  • 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可导致对侧椎动脉代偿性血流减少

    作者:梁毅仪;丘丽雅;谢静芳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盗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7月合并单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或闭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37例)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资料,总结其盗血类型、病变锁骨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对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束臂试验结果,以无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为对照组(39例),比较各组间盗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 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盗血情况如下:无盗血5例,Ⅰ期22例,Ⅱ期7例,Ⅲ期3例.对照组:Ⅰ期17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两组盗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431,P=0.002).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的对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为43.91±17.43 cm/s.与对照组53.56±17.45 c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06).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的束臂试验阴性率为35.1%(13/37),对照组的束臂试验阴性率为7.7%(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3,P=0.003).结论 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可导致对侧椎动脉代偿血流减少,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减轻.

  • 进展期鼻咽癌(III-IVb期)远处转移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作者:张璐;罗小宁;莫笑开;黄文慧;梁长虹;张水兴

    目的 基于临床参数构建多参数模型以评估进展期鼻咽癌远处转移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9月~2015年6月期间,经活检证实为鼻咽癌的AJCC分期为Ⅲ~Ⅳ期(M0)的14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其中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34例;中位年龄为41岁;同步放化疗126例,非同步放化疗14例;诱导化疗40例.采用了LASSO(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选取与进展期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相关因素,并基于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在总的18个临床参数中,选出了5个与进展期鼻咽癌远处转移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治疗前血清EBV DNA,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治疗前血清VCA-IgA抗体,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基于以上5个临床参数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值=1.73×EBV DNA+0.54×NLR+0.38×VCA-IgA-0.95×同步放化疗-2.37×诱导化疗+0.51,高低风险的佳划分节点值是-0.62,预测效果显著(P<0.01).结论 进展期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评估模型可作为一项可靠的常规临床评估工具,能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治疗中提供决策支持.

  • 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的影响

    作者:胡顺金;王东;张芮;曹媛茹;金华;茅燕萍;魏玲;任克军;章雪莲;王亿平

    目的 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Klotho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终实际完成6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蓉黄颗粒,温水冲服,3次/d,1袋/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FGF23、FGFRs及Klotho蛋白,同时检测正常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KD-MBD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节点中医证候积分值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仅治疗12周末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血清Ca、P、iPTH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在治疗12周末,血清Ca升高,血清P、iPTH降低(P<0.05).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颗粒可显著改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有效防治CKD-MBD,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显著改善患者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 血流感染O16-ST131和O25b-ST131型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系统发育群及耐药性

    作者:钟一鸣;张晓荷;刘文恩;杨芳;晏群;刘清霞;李艳明;李虹玲;邹明祥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ST131型菌株的流行,及其与非ST131耐药性是否存在差异,ST131感染者与非ST131感染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通过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12月血流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非重复菌株144株,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系统发育分群,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进行ST131菌株筛选及O血清型分型,收集144例患者的临床信息,比较ST131感染者与非ST131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采用Vitek2 compact药敏分析仪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 系统发育分群结果显示,144株大肠埃希菌菌株以B2群为主,占41.0%(59/144),其次分别为F群、B1群和E群,分别占16.7%(24/144)、13.9%(20/144)和13.2%(19/144);其中9株(6.3%)属于ST131型,包括8株O25b-B2-ST131和1株O16-B2-ST131;9例ST131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有7例,占77.8%.ST131感染者的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与非ST131感染者相似.ST131型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但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以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50%,ESBLs阳性率达77.8%,多重耐药率高达88.9%,并高于非ST131型菌株,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血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B2群和F群为常见系统分群,ST131型菌株检出率较低,国内首次在血流感染中分离出O16-ST131菌株,ST131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与非ST131感染者相似,ST131型菌株多重耐药率及ESBLs阳性率高,应引起重视.

  • P2X7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陈永和;苏宝倡;尚孟乔

    目的 研究P2X7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诊断价值及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方法 以骨关节置换病人滑膜组织为对照组(n=2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为病例组(n=25),qRT-PCR法检测骨关节置换病人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P2X7受体相对表达;特异性敲低P2X7受体的小分子干扰RNA干扰P2X7受体研究其对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作用;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水平.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P2X7受体水平明显高于骨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滑膜组织P2X7受体水平,其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P2X7受体水平与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水平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P2X7受体后明显抑制MH7A滑膜细胞的IL-1β和IL-6分泌.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P2X7受体水平升高,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诊断价值,阻断P2X7受体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和炎症反应.

  • 序贯法测定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甲状腺手术神经监测的大剂量

    作者:陈永杰;黄连军;李扬;仝黎;王晓晨;胡克石;冯泽国

    目的 利用序贯法探讨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不影响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大输注剂量,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28例行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患者序贯地进行试验.术中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手术中当TOF值升至75%以上时开始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以5.43μg·kg-1·min-1为起始剂量,根据前一例患者对神经功能监测仪的反应来上调或者下调下一例患者的米库氯铵输注剂量.通过Brownlee上下序贯法来计算求得米库氯铵的LD50及95%CI.结果 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且不影响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LD50为8.94μg·kg-1·min-1,95%置信区间为8.89~8.99μg·kg-1·min-1.9例(32.1%)患者诱导后出现一过性胸前皮肤发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插管困难及术中体动.结论 在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的甲状腺手术中,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且不影响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LD50为8.94μg·kg-1·min-1,95%置信区间为8.89~8.99μg·kg-1·min-1.术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肾移植受者、慢性肾脏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对比

    作者:叶桂荣;周敏捷;于立新;叶俊生;姚琳;史丽莎

    目的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移植受体的免疫调节相关,但目前对肾移植受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的研究却很少.方法 我们通过对粪便标本的16S rRNA V3可变区进行深度测序,分析16例肾移植受者(TR)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并与84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人群肠道菌群进行比较,以进一步了解肠道菌群的特点.结果 TR与CKD肠道菌群结构相似,菟丝子科、漆树科、芸香科和粪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TR、CKD中类杆菌、蛋白杆菌、梭形杆菌和肠杆菌科的丰度均有所增加.功能比较显示TR和CKD患者糖代谢显著增加,辅因子、维生素、细胞活力和遗传信息处理显著降低.TR和CKD相比也有轻微差异.TR中蛋白细菌和肠杆菌科的丰度,以及涉及转运系统成员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途径都显著高于TR.我们发现拉氏囊藻科和微囊藻科的几个有益菌属与临床标志物(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对TR中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进行了分析,提示TR中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患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肾移植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更前瞻性的研究将有助于预测移植术后的临床反应.

  • 首诊慢阻肺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彭显如;黄敏於;赵文驱;袁亚飞;李博厚;叶艳梅;粱健鹏;朱顺芳;刘来昱;蔡绍曦;赵海金

    目的 调查南方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从出现症状至确诊的时间(错失早期诊断时间),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筛选我院2015年5月~2018年2月临床首次确诊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和哮喘慢阻肺重叠(ACO)诊断基于GOLD指南和欧洲标准,按照GLOD指南进行肺功能分级.结果 入组慢阻肺患者803例,平均年龄61.8±9.9岁,男性726例,女性77例,入组对象平均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为3(0.5,8)年;根据GOLD标准,诊断为慢阻肺中度及以上占比85.2%,重度及以上占比为48.3%,其中47.0%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进一步诊断ACO为295例,占36.7%.ACO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为3(1,9)年,相比慢阻肺3(0.5,8)年,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入组对象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肺功能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首诊慢阻肺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需加强早期识别.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脑功能

    作者:邱丽君;谭相良;邹梦晨;劳斌昌;许乙凯;薛耀明;高方;曹瑛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局部一致性(ReHo)与糖尿病无神经病变患者的差异,分析脑功能活动改变与DPN的关系.方法 纳入36例DPN患者,分为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组(Painful DPN组)20例,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组(Painless DPN组)16例,对照组为16例糖尿病无神经病变(Non-DPN组)患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一般临床指标检查、认知与情绪量表评估及脑部rs-fMRI扫描.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组ReHo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三组间比较,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Non-DPN组相比,Painful DPN组及Painless DPN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Non-DPN组相比,Painful DPN组左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后回ReHo升高,后扣带回、右侧顶下回、左侧顶上回ReHo降低(P<0.05).与Non-DPN组相比,Painless DPN组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上回ReHo升高,左侧丘脑ReHo降低(P<0.05).Painful DPN组与Painless DPN组间ReHo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PN患者存在多个脑区及默认网络区域神经元活动的局部一致性改变,左侧颞下回可能是其功能代偿脑区.Painful DPN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能与右侧中央后回神经元活动异常相关.

  • 钝性暴力、心肺复苏、急性心梗致心脏破裂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

    作者:王殿深;张付;孟运乐;余彦耿;周恺;孙乐平;缪麒;李冬日

    目的 探讨钝性暴力、急性心梗及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为法医病理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中心自2013~2017年法医病理解剖心脏破裂案例共44例,包括心包完整的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11例、心梗致心脏破裂9例、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4例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20例,分别对心脏破裂部位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心包积液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形态多样,部位不确定,可有多处破裂,大多伴有肋骨或胸骨骨折,心包积液量可多可少,镜下见出血、心肌收缩带坏死等病理学改变.心肺复苏所致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心尖处,略呈斜行,伴有肋骨骨折或胸骨骨折,心包积血量少且没有凝血块,镜下仅见少许出血.心梗致心脏破裂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与心肺复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左室壁,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及附壁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显著高于钝性暴力、心梗及心肺复苏(P<0.05).结论 心脏破裂处的出血、炎细胞浸润、附壁血栓形成等及心包积血中有凝血块是生前损伤的依据.

  • 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作者:莫晓飞;梁慧明;肖艳红;文依;袁毅;靳三庆

    目的 探讨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回肠造口关闭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镇静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镇静组静脉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0.6 mg·kg-1·min-1,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2~3分时调整为维持量3 mg·kg-1·h-1,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使用状态焦虑量表(SAI)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天分别评定患者术前和术中焦虑程度;记录入室安静5 min(T0)、椎管内穿刺时(T1)、穿刺完成平卧位时(T2)、给静脉药后20(T3)、40(T4)、60(T5)s、手术开始后2(T6)、4(T7)、6(T8)、8(T9)、10(T10)、40(T1)min患者的MBP、HR、SpO2、OAA/S评分以及脑功能状态指标:小波指数(WLi)、焦虑指数(ANXi)、舒适指数(CFi)和疼痛指数(Pi).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于术后第1天调查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测定麻醉前和术毕血清皮质醇浓度,计算△皮质醇浓度=麻醉前皮质醇浓度-术毕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S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患者术中SAI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患者T6~T10时间点的MBP、HR、SpO2和T6~T1时间点的OAA/S、WLi、ANXi、CFi、P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其余时间点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静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较高(Z=2.07,P<0.05).镇静组患者△皮质醇浓度为正值,说明患者皮质醇浓度术毕较麻醉前低,而对照组患者△皮质醇浓度为负值,说明患者皮质醇浓度术毕较麻醉前高,两组间△皮质醇浓度有统计学差异(t=4.75,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时辅以丙泊酚镇静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麻醉的满意程度.

  •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亚组识别方法

    作者:张燕虹;李雪媛;王志坚;安胜利

    目的 基于Logistic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结局为二分类变量的阳性对照、双臂临床试验的亚组识别方法,并利用亚组相关协变量建立亚组人群判别模型.方法 首先基于两处理组,分别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出每一个患者在不同处理组内的阳性概率并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所建立的规则将患者分到各自对应的亚组中,建立多分类Logistic模型.模拟不同样本量下的错判率、正确判断率、符合率和模型判对率且进行实例分析.结果 不同样本量下,错判率均在0.07以下;正确判断率均达到0.75以上;符合率和模型判对率分别在72%以及92%以上.结论 本研究所提出的亚组识别方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亚组识别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